調漲基本工資,真的會降低企業聘僱意願嗎? 我如何看待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雖說實質上對底層的勞動人口能產生多少實質助益,仍待觀察;但以宏觀角度看來,至少諸多最新的論證都指出,政府出面調高基本工資,對產業的影響絕對不 ...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主打 編輯部原創 策展專區 CrossingCampus Podcast 海外職場 專欄作者 訂閱季刊 頻道 人物故事 People 國際趨勢 Trends 文史藝術 Humanities 生活風格 Lifestyle 觀點評論 Perspectives 時事現場 News 編輯嚴選 Editors'Picks 換日線X施羅德 關於我們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搜尋 投書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註冊 登入 立即加入會員取得專屬服務 立即加入 首頁 觀點評論 評論 調漲基本工資,真的會降低企業聘僱意願嗎?──我如何看待「最低薪資」與「失業率」的關聯性 JackI.C.Huang/TheWorld2.0 2021/11/04 3064 PhotoCredit:Shutterstock 雖說實質上對底層的勞動人口能產生多少實質助益,仍待觀察;但以宏觀角度看來,至少諸多最新的論證都指出,政府出面調高基本工資,對產業的影響絕對不若那幫工商大老嚷嚷的那麼嚴重。

每年主計處公告薪資平均數與中位數時,總是會掀起不同的爭論。

大家除了會拿各別行業的均值來調侃一下自己,看看到底是不是自己拉低了行業水平,並且輿論主軸大概不外乎台灣低薪問題,除了少數幾種職業,大部分的工作待遇確實不怎麼讓人開心。

台灣的「美好生活指數」如何? 這裡要先試著打點圓場,台灣薪資低迷是不爭的事實,連帶影響到很多指標,都顯得我們的生活狀況極慘──例如房價所得比,許多人在台北恐怕要不吃不喝至少15年才買得起房子;但另一方面,如果考量更多參數的話,身在台灣其實也沒那麼慘,像是若看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powerparity,PPP)調整後的人均GDP,台灣的表現又顯得還不錯。

許多人在台北恐怕要不吃不喝至少15年才買得起房子。

圖/Shutterstock 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人民雖然賺得少,但以日常生活物價來看,整體來說並不貴,要買到相同品質的必需品或服務,台灣人需要付出的代價遠比日本、韓國、新加坡,甚至歐美低得多。

根據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於今(2021)年公布的「美好生活指數」(BetterLifeIndex),在攸關生活與福祉的11個領域中,台灣綜合排名是第17名(前三分別是挪威、澳洲、冰島),其中「所得與財富」、「就業與收入」與「居住條件」這3項指標,台灣甚至拿下第3、第5和第9的名次。

看到這裡,我想大部分人是無感的,搞不好還忿忿不平,覺得這些國際評比竟可如此「何不食肉糜」,著實可惡。

話說回來,無論我們有沒有感受到自己活得很「幸福」,想必大部分的人都會覺得薪水應該再高一些。

畢竟,生在如此便利又資訊豐富的時代,物質的慾望太多,錢好像總是不夠花。

生在如此便利又資訊豐富的時代,物質的慾望太多,錢好像總是不夠花。

圖/Shutterstock 基本工資確定調漲,工商大老如常跳腳 而政府不知道是不是順應民情,抑或是馬上選舉年又要到了,勞動部於今年10月召開的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便決議自2022年開始,基本工資月薪上調到25,250元、時薪168元,漲幅達5.21%,雖已是過去十幾年來成長最大的一次,但這樣的收入要在大城市維持體面的生活,現實上還是有難度。

至於買房,那更是做夢都不敢想。

雖然這樣的調漲看起來不算太多,但傳統工商界一如往常的跳腳,表示如此增加企業聘僱人力的成本,勢必會影響廠商的僱用意願、影響就業率,然後導致經濟衰退云云。

勞動部長許銘春於2021年10月8日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會後記者會中,宣布新的決議。

圖/壹電視NEXTTV@YouTube 上述這種說法的確並非空穴來風,從新古典經濟學(以MiltonFriedman為代表​​)與重商主義(Mercantilism)的角度而言,市場是充分競爭的,總是會有一隻「看不見的手」來平衡供需兩造,若是政府以公權力介入,難免會造成資源配置的無效率。

這樣的理論也被用於勞動市場,說明一旦工資調漲,企業可能為了節省成本而減少僱用員工,導致工人失業,沒有了薪資就無法負擔消費,又進一步降低了需求,廠商只好也減少供給(生產),演變成惡性循環。

誠然,完全競爭的市場,自然可以達到完全競爭下的效率。

只不過,世界從來就不是按照假設中的理想狀態來運作,現實中有太多不對稱與失衡,發生在資訊落差、權力結構不平等、經濟的短期與長期波動,以及無數快變成「新常態」的黑天鵝與灰犀牛事件(註)。

從一戰後的凱因斯學派,到近晚的福利經濟學,都紛紛指出適當的政府干預,不光只是「nicetodo」,而是「mustdo」的必要手段。

提高基本工資真會導致就業人數下滑? 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也頒給了對這方面有所貢獻的學者:美籍的卡德(DavidCard)、安格里斯特(JoshuaD.Angrist)和因本斯(GuidoW.Imbens)。

202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由左至右分別為美籍的卡德(DavidCard)、安格里斯特(JoshuaD.Angrist)和因本斯(GuidoW.Imbens)。

圖/截自 TheNobelPrize 官方網站 以卡德的研究來說,透過紐澤西州與賓州進行對照實驗,發現最低基本工資的提高,幾乎不會對企業聘用僱員產生顯著的影響──也就是說,就業人口並不會因此產生變化。

這個發現與諸多先前的研究,特別是依循新古典主義的結論相反,透過實驗與分析,並無證據支持工資的調漲,會導致紐澤西州的就業人數下滑,也因此,漲工資並不會產生當年時任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管中閔所稱:「不要說一顆滷蛋,連一粒米都無法下鍋」的情況。

看到這裡,左派與進步派人士也先別急著叫好,因為社會學實驗是很講究地域性和控制變因的,紐澤西州與賓州的實驗結果,不盡然就可以充分地用以解釋台灣所面臨的現狀。

原因可能有很多,各別事件之間的關聯性/因果性,也都有待進一步論證。

就拿最低工資來說,香港最低時薪為港幣37.5元,台灣在經過這次調漲後,基本時薪折合港幣約為46.5元,可是足足比香港高了25%呢!然而,根據2019年的數據,在香港,領最低工資的就業人數僅7.55萬,佔總勞動人口不到2%;反觀台灣,靠最低薪資勉強度日的比例就高多了,這其中的結構性問題,也很值得深思。

再說了,若我們真的觀察到明年Q1、Q2(第一、二季)失業率有所攀升,也未必就與基本工資調漲有絕對的關聯,畢竟受疫情影響,階段進行的紓困方案與其他複雜因素,都有可能牽一髮而動全身。

我們所處的是一個充滿動態複雜性(dynamiccomplexity)的世界,很難用單一歸因去推論單一結果,任何來自系統內部與外部的因素交互作用,都會反映在現況、影響到未來。

除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前陣子剛頒發的諾貝爾物理獎,也是頒給了研究複雜系統與氣候變遷的學者,表揚他們以實證的方法,用科學模型去解釋溫室氣體與全球增溫的關聯,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一再強調的complexity(複雜性)。

這也是台灣很多媒體、名嘴與網路言論的通病──喜歡用簡化的敘述,武斷(又牽強)地將兩個事件作出因果連結,偏偏很多時候,事情並不是這樣。

202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由左到右分別為美籍日裔學者SyukuroManabe、德國學者KlausHasselmann和義大利學者GiorgioParisi。

圖/截自 TheNobelPrize 官方網站 書歸正傳,照目前的趨勢來看,調漲基本工資仍是利大於弊的政策,雖說實質上對底層的勞動人口能產生多少實質助益,仍待觀察;但以宏觀角度看來,至少諸多最新的論證都指出,政府出面調高基本工資,對產業的影響絕對不若那幫工商大老嚷嚷的那麼嚴重。

再說了,新古典主義所強調的自由市場假說,企圖讓人相信「資產階級們」與成千上萬的「勞工朋友」一樣,遵循著市場機制,讓看不見的手媒合供需以達最佳效率──這根本錯得離譜,資產階級與勞工從來就不在同樣的水平線,議價能力也是天壤之別,以往是這樣,以後也仍然會是這樣。

長遠來看,這些事情同樣值得關注 調升薪資會造成資方降低僱用新人的意願,這句話的另一面意思是:調降薪資,勞工也可以因為缺乏意願而另謀新職──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即使資方壓低薪資,仍會有勞方屈就,讓老闆榨取該名勞工的剩餘價值。

唯有政府介入,以最低薪資來劃出最起碼的保障,才能改善最弱勢者在勞動市場中的權益,更有甚者,還能創造就業機會。

政府介入,以最低薪資來劃出最起碼的保障,才能改善最弱勢者在勞動市場中的權益。

圖/Shutterstock 綜而言之,工資(對企業主來說則是成本)永遠是一個敏感話題,就像任何的社會議題一樣,無論怎麼做,總有人會不開心,而且還可以據理力爭、各說各話。

不過,若放眼更長遠的發展,對我而言同樣值得關注的,恐怕是實質的工作機會,以及產業在轉型的過程中,那些逐漸消失的傳統崗位,還有無法及時跟上並掌握新科技的勞工朋友,屆時,無論基本薪資調得再高、資方(被迫)變得多麽支持勞權,恐怕這群人都還是難以找到適合的工作。

屆時,會不會「全民基本收入」(UBI)成為另一個解方?我期待「是」,但這將有賴更多的共識,和高瞻遠矚的政策制定者,才得以有機會被實踐。

註:根據央行解釋,「黑天鵝」事件是形容發生機率極低、易被忽略的事件,具有不可測性、衝擊力道大,以及後見之明等特性;「灰犀牛」係指極可能發生、影響巨大,但被忽視的威脅,不是隨機的驚奇,而是經過一系列的警告與明顯的證據後所發生。

執行編輯:劉芳瑜 核稿編輯:孫雅為 基本工資 最低薪資 失業率 企業聘僱 物價 勞動部 台灣 就業 關聯閱讀 「最低月領48K」,韓國基本薪資再上調──首爾上班族心聲:若不想當「邊緣人」,生活還是好難 2018年,瑞士僱員平均再加薪1%──歐洲最富國,如何保障勞工薪資與權益? 作品推薦 大撒幣時代:為何疫情重創全球,股市卻狂漲?因為我們是史上最「有錢」的一代 教育是為了翻轉階級嗎?當我們還在討論「繁星計畫」是否有用,卻忽略了更本質的問題 參考資料 TOP JackI.C.Huang/TheWorld2.0 JackI.C.Huang,台北人,倫敦大學主修國際經濟與全球化管理,畢業後回到亞洲。

目前在曼谷,先後任職於聯合國亞太投資貿易處(TID)與Officeof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OICT),協助fuelmanagement系統開發和支援維和部隊的運作,必要時得出差前往剛果、南蘇丹、索馬利亞與象牙海岸......。

足跡走遍世界20多國,曾旅居紐約、舊金山、首爾、北京、新加坡、歐洲等地。

喜歡接觸新事物,腦子裡總是有左派與右派的思想不停衝撞。

看更多 上一篇 諾貝爾獎與氣候變遷:我們確實處在一個充滿複雜系統的世界 下一篇 從不同國家的「吉祥物文化」,看各地區觀點差異:所有的文化產品,都是價值觀的展現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評論Opinion 諾貝爾獎與氣候變遷:我們確實處在一個充滿複雜系統的世界 現場Live 【澳洲缺工危機的真相】時薪1800徵洗碗工、機票簽證費全免⋯⋯問題是,你敢來嗎? 時事CurrentAffairs 一位空服員的真實心聲:不願再當你眼裡無足輕重的「螺絲釘」──遠航勞資爭議,暴露出台灣更大的危機 管理Management 全球都在搶「永續人才」!KPMG安侯建業永續顧問團隊點燃改變世界的熱情 【未來人才進行式】EP1小紅帽創辦人林薇Vivi 熱門文章 1 【海產流言終結者】龍蝦篇:「非洲人再窮也不吃、台灣買爆南非近9成龍蝦」是真是假? 2 戰勝瘟疫的代價,是百萬美元的帳單──美國趁火打劫的醫療系統vs.台灣全民健保的震撼 3 去美國讀書就能留下來工作嗎?數據帶你看「鉅額學費」之後的「殘酷簽證窄門」 4 義大利將開放「數位遊牧」簽證──在米蘭邊看教堂邊工作,是什麼樣的體驗? 5 在面試中如何談錢(上):面試第一關就被問到「期望薪水」?你該這樣接招 6 從洗碗機看文化差異:在紐約公寓,它比洗衣機更常見! 合作推薦 合作推薦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Copyright©2022天下雜誌.Allrightsreserved.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隱私權政策 著作權聲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