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困境1》網紅不懂保存的文化資產,他花千萬捍衛卻遭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今年初有網紅淨山誤將酒瓶古物當垃圾打包引發爭議,突顯遺留文物的歷史和文化價值的重要性。
然而,官方對於文化資產保存的態度卻被動、輕忽, ...
立即登入
帳號維護
會員資料
會籍管理
序號兌換
贊助紀錄
作者專區
支持我們
登出
會員中心
會籍管理
序號兌換
咖啡贊助
贊助紀錄
WSJ訂閱
支持我們
盤點政策
解構時局
內幕解碼
產經調查
深度專題
捷運錢坑
歷史新新聞
欄目
盤點政策
解構時局
內幕解碼
產經調查
深度專題
捷運錢坑
歷史新新聞
盤點政策
古蹟困境1》網紅不懂保存的文化資產,他花千萬捍衛卻遭「國家暴力」對待
洪敏隆
2022-03-0409:00
國定古蹟陳悅記祖宅修復工程風波不斷,今年2月展開加固保護工程。
(洪敏隆攝)
今年初有網紅淨山誤將酒瓶古物當垃圾打包引發爭議,突顯遺留文物的歷史和文化價值的重要性。
然而,官方對於文化資產保存的態度卻被動、輕忽,各地屢傳爭議,其中位於台北市大龍峒的國定古蹟陳悅記祖宅(老師府)的後代陳應宗,努力捍衛祖宅留下的文化資產30年,散盡家財2000萬元,與官方纏訟10年勝訴定讞,但雖然司法、監委調查都認定台北市政府違法,政府卻從未補正過錯。
陳悅記祖宅是陳遜言創建於清嘉慶12年(1807年)的大龍峒陳氏家族祠廟,陳遜言四子陳維英曾任仰山、學海兩大書院院長,作育英才無數,因此陳悅記祖宅也被稱為「老師府」。
陳悅記祖宅是大龍峒文風鼎盛的象徵,陳家歷代子孫人才輩出,布袋戲國寶大師陳錫煌也是從小至今都住在老師府。
老師府建築是台灣少見雙軸線配置,並發展成前後各4落,目前大致保留原有格局,兩廳軸線上懸掛各類匾額,因先後考上3位舉人而於前埕設置3對石旗竿,呈現獲取科舉功名的空間特徵,其中1對仍完整保存,是目前台閩地區碩果僅存的舉人標誌旗桿。
因此1985年被指定為三級古蹟,2018年8月文化部登錄為國定古蹟。
前後打超過130場官司,律師費加調查費逾2000萬元
陳應宗是陳家在台北的第一位舉人陳維藻的後代,30年前祖母過世後開啟家族史溯源,棄商投入文史,「只要陳家祖先走過的地方都跟著走一遍」,核對舊譜舊宗祠、進主牌位舊八字歷代名牌和陰宅(古墳),研究祖宅的古建材產地、材質、古工法、運輸路線到產地,做非常詳細的田野調查。
2003年老師府第一期修復工程將公媽廳文物安置臨時住所,完工後兩側對聯等文物都不翼而飛,更令陳應宗心痛是,祖宅一些珍貴建材,被打掉以其他材料填入。
陳應宗指控祭祀公業拆除陳悅記祖宅,任由原物件在雨中散落一地。
(陳應宗提供)
「這不是修古蹟,是斷送文化脈絡與祖先智慧!」陳應宗說,通知台北市政府卻未見任何懲處,因此2005年祭祀公業提第二期維護計畫,他認為應先熟習完整的文化邏輯及脈絡再來執行,但是祭祀公業急著藉由修復計畫變賣移轉容積給建商,該把關的市府明知《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古蹟修復、再利用計畫」方可進行容積移轉,卻同意以條件更為寬鬆的「古蹟管理維護計畫」,在未得到老師府使用分區人同意下,2007年台北市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議以臨時動議火速通過,於是他對北市府提起行政訴訟。
支持《新新聞》
打造獨立自主的優質媒體,需要您做後盾!
點此支持《新新聞》,與我們攜手檢視公共政策、監督政府,守護台灣民主自由進步價值。
北市府屢遭敗訴不服上訴,纏訟10年後2016年高等行政院判決定讞,陳應宗表示自己前後打了130場以上官司,律師費加多年往返兩岸田野調查共超過2000萬元,北市府卻至今未返還當年被出售的祖宅容積,且時隔多年老師府因為古蹟修復再利用計畫一直卡關無法完整提出,任由老舊古蹟在風雨中飄搖、耗損令人痛心。
2020年監察院為此糾正北市府未善盡文化資產保存職責,及對於古蹟保存區之使用管理草率輕忽。
北市府:始建區保存古料全數妥善保留
2018年時任文化部長鄭麗君親送國定古蹟公告,讚揚陳悅記祖宅是「國寶住在國寶」,承諾加速修復,陳應宗原以為看到曙光,卻沒想到祭祀公業將劃定國定古蹟範圍外、原屬三級古蹟的用地向北市府申請解編並獲准,去年(2021)11月拆除靠近啟聰學校側的圍牆。
2018年當時文化部長鄭麗君(左)親送國定古蹟公告,陳應宗(右)在旁解說導覽。
(文化部提供)
看著200多年前圍牆始建區的原貌保存古料在雨中散落滿地,陳應宗灰心說:「很多人笑我傻,以前我不認為,現在不得不承認,所有的努力都回到原點。
」已經67歲的他儘管健康亮紅燈,但捍衛祖宅文資這條路還會堅持不懈,因為「祖宅原貌及文化制度的硬體軟體,都是見證歷史文化智慧。
」
陳應宗說,最近網紅團隊淨山清垃圾的美意,引發遺址文物擾動的爭議(編按:YouTuber「CelineandCynthia-不只是旅行」今年初至霞喀羅古道淨山,誤將馬鞍駐在所的酒瓶古物當垃圾打包引發爭議),凸顯政府從來沒有對學校及社會大眾給予應有的文資教育,只有民間的文史工作者個人及團體極力推動,反而政府、文資審議委員會竟違反專業進行毀滅與破壞。
祭祀公業法人台北市陳悅記管理人陳永光回應,拆除的圍牆是早年延平北路拓寬時重作,並非古蹟本體,因為現況向外傾斜,很多人反映若因地震倒塌壓到路人很嚴重,基於安全才會拆除。
他強調,目前執行的是緊急加固工程,都是依照政府單位法令執行,「古蹟修復、再利用計畫」部分目前仍在做古蹟調查。
文資局表示,這是經專家學者諮詢會議後,僅就南側向外傾斜嚴重部分同意拆解,現場設有古蹟修繕專業人員進行監造,拆解後的構造材料等都確實完成分類、編號,第一期工程造冊保留的始建區原貌保存古料,全數妥善保留。
未來審查祭祀公業的修復再利用計畫,若有相關討論,一定會邀請住戶參與,積極協調。
霞喀羅古道上有日治時期遺留下的酒瓶。
(圖/celineclar@instagram)
古蹟修復去脈絡 學者批:陳悅記案是典型的「國家暴力」
學者則指出,陳悅記祖宅案問題突顯台灣文資保存很多爭議,包括寡頭專家判定文資價值、修復審議程序不完備、地方政府不作為,以致普遍運用於台灣的「去脈絡古蹟修復技術」,完全抹滅所有歷史見證和生活痕跡。
台北教育大學兼任助理教授蕭文杰批評,陳悅記案是典型的「國家暴力」,遺憾是沒有文資身分的酒瓶被網紅帶走引發社會嘩然,古蹟圍牆被拆卻沒人關心。
即使圍牆不是本體建築,卻是國定古蹟區域的保存區,構建有一些是清嘉慶年間的石材,拆解應該要很嚴謹,也要完成文資會法定通知程序,把工具隨意放置在全台僅存的石頭旗桿的旗杆座也沒人阻止,這是國定古蹟修復該有的等級嗎?
蕭文杰說,依照過去法令,古蹟修好才能做容積移轉,這是非常清楚規範,北市府行政程序沒有完備,有很嚴重瑕疵,法院判決敗訴,監察院也做了糾正,北市府卻不處理,也沒有人受到懲處。
陳悅記祖宅保存台閩地區碩果僅存的舉人石旗。
(洪敏隆攝)
蕭文杰強調,北市府不甩監察院的文資糾正案不止一件,位於洲美街的暫定古蹟「汾陽居」,文資審議表決同意登錄歷史建築10票,不同意6票,因同意票未達投票數3分之2,依規定不登錄歷史建築,但監院2019年調查外聘的11位文資委員絕大多數同意,卻因市府6位「機關代表」未依據相關規定迴避參與投票,程序瑕疵糾正北市府,結果卻是官員未被懲處,甚至還升官。
蕭文杰建議監察院未來應採較重的彈劾懲處,不然地方政府都不會怕。
「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變廠商自由發揮的產物
官方輕忽文資保存案例不止這兩椿。
被視為「台灣文學之母」的鍾肇政,其子鍾延威曾在臉書PO文指出,父親生前前往「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時曾感到驚呆,「彷彿胸口遭到重擊。
這是我以前住的宿舍嗎?」包括宿舍旁的豬舍、宿舍內外的修繕都與歷史調查小組所繪製的現場還原圖大相逕庭,完全是廠商自由發揮的產物。
例如當年使用的書桌,原本有派人來丈量,結果最後卻變成現代化書架,甚至發生尺寸不合的情形,以前家中的拉門、衣櫥等等雖有具體描述,但卻未採用。
蕭文杰說,桃園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修復後完全抹滅所有歷史見證和生活痕跡,就是普遍流行於台灣的「去脈絡古蹟修復技術」,包括國定古蹟澎湖天后宮、新北投車站等都是,就像文資專家陳信安老師曾說,有一大半的古蹟與歷史建築不修則已,修完以後,不是整棟變成「新成屋」,不然就是幾乎找不到舊構的痕跡,陳悅記祖宅第一期修復有眾多文物被竊取,也是這類代表作。
蕭文杰強調,古蹟修復時的相關歷史調查很重要,若未做好一旦重機具進來壓壞就難以平復,「古蹟要修好,不是做假的漂漂亮亮!」
布袋戲大師陳錫煌仍住在陳悅記住宅,被譽為「國寶住在國寶」。
(洪敏隆攝)
「地方政府對古蹟修復擺爛是常態,常用的理由是沒錢、沒人力,但地方政府卻可以囤積第二預備金、進行大規模的都市計畫與徵收,卻吝於將經費浥注用作完整的古蹟修復。
」蕭文杰說,例如新北貢寮卯澳漁村罕見2層樓的百年吳家樓仔厝,所有權人主動整合產權之下,向新北市政府申請「古蹟」文化資產身分卻被潑冷水。
蕭文杰說,地方政府的不作為,文化部雖可代為執行,卻始終沒有妥善運用,例如新北市定古蹟淡水施家古厝修復工程,因為位於重建街的都市計畫6號道路上,長期遭到民代阻擾修復卡關多年,2018年鄭麗君在文化部長任內批「地方不作為」,宣示將研議提報行政院,由中央代為執行修復,結果卻是不了了之。
文資專家學者由縣市首長聘用且多重複,卻乏監督機制
陳悅記祖宅的另一爭議是容積移轉審議,竟然是在文資會議的臨時動議通過,曾擔任過地方政府文資委員的蕭文杰不諱言,由於文資專家學者都是縣市首長聘用,「上下交相賊」屢見不鮮,例如社子島調查報告還沒做完就進文資會審查,還有委員說「因為柯市長很急」,全台的文資委員在各縣市很多重複,成為學閥,卻沒有任何監督機制。
台灣土地倫理發展協會祕書長陳建一呼籲,文化資產審查應該建立信賴制度,審理過程的公開透明應該透過立法規範,陳悅記祖宅的價值不止是200多年的老房子,而是生活過程等眉角細節仍在,呼籲由第三方公正單位進行陳悅記祖宅古蹟再利用計畫,並保障陳家後代可以在祖厝中常居久安。
陳悅記祖宅保有很多清代至今的珍貴文物。
(洪敏隆攝)
文化資產的價值,在於追朔其歷史脈絡與生活樣態,行政體系及相關制度若不變革,台灣古蹟恐只剩下「去脈絡的古蹟」和「破敗的古蹟」,台灣歷史深度將會十分淺薄。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
讓事實說話,讓政治人物不敢說謊話
──《新新聞》需要您的贊助支持
在1987解嚴那一年創立的《新新聞》,秉持「公正」、「真實」、「進步」的信念,我們在紙本媒體時代曾創造了「讓事實說話,讓政治人物不敢說謊話」的口碑,如今我們要在網路媒體時代把這個責任延續下去。
我們要打造獨立自主的優質媒體,才能無所偏倚、無所忌憚、發揮專業能力,全心全力檢視公共政策,以監督政府,滿足人民知的權利。
這一切都需要您以實際行動支持我們──就是現在,請您與《新新聞》攜手前進!
贊助我們
系列報導
2
古蹟困境1》網紅不懂保存的文化資產,他花千萬捍衛卻遭「國家暴力」對待
古蹟困境2》容積移轉制度「看得到吃不到」 成政府解套公保地利器、變相助炒房價
盤點政策
,
每日頭條
,
陳悅記祖宅
,
大龍峒
,
台北市政府
,
文化部
,
監察院
,
陳應宗
,
鄭麗君
,
祭祀公業
,
蕭文杰
,
老師府
延伸閱讀
古蹟困境2》容積移轉制度「看得到吃不到」 成政府解套公保地利器、變相助炒房價
洪敏隆
2022-03-0409:10
我的傳統領域,你的登山勝地!原民與山友的衝突如何創造雙贏?
李佳穎
2022-02-2309:00
台開政商解碼1》廢省後65億爛帳收不回 邱復生:政府賴帳我們有什麼辦法?
林上祚
2022-03-0309:00
幕後》追查林姿妙涉弊案秘密布局2年 廉政署超車「肅貪一哥」調查局
林益民
2022-03-0209:00
熱門推薦
1
台塑六輕一年創造地方6億收入 回鍋、退黨「五搶一」激戰雲林麥寮
2
調查》政府廣宣標案中央7成給三立、民視,地方偏愛TVBS、東森,平面聯合報最吃香
3
生的少、死的多 台灣兒童醫療拉警報,亟需哪些強心針?
4
顧爾德專欄:台灣「不獨」,習近平真的就「不武」?
5
【新新聞】雙語國家夢未醒》下課要用中文全部重講 大學拚全英語授課為何哀聲四起?
6
歷史新新聞》1998年黃義交攜何麗玲接受《新新聞》專訪 回擊周玉蔻出書爆料
7
歷史新新聞》退出離岸風電第三階段首輪選商的沃旭 2019年差點在第一階段就跑了
8
歷史新新聞》張忠謀2012年為匯率卯上彭淮南 連「早就被董事會炒魷魚」都說出口
9
朱淑娟專欄:海淡廠是缺水的解方嗎?
10
輻射屋30年-1》政府隱匿又擺爛 30年後輻射屋依舊在、輻射鋼筋流向仍存疑
2
系列報導
系列報導
2
古蹟困境1》網紅不懂保存的文化資產,他花千萬捍衛卻遭「國家暴力」對待
古蹟困境2》容積移轉制度「看得到吃不到」 成政府解套公保地利器、變相助炒房價
捲動看更多
分享本圖
分享本文
風傳媒集團
STORMMEDIAGROUP
會員服務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2022StormMediaGroupAllRightsReserved.◎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延伸文章資訊
- 1古蹟困境1》網紅不懂保存的文化資產,他花千萬捍衛卻遭 ...
今年初有網紅淨山誤將酒瓶古物當垃圾打包引發爭議,突顯遺留文物的歷史和文化價值的重要性。然而,官方對於文化資產保存的態度卻被動、輕忽, ...
- 2【蕭文杰專欄】不是史上頭一遭:台灣文化資產的修復爭議
以下就歷史回顧一番,談論近年國定古蹟與縣市等級文資修復爭議。 ... 因故毀損,而主要構造與建材仍存在者,應基於文化資產價值優先保存之原則,依照 ...
- 3文資的100種死法:那些「想做掉」與「被做掉」的文化資產
神岡林淑景故居日前遭拆除了局部,中央文化部緊急介入,目前是暫定古蹟中,相關爭議可參〈台中文化之慘(下):神岡林淑景宅被行政程序「合法做掉」?〉 ...
- 4如何挽救失去記憶的土地,文化資產保存法現身|法律跨欄不設限
由於這次事件引發諸多文化保存的爭議,才在1981年催生出文建會(即現文化部)及1982年的文資法。 1957年臺北市舊航照影像,圖中橘點即為林安泰古厝。 本 ...
- 5臺灣文化資產遭破壞列表 - 维基百科
臺灣文化資產遭破壞列表彙整臺灣各縣市文化資產(包括暫定、審查中尚未列入,甚至審定後遭駁回者,因《文化資產保存法》1982年才制定,1982年以前所遭破壞,以 ... 當時由於學界希望其成為古蹟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