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手機圈盛行「中杯、大杯、超大杯」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具體來說,前一兩年的蘋果、華為、三星這三傢手機廠商應該是最早采用瞭中杯、大杯、超大杯的命名策略,直接超越瞭之前“標準版”和“Pro”兩個區間分類。

回顧 ... 跳至主要內容 關閉選單 範例頁面 中杯、大杯和超大杯本來是飲品圈的專屬名詞,“始作俑者”應該就是白領的最愛——星巴克瞭,他們很好的洞察瞭用戶的占便宜的心理,在產品命名與定價上做足瞭功夫。

直接省略小杯(實際上對應的就是中杯),從中杯做起,定小杯的價格,以此類推大杯對應中杯的價格,超大杯對應大杯的價格,真可謂打得一手好算盤。

設定“參照物”、“價格錨點”的情況下,用戶的感知形成瞭一定的“比例偏見”,用戶自然而然會進行比較的舉動。

自從羅永浩把中杯、大杯和超大杯這個梗火爆全網之後,很多手機廠商也把這個梗放在每年的旗艦機型上,以至於被杯型整蒙圈的不止羅老師,自然還有我們消費者。

具體來說,前一兩年的蘋果、華為、三星這三傢手機廠商應該是最早采用瞭中杯、大杯、超大杯的命名策略,直接超越瞭之前“標準版”和“Pro”兩個區間分類。

回顧一下去年各傢發佈機型來看,除瞭上述“禦三傢”之外很多其他手機廠商都紛紛在當年旗艦機中推出三種不同機型,中杯、大杯、超大杯已經徹底成為我們消費者需要進行選擇的日常瞭。

蘋果——始作俑者 其實早在三年之前,雙旗艦並行是大多數廠商的選擇,例如三星S9/S9+、iPhone7/iPhone7Plus等等,區別主要體現在屏幕大小和拍照能力上,在內置硬件性能基本趨於一致。

直到2018年蘋果秋季發佈會上蘋果一口氣推出瞭三款新旗艦——iPhoneXR、iPhoneXS、iPhoneXSMax,直接砍掉探路者iPhoneX,也正是由於這三款機型成功策略,在第二年蘋果也推出三款命名為iPhone11、iPhone11Pro以及iPhone11ProMax的新機,在行業內重新定義瞭“旗艦機”。

值得玩味的是,彼時iPhoneXR第一代機型由於厚重的邊框和大果粒屏幕,開售第一年始終在一個不尷不尬的位置上,三旗艦並行的戰略直接讓低配版iPhoneXR被蘋果扶正成標準版的iPhone11正代,這樣的命名策略也讓消費者會普遍的認為iPhone11就是正式“嫡長子”,自然可以帶來更好的銷量,從全球單款機型銷量來看,足以證明這一點。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三星身上。

三星旗艦手機的命名也從前年的S10e、S10、S10+變成瞭S21、S21+和S21Ultra。

全面爆發——國內廠商的積極跟進 國內廠商第一個跟進的就是華為,在前年隻推出P30和P30Pro的前提下,華為去年直接推出瞭華為P40、P40Pro、P40Pro+,分別前的榮耀也隨之發佈瞭榮耀30、榮耀30Pro、榮耀30Pro+三款並行旗艦,也正是華為的這一大膽跟進,最終在去年的國產手機形成中杯、大杯、超大杯的這種現象。

之所以出現這種三旗艦並行的狀況,除瞭賺眼球之外,還有錨定的作用。

超大杯的目的是做機型品質價格的拔高,所搭載的都是目前自傢量產中最尖端的技術,主要還是想通過它們來做技術展示,形成技術標桿,就是一款“亮肌肉”的產品,成為門面擔當同時也開拓高端市場。

當“超大杯”有瞭自己的使命之後,“中杯”和“大杯”的任務自然就是走量瞭,在進行些許減配置之後,以更加親民的價格進行放量銷售,在保證相對高端的使用體驗的基礎上,成為更容易被大眾所接納的產品。

當然瞭,相對於之前的“雙旗艦”並行的策略,“三旗艦”在針對最低端的“中杯”上進行瞭比較大的閹割,除瞭蘋果三星華為三大巨頭之外,其他廠商針對“中杯”機型不單單在屏幕素質和拍照上進行減配,甚至在核心處理器上都在進而求其次。

例如榮耀30內置麒麟985,而不是麒麟990,定位更像是旗艦機“青春版”的存在,所以真正想要購得旗艦配置,還得選擇“大杯”和“超大杯”。

就拿去年的華為P40系列來說,就是為瞭覆蓋各個市場檔位,積極爭取目標用戶。

P40對應的3500元—5000元檔位,P40Pro對應5000元—8000元檔位,而P40Pro+則是與蘋果高端搶占8000+檔位的市場份額。

與此同時,作為手機廠商都清楚售價過高是對消費者底線的觸控,一但弄不好就會引起消費者的反感。

所以也不排除部分手機廠商或許不確定哪一款是消費者最容易接受願意買單的,或許通過超大杯向高端市場試探。

做好“超大杯”需要足夠的實力 各個廠商積極推進“超大杯”已經成為行業內的主流趨勢,但如果步子大瞭,強行把自己抬高,可能就會有一種東施效顰的效果。

畢竟消費者需要一個自己的接受過程,此外如果產品本身不夠硬,沒有自己獨特的設計語言和創新,那所謂的“超大杯”無非就是其他旗艦機的嫁衣而已,用戶討論最多的恐怕就是價格“本身”而不是產品,可能在網絡上浮現幾天的熱度便煙消雲散。

所以說,如果真的想要復制“禦三傢”的成功,眼下大多數廠商就應該踏踏實實地在技術基礎上進行創新,提升產品帶給消費者的價值,這種價值其實既有產品使用體驗,也含有你公司的企業文化,就像蘋果一樣,大多數用戶相對於硬件來說,可能更喜歡iOS所帶來的便利和生態閉環的享受。

所以歸根結底,手機廠商想要真正意義的沖擊高端市場,手機的命名隻擁有一個輔助作用,從根本上提升消費者的使用體驗,從用戶角度和需求上所研發出來的中杯、大杯、超大杯才是真正富有意義的年度系列旗艦,同時還需要思量在命名之外,如何在其他領域上練就獨立思考能力,從別的角度上體現自己的“高端”感,或許將會是下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

← 開賣不到七個月下跌1440元,65萬跑分5G旗艦加速退場 → 小米11來瞭,去年發佈的小米10還值得買嗎? 搜尋關鍵字: 近期文章 如何評價榮耀趙明說:手機做到絕對領先之後,才考慮其他領域? 唯卓自動24mmf/1.8Z上手 松下RF-3700收音機評測,它值60到70歐元嗎? 二手iPhone貓膩多,新手學會這幾招驗機技巧,簡單實用避免入坑 14年前差點被日韓擠垮,今占全球30%份額,歐美也年花35億采購 近期留言「WordPress示範留言者」在〈網站第一篇文章〉發佈留言 彙整 2021年8月 2021年7月 2021年6月 2021年5月 2021年4月 2021年3月 2021年2月 2021年1月 2020年12月 分類 未分類 其他操作 登入 訂閱網站內容的資訊提供 訂閱留言的資訊提供 WordPress.org台灣繁體中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