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種說法確切嗎? - 人人焦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直是中國讀書人的信條之一。

意思應該是讀書要廣,見識才夠多,還要去親身去考察和實踐。

其最初的出處爲董其昌《畫旨》 ... 人人焦點 影視 健康 歷史 數碼 遊戲 美食 時尚 旅遊 運動 星座 情感 動漫 科學 寵物 家居 文化 教育 故事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這種說法確切嗎? 2020-09-03柳暗花明美文苑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是流傳甚廣、家喻戶曉的一句話,是前人的經驗之談。

讀萬卷書就是博覽羣書,掌握理論知識;行萬里路是指要在生活實踐和大自然的遊歷中去體驗去發現。

只有萬里路,才能看得遠,才能讓已有知識水平得到提高和升華。

陸游有雲「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是指要真正把握事物的底蘊,就要「躬行」,就要親自去實踐,眼見爲實。

陸游在詩中強調了實踐中學習的重要性,凸顯了其不凡的真知灼見。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說法卻是有失偏頗的。

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並非是對立的,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既不可偏廢,也不能相互替代!01「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出處「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據說是雜文家劉齊提出來的。

而明代董其昌《畫旨》中記載的是:畫家六法,一氣韻生動。

氣韻不可學,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然亦有學得處。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立成鄄鄂。

董其昌的本意是指:讀萬卷書就是爲了進京趕考,金榜題名,行萬里路也是爲了走入仕途,能夠爲皇上辦事,求取功名,並且發揮自己的人生意義。

要想真正學到東西,既要多讀書,同時還要多實踐。

劉奇將其中「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多加了兩個字,於是就有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之說」這樣一來,強調了行萬里路,卻淡化了讀萬卷書,甚至有了「讀書無用」的意思。

這種說法顯然是不妥的。

對於已經讀破萬卷書,學富五車卻極少出門的學者來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是有一定的道理。

而對於正在求學的莘莘學子來說,應該是讀萬卷書比走萬里路更重要,側重點要放在讀萬卷書上。

如果我們「讀萬卷書,」那麼,路就在我們腳下,才能夠在」行萬里路「中夯實和升華書本知識,成爲一個既有理論基礎,又有實踐經驗真正有學問的人。

02「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的關係清代錢泳的《履園叢話》就明確指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二者不可偏廢。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一種境界,一種追求。

它概括了獲得真才實學是親身實踐的途徑,強調了讀書和行路的關係。

讀萬卷書,是人生必不可少的。

讀書,不是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但卻是最重要的一種途徑。

一個人想要擁有淵博的學識,最好的途徑就是多讀書,讀好書。

讀書,可以使你「思接千載,視通萬里」。

讀書對人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一本好書往往能改變人的前途和命運。

讀書,不需要豪華的環境,不需要優越的經濟條件。

書籍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源泉。

只要一卷在手,就會受益無窮。

因爲書本是知識的歸納,經驗的總結,是直接來源於實踐又應用於實踐且被實踐反覆證明是正確的、有價值的知識。

腹有詩書氣自華,就是指飽讀詩書之後沉澱出超凡脫俗的氣質。

知書達理,就是說讀書可以使人通情達理,保持淡泊寧靜。

讀書,可以使我們的生活豐潤,多姿多彩。

我們的人生境界得以在閱讀中得到升華,使我們的心靈有了可以自由翱翔的天空。

讀書不需要多大的成本投入,試著讓自己安靜地棲居在一本書中,就可以享受一段獨處的美好時光!一個人在詩書文化的浸潤下,言談舉止,自然會流露出儒雅的風範。

「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是人生缺一不可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

讀萬卷書使人增長知識,行萬里路讓人增長見識。

破書萬卷,不行萬里路,猶如井底之蛙坐井觀天。

只能是紙上談兵,閉門造車。

在戰國後期,秦國攻打趙國長平受阻,守將廉頗的守城能力極強,秦軍攻打4月有餘,仍未能攻下。

秦王便用離間計,讓趙王懷疑廉頗,派趙括到了長平。

因秦軍的故意詐降,趙括取得幾次小的勝利。

趙括只注重書本理論,貿然率領40萬大軍出城與秦軍作戰,誰知道中了秦軍的計謀,趙軍被圍,無法突破,趙括最終死於這場戰役之中。

由此可見,一個人即便是讀了萬卷書,不注重實踐,也毫無作用。

行萬里路,同樣是人生不可或缺的。

物有甘苦,嘗之者識;道有夷險,履之者知。

世上的路有千萬條,只有自己親身走過的路,我們才會領略沿途的風景,清楚道路的曲直。

只有身體力行,善於總結,有了豐富的人生閱歷之後,我們才會提高分析和判斷能力,並從中找出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路,我們需要行萬里路,才能把書中的知識轉化爲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而行萬里路,不讀萬卷書,不過是走馬觀花,浮光掠影,到頭來一無所獲。

只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人生才能進入較高的境界。

知行合一,就是讀書和實踐的完美結合,03「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相結合縱觀歷史上傑出的文學家、詩人,哪一個不是從小博覽羣書,滿腹經綸,而後再去行萬里路,爲我們留下了不朽的篇章和寶貴的精神財富?徐霞客幼年時就喜愛地理、遊記和探險類的書籍,這些書籍激發了他對壯麗河山的熱愛。

徐霞客淡泊仕途功名,從22歲開始,歷經34年,「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他的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終於完成了在地理學和文學上卓有價值的《徐霞客遊記》。

司馬遷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譽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

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

司馬遷少年時期在父親的指導下,勤奮學習,刻苦讀書,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基礎。

他從20歲開始遊歷天下,一次次實地考察,使他獲得了第一手詳實的材料,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保證了《史記》的真實性和科學性。

李白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成爲人人皆知的唐代偉大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爲「詩仙」。

李白的詩雄奇飄逸,俊逸清新,具有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豪放氣勢,以及「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

李白「5歲便誦六甲」,15歲就有了較高的詩詞造詣,18歲隱居戴天大匡山讀書。

他博覽羣書,除儒家經典、還瀏覽諸子百家之書。

24歲仗劍去國,辭親遠遊。

一生寫下了多少流傳千古的的不朽詩篇!這樣因「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而大獲成功的例子不勝枚舉……總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告訴我們學海無涯苦作舟,要甘於寂寞,不怕孤獨。

活到老,學到老,終生不悔。

同時也要多出去遊歷祖國的大好河山,開闊眼界,增長見識。

「要麼讀萬卷書,要麼行萬里路,思想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

」這句話廣爲流傳,被很多人所喜愛。

但如果我們能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讓思想和靈魂都在路上。

豈不是人生一大快事? 相關焦點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正確的理解應該是既要「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句話原本的意思和現代人的理解出入比較大,「讀萬卷書」原意是:讀書是爲了進京趕考,以實現金榜題名的人生理想;「行萬里路」原意是:步入仕途,以實現忠君報主的人生理想。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哪個正確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現代一些學者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名師指路。

」到底哪個正確呢?古人說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讀書和行路即學習書籍和實踐活動是一個相輔相成的整體,從書上學來的知識需要到實踐中去檢驗,同時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又需要去讀書學習來尋求解決。

這是一個不斷循環,螺旋前進的過程,不能說哪個更重要,兩者同樣重要。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嗎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是很多人喜歡的雞湯,但我們很多人被字面意思誤導,爲了行萬里路到處跑,很多人還特地帶上孩子到處跑,他們就是爲了實現行萬里路,可是等他們行了萬里路或者幾十萬上百萬里路後,發現回到家裡,我還是原來的我,孩子還是原來的孩子,並沒有因爲行萬里路而獲得比讀萬卷書更好的收益。

這雞湯出自古代,古人的意思是,多讀書很重要,多實踐更重要。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最初,劉彝在《畫旨》中提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觀點。

隨著大家探索的深入,這則金句不斷的演變,現在進化成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不如」≠「不用」「讀萬卷書」是「行萬里路」的前提,只有先了解了基本知識,再增長見識才會更有效。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我始終弄不明白,那些提倡兩歲就送孩子去幼兒園鍛鍊的父母,你的真實想法就是這樣嗎?如果不是,那你真夠悲哀!最可笑的是你還在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評判別的孩子家長太過「溺愛」、「縱容」孩子。

況且,幼兒園,稍稍的縱容一下又何妨!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你覺得對嗎?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是對的,讀書是讀人生百態,風土人情,行萬里路可以解除更多鮮活的圖像,有利於記憶。

所以對比而言,讀到一定數量的書以後,就要去實踐了。

但是「行萬里路」真的解決一切了嗎?老子曾經說過「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老子的話提示我們在我們不斷參悟人生的時候,總是把複雜的問題減少,變成一個簡單的問題。

讀萬卷書or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or行萬里路好多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然而有人卻說,如果不讀書,走再多路也只是一個郵差!「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備受古人推崇的求學、求知模式,講究的是親歷躬行、參證精思。

近年來,「研學旅行」被納入中小學教學體系當中,這種古老的學習方式也被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

當有人問,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如果只能選擇其一,該放棄哪一個?對於有些人,牴觸旅行中的不確定性,那種「漂泊」的感覺讓他們沒有安全感。

讀萬卷書?還是行萬里路?哪個更爲重要? 那麼,讀萬卷書?還是行萬里路?哪個更爲重要?首先,我們來弄清楚這句話的含義。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古代的萬卷指的是皇上出的考試卷。

考生們爲了金榜題名,進京趕考。

這句話放到現在,寓意就是:同學們要努力讀書,增長自己的學識和本領,理論結合實際,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學以致用,不做書呆子。

常言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請問:路在何處? 這對於已經讀破萬卷書,學富五車卻極少出門的學者來說,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這句話有失偏頗,並非適合所有人。

對於正在求學的莘莘學子來說,應該是讀萬卷書比走萬里路更重要,側重點要放在讀萬卷書上。

如果我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那麼,路就在我們腳下。

「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是人生缺一不可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 然亦有學得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

成立郛郭,隨手寫去,皆爲山水傳神。

」文中講畫畫的「氣韻」是學不來的,需要讀萬卷書增長知識,行萬里路增長見識,而後自然得到。

如果按現在文體來說,就是「成爲畫家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答:謝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等一下,那這不是在說怎麼學畫畫嗎?!我們又不需要都成爲畫家,那還需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嗎?那我們需要什麼?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

我是一個有完美主義傾向的人,我是一個爭強好勝的人,我是一個內向的人。

從小到大我父母都說我笨,我確實不如我哥哥妹妹聰明,學東西人家一點就透,我要學好多遍才行。

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 有句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也是這麼認爲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事物的看法也逐漸發生了變化,現在我覺得這兩者之間的關係不是對立的。

應該是不分上下,相輔相成的才對。

常言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請問:路在何處? 明代畫家董其昌在《畫旨》這本書里,提了一個觀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

後人在這句話上,依據自己的理解又添了幾句上去: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名師指路,不如自己去悟。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峯峯瞎扯淡)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直是中國讀書人的信條之一。

意思應該是讀書要廣,見識才夠多,還要去親身去考察和實踐。

其最初的出處爲董其昌《畫旨》,畫畫人,首先要多讀書,還要行萬里路,畫的畫才能去其濁滌,有神韻。

後來就被延伸開來,幾乎所有行業都適用,成了一個普適的道理。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VS.行萬里路不如讀萬卷書? —  Vol.108  互動方式: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這兩種行爲模式常用來被人比較,對於常旅行的你來說,讀萬卷書更重要呢還是行萬里路更重要呢,兩者之間又是什麼樣的關係呢? 爲什麼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其實我是一個不怎麼看書的人,要說看書,其實有很多書在我的待看書單里,比如《思考,快與慢》,《傳習錄》,《曾國藩家書》,《禪與摩托車的維修藝術》等都是非常好的書,對待很多年輕人來說,其實我認爲往往高估了知識的作用,而低估了能力的磨鍊,也就是缺乏知行合一,太多人都是敏於思而鈍於行,這是現在年輕人所犯的年輕病中最要命的。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決定了人生格局!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

你經歷過的所有的事都會影響你的人生格局。

視野決定格局,大格局成就人生。

人們常說,我們可以用一年學會說話,但是卻要用一生學會閉嘴。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 這種人我認爲他是比較有內涵的,必定結合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

讀萬卷書俗話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一定要多讀書,讀好書。

讀書最重要的是提升自身修養與內涵,同時學習理論與方法。

行萬里路,不如讀萬卷書 人人都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而我想說,行萬里路,不如讀萬卷書。

很多人將喜歡將讀書與旅行相比較,並且常常探討,讀書與旅行究竟哪一項對我們開闊視野,提升閱歷最有幫助。

絕大多數人會選擇前者。

原因很簡單,朱熹不是說過「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前人的經驗已經告訴我們這一道理。

拋開這一層面不談,很多人選擇旅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旅行不枯燥。

去一個地方,見識不同的風景,體驗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本就是一件極其享受的事。

爲什麼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人們常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那麼,這句話是不是有道理呢?我想關於這個問題的理解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讀書有一個方法和觀點問題。

讀書方法一般講究眼到口到手到,更有人強調,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同時,無論什麼書都是有一定的主題思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