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論世」VS「作者已死」 - 人人焦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知人論世」VS「作者已死」. 2022-01-31 螺殼漫記. 那麼對於這兩段閱讀經歷,前者是了解了作者之意,卻干擾了閱讀體驗;而後者,如果不了解作者之意,就無法感知到 ...
人人焦點
影視
健康
歷史
數碼
遊戲
美食
時尚
旅遊
運動
星座
情感
動漫
科學
寵物
家居
文化
教育
故事
「知人論世」VS「作者已死」
2022-01-31螺殼漫記
那麼對於這兩段閱讀經歷,前者是了解了作者之意,卻干擾了閱讀體驗;而後者,如果不了解作者之意,就無法感知到作品背後的深意。
兩相參照,我們到底應該採取什麼態度來對待作者之意和讀者之意呢?中國讀書人對讀書的見解向來是「知人論世」——通過考據作者的生平志向來探尋作品的真正含義,這是建立在古人認爲「詩言志」的基礎之上的。
中國古代講求「詩言志」,這一要求使得詩歌難以和作者本人的性情、志趣、生平分隔開來,所以「知人論世」是有必要的。
《孟子·萬章下》有言:「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
」孟子的本意是講交友的方法,但由於說到「知其人」、「論其世」與讀書、頌詩的關係,所以被後世文藝評論家們視作理解文學作品的方法。
所謂「知人」,是對作者生平和思想有所了解;所謂「論世」,是對作家作品的時代背景有一定的認識。
也就是說,讀者不能從主觀臆想出發去理解詩人之志,需要有語境意識,還原文學作品的本來面目。
後來金聖歎也發出過類似的論調:全句的意思是後人給《水滸傳》冠以「忠義」二字,並和司馬遷所著《史記》相提並論,是對施耐庵生平經歷和心志的失察所致,因此金聖歎呼籲「大凡讀書,先要曉得作書之人是何心胸」。
但轉眼到西方,以羅蘭·巴特爲代表的文藝理論家卻提出了「作者已死」,他們認爲:在創作完一則文學文本後,作者不再對它有發言權。
這則文本傳播出去以後,它永遠都是開放性的,不存在完成。
有人說某種解釋是對文學作品的「過度解讀」,並且認爲「也許作者在創作這則文本的時候並沒有想這麼多」,而羅蘭·巴特的理論認爲只要這位闡釋者立足於文本本身,不跑的太遠,那他關於這則文本的所有解讀都是合理的。
舉個例子,曹禺在《的寫作》裡申明他所寫的《雷雨》是「一首詩」,而不是「社會問題劇」,「《雷雨》對我是個誘惑,與雷雨俱來的情緒蘊成我對宇宙間很多神祕的事物一種不可言喻的憧憬」。
曹禺在《雷雨》裡還寫道「並沒有顯明地意識著我是要匡正、諷刺或攻擊些什麼」,「在《雷雨》裡,宇宙正像一口殘酷的井,落在裡面,怎樣呼號也難逃脫這黑暗的坑」。
按照作者創作談,《雷雨》通過多組衝突著的情感線和所有人物的悲劇所要傳達的是,人無論怎樣掙扎終難逃命運的安排和捉弄,還表明了作者對宇宙間壓抑著人的本性、人又不能把握命運的難以名狀的恐懼。
後來,因爲劇作中魯大海帶領工人罷工,受到了資本家周朴園和周萍的鎮壓,周公館壓抑逼仄的氣氛逼得繁漪發瘋,以及劇中人物的悲劇是由具有封建色彩的資產階級家庭的大家長周朴園誘發的,很多讀者會認爲《雷雨》是一部反映資產階級罪惡的劇作。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作者之意和讀者之意發生了衝突,曹禺的原意似乎不再那麼重要,更重要的是,人們對這部劇作背後的政治色彩更感興趣。
這也就是提倡「作者已死」的意義所在——它可以讓讀者免於揣摩作家寫作時的心境,在鑑賞作品時獲得更大的自由。
這時,作品就像一面鏡子,映照的是讀者的內心,作者則隱於鏡子之後了。
「知人論世」和「作者已死」這兩種對待讀者之意和作者之意的方式,是文學理論界的一個說不盡的話題。
孰優孰劣,嚴格來講,並無好壞之分。
在我看來,「知人論世」和「作者已死」是統一的,只不過順序有先後:在正式閱讀一部文學作品前,我們應該葆有「作者已死」的態度,儘可能剝離別人附加在其上的種種評價、解讀,包括作者的創作初衷,以免干預我們的閱讀體驗,影響自己見解的形成。
然後只需要一字一句的去讀就好,這樣一來,作品就像一面鏡子,我們對作品的解讀,映照出的是我們自己的內心,更重要的是,由此得來的真知灼見是很可貴的。
在讀完後,我們再去「知人論世」,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風氣,這有利於我們更準確地把握作品的內涵,以防錯過自己未能察覺到的作品深意。
相關焦點
知人論世:閱讀文學的一個套路
是以論其世也」,這話是孟子說的,後人從中總結出一個讀書的套路「知人論世」:我們讀書應該了解作者,了解他的思想、他的寫作背景。
可能宣稱「作者已死」的羅蘭·巴特另有一套讀書方法,但我們今天還是先研究知人論世這個套路,畢竟:作品其實是作者抵抗死亡的產物,是作者生命的延續。
當作者肉身變成灰,靈魂卻在作品中不滅。
知人論世
這段話提煉出來的「知人論世」歷來作爲賞析古詩的圭臬,朱自清在他的《經典常談》中說:他們接受了孔子「無邪」的見解,以爲用孔子詩的哲學,別裁古代的史說,拿來證明那些詩篇是什麼時代作的?爲什麼事作的?其實,朱自清說的很清楚明白了,爲了強化「知人論世」,我還是簡單把孟子的話翻譯一下:吟詠他們的詩,讀他們的書,不知道他們到底是什麼人,這樣難道可以嗎?因此讀詩、讀書要研究作者所處的社會時代才行。
「知人論世」很可能不是好的鑑賞路徑
——「知人論世」未必就這樣「絕對」,但其因果關係難成立顯而易見。
文學創作非常複雜,作者的經歷、學識、時代風貌等肯定會自覺不自覺地進入作品,但它們對作品的影響卻未必都與「鑑賞」相關。
即「知人」「論世」是一個「大帽」,而「鑑賞作品」則是一個「小內容」。
——大帽子一戴,我們有可能都看不到作品在哪裡了。
事實上,「知人」何其難也。
知人論世在文本解讀中的辯證運用
一般而言,運用手法含蓄抒懷的作品、藏有矛盾讀來費解的作品、著意渲染言外有意的作品、植根經歷緊扣時代的作品,大多需要知人論世;直接抒情意蘊明了的作品、閒暇抒懷用於娛樂的作品、適當想像不能坐實的作品、遠離時代無關政治的作品,大多不需知人論世。
作者已死?羅蘭巴特和他的符號帝國
作者已死? 下面本期的《瞎看一氣》就來看看這個矛盾的羅蘭巴特—— 作者已死和爲自己寫作 在尼采喊出上帝已死之後,羅蘭巴特又宣告了作者的死亡,這句話似乎是他最爲知名的論斷,但實際上卻並不像字面那麼簡單。
經典文獻丨作者已死
這樣一來,它就使得作者的形象失去了神聖性。
搬掉作者(我們可以借用布萊希特的話,把這說成是一種真正的「疏遠」,在整個文學場面的結尾,作者會變成一個陪襯性的小小人像)不僅僅是一種歷史事實或寫作行爲,它還徹底地改變現代文本(或者——這當然是一回事——此後文本在被構成和被閱讀時,都會使作者在所有層面上都缺席)。
首先,在時態上就不一樣。
《殺手已死》新中文掃圖美女野獸比基尼
《殺手已死》新中文掃圖美女野獸比基尼
坤鵬論:上帝已死
三、上帝已死有幾個意思?1882年,尼採在《快樂的知識》中照貓畫虎了一個瘋子,他也白晝提燈,在市場上跑來跑去,不停地喊,「我在找上帝!我在找上帝!」有人問他:」爲什麼大白天提著燈籠?「他回答:」白天嗎?我覺得是黑夜啊,上帝已死,宇宙一片漆黑,我什麼都看不到,只能拿著燈籠到處尋找上帝。
【原創】上帝已死,你我輪迴
上帝已死,你我輪迴蜜棗阿膠的夜色,月亮飄著桂花的香你一個踽踽的身影身後撒下涼涼的風霜我悄悄跟在後面你不知道我想踩著你的影子 假裝我們是相愛的上帝已死我的心慌慌張張想給你一個靈魂的擁抱以虛幻的接觸溫暖你的孤惘
書評|《短行歌》作者:猛二哥,亡國公主VS敵國權臣
《短行歌》作者:猛二哥
今日精選|《深宵》作者:喜酌,乖乖女vs刺青師男,久別重逢!
《深宵》作者:喜酌文案:同男友戀愛三年,婚期將近,宋佳怡發現自己狗膽包天地變心了。
書評:循規蹈矩適婚女主vs社會流氓刺青師男主vs心狠手辣主任醫生男二,久別重逢+女主救贖男主。
文筆劇情都超好,rr不多但絕對恰到好處。
之前就推薦過這個作者的《小胖梨》,文風平淡閒適,我也超愛的!
Supreme已死,葬禮開始
「Supreme已死。
」前段時間,VF集團突然宣布收購Supreme,和Vans,TheNorthFace和Timberland變成了一家人。
殺馬特的尬舞,流浪漢的癡笑,快樂沒有卑微的,Youdeserveit哲學家羅蘭·巴特的「作者已死」在網絡上的後現代語境裡被解釋得淋漓精緻:一項藝術在他被完成的時候
不倫瑞克vs杜塞道夫升班馬vs降班馬又是一場碾壓局?
不倫瑞克vs杜塞道夫升班馬vs降班馬又是一場碾壓局?原標題:【料到體育】德乙:不倫瑞克vs杜塞道夫升班馬vs降班馬又是一場碾壓局?
川普稱福克斯新聞已死:我真的很難過
川普稱福克斯新聞已死:我真的很難過12月16日,川普發推稱福克斯新聞已死,並表示他爲此感到非常難過。
CENTOS已死,RockyLinux將起
CentOS已死,但是CentOS精神將會永存。
以CentOS創始人之一GregoryKurtzer爲首,8小時內250人嘯聚網絡,計劃以創建RockyLinux(Rocky爲已經逝世的另外一個CentOS創始人)取代CentOS。
RockyLinux與RHEL兼容。
「上帝」,真的已死?以「哲學」角度解讀《尼爾機械紀元》
尼采,德國哲學家,自稱歐洲最徹底的虛無主義者,他在《快樂的科學》中,說到「上帝已死」,而這一句說話,也常常被世人所誤解。
「上帝已死」並非是字面上的解讀,而是一個「形而上」的概念,從字面解讀的話,一般人會以爲上帝實際存在過,而後來他死了。
今日精選▎《Samantha》作者:三缺嚶,沒心肺妹妹vs占有欲強哥哥
《Samantha》作者:三缺嚶嚶嚶文案:僞骨科,青梅竹馬書評:>沒心沒肺妹妹vs占有欲超強哥哥,僞骨科+青梅竹馬,年齡差3歲。
性能已死,高爾夫R終將絕唱
八代數字高爾夫已出,雖然是一個定名上的大換代,但你卻看不到任何新鮮感。
性能已死的徵兆是什麼?爲什麼八代高爾夫R將成爲絕唱?「吃飽喝足」,才有力氣玩性能已死,講的是這種追逐的精神,當「衆生平等」是結果,這種對於速度的競賽,已然價值了無。
也許並不是內燃機不行了。
而是時代偏向不同,更是品牌取捨的結果。
今日精選|《布局》作者:十夜燈,妖精少女vs清冷學霸,救贖文!
《布局》作者:十夜燈文案:三十二歲的聞時包養了自己的老同學阮梨。
聞時走腎不走心,喜歡,她的身子。
不想一覺醒來,他們回到了高二的時候。
重生文,SC(今生),養成小甜餅書評:妖精通透女主vs清冷學霸男主,男主重生救贖女主文,帶點養成。
一句話簡介就是,前世走腎的男主,重活一世卻不小心走了心。
中國足球的良心,真的已死?
中國足球的良心,真的已死?
延伸文章資訊
- 1回答:怎麼理解羅蘭·巴特的「作者已死」的觀點? - 每日頭條
因為作者說話的原因是被多重決定的,所以作為一個整體的原因永遠是缺席的,作者被去中心化。並且真正的中心是無法定位的。在這裡,巴特明確地說出了作者之 ...
- 2【文論】「詮釋學」與「作者已死」之淺談 - 創作大廳- 巴哈姆特
漢儒、宋儒、明儒這樣一脈下來的註釋,都完整的呈現《論語\孔子》的意涵? 所以,羅蘭‧巴特提出「作者已死」的詮釋觀。但他的意思並非「隨便讀者講」,而 ...
- 3「知人論世」VS「作者已死」 - 人人焦點
「知人論世」VS「作者已死」. 2022-01-31 螺殼漫記. 那麼對於這兩段閱讀經歷,前者是了解了作者之意,卻干擾了閱讀體驗;而後者,如果不了解作者之意,就無法感知到 ...
- 4pieces of days: 「文本誕生,作者已死。」
仔細端詳「文本誕生,作者已死。」這句話,其中的意義是要讀者思考,給讀者想像的空間,自己作延伸,自己讀出心得來,而不要 ...
- 5怎么理解罗兰·巴特的「作者已死」的观点? - 知乎
作者中心论的解读消除了差异。而杀死作者,我们就可以得出尼采在《Joyful Wisdom》里摆脱了上帝之后的感受:看见一片敞开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