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軍事院校政戰學院新聞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分析研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研究是以本所歷屆所有156本論文為研究對象。

並以民國八十八年國防部訂立軍事院校論文主題範疇區分為兩個研究時期,探討兩階段學位論文的差異性及整體時期引用文獻等 ...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首頁| 關於本站| 聯絡我們| 國圖首頁| 常見問題| 操作說明 English |FB專頁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178.128.221.219)您好!臺灣時間:2022/08/0712:22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林春穆研究生(外文):Lin,Chun-Mu論文名稱:我國軍事院校政戰學院新聞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分析研究論文名稱(外文):Theanalysisofthemaster’sthesesofgraduateinstituteofJournalismatFuHsingKangCollege指導教授:延英陸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系所名稱:新聞碩士班學門:傳播學門學類:新聞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09畢業學年度:97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133中文關鍵詞:學位論文、內容分析法、深度訪談法、引用文獻分析法外文關鍵詞:Dissertation、ContentAnalysis、In-depthInterview、CitationAnalysis相關次數: 被引用:4點閱:441評分:下載:11書目收藏:1 本研究是以本所歷屆所有156本論文為研究對象。

並以民國八十八年國防部訂立軍事院校論文主題範疇區分為兩個研究時期,探討兩階段學位論文的差異性及整體時期引用文獻等問題。

整個研究過程分為三個部份,第一部份以內容分析法建構研究主題等9個類目,進行兩階段分析比較。

第二部份結合第一部分析結果,以半結構深度訪談法,訪談本系所四位歷任主任。

第三部分以引用文獻分析法,將被引用文獻書目、作者等做為獨立計量單位,目的為瞭解本所學位論文跨學門特性及引用文獻類型等問題。

本研究發現如下:一、本所學位論文在「研究類型」、「研究方法」上,兩階段有顯著差異情形。

說明本所學位論文在師資及整體傳播學術環境等因素上,研究類型及方法上有所轉變。

二、本所學位論文主題涉及國防議題層面上,第二階段全面趨向國防議題。

三、兩階段傳播研究主題皆以「大眾傳播」為主。

四、兩階段學位論文研究目的皆以「實用目的」為主。

五、兩階段學位論文在研究方法使用上仍以「單一研究方法」為主體,但有趨向質量並重的趨勢。

六、在研究媒體型態上,皆以「平面媒體」與「人際研究」上為主體。

七、現階段符合國防議題最具引用價值主題群:「大眾傳播」、「閱聽人分析」、「說服傳播」、「語藝、符號語文本分析」、「組織與人際傳播」。

八、引用文獻類型主要以「書籍」為參考類型,其次為期刊、論文等。

九、引用最頻繁作者除傳播學者外,以軍事、政治及心理領域為主。

Thepurposeofthisstudyistoexplorethedifferenceandcitationoftwophasesbeforeandaftertheyearin1999using156master’sthesesasresearchsubjects.Therearethreepartsinthisresearch.Firstpart,categorizeninetopicstomakecomparisonbetweenthetwodifferenttimeperiodusingapproachofcontentanalysis.Secondpart,interviewformerandcurrent4directorstogetdetailsaboutthesubjects.Thirdpart,citebibliographicreferences,theauthor,asaindependentmeasurementunittobetterunderstandthefeaturesofinterdisciplinarycoursesandtypesofcitationbyusingliteratureanalysis.Theresultsfoundasfollows:1.Theresultsshowedasignificantdifferenceonresearchtypeandresearchmethodofthemaster’sthesesinthetwodifferenttimeperiod.2.Theallmaster’sthesesinthesecondphaseafteryear1999relatetonationaldefenseissue.3.Thetopicofallmaster’sthesesaremassmediaoriented.4.Thestudyofallmaster’sthesesareforpragmaticpurpose.5.Thestudyapproachisfocusonbothqualityandquantitytrend.6.Patternsinthestudyonthemedia,emphasize"printmedia"and"humanresearch".7.Themostvaluablesubjectsofthequotedgroupare"MassCommunication"、"Analysisofaudience"、"RhetoricalApproach、SignandTextualStudy"、"Organizationand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8.Books,journalsandthesesareusedasthecitationtypeforreference9.MostfrequentlycitedauthorsareCommunicationscholars,alsofocusonthemilitary,politicalandpsychologicalareas. 誌謝I摘要V目次IX表次XI圖次XIII第一章緒論1第一節研究動機1第二節研究背景與目的4第三節研究問題與範圍6第四節研究流程7第二章文獻探討9第一節科學傳播理論9第二節台灣各類傳播歷史研究類別分析12第三節台灣傳播研究文獻分析20第四節引用文獻研究途徑文獻分析24第五節具體研究問題28第三章研究設計與實施31第一節內容分析法31第二節類目及分析單位建構32第三節信度檢驗36第四節引用文獻分析法38第五節深度訪談40第六節研究架構42第四章資料分析與解釋43第一節各類目比較分析43第二節深度訪談65第三節引用文獻分析72第五章結論77第一節研究發現77第二節研究限制與建議81參考文獻85附錄一:國防大學政戰學院新聞學系創系重要事件歷程表91附錄二:論文主題規範公文92附錄三:國內傳播研究一覽表97附錄四:編碼表98附錄五:本所歷屆論文一覽表100附錄六:第一階段論文為人引用達十次以上統計表113附錄七:第二階段論文為人引用達十次以上統計表115附錄八:全時期國防議題論文為人引用達十次以上統計表116附錄九:訪談稿118 壹、中文部分一、書籍:王石番(1999)。

《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版2。

台北市:幼獅文化事業。

王崇德(1990)。

《文獻計量學教程》。

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王爾敏(1979)。

《史學方法》,版2。

台北市:東華書局。

林麗雲(1999)。

〈為傳播研究另闢蹊徑?傳播史研究與研究途徑〉。

《1999中華傳播學會論文選集》。

台北市:五南書局。

林麗雲(2002)。

〈依附下的成長?台灣傳播研究典範的更迭興替〉。

《中華傳播學刊創刊號》。

台北市:五南書局。

邱家宜(2006)。

〈近十年來台灣傳播學研究趨勢(1996~2005)〉。

《2006中華傳播學會年會論文》。

台北市:五南書局。

邱皓政(2006)。

《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

台北市:五南書局。

翁秀琪等(2006)。

《台灣傳播學的想像上、下》,版2。

台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梁啟超(2008)。

《中國歷史研究法》。

台北市:台灣書房。

陳世敏(2000)。

〈半世紀台灣傳播學的書籍出版〉。

《2000中華傳播學會論文選集》。

台北市:五南書局。

傅雅秀(1999)。

《從圖書資訊學的觀點探討科學傳播》。

台北市:漢美圖書有限公司。

曾國琳(2003)。

〈探析台灣傳播學術研究發展狀況-從學位論文參考書目角度進行分析〉。

《2003中華傳播學會年會論文》。

台北市:五南書局。

黃振家譯(2006)。

《大眾媒體研究》。

台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原書Wimmer,R.D.,&Dominick,J.R.(2000).Massmediaresearch:anintroduction(6thed.).Belmont,CA:WadsworthPub.)黃慕萱(1994)。

〈引用文獻初探〉。

《當代圖書館事業論集》。

台北市:正中書局。

楊國樞(1989)。

《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版13。

台北市:東華書局。

潘淑滿(2003)。

《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

台北市: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鍾蔚文(2002)。

〈誰怕眾聲喧嘩?兼論訓練無能症〉。

《中華傳播學刊創刊號》。

台北市:五南書局。

羅文輝(1994)。

《精確新聞報聞》。

台北市:正中。

羅文輝(1995)。

〈台灣傳播研究的回顧1951-1995〉。

《分析社會的方法論文集》。

羅世宏譯(1992)。

《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

台北市:時英。

何光國(1994)。

《文獻計量學導論》。

台北市:三民書局。

二、期刊論文:于心如、湯允一(2000)。

〈台灣傳播研究典範之分析:以1987-1999為例〉。

台北深坑:世新會館「中華傳播學會2000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發表。

王珮玲(2000)。

《公共圖書館績效評估之研究--以臺北市立圖書館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台北市。

朱立(1978)。

〈開闢中國傳播研究的第四戰場〉。

《報學》,6(1),20-27。

李亞蘭(2000)。

《從引用文分析探討臺灣地區傳播學研究特質:以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研究所博碩士論文為例》。

台北市:私立淡江教育資料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汪琪、臧國仁(1993)。

〈臺灣地區傳播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1993中文傳播研究暨教育研討會」論文發表。

林培淵(2006)。

《台灣傳播史的想像-以整合研究途徑扒梳台灣傳播知識史》。

台北:台灣大學「中華傳播學會2006年會」論文發表。

林東泰、宋巧雰、陳怡如、游康婷、邱顯哲(2000)。

〈傳播知識全球化回顧台灣近五十年來的新聞傳播碩士論文〉。

台北深坑:世新會館「中華傳播學會2000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發表。

邱國銀(2002)。

《從科學傳播觀點探討管理學者網際網路資訊搜尋行為研究(以南華大學管理學院為例》。

嘉義:南華大學資訊管理碩士論文。

徐英、靖繼鵬(1986)。

〈《情報科學》引文分析及評價〉。

《情報科學》,(頁55-62)。

祝基瀅(1986)。

《我國新聞學與大眾傳播學研究現況之分析》。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報告編號NSC75-H-170-402),未出版。

傅雅秀(1996)。

〈科學傳播的理論與實證〉。

《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57期。

程宗明(1998)。

《析論台灣傳播學研究/實務生產(1949-1980)與未來:從政治經濟學取向思考對比典範的轉向》。

台北深坑:世新會館「中華傳播學會1998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發表。

楊世凡(1985)。

《台灣傳播學術研究之表析:民國五十三年至七十四年》。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私立天主教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台北縣。

楊孝濚(1977)。

〈傳播研究在台灣的發展〉。

《東吳政治社會學報》,1,(頁92-117)。

劉至強(1994)。

《台灣地區新聞學與大眾傳播學博碩士論文研究分析(1985~1993)》。

台北:私立銘傳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家慶(1997)。

〈第一等大事,豈可等閒視之〉。

《傳播研究簡訊》,10期。

蔡佳玲(2001)。

《我國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論文引用灰色文獻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鄭麗敏(1994)。

〈近20年臺灣地區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期刊論文引用參考文獻特性分析〉。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32(1&2)。

謝瀛春(1990),〈大眾傳播與科學傳播〉。

《科學月刊21卷8期》。

(1990),(頁610~616)。

三、網路資源:《國圖資訊索引》http://etds.ncl.edu.tw/theabs/index.html貳、英文部分Berelson,B.(1952).ContentAnalysisInCommunicationResearch.Glencoe,Ill.,:FreePress.Borgman,C.L.,&Rice,R.E.(1992).TheConvergenceofInformationScienceandCommunication:ABibliometricAnalysis.JournaloftheAmericanSocietyforInformationScience,43,397-411.Budd,R.W.,Thorp,R.K.,&Donohew,L.(1967).ContentAnalysisofCommunications.NewYork,:Macmillan.Derek,J.d.S.P.(1965).Networksofscientificpapers:Thepatternofbibliographicreferencesindicatesthenatureofthescientificresearchfront.Science,149,510-515.Garvey,W.,&Griffith,B.(1971).Scientificcommunication:Itsroleintheconductofresearchandcreationofknowledge.AmericanPsychologist,26(4),349-362.Holsti,O.R.(1969).ContentAnalysisForTheSocialSciencesAndHumanities.Reading,Mass.,:Addison-WesleyPub.Co.Krippendorff,K.(1980).ContentAnalysis:AnIntroductionToItsMethodology.BeverlyHills:SagePublications.Lau,T.(1995).Chinesecommunicationstudies:AcitationanalysisofChinesecommunicationresearchinEnglish-languagejournals.Scientometrics,33(1),65-91.Marshall,C.,&Rossman,G.B.(1999).DesigningQualitativeResearch(3rded.).ThousandOaks,Calif.:SagePublications.McCracken,G.D.(1988).TheLongInterview.NewburyPark,Calif.:SagePublications.Mikhailov,A.,Chernyi,A.,&Giliarevskii,R.(1984).ScientificCommunicationsAndInformatics.Arlington,Va.:InformationResourcesPress.Olaisen,J.L.(1984).TOWARDATHEORYOFINFORMATIONSEEKINGBEHAVIORAMONGSCIENTISTSANDSCHOLARS.UnpublishedPh.D.,UniversityofCalifornia,Berkeley,California.Paisley,W.(1969).Studyingstyleasdeviationfromencodingnorms.InG.Gerbneretal.(Eds.),TheAnalysisOfCommunicationContent(pp.297-312).NewYork:Wiley.Paisley,W.(1984).Communicationinthecommunicationsciences.ProgressInCommunicationsciences,5,1-43.Paisley,W.J.,&Parker,E.B.(1967).ScientificInformationExchangeAtAnInterdisciplinaryBehavioralScienceConvention.Stanford,Calif.:StanfordUniversity,InstituteforCommunicationResearch.Parker,E.(1967).BibliographicCitationsasUnobtrusiveMeasuresofScientificCommunication.Stanford,California:StanfordUniv.RoyalSociety,The(1993)TheScientific,TechnicalandMedicalInformationSystemintheUK.London,UK:TheRoyalSociety.BritishLibraryResearchandDevelopmentDepartmentReportNo.6123.Wispe,L.,&Osborn,C.(1982).CitationPatternsinCommunication:AStudyofInterdisciplinaryInfluences.AssociationforCommunicationAdministrationBulletin(42),32-39.Garfield,E.,“The250Most-citedPrimaryArthors,1961-1975.PartⅡ.TheCorrelationbetweenCited,NobelPrizes,andAcademyMembership,”CurrentContents,50:5-6,(Dec.12,1977).Clark,K.E.“TheAPAStudyofPsychologists,”AmericanPsychologists,9:117-120,(1954).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公共圖書館績效評估之研究--以臺北市立圖書館為例 2. 從引用文分析探討臺灣地區傳播學研究特質:以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研究所博碩士論文為例 3. 臺灣地區新聞學與大眾傳播學博碩士論文研究之分析 4. 臺灣大眾傳播學術研究之表析(民國五三年至七四) 5. 海軍負面新聞對海軍官兵第三人效果之研究 6. 從科學傳播觀點探討管理學者網際網路資訊搜尋行為研究(以南華大學管理學院為例) 7. 政府研究計畫與學位論文產出之關聯性研究-以遠距照護領域為例 8. 從學位論文探討電子書學術研究現況與發展趨勢 9. 我國體育運動管理學碩士論文及其引用文獻之分析研究 10. 團體套裝旅遊領隊風險之探索性研究 11. 國內原住民網站暨使用者之研究 12. 台灣1987-2007年音樂治療相關研究之碩士論文內容分析 13. 民眾投訴之新聞內容分析與模式探討--以《自由時報》與《蘋果日報》為例 14. 國內平面媒體報導「山寨機」之初探—以聯合報、自由時報、蘋果日報、中國時報為例 15. 當代雜誌廣告的女性角色描繪之跨文化研究   1. 鍾蔚文(2002)。

〈誰怕眾聲喧嘩?兼論訓練無能症〉。

《中華傳播學刊創刊號》。

台北市:五南書局。

2. 鍾蔚文(2002)。

〈誰怕眾聲喧嘩?兼論訓練無能症〉。

《中華傳播學刊創刊號》。

台北市:五南書局。

3. 傅雅秀(1996)。

〈科學傳播的理論與實證〉。

《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57期。

4. 傅雅秀(1996)。

〈科學傳播的理論與實證〉。

《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57期。

5. 鄭麗敏(1994)。

〈近20年臺灣地區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期刊論文引用參考文獻特性分析〉。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32(1&2)。

6. 鄭麗敏(1994)。

〈近20年臺灣地區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期刊論文引用參考文獻特性分析〉。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32(1&2)。

7. 謝瀛春(1990),〈大眾傳播與科學傳播〉。

《科學月刊21卷8期》。

(1990),(頁610~616)。

8. 謝瀛春(1990),〈大眾傳播與科學傳播〉。

《科學月刊21卷8期》。

(1990),(頁610~616)。

  1. 台灣傳播相關研究引用文獻特性分析─以博、碩士學位論文為例 2. 高齡教育學術研究趨向之探討:1990-2007國內碩博士論文分析 3. 跨國婚姻婦女自我認同圖像學位論文分析 4. 1991~2002年國內婦女教育研究學位論文分析:女性主義觀點 5. 臺灣運動教育模式之研究 6. 2004年至2013年我國學校教育評鑑學位論文分析 7. 投信公司從眾行為及投信規模於退撫基金委外遴選之探討 8. 台灣地區「孫學研究」之生產力析論-以高等教育博、碩士學位論文為例 9. 台灣地區教學研究發展趨勢之分析-以近十年學位論文為例 10. 創作性戲劇應用於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教學之碩士論文分析 11. 數位學習研究:2006-2012年國內期刊及博碩士論文之分析 12. 1984-2012年臺灣地區多準則決策研究論文應用於產業之內容分析 13. 2001-2008音樂統整教學相關研究學位論文之內容分析 14. 國軍宣教刊物行銷傳播研究-以《奮鬥》月刊為例 15. 群體決策之潛在迷思及缺陷-以「士官評議委員會」為例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