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學習說文解字540個部首么? - GetIt01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爲往聖繼絕學,求有悟處,覓同學。

我是中文系的,《說文解字》概論是我們的專業選修課。

任課老師知識很淵博,他的講課方式,主要是用出土古文字資料和 ... 標籤:傳統文化古漢語漢文化漢語言文學說文解字書籍 有人在學習說文解字540個部首么? 12-30 爲往聖繼絕學,求有悟處,覓同學。

我是中文系的,《說文解字》概論是我們的專業選修課。

任課老師知識很淵博,他的講課方式,主要是用出土古文字資料和文獻內容對照說文內容,指出說文中的字形錯誤、原義錯誤、釋義錯誤等,然後再說他自己認為正確的理解。

老師偏重古文字的研究方法,對那些較死板的內容幾乎不講。

研究古文字的往往都是慢性子,老師上課經常突然陷入尷尬的安靜,大家就看著他在講台上用兩三分鐘找一個材料。

有些可惜的是,到後來班上大概有一半的同學就不聽了,逃課或是自己在底下干自己的事情,現代社會培養了那麼多急性子,喧囂浮躁之中耐不住那樣的慢條斯理。

現實也挺殘酷的,古文字是我們系最冷門的一個方向,一百二十多號人每年只有一兩個人選。

老師備課那麼認真,上得那麼好,但認真在聽的人數還真趕不上那些講八卦耍小聰明的課。

我老師是把這門課上得太專業了,太學理了,沒有點古文字學基礎,特別容易走神,但這群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在期末的時候瘋狂查資料、瘋狂抄筆記、瘋狂看書,還真有點諷刺,你們不是都能克服嗎?老師在課下給我們布置的作業有一項就是抄寫540個部目,抄完之後神清氣爽。

作業在成績比重中佔到50%。

抄540個部目的作業只有一張圖片了 還有抄寫一些易混淆的字和用說文的小篆字體抄寫一首古詩。

送個彩蛋作業封裝的信封 請問題主,看不懂河圖洛書算不算文化斷滅?看不懂等韻圖算不算文化斷滅?讀不懂《甘石星經》算不算文化斷滅? 包括說文部首在內的相當一部分「寶貴的文化遺產」,都是專業性很強的東西,術業有專攻,即使在古代也不是每一個讀書人都懂的。

你不能說不懂量子力學就是沒上過學。

而且對於非專業人士來說,懂得這些知識對你的生活並沒有什麼幫助,也不能讓你更有文化(儘管有時候看上去是)。

其次,你不知道不代表沒有,專業的東西自有專業人士來傳承和研究。

國內多數高校的中文系都會開設說文研究之類的課程,我們讀研的時候導師還要求我們背過,說文部首也不是什麼太高深的學問,對於漢語言文字專業的學生來說,都是最基礎的東西。

所以題主,你要想談文化,就要先搞清楚什麼是文化。

社會上不乏那些一知半解,甚至半知不解就出來高談闊論,不是文化斷絕,就是廢除傳統,除了遺笑方家別無他用。

本科中文系,有古漢語課程,先學540個部首,看的時候,會恍然大悟,原來這個字造字是這個意思呀。

上課開小差的時候,會抄部首認認字,用小篆寫寫自己的名字。

到了碩士階段,就在上個學期,有《〈說文解字〉研究》,自己導師開課。

早一些問師兄這門課怎麼上,他說就是輪流念《說文解字注》,無標點無句讀的繁體豎排,有點吃鯨,導師任性啊。

上課真的就是每個人輪著念一部分,有時候來旁聽的同學,少念一點,來的同學少,多念一點。

不認識的字,一起查字典。

很多情況就是,上一次查過了,下次又不認識了。

課程快結束了,才知道同專業的小夥伴都退了這門課,因為不想寫論文。

而我,自家導師的課怎麼能退呢!最後一次課,只有我和自家師妹,每人念了一個多小時。

看的時候,覺得自己是文盲!現在依然認不全這些部首,總覺得導師帶著這麼個抱大腿的學生心塞塞吶。

老師總是說《說文解字》可以拿來當枕邊書,睡前看一看,無奈拿到床上去,最後踢到了床尾,畢竟拿來當枕頭也不舒服哇。

可能以後畢業了不做學術,看這方面書籍的概率就更低了。

文字的世界是一個需要耐心、毅力的世界,真的很佩服做學術的人! 有。

沒有罪。

不會滅。

看到這個問題真的是驚訝了,沒想到真的找到了同仁(笑)我是大一中文系學生,跟著搞古文字學老師研究一點東西。

老師為了讓我們打基礎,給我們佈置任務,看訓詁學,古代漢語,學軟筆,學小篆,學繁體字。

其中之一就是學習說文解字五百四十部首。

初看這五百四十部首時,真的是倒吸一口氣。

個別部首真的是聞所未聞,連讀音也要很費力得去記。

不過一邊手抄一邊研究其象形會意指示形聲造字的理據,還是可以體悟出一些規律來的。

還好自己六書的基礎打得好,哈哈。

我個人推薦漢典網,這個網站學習文字的歷代字形,異體字,簡化原理都很清楚,在其他網站上找信息還會懷疑真偽,在這裡省了不少功夫。

說起小篆,它的實用性在我看來遠沒有它的美飾作用來得使我們玩味,欣賞。

一筆一劃去書寫部首,是一種熨帖的享受。

不知道題主有沒有同感。

老師建議我們用軟筆慢慢練,更有韻味。

題主有點自視甚高,又有點輕視別人了。

作為一個工科生,我平時業餘篆刻的時候也會用到說文解字這類書。

中文系很基礎的課程我在漢文字課上學《說文解字》大家都用的中華書局出版的那本(等會上圖)一周兩節課現在學到二百七十一部 老師上課從來沒用過ppt基本上講字的來源考究邊講邊在黑板上寫小篆或者畫畫甲骨文一節課上完畫面蠻還可愛的學術性我覺得比較強不像其他某些課的老師可以吹吹牛開開玩笑許慎這本說文解字其實可以說是一本了解中文系的基本用書圖書館都將它歸為工具書在學其他中文系課程多少都會提到這本書感覺科目之間是有聯繫的比如上文學概論講到「文學」這個詞提到「文」在說文解字里的解釋基本上學過說文解字的都能立馬反映出「文,錯畫也」接著可以聯繫到「相互交錯的線條」繼而「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就衍生出天文地文啦會很通透我們老師也會要求下來抄小篆把書里的五百四十個部首抄下來交作業我基本上聽課都是邊在下面拿有道語文查字一邊聽(′?_?`)當然了有時候聽著課總有枯燥的時候我就來...答題了 (書??) (上完課的黑板) 「爨」這個字典型的象形字生火做飯的意思抄的時候又有快感又爽感覺自己一步步邁向知識女青年的角色:) 還有把自己的名字在書里找出來寫成小篆也是一件有趣的事啦 最後呢說一句學習說文解字是一件很基本的文學系學生的日常其實耐心聽就好了如果考研什麼的還需要多多加油看書畢竟只是冰山一角細心的話還是能發現很多值得思考的點如果是感興趣的同學就不要放棄呀耐心看多查查資料祝大家非常非常開心(′?_?`)找到喜歡的方法 文字學是我們系的必修課……是一學年的課程。

正在寫作業……上學期主要講古文字的演變(?,應該說是一些必要的理論基礎吧,還有如何查閱說文下學期主要講說文解字的內容,七闕五誤,文字間的聲韻關係之類的(這個作業是下學期的。

上半學期查540部首的小篆,楷書,釋義還有釋形;下半學期分析六書……)我也想開心寫小篆嚶嚶…… 這個真不算絕學…… 今天還有好多學律詩絕句的想學古韻,這其實是很無聊的行為,當然,你喜歡的話那就是個人愛好,但是不必把這種事上綱上線,說什麼寫律詩絕句就得押古韻,現在說的話叫做普通話,根本發音就不對,按照古韻來寫也就沒有韻律或者意義了。

同樣的,《說文解字》的部首學,作為專業或者個人興趣學習無可厚非,今天還用來當教材,就沒什麼意義了。

不過題主能喜歡這種東西,身為一個中國古典文化愛好者,我也是喜聞樂見的。

最後送一首詩: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陳大惠的廣告無孔不入啊! 【說文解字】預備課程誰肯發心學說文第一集陳大惠老師授課視頻【說文解字】預備課程第1集誰肯發心學說文—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以下為授課文字實錄,便於無WiFi信號情況下,學習鞏固之用途。

學生:請大家端身正意,恭請老師升座授課。

陳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

學生:老師好。

陳老師:我們今天一個非常重要,但是很多人又都不熟悉、不了解的課程要開始了,【說文解字】預備課程。

我們大家最近幾年聽師父(註:淨空法師)老人家講經,常常聽到師父言辭懇切,諄諄教導給我們【說文解字】非常重要、無比重要,太重要了。

那麼我們也看到現在這個網站的課程很多,我們也算做了很長時間的準備,現在我們終於找出時間來,因為世界各地,尤其是國內一些要辦漢學院的,還有漢學中心的一些老師和學生非常急迫地需要【說文解字】這堂課,我們今天有這樣一個機緣,聽從師父老人家的教導,【說文解字】這堂課我們現在就正式要開始了。

那麼開始之前先是預備課程。

預備課程就好像是要蓋房子之前先要挖地基、先要買木材、先要找工匠,你這房子才能蓋,這是必需條件。

所以預備課程還包括我們要了解【說文解字】到底有多重要,它到底有多好,這個都需要我們要提前有一個準備。

在古代,不要太古老,民國之前,清末的時候,一直上溯到周。

你看【周禮】、【禮記】里都有這個記載,那說話是三千多年前了,那個時候怎麼教小孩子?上課裡邊就包括六書,必須要學的,這六書就是文字的六種方法,造字的方法。

所以從有文字記載一直到現在,到民國之前,一直都是用這方法。

我們現在上了小學、上幼兒園也是先認字,先從識字開始,所以說「字」,對我們太重要了。

但是我們現在看,從民國到現在將近一百年了,真正是那句老話,出不來人才。

四九年前後我們還見到過一些、聽說過一些,那都是清末的時候讀私塾長大的人,這些人都走了之後再也沒有人有舊學根底了,傳統文化的根底就沒了。

像我們這一代四十歲往上數的,都是學識字過來的,但是我們都不行。

都學識字過來為什麼在民國之前能成就,現在就不行?這一百年不行,就是師父教給我們的【說文解字】文字學斷了。

現在我們所教的這個認字跟三千多年以來傳統文化教給孩子識字這個完全不一樣了。

這個斷了所以就出不來人了,那我們現在就是要把這個接上,復興民族命脈,這命脈從哪裡復興?先從識字開始。

識字不是說誰教、隨便學,認得這個字不就行了嗎?不行,你那種教法、那種學法人不能成就、出不來,你不要大師、大家出不來,真正的君子都出不來,聖賢就不要提了。

教育,教和學為什麼?是為了讓這些孩子長大了能成就,一百多年來沒有,為什麼?從識字就錯了,就出問題了,所以【說文解字】非常重要,我們希望無論是海內海外的同學,還是觀眾,有志於此的、有志於學的、要復興傳統命脈的要高度重視【說文解字】的學習,這個東西疏忽了一切都是零、一切都是假的,你沒有基礎、沒有根基。

我打個比方,我們將來要講四書 四書大家非常熟悉的是【論語】,【論語】頭一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個「學」是什麼意思? 這是【論語】的第一句話第一個字,這個字、這一句話它是由字組成。

這一句話十個字、八個字,每個字都是什麼意思,這些字你不懂,這句話你能懂嗎?這講道理啊,現在我們古聖先賢的經典看不懂,為什麼看不懂?你不要說這一本書看不懂,這裡邊的一句話你都看不懂,為什麼看不懂?裡邊的字看不懂,這道理在這裡。

所以我們要想復興漢學,各地給我打電話的要辦漢學院、漢學中心,有錢、有房子,就算他能找到人,也能把很多的書找來,我們網站公布出來的書單,大家記得要想求學第一件事必須得有書,所以師父再三囑咐我們,那書買不到就是複印、翻印也給它翻印全了,然後運到馬來西亞、印尼,將來哪個地方辦我們都捐贈,為什麼這麼看重?你看在清末的時候張之洞,他應該是四川的,用現在話講教育廳廳長。

整個全省的督學都歸他管,他那部書【書目答問】一直到現在人們還要看,為什麼? 你要想求學你不知道先看哪本書,哪本書不看、哪本書要多看,這個你不知道你怎麼做學問?梁啟超有名,康有為,康梁,能當光緒皇帝老師的變法的這樣的人,變法老師,你看梁啟超拿到了【書目答問】,這是張之洞的,他看完之後他說了一句話:我看這個【書目答問】才知道天下有學問二字。

你說他還要做變法老師,他連學問是什麼都不知道,所以今天很多人引用康梁的東西,還不如引用張之洞的東西,這叫做學問。

所以現在很多人對做學問一點概念沒有,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斷了一百多年了。

現在做學問的方法完全是西化的,四九年之後是學蘇聯。

八零年之後是學歐美,這是教學方法,思維方式統統都是西化的。

所以說你看古書、看聖賢的經典看不懂,你也教不出人來,擺在面前你也看不懂。

我看到現在書店出來很多書,最近幾十年的,包括一些很知名的專家、學者,包括他們教的學生所寫的博士論文、碩士論文,出書了,我看看有很多都是誤導後學,有問題,這是我們就學問來講、就學術來講是有很大問題,根本的問題文字學的基礎沒有了。

文字學,大家只要稍稍地看看這些資料我們就會知道首推是【說文解字】,從東漢一直到現在,你問問那些真正內行的專家、學者、教授,沒有不首推【說文解字】的,所以師父把這個看得非常重。

我們要想在這一代弘揚漢學、復興傳統文化,沒有這個基礎一切都無從談起,所以這是根之根,學問的根之根。

德行,【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養正遺規】這課程我們也有,那是要做到的,這個是要學到的。

【說文解字】,我們現在看師父呼籲了這麼多年,兩年也有了,真正開課講的、教的、學的幾乎沒有。

我們沒有看到,我們水平有限,但是我們願意借這樣一個機會來跟普天之下所有願意復興中華傳統命脈、復興中華學統、復興學術的這些同仁、同學、各位大德,我們借這麼一個平台,我們一起來學習【說文解字】,我們把這個根紮好了,這是學問的根、基礎。

那麼今天是預備課程,我們有很多的參考資料要跟大家來介紹,讓我們知道就像【書目答問】一樣,你要求學得有路徑,看錯了書就一定走錯了路,所以書要有、要大量地找,找來之後還要精挑細選,你買來一百本最後真的可能只剩下三本、五本,剩下那些書真的不能說白買了,反正也使用機會不多了,所以我們在這方面花了不少錢,沒辦法,為什麼?我們現在是從零、從負數開始,我們這些年也做了這些工作,非常無奈現在很缺人,義工也缺、研究員也缺、學生也缺,各個方面都缺,所以我的精力大量地分散出去了,本來應該天天讀書,被分散了之後所以說要花的時間長,本來這堂課應該早早的就開了,那麼我們各位同學一定要知道【說文解字】這個學問你可以終身一輩子專攻它。

師父老人家說【群書治要】六十五部經典,每個人專攻一部,那是救急的,有些人他對那個發心不夠,所以我們前一段有一堂課【誰肯發心教幼童】。

所以我們今天這堂課【誰肯發心學說文】,一輩子學這個【說文解字】,好,太好了,你將來是真正的漢學家。

我們最近看新聞,大家可以通過這些圖片能看到,師父老人家在劍橋講課,在訪問英國、訪問法國漢學院,這過去也有,現在師父可能就在英國,師父也希望在英國能建立一所真正的漢學院,房子有,誰講? 大家想學,誰講?所以希望寄托在你們這一代人身上,寄托在電視機前的同學身上、大德身上,誰肯發心學說文?一輩子專攻這個,了不起,你太偉大了!如果有緣分,你看到【群書治要】六十五部經典其中一部適合你,那太好了,你最好趕緊救急,如果你覺得我適合【說文解字】,那也行,我們一定要記住【說文解字】是永遠都需要老師,因為它從東漢傳到現在,時間太長了,歷朝歷代沒有不需要的。

你看漢代,我印象中好像是文帝曾經在未央宮請懂字的這些老師,那會兒叫漢學博士,在未央宮講字,那會兒皇上明白。

從漢到現在兩千年了,所以我們今天一定要知道,【說文解字】我們現在給大家略略地鋪了這麼一個路徑,我們也要開課了,一定要有人來學,你沒人來學的話講給誰聽?所以說人要發願、要發誓,要明白為什麼要學【說文解字】,要專攻,缺老師,專攻的原因是缺老師,你就是【說文解字】專家,當代許慎、當代段玉裁,那了不得了。

不是專攻的,至少師父講,學兩年打底,將來你有基礎,這是根底、學問根底,真才實學,大家記住這是真才實學、真學問,現在大學不教這個,現在大學都吃喝玩樂去了,要個文憑最後出去賺錢,要別墅、要好車,都弄這個去了,真正學問沒人弄了,所以希望在你們這一代身上。

那麼我們下邊,這是個預備課程,我們講講它的路徑。

我們剛才說從周一直到清末,小孩子發矇,他是蒙童,給他開蒙、做學問,德行是講【弟子規】、【太上感應篇】、【養正遺規】是這些東西,這些是德行,是讓他做到的。

那學問呢?識字,從識字上開始,識字的課本很多,秦之前應該是籀,古籀,然後是大篆,到了秦統一是小篆,然後是隸書、楷書往下走,那個時候字書有很多,這個時間關係我們就不細講,我們說最近的【說文解字】四大家,第一個段玉裁,然後是桂馥、王筠、朱駿聲,清四家,了不起。

從有【說文解字】,東漢以降一直到南唐出現了二徐,大徐、小徐,大徐是徐鉉,小徐是徐鍇,他們把【說文解字】重新梳理了一遍,這是有【說文解字】以來第一次復興【說文解字】,在唐朝的時候這個李陽冰他篆書寫得很好,但是他把【說文解字】竄改得面目皆非,讓後人沒法學了,算是一次劫難。

到南唐的時候恢復起來了,這是第一次復興,大徐本、小徐本,我們現在用的【說文解字】的這個本子都是大徐本,徐鉉的,他那是在宋代了。

那麼第二次【說文解字】的復興就是在清,清朝考據學,乾嘉學派,那人就太多了,中國學術史上高峰,公認的最高峰在清朝,乾隆、嘉慶年間叫乾嘉學派。

那麼研究【說文解字】的四大家剛才我們介紹了,四大家當中的王筠,他應朋友的邀請,說這個【說文解字】太好了,能不能給小孩子們寫一本?要不然那個【段注】是很好、【說文解字】也很好,小孩子看不懂,也就是說你給編一本識字書吧,王筠就答應了,這個識字書就是【文字蒙求】。

【文字蒙求】換句話說上承古籀篇,先秦之前的小孩子的識字課本,一直到【說文解字·段注】都在裡邊,弄了一個大家很好懂的,你看它是按照什麼呢?它是按照六書來分類的。

也就是說它主要是講六書,讓所有的字為六書來服務,把六書講明白了,這是造字最根本的六種方法,所以說他先讓小孩子們先明白字是怎麼來的,六種方法,象形、指事、會意,先講這個,所以他這個書講得很淺顯,跟小孩子嘛。

你看它這裡邊我舉個例子,你比如說他講這個火,我給大家畫一下這是小篆。

火,這就是火,你看這就是火,你給孩子怎麼講呢?你看【文字蒙求】講「火之形也」,火的形狀就是這樣的;「上銳下闊」,上邊是尖的下邊是闊的,火堆不都是這樣嗎?你看我們畫一畫我們常見的,就跟給孩子畫畫一樣,這就是火,這一團火一看這著火了,上邊窄下邊寬,「上銳下闊」,那這倆點,這倆點是蹦出來的火星,你看上邊寫的,【文字蒙求】象形意思就出來了,像不像它的形狀?像,真像!一看就知道,沒看這畫一看這字這是火,跟火的形狀一樣,【文字蒙求】。

這就是象形,六書的頭一個;然後指事;六種。

我給大家寫一下這是小篆的「水」。

這個字就念水,小篆,王筠怎麼解釋呢?他給小孩子講,你不能講太深,他說這個字念水,大家跟著一起念水,水是什麼意思?他說這個字應該橫著看。

你看看,小孩子一看就是水,咱們家門口那條河,那可不是嗎?橫著看,你看,你看他真有智慧,這就是水,這就是象形字,所以什麼叫象形?你看,你還用說什麼?孩子都懂,所以這個教小學生這個課本叫【文字蒙求】。

我們下邊跟大家要說的就是這些書,如果你手邊沒有,最好要準備。

那麼我們現在人都沒有學過【說文解字】,【文字蒙求】都沒聽說過、沒有學過,剛才我也講了,說咱們現在出不來真正的人才是因為學字學錯了,課本不對、教的不對、學的不對,那我們從這開始不就行了嗎?我們一開始也是這想法,但是還不行,為什麼從【文字蒙求】不行?王筠這個本子它有很多跟【段注】不一樣,是他自己的講法,我們在這兒要跟大家開宗明義講,我們這一宗這一脈是專聽師父老人家教導的,師父告訴我們【說文解字】的註解本首推【段注】,這也是現在專家學者所公認的,師父說【段注】,段玉裁的註解是權威。

那換句話說凡是跟它不一樣的我們都不能學,只作參考,所以要先學【段注】。

這次【文字蒙求】我們還找到一本,叫【文字蒙求廣義】,是陳義老先生所寫的,也是清代的。

這本書是註解【文字蒙求】的。

「廣義」,給它更擴大了它的字義,是這個意思,所以這兩本書都是教孩子的,但是我們現在不敢把它當作主,只能當作客,所以我們僅供參考。

那麼這兩個本子我們希望同學們手邊要有,你可以參考,也算是一家之言,宋四家首推段玉裁。

我們【文字蒙求】如果不從它開始從哪裡開始?我們這次做了這麼一個本子叫【說文解字部首】 這個是大徐本上的,我們把五百四十個部首,【說文解字】一共是五百四十個部首,我們把它提煉出來放在這本書里,每個部首下邊都有註解,註解是段玉裁的,【段注】的,這是個權威的本子,同時我們也把徐鍇,叫小徐的一些註解也放在裡邊,不厚,專講五百四十個部首的。

那麼在這本書的開始我們節選了師父老人家關於【說文解字】的重要的開示,我們把它放在最前面,也就是說這是我們學習【說文解字】的總的指導原則、總的方針、總的辦法。

那麼在這個重要開示裡邊師父老人家就講學術方面基礎是文字,中國古人講的漢學從哪裡學?識字,從這開始。

學習的教科書就是【說文解字】,而且怎麼樣?一定要從五百四十個部首要從這紮根,這個東西是要背的,要背熟、要常講。

五百四十個部首師父把它提在頭一位,確實它是整個【說文解字】的總綱領,你把這個抓住了整個【說文解字】這部書你就全部拎在手裡了,這是我們講就像經緯一樣、像一張大網一樣,它把它都給囊括在裡邊,五百四十個部首。

師父說這些東西是要背的,要背熟、要常講。

沒有人聽你就可以對著小錄音機、小錄像機講,就讓我們發揚這種精神。

師父這段開示我們特別想請大家一起來看一看。

插播師父上人關於【說文解字】開示: 學術方面基礎是文字,中國古人講的漢學從哪裡學?識字。

資料、學習的教科書就是【說文解字】,一定要從五百四十個字母、部首,要從這裡紮根,這個東西是要背的,要背熟,要常講,沒有人聽就學我以前老辦法,用錄音機,現在可以用小的錄像機,我講讓它聽,講完之後再倒過頭來開放,我聽它的,好方法,要講多少遍?早年我在台中學經教我是十遍,跟老師學一部經我要講十遍,十遍什麼?熟了、有印象了,當然遍數愈多愈好,十遍不會開悟,多少遍能開悟?在古人講的「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如果我能講上一千遍可能就開悟了,這個機會我沒把它抓住,我希望現在年輕人是抓住,我沒有抓住是過失,大家不要重犯這個過失,遍數越多越好。

陳老師:那我們就看明白了,師父老人家所講的也不是自己的意思,是佛菩薩的意思,究竟圓滿的智慧,所以佛菩薩告訴我們怎麼學我們敢不聽嗎?我們就知道學【說文解字】從哪裡開始?五百四十個部首,這是總綱領;然後六書,六種造字方法都在【文字蒙求】,它也羅列出來了,所以說這是兩大綱領,要想學【說文解字】把它學好了,五百四十個部首你要會背、要會講,而且師父講常講,常常講、講一輩子,你說我是專攻【論語】的,我是專攻【周易】的,沒關係,你這輩子學【說文解字】講的時間越長,你學的那一科越精彩、越通透,我們一定要明白它不矛盾。

所以說五百四十個部首再加上六書,這就是我們學習【說文解字】的總綱領。

今天時間到了,那麼下堂課我們再跟大家報告我們到底從哪開始學、依哪個本子、課程怎麼個講法、怎麼個學法?我們下堂課跟大家報告。

學生:我們感恩老師,向老師行禮、問訊。

感恩老師。

陳老師:我們感恩師父老人家。

==============2016年3月1日更新===================================以下將《說文解字》五百四十部首經韻樓版,按照部首順序,逐篇粘上來,供大家學習。

按照凈空老法師的教導,這些部首應該全都背下來,全部都會默寫,包括部首下面的註解,要爛熟於心,而且要常講解。

如果沒有人聽,自己講給自己聽,加深印象,紮好漢字的根底,這是真功夫。

封面文字:本書專為漢學入門準備,凡有志於學者須知,尊師慈示,漢學入門必從【說文解字】始。

說文必從五百四十部首開始,須熟背,須常講,十遍以上,求有悟處。

下面就一篇一篇慢慢來,一個部首一個部首慢慢學,用志誠心、恭敬心拜讀每一個字,體會古聖先賢造字的境界,體會古人的用心,體會「道」,體會造字的不易,體會每一個漢字都來之不易。

古時講「惜字」,現在人完全不珍惜了,因為恭敬心沒有了。

這五百四十個部首要想契入境界,必須拿掉自己現有的知見,從零、從負數學起。

【部一至部六】心得報告(本人才疏學淺至極,心得文字只是個人學習感受,謹以此來正己衣冠,端己心念,求有悟處,求學者萬不可以此為據,謬誤前程。

)第一次看到【說文解字】部首時,沒有注意最上邊的楷體字,眼睛只關注部首的小篆體,第一個讀一,第二個部首直接讀成了二。

可見自己讀書的心多麼的浮躁雜亂,部首二其實是「上」字,小篆的「上」是這麼寫,而且下面段玉裁的註解寫得很清楚:短畫在長畫之上,有物在一之上也,其別於「二」字者,「二」字者,二兩畫長短均也。

上也寫成「丄」先有一,後有上,順序不能改變。

我從哪裡來?山河大地從哪裡來?地球從哪裡來?宇宙從哪裡來?從一而來。

只這一個「一」字,就蘊含無量意,說不盡啊。

【說文解字】裡面共收錄了9353個漢字,都從「一」始。

中國漢字一筆一划都是無與倫比的「最美設計」,倉頡就像是一名「設計師」。

我們真的應該體會一下自己造字是個什麼樣的感受。

換作是你,你能不能造出漢字?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父母恩,不造字不知道倉頡先祖的偉大。

為了能夠深入體會造字的不容易,給大家推薦下面的視頻。

【細說漢字】第1集回到遠古你來造字—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 =======2016年8月22日更新=================================================恭請了一整套《說文解字》五百四十部首小篆練習簿,希望自己能夠堅持寫下來,認識中國字。

=====================2017年1月5日更新=================================疲於日常雜務,說文解字部首的練習一直斷斷續續的進行著,沒有計劃性。

但好在自己儘力在堅持,網站與2016年9月12日不知何故暫時關閉了,網址尚在。

直覺告訴我,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政治上的要求,可能受影響力漸漸的擴大,而真正明理的大眾少,導致了解的偏頗,從而影響更多不明真相的大眾,做了很多輿論上乃至行動上的錯事,實在是可惜。

二種可能真是老師和同學們發大願心,潛心學術,閉關靜修,隔斷一切外緣,制心一處,求大精進,我寧願相信是這種可能。

好在,手中已經留下這些寶貴的學習資料,有時想想也倍感幸運,愈發珍惜。

余福未盡,吾躬行續之,人在福壽將盡之時,唯一剩下可貴的品質就是「信念」二字,學佛人都懂。

那何嘗現而今如此富足的生活環境,更應守護好信念之志,不做行屍走肉之徒。

=======================================================2017年11月16日更新轉眼這一年眼看又到年底了,工作上的辛苦接踵而至,個人的時間總是感覺不夠。

時間這一生命中永恆的虛假主軸貫穿始終,被因果裹挾著,此消彼長著滾動向前。

說文解字的閱讀、書寫、學習總是停滯不前。

當然自春節開始彷彿良心發現似的突然要求自己要開始讀書,這是被一位名叫《九公讀史》每日筆耕不輟的更新公眾賬號所感染,感嘆其文章無有半句空,皆來自於讀書的積累。

於我則悟之晚矣,還沒有真切體會過書中自有黃金屋的那種閱讀快感。

盧梭的《懺悔錄》就這樣從春節假期開始納入我的眼帘。

之後就有些不可收拾,開始讀各種名人、名篇、名著。

希望這一切來得都還不晚。

這就導致了說文解字的暫時擱置,因為時間不夠用啊。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可是,真累啊,時間真不夠用啊,三更五更真起不來啊,白髮已開始出現了,每晚睡前的閱讀,不知不覺倒是好像堅持下來了。

時間就是這樣,此消彼長,失去就有得到,到頭來,應該是能量守恆的。

你這一輩子就這麼大量,這少點兒,別地就多點,想有收穫,總要不可避免跟時間賽跑。

昨日,也是一念,偶然發現新的網站:聖賢教育全球學習網-PANXIN小城一切都是那麼的熟悉,心裡暖暖的,黑暗中的一盞孤獨的燭燈,始終沒有被吹滅,即使外面的風很大。

有,文字學是我們的專業課程,抄了幾遍下來後,說文解字上的我應該都認識。

不過我字沒有貼圖那位哥們兒好看,圖就算了。

沒有罪。

你不認識小篆,正如一個普通英國人看見t以為是沒寫好的p一樣,卵關係都沒有。

語言文字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一門語言的核心使用區很可能是變化最快的。

繼續拿英語舉例,美式英語仍然保留著-er中-r的發音,只是具體音值變化了。

但是英式英語已經拋棄了-r,難道我們說英語在英國人手裡斷滅了?英式英語不是「正統」的英語?文字上也一樣,還是這個問題,沒幾個英國人知道t是個什麼鬼,現在是什麼。

拿到漢語漢字來,道理也差不多。

這是中文系的必要功課吧。

提問者讓我想起某位網路作家的話「網文是文學的最後一個陣地。

」「文學靠我們來守護」 說實話,自從我十五歲後就很少說這麼臉大的話了。

說文屬於小學入門(小學不是PrimerySchool的意思,不懂的噴子請遠離) 看到都是中文系的……我是歷史系的……也是剛抄完540部課程就叫《說文解字》還有課程《國學概論》《訓詁與古音》等 我剛拿到說文解字部首資料,正在學習,一起學習吧 好些學校都有這課 不是沒人知曉,這是我初中時候就學完了的,只是你的圈子不一樣,不是沒人學 說文解字現在的中文系都會學啊…… 樓主有心,不過說文字形錯訛極多,甚至有東漢人生造的小篆字形,務必注意。

推薦閱讀: ※為什麼吃飯時人要說多吃菜而不是多吃肉(或者是多吃飯)?※漢語言文學很熱門嗎?※上聯蝶戀花花飛盡盡葬蝶心下聯?※「很淑女」「很中國」這樣的用法符合現代漢語規範么?※身為漢語言文字專業的學生,當有人很不屑的說「中國人學啥漢語言啊,將來能幹啥」時,我該怎麼有力的反擊? TAG:古漢語|傳統文化|漢語言文學|說文解字書籍|漢文化| 一點新知 GetIt01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