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心理學[一種心理學研究方向] - 中文百科知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主要觀點 · 1、把人腦看作類似於計算機的信息加工系統 · 2、強調人頭腦中已有的知識和知識結構對人的行為和當前的認識活動有決定作用 · 3、強調認知過程的整體性 · 4、產生式 ... 認知心理學[一種心理學研究方向]認知心理學[一種心理學研究方向] 更多義項▼ 收起列表▲ 認知心理學[一種心理學研究方向]認知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第三版)]認知心理學[浙江教育出版社圖書]認知心理學[(英)艾森克著圖書]認知心理學[具有自由意志特徵的認知模型] 認知心理學(cognitivepsychology),20世紀50年代中期在西方興起的一種心理學思潮和研究方向。

廣義指研究人類的高級心理過程,主要是認識過程,如注意、知覺、表象、記憶、創造性、問題解決、言語和思維等。

狹義相當於當代的信息加工心理學。

即採用信息加工觀點研究認知過程。

其歷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兩千年前的古希臘時代。

當時一些傑出的哲學家和思想家如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都對記憶和思維這類認知過程作過思索。

除了哲學思想的影響外,還可以從心理學本身的發展及與鄰近一些學科交叉滲透的影響來考察。

基本信息中文名稱:認知心理學外文名:Cognitivepsychology代表人物:Neisser,AllenNewell等誕生標誌:《認知心理學》的出版先驅:奈塞爾neisser簡介認知心理學是最新的心理學分支之一,從1950至1960年代間才發展出來的,到70年代成為西方心理學的主要流派。

1956年被認為是認知心理學史上的重要年份。

這一年幾項心理學研究都體現了心理學的信息加工觀點。

如Chomsky的語言理論和紐厄爾(AlanNewell)和西蒙(HerbertAlexandersimon)的“通用問題解決者”模型。

“認知心理學”第一次在出版物出現是在1967年UlrichNeisser的新書。

而唐納德·布羅德本特於1958年出版的《知覺與傳播》一書則為認知心理學取向立下了重要基礎。

此後,認知心理取向的重點便在唐納德·布羅德本特所指出的認知的訊息處理模式--一種以心智處理來思考與推理的模式。

因此,思考與推理在人類大腦中的運作便像電腦軟體在電腦里運作相似。

認知心理學理論時常談到輸入、表征、計算或處理,以及輸出等概念。

研究對象認識心理學認知心理學是二十世紀50年代中期在西方興起的一種心理學思潮,二十世紀70年代開始其成為西方心理學的一個主要研究方向。

它研究人的高級心理過程,主要是認知過程,如注意、知覺、表象、記憶、思維和言語等。

與行為主義心理學家相反,認知心理學家研究那些不能觀察的內部機制和過程,如記憶的加工、存儲、提取和記憶力的改變。

以信息加工觀點研究認知過程是現代認知心理學的主流,可以說認知心理學相當於信息加工心理學。

它將人看作是一個信息加工的系統,認為認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覺輸入的編碼、貯存和提取的全過程。

按照這一觀點,認知可以分解為一系列階段,每個階段是一個對輸入的信息進行某些特定操作的單元,而反應則是這一系列階段和操作的產物。

信息加工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都以某種方式相互聯繫著。

而隨著認知心理學的發展,這種序列加工觀越來越受到平行加工理論和認知神經心理學的相關理論的挑戰。

研究特點認知心理學家關心的是作為人類行為基礎的心理機制,其核心是輸入和輸出之間發生的內部心理過程。

但是人們不能直接觀察內部心理過程,只能通過觀察輸入和輸出的東西來加以推測。

所以,認知心理學家所用的方法就是從可觀察到的現象來推測觀察不到的心理過程。

有人把這種方法稱為會聚性證明法,即把不同性質的數據會聚到一起,而得出結論。

而認知心理學研究通常要實驗、認知神經科學、認知神經心理學和計算機模擬等多方面的證據的共同支持,而這種多方位的研究也越來越受到青睞。

認知心理學家們通過研究腦本身,想來揭示認知活動的本質過程,而非僅僅推測其過程。

最常用的就是研究腦損傷病人的認知與正常人的區別來證明認知加工過程的存在及具體模式。

研究方法認知心理學家往往把信息加工過程分解為一些階段,即對從刺激輸入到反應這樣的全過程進行分解。

他們常常使用反應時法。

即通過測量一個過程所需要的時間,來以此確定這個過程的性質和與其他過程的關係。

假定一個人看螢幕上投射的字母E,如果投射時間很短,比如一毫秒,那么這個人就不會看到什麼,這說明知覺不是瞬時的;投射時間長一點,比如五毫秒,那么這個人就會看到某種東西,但不知是什麼,這說明知覺產生了,但辨別尚未產生;如果投射時間長度足以使人看出這個字母不是O或Q,但看不出是E還是F或K,那么這個人就產生了部分的辨別。

由此人們就可以確定完全辨別、部分辨別或剛剛看出有東西所需的的時間。

這一切表明,知覺是累積的,它包括幾個特定的階段。

反應時研究法反應時研究法也是一種會聚性證明法。

認知心理學家使用較多的是選擇反應時,而不是簡單眼應時。

因為選擇反應時可以提供更多的有關內部狀態的信息。

計算機模擬和類比計算機模擬和類比是認知心理學家採用的一種特殊方法。

要使計算機像人那樣進行思維,計算機的程式就應當符合人類認知活動的機制,即符合某種認知理論或模型。

把某種認知理論表現為電腦程式就叫計算機模擬。

因此,計算機模擬首先可以用來檢驗某種理論,發現其缺陷,從而加以改進。

計算機模擬所提供的輸出可以與人類行為相比較。

如果理論是正確的,那么這個輸出就應當類似於人類解決同樣課題時所給出的輸出;如果程式的輸出與人的不一樣,那么找出差別也就找到了改正理論的依據。

計算機模擬還可以預測複雜的行為。

雖然我們理解一些概念,並能把它們按步驟變成程式,但是當步驟的系列很長,很複雜,需要大量聯繫時,我們往往不能預測其結果。

在這種情況下,計算機模擬有時可得出驚人的結果。

有些認知心理學家常用信息系列的流程圖來描述電腦程式的主要特點。

但這種流程圖並不具備計算機實際運算的細節,只為編制電腦程式提供了輪廓,它可以進一步化為電腦程式,而這部分工作往往是由計算機軟體專家實現的。

口語記錄口語記錄(出聲思考)也是認知心理學家、特別是研究思維的認知心理學家常用的一種方法。

這個方法與其他客觀方法相結合,可以產生良好的結果。

主要觀點廣義上的認知心理學包括以皮亞傑為代表的建構主義認知心理學,心理主義心理學和信息加工心理學,狹義上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學(informationprocessingpsychology),它用信息加工的觀點等研究人的接受、貯存和運用信息的認知過程,包括對知覺、注意、記憶、心象(即表象)、思維和語言的研究。

主要的研究方法有實驗法、觀察法和計算機模擬法。

認知心理學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國心理學家和計算機科學家紐厄爾(AlanNewell,1927)和美國科學家、人工智慧開創者之一的西蒙(HerbertAlexandersimon,1916)等。

他們的主要理論觀點有:1、把人腦看作類似於計算機的信息加工系統他們認為人腦的信息加工系統是由感受器(receptor)、反應器(effector)、記憶(memory)和處理器(或控制系統)(processor)四部分組成。

首先,環境向感覺系統即感受器輸入信息,感受器對信息進行轉換;轉換後的信息在進入長時記憶之前,要經過控制系統進行符號重構,辨別和比較;記憶系統貯存著可供提取的符號結構;最後,反應器對外界作出反應。

2、強調人頭腦中已有的知識和知識結構對人的行為和當前的認識活動有決定作用認知理論認為,知覺是確定人們所接受到的制激物的意義的過程,這個過程依賴於來自環境和來自知覺者自身的信息,也就是知識。

完整的認知過程是定向——抽取特徵——與記憶中的知識相比較等一系列循環過程。

知識是通過圖式來起作用的。

所謂圖示(schema)是一種心理結構,用於表示我們對於外部世界的已經內化了的知識單元。

當圖示接受到適合於它的外部信息就被激活。

被激活的圖示使人產生內部知覺期望,用來指導感覺器官有目的地搜尋特殊形式的信息。

3、強調認知過程的整體性現代認知心理學認為,人的認知活動是認知要素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統一整體,任何一種認知活動都是在與其相聯繫的其它認知活動配合下完成的。

另一方面,在人的認知過程中,前後關係很重要。

它不僅包括人們接觸到的語言材料的上下文關係,客觀事物的上下、左右、先後等關係,還包括人腦中原有知識之間、原有知識和當前認知對象之間的關係。

4、產生式系統產生式系統(productionsystem)的概念來源於數學和計算機科學,1970年開始廣泛套用於心理學。

它說明了人們解決問題時的程式。

在一個產生式系統中,一個事件系列產生一個活動系列,即條件——活動(C—A)。

其中的條件是概括性的,同一個條件可以產生同一類的活動;其次,條件也會涉及到某些內部目的和內部知識。

可以說,產生式的條件不僅包括外部刺激還包括記憶中貯存的信息,反映出現代認知心理學的概括性和內在性。

發展歷史認知心理學對知識的分類認知心理學是心理學發展的結果,它與西方傳統哲學也有一定聯繫。

其主要特點是強調知識的作用,認為知識是決定人類行為的主要因素。

這個思想至少可以追溯到英國的經驗主義哲學家如培根、洛克等人。

笛卡爾強調演繹法的作用,認知心理學重視假設演繹法。

康德的圖式概念已成為認知心理學的一個主要概念。

認知心理學也繼承了早期實驗心理學的傳統。

19世紀赫爾姆霍茨和東德斯提出的反應時研究法,今天是認知心理學家廣泛採用的方法,並已有了新的發展。

馮特是現代實驗心理學的奠基人,認知心理學對心理學的對象和方法的看法與他的觀點很接近。

他認為心理學的對象是經驗,是意識內容,方法是控制條件下的內省。

有些心理學家說,認知心理學又返回到馮特的意識心理學上去了,所不同的是方法更加可靠,更加精巧了。

詹姆斯關於兩種記憶,即初級記憶和次級記憶的提法,今天已成為認知心理學關於記憶研究的基礎。

格式塔心理學對認知心理學的影響很明顯。

它以知覺和高級心理過程的研究著稱,強調格式塔的組織、結構等原則,反對行為主義心理學把人看成是被動的刺激反應器。

這些觀點對認知心理學有重大影響,如認知心理學把知覺定義為對感覺信息的組織和解釋,強調信息加工的主動性等。

在方法上,格式塔心理學主張研究直接的生活經驗,主張把直接的生活經驗材料與實驗資料結合起來,如重視觀察者對自己知覺內容的直接描述,並把這個方法稱為現象學方法。

這種觀點,既不同於馮特和鐵欽納只承認經過嚴格訓練的被試的內省,也不同於行為主義只重視實驗室實驗的做法,卻與認知心理學的基本觀點相一致。

認知心理學是反對行為主義的,但也受到它的一定影響。

認知心理學從行為主義那裡接受了嚴格的實驗方法、操作主義等。

認知心理學已不專注於內部心理過程的研究,也注意了行為的研究。

一般認為,人們使用從環境得來的信息,結合記憶記憶體儲的東西,指導未來的行為,並塑造生活環境。

經典實驗1、Posner實驗--信息也可以有視覺編碼給被試安排呈現兩個字母,這兩個字母可以同時給被試看,或者插進短暫的時間間隔,讓被試指出這兩個字母是否相同並按鍵來反應,記下反應時。

所用字母對有兩種,一種是兩個字母的讀音和書寫都一樣,即為同一個字母(AA);另一種是兩個字母的讀音相同而書寫不同(Aa)。

在這兩種情況下,正確的反應都為“相同”。

2、Clark和Chase句子-圖畫匹配實驗--減法反應時實驗的範例給被試看一個句子和緊接著的一幅圖畫,如“星形在十字之上”,要求被試儘快地判定,該句子是否真實地說明了圖畫,作出是或否的反應,記錄反應時。

實驗套用的介詞有“之上”和“之下”,主語有“星形”和“十字”,句子的陳述有肯定的(在)和否定的(不在),共有8個不同的句子。

Clark和Chase構想,當句子出現在圖畫之間時,這種句子和圖畫匹配作業的完成要經過幾個加工階段,並提出了度量一些加工持續時間的參數。

3、Sternberg用於研究短時記憶信息提取的相加因素法實驗先給被試看1~6個數字(識記項目),然後再看一個數字(測試項目),並同時開始計時,要求被試回答該測試數字是否是剛才識記過的,按鍵作出是或否的反應,計時也隨即停止。

這樣就可以確定被試能否正確提取以及所需要的時間即反應時。

通過一系列的實驗,Sternberg從反應時的變化上確定了4個對提取過程有獨立作用的因素,即測試項目的質量(優質的或低劣的)、識記項目的數量、反應類型(肯定的或否定的)和每個反應類型的相對頻率。

因此,他認為短時記憶信息提取過程包含相應的4個獨立的加工階段,即刺激編碼階段、順序比較階段、二擇一的決策階段和反應組織階段。

4、字母轉換實驗(“開窗”實驗)給被試呈現1~4個英文字母並在字母后面標上一個數字,如“F+3”、“KENC+4”等。

當呈現“F+3”時,要求被試說出英文字母表中F後面第三個位置的字母“I”,換句話說,“F+3”即將F轉換為I,而“KENC+4”的正確回答則是“OIRG”,但這4個轉換結果要一起說出來,凡刺激字母在一個以上時都應如此,即只作出一次反應。

以“KENC+4”為例,4個刺激字母相繼呈現,被試自己按一下鍵就可以看見第一個字母K並同時開始計時,接著被試作出聲的轉換,即說出LMNO,然後再按鍵來看第二個字母(E),再作轉換,如此循環直至4個字母全部呈現完畢並作出回答,計時也隨之停止。

出聲轉換的開始和結束均在時間記錄中標出來。

根據該實驗的反應時數據,可以明顯地看出完成字母轉換作業的3個加工階段:(1)從被試按鍵看一個字母到開始出聲轉換的時間為編碼階段,被試對所看到的字母進行編碼並在記憶找到該字母在字母表中的位置;(2)被試進行規定的轉換所用的時間即為轉換階段;(3)從出聲轉換結束到被試按鍵看下一個字母的時間為貯存階段,被試將轉換的結果貯存於記憶中。

5、Peterson和Peterson有關遺忘進程的實驗每次給被試聽覺呈現3個輔音字母,如KBR;為了阻止複述,在呈現字母之後,立即聽覺呈現一個三位數,如684,要求被試從這個數中迅速地作連續減3的運算並說出每次運算的結果,即要報告681、678、675等,直到主試發出信號再回憶剛才識記的3個字母。

字母呈現與回憶的時間間隔,也即被試進行連續減3的作業的時間分為6種:3s、6s、9s、12s、15s和18s。

但每次被試事先並不知道要進行多長時間的運算。

這是一個不同時距的延緩回憶測驗,在延緩期間進行額外的干擾作業。

試驗進行多次,每次套用的字母和數字都不同,試驗的被試是大學生。

結果:當延緩時間僅為3s時,被試的平均正確回憶率高達80%,幾乎都能記住3個字母,但隨著間隔的時間延長,正確回憶率急劇下降,當延長到6s時,正確回憶率降到約55%;而當延長到18s時,被試的正確回憶率就只約為10%了。

該實驗證明:短時記憶保持信息短暫,如未得到複述,將迅速遺忘。

6、Waugh和Norman的實驗--企圖分開痕跡消退與干擾給被試呈現一系列數字,如16個數字,最後一個數字呈現時伴隨一個高頻純音,這最後一個數字稱為探測數字,它在前面只出現過一次。

被試一旦聽到聲音,就要把這個探測數字在前面出現位置的後面一個數字回憶出來。

如呈現的數字系列是3917465218736528*(星形表示純音),則探測數字是8,它在前面的系列中出現在第10個位置上,被試應當將這個位置後面的一個數字7報告出來。

從應被報告的數字的後面一個數字起,到最後一個數字,稱為間隔數字,也就是其干擾作用的數字,呈現這些間隔數字所用的時間稱作間隔時間,該實驗利用不同數量的間隔數字和間隔時間。

套用兩種數字呈現速度:快速呈現為每秒4個數字,慢速呈現為每秒1個數字。

這樣就可以在間隔數字不變的條件下,來改變間隔時間;同樣可以在間隔時間不變的條件下,來改變間隔數字。

結果:無論是快速還是慢速呈現數字,正確回憶率都隨間隔數字或干擾項目的增加而減少,這就是說,正確回憶率並未因數字呈現速度不同所導致的間隔時間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區別,該結果支持干擾說,證明短時記憶遺忘的主要原因是干擾而不是記憶痕跡消退。

7、Podgoray和Shepard視覺定位實驗--驗證表象與知覺機能等價實驗分為3組:(1)知覺-記憶組,實驗材料為一個5×5柵格,用黑色將其中的一些方格塗成某個英文字母,如I、L、F、E,或字母組合IF;另有一個同樣的5×5柵格,在其中的任一方格內畫有藍色圓點作為測試點。

在正式實驗時,先用速示器給被試呈現一個塗有某個字母或字母組合的柵格,然後呈現一個帶有一個測試點的柵格,要求被試在保持高度精確的同時,儘快地判定該藍色的測試點是落在所呈現的字母之內或之外,分別用左手或右手作出按鍵反應,記錄反應時。

一個字母或字母組合要試驗多次,測試點在全部25個方格中至少出現一次,其順序是隨即的,測試點安排在字母之內和之外的次數也是相等的。

(2)帶柵格的表象組,這個組的實驗程式與知覺-記憶組基本相同,但有一個重大差別。

在這組實驗裡,上述的字母和字母組合不是利用某些方格塗黑而構成的。

實驗時先用速示器呈現一個同樣的、然而是空的5×5柵格,同時實驗者給被試以口頭指示,讓他利用某些特定的方格想像出某個英文字母或字母組合,這些字母及其在柵格中的位置與知覺-記憶相同,並且要求他不要變更字母在柵格中的位置。

待被試想像出字母后,再用速示器呈現一個帶測試點的同樣柵格,其餘實驗程式同前。

(3)不帶柵格的表象組,這個組的實驗與帶柵格的表象組只有一點不同,即帶測試點的柵格只畫出最外邊的輪廓,內部的方格不畫出來。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避免被試在測試點呈現之後推論出字母在柵格中的位置,其他程式同前。

8、Paivio的實驗--驗證表象是與言語相平行和聯繫的兩個認知系統給被試看一些卡片,在這些卡片上有一對圖畫或一對列印的字詞(圖見《認知心理學》王甦汪安聖北京大學出版社P212圖7-6兩個圖對和兩個字對),要求被試判定所畫的一對東西或列印的字詞所標誌的一對東西中,究竟哪一個在原來印象上是較大的(不是指畫出來的大小,而是指人的原來印象中的兩個東西的實際大小),記錄反應時。

Paivio作出如下假設:如果長時記憶中只含有語言編碼的信息,那么被試對圖畫材料作出判定要慢於對字詞作出反應,因為在作出判定之前,需要將圖畫轉換為語詞;另一方面,如果長時記憶也包含視覺表象或視覺編碼的信息,那么被試對圖畫的反應就不會慢於對字詞的反應,因為視覺表象可以直接從記憶中得到,無須再作轉換。

該實驗不僅為表象的存在提供了實驗證據,而且提出了表象表征不同於語言的一些特點。

9、人工概念形成實驗(81卡片實驗)--假設考驗說的概念形成過程實驗材料是畫有圖形的卡片,圖形的形狀、顏色、數目和框線數是構成每一特定卡片的4個維量。

每個維量又分3個水平,即各有3個屬性或值。

如形狀維量有十字、圓形和方塊3個屬性;顏色有綠、黑、紅;圖形數和框線數也各有3個值。

每張卡片都具有這4個維量的各一個屬性,因而每一張卡片都與任何其他一張卡片在1-4個維量(屬性)上有區別。

這樣就有81張(3×3×3×3)不同的卡片作為實驗材料。

實驗者事先規定某個維量的某一屬性(如紅色)或幾個維量的屬性(如紅色圓形)為某個人工概念的特有屬性,即以這些維量和屬性構成某個人工概念,它們被稱作有關維量和有關屬性,其他的則稱作無關維量和無關屬性。

凡具有所規定的全部有關屬性的卡片則為概念實例或肯定實例,否則為否定實例。

但實驗者事先並不將某個人工概念(即其有關屬性)告訴被試。

實驗開始時,主試告訴被試:本實驗有一個特定的概念,這個概念是由具有某一屬性或某些屬性組成的,要求被試通過實驗過程來發現這個概念;然後由主試首先取出一張肯定實例卡片給被試看,並明確告知這是肯定實例,被試則要從攤在他面前的所有卡片中,根據他自己的想法來選取屬於這個概念的其他肯定實例,一次選出一個,每次選取之後,主試都要給予反饋,指出他選得對或錯。

實驗如此進行下去,直到被試發現這一概念,即表現為能正確地選擇全部肯定實例並能說出這個概念是什麼。

10、四卡片問題--證真和證偽給成年被試看4張卡片,其中兩種的正面各有一個字母,一張卡片有元音字母(E),另一張卡片為輔音的字母(K);另兩張卡片的正面各有一個數字,一張卡片為偶數(4),另一張卡片為奇數(7)。

同時告訴被試,每張卡片都有一個字母在一面,有一個數字在另一面,並提出一個規則:“若卡片的一面為元音字母,則另一面為偶數”。

要求被試說出為了證實這個規則的真偽而必須翻看哪些卡片。

相關科學認知心理學也是心理學與鄰近學科交叉滲透的產物。

首先,語言學對認知心理學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喬姆斯基將語言學與心理學相結合所創立的心理語言學,可以說是認知心理學的一個分支。

控制論、資訊理論、計算機科學對認知心理學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計算機科學與心理學相結合,產生了一門邊緣學科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與認知心理學關係極為密切,計算機的出現使人們找到了分析人的內部心理過程和狀態的新途徑。

早期實驗心理學的心理主義方向被行為主義切斷了將近半個世紀之久,今天,認知心理學延續了這一方向,同時又保持了新行為主義的嚴格的假設演繹法,增加了機器模擬法。

這就在認識過程的分析方面擴大了研究課題。

圖靈於30年代發表後來稱為“圖靈機”的數學系統,對心理學也發生了影響。

數量邏輯和圖靈機使人們想到,人類的認知系統也可以視為符號運用系統。

人類的某些觀念可以用符號來代表,而且這些符號可以通過確定的符號運算過程加以變換。

這些思想不僅在理論上而且在具體研究上對認知心理學都有重要的作用。

認知心理學的一個基本觀點是可以用計算機來類比人的內部心理過程。

計算機接受符號輸入,進行編碼,對編碼輸入加以決策、存儲、並給出符號輸出。

這可以類比於人如何接受信息,如何編碼和記憶,如何決策,如何變換內部認知狀態,如何把這種狀態編譯成行為輸出。

計算機與認知過程的這種類比,只是一種水平上的類比,即在電腦程式水平上描述內部心理過程,它主要涉及的是人和計算機對信息的加工過程,是性能方面的類比,而不是計算機和人腦硬體及操作方法的類比。

認知心理學的興起是西方心理學發展中的一個巨大變化。

有些人說它是一個新學派,有些人說它是一個新方向,更多的人則贊同庫恩的觀點,說它是一個新“範式”。

庫恩把科學中新舊範式的更替稱為科學革命。

一些美國心理學家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認為,認知心理學的出現是美國心理學發展中的第二次革命。

(第一次革命是行為主義的興起)認知心理學的出現表明,美國心理學家對心理學的對象和方法這樣的基本問題的看法已經發生了變化。

行為主義統治美國心理學長達四十年之久,其影響是根深蒂固的,而認知心理學則反對行為主義的基本觀點。

在心理學研究對象上,行為主義主張研究外顯的、可觀察的行為,而不管內部的心理過程;認知心理學則把研究重點轉移到了內部心理過程。

在研究方法上,行為主義強調嚴格的實驗室方法,排斥一切主觀經驗的報告;認知心理學則既重視實驗室實驗,也重視主觀經驗的報告。

對於認知心理學家來說,改變外部條件並不是目的,它只是揭示知識結構的輔助手段。

認知心理學企圖把全部認知過程統一起來,它認為注意、知覺、記憶、思維等認知現象是交織在一起的,對於一組現象的了解有助於說明另一組現象。

由於它們之間的相互依賴關係,很可能會發現人類認知過程的統一加工模式。

認知心理學不僅要把認識過程統一起來,而且要把普通心理學各個領域統一起來,也就是要用認知觀點研究和說明情緒、動機、個性等方面。

認知心理學的觀點還進一步擴展到了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生理心理學、工程心理學等領域。

認知心理學重視心理學研究中的綜合的觀點,強調各種心理過程之間的相互聯繫、相互制約認知心理學在具體問題的研究方面,在擴大心理學研究方法方面都有所貢獻。

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對計算機科學的發展也有貢獻。

認知心理學簡史1.亞里士多德提出了學習和記憶的法則。

2.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則把人的記憶比喻成鳥舍,而回憶就像從鳥舍中捕捉出這隻鳥進行檢查一樣。

3.1879年,馮特在萊比錫大學創立了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使心理學從哲學和生理學中獨立出來。

4.馮特提出,心理學應該使用一種叫內省的技術,內省是指被訓練過的觀察者仔細地、小心地注意他們自己的感覺,精確地辨別這些感覺,並儘可能客觀地報告這些感覺。

馮特的仔細的嚴格的方法,在很多方面類似於今天的認知研究。

不過,馮特特別指出,象思維、語言和問題解決這樣的高級心理過程,不適合用內省技術來研究。

5.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構建了2000多個無意義音節。

(節省法)6.美國歷史上第一個被稱為心理學家的是威廉詹姆斯,他出版了《心理學原理》,這本著作被描述成“可能是美國最重要的心理學論述。

7.美國心理學家華生髮起了行為主義。

行為主義是一種僅僅依靠客觀的、可觀察的反應的途徑,它強調行為的環境決定性,而不是心理過程。

行為主義者認為內省法過於主觀,是不科學的,意識太模糊以至於不能恰當地進行研究。

事實上,對可觀察的行為的強調,使得行為主義者拒絕任何和心理事件有關的名詞,如注意、表象、觀念或思維。

但是,行為主義卻把注意看成是心靈主義的概念,認為科學心理學中不應該有注意的地位。

8.在歐洲,重要的新的流派是格式塔心理學,這一流派強調,人有一種將他們所看到的東西組織起來的傾向。

“整體大於部分之和”,是格式塔心理學著名的論調。

格式塔心理學家強調“頓悟”在問題解決中的重要性。

當你努力解決一個問題時,問題的各個部分最初看起來彼此無關。

然而,隨著突然的“頓悟一閃”,各個部分就會配合在一起產生解決辦法。

大部分早期的有關問題解決的研究是格式塔心理學家完成的。

9.一些心理學家把1956年9月11日確定為認知心理學的生日,許多重要的研究者出席了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討論會。

相關詞條 《認知心理學》 美國心理學家U.R.G.奈瑟著。

美國普林泰斯-霍爾出版社1967年出版。

它是世界上第一本以認知心理學命名的專著。

它的出版標誌著心理學發展中一個嶄新階段的... 《認知心理學》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當代認知心理學 《當代認知心理學》是2003年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圖書,作者是梁寧建。

主要內容   圖書目錄 認知心理學[一種心理學研究方向] 認知心理學(cognitivepsychology),20世紀50年代中期在西方興起的一種心理學思潮和研究方向。

廣義指研究人類的高級心理過程,主... 簡介   研究對象   研究特點   研究方法   主要觀點 認知心理學[具有自由意志特徵的認知模型] 認知心理學指導思想都來自於西方實證科學的思維模式,其對事物分解推理的研究方法必然面臨著不確定性原理的限定:對認知分解的越具體,其實就離認知的事實越來越遠。

具有自由意志特徵的認知模型   七大認知機制   類別化解析模式 認知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第三版)] 認知心理學是(美)斯滕伯格(Sternberg,R.J.)所著,楊炳鈞等譯,2000年由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本書是他有感於目前流行的認知心理學教材的種... 基本信息   簡介   目錄 《套用認知心理學》 《套用認知心理學》反映認知心理學發展的變化,以及心理學理論與實踐領域在內容上的均衡結合,涉及認知心理學原理與實踐領域的結合與套用的實例,反映了認知心理學... 簡介   圖書簡介   看目錄 翻譯認知心理學 翻譯認知心理學,作者,顏林海,由科學出版社於2008-6-1出版。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新視野下的認知心理學》 《新視野下的認知心理學》是由作者何華著作、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內容簡介   編輯推薦   作者簡介   精彩書摘   圖書目錄 相關搜尋認知心理學高級教程認知心理學重排本認知心理學派認知心理學[一種心理學研究方向]認知心理學及其啟示認知心理學(第3版)認知心理學新進展認知心理學研究認知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理論實驗和套用熱門詞條brushCADOTC冬令營南僑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古井貢酒唐頓莊園第三季少林足球廖添丁彭捷宙拜託了老師林書豪旋瘋查理布朗檳榔汾酒法律常識波士頓煮王品行星齒輪訓龍高手逆轉雲朵黯鄉魂2014祭孔大典DOOMDADAMASRightRound不變資本彭城堂戀愛的技術曼迪傳播月光欲蓋彌彰海洋大學滿滿焊錫田禹治第七龍神2020迷羊鋼管陽明學電壓鹽曲BVIHMSPhotoshopCC上帝的黑名單兵蟻台灣燈會2013溫哥華韓國小姐認知心理學[一種心理學研究方向]@百科知識中文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