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忘在莒-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毋忘在莒是中文成語,源自中國春秋戰國時期,意指「不忘昔日之苦難」,比喻收復國土、不忘前事[1]。

春秋時期,齊國齊襄公末期,前685年齊大夫連稱、管至父弒君而立襄公堂弟公孫無知;其南部的小國莒國(都城今日山東省莒縣)在春秋時期政治穩定而多外國貴族,齊大夫鮑叔牙遂攜公子小白流亡至此。

齊國再發政變後,小白返臨淄即位,是為齊桓公,後成五霸之首。

《管子·小稱》載:「桓公、管仲、鮑叔牙、甯戚四人飲,飲酣,桓公謂鮑叔牙曰『闔不起為寡人壽乎?』鮑叔牙奉杯而起曰『使公毋忘出如莒時也,使管子毋忘束縛在魯也,使甯戚毋忘飯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