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彙整 - 通用設計工作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透過五感減一的訓練,能夠讓其他感官洞察能力變強。

多感官的設計和服務,能幫助更多人. 生活中有很多訊息,可透過視覺以外的感官獲知 ... Skiptocontent UDfish *articles,sense 2018-07-052020-04-05五感,創新,同理心,感官,模擬體驗,洞察,視覺,觀察,通用設計 1Comment 多年前的某一天,我和全盲的視障朋友走在路上。

經過巷口時,朋友問:「我們是不是應該要轉彎了?」 我看了一下巷口,問朋友她怎麼知道我們正經過巷口?她反問我:「你沒有感覺到有一陣微風吹過來嗎?」 當下,我認真感受了一下,還是不覺得有微風。

這個瞬間,我意識到了自己視覺以外的感官,似乎不夠敏銳。

一段時間以來,我練習在生活中多做「五感減一」的洞察,也就是透過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強化「不視而見」、「無視感知」的能力。

這樣的好處是:可以跳脫多數人所感知到的事物,也有利於我所作的創新設計或服務。

透過五感減一的訓練,能夠讓其他感官洞察能力變強。

多感官的設計和服務,能幫助更多人 生活中有很多訊息,可透過視覺以外的感官獲知。

有些時候,眼睛還沒看到的事物,也能透過其他感官先發現。

例如,聽到「叭噗」的喇叭聲,便知道賣冰淇淋的小販來了;聞到麵包出爐的香味,便知道附近有麵包店;搭公車和捷運時聽到站名播報,便知道自己是否要準備下車了。

在家中煮開水,會發出聲音的水壺讓人在陽台或房間都能得知水滾了,能夠及時去關火,避免意外的發生。

我們聽到「叭噗」的喇叭聲,就知道賣冰淇淋的小販來了 而多感官的設計或服務,不只是能讓使用者感到更方便,得到訊息更快速,對於失去某一種感官的人來說,也更能自行理解狀況、更能自主使用。

例如,車庫出入口的警示裝置除了燈號、也有響鈴,視障者和低頭族都能注意並止步。

塗有感溫油墨的馬克杯,讓小朋友用看的就能得知現在杯中液體很燙,可避免觸摸或燙到嘴巴。

如果有更多人在進行設計或服務時,能考量到多感官的需求,就能讓我們生活中的設計和服務符合更多使用族群的需要,亦即我們所推廣的「通用設計」(考量到特殊使用族群,同時一般人也能接受與使用的設計)。

車庫出入口的警示裝置除了燈號、也有響鈴聲來提醒人 五感洞察力應該從小培養 帶國中生與小學生進行「五感減一」的體驗和訓練之後,許多學生的心得都讓我感到:他們之中,肯定會有很多人成為具有同理心、願意考量到更多使用族群的通用設計種子。

像是以下這些: 『上這堂課,讓我發現那些障礙人士比我們還厲害,他們看不見或聽不見,但其他感覺卻比我們還要強。

』 『提升了五感的感官,發現視、聽障需要的是什麼。

』 『用輕鬆的方式學習,知道應用不同感官可以改變目前東西的設計,讓更多人可以享受它的好處。

』 『我覺得很開心,要尊重身障者,也要好好利用我們的感官。

』 讓小朋友或青少年跳脫固有的思考及觀察方式,激發其洞察力與創造力倒是其次,更重要的是希望讓他們在做任何事情時,可以多想想不同感官能力的人。

在設計或服務上思考多感官訊息接收的可能性,盡可能顧及不同感官能力的使用者,創造更多通用設計與服務。

原始來源:天下獨立評論余虹儀專欄「閉上眼睛,能感受到什麼?」 此文正式取得「獨立評論@天下」授權刊登 相關課程 「五感減一洞察訓練」工作坊 UDfish *articles,public-place 2018-07-052022-05-23五感,使用者需求,公園,共融,共遊,感官,親子,遊具,遊樂設施 0Comment 台北、舊金山、溫哥華、維也納公園怎麼做出各個年齡層的人都能玩的公園,甚至一座公園滿足視、聽、嗅、觸覺的感官刺激訓練?通用設計的公園對親子有什麼好處? 不論是大的都會公園,或是小的鄰里公園,經常會看到三種景象:外籍照顧者群聚聊天,被照顧的對象坐在輪椅上曬太陽或發呆放空;小朋友在遊具間追趕跑跳碰,父母或祖父母在旁邊滑手機或無聊等候;有人沿著公園外圍慢跑,或在公園內自己做運動。

每次看到上述畫面,都會覺得公園沒有照顧到兒童以外的使用者需求。

而近年來,台灣遍布單一化的塑膠組合遊戲設施,也就是俗稱的「罐頭遊具」,相同的造型和色彩,單調乏味,也沒有滿足兒童的玩樂需求。

然而,國外有許多公園,除了有身障兒童可以玩的遊具,也有大人和長者可以參與或使用的設施,一次滿足所有民眾休閒玩樂的需求。

如此的設計較罐頭遊具更能激發兒童創造力,也能讓兒童有更多的感官體驗及家人互動機會。

為什麼要打造老中青都能玩的公園? 祖父母幫忙照顧孫子是高齡化社會的趨勢之一。

若能讓祖父母在公園和孫子同樂,或與年齡相近的左鄰右舍一起活動筋骨,不僅可以促進社交活動,降低失智風險,還能藉此機會增進祖孫情。

另外,公園的設計也應考量成人的需求,如健身、社交和親子互動等。

公園若有成人可以運動的設施,或是親子可以一起玩的遊具,忙碌的現代父母帶小孩去公園一趟,可促進身體健康或親子感情,也能避免在一旁照看,感到無聊。

而小朋友對公園的期待,不外乎是尋求同伴共樂,遊具的新鮮與刺激。

若公園遊具能考量不同感官、身高及行為能力的兒童,不僅身障兒童可以使用,也可促進一般兒童的感官發展。

強調五感體驗,促進孩子感官平衡 幼童學習相關非營利組織Goodstart曾提出,小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就會逐漸形成觸覺、味覺和嗅覺等,但新生兒對這些新的感官體驗還無法理解,因為這些感官受體向大腦傳遞的訊息,神經組織尚未建立。

因此,幼兒需要很多的感官體驗,以建立這些聯繫。

此外,隨著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日漸普及,許多小孩逐漸拋棄傳統玩具,沉浸在電子產品的遊戲之中,減少很多視、聽覺以外的感官體驗。

因次,公園設計具有五感體驗,對孩童的感官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奧地利維也納熊布朗宮裡的公園裡的玩沙區和多種玩沙裝能提升孩子的觸覺體驗。

  奧地利維也納熊布朗宮裡的公園裡的汲水裝置,提升孩子的觸覺體驗。

  在舊金山的HelenDiller遊樂場,玩沙區有高有低,輪椅使用者和一般人可以一起玩沙,且溜滑梯的寬度可以讓多位小朋友或親子同時使用。

而在溫哥華的WhistlerOlympic公園,乘坐輪椅的兒童可透過斜坡,和其他兒童一起待在樹屋裡。

而WhistlerOlympic公園在聲光效果和觸摸方式上加入巧思,讓不同感官能力的小朋友們透過不同方式共遊、同樂。

例如,可敲打出聲響的遊具,視障兒童與其他兒童可以一起玩,一般兒童的感官也能在遊戲中獲得刺激與提升。

在奧地利維也納的熊布朗宮,有一個大人和小孩都玩得很開心的公園。

在觸覺體驗上,公園設有的玩沙設施,包括挖沙的機械把手、裝沙的容器和搬沙的滑軌等,小朋友不用自帶玩沙工具就能同樂;另外,公園設有汲水區,透過大力往下壓橫桿可汲水的裝置,汲水到一定的量,水流的重量就會擊中類似水車的裝置,讓其轉動。

奧地利維也納熊布朗宮裡的公園裡,不同視覺效果的變形鏡。

除此之外,這個公園還有聽覺和視覺體驗的遊具。

包括旋轉後可發出聲響的轉盤、用手壓可發出不同音階的琴鍵,以及具有不同視覺效果的變形鏡,人站在不同的鏡子前面,可以呈現高瘦、矮胖、扭曲和兩個自己的影像。

奧地利維也納熊布朗宮裡的公園裡,旋轉後可發出聲響的轉盤,可刺激使用者的觸覺和聽覺體驗。

  奧地利維也納熊布朗宮裡的公園裡,用手壓可發出不同音階的琴鍵,可刺激使用者的觸覺和聽覺體驗。

不論是靜態的木馬和馬車、動態的座椅旋轉盤,或是爬起來很刺激的巨鳥造形遊具皆有,各個年齡的使用者都玩得不亦樂乎! 奧地利維也納熊布朗宮裡的公園裡,爬起來很刺激的巨鳥造形遊具。

台北也有共融公園 近年來,台北市與新北市都在推動「共融公園」和「共融式遊樂設施」,如台北市朝陽公園、景化公園、中安公園等。

透過工作坊匯集在地居民與兒童需求,經由不同的設計團隊,打造不同造形與感官體驗的遊具和遊戲空間。

不論是一般兒童,或是身障兒童,甚至是童心未泯的大人都能在這些共融公園使用這些更具創意的遊具,感受到共遊、同樂的趣味,並提升使用公園的意願。

  原始來源:天下未來城市余虹儀專欄「從台北到維也納,這四個城市用通用設計公園滿足每個大人和小孩」 此文正式取得《未來城市@天下》授權刊登 相關閱讀:〈共融公園的可及性與共遊性〉、〈讓障礙者、大小朋友可以同樂的遊戲或玩具〉 UDfish *articles,reference 2017-08-302020-01-21五感,使用族群,公共設計,室內設計,感官,視覺設計,輪椅使用者,通用使用性,通用設計,高齡化 0Comment 在設計領域,以通用設計為主題的書籍很少。

因此,在推薦通用設計參考書單時,通常不會只有推薦通用設計觀念介紹,或是通用設計教科書,也會提及相關的書籍,包括認識不同使用族群和五感設計等多方面。

另外,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通用設計觀念可以運用在各個領域,也會分享不同領域的通用設計應用實例書籍。

通用設計觀念與原則的書籍 對通用設計觀念還不甚了解的人,建議可以先從介紹通用設計觀念與原則的書籍著手。

如下: 《愛˙通用設計-一個充滿愛與關懷的設計觀念》 《通用設計教科書》 《UniversalDesign通用設計的法則-從人性出發的設計學》 《UniversalPrinciplesofDesign》 《UniversalDesign:CreatingInclusiveEnvironments》 不同領域的通用設計應用書籍 在任何領域都可以應用通用設計觀念,例如以下的三本書分別是介紹公園、時尚和色彩的通用設計應用。

《公園のユニバーサルデザインマニュアル―人と自然にやさしい公園をめざして》 《ユニバーサルファッション宣言》 《ColorUniversalDesignカラーユニバーサルデザイン》 除此之外,高齡化社會,公共建設與居家環境都很需要導入通用設計。

公共設計要考量全體民眾,可多看看探討此範疇的設計書籍。

《指示標誌系統設計法則規劃方針》 《道路の移動円滑化整備ガイドライン》 《Circle》第5期:到處都是指標,為什麼我還是會迷路? 《和設計大師一起逛車站》 建築或室內設計領域的通用設計應用,則可參考以下書籍: 《UniversalDesignfortheHome:GreatLooking,GreatLivingDesignforAllAges,Abilities,AndCircumstances》 《High-AccessHome:DesignandDecorationforBarrier-FreeLiving》 《台灣室內設計》第17期:室內空間的通用設計 《臺北市居住空間通用設計指南》 通用使用性的書籍 產品介面越來越複雜,如何讓不同年齡、知識能力與經驗的使用者在任何情境下都能自行操作,並有良好的使用性,即是通用使用性(UniversalUsability)強調的方向之一。

特別是現在有很多自助操作系統(Kiosk),非常需要符合通用使用性,才能讓初次使用者能順利操作、完成任務,同時不會讓熟手感到繁瑣而不願使用。

《UniversalUsability》 《UniversalUsability-Past,Present,andFuture》 《使用者介面之通用使用性與介面模式》 《DesigningtheUserInterface:StrategiesforEffectiveHuman-ComputerInteraction(6thEdition)》 《UniversalInterfaceInspectionMethods》 《DesigningTrainingandInstructionalProgramsforOlderAdults》 《DesigningEffectiveWizards:AMultidisciplinaryApproach》 《Webビジネスのためのユニバーサルデザイン成功の法則65》 探討五感的書籍 通用設計七大原則之一的易感性原則在強調設計應考量不同感官能力的使用者,也就是讓失去某一感官,或是某些感官能力較差的人也能接收到重要資訊。

由此可知,多了解人類的五感能力,閱讀探討五感設計的書籍,對通用設計能力的提升肯定是有幫助的。

《AgeOfSuperSensingセンシングデザインの未来》 《Haptic五感の覚醒》 《氣味之謎:主宰人類現在與未來生存的神祕感官》 《觸覺不思議》 《感官之旅–感知的詩學》 《換一雙眼睛散步去:跟11位專家在日常風景中找到驚奇》 介紹特殊使用族群的書籍 多了解不同使用族群的能力與需要是從事通用設計很重要的基礎,可以多看看探討熟齡族和老年人的相關書籍。

而心理學或認知主題相關的書籍有助了解使用者的行為能力和需求,也可廣泛學習。

《搶占熟齡市場:最有購買力的新興族群引爆10大商機》 《DesigningTrainingandInstructionalProgramsforOlderAdults》 《超高齡社會的消費行為學:掌握中高齡族群心理,洞察銀髮市場新趨勢》 另外,多了解視障者、聽障者和輪椅使用者等不同身障者的相關書籍與研究也很重要。

如果覺得有些書籍的內容略為艱深,也可觀看以特殊使用族群為角色的電影作為入門。

想讓小朋友培養通用設計觀念,則可透過具通用設計觀念的繪本,從故事中自然感受到族群融合,了解到世界上有著各式各樣的人。

書籍: 《一公升的眼淚─亞也的日記》(脊髓小腦萎縮症) 《150cmLife》(矮個子) 《衰神左撇子》(左手慣用者) 電影: 《小星星。

眨眼睛》(視障者) 《聽見天堂》(視障者) 《聽說》(聽障者) 《寶米恰恰》(雙胞胎) 《搖滾上月球》(罕見疾病) 《霍金:愛的方程式》(漸凍人) 《我想念我自己》(阿茲海默症) 繪本: 《阿迪和朱莉》 《Guji-Guji》   GetInTouch [email protected] AboutUDfish Iamaconsultant,evangelistandauthorinuniversaldesign(UD).Overthepastdecade,IfinishedmyM.F.A.andPh.D.inUD,publishedabookandseveralscholarlypapersonrelatedtopics,andcompletedmorethan100talksandarticlesaboutUDinTaiwan.IcallmyselfUDfishbecauseIloveUDverymuchandIhopeeveryonecanunderstandtheimportanceofUDthatimproveourlivesandsociety.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