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的國家理論及其思想意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恩格斯在作為現代社會主義的基本著作之一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系統地闡發了馬克思主義的國家理論。

恩格斯提出,國家不是從來就有的,國家是社會發展到一定 ... 理論中國網  | "黨的文獻"公眾號 "黃城根下"公眾號 "黨的歷史"公眾號 (微博)黨史網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理論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的國家理論及其思想意義 作者:辛向陽   發布時間:2015-12-31   分享到: 1919年7月11日列寧在斯維爾德羅夫大學作的演講的題目就叫《論國家》。

在演講中列寧指出:“我希望你們在研究國家問題的時候看看恩格斯的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

這是現代社會主義的基本著作之一,其中每一句話都是可以相信的,每一句話都不是憑空說的,而是根據大量的史料和政治材料寫成的。

”又說:“我所以提到這部著作,是因為它在這方面提供了正確觀察問題的方法,它從敘述歷史開始,講國家是怎樣產生的。

”[1](P284)英國科學院院士埃裡克·霍布斯鮑姆在2011年撰寫的《如何改變世界: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傳奇》一書中,也指出了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對於馬克思主義國家觀的貢獻,他說:“主要是在1870年之后,馬克思尤其是恩格斯概述了國家——作為階級社會發展的結果——的歷史起源和發展的更一般的模式,最全面的闡述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1884)中,這一文本后來意外地成為列寧討論的起點。

”[2](P49)其實,一點也不意外,列寧十分敏銳地意識到《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作為現代社會主義的基本著作,不僅闡述了國家的起源、本質和演變的歷史趨勢,而且為研究國家問題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

可以說《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是把人們從國家這一被資產階級的學者、作家和哲學家弄得最混亂的問題中走出來的“阿裡阿德涅線”。

[1] 一、國家的起源:從氏族社會本身內部發展起來的階級對立中產生的 國家起源問題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在恩格斯寫作《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之前,一些政治學家和人類學家都進行過探索。

但由於階級立場、方法論以及其他方面的種種原因,對於這個問題都沒有能夠給出科學的答案。

第一,恩格斯為什麼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突出地研究國家的起源問題? 首先是因為這個問題被資產階級的科學家、哲學家、法學家、政治經濟學家和政論家有意無意地弄得極其混亂不堪,很多錯誤的觀念開始滲透到當時的工人運動之中。

混亂到什麼程度?被熊彼特稱之為“有史以來最出色的經濟新聞記者”的巴斯夏在1848年8月發表的《國家》一文中甚至提出這樣一個設想:“我希望有人願意提供一筆大獎,不是可憐的500法郎,而是100萬法郎,還有十字勛章、花冠、綬帶,等等,隻要誰能對一個詞——國家——給出一個准確、簡單而又能夠理解的定義,他就可以獲得這筆大獎。

”[3](P180)看來,資產階級學者確實已經被國家這個問題弄得焦頭爛額了。

19世紀初以來,隨著資產階級掌握了政權,資產階級學者提出了資本永恆論的觀點。

英國資產階級經濟學家羅·托倫斯在1821年出版的《論財富的生產》中就認為:“在野蠻人用來投擲他所追逐的野獸的第一塊石頭上,在他用來打落他用手摘不到的果實的第一根棍子上,我們看到佔有一物以取得另一物的情形,這樣我們就發現了資本的起源。

”[4](P170)他還斷言:用石頭投擊飛禽的野蠻人是資本家。

由於資本是與人類同時產生的,因此,在資產階級學者看來,國家也是從來就有的,是永遠存在的。

永恆而神聖的國家主要任務就是維護資本的利益,是不能侵犯的,“國家學說被用來為社會特權辯護,為剝削的存在辯護,為資本主義的存在辯護。

”[1](P283) 其次是因為在19世紀80年代的國際工人運動中有很多錯誤的國家觀念在流行。

國際工人運動中既有拉薩爾的超階級的所謂自由國家觀,也有打碎一切國家的無政府主義國家觀。

拉薩爾在《工人綱領》中強調:“國家的目的不在於僅僅保護個人的自由和財產……,相反,國家的目的正是在於,通過這種聯合形式使個人得以達到單個人永不能達到的目的和生存的階段,使他們能夠獲得就總體而言單個人根本無法獲得的一定的教育、權力和自由。

”[5](P21-22)以至於在拉薩爾去世11年后,在德國社會主義工人黨通過的《哥達綱領》中依然有很深的拉薩爾國家觀的印痕。

《哥達綱領》提出工人可以在自由國家的援助和促進下實現的自由的個體的合作社,這是工人等級擺脫困境的唯一道路。

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諷刺說:“這真不愧為拉薩爾的幻想:靠國家貸款能夠建設一個新社會,就像能夠建設一條新鐵路一樣!”[6](P312)另外一個對工人運動產生危害的國家理論就是巴枯寧的無政府主義國家觀。

巴枯寧認為,國家,即使叫它十遍人民國家,哪怕用最民主的形式把它裝飾起來,對無產階級來說也必然是監獄。

隻要國家存在,就必然殘害人民,成為人民的吸血鬼。

“人民本能地憎恨它,而它也必然壓迫人民,因為它的整個存在和力量都是建立在人民的苦難之上的。

為了維護國內秩序,為了保持強制性的統一,為了維持對外的甚至不是侵略性的而僅僅是防御性的力量,它需要龐大的軍隊,而且除了軍隊,還需要警察,需要不計其數的官僚,御用的僧侶……”[7](P66)要回擊這些錯誤理論,就需要對國家的起源進行科學回答。

第二,國家是從來就有的嗎? 恩格斯的回答是否定的。

他認為,國家是社會發展到一定發展階段上的產物。

恩格斯指出:“國家並不是從來就有的。

曾經有過不需要國家,而且根本不知國家和國家權力為何物的社會。

”[8](P193)恩格斯對通過以血緣關系組織起來的氏族制度為基礎的原始社會進行過動人的描述:沒有軍隊、憲兵和警察,沒有貴族、國王、總督、地方官和法官,沒有監獄,沒有訴訟,而一切都是有條理的。

一切問題都由當事人自己解決,在大部分情形下,歷來的習俗就把一切調整好了。

但這種單純質朴的“美妙制度”存在著自身的局限,它是以生產力的極端低下為前提的,還沒有脫掉自然發生的共同體的臍帶,還完全受制於自然界的影響。

這樣一種氏族制度是必然要走向衰敗的,是要被更先進的制度打破和替代的。

被誰替代?被國家制度。

第三,國家是如何產生的? 恩格斯認為國家是被社會分工及其后果催生出來的,“氏族制度已經過時了。

它被分工及其后果即社會之分裂為階級所炸毀。

它被國家代替了。

”[8](P188)對國家產生的歷史,恩格斯作了十分系統的分析。

在野蠻時代的中級階段,出現了第一次社會大分工,游牧部落從其余的野蠻人群中分離出來。

第一次社會大分工,不僅使勞動生產率提高、使財富增加和使生產領域擴大,而且使經常的交換成為可能,更重要的是帶來了奴隸制,“從第一次社會大分工中,也就產生了第一次社會大分裂,分裂為兩個階級:主人和奴隸、剝削者和被剝削者。

”[8](P180)歷史繼續發展到野蠻時代的高級階段,發生了第二次社會大分工,手工業和農業分離了。

生產的不斷增長以及隨之而來的勞動生產率的不斷增長,提高了人的勞動力的價值,“在前一階段上剛剛產生並且是零散現象的奴隸制,現在成為社會制度的一個根本的組成部分。

”[8](P182)在這一階段,出現了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的商品生產、海外貿易,在公社中共同耕種的土地制度向完全的私有財產過渡,在自由民內部,由於財富的多寡而分為富人和窮人。

於是,整個氏族制度開始轉化為自己的對立物:“它從一個自由處理自己事務的部落組織轉變為掠奪和壓迫鄰近部落的組織,而它的各機關也相應地從人民意志的工具轉變為獨立的、壓迫和統治自己人民的機關了。

”[8](P184)國家呼之欲出了。

到了文明時代的門檻,人類社會出現了第三次有決定意義的大分工:它創造了一個不再從事生產而隻從事產品交換的階級——商人。

一個真正的社會寄生虫階級形成了,隨著出現了商品的商品即金屬貨幣,誰擁有了它,誰就統治了生產世界,貨幣財富的權力得到彰顯。

與貨幣發明同時出現的就是土地私有權的發明和商品化,土地可以成為出賣和抵押的商品。

恩格斯的這一觀點被當代學者的論述進一步所印証。

美國一位研究古代歷史的史學家在1995年出版的一本書中發現,在擁有主權的城邦與完全擁有土地的所有者和耕種者之間有著直接的聯系。

他的觀點是,正是古希臘那種私人土地所有權的出現才促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民主政體,“黑暗時代行將結束的時候(即公元前750年),在古希臘產生了擁有小塊土地並在土地上自由勞作的獨立農民。

這是歷史上一種嶄新的現象……我認為,他們為了創造出一個更大的、由平等的耕種者組成的社會而作的努力,導致了獨立自主但又相互聯系的、成為西方文化特征的城邦制度的形成。

”[9](P121)這樣,隨著貿易的擴大,隨著貨幣和貨幣高利貸、土地所有權和抵押的產生,財富便迅速地積聚和集中到一個人數很少的階級手中,與此同時,大眾日益貧困化,貧民的人數也日益增長。

於是,在每個氏族團體中,也表現出利益的沖突,這種沖突由於富人和窮人、高利貸者和債務人結合於同一氏族和同一部落中而達到最尖銳的地步。

“現在產生了這樣一個社會,它由於自己的全部經濟生活條件而必然分裂為自由民和奴隸,進行剝削的富人和被剝削的窮人,而這個社會不僅再也不能調和這種對立,反而必然使這些對立日益尖銳化。

一個這樣的社會,隻能或者存在於這些階級相互間連續不斷的公開斗爭中,或者存在於第三種力量的統治下,這第三種力量似乎站在相互斗爭著的各階級之上,壓制它們的公開的沖突,頂多容許階級斗爭在經濟領域內以所謂合法形式決出結果來。

”[8](P188)這第三種力量不是別的,就是國家。

二、國家的本質特征:和人民大眾分離的公共權力 關於國家的本質以及特征,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中有過系統闡述。

他說:“一句話,氏族制度已經走到了盡頭。

社會一天天成長,越來越超出氏族制度的范圍﹔即使是最嚴重的壞事在它眼前發生,它也既不能阻止,又不能鏟除了。

但在這時,國家已經不知不覺地發展起來。

……這種設置對氏族制度起了雙重的破壞作用:第一,它造成了一種已不再直接等同於武裝起來的全體人民的公共權力﹔第二,它第一次不依親屬集團而依共同居住地區為了公共目的來劃分人民。

”[8](P131)他還講:“我們已經看到,國家的本質特征,是和人民大眾分離的公共權力。

”[8](P135)恩格斯的這些論述中包含著十分豐富的思想。

第一,國家是最強大的、在經濟上佔統治地位的階級的國家。

國家最根本的性質是什麼?就是恩格斯明確指出來的,“它照例是最強大的、在經濟上佔統治地位的階級的國家,這個階級借助於國家而在政治上也成為佔統治地位的階級,因而獲得了鎮壓和剝削被壓迫階級的新手段。

”[8](P191)恩格斯還從歷史發展的角度論証了這一觀點:古希臘羅馬時代的國家首先是奴隸主用來鎮壓奴隸的國家,以確保奴隸主的經濟地位不被侵犯﹔封建國家是貴族用來鎮壓農奴和依附農奴的機關,目的是確保貴族們在經濟上始終能夠佔有統治地位﹔現代的代議制國家是資本剝削雇佣勞動的工具,以使資本獲得的利益最大化。

所以恩格斯明確指出:“在歷史上的大多數國家中,公民的權利是按照財產狀況分級規定的,這直接地宣告國家是有產階級用來防御無產階級的組織。

”[8](P192)所有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國家都是如此,就連資本主義民主共和國都不例外。

恩格斯十分明確地指出:“國家的最高形式,民主共和國,在我們現代的社會條件下正日益成為一種不可避免的必然性,……在這種國家中,財富是間接地但也是更可靠地運用它的權力的。

其形式一方面是直接收買官吏(美國是這方面的典型例子),另一方面是政府和交易所結成聯盟,而公債越增長,股份公司越是不僅把運輸業而且把生產本身集中在自己手中,越是把交易所變成自己的中心,這一聯盟就越容易實現。

”[8](P192)可以說,資產階級共和國是維護和鞏固資本經濟利益最好、也是最為可靠和方便的政治組織形式。

第二,國家是一種與大眾相分離、與社會相異化的公共權力。

恩格斯強調國家與氏族組織有兩點是完全不同的:第一點就是國家按地區來劃分國民,不是按血緣來劃分。

第二點就是公共權力的設立,“這種公共權力已經不再直接就是自己組織為武裝力量的居民了。

”[8](P190)公共權力與民眾分離、與社會異化意味著:公共權力的行使不是靠自由的、自願的尊敬,而是靠強制﹔公共權力不是由居民自動的武裝組織來行使,而是由特殊的武裝組織來行使﹔公共權力不再是站在社會之中,而是高居於社會之上。

國家的公共權力由什麼構成?不僅有武裝的人,包括軍隊、警察、憲兵等﹔而且還有物質的附屬物,如監獄和各種強制設施,這些東西都是以前氏族社會所沒有的。

公共權力如何維持?建立稅收制度,需要公民繳納捐稅﹔現代國家還建立了公債制度,國家發行票據、債券等。

公共權力由誰來行使?由統治者以及官吏隊伍來行使。

“官吏既然掌握著公共權力和征稅權,他們就作為社會機關而凌駕於社會之上。

”[8](P191)官吏是站在社會之外和社會之上的力量,他們要依靠建立的一整套法律制度進行管理,“他們作為同社會相異化的力量的代表,必須用特別的法律來取得尊敬,憑借這種法律,他們享有了特殊神聖和不可侵犯的地位。

”[8](P191)在私有制國家,法律不僅要滿足有產者的利益,而且要滿足官吏這一特殊利益集團的需要。

存在與大眾分離、與社會異化的公共權力是一般國家的本質特征,更是剝削階級國家的本質要求。

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中,恩格斯論述的國家都是剝削階級國家,這些國家的公共權力不僅與大眾分離,而且日益脫離﹔不僅與社會異化,而且越來越對抗。

社會主義國家是新型國家制度,盡管它也存在著與大眾相分離的公共權力,但社會主義國家的公共權力與剝削階級社會中公共權力有三個根本的不同之處:第一,公共權力與大眾分離但不脫離,也就是說公共權力的行使是由職業化的隊伍來行使,但這支隊伍一刻也不能脫離人民大眾,他們是融入人民大眾之中的。

第二,公共權力與社會權力相差異但不對立,更不異化,公共權力始終處於社會力量的監督之下,不是凌駕於社會之上,而是站在社會之中。

第三,公共權力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它的利益就是人民大眾的利益。

第三,國家是一種緩和沖突、把沖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圍以內的力量。

恩格斯指出:“國家是承認:這個社會陷入了不可解決的自我矛盾,分裂為不可調和的對立面而又無力擺脫這些對立面。

而為了使這些對立面,這些經濟利益互相沖突的階級,不致在無謂的斗爭中把自己和社會消滅,就需要有一種表面上凌駕於社會之上的力量,這種力量應當緩和沖突,把沖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圍以內﹔這種從社會中產生但又自居於社會之上並且日益同社會相異化的力量,就是國家。

”[8](P189)毫無疑問,國家是從控制階級對立的需要中產生的,它要把經濟利益互相沖突的階級的對立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使之不會把社會毀滅或者把秩序完全沖垮。

從這樣的要求中產生出來的國家,有一個基本的職能就是要履行一定的社會職能。

對恩格斯的這一科學分析,130多年以來很多西方學者以這樣或者那樣的方式給予了肯定。

被稱為20世紀百科全書式的人物的德國著名社會學家諾貝特·埃利亞斯,在1976年出版的《文明的進程:文明的社會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第二卷中認為,強大政權的出現就是為了控制利益集團的矛盾,使之不會把社會毀滅。

埃利亞斯強調:在一個分工細密的社會裡,最重要的職能集團利益矛盾如果大到、它們之間力量分布如果均衡到既不能達成決定性妥協,也無法進行決戰並使勝負見出分曉的地步,就是強大的國家政權高歌猛進的時候。

他說:隨著分工職能的不斷發展,在一個統治聯合的內部,各個不同的社會階層之間的關系在同樣意義上的矛盾性也日漸嚴重。

一個社會現存的組織運轉極差,內部關系極為緊張,以致達到了臨界狀態﹔對於相當強大的某一方的人和階層來說,已有幾分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直至這樣一種革命形勢,職能上相互聯系的階層總是在多重分裂的、相互矛盾的利益中間跳來跳去。

它們有種從社會對手那裡爭得或多或少的利益的欲望,但同時又怕在反對對手的斗爭中使得整個社會機構毀於一旦,而后者的運轉正是它們的安身立命之地……”[10](P188)於是中央政權就出現了。

盡管埃利亞斯把國家的起源歸結為文明程度的提高,個人強制性發展的結果,但他還是承認國家具有調節社會矛盾、防止社會陷入毀滅的功能。

國家履行什麼樣的社會職能?諸如提供公共服務,提供社會保障,提供社會健康服務和文化建設等。

受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影響的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道格納斯·C.諾思在1981年出版的《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一書中認為,國家提供的基本服務是建立博弈的基本規則。

諾思強調國家提供基本規則“有兩個目的,一是界定形成產權結構的競爭與合作的基本規則(即在要素和產品市場上界定所有權結構),這能使統治者的租金最大化。

二是在第一個目的框架中降低交易費用以使社會產出最大,從而使國家稅收增加。

第二個目的將導致一系列公共(或半公共)產品或服務的供給,以便降低界定、談判和實施作為經濟交換基礎的契約所引起的費用。

”[11](P24)諾思把國家的階級性抽掉了,不承認國家有階級性,隻承認其社會職能。

盡管如此,他對於國家理論的研究還是有助於我們更好地去理解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中闡發的國家理論。

三、《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國家理論的歷史與現實意義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這一馬克思主義的名著從1884年發表到現在131年的歷史中,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第一,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中的作用。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對於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產生了重要影響,特別是對於清理在工人運動中存在的各種錯誤的國家觀念產生了極大影響。

這一點,列寧在《論國家》演講中明確指出:“我們看到,有各種各樣的資本主義國家,有在戰前創立的替這些國家辯護的各種學說。

要正確處理問題,就必須批判地對待這一切學說和觀點。

”[1](P294)如何做到這一點?列寧說:“我已經介紹你們閱讀恩格斯的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

”[1](P294)《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使工人階級懂得了國家的本質以及作用,懂得了如何捍衛無產階級新型國家,從而激發出了巨大的建設社會主義新國家的力量。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在中國革命歷史上和近代學術史上都發揮過重要作用。

1922年1月15日,中共早期卓越領導人和杰出的工人運動領袖鄧中夏以筆名重遠在《先驅》雜志創刊號上發表了《共產主義與無政府主義》一文,文章摘譯了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中關於國家性質以及如何消亡的論述。

鄧中夏在引用了恩格斯講的“國家全部機器在將來當與古物並列”后說,現在,階級還存在的時期,革命的人民是需要它的,如同我們想向空中飛去,需要研究飛機飛艇這些手段一樣。

1922∼1923年,另一位中國共產黨早期卓越領導人蔡和森在上海大學講授“私有財產和家族制度起源”課程,他根據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於1924年編寫出版《社會進化史》一書,系統介紹了《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

1924∼1929年,《社會進化史》出版過五次,在第一次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被很多農民運動講習所和一些黨的基層組織列為教材和學習讀物,許多人在這本書的影響下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9年新生命書局出版了由李膺揚譯、周佛海校、陶希聖作序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文譯本,該書名譯為《家族私有財產及國家之起源》。

出版前,《新生命》雜志為之發表介紹,稱出版這本名著的意義有二:“第一在使讀者認識歷史的唯物論的具體論據。

第二在使讀者引起研究民族學的端緒和興趣。

在這兩種意義上,沒有比這本書還適宜的。

它是歷史唯物論的宗匠所著作的。

它又是根據民族學最初最有系統的名著——莫爾干《古代社會》一而下筆的。

”[12]應該說,這一介紹基本上符合《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的內容。

第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仍然具有現實意義。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告訴我們分析國家問題的基本方法即歷史分析的方法。

“要非常科學地分析這個問題,至少應該對國家的產生和發展作一個概括的歷史的考察。

”[1](P283)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對國家的發展歷程作了歷史唯物主義的考察,從國家形成的三種形態談到奴隸制國家、封建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的歷史演變過程,使人們對於國家的發展歷史有正確的認識。

“我所以提到這部著作,是因為它在這方面提供了正確觀察問題的方法。

它從敘述歷史開始,講國家是怎樣產生的。

”[1](P284)列寧因此得出這樣一個科學結論:“在社會科學問題上有一種最可靠的方法,它是真正養成正確分析這個問題的本領而不致淹沒在一大堆細節或大量爭執意見之中所必需的,對於用科學眼光分析這個問題來說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不要忘記基本的歷史聯系,考察每個問題都要看某種現象在歷史上怎樣產生、在發展中經過了哪些主要階段,並根據它的這種發展去考察這一事物現在是怎樣的。

”[8](P283)恩格斯在分析國家問題時始終把它放到歷史之中來分析,研究家庭發展的歷史、私有制出現的歷史,從而得出國家是如何起源的。

恩格斯認為國家是在文明時代的門檻上產生的,在此之前,人類經歷了蒙昧時代的低級階段、中級階段和高級階段,經歷了野蠻時代的低級階段、中級階段和高級階段。

這一系列歷史發展階段形成的社會分工程度、生產力和生產關系變革狀況、私有制展現出來的規模和廣度、階級對立和階級斗爭的情形等為國家的產生奠定了物質和社會基礎。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告訴我們在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仍然處於競爭的時代,國家職能決不能削弱,而是要加強。

在我們國家,經常會聽到這樣一種觀點:市場經濟就是追求“小政府、大社會”,就是弱化國家職能,實現沒有國家的治理。

其實,恩格斯講得很清楚,國家很重要的職責就是緩和沖突,把沖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圍以內。

可以說,國家越強大,緩和沖突的能力就越強。

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不是沒有階級沖突,而是強大的國家能力把沖突擠壓到了極小的空間,把無產階級以及廣大勞動群眾進行的斗爭的空間擠壓到最小。

在我們國家,階級斗爭仍然在一定范圍內存在,但由於國家的人民性以及帶來的國家力量把工人階級、農民階級、知識分子、廣大社會主義建設者等組成的人民主體與極少數反對社會主義反對共產黨的敵對勢力的斗爭控制在很小范圍內。

人們似乎感覺不到階級斗爭的存在,以為階級斗爭消失了。

其實斗爭是客觀存在的,一旦沒有人民民主專政的強大國家機器的存在,這些斗爭就會馬上表面化。

我們之所以要加強國家治理現代化建設,使國家職能更加強大,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國際環境。

1960年2月5日,毛澤東同陶鑄、鄧力群、胡繩、胡喬木等一起讀《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第35章《從社會主義逐步過渡到共產主義》。

在教科書講到共產主義高級階段國家將逐漸消亡處,毛澤東批注:“國家消亡,需要有一個國際條件。

人家有國家機器,你沒有,很危險。

”[13](P136)的確如此,江澤民曾經在2001年指出,“任何國家要保持政權鞏固和社會穩定發展,都要履行專政的職能。

西方國家不但有專政職能,而且很厲害。

在西方,資產階級統治了幾百年,他們深知國家的專政職能的重要性,掌握得牢牢的,從來就沒有放棄和放鬆過。

西方國家的政府、法院、警察和軍隊,也都要運用法律、行政和先進的技術手段,履行專政職能。

”[14](P223)西方的國家機器十分強大,強大到令人恐怖的地步。

以美國為例,1991年,其國防預算是2989億美元,2015年這一預算已經達到5000億美元,美國的軍費開支接近於世界軍費開支的一半。

美國科學家聯合會網站2014年1月1日發表漢斯·M.克裡斯滕森的文章:“2014美國的核力量”。

文章講美國現有4650枚核彈頭,由超過800枚(架)彈道導彈和飛機投送。

算上大約2700枚已經退役、但仍完好無損等待拆除的核彈頭,美國的核彈頭總數量為7400枚左右。

據估計,這些儲備核彈頭包括大約2130枚作戰核彈頭,其中1150枚左右部署在潛射彈道導彈上,470枚左右部署在洲際彈道導彈上,大約300枚戰略核彈頭部署在美國本土的轟炸機基地,近200枚非戰略彈頭部署在歐洲。

現在美國國防部雇用了超過220萬的雇員,軍事工業特別合約公司雇用了360萬工作人員。

軍事工業特別合約公司就是美國國防部5個最重要的特別合約公司: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波音公司、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雷神公司和通用電力公司。

這5個公司以及與之相關聯的2000家公司的軍事工業資產達到7000多億美元,像洛克希德—馬丁公司2014財年收入達到454億美元,雷神公司達到300億美元。

這樣龐大的國家軍事機器有效地捍衛了資本的利益,在國內使99%始終服從於1%,在國外使很多國家不得不依從於美國的利益。

在這樣一個復雜的國際背景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機器隻能加強,不能有絲毫的削弱。

[1]“阿裡阿德涅線”來源於古希臘神話,用來比喻走出迷宮的路徑以及解決復雜問題的線索。

希臘勇士忒修斯為殺死克裡特的牛頭怪,進入了國王修建的迷宮。

克裡特的公主阿裡阿德涅給了他一團線,讓他在事成后順利地走出了迷宮。

為防止海神報復,忒修斯和阿裡阿德涅逃到那克索斯島,並在那裡度過了一段愉快的時光。

參考文獻: [1]列寧專題文集·論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英]埃裡克·霍布斯鮑姆.如何改變世界: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傳奇[M].呂增奎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 [3][法]弗雷德裡克·巴斯夏.財產、法律與政府[M].秋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3.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聯邦德國]蘇珊·米勒,海因裡希·波特霍夫.德國社會民主黨簡史(1848∼1983)[M].劉敬欽等譯.北京:求實出版社,1984. [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俄]巴枯寧.國家制度和無政府狀態[M].馬驤聰,任允正,韓延龍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8]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美]理查德·派普斯.財產論[M].蔣琳琦譯.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 [10][德]諾貝特·埃利亞斯.文明的進程:文明的社會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第2卷[M].袁志英譯.北京:三聯書店,1999. [11][美]道格拉斯·C.諾思.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M].陳郁,羅榮平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1994. [12]賀淵.社會史論戰的先聲——《新生命》雜志對中國社會結構的探討[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6,(3). [1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1849∼1976),第4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