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發現自己:綻放吧,勇敢的內向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內向者的四種類型 ... 這類型的社交者傾向於與小團體來往,一次只跟幾個人出去玩,或是寧可獨自待在家裡。
比起朋友數量,他們更注重朋友的品質,希望經營 ...
Skiptocontent這些狀況曾經困擾過你嗎?下班後喜歡安靜的獨處,不喜歡參加同事聚會?每次待在很多人的場合,總是渾身不自在、很想趕快回家休息?曾經對會議中腦袋一片空白,要思考很久才能回答問題的自己,感到沮喪?如果你有這些經驗,恭喜你,你很有可能是一個「內向者」。
談到「內向」,你可能會很快地聯想到這些形容詞:沉悶、孤僻、沉默、不合群、反應慢、邊緣人、社交恐懼…… 但這些,其實都是錯誤的刻板印象喔。
這篇文章會為你介紹更多關於「內向」的概念,希望可以幫助你更瞭解自己,重新用美麗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個人特質。
快看下去吧~翻轉你對「內向」的想法我們的教育體制總希望學生要勇於發言、重視討論和交流;職場上則強調競爭和速度,因此外向者健談、喜歡熱鬧又擅長與人交流的特質很容易被看見,甚至成為主流的模範,好像沒有這些特質,就顯得你沒有競爭力一樣。
好像總有人會試著提醒你:嘿,你的安靜內向不是一般人該有的表現,你應該更活潑、更外向一點。
內向者深思熟慮、喜歡獨自完成工作的特質在主流體制中,容易被解釋為反應遲鈍、孤僻和不合群,很可能不受學校老師和公司主管的青睞。
這種個人特質和主流價值背離的情況,讓內向者容易產生兩種狀況:一是屈服,披上外向者的外衣,忽視自己的特質,迎合社會的需求。
二是低自尊,背負著外界的異樣眼光,覺得自己樣樣不如人。
而無論是哪一種狀況,都讓內向者必須承受著勉強自己的痛苦,在社會的夾縫中小心翼翼地求生存。
內向者能夠深度思考、具同理心、願意傾聽的特質,其實是團隊運作中不可或缺的強力支柱或潤滑劑。
只是在外向者具渲染力、擅於表達的光芒下,顯得不那麼明顯罷了。
甚至連內向者本人,都未必瞭解自己的特質是多麼重要而不可或缺的元素。
內向者不等於害羞外向者不等於領導力強一般人對內向者與外向者的認知,常常偏向片面的解讀,例如內向者代表害羞、不擅言詞,外向者比較能言善道,適合做團隊領袖。
然而這樣的認知,只不過是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罷了。
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教授亞當.格蘭特(AdamGrant)於〈關於內向者與外向者的五個迷思〉一文中指出,外向者比內向者更常被選為領導者,是因為外向者善於表達、並且更有自信提出想法。
然而研究指出,外向和內向領導者,在總體表現上都是成功的,外向領導者並沒有顯著的勝出。
熱情的外向領導者能夠鼓舞較被動的部屬,提供清楚的執行方向;而溫和的內向領導者擅長傾聽與接納意見,讓部屬樂於提出自己的想法,促進組織成長。
兩者各有所長,並沒有孰優孰劣。
內向=害羞,則是另一個常見的迷思。
實際上,害羞與內、外向各自獨立、並沒有必然相關性。
作家蘇珊.坎恩(SusanCain)於TED的演說《內向者的力量》中強調,內向並不是害羞。
害羞是無法承受社會的眼光、害怕負面批評,屬於一種情緒反應。
而內、外向則是關於一個人如何對外在刺激做出反應。
外向和內向的最主要差異,在於他們對「外在刺激」的反應不同。
外向的人需要很多的刺激來幫助思考,但內向的人剛好相反,他們容易被外在刺激所影響,需要在安靜的時候才能發揮自己的能力。
觀察你辦公室裡的同事或身邊的朋友,一定有些外向的人需要在開放、比較吵雜的環境裡才感到自在,可以激發他們的能量;但也有些內向的人非常容易被電話聲或其他同事聊天的聲音所干擾,需要戴著耳機才能進入寧靜的思考狀態(很可能就是看到這邊的你,對吧?)。
所以內向者不一定害羞,而外向者也可能很害羞。
例如比爾蓋茲(BillGates)熱愛閱讀,是個知名的內向者,但他並不害羞,他在辦公室裡不是個好相處的人,甚至曾經被部屬調侃,計算他在會議中總共罵了幾次髒話。
傳奇歌手芭芭拉史翠珊(BarbaraStreisand)雖然性格外向,卻深受舞台恐懼症所苦──她是個害羞的外向者。
所以呀,別再以為內向者都很害羞囉!為什麼會有內向和外向的差別?精神分析博士瑪蒂.蘭妮(MartiLaney)在其著作《內向心理學》中提到,內向者和外向者的大腦天生就不一樣。
基因決定了我們的個性。
我們的基因遺傳包括大約150種不同的大腦化學物質和成分,從而形成我們的神經傳導物質。
而內向者和外向者的腦部傳導路徑和需要的神經傳導物質不同。
外向者的大腦使用的是傳輸路徑較短、速度較快的多巴胺神經傳導路徑,因此可以快速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從活動中得到興奮感,因此腎上腺素增加,也使大腦中有更多的多巴胺,形成一個正向循環。
而內向者的大腦,則是走較長的乙醯膽鹼神經傳導路徑,使得內向者需要時間思考之後才開始發言,或是要把想法寫下來才能整理自己的思緒。
這也就是為什麼,內向者和外向者有著非常不同的精力來源──外向者關注外在世界,從外在世界得到活力,所以活躍的行為會讓性格外向者更加精力充沛,當他們往外跑,跟朋友待在一起時,會感覺到非常愉悅。
內向者則從自己的內在世界得到活力,他們有較高程度的內在活動,喜歡獨自思考、閱讀等,在人多的場合反而容易消耗能量,使得他們疲憊不堪。
總結來說,沒有人是全然內向或全然外向的,大多數人都兼具內向和外向兩邊的某些特質。
每個人也都有內向和外向這兩種系統,差別只在我們受到遺傳或環境的影響,讓其中一種系統更佔優勢、較常使用而已。
內向者的四種類型美國心理學家JonathonCheek和他的團隊將內向者細分為四種不同類型。
一個人可以由一種類型主導,也可能同時是幾種類型的結合:1.社交型內向者(Socialintrovert)這類型的社交者傾向於與小團體來往,一次只跟幾個人出去玩,或是寧可獨自待在家裡。
比起朋友數量,他們更注重朋友的品質,希望經營少數卻親近的密友關係。
2.思考型內向者(Thinkingintrovert)這類型的內向者善於內省、沉思和自我反思,常常陷入自己的小世界中。
他們不排斥社交,願意花整個周末和朋友待在一起,但一定要保留禮拜天的晚上給自己,享受一個人寫日記或創作的時光。
3.焦慮型內向者(Anxiousintrovert)如果說社交型內向者追求低調、人數不多的親近關係;那麼焦慮型內向者就是會儘量避免所有的社交活動。
他們不擅長社交技巧,常常在社交場合中感到尷尬,難以擺脫負面思維,總是擔心自己會不會說錯話、毀了氣氛?非常在意別人看待自己的眼光。
4.克制型內向者(Restrainedintrovert)克制型內向者慢熱,需要一點時間才能進入狀況。
因為喜歡在說話或行動之前先思考,感覺比較保守、和緩穩重。
他們喜歡放慢腳步、放輕鬆,有時讓人覺得他們遲鈍或是缺乏活力。
你是以上的哪一種呢?🙂 內向者,你並不比別人差內向者擅長傾聽,往往是很好的聽眾。
在職場上,不必強求自己跟他人一樣滔滔不絕,只需要給予說話者回應,讓對方感覺被支持,適時提問,讓談話持續。
樂於傾聽的內向者讓人容易信任,和他人建立連結關係。
傾聽也讓內向者更容易理解他人、協助發掘問題所在。
另外,也可以善用內向者的觀察力,提出讓人印象深刻的觀點。
有些人覺得內向者話少、有時語帶保留,這是因為內向者需要時間去吸收資訊,進而整理出自己的觀點。
如果是在會議中,建議要對會議內容事先做好準備(這對習慣準備好的內向者來說應該很容易),發揮自己觀察和整理的能力,在會議的段落結合自己的觀點做總結,刷一下自己的存在感。
讓人另眼相看。
如果真的有困難,也可以試著主動幫忙做會議紀錄,用文字的方式呈現自己的優點。
因為比起口語表達,內向者更擅長用文字傳達想法。
最好儘量用電子郵件或是企畫書的方式,把自己的概念完整說明。
在《1小時做完1天工作,亞馬遜怎麼辦到的?》書中就提到,亞馬遜(Amazon)創始人貝佐斯要求開會不能做簡報,要用由完整句子組成的A4備忘錄,因為他認為這種講故事的方式,比一般條列式的簡報更容易理解和記憶。
在亞馬遜的會議中,你會看到一群人坐在會議室內默默地花30分鐘讀資料,然後再逐一確認內容有沒有問題。
作者也提到,對他們而言,最完美的會議過程就是沒有任何問題。
這種不用當面溝通,但需要嚴密思考先寫下內容的方法,實在太適合內向者啦! 綻放吧,勇敢的內向者這篇文章談了很多內向者和外向者的差異,希望幫助大家更瞭解自己,不要再因為自己的內向特質而感到自卑、有愧疚感、甚至是和社會格格不入的情緒。
你沒有問題,你只是內向而已。
你該做的不是變成別人期待的樣子,而是要欣賞自己的優勢,接納真正的自己。
我一直到30歲之後才發現自己原來是個思考型內向者,也才明白為什麼我不喜歡人多的場合,每次應酬完回家總是筋疲力盡,而且不能接受太密集的人際互動,一定要留時間給自己獨處。
於是我透過不斷地調整,逐漸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節奏,而且欣賞自己內向的特質。
瞭解自己的個性,是為了要尋找能夠發揮自己的長才、適合自己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方式,而不是要給自己貼標籤。
越認識自己,就該越有意識地去推進自己的極限。
勇敢的內向者和外向者同樣有能力,也一樣有權力選擇過著充滿活力,快樂的生活。
社群分享
Paulie(波莉)簡均伶(波莉),INFJ,是職涯諮詢教練,也是時間管理講師。
正在實驗以一人公司思維,經營自己理想的斜槓生活。
🎤#7:從一個人的旅行中,找到不再害怕的自己內向者必看!幫你克服上台恐懼症的十個小技巧發佈留言取消回覆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留言*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個人網站網址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時間管理文章精選
近期文章
第一份工作,該選大公司還是小公司比較好?
🎤#59|年輕上班族有效學習的五大階段,你正處在哪裡呢?
時間管理100問:#002年度目標該怎麼訂?
熱門文章
🎤#31:大學生活該怎麼過?七件你大學應該做的事情
超好上手的線上免費心智圖工具:Coggle
【TTQS訓練機構版指標課程班】課後心得
🎤#15:陷入工作低潮該怎麼辦?三個步驟幫你重新振作,持續成長
內向者必看!幫你克服上台恐懼症的十個小技巧分類Podcast節目(38)一人公司創業旅程(8)做自己人生的專案管理師(7)內向者小世界(11)影劇心得(6)時間管理(10)生活雜思漫想(10)生涯探索與成長(15)課程學習(7)閱讀筆記(16)標籤Podcast
一人公司創業筆記
人生專案管理
內向者
寫作
數位工具
時間管理
正念練習
生命設計
生活軌跡
研究所進修
職場經驗
自我成長
閱讀心得
電影推薦
電視劇推薦訂閱波莉的電子報
關於我讀文章聽Podcast諮詢服務課程邀約聯絡波莉
延伸文章資訊
- 15個特徵證明你是「外向型內向人」 很嗨只是怕冷場
外向型內向者很矛盾,內心其實喜歡一個人,在人群之中也很會找空檔獨處,但也會有寂寞的時候,出門社交只是想享受熱鬧氣氛,並不代表真的想交朋友, ...
- 2重新發現自己:綻放吧,勇敢的內向者!
內向者的四種類型 ... 這類型的社交者傾向於與小團體來往,一次只跟幾個人出去玩,或是寧可獨自待在家裡。比起朋友數量,他們更注重朋友的品質,希望經營 ...
- 3不內向也不外向?原來還有你不知道的雙向性格! - Piece of ...
雙向性格者又被稱作外向型內向者(Outgoing introverts)、內向型外向者(Antisocial extroverts)或是社交型內向者(Social introverts),也就是...
- 4內向也分4種類型,你屬於哪一種內向? - PEEKME
心理學上,內向者指的是心理能量來自於內心世界的人,他們往往需要通過獨處,沉思來回復自身的能量。 外向者和內向者的外在行為完全可能一樣(比如社交型內向和克制型內向 ...
- 5不愛跟陌生人social?「外向型內向人」的5大社交特徵 - LINE ...
怎樣了,這個自己好像太表裡不一,你不用擔心,這不代表你有問題,極可能你是「外向型內向者」,那就是夾在內向、外向者中間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