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少子化衝擊指南國小發展迷你學校特色 - 國立政治大學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指南國小地處半山腰,鄰近指南觀光茶園,原是為了教育茶農子弟而蓋。

天氣晴朗時,從校門口就可以看見貓空纜車緩緩升起,校園周遭有多處茶園和農舍,環境 ... Openlogin close 登入國立政治大學政大之聲實習廣播電台 Username Password 登入 忘記密碼? home 國立政治大學政大之聲實習廣播電台 GoogleSearch Language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登入 Language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面臨少子化衝擊指南國小發展迷你學校特色 2016-11-11   【政大之聲記者陳心慧、謝宜臻的專題報導】     台灣部分中小學面臨少子化與明星學校競爭的問題,導致每年招收學生減少,形成人數低於百人的迷你學校。

許多迷你學校意識到廢校或併校的危機,依在地特色發展出因應對策,台北市文山區指南國小也設計出特色教案,吸引學生就近入學。

  指南國小地處半山腰,鄰近指南觀光茶園,原是為了教育茶農子弟而蓋。

天氣晴朗時,從校門口就可以看見貓空纜車緩緩升起,校園周遭有多處茶園和農舍,環境清幽。

指南國小學生吳明盡表示,他很喜歡指南國小獨有的自然環境:「自然很好,也沒有像山下的學校空氣污染那麼大。

」學生張晉溢也開心提到:「這邊的環境很特別可以看到一般看不到的小動物。

」學生在下課時間,可以透過校園的樹木觀察四季變化,徜徉在大自然中,學習與生態共存。

  民國八十年,面對經濟轉型,社區模式的改變,指南國小便開始進行田園教育的實驗課程,經過幾次修訂與轉變,構成現在的特色教案,並列入學生的綜合活動課程。

教案主題分成茶鄉茶香、步道探索、溪流生命和生活智能四大主軸。

指南國小學生施昀妘對於綜合領域課程表示:「我最喜歡的是綜合活動課,因為他會是一般學校不一定能夠做的事情。

」學生張立人也說:「綜合課程很好玩,老師利用田園課程教我們來做一些料理。

」綜合課程以豐富活潑的形式進行,成為學生的最愛。

課程將一到六年級分成八個家族,「在家族裡面大哥哥大姊姊帶著小朋友進行這樣的活動,他們也試著互相協助。

」張心怡表示,如此一來學生可以學習與不同年紀的小朋友分工合作。

  面對廢併校浪潮,近年來指南國小入學人數非但沒有下降,反而還呈現逆勢成長,三年內從七十幾名學生增加為一百多人,七成跨學區就讀,多靠家長口耳相傳建立起學校的口碑。

張心怡指出:「有人說來我們這邊體驗課程非常的多這也是他們喜歡的一部份。

同時以公立學校的價格去讀田園小學、森林小學的課程。

」   針對特色課程的發展,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湯志民認為,迷你學校反而能做到一些大型學校難以做到的事情,「有些主題性的課程反而它也比較容易能夠適用,而且也可以往外多走走多看看,模式很多種啊不一定要固守在一個地方學習。

」迷你學校的老師可以將課程做彈性的變通,也較容易照顧到每一位學生,師生關係緊密良好,學生就不易出現偏差行為。

  對於迷你學校存廢問題,湯志民也表示:「學校是為了提供孩子一個便利的教育地方,所以基本上是政府能夠負擔,我們就盡量讓這個學校能夠保持下來。

」他指出台灣幅員不大,應多多設立教育地點。

若學生大量往都市遷移,可能造成城鄉發展不均,在地力量式微。

他與張心怡均認為,經濟不應成為教育的第一考量,「學校對周遭的影響其實是存在的,我想沒有一個學校沒有它存在的價值。

」張心怡認為,每一所學校都有它獨特的文化背景與教育理念,不應為了經濟考量犧牲學生權益。

面臨少子化的衝擊,指南國小結合在地自然環境設計課程,獨特的教育資源成功吸引學生就學,也成為其他正在發展特色教學的迷你學校典範。

迷你學校的轉型需要政府與民間共同關注,先肯定每一所學校存在的意義,才能盡其所能地發揮他的特色和教育價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