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澄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陳澄波(1895年2月2日-1947年3月25日),台灣嘉義人,台灣 ; 1895年(明治28年)生於嘉義 ; 從陳澄波留下的日記中,可以看到他自幼就有繪畫的興趣。

當時臺灣的畫家圈普遍以 ... 陳澄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陳澄波TânTîng-PhoChinTo-Ha出生(1895-02-02)1895年2月2日 大清臺灣省臺南府嘉義縣逝世1947年3月25日(1947歲-03-25)(52歲) 中華民國臺灣省嘉義市嘉義車站死因遭國民政府軍槍決國籍 大清(1895年2月–6月)臺灣民主國(1895年6月–10月) 大日本帝國(1895年10月–1945年) 中華民國(1945年–1947年)民族台灣人語言台灣話、日本語、華語教育程度東京美術學校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職業畫家、議員組織赤島社台陽美術協會知名作品〈嘉義の町はづれ〉(現稱:嘉義街外(一))〈街頭の夏氣分〉(現稱:夏日街景)〈夏日街景〉·〈嘉義公園〉〈淡水〉·〈淡水夕照〉家鄉臺灣嘉義配偶張捷兒女陳紫薇(長女)陳碧女(次女)陳重光(長子)陳白梅(三女)陳前民(次男) 受影響於 石川欽一郎 台灣語言寫法及拼音漢字陳澄波台羅TânTîng-Pho日語假名チェン チェン ポー英語TanTing-pho 陳澄波(1895年2月2日-1947年3月25日),台灣嘉義人,台灣日治時期及戰後時期著名油畫家,決瀾社和藝苑繪畫研究所成員。

1926年以一幅《嘉義の町はづれ》(現稱為《嘉義街外》)的作品,入選第七回日本「帝國美術院展覽會」(簡稱「帝展」),這是臺灣人首次以西畫跨進日本官展的門檻;其後又數度入選「帝展」和其他各項展覽。

1947年,二二八事件期間作為談判代表,最終遭國民黨政府軍隊槍決於嘉義車站前,享年52歲[1]。

目次 1生平 1.1童年與求學 1.2初任教職 1.3赴日(當時內地)進修 1.4舉家遷上海擔任教員 1.5返回臺灣 1.6二二八事件遇害 2事後 3藝術成就 3.1遲來的榮耀 4作品 5流行文化 5.1音樂劇 5.2電視劇 5.3文學創作 5.4桌上遊戲 6相關事件 7參考資料 7.1其他文獻 8參見 9外部連結 生平[編輯] 童年與求學[編輯] 1895年(明治28年)生於嘉義,父親陳守愚為清朝舉人,曾受聘在外為私塾先生。

家境清寒。

母親早亡,陳澄波從小由祖母帶大,童年在私塾受漢文教育,13歲入公學校,再進入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就讀[註1],受教於石川欽一郎。

陳澄波的父親陳守愚(1867-1909) 從陳澄波留下的日記中,可以看到他自幼就有繪畫的興趣。

當時臺灣的畫家圈普遍以作品入選日本帝國美術院展覽會為榮,因為當時入選帝國美術院展覽會總是報紙上的頭條新聞,畫家能得到有史以來最高的聲望與地位,也是臺灣人揚眉吐氣的最佳方式,於是陳澄波發想自己能成為一名大畫家。

進入國語學校的第一年,陳澄波在著名水彩畫家石川欽一郎的教學指導之下,學習到基本的寫生訓練與水彩技法。

初任教職[編輯] 1917年,從國語學校畢業,任教於嘉義廳嘉義第一公學校[註2]擔任訓導一職。

1920年到水堀頭公學校[註3]擔任教諭。

1921年至1923年,任教於臺南州水上公學校擔任教諭,也曾帶領學生到郊外去寫生。

赴日(當時內地)進修[編輯] 1924年(大正13年),以將近三十歲的高齡考入當時畫家的聖殿—東京美術學校圖畫師範科就讀[2],是早期留學日本的臺灣學生之一。

1926年(昭和元年),他以畫作〈嘉義街外(一)>首次入選日本第七屆「帝國美術展覽會」,成為臺灣以油畫入選該展覽的第一人,之後也多次入選。

他一生最崇拜的藝術家,正是梵谷,家中兩本關於梵谷的傳記和書信集,被他用紅筆畫了又畫。

1927年畫有〈玉山遠眺〉,後來送給學生歐陽文[3]。

同年3月從東京美術學校畢業後,陳澄波選擇升上該校研究科[2],期間曾於臺灣、日本、中國各地參加各種展覽。

1929年(昭和4年)3月,完成研究科學業[2]。

另一方面,在學期間陳氏同時也在本鄉研究所從事研究[2]。

舉家遷上海擔任教員[編輯] 「臺陽美術協會」成員於1937年的合影,右起第4人為陳澄波。

在東京美術學校就學期間,和中國畫家王濟遠相識,在研究所畢業後,經王的介紹受聘至中華民國上海新華藝專與上海昌明藝專任教,也曾擔任上海市舉辦的第一屆全國美術展覽會的西畫審查員,參加各種展覽。

1931年上海舉辦第一屆全國美術展覽會,他以一幅畫作「清流」獲選當代十二位代表畫家之一,參加美國芝加哥世界博覽會。

1931年,陳澄波二次參加革新派「決瀾社」會務會議並成為會,與上海許多知名畫家如方幹民、張大千、潘玉良、潘天壽等均有書信往來或交換作品。

1932年(昭和7年),上海發生一二八事件,各地發生反日浪潮,日本人在中國的處境艱難,而臺灣人則同樣被視為日籍人士,處處受到排擠,陳澄波擔心家人安危,於是先讓家人返台避難。

返回臺灣[編輯] 1933年(昭和8年),返臺與楊三郎、李石樵、顏水龍、李梅樹、廖繼春、立石鐵臣、陳清汾等8位畫家合組「臺陽美術協會」,並致力於將臺灣各地名勝畫入畫布中。

1945年,二戰終了,因為陳澄波曾於中國上海任教3年多,能夠說華語,因此被推任為嘉義市各界籌組的歡迎國民政府籌備委員會的副主任。

1946年,加入中國國民黨,當選嘉義市第一任參議會(今嘉義市議會)議員,從藝術界跨入政治界。

二二八事件遇害[編輯] 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後,3月2日嘉義市區發生嚴重的軍民衝突,軍隊由於人數不足,反而被民眾組成的嘉義民兵圍困,轉而退守至嘉義水上機場內,游擊式的攻擊附近區域。

嘉義地方仕紳希望平息事端,組成「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出面調停,推派潘木枝、盧鈵欽、柯麟、陳澄波、邱鴛鴦、劉傳來(以上皆嘉義市參議員)等六人擔任「和平使」前往協商,怎知一行人一到機場,便遭到國民黨軍隊拘禁並受到嚴刑拷打,被逼迫承認煽動暴動。

同時國民黨軍隊也在等待援軍,時至3月12日國民黨軍隊指揮官羅迪光得知援軍陸軍二十一師已經接近嘉義,便離開水上機場進入市區,反而開始拘捕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成員中其餘的臺籍人士,同時劫掠平民搶奪財物[4]。

3月25日上午,陳澄波與其餘被捕的人犯被推上軍車,從嘉義市警察局沿著中山路羞辱式的遊街至火車站前,根據其陳澄波的子女陳碧女與陳重光的口述歷史紀錄,他們回憶當時情景[5],他們一聽說遭到逮捕多日的父親被遊街示眾,便趕忙上街尋找,正好在嘉義噴水池附近見到父親被押在軍車上,像犯人一樣手被反綁,他緊跟著隊伍行進,忽然間陳碧女跟父親視線交錯,剎那間她已明白結果,他們倆緊跟在車隊後方,遊街隊伍在靠近火車站前還沒有停車,先是以機槍掃射車站前廣場[5],廣場上的人們紛紛逃竄之後,人犯被推下軍車後,陳碧女上前向士兵求饒放過他父親,士兵將她一腳踢開一一開始執行槍決,他的父親陳澄波是最後一個,那個國民黨士兵距離他約3公尺,開的第一槍沒打到,上前開第二槍貫穿胸膛[5],陳澄波向前倒下,享年52歲。

事後[編輯] 陳澄波於二二八事件受難時身上穿的衣服,其中刀痕彈孔清晰可見。

曾於臺北二二八紀念館展出,後由其後代捐贈予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保存。

妻子張捷為陳澄波的遺體拍照。

陳澄波上午被槍決之後,一直到了下午五、六點左右,軍隊才允許家屬收屍,妻子張捷將屍體運回家,為屍體拍照,並將陳澄波身上所穿,留有彈孔的西服清洗乾淨保存。

1979年代晚期,臺灣社會逐漸開放,家屬才將畫作與資料公開,在陳澄波的同學與學生的協助下,開始修復畫作,並首度舉辦了畫作展出名為「陳澄波遺作展」[6],希望能喚醒大眾注意,孰料1979年年底臺灣爆發美麗島事件,臺灣社會再度揚起肅殺之氣,為陳澄波發聲的喉嚨再度窒息。

直到1987年7月15日,施加在臺灣的臺灣省戒嚴令終於解除,二二八事件不再是禁忌,在受難家屬與民權人士不斷奔走之下,社團法人二二八關懷協會於1993年2月21日成立,宗旨為彌合二二八事件歷史傷口,撫慰受難者及家屬,並促進社會和諧。

藝術成就[編輯] 陳澄波除了以〈嘉義の町中〉入選第七回日本帝國美術展(1926)[7],隔年又以〈夏日街景〉入選日本第八回帝展(1927)以外,其後也多次入選槐樹社展、春陽展、光風展、臺展、臺陽展、府展等展覽,並先後組織七星畫壇、赤島社、臺陽美術協會等重要美術團體,其於繪畫的成就,以及推展臺灣藝術文化的努力,功不可沒。

陳澄波經過嚴格的正統學院訓練,嚴謹的構圖,卻又不失純稚樸拙;特有的筆觸,大膽的用色,令人不禁熱血沸騰,這風格被稱為「學院中的素人畫家」。

在他的作品中,人物與靜物較少,但其風景繪畫的風格,充滿了強烈執著的「素人」個性,實有其獨特的韻味。

而其在1921年(大正10年)所寫的《藝術觀》自道自己的藝術哲學 :「作為一個藝術家,必須擴大生活領域,更需寬容關懷事物。

因真正的藝術家之感受性太敏銳了,若無寬大的包含量來容納,感受進來的很快就超出平常的飽和點。

他將在體內騷動,使精神失去平衡,也使藝術創作成為胡言亂語。

」 遲來的榮耀[編輯] 位於嘉義市文化局廣場草地上的陳澄波雕像 位於嘉義市國華街與蘭井街交界的陳澄波故居,現址為「咱臺灣人的冰」。

1994年,全國文藝季「陳澄波出生一百年的紀念畫展」於嘉義市文化中心舉行,1995年,由陳澄波的外孫,雕塑家蒲浩明所創作的陳澄波全身像雕塑「我是油彩的化身」,在嘉義文化中心揭幕,是臺灣公共場所第一座近代藝術家雕像[8]。

1997年4月30日,社團法人二二八關懷協會轉型為財團法人嘉義市二二八紀念文教基金會,於嘉義市中正公園對面成立「陳澄波文化館」[9] 1999年6月15日由教育部核准(後隸屬文化部)成立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2002年,鑒於臺灣前輩藝術家傾一生之力投注於臺灣近代新美術之啟蒙與發展,臺灣的交通部郵政總局特籌畫發行「臺灣近代畫作郵票」系列,向社會大眾推廣臺灣本土畫家之藝術成就。

首套郵票以臺北市立美術館館藏之四位已逝臺灣畫家的作品為圖案,其中也包括陳澄波於1927年完成的《夏日街景》這幅畫。

2012年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策劃,內容運用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嘉義市文化局、與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合作建置的「陳澄波畫作與文書」數位典藏資料,結合相關研究成果及資訊技術,透過十個主題將陳澄波先生的作品、書信、照片、剪報、個人收藏等資料加以視覺化呈現,營造一個立體的時空脈絡來閱讀與認識陳澄波先生所經驗的生命與時代。

2002年陳澄波所畫的《嘉義公園》,在香港佳士得春天拍賣場以高於估價四倍的579.4萬港元(新臺幣2319萬元)成交,創下臺灣前輩油畫家最高價記錄。

同時,也寫下華人前輩畫家次高價記錄,僅次於一年前徐悲鴻《風塵三俠》664.5萬港元的紀錄。

2006年10月9日,在香港蘇富比秋天拍賣場上,陳澄波的《淡水》以3,484萬港元(新臺幣1.44億元)賣出,創下臺灣人油畫拍賣價最高紀錄。

2007年《淡水夕照》同樣在香港蘇富比秋天拍賣場上,以5,073萬港幣(新臺幣2.2億)落槌,再度刷新臺灣畫家拍賣紀錄。

2011年嘉義市政府年籌劃《我是油彩的化身》原創音樂劇,由金曲歌王洪榮宏扮演陳澄波先生,知名女歌手高慧君扮演陳澄波的夫人張捷女士。

2012年起嘉義市政府將每年2月2日訂為「陳澄波日」,2014年為紀念陳澄波先生誕辰120週年,由臺南市政府主導與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以及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合作,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東亞國際巡迴展「澄海波瀾-陳澄波百二誕辰東亞巡迴大展」(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並於臺南市首展,之後巡迴中國北京中國美術館、上海中華藝術宮,然後東渡日本東京,回到陳澄波先生的母校東京藝術大學(含校友聯展及修復展),最後在年底回到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跨年展出。

另外由嘉義市政府主導同樣與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以及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合作,舉辦了一場特殊的互動藝術展「光影旅行者-陳澄波百二互動展」,在臺灣全國巡迴展出,展覽結合科技動畫技術作為展示手法,使畫作影像與觀賞者產生互動,增加劇場藝術效果,精彩的呈現了陳澄波對繪畫精神的追求。

2014年,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再度策劃,由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嘉義市文化局、與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合作,將陳澄波的畫作與珍貴的文史資料,加以數位化並整理典藏,重新建置網站「從北緯23.5°出發:陳澄波」(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15年2月2日,因為畫價最高,Google將臺灣版首頁的商標改成陳澄波的畫作《淡水夕照》,以紀念120歲誕辰,使得陳澄波成為第一位登上GOOGLE首頁的臺灣人。

[10] 2015年5月7日,國立臺灣美術館收藏的陳澄波《淡水風景(淡水)》、《嘉義遊園地(嘉義公園)》被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登錄為中華民國重要古物[11][12]。

作品[編輯] 《嘉義の町中》,現名《嘉義街外(一)》/1926年/畫布、油彩。

入選1926年第七回日本帝國美術展,原作於二二八事件波及而佚失,現存黑白照片。

《嘉義街外(二)》/1927年/畫布、油彩/64×53厘米 《廟口》/年代未詳/畫布·油彩/59×70.5cm 《嘉義遊園地》/1937年/現由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 《夏日街景》/1927年/畫布·油彩/79×98cm/現由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於2002年選為「臺灣近代畫作郵票」系列當中的一枚郵票 《淡水夕照》/1935年/油彩、畫布 《淡水風景》/1935年/現由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 《玉山積雪》/1947年/為陳澄波最後一幅作品。

《淡水風景》/1937年/油彩、畫布/115×89厘米,蔣勳曾評言:「……此幅以山水為背景,勾劃出河港城鎮閩南式的聚落房舍。

畫家濃郁的土地情感、對生活的熱烈關懷,山巒起伏,白雲悠悠,是淡水風景,也是畫家最申的心事。

」 流行文化[編輯] 音樂劇[編輯] 《我是油彩的化身》(嘉義市政府及嘉義市政府文化局主導拍攝,以陳澄波為故事主角)[13] 電視劇[編輯] 《紫色大稻埕》(江國賓飾演,2016年) 文學創作[編輯] 《陳澄波密碼》(柯宗明,第三屆「台灣歷史小說獎」首獎作品,2018年,遠流出版) 《戴帽子的女孩》(文:林滿秋、圖:陳澄波,2017年,小典藏出版) 《紅色在唱歌》(文:林世仁、圖:陳澄波,2017年,小典藏出版) 《會說話的畫》(文:林芳萍、圖:許文綺,2017年,小典藏出版) 《靈魂裡的火把》(文:幸佳慧、圖:蔡元婷,2017年,小典藏出版) 《供桌上的自畫像》(文:林滿秋、圖:徐至宏、陳澄波,2017年,小典藏出版) 桌上遊戲[編輯] 《陳澄波原版桌遊》(RK大師經典畫作拍賣遊戲ModernArt現代藝術台灣版,哿哿出版)   相關事件[編輯] 2015年高雄市一名古董收藏家住院,返家赫然發現,家中一幅宣稱是臺灣著名畫家陳澄波畫作《鼓浪嶼之二》遭竊。

隨後還衍生TVBS主播華舜嘉在報導已故畫家陳澄波畫作遭竊新聞時卻口誤說:「陳澄波自己本人也相當緊張」的事件[14]。

參考資料[編輯] 註釋 ^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與臺北市立大學博愛校區之前身。

^嘉義廳嘉義第一公學校,今嘉義市東區崇文國民小學的前身。

^水堀頭公學校,今嘉義縣水上國民小學的前身。

來源 ^文化部.陳澄波─臺灣大百科全書.2009-09-24[2018-05-14].(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6).  ^2.02.12.22.3臺灣人士鑑.臺灣新民報社.1937.  ^陳澄波玉山遠眺.南畫廊.2004-09-21[2016-01-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9)(中文(臺灣)).  ^王昭文,2000,〈燃燒的鳳凰花──228事件中的嘉義〉,《台灣教會公報》(PDF).[2015-07-10].(原始內容(PDF)存檔於2015-07-11).  ^5.05.15.2天下獨立評論:陳澄波.二二八.此恨綿綿無盡期.[2015-02-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8).  ^轉身,擁抱驕陽,陳立栢與阿公心理的約定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5-07-11. ^顏娟英,〈勇者的畫像──陳澄波〉,收入《台灣美術全集(一):陳澄波》,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92 ^陳澄波、二二八文化館(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文化部地方文化館 ^財團法人嘉義市二二八紀念文教基機會附設陳澄波文化館.[2015-06-1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0).  ^向大師致敬谷歌首頁見陳澄波《淡水夕照》.自由時報.2015-02-02[2015-02-02].(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6).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陳澄波淡水風景(淡水)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5-06-10.,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陳澄波嘉義遊園地(嘉義公園)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5-06-10.,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我是油彩的化身》原創音樂劇戶外播映.我是油彩-陳澄波.(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陳澄波畫作竊案-TVBS新聞誤報事件片段.[2015-07-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23).  書籍 蔡文婷,1997,靈魂的照見:自畫像[online]。

臺北:光華雜誌。

[引用於2004年12月13日]。

全球資訊網網址:[1]。

陳重光,nd,倒在血泊中的「和平使」[online]。

臺北:財團法人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引用於2004年12月4日]。

全球資訊網網址:[2]。

罐子書屋,2002,華人西畫走出臺灣正式進入香港時代[online]。

np:罐子書屋。

[引用於2004年12月13日]。

全球資訊網網址:[3]。

集雅莊郵票錢幣社,2002,臺灣近代畫作郵票[online]。

香港:集雅莊郵票錢幣社。

[引用於2004年12月13日]。

全球資訊網網址:[4](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李賢輝,nd,陳澄波,見瞭解藝術[online]。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網路教學課程。

[引用於2004年12月13日]。

全球資訊網網址:[5](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美勞教育資源中心,nd,a,陳澄波年表[online]。

新竹:國立師範學院國小美勞教師進修網站。

[引用於2004年12月4日]。

全球資訊網網址:[6]。

美勞教育資源中心,nd,b,陳澄波相關著作研究[online]。

新竹:國立師範學院國小美勞教師進修網站。

[引用於2004年12月4日]。

全球資訊網網址:[7]。

南畫廊,nd,陳澄波,玉山遠眺,1927年作[online]。

臺北:南畫廊。

[引用於2004年12月13日]。

全球資訊網網址:[8](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易拍藝術網,nd,藝術家:陳澄波[online]。

np:易拍藝術網。

[引用於2004年12月4日]。

全球資訊網網址:[9]。

其他文獻[編輯] 嘉義市的嘉義公園展示陳澄波畫作的複製品 陳澄波繪,1995,陳澄波百年紀念展,再版,陳重光、蕭瓊瑞、李松泰撰文。

嘉義市:嘉義市文化中心。

洪文慶主編,1994,陳澄波。

臺北:錦鏽。

賴萬鎮總編輯,1994,陳澄波·嘉義人。

嘉義:嘉義市政府。

林育淳,1998,油彩·熱情·陳澄波。

臺北:雄獅美術。

雄獅美術編,1979,學院中的素人畫家陳澄波。

臺北:雄獅。

顏娟英,1992,陳澄波。

臺北:藝術家。

李淑珠,2001,《「サアムシニーグSomething」を描く――陳澄波(1895~1947)の畫風形成について》京都大學碩士論文/中譯版《描繪出「サアムシニーグSomething」――陳澄波(1895~1947)畫風形成的考察》嘉義文化局印製,2005年3月24日。

李淑珠,2003,〈陳澄波(1895-1947)年表的重編〉,《今藝術》3月號,典藏,頁108-120。

李淑珠,2005,《「サアムシニーグSomething」を描く――陳澄波(1895~1947)とその時代》京都大學博士論文/中譯版《表現出時代的「Something」――陳澄波繪畫考》,2012年5月,典藏出版社。

李淑珠,2009,〈寫意與寫生――論陳澄波和莫內的「撐傘人物」〉,《臺灣美術》第78期,國立臺灣美術館,頁4-27。

李淑珠,2010年11月,〈陳澄波圖片收藏與陳澄波繪畫〉《藝術學研究》第7期,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頁97-182。

李淑珠,2011年7月,〈陳澄波與普羅美術〉,《臺灣美術》,第85期,國立臺灣美術館,頁20-43。

李淑珠,2011年10月,〈陳澄波與學院繪畫——從陳澄波淡彩速寫裸女的經典擺姿談起〉,《切切故鄉情 陳澄波紀念展》(圖錄),高雄市立美術館,頁26-33。

參見[編輯] 決瀾社 石川欽一郎 臺陽美術協會 二二八事件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陳澄波 陳澄波-尊彩藝術中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國立臺灣大學,視覺素養:陳澄波(1895-1947)(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臺灣美術全集,cca.gov.tw 正修科技大學《再現·澄波萬里-陳澄波作品保存修復特展》(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從北緯23.5°出發:陳澄波(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光影旅行者-陳澄波百二互動展」 「澄海波瀾-陳澄波百二誕辰東亞巡迴大展」(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焦點評論:臺灣梵谷陳澄波之死(張肇烜)(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請教故宮:「陳澄波」是怎麼死的?(張肇烜)(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陳澄波畫作與文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陳澄波-臺灣大百科全書(文化部)(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陳澄波嘉義遊園地(嘉義公園)-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陳澄波淡水風景(淡水)-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閱論編二十世紀華人油畫家(1920年前出生)旅歐 顏文樑 徐悲鴻 常玉 林風眠 方幹民 李超士 潘玉良 吳大羽 熊秉明 蔡威廉 衛天霖 周碧初 汪日章 龐薰琹 吳作人 胡善餘 趙無極 吳冠中 汪亞塵 朱德群 吳法鼎 張充仁 李毅士 張弦 黃覺寺 司徒喬 黃顯之 周真太 張安治 呂霞光 張荔英 唐一禾 旅日 李叔同 陳抱一 林達川 倪貽德 關良 朱屺瞻 汪亞塵 許幸之 丁衍庸 陳澄波 廖繼春 楊三郎 胡根天 顏水龍 李石樵 王悅之 關紫蘭 唐蘊玉 關紫蘭 旅美加 李鐵夫 伍澤樞 馮鋼百 朱沅芷 魏樂唐 陳蔭羆 汪亞塵 趙春翔 余本 王濟遠 其他 朱士傑 劉海粟 伍步雲 沙耆 艾中信 羅工柳 張聿光 閔希文 彥涵 丁天缺 孫宗慰 邵晶坤 陳鈞德 韓景生 劉國松 閱論編決瀾社成員及盟友龐薰琹-倪貽德-傅雷-林風眠-方幹民-劉海粟-吳大羽-陳澄波-陳抱一-許幸之-趙無極-司徒喬 閱論編台灣日治時期藝術家倪蔣懷 ·陳英聲 ·陳澄波 ·李梅樹 ·黃奕濱 ·李石樵 ·李澤藩 ·鄭世璠 ·葉火城 ·吳棟材 ·藍蔭鼎 ·洪瑞麟 ·張萬傳 ·陳德旺 ·藍運登 ·劉錦堂 ·劉啟祥 ·廖繼春 ·陳夏雨 ·陳清汾 ·郭柏川 ·張啟華 ·黃土水 ·楊三郎 ·郭雪湖 ·陳植棋 ·張秋海 ·蒲添生 ·林錦鴻 ·林之助 ·呂鐵州 ·呂基正 ·王白淵 ·顏水龍 ·陳 進 ·林玉山 ·楊啟東 ·張義雄 ·石川欽一郎 ·鹽月桃甫 ·西川滿 ·鄉原古統 ·立石鐵臣 ·木下靜涯 規範控制 WorldCatIdentities BNF:cb13573758v(data) FAST:66921 GND:1089585624 HKCAN:9811104371403406 ISNI:0000000063353023 LCCN:n81008703 NDL:001184177 NLA:36603233 NTA:384064450 VIAF:16084447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陳澄波&oldid=70150950」 分類:1895年出生1947年逝世台灣日治時期藝術家臺灣畫家二二八事件受難者被中華民國處決者東京藝術大學校友嘉義市議員陳姓嘉義市人閩南裔臺灣人被槍決的台灣人隱藏分類:調用重複模板參數的頁面Webarchive模板wayback連結頁面同時使用了collapsiblelist的titlestyle的background和text-align使用受影響於參數的人物信息框含有hCards的條目本地相關圖片與維基數據相同含有日語的條目含有英語的條目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FAST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HKCA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ISN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L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T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VIA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維基語錄 其他語言 ČeštinaDeutschEnglishEspañolFrançaisBân-lâm-gú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