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區裡變老,別在醫院裡終了:打造預防重於治療的在地互助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美和科技大學的實習生帶領富民長青中心的長輩動動手製作面具。

... 這裡由社團法人亞鐳慈善會所經營,是結合「社區關懷據點」與多元高齡服務的綜合性中心。

NPOst公益交流站 TopMenu MainMenu share NEWS 在社區裡變老,別在醫院裡終了:打造預防重於治療的在地互助網 Poston: 11月15,2017 王舜薇 美和科技大學的實習生帶領富民長青中心的長輩動動手製作面具。

圖/@高雄市社會局富民長青中心fb 編按: 本特輯系列獲聯合勸募支持,探討社區照顧與社會安全網在「社區」中的落實與佈建。

第一篇以萬華作為社區互助的輪廓描繪與導讀,並陸續刊出其他5篇子題,探討社區中的長者照顧、幼兒照顧、原住民社區互助、身心障礙者在地生活,以及社區中的家庭安全防治系統。

  你家裡有需要悉心留意的長輩嗎?內政部今年3月公布的人口老化指數破百,意味臺灣老年人口首度超越幼年人口,而國民健康署更估計,2025年,臺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亦即每5人中就有1人是65歲以上的高齡者。

因應人口老化,相關制度與社會配套推陳出新,不免眼花撩亂。

其實,這也意味著我們對於「晚年」的觀念需要改變。

在醫療技術不斷進步、平均餘命日漸延長的現今,從官方定義的「高齡」65歲起到臨終,還有很長的一段歲月,而多數人都必須面對身體逐漸退化到失能的過程,「想要享有較好的晚年生活品質、盡量縮短最後臥床到臨終之間的日子」應該是無庸置疑的共識。

而要能做到這樣的前提,必須要有完善的各級預防性社區照護體系,讓高齡者在身體機能逐漸退化前,在不同階段都能獲得良好照護,以盡量減少、延後醫療行為的介入。

要做到「預防」重於「治療」,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社區扮演著重要角色。

了解並善用現有的社區資源,將會大大豐富老後生活,也能建立起更穩固的照護安全網。

圖/作者提供 社區關懷據點活絡老後生活 上午9點,高雄巨蛋商圈附近的富民長青中心裡,幾位長者正在上日托課程,已高齡90仍精神飽滿的李奶奶,與5、6位白髮蒼蒼的「同學」,跟著臺上的老師活動肢體;輕微失智症的吳爺爺則坐在一旁好奇觀看,偶爾擺動一下身體參與。

陪同這些長輩來上課的移工,坐在教室後面低聲聊天或者滑手機,日托課程讓他們可以從全天候的陪伴照顧中,稍稍喘息。

這裡由社團法人亞鐳慈善會所經營,是結合「社區關懷據點」與多元高齡服務的綜合性中心。

社區關懷據點源自2005年行政院的六星社區計畫,主要鼓勵社區組織和非營利機構在一定的行政區範圍內,提供「關懷訪視」、「電話問安、諮詢及轉介服務」、「辦理健康促進活動」與「餐飲服務」等4大項目。

以高雄市為例,這樣的據點截至今年10月初為止,共計成立228處,其中半數以上由各社區發展協會成立,其他則由宗教社福團體、里辦公處營運,並透過招募結合社區志工人力服務。

高雄市富民長青中心。

圖/作者提供 在人口密集的高雄左營區,高齡人口的比例逐年上升,各種預防老化與高齡關懷的需求相當大。

例如亞鐳慈善會所經營的社區關懷據點,提供左營區新上、新中、菜公等6個里的服務,固定關懷對象約有1000多戶。

後來又接受社會局委託,利用國宅公共空間經營富民長青中心。

綜合了社區關懷據點和其他活力老化資源的富民長青中心,比起一般小型據點更為豐富。

駐點社工員楊雅妃指出,據點功能主要是關懷訪視、預防疾病,而長青中心開設的長青學苑,提供語文、唱歌、插花等才藝課程,則進一步捲動社區長者創造老後生活。

例如社區中有一位阿嬤擅長編織,就到中心義務開設編織課程,志工也多為65歲以上長輩,「老人服務老人」,相互交流。

另不定時舉辦共食、與在地醫療院所及衛生所合作衛教講座,促進長輩的社交往來。

高雄市富民長青中心也在其他社區推廣生命教育課程。

圖/@高雄市社會局富民長青中心官網 代間融合的生命交流站 不同的社區關懷據點,能量不一,有的僅提供最低限度的服務項目,有的試圖將不同的對象和資源連結在一起,創造更多的社會連帶。

中華傳愛社區協會在臺中深耕社區服務多年,主要關懷對象為高風險兒少和高齡長者,於臺中北區、北屯區、大雅、豐原都有服務據點。

在多年經營社區據點的過程中,曾經嘗試運用繪本、說故事分享等活動,讓面臨孤獨處境的長者交流彼此的生命經驗。

「其實每個長者都是寶,身上都有獨特的記憶。

例如一位80多歲的爺爺,曾經歷抗戰,身上有太多歷史,也清楚記得家鄉獨特的文化。

」負責新興社區關懷據點的社工張絲雯說。

這些故事若能跟課輔班的兒少分享,還能為長輩帶來不同的刺激。

傳愛社區協會祕書長楊惠玲說:「一般參與據點活動的只有長輩,他們的互動對象也多為高齡者,我們想把協會服務的老、幼拉在一起共學,創造不同的氣氛。

」 中華傳愛社區服務協會的「代間師父」與生輔班的孩子藉由烹飪互相陪伴。

圖/@中華傳愛社區服務協會fb 於是,傳愛協會規畫「代間融合」活動,鼓勵各個社區據點的長輩將擅長的傳統技藝、家鄉的獨特菜餚,傳授給參與課輔班的兒少。

每年的寒暑假,這些沒有血緣關係的「祖孫」就玩在一起,長輩們扮演「代間師父」,把身上的絕活傾囊相授,例如上述80多歲的爺爺就教孩子民俗「饒舌歌」數來寶,還有人教書法、歌唱、繪畫。

近年的食安危機、外食問題漸增,傳愛也把「食物」列為代間交流重點。

師傅們從教孩子烹飪基本技巧,慢慢進階到煮咖喱飯和包水餃,老幼互動充滿歡笑。

張絲雯說,參與兒少生輔班的孩子,不少屬於家庭功能失調,或者隔代教養但與照顧者不親近。

而關懷據點的長輩,很多也是因為家庭成員疏遠,較少有跟孫輩相處的機會,因此才想到把這群沒有血緣關係的祖孫距離拉近,也讓長輩從被照顧者變成照顧者──為了教孩子,長輩們再度挖掘自身能力、重新有機會表現自己,增強了跟社會互動的自信,由此達到「賦權」的效果。

不少參與據點活動10多年的長輩如今身體依然健朗,各種交流互動的刺激功不可沒,因為不侷限在家庭、同年齡層,一般認知中的「被照顧者」因此能重新發展自己的主體性,充分達到活躍老化的目標,而這些都有賴「社區工作」的介入。

「重點是,倡議『代間』,不能只做一次性的計畫,必須持續陪伴,才能讓關係發酵。

」楊惠玲說。

多元的活動使長者的身心皆獲得支持。

圖/@中華傳愛社區服務協會fb 「人」的去留與專業,決定關懷據點的存續 截至2017年5月,全臺有約2710個社區關懷照顧據點,數量幾乎與全家便利商店相當。

不過,監察院今年9月發布報告指出,據點的佈建程度仍有待加強,即便依照衛福部的統計,目前據點的村里涵蓋率約72%,但仍跟不上臺灣急劇老化的程度,還有2232個村里沒有據點服務資源。

此外,據點的分布也出現城鄉不均的狀況,例如雲林縣、宜蘭縣部分鄉鎮老化速度快,據點密度卻偏低。

監察院也指出,部分據點消失的原因,最主要是組織結構、領導人變動中斷據點經營,此外,志工人力短缺、評鑑結果未達標準和預算、場地不足,也是造成據點無以為繼的因素。

圖/作者提供 就經營者性質而言,是否具備專業或專職人力是造成差異的主要原因。

通常如果是由社區發展協會成立的關懷據點,主要服務人力多半來自在地的志工,但他們往往以兼職身分投入、年紀較長,而人力與專業度大幅影響社區關懷據點能否長期營運。

此外,因為承接經費來自於政府,為了符合評鑑和執行標準化方案,據點的經營往往陷入僵化繁瑣的行政作業中,對於志願參與的人員,也是一項負擔。

相對而言,若是由專業的社福非營利組織所設立的關懷據點,可能配置社工員或較多專職人力處理業務,社區志工則扮演補充性角色。

但專職人員不一定來自社區,提供的服務也可能因此不盡然符合社區需求。

圖/@高雄市郭吳麗珠基金會fb ABC級長期照顧據點,佈建社區守護網 今年6月正式上路的長照2.0,參考日本經驗設計出3級社區整體照顧模式,將散布在社區內的機構分類盤點,依照可提供服務的規模,分為「A、B、C」3種層級,長照管理中心再根據個案所需服務的種類做分派。

一般民眾可能對A、B、C級單位到底代表什麼意思感到「霧煞煞」,其實這就是以行政體系的邏輯出發、整合社福資源的方式。

例如在高雄鳳山,A級單位郭吳麗珠基金會是深耕社區多年、進駐五甲社福館的專業組織,能提供集中式日間照顧和居家服務,並協調社區資源,甚至培力其他組織;社區型的鳳山醫院則屬B級單位,能派出護理師、營養師、職能治療師等,在社區進行走動式服務,同時輔導C級單位,給予醫療營養相關建議,也能在醫院設立照顧者關懷據點,讓擔負照顧責任的家屬有休息空間。

數量最多的C級單位又名「巷弄長照站」,是廣泛佈建的小型單位,主要功能是陪伴鄰近長輩,每天提供6到8人短時數的日間照顧、共餐、交流,協助長輩延緩失能,在社區中是與居民最貼近的照顧資源。

五甲社福館。

圖/作者提供 郭吳麗珠基金會的長輩一起玩桌遊。

圖/@高雄市郭吳麗珠基金會fb 協和照顧服務勞動合作社承辦的鳳山站點於今年3月開站,主任黃貴蘭說,有些行動不便的長輩因為擔心上廁所麻煩,在家裡都不敢喝水,直到參與巷弄長照站的日照活動後,因為有專人妥善協助,才比較敢喝水。

因為站點離家近,家屬接送也不會有負擔,社會局更規畫交通車提供巡迴接送。

這樣小而質精的社區服務,口耳相傳數月後,如今已有一批長輩固定參與。

高雄市社會局督導林聖峯表示,巷弄長照站最主要的目的是陪伴,鼓勵長輩出門活動、不要獨自待在家中,並發揮團體照顧的功能,維繫生理和心理上的健康,目前也積極輔導既有的社區關懷據點升級為C級據點。

這套行政資源的社區佈建模式,是否符合現實情況、能否順利運作,尚需時間觀察。

而在此之前,社區關懷據點還是能發揮一定程度的作用,例如社區中仍可能有長輩因為年齡不符、失能狀況尚不到補助標準,或臨時有急難情形但無法等待繁瑣行政作業等,短時間內無法得益於ABC級據點服務。

這時若社區關懷據點能夠發揮及時救急的能力,幫助個案快速橫向連結各項資源,例如協助暫時租房、臨時短期安置等,就能接到被政策漏接的族群。

如前述的亞鐳慈善會就是主動出擊,在社區中宣傳急難救助服務、建立個案管理平臺、製作社區資源手冊宣導,讓遭逢意外的長者可以即時獲援。

   圖/@協和照顧服務勞動合作社fb 社區互助才是最堅實的守護網 不論是行政佈建或是民間自發,讓福利在社區扎根的關鍵,就是結合多元資源,例如社區大學、志工隊,甚至休閒社團,開拓不一樣的社區關係,達到預防老化、延緩失能的目標。

社區整合也並非只是將各個機構化約為一間間長照連鎖店,而是從個案需求的差異,因地制宜,找出最適合的照顧模式,且處處可以發揮創意。

例如近年在日本有越來越多的「照顧咖啡館」,提供社區居民照護諮詢、交換照顧需求和引介資源,並提供照顧者喘息、休閒娛樂的空間;或者聘用輕微失智的長者為商店員工,讓一般人從生活中學習與逐漸失智失能的高齡者互動,長輩也能在身心狀況、社會參與面臨劇烈變化時,能夠「長出自己的主體性」,認可並積極發展自己的晚年生活。

面對超高齡社會,背後連動的還有社會文化與習慣的改變與學習,例如能否接受「公共照顧」這個概念,而不是僅將照顧者的想像與責任侷限在家庭成員內、被孝道制約。

事實上,社區中的每個人都可能扮演照顧者。

照顧並非商品,而應是每個人都能平等享有的權利。

畢竟,認識並善用鄰近的資源,與社區建立更緊密的互動和互助,才是一張最穩固的守護網。

特輯文章: 當老萬華長出最兼容的支持網:從政府的「福利社區化」到民間的「社區照顧」 吃不到公托資源又付不起市場價格?不如讓社區成為育兒的後盾 在生活裡,做部落的人:拒絕單一指標,拒絕競爭思維的原鄉社區互助 仙人要能遊庄,需要整個社區的努力 家暴防治不是家務事,社區力量介入家庭有技巧 延伸閱讀: 「過去忘不掉,現在記不住,未來看不清」/屏基衛教、診療、照護一條龍服務,打擊失智症 長照政策倉促移植日本「小規模多機能」服務,是良策還是拚政績? 青銀互補的照顧咖啡館:臺中「有本生活坊」深耕社區,提供免費長照諮詢 Tags: 社區照顧社區關懷終老老人超高齡社會長照2.0高齡社會 作者介紹 王舜薇自由文字工作者,曾任職非營利組織與平面媒體。

延伸閱讀 「要是父母不在就好了」這想法並不可恥!從親情犯罪率檢視高齡照護/《好想殺死父母……》書摘 編按:光現出版於今年(2017)1月... NPO推書 8月29,2017 預防老人如廁跌倒,設計系學生改良尿壺獲廠商肯定! 銘傳大學商品設計系學生蕭國喬、李奕廷、廖... 銀髮樂齡 10月24,2014 0 搜尋站上文章 支持NPOst訂閱電子報 訂閱粉絲團,好文不漏接! 最新文章 台灣捐款每年上看千億!公益界如何回應捐款人的期待? 10月6,2022 Knowyourdonor(下)「線上捐款」成潮流,該怎麼理解數位捐款人? 9月30,2022 Knowyourdonor(上)「世代」因素如何影響捐款行為? 9月16,2022 受困名為「保護」的牢籠:協助兒少的安置機構,為何加劇封閉孩子的內心? 9月13,2022 【徵才幫推】永和社大/新中和社大誠徵「專員1名」 9月7,2022 【徵才幫推】瑩光教育協會誠徵專案企劃組組長1名 9月6,2022 線上講座、論壇不再是難事如何打造成功的虛實整合活動?GatherTown圖解教學(下) 8月26,2022 線上講座、論壇不再是難事如何打造成功的虛實整合活動?GatherTown圖解教學(上) 8月26,2022 台灣人權促進會誠徵【難民議題專員】 8月25,2022 【活動幫推】TFT年度特展「可是再製所」以行動化解疑慮的數十種方法 8月19,2022 熱門文章 SDGs專欄/世界正在翻轉!認識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我第一次感覺這麼爽!」手天使首位使用者的體驗心得 你的Gmail也被入侵了嗎?分辨釣魚信件的5大技巧! SDGs專欄/臺灣,性別平等了嗎?從重視兩性受害者開始 七成街友有工作,九成非自願:你真的了解街友嗎? 慈濟不是以服裝分階級、靜思堂用的是銅瓦,慈濟人澄清網路謠言 家有一「老」,如何讓他變成「寶」?心理師教你共創「快樂老人」 褚士瑩專欄【阿北私會所】舊鞋救命救非洲?東非國協:盼立法禁止二手衣鞋捐贈 日子過得辛苦就上網公開募款,究竟有沒有違法?/《公益勸募條例》的迷思 城鄉差距究竟有多大?臺灣鄉鎮的8大殘酷現實 認識永續發展,鎖定專欄! 我要投稿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