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下而上加工_百度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自下而上的加工(bottom-up processing)也称数据驱动加工(data-driven processing)(Lindsay & Norman,1977),是指知觉者从环境中一个个细小的感觉信息开始,将它们 ...
百度首页
网页
新闻
贴吧
知道
网盘
图片
视频
地图
文库
百科
首页
历史上的今天
百科冷知识
图解百科
秒懂百科
懂啦
秒懂本尊答
秒懂大师说
秒懂看瓦特
秒懂五千年
秒懂全视界
特色百科
数字博物馆
非遗百科
恐龙百科
多肉百科
艺术百科
科学百科
用户
蝌蚪团
热词团
百科校园
分类达人
百科任务
百科商城
知识专题
权威合作
合作模式
常见问题
联系方式
下载百科APP
个人中心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
0
有用+1
已投票
0
自下而上加工
播报
编辑
锁定
讨论
上传视频
特型编辑
信息加工方式
自下而上加工,亦称“数据驱动加工”。
是指信息加工方式的一种。
与“自上而下加工”相对。
由外部刺激开始和推动的加工过程。
其特征是信息流程从构成知觉基础的较小知觉单元到较大知觉单元,即从较低水平的加工到较高水平的加工。
如模式识别理论中的特征分析模型就采用这种加工模式。
在此加工过程中,每一加工阶段的信息都作为下一加工阶段的输入信息,驱动下一阶段加工的进行。
如,知觉几何图形时,人们通过感官收集直线、曲线、角度等方面的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组合并加以识别。
当人们的知觉更多地依赖于外界刺激的直接输入时,其作用会弱化;相反,它对环境的依赖程度就会减小。
[1]
中文名
自下而上的加工
外文名
bottom-upprocessing
相关视频查看全部
目录
1
概念
2
理论假说
3
自上而下的加工
自下而上加工概念
编辑
播报
自下而上的加工(bottom-upprocessing)也称数据驱动加工(data-drivenprocessing)(Lindsay&Norman,1977),是指知觉者从环境中一个个细小的感觉信息开始,将它们以各种方式加以组合便形成了知觉。
持这种理论的心理学家认为,感受器所获得的感觉信息就是我们知觉所需要的一切,无须复杂的思维推理等高级认知过程的参与,我们就直接知觉到了周围环境。
而这种直接知觉环境的能力是由人的生物性决定的,这可以由视崖(visualcliff)实验中很小的婴儿就能够形成深度知觉而知(Gibson,1979)。
这种直接知觉(directperception)理论又如何解释我们对感觉环境的识别呢?主要有这样几种理论假说。
自下而上加工理论假说
编辑
播报
第一种假说称为模板论,认为人们在头脑中储存有无数的模板集,这些模板非常详细,从而使我们有可能辨认出各种客体。
也就是说,把观察到的客体模式与头脑中的模板集进行比较并选出与之匹配的最佳模板,我们就识别了该客体。
但是模板匹配理论难以解释字母知觉中的问题。
我们能辨认一个字母在大小、方向和形式上的种种变化,很难想象在我们头脑里会储存有那么多的模板而不感到累赘!这个假设显然是很不经济的。
第二种假说称为原型论,认为原型不同于模板,它不是一个具体的特定样式,而是一类事物最典型(最常见)的例证。
知觉的识别过程不是与模板精确、等同的匹配,而是与原型相一致。
研究发现,即使人们从来没有见过完全与原型匹配的样例,人们也能够形成一种原型,识别出该客体。
第三种假说称为特征论,认为人们对事物的知觉,就是把事物的特征与记忆中所储存的特征相匹配,而不是把整个事物与模板或原型相匹配。
研究者不仅区分出不同的特征,还区分出不同类型的特征,如整体特征和局部特征等。
在复杂三维物体和场景的表征中还可能包含局部特征的某种组合或结构。
如成分再认理论(recognitionbycomponentstheory)提出所谓几何子(geons)的概念,即所有物体都可以分解为诸如砖块体、圆柱体、楔形体、锥体等少量具有某种结构的几何子或部件。
通过对少数的几何子的识别,就能够快速精确地再认出物体的一般分类而不必去识别局部细节(Biederman,1987)。
上述这些直接知觉的假说虽能解释知觉形成的部分机制,并且也有部分的研究证据,如业已发现在大脑皮质中有对特定的线段、颜色、形状、方向特别敏感的被称为特征检测器(featuredetector)的神经元(Hubel&Wiesel,1974),但不能解释知觉形成的全部机制。
自下而上加工自上而下的加工
编辑
播报
知觉表征的形成还包含自上而下的加工。
自上而下的加工(top-downprocessing)也称概念驱动加工(conceptuallydrivenprocessing),指知觉者的习得经验、期望、动机,引导着知觉者在知觉过程中的信息选择、整合和表征的建构,也称为建构知觉(constructiveperception)理论。
基于先前经验、假想和期望所作假设而产生的知觉定势有时会导致极大的偏差(见心理学与人生7-2:眼见为实?)。
知觉中的自上而下机制还可以用斯特拉顿(Stratton,1897)的知觉适应实验来说明。
实验中,他带上一个特制的左右调换、上下颠倒的眼镜,因而看到的世界是上下颠倒、左右反转的,开始时他连走路、吃饭和做最简单的事都很困难。
但是戴上这种眼镜8天之后,他开始适应这种倒视,他看到的世界基本上像过去一样了。
在知觉中我们快速形成并测试关于知觉对象的各种假设,这些都以所感觉到的(感觉数据)、所知道的(记忆中储存的知识)以及所能推断的(利用高级认知加工)为根据。
但这种假设或推论往往是无意识的。
自上而下的加工可以很好地解释图7-2b中所示的情境效应(contexteffects)。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
立即前往>>
参考资料
1
林崇德.心理学大辞典(下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图集
自下而上加工的概述图(1张)
V百科往期回顾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次
编辑次数:9次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
你饿嘛i
(2020-06-07)
1
概念
2
理论假说
3
自上而下的加工
为您推荐广告
搜索发现
新手上路
成长任务
编辑入门
编辑规则
本人编辑
我有疑问
内容质疑
在线客服
官方贴吧
意见反馈
投诉建议
举报不良信息
未通过词条申诉
投诉侵权信息
封禁查询与解封
©2022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1号
进入词条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播报
编辑
讨论
收藏
赞
登录
扫码下载百科APP
领取50财富值奖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选择朗读音色
00:00
00:00
延伸文章資訊
- 1【top down processing中文】第二章心理學理論基礎+1
- 2第二章心理學理論基礎
- 3自下而上加工_百度百科
自下而上的加工(bottom-up processing)也称数据驱动加工(data-driven processing)(Lindsay & Norman,1977),是指知觉者从环境中一个个...
- 4自下而上加工 - 中文百科知識
自下而上的加工(bottom-up processing)也稱數據驅動加工(data-driven processing)(Lindsay & Norman,1977),是指知覺者從環境中一個個...
- 5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的處理方式(Bottom-up vs. Top-dow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