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學--4三國演義的成書過程和作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為《三國演義》的創作提供了充分的條件。

羅貫中在民間傳說及民間藝人創作的話本、戲曲的基礎上,又運用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 ... 明代文學 (西元1368——1644年) 《三國演義的成書過程和作者》 第二節:三國演義的成書過程和作者 《三國演義》不僅是我國章回小說中的開山作品,也是我國最有成就的長篇歷史小說。

  小說的產生,有它自己的歷史過程。

從李商隱的《驕兒詩》“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吃”來看,至遲在晚唐時三國故事已在民間流傳。

宋代通過藝人的表演說唱,三國故事更為流行。

根據《東京夢華錄》載,北宋時已出現了“說三分”的專家霍四究。

又據《東坡志林》載,王彭嘗雲:“塗巷中小兒薄劣,其家所厭苦,輒與錢,令聚坐聽說古話。

至說三國故事,聞劉玄德敗,頻蹙眉,有出涕者。

”這裏值得注意的是,宋代民間說三國故事已經表現出“尊劉貶曹”的鮮明傾向。

宋元時代三國故事更被大量地搬上舞臺。

《宋史·範純禮傳》及南宋姜白石《觀燈口號》等詩歌中都有演出三國戲的記載。

金元演出的三國劇目至少有《三戰呂布》、《赤壁鏖兵》、《隔江鬥智》等三十多種,在這些劇本中,繼續表現了“尊劉貶曹”的傾向。

三國故事流傳既有那麼長的歷史,以三國故事為題材的平話小說,可能很早就產生了,但今存最早的也是唯一的一部《三國志平話》是元代至治年間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國志平話》。

這書是民間傳說中三國故事的寫定本。

它分上中下三卷,每卷都分上下兩欄,上欄圖相,下欄正文。

從評話的內容和結構看,已粗具《三國演義》的規模。

不僅擁劉反曹的傾向極為鮮明,而且劉、關、張等人都富有草莽英雄氣息,張飛的形象最活躍、最有生氣,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也寫得很突出。

全書內容大半是不同於正史的附會和傳說,象司馬仲相斷獄的因果報應故事,張飛毆打常侍段圭、殺定州太守,以及劉、關、張太行山落草等,情節都很離奇。

而且描寫粗枝大葉,文詞鄙陋不通,人名地名也多謬誤,似乎還是未經文人潤色的民間藝人作品。

從上述的記載和殘留的作品看,可知從晚唐到元末,在民間流行的三國故事,愈來愈豐富。

為《三國演義》的創作提供了充分的條件。

  羅貫中在民間傳說及民間藝人創作的話本、戲曲的基礎上,又運用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結合他豐富的生活經驗,寫成了這部影響深遠的《三國志通俗演義》。

  關於羅貫中的生平材料現存的很少。

賈仲名《錄鬼簿續編》說:“羅貫中,太原人,號湖海散人,與人寡合,樂府隱語,極為清新。

與余為忘年交,遭時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復會。

別來又六十餘年,竟不知其所終。

”根據賈仲名記載的推測,羅貫中的生卒年大約在一三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