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一史彈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21, 卷九第九段說宋遼金夏. 22, 卷九第九段下說宋遼金夏. 23, 卷十第十段說元史. 24, 明紀彈詞注卷上. 25, 明紀彈詞注卷下. 26, 彈詞注後跋. 27, 廿一史彈詞舊序.
简体English
本站介紹
簡介
字體試驗頁
+協助
+常見問答集
+使用說明
+工具
系統統計
+數位人文
原典全文簡介說明相關資料字典討論區圖書館維基數據維基
在"廿一史彈詞"中檢索:
書名檢索:
登入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維基
維基->廿一史彈詞->廿一史彈詞《廿一史彈詞》[查看正文][修改][查看歷史]1廿一史彈詞注2成都楊慎用修編著3漢陽張三異禹木增定4男仲璜別麓注伯琮鶴湄訂叔珽鵠岩參5孫坦含坤章坦麟畫臣坦驄青禦坦熊男祥同校6廿一史彈詞注舊序7廿一史彈詞注序8明紀彈詞序9彈詞注序10彈詞注凡例11卷一第一段總說12卷二第二段說三代13卷三第三段上說秦漢14卷三第三段下說秦漢15卷四第四段說三分兩晉16卷五第五段說南北史17卷六第六段說五胡18卷七第七段說隋唐二代19卷八第八段說五代史20卷八第八段下說五代史21卷九第九段說宋遼金夏22卷九第九段下說宋遼金夏23卷十第十段說元史24明紀彈詞注卷上25明紀彈詞注卷下26彈詞注後跋27廿一史彈詞舊序28世傳用修戍滇南,常傅胡粉、支發為兩角髻,行歌市中。
余竊疑之,謂賢達何放廢如是?及得用修廿一史彈詞,喟然嘆曰:用修行吟自廢,豈無意歟!夫世之刪史者,不過節約其文與事,備勸戒、便觀覽而已;用修不然,先之以聲歌,繼之以序說,雜以里語街談,檃括參差,自然成韻,似正似諧,似俗似雅,似近似遠,其意豈徒以自廣已哉!蓋痛古今之須臾,悲興亡之倏忽,而橫目之民悠悠以難悟也,故為曼聲以送之,使言者足以感、聞者易以思。
殆懷屈子沉湘之志,而複能自脫於莊列達生之旨,不失真正,而亦不傷其生者乎!夫用修以元輔子,擢制策首,其一時寵遇,豈不盛哉?及一朝遣戍,終老南裔,無望賜環,彼聰明才悟,殆有過人者也。
見夫菀枯華落,陵穀變遷,轉眼無定,不以此一死生齊物化,而徒怨嘆感憤,以懟君父,而夭其生,則似愚矣。
故托往事藏來者短詠長歌,傀儡千古,披髮行吟,以自全而不以為恥。
嗟夫,世何常語,亦何常談,言解紛利在微中!世有奸雄,懷禍亂而不悔,如焚原烈澤,不可向邇;一旦庸夫孺子巷陌之謠,片言入耳,向日凶焰,輒煙銷灰冷,不待黃泉而氣息已盡。
何哉?誠有以動其心也。
凡人暗於自見,未有不明於見人,今觀用修所述累累萬餘言,上自鴻龐,下迄勝國,其間皇帝王伯,忠孝賢聖之驅馳,亂臣賊子之縱橫,戎狄盜賊之生滅,靡不兼總條貫。
其詞可竹可絲,可語可笑,至於重複悲慨,淒其斷絕,令人一而嘆再而悔,如雍門之哦,一市人皆泣;如越石之嘯,羌胡皆涕泗沾衣,投戈北去,而不自知其哀痛之何從也。
是真所謂情深於騷,而用廣於騷者歟!時初夏,餘方晝臥北窗下,聽黃鸝歌金縷,忽忽睡去,夢身至堯禹所,左右臂化為皋夔共驩,轉屬遷換,下至莽操懿溫,尿溺轉化,與同作賊,旋複剖心出視,變為禰衡諸烈士。
又變作庭前舞馬,殿下孫供奉,興兵仗劍,撾鼓掀衣,殺賊罵賊,城郭山川罔不遍歷,侯王將相東討西征,屠戮誅夷,生死死生,不可勝數。
旋及爪髮毛毫,反複變化,覺帝王聖賢所為甚苦,欲旦暮解脫,不可即得。
又覺莽操懿溫,亦無樂境,刀鋸焚炙,無有苦惱。
俯視北邙高墳卑塚,白骨枯骸,皆身受享所過,不複悲憶。
輒複歌曰:將軍戰馬今何在,野草閒花遍地愁。
忽然驚寤,則兒子鼎持此詩話歌且讀於旁也。
推枕而起,黃鸝在樹,花影當庭,拭眼悲悔,謂聲塵不淨,耳受乃為身受,夢作即同真作,因嘆黃粱一夢,果不欺人,鼠肝蟲臂,俱為蝶化。
慨然有赤松安期之想。
噫,人生若朝露將晞,古今三百二十七萬八千餘年,亦剎那間事,但聖賢豪傑於夢中得好光景耳。
若漢唐宋來亂臣賊子、朋黨交傾,正如迷人夢入惡境,顛倒呻吟,不能自醒。
昔用修既放,一時諸臣多貴盛者,爾時君臣相得,不啻魚水,然其賢者既憂讒畏譏,不肖旋被褫斥,甚而槁街為戮,名在丹書,淒涼千載,悲夫賢愚共盡,黃土悠悠。
以視用修傅粉悲歌、漁樵唱和,猶贏得一場清夢也!時天啟癸亥九日古吳宋鳳翔羽皇題29廿一史彈詞注序30文體之有正變,謂非時遇之順逆使然乎。
何以明其然哉?時際休隆,珥筆纂述,則即以胸中瑰瑋發為文章,彤管流徽,賡揚盛事,此遇之順而文之正也;不幸而為孤臣孽子,憂讒畏譏,或招沉湘,或悲賦鵩,致寄慨於蟲魚,因寓情於草木,其遇則逆,其文則變,所固然也。
然遇有順逆,文有正變,而皆以不外勸懲扶正人心者,乃足歌詠於不衰。
餘居恆披史,每思數十家之浩繁,讀者猝難竟業,思得一指南捷訣,俾羲軒而下、元明以上,條分縷析,言約旨該,觀者了如指掌,誦者洋洋盈耳,於以引掖兒輩、秘之家塾,卒戛戛乎難之。
乃偶於書肆斷簡中,得用修楊先生廿一史彈詞,而竊嘆先生之先獲我心也。
先生以元輔令嗣,舉制科大元,為天下第一聞人,不幸以議大禮放廢,著書一百零九種見行海內。
而彈詞一書,胡未之載?或曰:此先生不得志於時之所為也。
零裁雲錦,碎剪冰紋,恐類詼諧、涉嘲謔,故秘而不傳,未可知也。
予曰:不然,文體雖變,而大義不渝,即如虞書府事,嘗著功於九歌;毛詩三百,皆不離乎風雅。
況先生博綜記載,檃括微言,褒貶一法春秋,而不必有知罪之懼;論列無殊班馬,而不必操著作之權。
故變幻參差,縱橫絕續,止借里謠巷詠,以抒其吊古談今之懷,意不主於詼諧,而實藉以提撕告誡;語非取於嘲謔,而有裨於群怨興觀。
其聲可供絲竹,而其義可作箴銘;其謳吟悲慨,可醒愚婦愚夫,而禾黍流連,亦可悟賢君賢相,欷歔往古,接引將來。
先生雖不顯居其名,而其功遂出全史下哉?倘後之讀史者,不為昭揭而使珠玉沉埋,謂非表章者之責乎!幸秀水諸公,什襲家笥,用光剞劂,庶不負作者苦心,並可為讀史者之津梁矣。
獨是先生以曠世逸才,擅一代著作手,極往古來今興亡治亂之推遷,以及正閏咱竊之升沉,數十百家,言人人殊,而先生按節諧聲、引商刻羽,出之一唱三嘆,寓至微於至顯之中,藏至奇於至平之內,是非全史博通、五車淹貫,能窺此乎?第恐初學涉獵未周,達此失彼,將先生為勸為懲、扶正人心之意,把卷茫然欲臥者矣。
爰命璜兒一一詳為注釋,務使事實可稽,義蘊昭晰。
歷寒暑、數易稿,而書始成,雖全史蘊藉未易表著,而屬詞比事,先生之苦心庶幾若睹矣。
嗣有知者,謂先生約眾史之班駁,為便覽之新聲,俾讀者事半功倍,以為扶誘之功臣,可也。
若謂揉全史之莊重,作艷綺之柔詞,為涑水鄱陽毗陵諸公之罪人,則不可也。
謂斯注釋發明隱義,為古學片筏,作彈詞演義,可也。
若謂援古引經,小處明晰,斷章取義,序次井然,於勸懲大義,可為前賢後哲之功臣,則不敢也。
而餘因是,竊有感矣:夫人生境遇順逆,亦何常之有?向使先生遇際其順,亦不過為卿為相,澤被一時已耳,烏能感慨淋漓、低徊於萬千年之變遷、百數十君之得失,渾括於三萬言內,而唱嘆無餘與;龍門涑水同其俯仰,可立言不朽也哉!然則先生之遇逆也,而未始不順也;先生之文變也,而仍不失其正也。
烏得以類詼諧、涉嘲謔,莫為之後,致有美弗彰乎?因是梓而行之,為之序,以公同好云。
康熙甲寅長至月漢陽張三異禹木題於西泠客舍31明紀彈詞序32彈詞以三萬餘言檃括廿一史,光祿之才,豈後人所可及哉!乃猶有遺漏,俟王子季延補苴之。
予觀其所遺數事,不過萬中之一二,補苴易易耳。
至若有明一代全史,概未得纂集,先生才雖大,勢不能留其身於百年後,以續前詞,豈非憾事乎?餘與璜兒既為先生注其已著之詞,而弗續其未備之詞,不同一憾事乎?因不揣固陋,追繹先生之心,廣搜明紀諸書,合二祖十四宗之跡,撮要敷陳,比音叶節,雖東施效顰,才非先生之才,而心則猶是先生之心也。
先生生明武宗朝,上溯洪武,歷一百四十四年,更十君。
其間治亂安危,自開國以至遜國,自仁宣以至土木之變,自弘治以至宸濠之叛,皆先生所已知者。
其為可驚可喜可歌可泣之事,皆先生所亟欲播之聲歌,而孤臣直筆,不欲以微詞掩也。
自世廟下逮懷宗,閱九十五年,更六主,其間由嚴嵩竊柄,以至庚戌之危;由江陵秉政,以至黨議之興;由魏璫稔惡,以至流賊之破碎山河;閹寺複用,以至甲申殉難、社稷淪亡於赤眉黃巾,一切僉壬亂政、傷心慘目之象,皆先生所未睹記者。
使先生而在,有不效屈子之行吟、似賈生之流涕、綜一代興亡之顛末、寄之一唱三嘆者乎!乃先生不能留其身於百年後,以輯明詞,而其心則昭然若揭也!予亦第為先生抒其不容已之心而已。
代斫傷手,誚奚容辭?書成,爰命璜兒並加詳注,勿滋遺漏之咎。
因竊念廿一史皆數千萬年已往事,布之街談巷詠,有知者有不知者。
若明代始嚴於法網,繼慘於靖亂,厥後元氣喪於權璫,禍亂釀於門戶,而沉陸中原,煙銷於闖獻二賊,父老猶有能道其軼事者,一聆此詞,有不如耳所習聞、道所見慣者乎?雖聖朝屢敕詞臣纂修明史,固有藏之石室、懸為金鑒者,若以此草野新聲,當江天日晚、林下風清,雜之漁歌樵唱中,使愚夫愚婦聞之,知若者為忠臣,若者為義士,若者為亂臣賊子,於以油然興、惕然醒焉,亦廉頑立懦之一徵也。
況前事為後事之師,後車鑒前車之覆,今歷歷指陳,較若列眉,即據以考鏡得失,謂非古今來殷憂啟聖之一助耶?請以是質之光祿,其心或亦可無遺憾也已。
漢陽張三異禹木題於武林之儲祉堂33彈詞注序34彈詞注一書,餘於甲寅秋侍先大夫於武林,受命所注。
今付諸剞劂,有謂篋藏三十七年,忽授之梓者,何居?曰:不欲梓者,餘之心;不能不梓者,餘仰體先大夫之心也。
先大夫於癸丑冬解組會稽,旅寓西湖,日手彈詞一編,詠歌不輟,又以明代缺如,因綜有明三百年事,續著彈詞。
顧謂餘曰:楊先生放廢滇南,時其胸中抑鬱,一往忠君愛國之心,無可寄,寄之歌詞,一彈再鼓,隱寓夫勸懲來世、扶正人心之旨。
予並續明詞,俾無缺漏。
惟是詞意檃括,恐讀者按詞忘事,其於勸懲之旨,終覺展卷茫然。
汝其綜此兩書,詳注而急梓之,以公同好,可耳。
予聞命,跪而請曰:大人不以璜之不肖,命注彈詞,敢不奉嚴命?然竊思之,古者聖作明述,有經必有傳,有是書必有是書之箋注。
但後儒學尚訓詁,雖六經皆有注疏,每多失經之本旨。
即如三傳有功於春秋,而馬融不能無異同之疑;合注有功於左氏,而杜預且引為一人之癖。
古人著述之難類如此,況升庵彈詞,揉全史為十段,採用宏博;大人續補明詞,並驅不朽?倘搜羅未廣,考核未詳,遽登梨棗,貽笑通儒,非大人所以命璜之意也。
敢請緩之。
先子曰:然。
古人十年而成一賦,注書豈厭詳慎?汝其勉之!余唯唯而退。
由是篝燈起稿,翻閱群書,根究事跡,悉其原委,歷寒暑而注幾成,可以梓矣。
而未遽梓者,不敢謂已得古人之旨也,故曰不欲梓者餘之心也。
嗣是歸里,暇日猶數易稿,請正先大人。
大人命匠計工,亟圖授梓,緣辛酉以前餘事制舉萟,未得全力搜討;及於役梧江,匏系雞肋,校讎無人,授梓之意終不果,而先子遂於辛未見背矣。
徒跣奔旋,雞骨支床,潦倒疾病,諸事俱廢。
遷延又十九載。
今自顧須發霜盈,桑榆影逼,倘過此不能付梓成書,懼無以見先人於地下。
而謂予能已於授梓乎?昔龍門馬遷,繼父談書,不忘執手之泣;扶風班固,就父彪業,克成漢史之詳;思廉表遺言而續梁陳二書,延壽終先志而撰南北二史。
古人著書,堂構相承,比比然矣。
餘不才,去古人何啻天淵,而其不忍忘先人之心,與先人望予之心,則一也。
乃今閱三十七年,而始謀授梓,方以曠日滋戾,而猶敢逡巡乎哉?故曰不能不梓者,餘仰體先大夫之心也。
獨是前後兩書注成,授梓有期,其於闡發勸懲之旨,未知果能仰酬先志與否?而歲月遷移,先大人不獲目擊校正,則撫編摩挲,是又餘之滋戚也夫!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嘉平月漢陽張仲璜別麓題35彈詞注凡例36一彈詞一書,義宗經傳,詞類風騷,自開闢以來流傳世代君臣賢否、國運短長,統在數十頁內,洵讀史便捷法門也。
維揚董昭侯舊有刊本,桐川陳上儀、秀水王季延、朱葵石更加訂正,重鐫行世,閱者咸知。
是書之功不在全史下,而服習者恆少,良由博極群書,語多不解。
璜承父命,按詞批注,考証詳晰,如四書之有集注,讀者源委悉明,講者尋繹不倦,俾一部廿一史從容漸漬,淹貫於胸中,所記約而所通博,是詞之有功史學良非尠已。
37一是書將遷固以後、宋濂王諱以前汗牛之史,縮為一冊,而浩博之才,更於正史外,無書不供採取。
今遵廿一史逐詞細注,其正史所無,亦必於引用諸書,考核根據,確有載籍出處者,方敢入注。
惟每段之開場詞調詩句及結束詠嘆數行,系作者詞外流連低徊不盡之意,無關正史,故略而不注。
38一本詞每行三句,句共十字。
有十字一事者,有三句分三事者,有一句兼二三事者。
作者語有根原,字非泛設,注亦事事詳釋,不敢忽略一字。
39一詞分十段,一總說,二三代,三秦漢,四三分兩晉,五南北,六五胡,七隋唐,八後五代十一國,九宋遼金夏,十元史。
如某段說某朝,先於是段詞前總說是朝世次、共享國若干年,今更於世次之下分注各主在位年數,至漢武帝後,並附注正閏年號,俾初學順便一覽即知歷代改元建號,並知各主年數多寡,目省而功倍。
間有在位年數注與詞異,緣注遵綱目編年,亦不附會本詞,是在讀者再加考証。
40一歷代迭興,改易郡邑,建置迥殊。
詞內封爵事實,戰爭之處所,載地名止據史書,各隨朝代郡縣隨地列名。
有漢是而晉非、唐因而宋革者,若不考前代廢興何名、近日隸轄何省,則茫不知其所在。
今璜搜考方輿勝覽、廣輿記、廣皇輿考、一統志諸書,於圈外附注逐條之後,庶讀者隨注考地,知某朝某郡邑都鄙。
即今某省府州縣衛所下及邊荒僻壤一水一山,亦必考証新舊方名。
間有輿圖查檢無據者,則於注末直書曰未詳,以備考核閱者鑒之。
41一歷代盛衰事故,作者止憑己意論斷,原不計事之前後連貫。
有一事而時歷兩朝,一人而略前詳後者,若止就詞演事,未免有尾無首。
今每注一事必遡厥初若何、要終若何,或以先是雲雲、至是云云,俾其端委畢悉,庶無挂漏。
42一注依正史,務期闡發詞義,不至含糊。
其史句文義間有深晦難解,及名號今古不同,事實典故正史本文未經縷析者,又必於圈外再加補注,總期無義不悉,展卷了然。
43一詞內間有前朝事實誤入後代,及引用有戾正史者,由縱筆疾書,採用偶訛。
今不便將某事改歸某代,仍於本詞注明此事原委,止雲按史如何云云,而於注末駁正曰疑誤。
44一詞內有一語而稱述前後重出者,不便一注再注,即於本詞下注明:注見第幾段某句下。
有一事而前道其始,隔數行而後述其終,其此事文義,不便割裂兩截,則於詞之後句一總注釋,止於前詞句下書曰:注見下。
以省重複。
45一史書所載各異,如三皇五帝、仲丙外壬之類,所傳近誣;如以呂易嬴、以牛易馬之類,以及附會傳疑如燭影斧聲之類,不一而足。
璜於本事注後,或採昔人論斷,或據近日新編,間附己見,一破野史荒謬。
或亦考古論世者所樂聞也。
46一帝王謚法及后妃公主名字足稽者,附詳注後。
字有難識者,並為音釋,以免訛錯。
47一引用古人名號,有稱名稱字稱號、或稱別號,及所居縣名與書院名並稱;其封爵謚號一人而數易其稱,頗為難記。
今於各朝詞內之賢相名臣忠孝廉節,古今聲施不朽者,皆於注后標明字某、號某、某處人、某爵、某謚,以為博古之一助。
但里居一仍各朝舊日地名,不敢易舊從新,恐引用反疑悖古。
或人有重見者,名不重標,若其爵謚,雖有人不足錄者,概略不書。
48一彈詞止於元末,其明紀彈詞一書,系先子乙卯於武林續著。
因時近事繁,不比往古,概可簡略,故詞務精詳。
璜謹注釋成卷,綴於十段詞後,亦為一段,分作上下兩卷。
奈明史尚無成書,祇據明紀、編年、崇信錄、鴻猷錄、史竊、通紀、廣匯、紀事本末、昭代紀略、歷代小史諸書,採用成詞。
恐歷朝頗多缺略,是非或有謬誤,尚希鴻筆駁正。
是則彈詞之幸,而璜與先子之厚望也。
晴川張仲璜別麓謹識49彈詞注後跋50先王父汲古嗜學,於書無所不讀,尤邃於史,簿書之暇,手不停披。
宦游所至,未嘗不以全史自隨。
生平訓子弟,必援據史傳,舉古忠臣孝子以為法。
嘗謂升庵先生彈詞一書,言簡而義該,其入人也深,其感人也易,一唱三嘆,有遺音者矣。
顧其書終於元末,間採明紀續勒成編,猶恐讀之者之習其詞而遺其事,聆其聲而昧其義也,命先君子博採群書,合正續二編,細加注釋,片言必揭其詳,軼事必探其要,夫而後人人可讀彈詞,不啻人人與讀全史矣。
書成,藏弆家塾者三十年。
先君子解組歸里,檢閱刊行,江漢人士珍賞同心,購求者如布帛菽粟焉。
坦麟奉使兩淮,重授之梓,敢雲肯構,亦使先人津逮後學一片苦心,差共質於海內也。
自惟鈍拙無似,蚤玷科名,通籍以來,過庭之訓,尊聞行知,闕焉未逮。
兩世遺編,亦未由繼述。
而是書則幼而學之,凡忠臣之所以事其君,孝子之所以事其親,與夫廟朝之上、閭巷之間,一切可歌可泣、可興可觀者,胥於是乎在。
先入之言,主之久矣,頃以菲才,辱聖天子知遇隆恩,不次擢用,委任皆繁劇及財賦重地,辨明而起,夜分而寐,束書不暇觀覽,而古今成敗利鈍,時隱隱心目間,即所以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師先王父與先君子服官蒞政之道於萬一,以幸免於罪戾者,亦胥於此書是賴。
刻成之日,展卷憮然,手澤如存。
謹跋數語於卷末,以識不忘雲。
時雍正五年四月朔日孫男坦麟敬書於維揚之茱萸灣舟次51廿一史彈詞注卷之一52第一段總說西江月53天上烏飛兔走,人間古往今來。
沉吟屈指數英才,多少是非成敗。
富貴歌樓舞榭,淒涼廢塚荒台。
萬般回首化塵埃,只有青山不改。
54詩曰:55為愛青山日倚樓,白雲紅樹兩悠悠。
秋鴻社燕催人老,野草閒花徧地愁。
56野草閒花徧地愁,龍爭虎鬬幾時休。
舉頭吳越齊秦楚,回首梁唐晉漢周。
概世盡從忙裏老,誰人肯向死前休。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邱。
57八句罷談詩少賣,且將今古事評論。
詩詞只可譚風月,今古還堪警世人。
博覽經書尋故典,傍搜史傳綴新文。
零裁錦繡篇篇好,碎剪冰霜字字精。
按捺奸邪尊有道,贊揚忠孝獎賢能。
丁當擊玉敲金字,剔透蟠龍繡虎紋。
清似釣舟聞夜雨,壯如軍壘發秋聲。
助添豪傑英雄氣,感動忠臣烈士心。
短舞長歌思妙曲,高山流水待知音。
當場告稟知音者,忙裏偷閒試一聽。
58竊聞誦詩讀書,要知今古;撫琴彈劍,須待賞音。
昔者太極初分,鴻蒙始判,有大聖人盤古出世,能明天地之道,達陰陽之變,為三才首君。
自後三皇五帝,世代相傳。
按史記:盤古之後,有天地人三皇。
春秋元命苞曰:開闢以來至春秋魯哀公十四年獲麟之歲,凡一百二十六萬七千年,分為十紀。
索隱曰:凡三百二十七萬六千年,分為十紀。
雖有參差,大概是世遠不能詳考,不必細推。
但要知所謂十紀者:59九頭紀五龍紀攝提紀合雒紀連通紀敘命紀循蜚紀因提紀禪通紀疏仡紀60自人皇氏至敘命氏,凡八十三君,又一書云:一百八十三君。
十紀之最著,有所謂:61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媧氏柏皇氏中央氏大庭氏慄陸氏驪連氏渾沌氏赫胥氏尊盧氏昊英氏朱襄氏葛天氏陰康氏無懷氏共工氏神農氏有熊氏62此等皆系上古。
世稱伏羲為太昊[在位一百一十五年],神農為炎帝[在位一百四十年],軒轅為黃帝[在位一百年],謂之三皇。
繼之以少昊[在位八十四年]、顓頊[在位七十八年]、高辛[在位七十年]、唐堯[在位七十二年]、虞舜[在位四十八年],謂之五帝。
▼璜按雙湖胡氏曰:三皇之號,昉於周禮:外史掌三皇五帝之書。
而不指其名。
漢孔安國書序,始以伏羲神農黃帝為三皇、少昊顓頊高辛堯舜為五帝,不知果何所本。
至宋五峰胡氏,直斷以孔子易大傳,以伏羲神農黃帝堯舜為五帝,不信傳而信經。
其論始定。
渭上南軒著資治通鑒前編,首列三皇五帝辨疑,亦本之易,參之胡氏,以定五帝之世。
則三皇即天皇地皇人皇之號,五帝之名,當以伏羲神農黃帝堯舜為是。
胡一桂,字廷芳,婺源人,號雙湖先生。
孔安國,字子固,作書傳,漢諫議大夫,宋追封曲阜伯。
胡宏,字仁仲,胡安國季子,稱五峰先生。
63三皇五帝,始有文字。
相傳堯讓舜,舜讓禹。
那時知有義讓,不知有爭。
莊子曰:君如標枝,民如野鹿。
風俗淳美敦樸。
此後禹傳家,湯放桀,武王伐紂,所以干戈競起,詭詐日生。
自此五霸爭強,以至春秋列國,互相吞並,千有餘年。
按元會運世圖雲[邵子以自有天地至於窮盡,謂之一元。
一元有十二會。
一會有一萬八百年。
盤古三皇正在寅會中,自寅會箕一度至午會星一度,該四萬五千餘年,正唐堯起甲辰時也。
]:夏禹王治世,先天六會已過,時當午會,陽極陰生,所以治日常少,亂日常多。
應後天六會也。
至於七國爭雄,強秦獨霸,楚漢爭鋒,王莽篡朝,奸雄逞志,陰盛陽衰之氣候。
雖有聖人複起,無可奈何。
後來光武中興,三分割據,五胡雲擾,六代瓜分,南北相吞,隋唐混一,流傳五代,粉碎中原。
宋太祖才得削平,又有遼金西夏,虎狼蛇蠍,轉展相吞,直至元朝,暫時寧帖。
上下十九史。
按夏禹八年甲子至今洪武十七年甲子,凡三千六百年。
夏商周三代,共占一千九百年。
中間自魯隱公元年已未入春秋,至哀公十四年庚申,凡二百四十二年。
哀公十五年辛酉至周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入通鑒,至五代之末己未,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
宋太祖另起不在通鑒者,又四百年至元末。
中間賢愚不等,善惡不同,是幾個一場創業開基,幾個一場龍爭虎鬬,誰弱誰強,誰是誰非,恰似一枕南柯,都打入漁樵話里。
今將歷代史書大略編成一段攢十字詩詞,雖然言語粗疏,僅可略知大概,少資談論,以奉知音。
64盤古生,一出世,初分天地。
相傳首出御世者曰盤古氏,生於大荒,莫知其始。
明天地之道,達陰陽之理,是為三才首君。
用靜軒曰:盤古氏出,由是天地始為天地,人物始為人物,而混茫開矣。
▼璜按鍾伯敬補輯捷錄,亦主歷說。
謂盤古始分天地人物。
近日朱青岩綱鑒輯略云:盤古之時,庶類漸繁,設無統御,何成世道。
盤古首出,而明天尊地卑之義,以君臨天下。
故俗傳曰,盤古分天地。
不兼言分人物。
雖與周說不同,然萬世君道之立,自盤古始。
語不荒唐,此較近理。
65至三皇,傳五帝,漸剖乾坤。
盤古既立君臣之道,自此而聖作物睹。
至三皇傳五帝,而氣運日開,文明日啟。
三皇五帝名號。
注見前66天皇氏,定乾支,陰陽始判。
天皇取天開於子之義,一姓十三人,始制干支之名。
十干曰閼逢甲、旃蒙乙、柔兆丙、疆圉丁、著雍戊、屠維己、上章庚、重光辛、元黓壬、昭陽癸。
十二支曰困敦子、赤奮若醜、攝提格寅、單閼卯、執徐辰、大荒落巳、敦牂午、協洽未、涒灘申、作噩酉、閹茂戌、大淵獻亥。
其歲紀以攝提為首,以定歲之所在。
而陰陽始判。
閼,音謁。
黓,音亦。
牂,音莊。
涒,音吞。
噩,音岳67地皇氏,明氣候,序列三辰。
地皇取地闢於丑之義,一姓十一人,爰定日月星三辰。
分晝夜,以三十日為一月。
十一月為冬至,鈞旋轂轉,周而複始68人皇氏,相山川,君臣定位。
人皇取人生於寅之義,一姓九人,相厥山川,分為九區。
主不虛王,臣不虛貴,政教君臣所自起,飲食男女所自始69有巢氏,辨人獸,物類區分。
太古之民,穴居野處,與物相友。
迨後爪牙角毒物始為敵。
有巢氏構木為巢,教民居之,以避其害。
飲禽獸之血而茹其毛,取其皮以蔽前後70隧人氏,治熟食,鑽燧取火。
民未知熟食,燧人氏作,睹星辰而察五行,知空有火,麗木則明。
於是始鑽木取火,別五木以改火。
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夏季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
教民烹飪免腥臊,而民利之71女媧氏,補蒼天,複立昆崙。
共工氏與祝融氏戰不勝而怒,乃頭觸不周山崩。
天柱折,地維缺。
女媧氏煉五色石以補蒼天闕。
斷鰲足,以立四極。
淮南子注云:天不足西北,故補之。
天廢傾,以鰲足柱之。
十洲記云:昆崙在西海戌地,北海亥地,去岸十三萬里。
山高平地三萬六千里。
出日月之上。
乃天地之根紐也。
神異經云:昆崙有銅柱,其高入天。
所謂天柱也。
圍三千里,圓周如削。
銅柱下有迥屋焉。
闢方百丈。
郭璞贊曰:昆崙月精,水之靈府。
惟帝下都,西羌之宇。
嶸然中峙,號曰天柱。
此共工名康回,非堯時共工也。
今鄖陽府竹山縣有女媧山,相傳煉石補天處。
郭璞,字景純,聞喜人。
得青囊書九卷,洞知五行天文卜筮之術。
晉元帝以為著作郎。
▼璜按共工氏身即長大,安能頭觸山崩?況山海經云:四海之外,昆崙山西北,有山名曰不周。
是不周山在昆崙之西北。
不周即崩,安能並昆端之天柱而俱折耶?荒唐甚矣。
又按羅氏路史,謂外紀載煉石補天,非真有是事也。
是時共工俶亂天常,肆殃下土,女媧戮共工以祛害,都於中皇之山。
是謂女皇。
本紀謂其功高而充三皇,地平天成,不改舊物。
則其複天常而奠地維,其功大矣。
後人頌之謂之補天,猶所謂旋乾轉坤,補天浴日云爾,豈乾坤真可旋轉,天日真可補浴哉。
宋羅泌,字長源,廬陵人。
有路史行世。
72有名號,泯相承,循蜚疏仡。
循蜚疏仡,十紀中之二紀名也。
循蜚紀自巨靈氏至次民氏雖世次可紀,而事不經見。
疏仡紀則自黃帝以迄於周73說赫胥,談慄陸,概出傳聞。
赫胥慄陸,禪通紀中之二氏也。
赫胥之世,人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
慄陸傲愎自用,其臣東里子諫而被殺,無下叛貳,慄陸遂亡。
十紀自五龍紀五氏至疏仡紀帝摯,皆出荒史。
故謂傳聞。
74紀年數,云三百,二十七萬。
自天地開闢,至魯哀公十四年,凡三百二十六萬七千年,分為十紀75掌世界,共一百,八十餘君。
自九頭紀至敘命紀,共一百八十三君76伏羲氏,木德王,始畫八卦。
伏羲生於成紀,以木德王,放風姓。
時有龍馬負圖出河,其文後一六前二七左三八右四九中五十,帝仰觀象於天,俯觀法於地,中觀萬物之情,始畫八卦。
卦有三爻,因而重之,為卦六十有四。
以通神明之德,而卜筮從此生焉。
索隱曰:木德春令,故易稱帝出於震。
月令孟春,其帝太昊是也。
成紀,地名,漢置成紀縣,今省入秦州,屬鞏昌府。
77通婚姻,制琴瑟,禮樂繇興。
上古男女無別,帝始制嫁娶。
以儷皮為禮,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人倫。
民始不瀆而禮由是興。
又斵桐為琴,繩絲為弦,弦二十有七絙。
桑為三十六弦之瑟,而樂由是興78造書契,代結繩,命臣蒼頡。
79天雨粟,鬼夜哭,鑿破蒙芚。
上古未有文字,大事則大結其繩,小事則小結其繩以記之。
帝造書契,刻木畫字,以代結繩之政。
書制有六:一曰象形,二曰假借,三曰指事,四曰會意,五曰轉注,六曰諧聲。
使天下義理必歸文字,天下文字必歸六書。
是時天雨粟,鬼夜哭。
▼璜按伏羲造書契,則畫卦時已有文字,何先儒乃謂有畫而無文也?外紀以史皇氏為蒼帝,名頡,創文字。
蒼頡時靈龜負書,丹甲青文,蒼帝受之掌指而創文字,鬼為夜哭。
又謂黃帝命蒼頡為左史,頡見鳥獸蹄迒之跡,體類象形而制字,字為六義。
升庵以蒼頡為伏羲臣,俱不可考。
王充嘗辨雨粟鬼哭之妄,雲蒼頡制文字,天地出圖書,乃聖明之瑞,何非何惡而鬼為之哭?漢書緯書云乃兔夜哭,憂其毫將為筆也。
蒼頡。
南樂人,有四目80神農氏,火紀官,教民耒耜。
古之王者,易代改號,取法五行,更旺相生。
太昊首以木德王,神農以火德王,故曰炎帝。
神農氏帝以火紀官,春官為大火,夏官為鶉火,秋官為西火,冬官為北火,中官為中火。
古者民茹草木之實,食禽獸之肉,未知耕稼。
帝乃因天時,相地宜,擇五穀之種,斵木為耜,揉木為耒,始教民藝五穀,而農事興焉81作方書,嘗百草,救濟生靈。
帝徧味草木,察其寒溫平熱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義,嘗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作方書以療民疾。
咨於岐伯,作內經。
命俞跗岐伯雷公察明堂,究息脈。
巫彭桐君,處方餌。
由是民無夭折,而醫道立焉82軒轅氏,制舟車,阪泉三戰。
帝姓公孫,國於有熊,生於軒轅之邱,因名軒轅。
始制器用,命共鼓化狐刳木為舟,剡木為楫,以濟不通。
邑夷作大輅,以行四方,由是車制備,服牛乘馬,引重致遠,而天下利矣。
神農氏衰,諸侯相侵伐,炎帝楡罔不能制,軒轅習用干戈,以征不享。
諸侯咸來賓從,楡罔欲侵陵諸侯,軒轅修德振兵,以與楡罔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
阪泉,地名,今延慶州有阪山,雲軒轅戰阪泉處。
軒轅邱在開封府新鄭縣。
有熊,即新鄭。
▼璜按史稱軒轅與榆罔阪泉三戰,當時蚩尤攻榆罔於空桑,軒轅征師以誅蚩尤。
若又與榆罔戰,則猶是蚩尤矣。
且炎帝是時避蚩尤之攻,遜居涿鹿,亦安能侵陵諸侯乎?史載軒轅誅蚩尤還,天下諸侯共尊為天子,以代神農氏。
因其有土德之瑞,故號曰黃帝。
使三戰而後得志,是以兵力取天下,尚得為五帝之世耶?83擒蚩尤,涿鹿野,妖霧開昏。
蚩尤,炎帝之裔,作刀戟大弩,攻榆罔於空桑。
榆罔遜居涿鹿,軒轅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
蚩尤作大霧,軍士皆迷,軒轅作指南車,以示四方,遂擒殺蚩尤於涿鹿。
指南車,車上有樓,刻仙人於上,車雖回轉,手常指南。
或曰,車上用子午盤針,以定四方。
蚩尤塚在東平州,常有赤氣出,名蚩尤旗。
涿鹿,今順天府涿州。
空桑,地名,今開封府陳留縣84命大撓,及容成,歷編甲子。
帝立星官,命大撓占鬥綱所建,以十干配十二支,作為六十甲子,相配以名目,而定之以納音。
又命容成作蓋天,著周天歷度,作調歷,以建寅正月與歲首。
複迎日推策,作十六神歷,積邪分以置閏,於是時惠而辰從矣。
蓋天,即渾天儀也。
邪,音餘。
85制冕裳,造算數,律建伶倫。
帝始作冕,乖旒充纊,為元衣黃裳,以象天地之正色。
旁觀翬翟草木之華,染畫五採為文章,以表貴賤。
命隸首作算數,定數以率其羨,要其會,而律度衡量由是成也。
又命伶倫取竹於嶰溪之穀。
長九寸,圍九分而吹之,為黃鐘之宮。
又制十二筒,以象鳳凰之鳴,而別十二律,其雄鳴為六,雌鳴亦六,以比黃鐘之宮。
生六律六呂,候氣之應,以主宮商角徵羽之聲。
算數,九章算法也。
律,律呂也,陽六為律,陰六為呂。
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陽聲也;大呂夾鐘仲呂林鐘南呂應鐘,陰聲也。
嶰溪,在昆崙山北。
翬,音揮86金天氏,誕星虹,諸祥畢至。
金天氏姓己,名摯,黃帝之子元囂也。
帝以金德王,位在西方,象曉日之明,故號少昊金天氏。
母曰嫘祖,感大星如虹,下臨華渚而生。
帝即位後,五鳳適至,元鳥遺書,長庚輝日,後土錫符,諸祥之物畢至87九黎亂,巫史起,恐動人神。
少昊氏衰黎氏九侯亂德,民神雜揉,不可方物。
家以巫史,無有要質,民瀆於祀,禍災薦臻。
▼璜按少昊乃一代之通稱,後世始衰,非少昊金天帝之世即衰也88顓頊氏,命五官,無為而治。
顓頊,姬姓。
以水德紹金天氏政。
初國高陽,名顓頊,故號顓頊高陽氏。
帝以少昊之子重為木世,曰勾芒;該為金正,曰蓐收;修及熙相代為水正,曰元冥;以炎帝之子為土正,曰勾龍;帝之孫黎為火正,曰祝融。
是時九黎之亂既革,神人不雜,物序民安。
帝無為而治焉。
張晏曰:高陽高辛,皆因受封所興之地為氏。
顓頊帝嚳,皆以名為號。
上古質樸故也。
高陽,縣名,今屬保定府,古跡有高陽城,顓頊所築。
今開封府杞縣,亦有高陽城,乃高陽氏封此也。
頊音蓄。
張晏,字子傅,中山人,著有西漢音釋四十卷。
89高辛氏,有四後,俱產奇兒。
帝嚳高辛氏,姬姓。
名夋,受封於辛,故號高辛氏。
帝有四後,元後有邰氏女曰姜嫄,生棄,其後為周;次妃有娀氏女曰簡狄,生契,其後為商;三妃陳鋒氏女曰慶都,生堯,是為陶唐氏;四妃娵訾氏女曰常儀,生摯,帝崩,子摯嗣立。
夋音親。
娵,音疽90唐堯氏,智如神,存心天下。
帝姬姓,帝嚳之子,帝摯之弟,年十三,受封於陶。
年十五,複封於唐,為唐侯,故號陶唐氏。
摯尸位九年而廢,諸侯尊弟放勛,踐位平陽,以火德王。
家語曰:陶唐帝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說苑曰:帝存心於天下,加志於窮民。
陶唐,今太原府清源縣東南有陶唐城。
▼璜按太史公以放勛重華文命,為堯舜禹之名。
孔安國書傳,則以堯舜禹為名。
蔡氏書傳,謂放勛重華文命,皆稱述功德之詞。
至馬融諸儒,乃以堯舜禹為謚,謬矣。
應以安國之說為是。
蔡沉,字仲默,元定子。
作書傳,從祀孔廟91命義和,欽歷象,觀覽星辰。
帝不忘重黎之舊,使其後複典之,是謂羲和氏,命以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分為四序,敬授人時。
羲仲居嵎夷,理東作,以殷仲春;羲叔居南交,理南訛,以正夏至;和仲居昧谷,理西成,以殷仲秋;和叔居朔方,理朔易,以正冬至。
既已四時推候皆合矣。
積一期而天有餘度,岩有餘日,於是又置閏法,以閏月定四時成歲。
嵎夷南交昧谷朔方,四方至極之地,蓋官在國都而測候之所在四方也92殺猰貐,斬修蛇,庭生蓂莢。
帝時,十日並出,焦禾殺稼。
又有大風猰貐封豨修蛇,皆為民害。
帝使羿繳大風於青邱之澤,上射十日,下射猰貐,斷修蛇於洞庭,擒封豨於桑林。
時有草生於庭,曰蓂莢。
十五日前,日生一葉,十五日後日落一葉,月小盡則一葉厭而不落。
觀之可以知旬朔,又名歷草。
猰貐,獸也。
封豨,大豕。
修蛇,長蛇也。
大風,風伯也。
青邱,澤名,在青州府樂安縣境內,齊景公畋於青邱即此。
莢,音劫。
▼璜按趙雪航曰,堯時豈有十日焦禾之妖?況日在天,離地萬里,雖千鈞之力,豈能射及萬里之日乎?且日火也,雖中安能滅之?蓋淮南王與賓客方士作內外書,此言出於外書鴻烈解,作史者收於外紀。
荒唐之言,豈可為實93訪巽位,揚側陋,厘降娥英。
帝以年老,丹朱囂訟,不可授以天下,乃授許由,由不受,乃訪巽位之人於四岳。
曰,明明揚側陋。
岳曰:有鰥在下,曰虞舜。
帝曰:我其試哉。
乃厘降二女娥皇女英於溈汭,嬪於虞。
溈汭水,在今蒲州,源出歷山,下流入於河。
許由,字武仲,登封人。
溈音規,汭音芮,水南流者為溈,北流者為汭。
東西相距二百里,合流入黃河94虞舜氏,起歷山,躬行孝弟。
舜生於姚墟,居於溈汭。
虞其有國之號,故號有虞氏。
母握登氏死,繼母生弟象,父瞽瞍頑,母囂,弟傲,嘗欲殺舜。
舜克盡孝弟之道,年二十以孝聞,耕於歷山,人皆讓畔;漁於雷澤,人皆讓居;陶於河濱,器不苦窳,一年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三十乃登庸。
姚墟在東昌府濮州。
歷山,山西平陽府蒲州有歷山,又山東東昌府濮州,亦有膳山,為舜耕處。
舊有廟碑碣尚存,以濮州歷山為是。
雷澤,蒲州首陽山下有雷澤,又山東兗州府曹州亦有雷澤,史記謂舜漁於此,亦當以曹州為是。
又曹州定陶西南有陶邱亭,相傳為舜陶處。
95罪四凶,登元愷,覲獄歸仁。
帝鴻氏子曰渾沌,是為驩兜;少昊氏子曰窮奇,是為共工;顓頊氏子曰檮杌,是為鯀。
縉雲氏子曰饕餮,是謂三苗,謂之四凶。
舜放驩兜於崇山,流共工於幽州,殛鯀於羽山,竄三苗於三危,四罪而天下咸服。
高陽氏有才子八人:蒼舒、隤敱、檮戭、大臨、尨降、庭堅、仲容、叔達,天下謂之八愷。
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奮、仲堪、叔獻、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天下謂之八元。
此十六族,世濟其美。
舜舉八愷,使主後土;舉八元,使敷五教,天下咸服其明。
及堯崩,舜避堯子於南河之南。
天下朝覲訟獄者,不之丹朱而之舜。
舜歸乃格於文祖,即帝位。
崇山,南裔,今岳州府慈利縣。
幽州,北裔,今奉天府遼陽地。
羽山,東裔,今淮安府贛榆縣。
三危,西裔,今陝西肅州衛有三危山。
饕餮,音滔鐵。
敱,艾平聲。
戭音引。
96彈五弦,歌南風,阜財解慍。
舜恭己無為,彈五弦之琴,歌南風之詩,而天下治。
共詩曰:南風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弦,絲屬,長三尺三寸六分,先制五弦,後加文武二弦為弦97躬巡狩,崩蒼梧,禹避陽城。
舜薦禹於天,命禹攝政總師。
舜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
禹避舜之子商均於陽城。
天下歸禹,乃即位。
蒼梧,山名,一名九嶷,在永州府寧遠縣。
陽城,今河南府登封縣。
嶷,音夷。
▼璜按家語史記,皆言舜南巡,崩於蒼梧之野,葬焉。
南軒據孟子曰,卒於嗚條。
謂無南巡之說。
舜既命禹攝天子矣,胡為又自遠巡南裔?禹既宗舜矣,胡為聽其遠葬而不歸櫬於北都也?應以崩鳴條為是98崇伯子,蓋前愆,九疇錫洛。
帝堯時,洪水為患。
堯咨四岳有能俾乂,四嶽舉高陽氏子伯鯀,堯命為司空,封鯀為崇伯,使治水。
九歲績用弗成,舜殛鯀於羽山,舉禹使續父業。
胡氏曰:禹傷父以治水殛死,故直以此自任,卒之建立偉績,克蓋前愆。
前編曰:禹非惟克勤於邦以為忠,而補前人之愆以濟天下,乃所以為大孝也。
時神龜出洛,負文列於背,有數自一至九,禹因而第之以成九類。
關子明曰:洛書之文,九前一後三左七右四前左二前右八後左六後右。
洛水,一名洛汭,在河南府城南。
經偃師宜陽永寧鞏縣界。
▼璜按圖書俱出伏義之世,至禹時又因神龜負文而衍其義為九章大法,非至禹時而洛書始出也。
99奠山川,作貢賦,天地平成。
禹平水土,奠高山大川。
水患既息,任土作貢,成賦中邦。
於是地平天成,錫圭告成100懸鐘鼓,置鐸鞀,下車泣罪。
禹以五音聽治,懸鼓鐘盤鐸鞀以待四方之士。
曰:導以道者擊鼓,諭以義者擊鐘,告以事者振鐸,啟以憂者擊磬,有訟獄者搖鞀。
出見罪人,下車問而泣之。
左右曰:罪人不順道,何為痛之?禹曰:堯舜之人,皆以堯舜之心為心;寡人為君,百姓各自以其心為心,是以痛之101鑄九鼎,象方物,天雨黃金。
左傳:王孫滿曰: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
胡氏曰:左氏以為鼎者圖象百物而為之備,誣矣。
禹所鑄者,別九州島之分野,差田土之高下,定貢賦之式度,立井田封建之經界,鑄於鼎以為萬世準耳。
贊寧要言曰:禹鼎不止圖山川猛鷙之物,每州民戶暨地裡寬狹,皆可知也。
故得九鼎,知九州島戶籍圖書,所以歷代寶之歟。
是時天雨黃金三日。
▼璜按後世銘功鐘鼎之象,義本乎此102龍負舟,一生死,蝘蜓齊視。
禹濟江,黃龍負舟,舟中人懼。
禹仰天嘆曰:吾受命於天,蝸力以勞萬民,生寄也,死歸也。
予何憂於龍?視龍猶蝘蜓,顏色不變。
須臾龍俛首低尾而去。
在壁曰蝘蜓,草上曰蜥蜴。
江水出今茂州岷山,合漢入海103集會稽,戮防風,萬國咸寧。
禹即位後,會諸侯於塗山,承唐虞之盛,執玉帛者萬國。
後八歲,命諸侯計功於越,命曰會稽。
防風氏後至,禹戮之。
禹崩於會稽,因葬焉。
會稽縣,屬今紹興府。
防風氏國,今湖州府武康縣。
塗山,今鳳陽府104堯讓舜,舜讓禹,相傳有道。
堯舜禹以天下相讓禪,蓋聖人大公無我,惟有道者傳之耳。
105為生靈,輸苦役,非戀尊榮。
堯舜禹以愛天下鷂心,無所系念於其間,所謂五帝公天下也106從此後,禹傳家,子承父業。
啟賢,能敬承繼禹之道,故禹以天下傳之子107夏商周,相仿效,直到如今。
所謂三王家天下也。
三代至今皆傳子孫108夏后氏,四百年,一十七帝。
夏自禹至桀凡一十七主,共天下四百五十八年109殷湯氏,三十帝,六百餘春。
湯建國號曰商,後盤庚改為殷。
自湯至紂,凡三十主,共天下六百四十四年。
110成周氏,八百年,三十七世。
周自武至赧王,凡三十七主,共天下八百六十七年111九州島中,諸列國,並入強秦。
周室既衰,七雄各霸。
秦始皇滅二周而吞六國,遂有天下112秦無道,十五年,止傳二世。
秦始皇十三年,二世三年113六國人,並楚漢,起義爭衡。
燕韓趙魏齊楚為六國,又楚項羽,漢劉邦,俱起兵攻秦114漢高祖,定江山,一十三帝。
高祖平秦滅楚而定天下,傳至孺子嬰,凡十三主,是為西漢。
115二百年,遭王莽,篡國酖君。
西漢共天下二百一十年,王莽酖平帝,弒孺子嬰,篡位一十八年116漢光武,複中興,一十二帝。
光武誅莽中興。
傳至獻帝幾十二主,是為東漢。
117二百年,劉備起,漢室三分。
東漢共天下一百九十五年。
獻帝崩,昭烈即位西蜀,天下三分。
西蜀,今四川118三國志,亂紛紛,五十餘載。
蜀魏吳為三國。
蜀漢正統四十三年。
漢亡又十六年吳亡。
武帝時,陳壽撰三國志,魏志三十卷、蜀志十五卷、吳志二十卷。
陳壽,字承祚,巴西安漢人119漢歸曹,吳入晉,取次銷沉。
漢降於曹,曹禪於晉,晉又滅吳。
而天下始盡歸於晉120司馬晉,五十年,五胡大亂。
晉自司馬炎有天下,傳至愍帝,凡四主,共五十三年,是為西晉。
其時五胡擾亂,懷愍後蒙塵。
五胡者,鮮卑匈奴氐羌羯五等胡人也。
氐音邸,又音低。
羌音腔。
羯音結。
121走江東,承舊統,百歲雲奔。
西晉亡,司馬睿渡江即位,傳至恭帝。
凡十一主,共一百零四年,是為東晉122南北朝,兩相持,不能混一。
宋齊梁後梁陳為南朝。
元魏西魏東魏北齊後周為北朝123氣相吞,力廝並,一百餘春。
南北兩朝共一百六十九年124宋齊梁,傳陳國,俱都江左。
宋劉裕篡晉,傳八主,六十年。
齊蕭道成篡宋,傳七主,二十四年。
梁蕭衍篡齊,傳四主,五十六年。
陳陳霸先篡梁,傳五主,三十三年。
俱都金陵。
又後梁蕭詧,稱帝江陵,傳三主,三十年。
隋滅之。
金陵,今江南江寧府上元縣。
江陵,今荊州府江陵縣。
125索頭魏,分齊周,北地稱尊。
元魏拓跋圭,匈奴索頭沙漠汗之後。
傳十六主,一百六十年。
孝武時,高歡奉靜帝居鄴都,為東魏;宇文泰奉文帝都長安,為西魏。
後歡子洋奪東魏為北齊,泰子覺奪西魏為後周。
北齊傳五主,二十六年。
後周傳五主,二十八年。
索頭,鮮卑別部也,姓拓拔氏,其俗以索辮髮,因號索頭。
鄴,今河南彰德府臨漳縣。
長安,今陝西西安府長安縣126周並齊,隋篡周,平陳一統。
周武帝滅齊。
隋楊堅篡周,又南平陳後主,而天下一統,盡歸於隋矣127四十年,彈指過,海內風塵。
隋自楊堅傳至恭帝,凡三主,三十八年128唐高祖,立根基,二十一帝。
唐李淵受隋禪而有天下,傳至哀帝,凡二十一主129三百年,捱不到,付與朱溫。
唐共二百八十九年,為朱溫所滅。
130朱溫起,號梁朝,歸於李氏。
後梁朱溫,共十六年,為唐李存勖所滅。
131李唐亡,石晉繼,劉漢相承。
唐李存勖前後四主,共十四年,為晉石敬瑭所篡。
晉兩主,共十一年,為北番所擄。
晉臣劉智遠乘晉滅稱帝為漢,父子共四年。
132郭氏周,緊相連,通稱五代。
後周郭威滅漢,無嗣,傳妻兄子柴榮,凡三主二姓,共十年。
合梁唐晉漢周,謂之五代。
133五十年,十三帝,流水浮雲。
五代起梁朱溫,終周恭帝,凡十三主,共五十三年。
134宋太祖,占中原,無多日月。
宋太祖趙匡胤,受周禪而有天下。
在位十七年135西北邊,遼金夏,不相住爭。
大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傳至宣宗,幾十主,二百一十年。
大金阿骨打滅遼稱帝,傳末帝,凡九主一百一十九年。
西夏李曩霄,傅至南平主,凡十主,一百九十年。
中間又有西遼耶律大石,因大遼滅而稱帝,傳至天禧帝,凡五主七十一年136三百載,十八君,汴杭閩廣。
宋自太祖至帝昺,幾十八主,共三百一十七年。
都汴,為北宋。
自高宗南渡,都杭州,為南宋。
後帝昺航海至閩、廣而亡137到頭來,元世祖,一鼓而吞。
宋亡,天下歸於元矣。
138胡元氏,並宋金,中華一統。
元蒙古人,姓奇渥溫氏。
世祖忽必烈,並宋平金,混一南北而有天下139急慌慌,忙過了,九十三春。
元自世祖至順帝,凡十主,九十三年140廿一史,笑談間,從頭數徧。
司馬遷史記、班固漢書、範曄後漢書、陳壽三國志、唐太宗晉書、沈約南宋、蕭子顯南齊、姚思廉梁書陳書、李百藥北齊、魏收北魏、令狐德棻周書、魏徵隋書、李延壽南史北史、劉煦宋祁唐書、歐陽修五代史、元脫脫宋遼金三史、宋濂王禕元史,謂之廿一史。
司馬遷班固,注見後史記漢書句下。
陳壽注見前三國志句下。
班固為西漢書。
南宋元嘉初,範曄刪眾家後漢書,為一家之作,又謂之東漢書。
唐太宗貞觀中,詔太子司議郎敬播與令狐德棻等撰晉書,考証類例,咸出敬播。
齊沈約修南宋書;裴子野刪為宋略三十卷,言宋史者,以裴略為上,沈書次之。
初江淹受詔為齊志,沈約複著齊紀,蕭子顯自表於梁武帝修齊書。
梁史官姚察初錄梁陳事未就而陳亡,隋文帝問之,察因以所議著篇,成輒上奏,又不克就。
且死,屬子思廉繼其業。
唐貞觀中,思廉表父遺言,有詔聽續,因採謝旻顧野王等諸書,總括為梁陳二書。
李德林在齊預修國史,創紀傳書二十卷,至開皇中續撰,增多至三十八篇。
唐貞觀初,敕其子百藥仍其舊錄,雜採他書,演為北齊書五十卷。
初,齊天保中,詔魏收修魏書,收納金增減善惡,且黨北朝,貶江左。
於是眾口喧然,號為穢史。
隋開皇中,詔魏澹別成魏史,斷自道武,下迄恭帝,為紀及列傳合九十二篇。
令狐德棻為唐秘書丞,武德中建言:唐承南北五代,無正史,請加撰次。
乃詔德棻陳叔達等共成周史。
唐貞觀中,詔顏師古孔穎達修述隋史,魏徵總其事,序論皆徵作。
李延壽父太師,嘗以宋齊梁陳同隋,欲擬吳越春秋編年,未就而卒;延壽追終先志,更依馬遷體,總序八代,北起魏盡隋二百四十二年,南起宋盡陳一百七十年,為南北二史。
劉煦,石晉宰相也,因唐常述舊史,增損為帝紀二十、列傳一百五十,凡二百卷。
謂之舊唐書。
其書煩略不均,是非失實,至宋仁宗時,詔歐陽修宋祁刪修唐史,紀表志修主之,列傳祁主之,凡廢傳六十一,增傳三百三十一,志三表四,謂之新唐書。
開寶中,詔扈蒙與盧多遜等修梁漢周史,史成而褒貶失真。
仁宗命歐陽修重加修定,為五代史。
元元統六年,脫脫為中書右丞相,詔修宋遼金三史,召翰林歐陽元為總裁。
發凡舉例,凡論贊表奏,皆元屬筆。
明洪武中,詔宋濂王禕修元史。
範曄,字蔚宗,順陽人。
沈約,字休文,武康人,謚隱,仕齊為步兵校尉;梁武帝受禪,拜尚書僕射,加侍中,遷丹陽尹。
所著有晉書百卷、南宋書、齊紀、梁武帝紀若干卷。
蕭子顯,字景陽。
李百藥,字重規,定州人,官宋正卿。
魏收,字伯起,曲陽人,北朝官僕射。
劉煦,字日輝,涿州歸義人。
宋祁,字子京,號小宋,謚景文。
歐陽元,字原功。
141是和非,長共短,細有評論。
142要知就裏分明處細簡殘篇著意聽。
143滾滾龍爭虎鬬,匆匆兔走烏飛。
席前花影坐間移,百歲光陰有幾。
說古談今話本,圖王霸業兵機。
要知成敗是和非,都在漁樵話里。
西江月144明朝有意來相訪綠水青山別是春。
145廿一史彈詞注卷之二146第二段說三代南鄉子147攜酒上吟亭,滿目江山列畫屏。
賺得英雄頭似霉,功名。
虎嘯龍吟幾戰爭。
一枕夢魂驚,落葉西風別換聲。
誰弱誰強都罷手,傷情。
打入漁樵話裡聽。
148詩曰:149混沌初分氣候淳,標枝野鹿看君臣。
三皇五帝賓天去,辛苦闍浮世上人。
150世上生靈作業多,功名富貴反成魔。
常懷杞國憂天悶,不見康衢擊壤歌。
仗劍提刀爭日月,伏尸流血換山河。
白頭釣叟秋江上,笑指清鷗下碧波。
151詩出大才閒遣興,話談今古便驚人。
沙金璞玉求良匠,流水高山待賞音。
玉在石中誰辨寶,金藏沙裏未為真。
淘金必索披沙揀,取玉須教破璞尋。
琴對子期彈雅操,馬逢伯樂長千金。
龍光未識思雷煥,奇字難知問子云。
美酒要逢知己飲,好詩須向會家吟。
講談盡合周公禮,褒貶咸遵孔聖文。
斷簡殘篇藏故典,冰弦玉軫播新聞。
高人滿座垂清聽,始信書生用意深。
152適間提說歷代總要,不曾開列君臣大體賢愚、國運短長、流傳世次,今將三皇五帝之後,從夏禹傳家以至商周二代,直至戰國七雄,略陳大概。
153夏后氏者,禹王受虞舜禪位為天子,建有天下之號曰夏[在位二十七歲],傳一十七帝。
其名曰:154啟[在位九歲]太康[在位二十九歲]仲康[在位十八歲]帝相[在位二十七歲]少康[在位二十二歲]帝杼[在位十七歲]帝槐[在位二十六歲]帝芒[在位十八歲]帝洩[在位十六歲]帝不降[在位五十九歲]帝扃[在位二十一歲]帝廑[在位二十一歲]帝孔甲[在位三十一歲]帝皋[在位十一歲]帝發[在位十三歲]帝桀[在位五十二年]放於南巢,天下歸商。
共享國四百五十八年。
155商湯氏者,代夏伐桀,撫有天下[在位十三祀]。
傳十三君,其名曰:156外丙[在位二祀]仲壬[在位四祀]太甲[在位三十三祀]按孟子曰:湯崩,外丙二年,仲壬四年。
史記曰:湯在位十有三祀而崩,太子太丁早卒,次子外丙立二年,仲壬立四年,崩。
太丁之子太甲立。
程子曰:古人謂歲為年,湯崩時,外丙方二歲,仲壬方四歲,太甲差長,故立之。
今考皇極經世史,無外丙仲壬名世,且通鑒編年:丁未三十祀,王崩,嫡孫太甲踐位,戊申商王太宗太甲元祀。
湯以丁未崩,甲以戊申立,歷數甚明。
外丙仲壬之時辨矣。
157沃丁[在位二十九祀]太庚[在位二十五祀]小甲[在位一十七祀]雍己[在位一十二祀]太戊[在位七十五祀]仲丁[在位一十三祀]外壬[在位一十五祀]河亶甲[在位九祀]祖乙[在位一十九祀]祖辛[在位一十六祀]沃甲[在位二十五祀]祖丁[在位三十二祀]南庚[在位二十五祀]陽甲[在位七祀]盤庚[在位二十八祀]小辛[在位二十一祀]小乙[在位二十八祀]武丁[在位二十九祀]祖庚[在位七祀]祖甲[在位三十三祀]廩辛[在位六祀]庚丁[在位二十一祀]武乙[在位四祀]太丁[在位三祀]帝乙[在位三十七祀]帝辛[在位三十二祀]帝辛者,紂也,周師入,衣寶自焚,天下歸周。
共享國六百四十四年。
158周武王者,父曰文王,紂時封為西伯,至武王伐紂,而有天下[在位七年]。
傳三十七君,其名曰:159成王[在位三十七年]康王[在位二十六年]昭王[在位五十一年]穆王[在位五十二年]共王[在位一十二年]懿王[在位二十五年]孝王[在位一十五年]夷王[在位一十六年]厲王[在位五十一年]宣王[在位四十六年]幽王[在位一十一年]平王[在位五十一年]桓王[在位二十三年]莊王[在位一十五年]厘王[在位五年]惠王[在位二十五年]襄王[在位三十三年]頃王[在位六年]匡王[在位六年]定王[在位二十一年]簡王[在位一十四年]靈王[在位二十七年]景王[在位二十五年]悼王[無紀年]敬王[在位四十四年]元王[在位六年]真定王[在位二十八年]哀王[在位三月]思王[在位五月]考王[在位一十五年]威烈王[在位二十四年]安王[在位二十六年]烈王[在位七年]顯王[在位四十八年]慎靚王[在位七年]赧王[在位五十九年],共享國八百六十七年,天下歸秦。
160通計三代,共一千九百七十年。
夏禹、商湯、周武,為三代開基聖主。
啟賢繼禹,少康中興;合商有三宗:太甲為太宗、太戊為中宗、武丁為高宗,謂之賢聖之君。
周自成康繼武、宣王中興,其餘者或長或短,各有事跡。
今按史記,寫入詞文。
161話說起,三代君,尊稱夏禹。
三代,夏商周也。
堯封禹於有夏,故建有天下之號曰夏,禹為夏開基聖祖。
夏,今山西平陽府夏縣。
162姓姒氏,乃軒轅,黃帝元孫。
堯賜禹姓姒氏。
禹,黃帝軒轅氏元孫。
軒轅生昌意,昌意生顓頊,顓頊生鯀,鯀生禹於僰道之石紐鄉。
姒,詞上聲。
一書云:禹母吞薏苡而生,因姓。
僰音卜163其父鯀,帝堯時,廷推治水。
堯時洪水為災,四嶽舉崇伯鯀可治水。
堯曰:鯀方命圮族。
不可用。
岳曰:試可,乃已。
帝用之,戒曰,欽哉164為無功,身得罪,殛死黃熊。
鯀障洪水,九載無功,堯命舜殛於羽山。
人物考云:殛鯀投水,化為黃熊,因為羽淵之神165續父業,任司空,躬乘四載。
鯀治水無功,殛死,舜舉禹使續父業,任為司空。
禹傷父功不成,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水乘舟,陸乘車,泥乘橇,山乘攆,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橇音敲,形如船而短小。
攆音菊,以鐵為之,形如錐,長半寸,施之履下以上山166娶塗山,呱呱泣,不顧私情。
禹娶塗山氏女曰憍,生子啟,辛壬癸甲,啟呱呱而泣,禹弗子。
八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入。
憍音驕。
呱音孤167瀹濟漯,排淮泗,注江注海。
禹疏九河,瀹濟漯,排淮泗而注之海,決汝泗而注之淮,決漢而注之江。
濟水發源王屋山頂崖下,名曰沇水,自沇而下,伏於地中,及其東出二源合流,始名為濟。
自是又伏流河中,截河南出,溢而為滎。
自滎而下,又伏而東流,東北會青州之汶水,又北東而入海。
兗州東南據濟,西北截河。
漯水乃河之支流也。
淮水出胎簪山,流於桐柏山,東會於泗沂,入於海。
泗水出泗水縣陪尾山,經曲阜嵫陽濟寧界,入於淮,東流入海。
漢水出嶓塚,東流方名為漢,又東流則隨地得名,至於漢陽府大別山入江。
江水發源岷山,東流至大別,與漢水會。
彭蠡溢出大江,循南岸而行,與江漢頡頑趨海。
江居中曰中江,漢自北岸入曰北江,同入於海。
168任九州島,作貢賦,禪代為君。
初,舜分天下為十二州,禹複為冀兗青徐雍豫梁荊揚之九州島,任土作貢,庶土交正,成賦中邦。
詳載禹貢一書。
舜禪位於禹,舜崩,禹避舜之子商均於陽城,天下歸禹,乃即位。
169絕旨酒,拜昌言,下車泣罪。
儀狄作酒,飲而甘之,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國者,遂疏儀狄,絕旨酒。
人有昌言,則拜之。
下車泣罪,注見一段泣罪句下170敘九疇,鑄九鼎,鎮國安民。
舜命禹敘洪範九疇,敘疇語詳洪範篇。
九疇注見一段錫洛句下。
九鼎注見一段九鼎句下171天與子,啟承家,兵征有扈。
禹崩於會稽,初禹薦益於天,禹子啟賢,能敬承繼禹之道,天下不歸益而歸啟。
曰:吾君之子也。
啟乃即位,即釣台以享諸侯。
有扈氏不服,啟作甘誓,召六卿徵之。
大戰於甘,不勝;六卿請複之,啟曰:不可,吾地非淺,民非寡也。
今茲不勝,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
於是班師,琴瑟不張,鐘鼓弗考,不因席,不仍味,親親長長,尊賢委能,隱神朞月,而有扈服。
遂滅之。
孟子曰:天與子,則與子。
釣台,在今河南開封府禹州嵎水之東。
扈國,今西安府鄠縣172太康氏,畋洛水,五子歌聞。
啟崩,子太康立,弟五人分對於衛。
以有窮后羿為相,太康逸豫滅德,盤游無度。
畋於洛水之表,羿拒之於河,不得入。
弟五人御其母以徯于洛之汭,述禹之戒,作五子之歌。
一章言太康之失民,二章言太康之游畋,三章哀京師之不保,四章痛故府舊章之淪喪、宗廟社稷之不祀,五章哀恫以終之。
有窮,侯國名。
洛汭,在河南府鞏縣,洛水入河處173仲康氏,討羲和,陰鋤羿翼。
太康尸位失國,崩於陽夏,太康弟仲康嗣位。
仲康以羲和黨惡於羿,命胤侯掌六師以討之,翦羿羽翼。
故終仲康之世,羿不敢逞也。
語詳書胤征。
陽夏,今開封府太康縣。
174帝相氏,被寒浞,弒逆亡身。
仲康傳子相,徙都商邱,依同姓諸侯斟灌斟鄩氏。
羿自遷於窮石,用寒浞,浞娛羿于田,逢蒙殺羿而烹之,浞自立。
浞因羿室生澆及豷。
後浞使澆滅斟灌斟鄩氏,弒相。
商邱,縣名,屬歸德府。
斟灌政城,在青州府壽光縣;斟鄩故址,在萊州府濰縣。
寒,國名,浞封此,有寒亭古跡。
鄩,音尋。
浞音足。
澆音梟,論語作奡。
豷,音系。
175少康氏,滅澆豷,鑾輿反正。
初,相被弒,后緡方娠,逃出自竇,歸於有仍,生少康。
少康年四十一,舊臣靡自有鬲氏收灌鄩之燼,討浞誅之,立少康。
尋使臣女艾滅澆於過,使太子季杼滅豷于戈,乃歸故都,夏道複興。
有仍,國名。
緡,後名,有仍國君之女也。
靡,夏舊臣名。
鬲過戈,皆國名。
鬲,音格。
杼音苧176一成田,一旅眾,靡致中興。
初,少康居仍,為仍牧正。
澆使其臣椒求之,逃奔有虞,為虞庖正。
虞君思妻以二姚,而邑諸綸,有田一成,有眾一族,能布其德而兆其謀,以收夏眾。
撫其官職,謀中興焉。
卒賴舊臣靡討浞伏誅,奉王踐位,複禹舊績,夏道複興,諸侯畢朝。
胡氏曰:少康靡鬲經營四十年,然後克殄元凶,祀夏配天,不失舊物,此真可謂中興者矣。
故唐虞世南論歷代中興之主,以少康為冠。
方十里為成,五百人為旅。
虞,商均所封之國。
思,虞君名。
姚,虞姓,二女,妻少康也。
綸邑,今平陽府滎河縣177再傳至,七朝君,三回甲子。
少康傳七代,一百四十八年,俱能帥禹以興夏道178杼槐芒,洩不降,以至扃廑。
杼,少康子。
槐,杼之子。
芒,槐之子。
洩,芒之子。
不降,洩之子。
扃,不降之弟。
廑,扃之子179帝孔甲,醢雌龍,崇神好鬼。
孔甲,不降之子,廑崩,孔甲嗣位。
時天降二龍,劉累學擾龍於豢龍氏,能飲食之,賜氏曰御龍。
龍一雌死,潛醢以食王。
王使求之,懼而遷於魯。
大紀曰:王好鬼神事,肆行淫亂,作破斧之歌,是為東音,諸侯化之,夏政始衰。
魯,今汝州魯山縣。
醢,音海。
180又相傳,複二紀,皋發因循。
孔甲傳子皋,在位十一年。
皐傳子發,在位十三年181至履癸,號桀王,荒淫無道。
履癸,發之子也,是為桀。
力能申鐵鉤索,負恃有力,不務德而武傷百姓。
有趙梁者,教桀無道,勸以貪狠行淫縱樂。
謚法:賊人多殺曰桀。
182造瓊宮,寵妹喜,塗炭生靈。
時諸侯或不朝,桀伐蒙山有施氏。
有施氏進女妹喜,王嬖之,為之為瓊宮象廊瑤台玉床。
罷民力,殫民財。
為肉山脯林,酒池槽堤,縱靡靡之樂;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以為戲劇,諸侯韋氏顧氏昆吾氏,黨桀為惡,恣行亂政,以虐其民。
蒙山,今青州府蒙陰縣183十七帝,統江山,子承父業。
自禹至桀共一十七帝184四百年,紅日落,禹跡無聞。
夏有天下四百五十八年。
桀無道,關龍逢諫曰:君用財若無窮,殺人若不勝,民惟恐君之後亡矣。
桀曰:吾有天下,猶天有日。
日亡,吾乃亡矣。
囚逢而殺之。
書曰:方行天下,至於海表,以陟禹之跡。
龍逢,安邑人。
185商湯氏,順民心,嗚條伐夏。
湯名履,又名天乙,主癸之子,契之後也。
時桀無道,民心歸湯,湯以伊尹為相,尹說湯伐夏救民。
費昌為御。
與桀戰於嗚條,應天順人,代夏而有天下,建國號曰商。
鳴條在平陽府安邑縣。
張晏曰:禹湯,皆字也186祖名契,姓子氏,掌教明倫。
湯始祖名契,堯封於商,賜姓子氏。
舜命為司徒。
敬敷五教。
商,今西安府商州187十四世,乃生湯,南巢放桀。
契生昭明。
昭明傳相土、昌若、曹圉、冥、振、微、報丁、報乙、報丙、主壬、主癸生湯,共十四世。
湯伐桀,桀曰:吾悔不殺湯於夏台。
及戰敗,走入於三朡之國,湯師從之。
桀奔南巢,因放焉。
後三年,死於亭山。
其子淳維妻其眾妾,遁於北野,隨畜轉徙,號葷育,逮周曰獫狁。
漢書匈奴傳曰:其先伯禹苗裔,蓋本此也。
三朡,國名,今山東定陶有三朡亭。
南巢,今巢縣。
朡,音宗。
188禱桑林,祈雨澤,祝網施仁。
時大旱七年,太史占曰:當以人禱。
湯曰:吾請雨者,為民也;若必以人,吾請自當。
遂齋戒,剪髮斷爪,素車白馬,身嬰白茅,以為犧牲。
禱於桑林之野,以六事自責曰:政不節與,民失職與,宮室崇與,女謁盛與,苞苴行與,讒夫昌與。
言未已,大雨方數千里。
初,湯見人張網四面,祝之曰:從天墜者,從地出者,從四方來者,皆罹吾網。
湯解其三面,更祝曰: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
不用命者,入吾網。
漢南諸侯聞之,曰:湯德至矣,仁及禽獸。
歸之者四十餘國。
南軒曰:史記有剪髮斷爪、身為犧牲之說。
夫以湯為民籲天之誠,自能格天致雨,何至信其人禱之說,而毀其爪髮乎?或出野史謬談,不可信也。
桑林在鳳陽府亳州,一云在澤州陽城縣。
世傳湯禱雨於此。
至今多桑189發莊山,金鑄幣,賑民困乏。
伊尹言於湯,發莊山之金,鑄幣賑民,救民之無食賣子者,民始不困。
幣,錢也。
190懷萬邦,新其德,自勒盤銘。
湯伐桀,有慚德。
左相仲虺作誥以釋之曰:德日新,萬邦惟懷。
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191舉伊尹,任阿衡,扶持太甲。
湯在位十三年崩,太子太丁早卒,立太丁之子太甲。
任伊尹為阿衡。
尹奉嗣王祗見厥祖。
百官總己以聽於塚宰。
伊尹,力牧之後,居伊水,故曰伊。
伊尹名摯,陳留人192放桐宮,三載後,允德修身。
太甲既立,敗度敗禮,顛覆湯之典型,尹作太甲三篇,放之桐宮,曰:密邇先王其訓,無俾世迷。
王居桐宮三年,自怨自艾,處仁遷義,尹以冕服奉之歸亳。
王允德修身,諸侯咸歸。
桐宮即桐鄉城,今在平陽府曲沃縣。
亳,今河南偃師縣,湯所都也。
193伊複政,將告歸,敬陳一德。
尹複政於王,將告歸。
恐王德不一,任用非人,作咸有一德。
194主善師,綏先祿,永底民生。
尹訓王曰:德無常師,主善為師。
又曰:克綏先王之祿,永底蒸民之生。
195傳五世,有賢君,中興太戊。
太甲傳子沃丁,沃丁傳弟太庚,太庚傳子小甲,小甲傳弟雍巳。
是時商道衰微,諸侯不朝,雍巳傳弟太戊,凡五世。
太戊以伊尹子陟與臣扈為相,巫咸佐之,修成湯之政,商道中興。
巫咸,夏人196德勝妖,祥桑死,帝道重興。
亳有祥桑穀《禾-木》共生於朝,一暮大拱。
王懼問陟,陟曰:臣聞妖不勝德。
於是大修先王之政,早朝晏罷,問疾吊喪。
三日而祥桑枯死,三年遠方重譯而至者七十六國。
桑穀,二木名。
祥,妖也。
谷音構,樹名,皮可為紙。
王羲之傳云:禿千兔之翰,聚無一毫之筋;窮萬穀之皮,斂無半分之骨。
若從禾為谷,音穀。
從米為糓,音叨197黃河濫,徙其民,因循九代。
太戊傳子仲丁,仲丁傳弟外壬,外壬傳弟河亶甲,河亶甲傳子祖乙,祖乙傳子祖辛,祖辛傳弟沃甲,沃甲傳祖辛子祖丁,祖丁傳沃甲子南庚,南庚傳祖丁子陽甲。
自仲丁至陽甲,凡九代。
因亳有河決之害,仲丁遷都於囂,河亶甲徙都於相,祖乙徙都于耿,複徙都於邢。
自仲丁以來,諸弟子爭立,惟祖乙以巫賢為相,商道複興。
囂,今開封府河陰縣。
相,今彰德府安陽縣。
耿,今平陽府河津縣。
邢,今順德府邢台縣。
198至盤庚,還舊境,改國稱殷。
盤庚,陽甲之弟。
時耿都河決,王作書告諭臣民,複遷於亳,從湯所都,改商曰殷199天輔助,後三朝,武丁恭默。
盤庚崩,傳弟小辛,商道複衰。
小辛傳弟小乙,小乙傳子武丁,以甘盤為相,恭默思道。
居喪,三年不言,商道複興。
自小辛至武丁,凡三朝200夢賢臣,調鼎鼐,作楫為霖。
武丁既免喪,猶弗言,群臣咸諫。
王夢帝賚度弼,使人以形旁求於天下。
說為胥靡,築於傅岩,惟肖,命以為相。
曰:若作和羹,爾為鹽梅。
又曰: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若歲大旱,用汝作霖雨。
傅岩在平陽府平陸縣。
傅說,平陸人。
201舊講學,師甘盤,交修不怠。
王命說曰:予小子,舊學於甘盤。
又曰:汝交修予,罔予棄。
202敬其親,豐禰廟,肜日雉鳴。
王祭湯廟,及肜日,有飛雉升鼎耳而雊。
祖己訓諸王,王內反諸已,以思王道。
三祀,蠻夷編髮重譯來朝者六國,肜,祭之明日,又祭名。
呂東萊曰:高宗祭成湯,而有飛雉之變。
蓋高宗恭默思道,德與天合,故於祭祀略有過厚,飛雉隨而應之。
此雖高宗近厚之過,過於厚亦過也。
肜音容。
203至武乙,鬬天神,雷霆殞命。
武丁傳子祖庚,祖庚傳弟祖甲,祖甲傳子庚丁,庚丁傳子武乙。
王無道,為木偶人,謂之天神,與之博,令人為行天神。
不勝,乃僇辱之。
為革囊盛血,仰而射之,命曰射天。
後出畋獵於河渭之間,暴雷震死204兩三朝,無德行,國勢頹傾。
武乙傳子太丁,太丁傳子帝乙,商道益衰205末主紂,害生靈,飾非拒諫。
紂,帝乙子,名受,又名辛。
資辨敏捷,才力過人,言足飾非,智足拒諫。
大聚樂戲於沙邱,為長夜之飲;又剖孕婦,視其胎;斷朝涉之脛,視其髓。
荼毒生靈,有炮烙之法。
商祚至紂而終,是為末主。
沙邱台,在邢州平鄉東北二十里。
206縱奢淫,寵妲己,剖炙賢臣。
紂伐有蘇氏,獲其女妲己,惟妲己言是用,作奇技淫巧以悅之。
使師延作朝歌北鄙之音、北里之舞、靡靡之樂。
又為酒池肉林,男女裸體相逐。
九侯進女於王,女不喜淫,王殺之,醢九侯。
鄂侯爭之,並脯鄂侯。
後比干強諫,王怒曰:吾聞聖人心有七竅。
遂剖比干,觀其心。
朝歌,紂都,今衛輝府淇縣207巨橋粟,鹿台財,適資敵國。
紂造鹿台,為瓊室,台廣三里,高千尺,十年乃成。
厚賦稅以實鹿台之財,盈巨橋之粟,燎焚天下之財,罷苦萬民之力。
後周伐紂,散財發粟。
巨橋,倉名;鹿台,台名,故址俱在淇縣。
208徒倒戈,血漂杵,衣寶焚身。
周西伯伐紂,紂師前徒倒戈,反自攻其後。
血流漂杵。
紂走登鹿台之上,衣珠玉自焚而死209三十世,六百年,成湯世界。
自湯至紂,凡三十君,共六百四十四年。
以湯武功成,故曰成湯210二老避,三仁去,麥秀歌聞。
初紂無道,呂尚避紂東海,伯夷避紂北海。
聞西伯善養老,往歸之。
王庶兄微子去之,諸父太師箕子佯狂為奴,少師比干諫而死。
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後周封箕子於朝鮮,箕子來朝,過殷墟,傷故都毀圮,作麥秀之謌曰:麥秀蔪蔪兮,禾黍油油。
彼狡童兮,不與我好兮。
殷民聞之,莫不流涕。
微子名啟,箕子名胥餘。
微箕,採邑名。
呂尚,姓姜,號子牙。
其先祖封於呂,尚其苗裔也。
伯夷,姓墨,名允,字公信,謚曰夷。
叔其弟也,名智,字公達,謚曰齊。
蔪,音尖。
謚法:克定禍亂曰武URN:ctp:ws788640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
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2。
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
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
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
延伸文章資訊
- 1廿一史彈詞
21, 卷九第九段說宋遼金夏. 22, 卷九第九段下說宋遼金夏. 23, 卷十第十段說元史. 24, 明紀彈詞注卷上. 25, 明紀彈詞注卷下. 26, 彈詞注後跋. 27, 廿一史彈詞舊序.
- 2二十一史詞語解釋 - 漢語網
二十一史詞語解釋 ... 反義詞:. 近義詞:.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明萬歷國子監刊行的正史,將宋時所稱的十七史增加宋遼金元四史,稱為二十一史。
- 3二十一史彈詞_百度百科
二十一史彈詞,即《廿一史彈詞》,原名《歷代史略十段錦詞話》,為明楊慎(號升庵)所作。明人所作詞話,現存不多,短篇者有《清平山堂話本》中之“快嘴李翠蓮記”一種, ...
- 4二十一史_搜狗百科
二十一史 明朝时,《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 ...
- 5楊慎:霸道的《二十一史彈詞》與那首不得了的《臨江仙》
《二十一史》,是明代以前中國歷代二十一部史書簡稱,包括《史記》、《漢書》、《三國志》、《新唐書》、《宋史》、《元史》等,詳載備述歷代帝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