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太宗十思疏_原文、翻譯及賞析 - 讀古詩詞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2022年06月20日 農曆:壬寅年五月廿二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简体 首頁 唐詩三百首 宋詞三百首 古詩十九首 詩詞名句 文言文 賦 詞牌名 先秦 兩漢 魏晉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現代 近代 您在這裡:首頁›文言文›諫太宗十思疏 ㄐㄧㄢˋㄊㄞˋㄗㄨㄥㄕˊㄙ˙ㄕㄨˋ 諫太宗十思疏 朝代:唐代 作者:魏徵 原文: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

豈其取之易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餘,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爲一體,傲物則骨肉爲行路。

雖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終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車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遊,則思三驅以爲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以怒而濫刑。

總此十思,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遊之樂,可以養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爲之大道哉? 譯文及註釋二 更多 作者:佚名譯文我聽說想要樹木生長,一定要穩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遠,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國家安定,一定要厚積道德仁義。

源泉不深卻希望泉水流得遠,根系不牢固卻想要樹木生長。

道德不深厚卻想要國家安定,我雖然地位低見識淺,(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更何況(您這)聰明睿智(的人)呢!國君處於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間尊大,就要推崇皇權的高峻,永遠保持政權的和平美好。

如果不在安逸的環境中想着危難,戒奢侈,行節儉,道德不能保持寬厚,性情不能克服慾望,這也(如同)挖斷樹根來求得樹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遠啊。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 文言現象 更多 作者:佚名通假字1、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嚇。

2、則思無以怒而濫刑無,通“毋“,不要措詞1.名詞用作狀語貌恭而不心服貌:指表面上。

心:指內心裏。

2.名詞作動詞江海下百川下:居……之下。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君:做君主,統治。

3.形容詞用作名詞人君當神器之重重:重權。

居域中之大大:重大的位置。

懼讒邪邪:邪惡的小人。

擇善而從之善:好的、可行的意見。

則思正身以黜惡惡:奸惡的小人... 譯文及註釋 更多 作者:佚名譯文臣聽說要想讓樹木長得高大,一定要穩固它的根基;想要河水流得長遠,一定要疏通它的源頭;要使國家穩定,一定要積聚它的民心。

源頭不深卻希望河水流得遠長,根不穩固卻要求樹木長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卻想國家安定,臣雖然愚笨,(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何況(像陛下這樣)明智的人呢?國君掌握帝位的重權,處在天地間最高的地位,(應該)推崇皇權的高峻,永保永無止境的美善,不居安思危,不戒除奢侈而行節儉,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慾望,這就像砍伐樹木的根卻要求樹木茂盛,阻塞水的源頭卻希望水流得長遠一樣啊!所有君主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 衍生成語 更多 作者:佚名居安思危:居,處於,處在;思,想,考慮。

處在安樂的環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險。

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禍患。

載舟覆舟:載,承載;覆,顛覆。

民衆猶如水,可以承載船,也可以傾覆船。

比喻百姓能擁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統治。

擇善而從:從,追隨,引申爲學習。

指採納正確的建議或選擇好的方法加以實行。

善始善終:做事有好的開頭,也有好的結尾。

形容辦事認真。

垂拱而治: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費力;治,平安。

古時比喻統治者不做什麼,卻能使天下太平。

多用來稱讚帝王無爲而治。

戒奢以儉:戒,戒除;奢,奢侈;儉,節儉。

用節儉來消除奢侈。

參考資料: 賞析二 更多 作者:佚名文章一開始,作者運用了排喻的手法,作者首先舉出“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兩組比喻,從而引出了“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作者先設置這樣兩個形象性和哲理性都很強的比喻,而後引出了自己要表達的真實意圖,這種手法的應用是有很強的說服力。

如果作者開篇不用這十分形象的排喻,而只是簡單地講述抽象的道理,是很難吸引對方,使對方理解信服。

作者引喻用得好,好就好在比喻用得“巧”、“俗”、“切”。

比喻的應用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體化,使深奧的問題通俗化。

劉勰在《文心雕龍·論說》中所說的:“喻巧... 段析 更多 作者:佚名第一段從開頭至“塞源而欲流長也”,先正說,後反說。

以固木之根、浚流之源,來比喻治國需要從積德這個根本做起。

這是正說。

接着以比喻的手法來反說,“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是萬萬不可能的。

正說和反說,歸結到君主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否則,那將是“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危及治國之本,動搖王朝的根基,葬送李唐的天下。

第二段從“凡百元首”至“所宜深慎”,分別從“在殷憂”和“既得志”等不同時期所採取的不同態度,正反論述。

君主“在殷憂”時,一定能竭盡誠意對待手下的人;而君主如果能對部下竭盡誠意,就能使君臣契合,上下一心。

君主... 寫作特點 更多 作者:佚名一、類比入手,親切生動作者要論述的是治國安民的根本大計,而進諫的對象又是國君。

從流水、樹木這些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入手說理,就顯得親切、生動,容易爲人君所接受。

同時,要“木茂”就必須“固其根本”,要“流長”就必須“浚其泉源”,這都是生活中的常識。

通過類比,推出要“國安”必須“德厚”,就很有論辯力量。

在這個基礎上,作者進一步以“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比做“伐根”“塞源”。

這樣,不居安思危的危害性不言自明,而作者的觀點也鮮明地表露出來了。

二、駢散結合,華美流暢唐代的奏疏,習慣上都用駢文來寫,這篇奏疏雖然用了許多駢偶句式,卻突破了駢體的束縛,駢散語... 創作背景二 更多 作者:佚名唐太宗李世民跟隨其父親李淵反隋時作戰勇敢,生活儉樸,頗有作爲。

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

在貞觀初年,他借鑑隋煬帝覆亡的教訓,進一步保持了節儉、謹慎的作風,實行了不少有利於國計民生的政策。

經過十幾年的治理,經濟得到發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來,加上邊防鞏固,內外無事,唐太宗逐漸驕奢忘本,大修廟宇宮殿,廣求珍寶,四處巡遊,勞民傷財。

魏徵對此極爲憂慮,他清醒地看到了繁榮昌盛的後面隱藏着危機,在貞觀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 正反論述 更多 作者:佚名全文以論述爲主,對同一個問題,作者往往從正反兩方面進行剖析,這樣,說理更加透徹。

如第一段先從正面論“固本疏源”,再從反面闡述不這樣做的危害;第二段關於“殷憂”“竭誠”與“得志”“傲物”的反覆論述,第三段貫穿“十思”的本能慾望(或反應)與理性自制的對舉,都體現了這一特點。

形象比喻文中運用了大量生動的比喻,藉以闡發治國安民的思想,言簡意賅,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如文章開篇談論治國要注重“積其德義”這一根本原則時,從兩個方面比喻論證,即“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和“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固其根本”是樹木長得高的必要條件,而“浚其泉源”,也是水流得長遠的前提... 總體手法 更多 作者:佚名這篇奏疏,在寫作上有其特色,它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

文章根據唐太宗在取得巨大政績以後,逐漸驕傲自滿,生活日趨奢靡的情況,指出他“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不能“竭誠以待下”,必然使“骨肉爲行路”,至親疏遠,君臣解體,離心離德,難於保守天下。

奏疏不僅把“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難守天下的道理講得清清楚楚,而且還對症下藥,提出“十思”的措施,既明確具體,又實用而不空泛,針對性很強。

《諫太宗十思疏》談論的雖然是帝王的治國之道和修養問題,但其中的許多真知灼見在今天看來仍具有很強的借鑑意義。

這篇奏疏不僅思想內容深刻,在寫作手法上也頗有特點,現試... 創作背景 更多 作者:佚名時間條件隋朝在農民起義中覆滅,給唐朝統治者敲響了警鐘。

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說:“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唐朝初年,爲了緩和階級矛盾,魏徵積極進諫。

太宗起初對魏徵的直諫尚有抵觸,揚言要殺他,後來他悟出魏徵是爲了國家地長治久安,便越來越能夠接受魏徵的建議,並且付諸實施。

這篇奏疏寫於貞觀十一年(公元六三七年)。

唐太宗登基後,開始了一段較有作爲的政略,所以出現了歷... 賞析 更多 作者:佚名《舊唐書》曾讚揚魏徵的奏疏“可爲萬代王者法”。

對於魏徵這篇奏疏,唐太宗非常重視,說它是“言窮切至”,使得自己“披覽亡倦,每達宵分”。

他還曾使用“載舟覆舟”的比喻來訓戒太子。

宋、明、清三代的一些君主,也經常拜讀這篇奏疏,用以規戒自己。

由此可見它在封建時代的重要意義。

即使到了現代,文中“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觀點,也仍有值得借鑑的意義。

這篇奏疏,在寫作上很有其特色,它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

文章根據唐太宗在取得巨大政績之後,逐漸驕傲自滿,生活日趨奢靡地情況,指出了他“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https://fanti.dugushici.com/ancient_proses/71659 猜你喜歡: 古文觀止 高中文言文 魏徵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

漢族,隋唐時期鉅鹿人,唐朝政治家。

曾任諫議大夫、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諡文貞,爲凌煙閣二十四功之一。

以直諫敢言著稱,是中國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

著有《隋書》序論,《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等。

其言論多見《貞觀政要》。

其中最著名,並流傳下來的諫文表---《諫太宗十思疏》。

他的重要言論大都收錄《魏鄭公諫錄》和《貞觀政要》兩本書裏。

魏徵其他詩詞更多 諫太宗十思疏 唐詩三百首全集  |   宋詞三百首全集  |   古詩十九首全集  |   詩詞名句 |   詞牌名大全 友情链接: 手Q阅读 Copyright©2017讀古詩詞網-dugushici.com  |  免責聲明  |  站務郵箱:[email protect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