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總統主持「中華民國建國96年國慶典禮」致詞全文 - 大陸委員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年總統府為慶祝國慶所搭建的觀禮台與往年不一樣,多了「牽手護台灣、加入聯合國」的巨幅標語,表示台灣入聯的工作不會因為一時的困難而停歇,政府將堅定的持續推動下去。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開關 search 搜尋 搜尋 大陸政策 交流 大陸 網路申辦業務 進階搜尋 分享 [開啟新視窗]SharetoFacebook [開啟新視窗]Plurk [開啟新視窗]Sharetotwitter [開啟新視窗]Sharetoline [開啟新視窗]Sharetoemail 本會簡介 成立緣起 本會組織 首長簡介 聯絡資訊 大陸工作體系 政策與情勢 兩岸及大陸情勢 大陸政策 政府兩岸政策重要措施 行政院重大政策說明 推展兩岸制度化協商 相關民意調查結果 主管法規 主管法規查詢 大陸事務法規 兩岸協議 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9條等修法 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 法規預告專區 兩岸交流 兩岸文教交流 兩岸經濟交流 兩岸社會交流 兩岸統計 臺港澳關係 港澳情勢 港澳事務法規(學生法規請見「港澳學生交流專區」) 臺港澳交流統計 港澳學生交流專區 答客問及旅遊資訊 國人赴港澳動態登錄 相關網站 資訊園地 新聞園地 重要議題專區 政府資訊公開 公文服務 公布欄 出版品 典藏資料 訴願服務 國賠案件統計 為民服務 首長信箱 政府因應『港版國安法』專區 陸港澳緊急服務資訊與旅遊警示專區 國人赴港澳動態登錄 臺商窗口 國人赴陸任職規範 因應中國大陸居住證專區 大陸廣告規範平台 網路申辦 本會補助及委辦活動 陸配專區 陸生專區 臺生專區 上方連結 網站導覽 答客問 RSS 正簡體對照表 大陸事務專屬網站 首長信箱 網路資源 简体中文版 English 下方連結 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無障礙網頁宣告 隱私權保護與資訊安全政策 ::: 上方連結 網站導覽 答客問 RSS 正簡體對照表 大陸事務專屬網站 首長信箱 網路資源 简体中文版 English 字級 字級小 字級中 字級大 分享 [開啟新視窗]SharetoFacebook [開啟新視窗]Plurk [開啟新視窗]Sharetotwitter [開啟新視窗]Sharetoline [開啟新視窗]Sharetoemail 大陸委員會 search 搜尋 搜尋 大陸政策 交流 大陸 網路申辦業務 進階搜尋 回頂端 本會簡介 成立緣起 本會組織 首長簡介 聯絡資訊 大陸工作體系 政策與情勢 兩岸及大陸情勢 大陸政策 政府兩岸政策重要措施 行政院重大政策說明 推展兩岸制度化協商 相關民意調查結果 主管法規 主管法規查詢 大陸事務法規 兩岸協議 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9條等修法 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 法規預告專區 兩岸交流 兩岸文教交流 兩岸經濟交流 兩岸社會交流 兩岸統計 臺港澳關係 港澳情勢 港澳事務法規(學生法規請見「港澳學生交流專區」) 臺港澳交流統計 港澳學生交流專區 答客問及旅遊資訊 國人赴港澳動態登錄 相關網站 資訊園地 新聞園地 重要議題專區 政府資訊公開 公文服務 公布欄 出版品 典藏資料 訴願服務 國賠案件統計 為民服務 首長信箱 政府因應『港版國安法』專區 陸港澳緊急服務資訊與旅遊警示專區 國人赴港澳動態登錄 臺商窗口 國人赴陸任職規範 因應中國大陸居住證專區 大陸廣告規範平台 網路申辦 本會補助及委辦活動 陸配專區 陸生專區 臺生專區 search 搜尋 搜尋 大陸政策 交流 大陸 網路申辦業務 進階搜尋 ::: 大陸政策文件以往資料 大陸政策文件資料(民國97年-105年) 大陸政策文件資料(民國80年-97年) 首頁 政策與情勢 大陸政策 歷史資料 大陸政策文件以往資料 大陸政策文件資料(民國80年-97年) 網頁功能 列印內容 注音符號 大陸政策文件資料(民國80年-97年):::陳總統主持「中華民國建國96年國慶典禮」致詞全文 發布日期:96-10-10 今天是2007年的雙十國慶,在這個特別的日子,大家歡聚一堂,共同檢討過往歷史的得失,並用心思考台灣國家未來的發展。

今年總統府為慶祝國慶所搭建的觀禮台與往年不一樣,多了「牽手護台灣、加入聯合國」的巨幅標語,表示台灣入聯的工作不會因為一時的困難而停歇,政府將堅定的持續推動下去。

台灣是一個主權國家,國家的主權屬於2300萬台灣人民,國家未來的前途也只有2300萬台灣人民才有權決定。

1971年10月25日由聯合國大會所通過的第2758號決議文,不但不曾確立台灣係「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一省,也未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擁有主權的主張。

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兩個互不隸屬、各自獨立的國家,這不但是歷史的事實,更是台海的現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無權也無法代表2300萬台灣人民,台灣人民有權要求在聯合國要有適當的代表,並以台灣的名義、以新會員國的身分申請加入聯合國。

過去我們以「中華台北」的名義參加「亞太經合會」(APEC),以「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的名義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雖不滿意但也只好被迫先接受,因為這是國際的現實。

同樣的,1971年以前,聯合國始終為了「中國代表權」的問題爭論不休,今天如果再以「中華民國」的名義要求重返聯合國,不但直接挑戰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文,更將重蹈「一個中國」、「漢賊不兩立」的覆轍,只會使台灣自外於國際社會陷入更加孤立的險境。

以台灣的名義、以一個新會員國的身分申請加入聯合國,表示我們無意挑戰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文,也無意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爭奪所謂的「中國代表權」。

今年我們第一次以台灣的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雖然一如預期未能如願,但台灣的入會案卻破天荒被提到聯合國大會進行討論,在長達四個多小時的辯論,聯合國192個會員國共有140個國家登記發言,且國際媒體的報導也比去年增加了四、五倍之多,證明今年的入聯工作是一次成功的外交出擊,大幅提升了台灣在國際社會的能見度。

友邦國家及元首在聯合國大會所給予的支持與執言,本人要代表台灣政府及人民表達由衷的感謝與最高的敬意。

能否加入聯合國,國際的聲援固然重要,但內部的團結更為關鍵,更為重要。

依據一份針對美國民眾的民意調查,百分之五十五的美國人認為台灣在聯合國應該要有席次。

如果「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公民投票獲得通過,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的比率則再增加百分之十五,達到百分之七十,表示自由民主社群對公民投票這項普世價值與基本人權的尊重。

「主權在民」是民主的真諦,而公民投票更是「主權在民」最具體也最直接的實踐。

2003年,我們完成了第一部「公民投票法」的立法;2004年,我們舉辦了第一次全國性的公民投票;2005年,我們修憲廢除國民大會並「公投入憲」;2006年,我們推動「終統」,廢除了兩岸「終極統一」的主張,讓2300萬台灣人民享有透過公民投票來決定國家未來前途的權利。

今年9月14日中央選舉委員會已正式公告「追討不當黨產」的公民投票案成立,明年1月12日將與立法委員選舉同日舉行投票。

而眾所矚目的「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公民投票,若能於10月底前連署過關並經審議公告成立,亦可望與明年3月22日總統大選同日舉行。

從過去的反對、抗拒、抵制,到後來的接受與積極推動,「公民投票」已是朝野共同認可的政治制度,並逐漸成為台灣民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經過這幾年實際的運作,也凸顯現行「公民投票法」的不合理與荒謬性,包括:限制公民投票的事項、排除行政機關有發起「公民投票」的提案權,以及公民投票提案、連署及通過的門檻過高,均嚴重限制並剝奪人民做為國家主人的權利,與「主權在民」的民主原則相違背。

本人要鄭重的呼籲朝野各政黨,儘速進行「公民投票法」的補正,於立法院本會期完成相關修正案的審議,使現有的「鳥籠公投法」能成為一部真正以人民為主體且名符其實的「公民投票法」。

今年適逢「二二八事件」60週年及解除戒嚴20週年紀念,回顧過去半個多世紀以來,台灣人民所走過的民主之路,不論是訴求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報禁、軍隊國家化、司法獨立、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接民選,乃至於公民投票均一一實現,且透過民主的鞏固與深化,台灣人民的自由、人權與幸福也不斷獲得確保。

然而,非常遺憾的,對岸的中國對台灣人民為追求民主所做的努力,一概扭曲為所謂的「邁向法理台獨」,不僅全部都反對,更極力的打壓。

事實證明,今天台海的問題不在於台灣的自由、民主與人權,而在於中國的極權、專制與獨裁,這是國際社會必須嚴肅面對的事實與真相。

近日來,全球民主社群對於緬甸軍政府對僧侶、對人民的殘酷鎮壓,表達了強烈譴責與制裁之意。

台灣身為自由民主價值同盟的一員,也願盡一己之力,使緬甸早日恢復民主秩序。

任何對人權的侵犯、對民主的壓制,絕對不是「內政事務」,國際社會對緬甸情勢高度關切的同時,也應認真檢視中國惡劣的人權紀錄,及對言論、新聞與宗教等自由的殘酷迫害。

2008北京奧運喊出「一個世界、一個夢想」的口號,國際社會也應堅持道德勇氣向中國提出「一個世界、一個標準」的要求。

自由、民主、人權與和平等普世價值,不能有雙重標準,更沒有大、小國之分。

國際社會不能懾服於中國的軍事霸權,就要求台灣消音噤聲,更不能為了圖謀中國的商業利益,而將中國對台灣的軍事威脅、外交打壓與經濟統戰完全視而不見。

美國布希總統前年11月在日本京都發表演說時指出:「自由的國家是和平的國家,自由的國家不威脅鄰國,自由的國家為國民提供充滿希望的未來與前景,…並帶來只有自由才能保障的和平與穩定。

」同時,公開讚揚台灣的自由民主是值得其他國家及中國借鏡的典範。

因此,一個愈民主的台灣愈能對中國的民主化發揮「燈塔效應」,也更有助於維護亞太地區的安全與穩定,完全符合美國、日本及鄰近國家的共同利益。

隨著中國的迅速崛起及軍備的不斷擴張,「中國威脅」不再侷限於台海的對峙,實已嚴重衝擊世界的和平。

國際社會不但不應加入中國打壓台灣民主的行列,更應強力要求中國立即撤除部署在東南沿海瞄準台灣的飛彈,停止針對性的犯台軍事演習,廢止所謂的「反分裂國家法」,以及加速政治與民主的改革,因為我們堅信「唯有民主覺醒的中國,才有永久和平的世界。

」面對中國愈來愈嚴重的文攻武嚇,本人就任總統以來,仍試著釋出無數象徵和平與和解的橄欖枝,卻換來中國對我的「矮化」、「邊緣化」、「地方化」、「去政府化」及「去國家主權化」的「五化打壓」。

但為了維護台海及區域的和平與穩定,我們始終不放棄秉持「立場堅定、務實前進」的基本路線,積極謀求兩岸關係的正常化。

自2000年至2006年,國人同胞每年前往中國的人次,由311萬增加到441萬。

也就是說,平均每天有超過12,000人次的國人前往中國。

在通航方面,2003年實施單向「春節包機」,2005年實現「雙向、不中停」包機,並自2006年六月起,實施「四項專案包機」。

現在一年之中,長達10週以上有「節日包機」,載運的旅客超過10萬人次。

此外,目前每年透過「小三通」往返兩岸的民眾也有60萬人次,應能有效提供國人同胞往返中國的需求。

以上的數據可以證明,對「三通」議題的討論,政治意涵已經遠遠超過航運需求。

今天除非完全置國家安全於不顧,自我棄械投降,否則「三通」一定是循序漸進,絕對不可能一步到位或限時開放。

本人過去一再重申,一定先有「小三通」才可能有「大三通」、先有包機服務才有定期航班,先有貨物的便捷化才有旅客的便捷化。

現在球在中國那邊,只要中國方面有誠意推動,儘速完成「貨運包機便捷化」的協商,許多問題都可望迎刃而解。

至於兩岸經貿,雙方貿易的總額自2000年的312億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881億美元。

同時期台灣每年對中國的投資,依經濟部投審會的統計,也由26億美元增加為76億美元,於短短的7年累積投資超過466億美元,相當於1兆5400億新台幣。

換言之,兩岸經貿的現況是過熱而非不足,每100元的對外投資有70元是投資在中國,這對任何國家而言都不是正常的現象。

台灣不能鎖國,但也不能將所有的經濟籌碼與命脈鎖在中國。

企業界將本求利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身為政府必須考量兩岸經貿對資本市場、對勞工、對農漁民及其他中下階層民眾生計所造成的衝擊,必須對台灣產業的永續發展嚴格把關,「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的兩岸經貿政策方針絕對是正確的,更是必要的。

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但中國絕對不是台灣唯一或是最後的市場。

我們也不可以接受以「一個中國」為前提的「兩岸共同市場」即「一中市場」,這樣的主張將使台灣的經濟喪失主體性,完全不設防,中國的廉價勞工及農產品將全面攻佔台灣的市場,使台灣在政治上還沒有被統一,經濟已先被併吞。

唯有將台灣經濟發展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才能確保台灣國家的永續存在與發展。

過去的7年多,有人始終把「唱衰台灣」當成政治運動來推動,近來更不斷發表「亞洲四小龍」已看不見台灣這種似是而非的言論。

本人要懇切的呼籲全體國人同胞,只要心中有台灣,就一定能看見台灣。

以行政院主計處與韓國中央銀行所發表的數據為例,預估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台灣與韓國同為百分之4.6;消費者物價上漲率台灣為百分之1.5、韓國為百分之2.5;失業率台灣為百分之3.8、韓國為百分之3.3;貧富差距五分位比台灣是6倍、韓國是8倍;平均國民所得台灣為16,563美元,比韓國的19,921美元要少一些,但如果排除匯率波動的因素,以「購買力平價」(PPP)來反映實際的國民所得,台灣為31,041美元、韓國只有23,331美元;外匯存底至去年底,台灣為2,662億美元、韓國為2,390億美元;政府債務餘額占GDP的比例,台灣為百分之31,韓國為百分之33.4。

另外,依據「瑞士國際管理學院」(IMD)於今年5月10日發表的「2007年世界競爭力」排名,台灣排名第18、韓國第29。

「世界經濟論壇」(WEF)於去年9月27日所發布的「2006至2007年全球競爭力排名」所列的三項指標:「成長競爭力指標」台灣名列第6、居亞洲第一,韓國則為第21;「全球競爭力指標」台灣排名第13、韓國第24;「商業競爭力指標」台灣第21,韓國第25。

綜合以上的數據和評比,不論就總體經濟表現、政府財政狀況、國民實質購買力,以及各種競爭力的排名,台灣絕對不輸同為「亞洲四小龍」的韓國。

此外,台灣在「大尺寸TFT-LCD面板」、「晶圓代工」及「IC封測」等三項全世界最重要的高科技產品的產值均居世界第一。

「竹科」、「中科」與「南科」三大科學園區,今年一至八月的營業額為一兆兩千兩百五十一億元,預估至今年底將可突破兩兆元的歷史紀錄。

未來政府不但要加速各科學園區新興基地的開發與招商,更要全力推動「精密機械」、「通訊電子」及「生物科技」成為台灣繼「半導體」與「面板」之後,第三、第四及第五個「兆元產業」,積極促進區域及產業的均衡發展。

反映經濟未來前景的股市,自今年1月1日以來,股價指數已上漲近百分之25,而整體股市的市值也屢創歷史新高。

由此可見,台灣不但沒有在「亞洲四小龍」中消失,更在許多高科技領域穩居世界龍頭地位,台灣不但已經跨出亞洲,更有實力立足於世界。

有如此亮麗的成績,相信只要心中有台灣、看好台灣,就一定能看見台灣。

在追求經濟繁榮的同時,政府也不曾忘記對社會公平正義的堅持。

過去的一年,尤其是張院長就任行政院長後,在「大投資、大溫暖」的基礎上,將過去十年未曾調整的「基本工資」調高百分之9.09,時薪也配合由66元提高為95元,使超過140萬的勞工與民眾得以受惠,並陸續完成「勞工退休金監理會組織法」的立法及「勞工退休金監理會」的設置,使八百萬的勞工朋友能透過「入股台灣」的方式,共同分享經濟成長的果實,對退休後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保障。

同時,在朝野共同合作下,「國民年金法」也於今年7月20日完成立法,將於明年10月1日正式開辦,把整個社會安全網絡所缺的最後一塊補齊,讓台灣躋身現代福利國家之林,這絕對是落實公平正義,促進內部團結劃時代的工程。

在此要期勉所有的工作同仁,務必做好相關配套的準備,使「國民年金」制度如期如質圓滿上路。

對農漁民的照顧,除了將「老農津貼」由每個月3,000元提高為4,000元、5,000元,現在是6,000元外,行政院也通過「農村改建方案」,完成「農村改建條例」草案的研擬,未來完成立法後,政府將投入1,000億元來幫助鄉村地區經濟及弱勢者優先改善居住與生活的環境,並全面推動農村景觀與公共設施的充實與美化。

為解決油價持續高漲對漁業經營的衝擊,政府也已核定溯自今年7月1日起,將漁船用油定額補貼的額度增加至百分之14,並調高漁船保險補助的比例。

對於弱勢族群的扶助,行政院完成了「周延弱勢學生助學措施」的規劃,除分三階段逐步補助5歲以下幼兒的就學費用外,也將擴大照顧各學齡的弱勢家庭,包括:國中、小弱勢學童課後扶助,以及強化高中職及大專校院弱勢學生助學計畫等等,總計受惠人數約65萬8千人,對弱勢學生提供更多的關懷與協助,讓所有的小朋友都能享有相同的受教機會與教育品質。

針對台灣經濟主體的中小企業,政府除了持續提供資金融通、技術研發及經營提升等方面的協助與輔導外,行政院也於今年8月20日起,自「國家發展基金」中提撥100億元,結合民間創投基金共同投資中小企業,這是「國家發展基金」投資國內高科技產業外,首次用於投資中小企業,預計可望投資1000家企業,增加20,000個就業機會,為台灣的經濟注入更多的活水與活力。

隨著照顧「中南部地區、中下階層、中小企業」的「三中政策」不斷落實,政府所設定的「增加投資台灣」、「創造就業機會」、「拉近城鄉距離」、「縮短貧富差距」四大政策目標必能逐步實現,在追求持續穩定成長之餘,更積極建設具有台灣特色,強調內涵品質與人文關懷的「幸福經濟」。

各位工作伙伴、各位親愛的國人同胞,本人明天將前往太平洋的友邦馬紹爾群島共和國參加「第二屆台灣與太平洋友邦元首高峰會議」。

每一次出訪、每一次遠離國門,總是格外感到自己國家的可貴。

台灣與太平洋地區的六個友邦國家:馬紹爾群島、所羅門群島、帛琉、諾魯、吉里巴斯及吐瓦魯不但同為「海洋國家」,且與我國的原住民族同屬南島語系民族,彼此關係非常密切深遠。

本人就任總統以來,已遍訪所有太平洋友邦國家,親身見證各國致力於追求繁榮、發展與幸福所做的努力。

對照過去半個多世紀,2300萬台灣人民所走過的歷程,我們更應珍惜今天所擁有的一切。

這幾年來,我們看到李安、王建民、陳詩欣、朱木炎、林義傑、詹詠然與莊佳容等優秀的台灣子弟,在世界的舞台發光發亮,不斷為台灣爭光,那種內心的感動是難以言喻的。

但同時我們也看到有些人,只為了政治目的、為了權力爭逐,不斷「唱衰台灣」、「看壞台灣」,令人感到無比的痛心。

因為對台灣的否定,等於否定過去半個多世紀2300百萬台灣人民為這個國家所付出的一切及所做的犧牲與奉獻。

親愛的國人同胞,台灣是一個成功的故事,我們絕對不要妄自菲薄,自輕而人輕。

台灣更是我們的祖國、我們的母親,以及2300百萬台灣人民賴以發展的憑藉與希望。

如果失去了台灣,我們將失去所有的一切。

台灣從來不曾邊緣化,也沒有從「亞洲四小龍」中消失,只要心中有台灣,就一定能看見台灣。

身為台灣的子民,我們要更加奮發圖強、精誠團結,用我們的努力、智慧與創意,讓全世界都看見台灣。

最後,敬祝雙十國慶生日快樂,台灣國運昌隆。

各位貴賓、先進和伙伴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民主萬歲!台灣加油!謝謝大家! 【資料來源:總統府新聞稿】類別96年 回上一頁 回最上面 回首頁 :::收合選單 本會簡介 成立緣起 本會組織 首長簡介 聯絡資訊 大陸工作體系 政策與情勢 兩岸及大陸情勢 大陸政策 政府兩岸政策重要措施 行政院重大政策說明 推展兩岸制度化協商 相關民意調查結果 主管法規 主管法規查詢 大陸事務法規 兩岸協議 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9條等修法 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 法規預告專區 兩岸交流 兩岸文教交流 兩岸經濟交流 兩岸社會交流 兩岸統計 臺港澳關係 港澳情勢 港澳事務法規(學生法規請見「港澳學生交流專區」) 臺港澳交流統計 港澳學生交流專區 答客問及旅遊資訊 國人赴港澳動態登錄 相關網站 資訊園地 新聞園地 重要議題專區 政府資訊公開 公文服務 公布欄 出版品 典藏資料 訴願服務 國賠案件統計 為民服務 首長信箱 政府因應『港版國安法』專區 陸港澳緊急服務資訊與旅遊警示專區 國人赴港澳動態登錄 臺商窗口 國人赴陸任職規範 因應中國大陸居住證專區 大陸廣告規範平台 網路申辦 本會補助及委辦活動 陸配專區 陸生專區 臺生專區 下方連結 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無障礙網頁宣告 隱私權保護與資訊安全政策 大陸委員會 瀏覽人次:..本會地址:10051臺北市中正區濟南路1段2之2號15樓 聯絡電話:(02)2397-5589 傳真號碼:(02)2397-5300 最佳瀏覽解析度為1024*768以上 本網站支援IE11以上、googlechrome、Firefox與safari瀏覽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