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你,我無法成為小說家| 每週好書讀 - 中央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沒有你,我無法成為小說家》中,白石一文運用一篇篇手記般的文章,記下了同輩男人面對情感與自身際遇的種種,那些見證死與離別的無奈、面對生與老病 ... 首頁 / 文學 沒有你,我無法成為小說家 發稿時間:2022/05/13 沒有你,我無法成為小說家作者|白石一文譯者|邱香凝出版社|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22/05/03   面對死亡、老去與離別這樣的生命課題,身為情感細膩的小說家,該用如何的筆觸去書寫曾經,是真實坦然地紀錄這些時間走過的軌跡,還是繼續漠然地轉身不願回顧真實的自己。

《沒有你,我無法成為小說家》中,白石一文運用一篇篇手記般的文章,記下了同輩男人面對情感與自身際遇的種種,那些見證死與離別的無奈、面對生與老病的窘境,猶如懺情記一般娓娓道來。

對照同期的前作《一億元的分手費》,回望作家內心「一切真的不算什麼的人生」,究竟想望的是什麼?是特殊體例的文學創作,亦是作家本身人生的回望。

文章節錄《沒有你,我無法成為小說家》   到了這把年紀,我深深體會到一件事。

  ――沒必要在人際關係上修煉什麼。

  就是這麼回事。

  說什麼不要光憑好惡篩選周遭的人,必須秉持更多愛、慈悲、憐憫與寬容(人與人之間相處時最該優先學習的德目就是這個)面對他人。

我們從小就受這樣的教誨長大,聽到耳朵都長繭了。

  的確,光憑自己的好惡選擇對象有其風險(我們容易對能為自己帶來短期利益的人產生好感)。

但也不必因為這樣,就去勉強自己與無論如何都無法喜歡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姊妹、同學、教師、同事或上司等人積極交流。

我認為那一點都沒必要。

  在人際關係上忍耐,只會獲得比預期更小的果實,與合得來的對象歡笑度過的時光,反而能結出大得令人驚喜的果實。

  我們應該從幼年時期就開始學習更多享受人際關係的方法才對。

  想要建立豐美的人際關係,比什麼都重要的,是用自己手中的望遠鏡迅速找出對焦正確的人。

  我們只要盡情與「看對眼的人」相親相愛就好。

  不限學校或職場等集團,就算只是搭個電車,也曾瞬間對碰巧站在自己面前或坐在附近座位的人心動過。

或者在酒吧櫃台邊,不經意對身旁陌生人產生親近感(即使女友就在自己身邊,卻莫名受隔壁情侶的其中一方吸引)。

那種時候,我們往往只會視為錯覺,壓抑內心突如其來的心慌意亂。

其實,說不定應該不顧一切接近對方比較好。

  社會組織發展得愈是精密,跟著直覺走的邂逅就會愈來愈少。

在街頭被人搭訕,我們只會先感到恐懼,連想都沒想過伸手去拿掛在脖子上的望遠鏡。

面對自己隸屬群體(學校或公司等所處階級等集團)以外的對象,我們早已養成超乎必要的警戒習慣。

  正是這種對內封閉的態度,剝奪了我們體驗「命中注定相遇」的自由。

◇   「世上從來沒有什麼幸福人生」,對總有一天會死的我們來說,這是具有壓倒性說服力的想法。

  只要思考過一次自己死去時的事,無論多鮮明雀躍的喜悅,都會在那光彩上蒙一層陰霾。

想像近在身邊的對象(配偶、戀人、子女或愛犬、愛貓)比自己先走一步時,也會陷入相同狀態。

更別說無論是自己也好,自己的最愛也好,死前如果必須在病榻上承受難耐的苦楚,那必定會教人想詛咒這輩子所活過的一切現實。

  我認為人類所有願望中,最迫切也最重要的,或說當聽到神明「可以為你實現唯一一個願望」時,務必想懇求神明實現的願望,莫過於「在安樂中死去」。

  在痛苦中死去這件事,和死亡本身同樣,有時甚至超越死亡本身帶來的恐懼。

  死亡帶來的痛苦非常具體寫實,我們從小就被迫牢牢記住那種殘忍的痛苦。

  一言以蔽之,那就是「恐懼與痛楚」。

  恐懼自我意識即將消滅,人生一切終將歸於虛無。

恐懼自己忽然就要與心愛的人們、熟悉的世界和充滿夢想的未來道別。

同時,令人無助的不適、身體上的劇烈疼痛與絕無可能改善的呼吸困難也會在死亡前襲擊我們。

  老實說,死這件事真是糟透了。

  可是,這生命中最糟糕的一天會突然造訪我們,沒人知道如何逃開。

  這麼一想,人生豈不也成了最糟糕的東西嗎。

畢竟過程再好,只要結局不好,一切也都沒用了。

  為了忽略這「最糟的結局」,在這個身邊充斥死亡,如家常便飯般經歷著無論好壞終將一死的時代,我們做出的第一件事就是「否定死亡」。

  就算眼前躺著正在逐漸腐爛的屍體,我們也會告訴自己,這個屍體絕對不是「那個人」,真正的「那個人」(的靈魂)只是離開肉體,搬到永恆之都安住罷了――人類透過創造出肯定「活著這件事」的絕對存在(神)來翻轉生與死的順位,說服自己相信生才是死的支配者。

如今世界各地擁有莫大力量的巨大宗教系統於焉誕生。

  然而,以神的存在和靈魂不滅為前提的宗教系統,也因著科學文明的進步而逐漸失去往日的威勢。

  不管怎麼說,發生「奇蹟」的頻率實在太低了,足以奪走人們對宗教系統的信任。

再怎麼宣稱靈魂不滅不死,幾乎沒有人能死後復活的事實,在傳播媒體的發展下已足夠讓我們對宗教抱持懷疑。

  當「對死亡的否定」像這樣變得愈來愈困難,我們只能嘗試其他方法。

  那就是刻意「忘記死亡」。

其他推薦 原來你什麼都不想要 小說下一站,天國 守護者 十字路 本周選書 1.少年 2.他們說我是間諜 3.原來你什麼都不想要 4.小說下一站,天國 5.守護者 熱門選書 1.銀之夜 2.十字路 3.放歌 4.未來還沒被書寫 5.激流與倒影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

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