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年號列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由漢胡兩族融合所建立的一個朝代,618年唐高祖李淵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
690年武則天代唐稱帝,建立武周。
705年武則天退位,唐中宗繼位,恢復唐朝。
唐朝年號列表
語言
監視
編輯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由漢胡兩族融合所建立的一個朝代,618年唐高祖李淵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
690年武則天代唐稱帝,建立武周。
705年武則天退位,唐中宗繼位,恢復唐朝。
到907年由朱溫建立的後梁取代為止,歷時290年[1]。
開創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年號為貞觀
唐朝延續著漢武帝時期以來的年號紀年法。
唐朝的年號特點有四點:其一,逾年改元和當年改元併存。
其二,年號數量多、改元頻繁,約佔中國年號總數的8.23%,是中國古代年號數量較多的朝代之一[註1]。
其三,始創年號編制新方法,從前任帝王年號中各選取一字組合成新的年號,比如「貞元」便由「貞觀」「開元」各取一字組合而成。
其四,出現重複使用的年號,比如唐高宗和唐肅宗各自使用「上元」年號[2]。
唐朝改元的原因,主要有新君即位、祥瑞、祭祀、祈福消災、重大政治事件等五類[3]。
年號也反映了唐朝皇帝的思想內涵:例如武則天的光宅、永昌、天授、如意、神功,充滿了吉利祥瑞的語意;長壽、延載、天冊萬歲、萬歲登封、萬歲通天、久視、長安,反映了武則天晚年渴望長壽的強烈心理[4]。
唐朝亦有不少的人事物,在當代及後世以年號來冠名及命名,舉例有中國歷史上文治武功都頗有成就的「貞觀之治」及「開元盛世」[5],記錄唐太宗與大臣問答名言的「貞觀政要」[6],因唐高宗泰山封禪而改名的「乾封縣」[7],乾封年間鑄造的「乾封泉寶」[8],盧綸等10位詩人為代表的「大曆十才子」[9]等等。
唐朝20多位皇帝當中,使用的年號最多、改元最為頻繁的是唐高宗和武則天:唐高宗在位33年,使用了14個年號;武則天稱帝15年,使用了14個年號[10],幾乎每年更換一次,甚至有一年內更改兩次[4],如果把太后臨朝稱制期間計入[註2],則使用了20個年號[11]。
武則天還依照周曆更改正朔,改永昌元年十一月為載初元年正月,十二月為臘月,正月為一月,沿用到久視元年十月就恢復成舊正朔[4]。
唐肅宗時也曾短暫改制,去年號,採帝王紀年,以子月為歲首;經歷了七個月後,恢復成年號紀年及正月為歲首的制度[12]。
下表列出唐朝包括武周使用的76個年號,以及預定啟用但後來取消的通乾、永新2個年號。
年號含義以段勇、何磊、王曉、劉新方四位學者的論文研究為主,無結論則以空白表示。
各年號的使用時間出自劉昫《舊唐書》、歐陽脩《新唐書》以及司馬光《資治通鑑》。
目次
1唐朝年號
2年號相關
3注釋
4參考資料
5參考書籍
6外部連結
7參見
唐朝年號編輯
唐朝年號
年號
君主
啟用日期(西曆)
停用日期(西曆)
使用年數
改元原因
年號含義
備註
來源
武德
高祖李淵
元年五月二十日(618年6月18日)
九年十二月三十日(627年1月22日)
9年
新君即位
武,繼承;德,德政接續繼承古聖賢王德政善政[13]
武德九年八月九日唐太宗繼位[註3]。
[17][18][16][19]貞觀
太宗李世民
元年正月初一日(627年1月23日)
二十三年十二月三十日(650年2月6日)
23年
新君即位
貞,正常;觀,諦視以正道示人,以正道示天下[20]
宋代避諱宋仁宗的名字,多稱「真觀」或「正觀」[21][22]。
貞觀二十三年六月一日唐高宗繼位。
[17][19][23]永徽
高宗李治
元年正月初一日(650年2月7日)
七年正月初六日(656年2月6日)
7年
新君即位、祈福消災
永,長;徽,善永久長遠之善[24]
[17][23][25]顯慶
元年正月初七日(656年2月7日)
六年二月二十九日(661年4月3日)
6年
重大政治事件
唐代避諱唐中宗的名字,多稱「明慶」或「光慶」[22][26]。
[17][25][27]龍朔
元年二月三十日[註4](661年4月4日)
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664年2月1日)
3年
祥瑞
[28][27][30]麟德
元年正月初一日[註5](664年2月2日)
三年正月初四日(666年2月13日)
3年
祥瑞
[28][30][31]乾封
元年正月初五日(666年2月14日)
三年二月十一日(668年3月28日)
3年
祭祀
[28][31][32]總章
元年二月十二日[註6](668年3月29日)
三年二月三十日(670年3月26日)
3年
重大政治事件
[28][32][37]咸亨
元年三月初一日(670年3月27日)
五年八月十四日(674年9月19日)
5年
祈福消災
咸,皆悉;亨,嘉美天地調和,萬物欣欣向榮[38]
[28][37][39]上元
元年八月十五日(674年9月20日)
三年十一月初七日(676年12月17日)
3年
祈福消災
期望上元天官的賜福[40]
[28][39][41]儀鳳
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註7](676年12月18日)
四年六月初二日(679年7月14日)
4年
祥瑞
[28][41][43]通乾
未正式使用
預定於儀鳳四年正月一日啟用,然而未及正式改元即被取消。
[44][45][46]調露
元年六月初三日(679年7月15日)
二年八月二十二日(680年9月20日)
2年
祈福消災
[28][43][47]永隆
元年八月二十三日(680年9月21日)
二年九月二十九日(681年11月14日)
2年
重大政治事件
唐代避諱唐玄宗的名字,多稱「永崇」[26]。
[28][47][48]開耀
元年九月三十日[註8](681年11月15日)
二年二月十八日(682年4月1日)
2年
祈福消災
[28][48][52]永淳
元年二月十九日[註9](682年4月2日)
二年十二月初三日(683年12月26日)
2年
重大政治事件
[28][52][54]弘道
元年十二月初四日[註10](683年12月27日)
元年十二月三十日(684年1月22日)
1年
光宣道化,弘揚道教[56]
弘道元年十二月十一日唐中宗繼位[註11]。
[28][54][59]嗣聖
中宗李顯
元年正月初一日[註12](684年1月23日)
元年二月初六日(684年2月26日)
1年
新君即位
[61][59][62]文明
睿宗李旦
元年二月初七日[註13](684年2月27日)
元年九月初五日(684年10月18日)
1年
新君即位
光照四方,君臨天下[64]
[61][62][65]光宅
元年九月初六日[註14](684年10月19日)
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685年2月8日)
1年
[61][65][67]垂拱
元年正月初一日(685年2月9日)
四年十二月三十日(689年1月26日)
4年
帝王無為而治的治國理念[68]
[61][67][69]永昌
元年正月初一日(689年1月27日)
元年十月三十日(689年12月17日)
1年
祥瑞、祭祀、重大政治事件
更改曆法,改永昌元年十一月一日為載初元年正月一日。
[61][69][70]載初
元年正月初一日(689年12月18日)
元年九月初八日(690年10月15日)
1年
祭祀、重大政治事件
以子月為歲首。
[61][70][71]武周年號
年號
君主
啟用日期(西曆)
停用日期(西曆)
使用年數
改元原因
年號含義
備註
來源
天授
則天帝武曌
元年九月初九日(690年10月16日)
三年三月二十九日(692年4月21日)
3年
新君即位
上天授予君權[72]
以子月為歲首,改國號為周[註15]。
[61][71][73]如意
元年四月初一日(692年4月22日)
元年九月初九日(692年10月22日)
1年
祈福消災
對天授以來內外諸事均感如意[72]
以子月為歲首。
[61][73][74]長壽
元年九月初十日[註16](692年10月23日)
三年五月初十日(694年6月8日)
3年
祈福消災
祈求健康長壽[72][76]
以子月為歲首。
[61][74][77]延載
元年五月十一日[註17](694年6月9日)
元年十月三十日(694年11月22日)
1年
延續武周皇祚[79]
以子月為歲首。
[61][77][80]證聖
元年正月初一日[註18](694年11月23日)
元年九月初八日(695年10月21日)
1年
重大政治事件
佛教用語,意為證入聖果[82]
以子月為歲首。
[61][80][83]天冊萬歲
元年九月初九日[註19](695年10月22日)
二年臘月初十日(696年1月19日)
2年
仰仗佛法庇護,武周皇祚國運長久[82]
以子月為歲首。
[61][83][85]萬歲登封
元年臘月十一日(696年1月20日)
元年三月十五日(696年4月21日)
1年
祭祀
萬歲,武則天;登封,在嵩山舉行封禪[82]
以子月為歲首。
[61][85][86]萬歲通天
元年三月十六日[註20](696年4月22日)
二年九月初八日(697年9月28日)
2年
祭祀
武則天祚求上天庇佑、風調雨順、社會安寧[89]
以子月為歲首。
[61][86][90]神功
元年九月初九日[註21](697年9月29日)
元年閏十月三十日(697年12月19日)
1年
重大政治事件
平定契丹之亂係天助所致[92]
以子月為歲首。
[93][90][94]聖曆
元年正月初一日(697年12月20日)
三年五月初四日(700年5月26日)
3年
祭祀
永享太平盛世[95]
以子月為歲首。
[93][94][96]久視
元年五月初五日(700年5月27日)
二年正月初二日(701年2月14日)
2年
祈福消災
對長生長壽的追求與嚮往[97]
久視元年十月起恢復以寅月為歲首[96]。
[93][96][98]大足
元年正月初三日[註22](701年2月15日)
元年十月初二日(701年11月6日)
1年
祥瑞
[93][98][100]長安
元年十月初三日[註23](701年11月7日)
四年十二月三十日(705年1月29日)
4年
祈福消災
削弱武氏勢力,鞏固太子地位,以達長治久安的目地[97]
[93][100][102]神龍
元年正月初一日[註24](705年1月30日)
三年九月初四日(707年10月4日)
3年
以神龍比喻自己是真龍天子[105]
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五日唐中宗繼位。
二月四日,復國號為唐[註25]。
[93][102][107](續)唐朝年號
年號
君主
啟用日期(西曆)
停用日期(西曆)
使用年數
改元原因
年號含義
備註
來源
景龍
中宗李顯
元年九月初五日(707年10月5日)
四年六月初三日(710年7月4日)
4年
[93][107][108]唐隆
殤帝李重茂
元年六月初四日(710年7月5日)
元年七月十九日(710年8月18日)
1年
新君即位、祈福消災
唐代避諱唐玄宗的名字,多稱「唐元」、「唐興」或「唐安」[109]。
唐隆元年六月七日唐殤帝繼位,六月二十四日唐睿宗繼位。
[93][108][110]景雲
睿宗李旦
元年七月二十日(710年8月19日)
三年正月十八日(712年2月29日)
3年
新君即位、祥瑞
[93][110][111]太極
元年正月十九日(712年3月1日)
元年五月初二日(712年6月10日)
1年
[93][111][112]延和
元年五月初三日(712年6月11日)
元年八月初六日(712年9月11日)
1年
延和元年八月三日唐玄宗繼位[註26]。
[93][112][114]先天
玄宗李隆基
元年八月初七日(712年9月12日)
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713年12月21日)
2年
新君即位
先天,先於天象在天象尚未出現變化前,採取措施預防,則不違背天意,順乎人意[115]
[116][114][117]開元
元年十二月初一日(713年12月22日)
二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742年2月9日)
29年
開闢新紀元[118]
[116][117][119]天寶
元年正月初一日(742年2月10日)
十五載八月十五日(756年9月13日)
15年
祥瑞
天,上天;寶,靈符皇帝受命於天的符命之書[120]
天寶三年正月一日起改「年」為「載」。
天寶十五載七月十二日太子李亨在靈武繼位改元,在成都的唐玄宗得知太子己經繼位,於八月十六日退位為太上皇。
[116][119][121]至德
肅宗李亨
元載七月十二日(756年8月12日)
三載二月初四日(758年3月17日)
3年
新君即位
稱「年」為「載」。
[116][121][122]乾元
元年二月初五日[註27](758年3月18日)
三年閏四月十八日(760年6月6日)
3年
重大政治事件
整頓乾坤、再造天下自許[118]
乾元元年二月五日起復「載」為「年」。
[116][122][124]上元
元年閏四月十九日[註28](760年6月7日)
二年九月二十日(761年10月22日)
2年
祈福消災
上元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去年號,稱元年,以建子月為歲首。
[116][124][126]寶應
元年四月十五日[註29](762年5月14日)
二年七月初十日(763年8月23日)
2年
祥瑞
寶應元年四月十五日起恢復寅正,四月二十日唐代宗繼位[註30]。
[116][130][131]廣德
代宗李豫
元年七月十一日[註31](763年8月24日)
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765年1月25日)
2年
新君即位
廣先聖之德,施李唐之德政[133]
[116][131][134]永泰
元年正月初一日[註32](765年1月26日)
二年十一月十一日(766年12月17日)
2年
祈福消災
立大中之道[137]
[116][134][138]大曆
元年十一月十二日[註33](766年12月18日)
十四年十二月三十日(780年2月10日)
14年
大力革新,行匡救治世之法[137]
大曆十四年五月二十三日唐德宗繼位。
[116][138][140]建中
德宗李适
元年正月初一日(780年2月11日)
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784年1月26日)
4年
新君即位
[141][140][142]興元
元年正月初一日(784年1月27日)
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785年2月13日)
1年
重大政治事件
[141][142][143]貞元
元年正月初一日(785年2月14日)
二十一年八月初四日(805年8月31日)
21年
從年號「貞觀」「開元」各取一字[144]貞正守一,致世太平[118]
貞元二十一年正月二十六日唐順宗繼位。
[141][143][145]永貞
順宗李誦
元年八月初五日(805年9月1日)
二年正月初一日(806年1月24日)
2年
新君即位
永,長;貞,正長享正命[118]
永貞元年八月九日唐憲宗繼位。
[141][145][146]元和
憲宗李純
元年正月初二日(806年1月25日)
十六年正月初三日(821年2月8日)
16年
新君即位
元和十五年閏正月三日唐穆宗繼位[註34]。
[141][146][149]永新
穆宗李恆
啟用當天廢除
於元和十五年二月五日啟用,但不久即被取消[150]。
[151]長慶
元年正月初四日(821年2月9日)
五年正月初六日(824年1月28日)
5年
新君即位、祈福消災
長慶四年正月二十六日唐敬宗繼位[註35]。
[141][149][153]寶曆
敬宗李湛
元年正月初七日(825年1月29日)
三年二月十二日(827年3月13日)
3年
新君即位
寶曆二年十二月十二日唐文宗繼位。
[141][153][154]大和
文宗李昂
元年二月十三日[註36](827年3月14日)
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836年1月21日)
9年
新君即位
唐代文獻皆作「太和」[156]。
[157][154][158]開成
元年正月初一日(836年1月22日)
六年正月初八日(841年2月3日)
6年
開成五年正月十四日唐武宗繼位[註37]。
[157][158][160][161]會昌
武宗李炎
元年正月初九日[註38](841年2月4日)
七年正月十六日(847年2月6日)
7年
新君即位
會昌六年三月二十六日唐宣宗繼位[註39]。
[157][161][166]大中
宣宗李忱
元年正月十七日[註40](847年2月6日)
十四年十一月初一日(860年12月16日)
14年
新君即位
大中十三年八月十三日唐懿宗繼位[註41]。
[157][166][169][170]咸通
懿宗李漼
元年十一月初二日[註42](860年12月17日)
十五年十一月初四日(874年12月16日)
15年
新君即位、祈福消災
選自唐宣宗所制《泰邊陲樂曲詞》「海岳晏咸通」之句[172]宣揚繼承皇位出自唐宣宗之意[173]
咸通十四年七月十九日唐僖宗繼位[註43]。
[157][170][175][176]乾符
僖宗李儇
元年十一月初五日(874年12月17日)
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880年2月13日)
6年
新君即位
[177][176][178]廣明
元年正月初一日(880年2月14日)
二年七月初十日(881年8月8日)
2年
[177][178][179]中和
元年七月十一日(881年8月9日)
五年三月十三日(885年4月1日)
5年
重大政治事件
[177][179][180]光啟
元年三月十四日(885年4月2日)
四年二月二十一日(888年4月6日)
4年
重大政治事件
希望開啟新紀元[181]
[177][180][182]文德
元年二月二十二日[註44](888年4月7日)
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889年2月3日)
1年
重大政治事件
文德元年三月八日唐昭宗繼位。
[177][182][184]龍紀
昭宗李曄
元年正月初一日(889年2月4日)
元年十二月三十日(890年1月24日)
1年
新君即位
[177][184][185]大順
元年正月初一日(890年1月25日)
三年正月二十日(892年2月21日)
3年
祈福消災
祈禱恢復有序的君臣關係[76]
[177][185][186]景福
正年正月二十一日[註45](892年2月22日)
二年十二月三十日(894年2月9日)
2年
[177][186][188]乾寧
元年正月初一日(894年2月10日)
五年八月二十六日(898年9月15日)
5年
[177][188][189]光化
元年八月二十七日(898年9月16日)
四年四月二十四日(901年5月15日)
4年
重大政治事件
[177][189][190]天復
元年四月二十五日[註46](901年5月16日)
四年閏四月初十日[註47](904年5月27日)
4年
祈福消災
[177][190][195]天祐
元年閏四月十一日(904年5月28日)
四年四月二十一日[註48](907年6月4日)
4年
祈福消災
祈求上天保佑即將滅亡的唐朝[198]
天祐元年八月十五日唐哀帝李柷繼位。
天祐四年三月二十七日唐哀帝禪位於朱溫;四月十八日朱溫稱帝,四月二十二日改年號為開平元年,建立後梁。
[177][195][199][200]年號相關編輯
類別
名稱
歷史
貞觀之治[5][201][202][203]、永徽之政[204][205]、神龍政變[206]、唐隆政變[207]、開元盛世[208][209][210]、天寶之亂[211][212][213]、永貞革新[214]、永貞內禪[215]、元和中興[216]、甘露之變[217][218][219][220][221]、會昌法難[222][223]、大中之治[224]人物
貞觀十八學士[225]、開元十八學士[226][227]、開元三大士[228]、大曆十才子[9][229]文化
大曆詩風[230][231]、大曆體[232]、元和詩風[233][234]、元和體[235]古籍
《貞觀政要》[236]、《永徽律》[237]、《麟德曆》(又名《儀鳳曆》)[238]、《開元占經》[239]、《開元廣濟方》[240]、《開元雜報》[241]、《開元禮》[242]、《開元天寶遺事》[243]、《開元釋教錄》[244]、《貞元釋教錄》[245]、《元和郡縣圖志》[246]、《元和姓纂》[247]建築
開元寺[248]文物
景雲鐘[249]、長慶會盟碑[250]、開成石經[251]、唐中和銅鐘[252]錢幣
乾封泉寶[8]、乾元重寶[8]、大曆元寶[253]、建中通寶[253]、會昌開元[254]、咸通玄寶[255]地域
貞觀十道[256]、開元十五道[256]政區
武德縣[257]、武德縣[258]、乾封縣[7]、乾封縣[259]、登封縣[260]、天寶縣[261]、至德縣[262]、乾元縣[263]、上元縣[264]、興元府[265]、寶應縣[266]、永泰縣[267]、大曆縣[268]、乾符縣[269]影音
《貞觀之治》[270]、《貞觀長歌》[271]、《貞觀盛事》[272]、《貞觀朝聖》[273]注釋編輯
^如果將西漢及東漢分開計算,則唐朝是中國古代年號最多的朝代;如果將西漢及東漢合併計算,則唐朝是中國古代年號排行第二多的朝代。
^683年-690年期間武則天以皇太后的身份執掌國政。
^《舊唐書》作八月癸亥(八日)繼位[14];《新唐書》作八月甲子(九日)繼位[15];《資治通鑑》作八月癸亥(八日)唐高祖禪位,甲子(九日)唐太宗繼位[16]。
^《中國歷代年號考》作起於三月[28];《舊唐書》作起於三月丙申(一日)[29]。
^新疆吐魯番出土的《唐紀元鈔》作龍朔四年六月一日改元[28],與史書相差半年。
^總章年號啟用時間以《舊唐書》為準[33];《唐會要》作二月二十九日改元[34];《新唐書》及《資治通鑑》作三月庚寅(六日)改元[35][36]。
^《唐會要》作十一月三日改元[42]。
^《舊唐書》及《資治通鑑》作十月乙丑(?)改元[49][50];《唐會要》作十月六日改元[51]。
^《唐會要》作二月十三日改元[53]。
^《舊唐書》作十二月己酉(?)改元[55]。
^《舊唐書》作十二月丁巳(四日)繼位[57],《唐會要》作十二月六日繼位[58]。
^《新唐書》作正月癸未(?)改元[60]。
^《資治通鑑》作二月壬子(?)改元[63]。
^《唐會要》作九月五日改元[66]。
^武則天改夏曆十一月為正月,夏曆十二月為臘月,夏曆正月為一月[70]。
^《唐會要》作九月九日改元[75]。
^《唐會要》作五月十日改元[78]。
^《唐會要》作三月一日改元[81]。
^《唐會要》作九月二十九日改元[84]。
^《舊唐書》作四月改元[87],《唐會要》作四月一日改元[88]。
^《資治通鑑》作九月壬辰(?)改元[91]。
^《唐會要》作正月五日改元[99]。
^《唐會要》作十月二十三日改元[101]。
^《新唐書》作正月甲辰(二十三日)改元[103],《唐會要》作正月五日改元[104]。
^《唐會要》作正月二十四日繼位,二月五日復國號為唐[106]。
^《唐會要》作七月五日繼位[113]。
^《唐會要》作三月五日改元[123]。
^《唐會要》作閏四月九日改元[125]。
^《舊唐書》、《新唐書》作四月乙丑(十六日)改元[127][128]。
^《唐會要》作四月二十一日繼位[129]。
^《唐會要》作七月二十日改元[132]。
^永泰年號啟用時間以《舊唐書》為準[135];《資治通鑑》作正月癸卯(十一日)改元[136]。
^《唐會要》作十月十二日改元[139]。
^《唐會要》作正月繼位[147];《舊唐書》作正月丙午(?)繼位[148]。
^《舊唐書》作正月癸酉(二十三日)繼位[152]。
^《舊唐書》缺「二月」二字[155]。
^《新唐書》作正月辛巳(四日)繼位[159]。
^《舊唐書》作正月庚戌(?)改元[162]。
^《舊唐書》作三月二日繼位[163];《新唐書》作三月甲子(二十三日)繼位[164];《唐會要》作三月二十二日繼位[165]。
^《舊唐書》作正月戊申(十一日)改元[167]。
^《新唐書》作八月癸巳(十日)繼位[168]。
^《舊唐書》作十一月丁丑(?)改元[171]。
^《舊唐書》作七月二十日繼位[174]。
^《舊唐書》作二月戊子(二十日)改元[183]。
^《舊唐書》作正月丙午朔(一日)改元[187]。
^《舊唐書》作四月甲戌(二十二日)改元[191];《新唐書》作四月丙子(二十四日)改元[192]。
^蜀王王建使用至天復八年正月九日[193],晉王李克用使用至天復七年[194]。
^吳王楊渥、楊隆演使用至天祐十六年三月二十九日[196],晉王李存勗使用至天祐二十年四月二十四日[197]。
參考資料編輯
^徐俊2004,第179-261頁.sfnerror:notarget:CITEREF徐俊2004(help)
^王曉2015,第21-30頁.
^王曉2015,第31-40頁.
^4.04.14.2李志賢1998,第9頁.
^5.05.1王壽南2020,第280頁.
^貞觀政要.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22-03-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0).
^7.07.1劉昫. 地理一.維基文庫,18.乾封,隋博城縣。
……乾封元年,高宗封泰山,改為乾封縣。
^8.08.18.2王溥. 泉貨.維基文庫,89.乾封元年五月二十三日。
盜鑄轉多。
遂改鑄新文曰乾封泉寶。
……至乾元元年七月十六日詔:「……宜聽於諸監別鑄一當十錢。
其文曰乾元重寶。
……」
^9.09.1歐陽脩. 文藝下.維基文庫,128.〔盧〕綸與吉中孚、韓翃、錢起、司空曙、苗發、崔峒、耿湋、夏侯審、李端皆能詩齊名,號「大曆十才子」。
^何磊2006,第193頁.
^王曉2015,第28頁.
^孫英剛.無年號與改正朔_安史之亂中肅宗重塑正統的努力——兼論曆法與中古政治之關係.人文雜誌2013年第2期. 缺少或|url=為空(幫助)
^段勇2006,第25-28頁.
^劉昫. 太宗上.維基文庫,2.〔武德九年〕八月癸亥,高祖傳位於皇太子,太宗即位於東宮顯德殿。
^歐陽脩. 太宗.維基文庫,2.〔武德九年〕八月甲子,即皇帝位於東宮顯德殿。
……貞觀元年正月乙酉,改元。
^16.016.1司馬光. 唐紀七.維基文庫,191.〔武德九年八月〕癸亥,制傳位於太子;太子固辭,不許。
甲子,太宗即皇帝位於東宮顯德殿,赦天下。
^17.017.117.217.3李崇智2004,第98頁.
^劉昫. 高祖.維基文庫,1.〔義寧二年五月〕甲子,高祖即皇帝位於太極殿,命刑部尚書蕭造兼太尉,告於南郊,大赦天下,改隋義寧二年為唐武德元年。
^19.019.1劉昫. 太宗上.維基文庫,2.貞觀元年春正月乙酉,改元。
^段勇2006,第28-31頁.
^段勇2006,第31頁.
^22.022.1李兆洛1970,第11頁.
^23.023.1劉昫. 高宗上.維基文庫,4.〔貞觀二十三年〕六月甲戌朔,皇太子即皇帝位,時年二十二。
……永徽元年春正月辛丑朔,上不受朝,詔改元。
^段勇2006,第31-33頁.
^25.025.1劉昫. 高宗上.維基文庫,4.〔永徽七年正月〕壬申,大赦,改元為顯慶。
^26.026.1顧炎武. 雜論名義二.維基文庫,23.唐中宗諱顯,玄宗諱隆基,唐人凡追稱高宗顯慶年號多云「明慶」,永隆年號多云「永崇」。
^27.027.1歐陽脩. 高宗.維基文庫,3.〔龍朔元年〕二月乙未,改元,赦洛州。
^28.0028.0128.0228.0328.0428.0528.0628.0728.0828.0928.1028.1128.1228.13李崇智2004,第99頁.
^劉昫. 高宗上.維基文庫,4.龍朔元年三月丙申朔,改元。
^30.030.1劉昫. 高宗上.維基文庫,4.〔龍朔三年〕十二月庚子,詔改來年正月一日為麟德元年。
^31.031.1劉昫. 高宗下.維基文庫,5.〔麟德三年正月〕壬申,御朝覲壇受朝賀。
改麟德三年為乾封元年。
^32.032.1劉昫. 高宗下.維基文庫,5.〔乾封三年二月〕丙寅,以明堂制度歷代不同,漢、魏以還,彌更訛舛,遂增損古今,新制其圖。
下詔大赦,改元為總章元年。
^陳靈海2012,第63頁.
^王溥. 帝號上.維基文庫,1.乾封三年二月二十九日,改為總章。
^歐陽脩. 高宗.維基文庫,3.〔總章元年〕三月庚寅,大赦,改元。
^司馬光. 唐紀十七.維基文庫,201.〔總章元年〕朝廷議明堂制度略定,三月,庚寅,赦天下,改元。
^37.037.1劉昫. 高宗下.維基文庫,5.〔總章三年〕三月甲戌朔,大赦天下,改元為咸亨元年。
^王曉2015,第11-12頁.
^39.039.1劉昫. 高宗下.維基文庫,5.〔咸亨五年〕秋八月壬辰,追尊宣簡公為宣皇帝,懿王為光皇帝,太祖武皇帝為高祖神堯皇帝,太宗文皇帝為文武聖皇帝,太穆皇后為太穆神皇后,文德皇后為文德聖皇后。
皇帝稱天皇,皇后稱天后。
改咸亨五年為上元元年,大赦。
^王曉2015,第16頁.
^41.041.1劉昫. 高宗下.維基文庫,5.〔上元三年十一月〕壬申,以陳州言鳳凰見於宛丘,改上元三年曰儀鳳元年,大赦。
^王溥. 帝號上.維基文庫,1.上元三年十一月三日,改為儀鳳。
^43.043.1劉昫. 高宗下.維基文庫,5.〔儀鳳四年〕六月辛亥,制大赦天下,改儀鳳四年為調露元年。
^陳靈海2012,第69頁.
^劉昫. 高宗下.維基文庫,5.〔儀鳳三年四月〕戊申,大赦,改來年正月一日為通乾。
……十二月,詔停明年「通乾」之號,以反語不善故也。
^王溥. 帝號上.維基文庫,1.儀鳳三年四月二十二日,敕改來年正月一日為通乾元年,十二月十日敕停不行。
^47.047.1劉昫. 高宗下.維基文庫,5.〔調露二年八月〕乙丑,立英王哲為皇太子。
改調露二年為永隆元年,赦天下,大酺三日。
^48.048.1歐陽脩. 高宗.維基文庫,3.〔開耀元年九月〕乙丑,改元,赦定襄軍及諸道緣征官吏兵募。
^劉昫. 高宗下.維基文庫,5.〔永隆二年〕冬十月丙寅朔,日有蝕之。
乙丑,改永隆二年為開耀元年。
^司馬光. 唐紀十八.維基文庫,202.〔開耀元年九月〕壬戌,裴行儉等獻定襄之俘。
乙丑,改元。
^王溥. 帝號上.維基文庫,1.永隆二年十月六日,改為開耀。
^52.052.1劉昫. 高宗下.維基文庫,5.〔永淳元年〕二月癸未,以太子誕皇孫滿月,大赦。
改開耀二年為永淳元年,大酺三日。
^王溥. 帝號上.維基文庫,1.開耀二年二月十三日,改為永淳。
^54.054.1歐陽脩. 高宗.維基文庫,3.〔弘道元年〕十二月丁巳,改元,大赦。
是夕,皇帝崩於貞觀殿,年五十六。
^劉昫. 高宗下.維基文庫,4.〔永淳二年〕十二月己酉,詔改永淳二年為弘道元年。
^王曉2015,第15頁.
^劉昫. 則天皇后.維基文庫,6.弘道元年十二月丁巳,大帝崩,皇太子顯即位,尊天后為皇太后。
^王溥. 帝號上.維基文庫,1.弘道元年十二月六日,即位。
^59.059.1司馬光. 唐紀十九.維基文庫,203.〔弘道元年十二月〕甲子,中宗即位,尊天后為皇太后,政事咸取決焉。
……〔光宅元年〕春,正月,甲申朔,改元嗣聖,赦天下。
^歐陽脩. 則天皇后.維基文庫,4.光宅元年正月癸未,改元嗣聖。
^61.0061.0161.0261.0361.0461.0561.0661.0761.0861.0961.1061.1161.1261.13李崇智2004,第100頁.
^62.062.1劉昫. 則天皇后.維基文庫,6.〔嗣聖元年二月〕己未,立豫王輪為皇帝,令居於別殿。
大赦天下,改元文明。
^司馬光. 唐紀十九.維基文庫,203.〔文明元年二月〕壬子,以永平郡王成器為皇太子,睿宗之長子也。
赦天下,改元文明。
^王曉2015,第13-14頁.
^65.065.1歐陽脩. 則天皇后.維基文庫,4.〔光宅元年〕九月甲寅,大赦,改元。
^王溥. 皇后.維基文庫,3.文明元年九月五日,改為光宅。
^67.067.1歐陽脩. 則天皇后.維基文庫,4.垂拱元年正月丁未,大赦,改元。
^王曉2015,第14頁.
^69.069.1歐陽脩. 則天皇后.維基文庫,4.永昌元年正月乙卯,享於萬象神宮,大赦,改元,賜酺七日。
^70.070.170.2司馬光. 唐紀二十.維基文庫,204.〔天授元年〕十一月,庚辰朔,日南至。
太后享萬象神宮,赦天下。
始用周正,改永昌元年十一月為載初元年正月,以十二月為臘月,夏正月為一月。
^71.071.1劉昫. 則天皇后.維基文庫,6.〔載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國號為周。
改元為天授,大赦天下,賜酺七日。
乙酉,加尊號曰聖神皇帝,降皇帝為皇嗣。
^72.072.172.2何磊2006,第189頁.
^73.073.1歐陽脩. 則天皇后.維基文庫,4.〔長壽元年〕四月丙申朔,日有食之。
大赦,改元如意。
^74.074.1歐陽脩. 則天皇后.維基文庫,4.〔長壽元年九月〕庚子,大赦,改元。
^王溥. 皇后.維基文庫,3.如意元年九月九日,改為長壽。
^76.076.1王曉2015,第37頁.
^77.077.1歐陽脩. 則天皇后.維基文庫,4.〔延載元年〕五月甲午,加號越古金輪聖神皇帝,大赦,改元,賜酺七日。
^王溥. 皇后.維基文庫,3.長壽三年五月十日,改為延載。
^何磊2006,第189-190頁.
^80.080.1歐陽脩. 則天皇后.維基文庫,4.天冊萬歲元年正月辛巳,加號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改元證聖。
^王溥. 皇后.維基文庫,3.延載二年三月一日,改為證聖。
^82.082.182.2何磊2006,第190頁.
^83.083.1歐陽脩. 則天皇后.維基文庫,4.〔天冊萬歲〕九月甲寅,祀南郊。
加號天冊金輪大聖皇帝。
大赦,改元,賜酺九日。
^王溥. 皇后.維基文庫,3.證聖元年九月二十九日,改為天冊萬歲。
^85.085.1歐陽脩. 則天皇后.維基文庫,4.萬歲通天元年臘月甲戌,如神岳。
甲申,封於神岳。
改元曰萬歲登封。
^86.086.1歐陽脩. 則天皇后.維基文庫,4.〔萬歲通天元年三月〕丁巳,復作明堂,改曰通天宮。
大赦,改元,賜酺七日。
^劉昫. 則天皇后.維基文庫,6.〔萬歲登封〕夏四月,親享明堂,大赦天下,改元為萬歲通天,大酺七日。
^王溥. 皇后.維基文庫,3.萬歲登封元年四月一日,改為萬歲通天。
^何磊2006,第190-191頁.
^90.090.1歐陽脩. 則天皇后.維基文庫,4.〔神功元年〕九月壬寅,大赦,改元,賜酺七日。
^司馬光. 唐紀二十二.維基文庫,206.〔神功元年〕九月,壬辰,大享通天宮,大赦,改元。
^何磊2006,第191頁.
^93.0093.0193.0293.0393.0493.0593.0693.0793.0893.0993.10李崇智2004,第101頁.
^94.094.1歐陽脩. 則天皇后.維基文庫,4.聖曆元年正月甲子,大赦,改元,賜酺九日。
^何磊2006,第191-192頁.
^96.096.196.2劉昫. 則天皇后.維基文庫,6.〔聖曆三年〕五月癸丑,上以所疾康復,大赦天下,改元為久視,停金輪等尊號,大酺五日。
……冬十月甲寅,復舊正朔,改一月為正月,仍以為歲首,正月依舊為十一月,大赦天下。
^97.097.1何磊2006,第192頁.
^98.098.1歐陽脩. 則天皇后.維基文庫,4.長安元年正月丁丑,改元大足。
^王溥. 皇后.維基文庫,3.久視二年正月五日,改為大足。
^100.0100.1歐陽脩. 則天皇后.維基文庫,4.〔長安元年〕十月壬寅,如京師。
辛酉,大赦,改元。
^王溥. 皇后.維基文庫,3.大足元年十月二十三日,改為長安。
^102.0102.1司馬光. 唐紀二十三.維基文庫,207.神龍元年春,正月,壬午朔,赦天下,改元。
〈《考異》曰:《新紀》:「長安五年,正月,壬午,大赦;甲子,太子監國,改元。
」按《則天實錄》:「神龍元年,正月,壬午朔,大赦,改元。
」《舊紀》、《唐曆》、《統紀》、《會要》皆同。
《紀年通譜》亦以神龍為武后年號,中宗因之。
《新紀》誤也。
〉……丙午,中宗即位,赦天下。
司馬光. 唐紀二十四.維基文庫,208.〔神龍元年二月〕甲寅,復國號曰唐。
^歐陽脩. 則天皇后.維基文庫,4.神龍元年正月,張柬之等以羽林兵討亂。
甲辰,皇太子監國,大赦,改元。
^王溥. 皇后.維基文庫,1.久視二年正月五日,改為大足。
^何磊2006,第192-193頁.
^王溥. 帝號上.維基文庫,1.神龍元年正月二十四日,即位於通天宮端扆殿。
二月五日,國號依舊稱大唐。
^107.0107.1劉昫. 中宗.維基文庫,7.〔神龍三年九月〕庚子,上皇帝尊號曰應天神龍,皇后尊號曰順天翊聖,大赦天下,改元為景龍。
^108.0108.1劉昫. 中宗.維基文庫,7.〔景龍四年六月〕甲申,發喪於太極殿,宣遺制。
皇太后臨朝,大赦天下,改元為唐隆。
……丁亥,皇太子即帝位於柩前,時年十六。
^鍾淵映. 唐.維基文庫,6.《玉海》云:「或曰唐元、唐興、唐安。
」蓋開元、天寶之間避諱改稱者,而《唐會要》、《唐大詔令》皆書唐隆。
^110.0110.1劉昫. 睿宗.維基文庫,7.〔景龍四年六月〕甲辰,……少帝遜於別宮。
是日即皇帝位,……己巳,冊平王為皇太子。
大赦天下,改元為景雲。
^111.0111.1劉昫. 睿宗.維基文庫,7.〔景雲三年正月〕己丑,大赦天下,改元為太極。
^112.0112.1劉昫. 睿宗.維基文庫,7.〔太極元年〕五月戊寅,親祀北郊。
辛未,大赦天下,改元為延和。
^王溥. 帝號上.維基文庫,1.延和元年七月五日,即位。
^114.0114.1劉昫. 睿宗.維基文庫,6.〔延和元年〕八月庚子,帝傳位於皇太子,自稱太上皇帝,……甲辰,大赦天下,改元為先天。
^王曉2015,第12-13頁.
^116.0116.1116.2116.3116.4116.5116.6116.7116.8116.9李崇智2004,第102頁.
^117.0117.1劉昫. 玄宗上.維基文庫,8.〔先天二年〕十二月庚寅朔,大赦天下,改元為開元。
^118.0118.1118.2118.3劉新方2009,第27頁.
^119.0119.1劉昫. 玄宗下.維基文庫,9.天寶元年春正月丁未朔,大赦天下,改元。
……〔天寶〕三載正月丙辰朔,改年為載。
……〔天寶十五載〕八月癸未朔,御蜀都府衙。
……癸巳,靈武使至,始知皇太子即位。
丁酉,上用靈武冊稱上皇,詔稱誥。
^王曉2015,第16-17頁.
^121.0121.1劉昫. 肅宗.維基文庫,10.〔至德元載七月〕甲子,上即皇帝位於靈武。
……下制曰:「……乃以七月甲子,即皇帝位於靈武。
敬崇徽號,上尊聖皇曰上皇天帝,所司擇日昭告上帝。
朕以薄德,謬當重位,既展承天之禮,宜覃率士之澤,可大赦天下,改元曰至德。
……」
^122.0122.1劉昫. 肅宗.維基文庫,10.〔至德三載二月〕丁未,御明鳳門,大赦天下,改至德三載為乾元元年。
^王溥. 帝號上.維基文庫,1.至德三載三月五日,改為乾元。
^124.0124.1劉昫. 肅宗.維基文庫,10.〔乾元三年閏四月〕己卯,以星文變異,上御明鳳門,大赦天下,改乾元為上元。
^王溥. 帝號上.維基文庫,1.至德三載三月五日,改為乾元。
^司馬光. 唐紀三十八.維基文庫,222.〔上元二年九月〕壬寅,制去尊號,但稱皇帝;去年號,但稱元年;以建子月為歲首,月皆以所建為數。
^劉昫. 肅宗.維基文庫,10.乙丑,詔皇太子監國。
又曰:「上天降寶,獻自楚州,因以體元,葉乎五紀。
其元年宜改為寶應,建巳月為四月,餘月並依常數,仍依舊以正月一日為歲首。
」
^歐陽脩. 肅宗.維基文庫,6.〔寶應元年四月〕乙丑,皇太子監國。
大赦,改元年為寶應元年,復以正月為歲首,建巳月為四月。
^王溥. 帝號上.維基文庫,1.寶應元年四月二十一日,即位。
^司馬光. 唐紀三十八.維基文庫,222.〔寶應元年四月〕甲子,制改元;復以建寅為正月,月數皆如其舊;赦天下。
……己巳,代宗即位。
^131.0131.1劉昫. 代宗.維基文庫,11.〔寶應二年七月〕壬子,御宣政殿宣制,改元曰廣德,大赦天下,常赦不原者咸赦除之。
^王溥. 帝號上.維基文庫,1.寶應二年七月二十日,改為廣德。
^劉海波2017,第102頁.
^134.0134.1劉昫. 代宗.維基文庫,11.永泰元年正月癸巳朔,制曰:「……今將大振綱維,益明懲勸,肇舉改元之典,弘敷在宥之澤,可大赦天下,改廣德三年為永泰元年。
」
^陳靈海2012,第66頁.
^司馬光. 唐紀三十九.維基文庫,223.〔永泰元年〕春,正月,癸卯朔,改元;赦天下。
^137.0137.1劉海波2017,第106頁.
^138.0138.1劉昫. 代宗.維基文庫,11.〔永泰二年十一月〕甲子,日長至,上御含元殿,下制大赦天下,改永泰二年為大曆元年。
^王溥. 帝號上.維基文庫,1.永泰二年十月十二日,改為大曆。
^140.0140.1劉昫. 德宗上.維基文庫,12.大曆十四年五月辛酉,代宗崩。
癸亥,即位於太極殿。
……建中元年春正月丁卯朔,御含元殿,改元建中。
^141.0141.1141.2141.3141.4141.5141.6李崇智2004,第103頁.
^142.0142.1劉昫. 德宗上.維基文庫,12.興元元年春正月癸酉朔,上在奉天行宮受朝賀。
詔曰:「……可大赦天下,改建中五年為興元元年。
……」
^143.0143.1劉昫. 德宗上.維基文庫,12.貞元元年正月丁酉朔,御含元殿受朝賀,禮畢,宣制大赦天下,改元貞元。
^洪邁. 紀年用先代號.維基文庫,16.唐德宗以建中、興元之亂,思太宗貞觀、明皇開元為不可跂及,故改年為貞元,各取一字以法象之。
^145.0145.1劉昫. 順宗.維基文庫,14.貞元二十一年正月癸巳,德宗崩,丙申,即位於太極殿。
……〔八月〕辛丑,誥:「有天下傳歸於子,前王之制也。
……宜以今月九日冊皇帝於宣政殿。
國有大命,恩俾惟新,宜因紀元之慶,用覃在宥之澤。
宜改貞元二十一年為永貞元年。
……」
^146.0146.1劉昫. 憲宗上.維基文庫,14.〔貞元二十一年〕八月丁酉朔,受內禪。
乙巳,即皇帝位於宣政殿。
……元和元年春正月丙寅朔,皇帝率群臣於興慶宮奉上太上皇號曰應乾聖壽太上皇。
丁卯,御含元殿受朝賀。
禮畢,御丹鳳樓,大赦天下,改元曰元和。
^王溥. 帝號上.維基文庫,1.〔元和〕十五年正月,即位。
^劉昫. 穆宗上.維基文庫,16.〔元和〕十五年正月庚子,憲宗崩。
丙午,即皇帝位於太極殿東序。
^149.0149.1歐陽脩. 穆宗.維基文庫,8.〔元和〕十五年正月庚子,憲宗崩,……閏月丙午,皇太子即皇帝位於太極殿。
……長慶元年正月……辛丑,有事於南郊。
大赦,改元。
^吳超2013,第101-108頁.
^顧方肅. 唐故趙氏夫人墓誌銘.維基文庫.以元和十五年少帝即位,二月五日改號為永新元年……
^劉昫. 敬宗.維基文庫,17上.〔長慶〕四年正月壬申,穆宗崩。
癸酉,皇太子即位柩前,時年十六。
^153.0153.1歐陽脩. 敬宗.維基文庫,8.〔長慶〕四年正月,穆宗崩。
……丙子,皇太子即皇帝位於太極殿。
……寶曆元年正月……辛亥,有事於南郊。
大赦,改元。
^154.0154.1歐陽脩. 文宗.維基文庫,8.寶曆二年十二月,敬宗崩,……乙巳,江王即皇帝位於宣政殿。
……大和元年二月乙巳,大赦,改元。
^劉昫. 文宗上.維基文庫,17上.大和元年春正月癸亥朔。
……乙巳,御丹鳳樓,大赦,改元大和。
^錢大昕. 唐書二.維基文庫,42.太和元年 「太」當作「大」。
予見唐石刻書文宗年號皆是「大」字,與魏明帝、晉海西公、後魏孝文、吳楊溥稱太和者各別。
今刊本新舊史皆誤為太矣。
^157.0157.1157.2157.3157.4李崇智2004,第104頁.
^158.0158.1劉昫. 文宗下.維基文庫,17下.開成元年正月辛丑朔,帝常服御宣政殿受賀,遂宣詔大赦天下,改元開成。
^歐陽脩. 武宗.維基文庫,8.〔開成五年正月〕辛巳,即皇帝位於柩前。
^劉昫. 武宗.維基文庫,18上.〔開成五年正月〕四日,文宗崩,宣遺詔:皇太弟宜於柩前即皇帝位,宰相楊嗣復攝塚宰。
十四日,受冊於正殿,時年二十七。
^161.0161.1歐陽脩. 武宗.維基文庫,8.會昌元年正月……辛巳,有事於南郊。
大赦,改元。
^劉昫. 武宗.維基文庫,18上.會昌元年正月壬寅朔。
庚戌,有事於郊廟,禮畢,御丹鳳樓,大赦,改元。
^劉昫. 宣宗.維基文庫,18下.會昌六年三月一日,開宗疾篤,遺詔立為皇太叔,權勾當軍國政事。
翌日,柩前即帝位,改今名,時年三十七。
^歐陽脩. 宣宗.維基文庫,8.〔會昌六年〕三月甲子,即皇帝位於柩前。
^王溥. 帝號下.維基文庫,2.會昌六年丙寅三月二十一日,武宗不豫,立皇太叔,勾當軍國政事。
翌日,卽位,改名忱。
^166.0166.1司馬光. 唐紀六十四.維基文庫,248.〔會昌六年三月〕甲子,上崩。
以李德裕攝冢宰。
丁卯,宣宗即位。
……大中元年春,正月,甲寅,上祀圜丘,赦天下,改元。
^劉昫. 宣宗.維基文庫,18下.大中元年春正月戊戌朔,……戊申,皇帝有事於郊廟,禮畢,御丹鳳門,大赦,改元。
^歐陽脩. 懿宗.維基文庫,8.〔大中十三年八月〕癸巳,即皇帝位於柩前。
^劉昫. 懿宗.維基文庫,19上.大中十三年八月七日,宣遺詔立為皇太子監國,改今名。
十三日,柩前即帝位,年二十七。
^170.0170.1歐陽脩. 懿宗.維基文庫,8.〔咸通元年〕十一月丙子,朝享於太廟。
丁丑,有事於南郊,大赦,改元。
^劉昫. 懿宗.維基文庫,19上.〔咸通元年〕十一月丙午朔。
丁未,上有事於郊廟,禮畢,御丹鳳門,大赦,改元。
^劉昫. 懿宗.維基文庫,19上.宣宗制《泰邊陲樂曲詞》有「海岳晏咸通」之句。
又大中末,京城小兒疊布漬水,紐之向日,謂之拔暈。
帝果以鄆王即大位,以咸通為年號。
^曹輝2017,第38頁.
^劉昫. 僖宗.維基文庫,19下.〔咸通〕十四年七月,懿宗大漸。
其月十八日,制曰……是日,懿宗崩。
二十日,即皇帝位於柩前,時年十二。
^歐陽脩. 懿宗.維基文庫,8.咸通十四年七月,懿宗疾大漸,左右神策護軍中尉劉行深、韓文約立普王為皇太子。
辛巳,即皇帝位於柩前。
^176.0176.1劉昫. 僖宗.維基文庫,19下.〔乾符元年〕十一月丙戌朔。
庚寅,上有事於宗廟,禮畢,御丹鳳門,大赦,改元為乾符。
^177.00177.01177.02177.03177.04177.05177.06177.07177.08177.09177.10177.11李崇智2004,第105頁.
^178.0178.1劉昫. 僖宗.維基文庫,19下.廣明元年春正月乙卯朔,上御宣政殿,制曰:「……可改乾符七年為廣明元年。
……」
^179.0179.1劉昫. 僖宗.維基文庫,19下.〔中和元年〕七月丁未朔。
乙卯,車駕至西蜀。
丁巳,御成都府廨,改廣明二年為中和元年,大赦天下。
^180.0180.1劉昫. 僖宗.維基文庫,19下.〔光啟元年〕三月丙辰朔。
丁卯,車駕至京師。
己巳,御宣政殿,大赦,改元光啟。
^王曉2015,第39頁.
^182.0182.1歐陽脩. 僖宗.維基文庫,9.〔文德元年二月〕庚寅,謁於太廟,大赦,改元。
^劉昫. 僖宗.維基文庫,19下.〔文德元年二月〕戊子,上御承天門,大赦,改元文德。
^184.0184.1劉昫. 昭宗上.維基文庫,20上.〔文德元年〕三月六日,宣遺詔立為皇太弟。
八日,柩前即位,時年二十二。
……龍紀元年春正月癸巳朔,上御武德殿受朝賀,宣制大赦,改元。
^185.0185.1劉昫. 昭宗上.維基文庫,20上.大順元年春正月戊子朔,御武德殿受朝賀。
宰臣百僚上徽號曰聖文睿德光武弘孝皇帝,禮畢,大赦,改元大順。
^186.0186.1歐陽脩. 僖宗.維基文庫,9.〔景福元年正月〕丙寅,大赦,改元。
^劉昫. 昭宗上.維基文庫,20上.景福元年春正月丙午朔,上御武德殿受朝賀,大赦,改元景福。
^188.0188.1劉昫. 昭宗上.維基文庫,20上.乾寧元年春正月乙丑朔,上御武德殿受朝,宣制大赦,改元乾寧。
^189.0189.1劉昫. 昭宗上.維基文庫,20上.〔光化元年〕八月戊戌朔。
己未,車駕自華還京師。
甲子,御端門,大赦,改元光化。
^190.0190.1司馬光. 唐紀七十八.維基文庫,262.〔天復元年四月〕丁丑,赦天下,改元。
^劉昫. 昭宗.維基文庫,20上.〔天復元年四月〕甲戌,天子有事於宗廟。
是日,御長樂門,大赦天下,改元天復。
^歐陽脩. 昭宗.維基文庫,10.〔天復元年四月〕丙子,大赦,改元。
^吳任臣. 前蜀二.維基文庫,36.武成元年春正月癸酉朔,……壬午,大赦境內,改元武成。
〈赦文曰:……紀年定曆,既正鴻名;布澤行春,式和均氣。
可大赦天下,改唐天復八年為大蜀武成元年。
……〉
^歐陽脩. 唐本紀一.維基文庫,4.〔天復〕四年,梁遷唐都於洛陽,改元曰天祐。
克用以謂劫天子以遷都者梁也,天祐非唐號,不可稱,乃仍稱天復。
……〔七年〕是歲,梁滅唐,克用復稱天祐四年。
^195.0195.1劉昫. 昭宗.維基文庫,20上.〔天祐元年閏四月〕乙巳,上御光政門,大赦,制曰:「……可大赦天下,改天復四年為天祐元年……」
^吳任臣. 吳二高祖世家.維基文庫,2.〔武義元年〕夏四月戊戌朔,溫奉玉冊、寶綬尊王即吳國王位,改天祐十六年為武義元年。
^薛居正. 唐書五莊宗本紀三.維基文庫,5.〔同光元年〕夏四月己巳,帝升壇,祭告昊天上帝,遂即皇帝位,文武臣僚稱賀。
禮畢,御應天門宣制:改天祐二十年為同光元年。
^劉新方2009,第28頁.
^劉昫. 哀帝.維基文庫,20下.天祐元年八月十二日,昭宗遇弒。
……丙午,大行皇帝大殮,皇太子柩前即皇帝位。
^司馬光. 後梁紀一.維基文庫,266.〔開平元年三月〕甲辰,唐昭宣帝降御札禪位於梁。
……〔四月〕甲子,……王被袞冕,即皇帝位。
……戊辰,大赦,改元,國號大梁。
^貞觀之治.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5).
^張舜徽.資治通鑑(46)貞觀之治.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1.
^柏楊.柏楊版資治通鑑(46)貞觀之治.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8.
^司馬光. 唐紀十五.維基文庫,199.有洛陽人李弘泰誣告長孫無忌謀反,上命立斬之。
無忌與褚遂良同心輔政,上亦尊禮二人,恭己以聽之,故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
^張舜徽.資治通鑑(47)永徽之政.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1.
^楊憶頻.形象與真相──唐中宗朝史事探析(PDF).國立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22-03-20].(原始內容存檔(PDF)於2022-03-20).
^程凱麗.鍾紹京與唐隆政變關係研究.洛陽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4期. 缺少或|url=為空(幫助)
^王壽南2020,第285頁.
^張舜徽.資治通鑑(51)開元之治.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1.
^柏楊.柏楊版資治通鑑(51)開元盛世.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9.
^王壽南2020,第287頁.
^天寶之亂.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22-03-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0).
^彭鐵翔.試論「天寶之亂」的原因.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年第6期. 缺少或|url=為空(幫助)
^張舜徽.資治通鑑(56)永貞革新.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1.
^王壽南2020,第289頁.
^柏楊.柏楊版資治通鑑(57)元和中興.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0.
^王壽南2020,第300頁.
^袁樞. 宦官弒逆(甘露之變附).維基文庫,35.
^甘露之變.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22-03-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0).
^張舜徽.資治通鑑(59)甘露政變.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1.
^柏楊.柏楊版資治通鑑(59)甘露事變.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0.
^于輔仁.會昌法難及其疑問之破釋.五台山研究1994年第1期. 缺少或|url=為空(幫助)
^李慶.「會昌法難」研究——多角度透視政治與宗教的張力.貴州大學2010年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 缺少或|url=為空(幫助)
^柏楊.柏楊版資治通鑑(60)大中之治.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
^明海偉.貞觀十八學士對唐初文學的影響考辯.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年第5期. 缺少或|url=為空(幫助)
^歐陽脩. 藝文三.維基文庫,49.《開元十八學士圖》,開元人。
^劉琳.唐開元十八學士考.吉林大學2008年碩士學位論文. 缺少或|url=為空(幫助)
^楊曾文.唐代「開元三大士」及其譯經.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2年第2期. 缺少或|url=為空(幫助)
^張雅青.論大曆十才子.西北師範大學2009年5月碩士學位論文. 缺少或|url=為空(幫助)
^蔣寅.大曆詩人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ISBN 9787301117002.
^蔣寅.大曆詩風.鳳凰出版社.2009.ISBN 9787807293552.
^嚴羽. 詩體.維基文庫,1.大曆體,大曆十才子之詩。
^徐鴻.元和詩風與中唐理性之回歸.文學教育2012年第7期. 缺少或|url=為空(幫助)
^鄧新躍.元和詩風新變的文學史意義.益陽師專學報1999年第4期. 缺少或|url=為空(幫助)
^李肇. 卷下.維基文庫.元和以後,為文筆則學奇詭於韓愈,學苦澀於樊宗師;歌行則學流蕩於張籍;詩章則學矯激於孟郊,學淺切於白居易,學淫靡於元稹。
俱名為「元和體」。
^吳兢. 貞觀政要.維基文庫.
^長孫無忌. 唐律疏議.維基文庫.
^黃一農.中國史曆表朔閏訂正舉隅──以唐《麟德曆》行用時期為例(PDF).漢學研究中心.[2022-03-05].(原始內容存檔(PDF)於2019-06-07).
^瞿曇悉達. 開元占經.維基文庫.
^郭洪耀、張海陵.《廣濟方》輯校.天津中醫學院學報1990年第4期.[2022-03-31].(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31).
^孫樵. 讀開元雜報.維基文庫,3.
^蕭嵩. 大唐開元禮.維基文庫.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維基文庫.
^智昇.開元釋教錄(PDF).國立臺灣大學佛學數位圖書館.[2022-03-20].(原始內容存檔(PDF)於2022-03-20).
^圓照.大唐貞元續開元釋教錄(PDF).國立臺灣大學佛學數位圖書館.[2022-03-05].(原始內容存檔(PDF)於2007-06-28).
^李吉甫. 元和郡縣圖志.維基文庫.
^林寶. 元和姓纂.維基文庫.
^王溥. 寺.維基文庫,48.天授元年十月二十九日。
兩京及天下諸州。
各置大雲寺一所。
至開元二十六年六月一日。
並改為開元寺。
^景雲鐘.西安碑林博物館.[2022-03-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0).
^會盟古碑重現輝煌.光明網.[2022-03-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0).
^開成石經.西安碑林博物館.[2022-03-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7).
^孫清元.唐中和銅鐘略談.丹陽新聞網.[2022-03-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08).
^253.0253.1張建功.唐代大曆、建中錢探微.收藏2010年第11期. 缺少或|url=為空(幫助)
^周昆寧.會昌開元錢研究.中國錢幣2001年第1期. 缺少或|url=為空(幫助)
^霍宏偉.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唐代咸通玄寶考.中國錢幣2011年第3期. 缺少或|url=為空(幫助)
^256.0256.1史念海.唐代歷史地理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12. 缺少或|url=為空(幫助)
^樂史. 河北道二.維基文庫,53.武德縣……舊二十鄉,今五鄉。
本周司寇蘇忿生之州邑。
……大業二年,改邢丘為安昌縣。
唐武德二年,改安昌為武德縣。
^李吉甫. 嶺南道四.維基文庫,37.武德四年平蕭銑,析桂林立武德縣,仍於縣理重置象州。
^李吉甫. 關內道一.維基文庫,1.〔長安縣〕乾封元年,分置乾封縣,理懷直坊,長安三年廢。
^李吉甫. 關南道一.維基文庫,5.〔登封縣〕高宗將有事於中嶽,分陽城、緱氏置嵩城縣,萬歲登封元年,則天因封嶽,改為登封。
^劉昫. 玄宗下.維基文庫,9.〔天寶三載〕三月庚午,武威郡上言:番禾縣天寶山有醴泉湧出,嶺石化為瑞麰,遠近貧乏者取以給食。
改番禾為天寶縣。
^歐陽脩. 地理五.維基文庫,31.至德,至德二載析鄱陽、秋浦置,隸潯陽郡,乾元元年隸饒州。
^樂史. 關西道三.維基文庫,27.乾祐縣:西南三百五十里,舊三鄉,今四鄉。
本漢洵陽縣地。
唐通天元年,分豐陽縣及招諭左綿等谷逃戶,以置安業縣。
景龍三年,改屬雍州。
景雲元年,復隸商州。
乾元三年,改為乾元縣,仍屬京兆府。
尋又歸商州。
漢乾祐二年,又屬京兆,便以年號名縣。
^樂史. 江南東道二.維基文庫,90.〔江寧縣〕上元二年,以童謠之言改為上元縣。
^李吉甫. 山南道三.維基文庫,22.〔興元府〕興元元年,因德宗遷幸〔梁州〕,改為興元府。
^劉昫. 地理三.維基文庫,20.寶應,漢平安縣,屬廣陵國。
武德四年,置倉州,領安宜一縣。
七年,州廢,縣屬楚州。
肅宗上元三年建巳月,於此縣得定國寶十三枚,因改元寶應,仍改安宜為寶應。
^曹輝2017,第54-55頁.
^李吉甫. 江南道五.維基文庫,29.大曆縣,本漢營道縣地,大曆二年觀察使韋之晉奏析延唐縣於州東置,因年號為名。
^歐陽脩. 地理三.維基文庫,29.乾符,本魯城,乾符元年生野稻水穀二千餘頃,燕、魏饑民就食之,因更名。
^《貞觀之治》新浪網站.新浪網.[2022-03-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0).
^《貞觀長歌》新浪網站.新浪網.[2022-03-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0).
^京劇電影《貞觀盛事》靠什麼捧得金雞獎.guanliyuan.光明網.[2022-03-31].(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31).
^音樂所詮釋的唐朝.guanliyuan.神韻藝術團.[2022-03-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3).
參考書籍編輯
李兆洛.歷代紀元編.臺灣中華書局.1970-03.
李志賢.武則天的「改制」及其評價歷史教學1998年第3期.歷史教學社.1998-03.ISSN 0457-6241.
徐俊.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11.ISBN 9787562222774.
李崇智.中國歷代年號考(修訂本).中華書局.2004-12.ISBN 9787101090185.
段勇.隋唐相關年號內涵考雲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雲南師範大學.2006-05.
何磊.武周年號考析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8卷第3期.洛陽理工學院.2006-06.ISSN 1672-1306.
劉新方.《周易》與唐代帝王年號關係考洛陽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4卷第6期.洛陽理工學院.2009-12.ISSN 1674-5035.
陳靈海.唐代改元小考浙江學刊2012年第3期.浙江省社會科學院.2012-05.ISSN 1003-420X.
吳超.「永新」年號使用時間考西夏研究2013年第2期.寧夏社會科學院.2013-04.ISSN 1674-8077.
王曉.唐代年號研究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西南大學.2015-03.
曹輝.唐代年號縣名問題研究華中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華中師範大學.2017-05.
劉海波.唐代宗改元考安慶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6期.安慶師範大學.2017-11.ISSN 1003-4730.
王壽南主編.中國通史.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20-05.ISBN 9789571130354. 外部連結編輯
臺灣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兩千年中西曆轉換
鄧洪波.東亞歷史年表.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劃.[2022-01-03].(原始內容(pdf)存檔於2007-08-25).
紀年轉換工具(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由維基人Kanashimi製作)參見編輯
漢字文化圈主題
中國主題
歷史主題
唐朝
中國年號列表
漢朝年號列表
遼朝年號列表
宋朝年號列表
明朝年號列表
後金及清朝年號列表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唐朝年號列表&oldid=71829482」
延伸文章資訊
- 1如此变更年号为哪般?历史上年号最多皇帝夫妇 - 优惠券
武则天的年号:光宅、垂拱、永昌、载初、天授、如意、长寿、延载、证圣、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神功、圣历、久视、大足、长安、神龙。 武则天 ...
- 2揭秘:女皇武則天年號命名的來龍去脈! - 每日頭條
導讀:中國古代歷史唯一女皇武則天在位時間長,多次更改年號,她究竟換了哪些年號呢?武則天是我國唯一的女皇,67歲即位(684~705年在位)。在短短的20 ...
- 3平均0.8月換一個年號!武則天在位16年換18個還首創四字年號
不過也有中國皇帝對改元興致缺缺,如唐高祖李淵的「武德」、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都是兩人在位期間唯一使用的年號,直到明代朱元璋下令規範帝王終生不 ...
- 4武则天(唐朝至武周时政治家,武周皇帝)_百度百科
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 。唐高宗时封昭仪,永徽六年(655年)在“废王立武”事件后成为皇后。 上元元年(674年)加 ...
- 5武则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