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三國中桓范這個人? - GetIt01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干寶《晉紀》云:『爽從天子謁陵,桓范出赴曹爽。
宣王謂蔣濟曰﹕「智囊往矣!」濟曰﹕「范智則智矣,駑馬戀棧豆,爽必不能用也。
」』(叔燏案:干寶時晉人,博學通覽, ...
標籤:三國人物曹魏歷史人物歷史人物評價
如何評價三國中桓范這個人?
12-20
如何評價桓范?先給我的結論:其才高卓,而不合世論;其謀足應,而不親明主;其人急介,而不能考槃。
第一,其才高卓,而不合世論。
桓范此人之才高於何處呢?
干寶《晉紀》云:『爽從天子謁陵,桓范出赴曹爽。
宣王謂蔣濟曰﹕「智囊往矣!」濟曰﹕「范智則智矣,駑馬戀棧豆,爽必不能用也。
」』(叔燏案:干寶時晉人,博學通覽,所陳之事,亦舊聞所遺留,此條必有所據)
能得到司馬懿的「智囊」評價,桓范才高,可得佐證。
桓范建安末入丞相府,旋即受命編纂《皇覽》一書(叔燏案:此書乃類書之鼻祖),太和中,為中領軍尚書,持節都督青州、徐州二州軍事,後因鄭岐所奏,罷免。
旋復為兗州刺史。
正始中,為大司農。
桓範字元則,世為冠族。
建安末,入丞相府。
延康中,為羽林左監。
以有文學,與王象等典集皇覽。
明帝時為中領軍尚書,遷征虜將軍、東中郎將,使持節都督青、徐諸軍事,治下邳。
與徐州刺史鄭岐爭屋,引節欲斬岐,為岐所奏,不直,坐免還。
復為兗州刺吏,怏怏不得意。
又聞當轉為冀州牧……範亦竟稱疾,不赴冀州。
正始中拜大司農。
(《三國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縱觀其政治生涯歷程,不僅為文官吏治之事,還為武官兵治之事,因此《魏略》對其評價有過一句記載:
範前在臺閣,號為曉事(《三國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而到了正始為司農,職掌天下農事,鹽鐵、粗稅等,又能夠做到清正節省,此人才高,亦從此可見一斑。
及為司農,又以清省稱。
(《三國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除卻政治才能(吏治、兵治、輕重之術),桓范其人,還能夠著書立說,頗承後漢百家之氣。
範嘗抄撮漢書中諸雜事,自以意斟酌之,名曰世要論。
(《三國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然而其才雖高,卻很有不合時宜之處。
何者?
(世要論)書中多論行兵,蓋三國割據,日尋干戈,故論世者。
詳究之,雖列法家而無殘苛之語。
(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叢書·世要論·敘》)
這種強烈的論世之風,在正始年間,可以謂是異說。
正始之風,正是清談開始流行於世,桓范此時言論,足見其才有不合時宜之處。
第二,其謀足應,而不親明主司馬懿謀誅曹爽,事發而桓范知,詐出城門而投奔曹爽,結果以爽前後疑慮,不及採用其意見,遂喪命於此。
及宣王起兵,閉城門,以範為曉事,乃指召之,欲使領中領軍。
……範不從,乃突出至平昌城門,城門已閉。
門候司蕃,故範舉吏也,範呼之,舉手中版以示之,矯曰:「有詔召我,卿促開門!」……範南見爽,勸爽兄弟以天子詣許昌,徵四方以自輔。
爽疑,羲又無言。
範自謂羲曰:「事昭然,卿用讀書何為邪!於今日卿等門戶倒矣!」俱不言。
範又謂羲曰:「卿別營近在闕南,洛陽典農治在城外,呼召如意。
今詣許昌,不過中宿,許昌別庫,足相被假;所憂當在穀食,而大司農印章在我身。
」羲兄弟默然不從,中夜至五鼓,爽乃投刀於地,謂諸從駕群臣曰:「我度太傅意,亦不過欲令我兄弟向己也。
我獨有以不合於遠近耳!」遂進謂帝曰:「陛下作詔免臣官,報皇太后令。
」範知爽首免而己必坐唱義也。
範乃曰:「老子今茲坐卿兄弟族矣!」爽等既免,帝還宮,遂令範隨從。
到洛水浮橋北,望見宣王,下車叩頭而無言。
宣王呼範姓曰:「桓大夫何為爾邪!」車駕入宮,有詔範還復位。
範詣闕拜章謝,待報。
會司蕃詣鴻臚自首,具說範前臨出所道。
宣王乃忿然曰:「誣人以反,於法何應?」主者曰:「科律,反受其罪。
」乃收範於闕下。
時人持範甚急,範謂部官曰:「徐之,我亦義士耳。
」遂送廷尉。
當時之情況是,桓范不聽司馬懿啟用為中領軍的指令,逃於曹爽處;此時司馬懿啟用高柔行大將軍事,王觀接替桓范任中領軍,自己則以蔣濟為心腹,勒兵勤王。
大司農桓範出赴爽,蔣濟言於帝曰:「智囊往矣。
」帝曰:「爽與範內疏而智不及,駑馬戀短豆,必不能用也。
」於是假司徒高柔節,行大將軍事,領爽營,謂柔曰:「君為周勃矣。
」命太僕王觀行中領軍,攝羲營。
帝親帥太尉蔣濟等勒兵出迎天子,屯於洛水浮橋,上奏曰:……爽不通奏,留車駕宿伊水南,伐樹為鹿角,發屯兵數千人以守。
桓範果勸爽奉天子幸許昌,移檄徵天下兵。
爽不能用,而夜遣侍中許允、尚書陳泰詣帝,觀望風旨。
帝數其過失,事止免官。
泰還以報爽,勸之通奏。
帝又遣爽所信殿中校尉尹大目諭爽,指洛水為誓,爽意信之。
桓範等援引古今,諫說萬端。
終不能從,乃曰:「司馬公正當欲奪吾權耳。
吾得以侯還第,不失為富家翁。
」範拊膺曰:「坐卿,滅吾族矣!」遂通帝奏。
既而有司劾黃門張當,並發爽與何晏等反事,乃收爽兄弟及其黨與何晏、丁謐、鄧颺、畢軌、李勝、桓範等誅之。
蔣濟曰:「曹真之勳,不可以不祀。
」帝不聽。
(《晉書·宣帝紀》)
高柔,司馬懿許其為曹魏之周勃,假太后詔命其為大將軍,職掌外軍。
太傅司馬宣王奏免曹爽,皇太后詔召柔假節行大將軍事,據爽營。
太傅謂柔曰:「君為周勃矣。
」爽誅,進封萬歲鄉侯。
(《三國志·高柔傳》)
而司馬遷和班固是這麼評價周勃的:
司馬遷:「絳侯周勃始為布衣時,鄙朴人也,才能不過凡庸。
及從高祖定天下,在將相位,諸呂欲作亂,勃匡國家難,復之乎正。
雖伊尹、周公,何以加哉!」(《史記·絳侯周勃世家·太史公曰》)班固:「周勃為布衣時,鄙朴庸人,至登輔佐,匡國家難,誅諸呂,立孝文,為漢伊、周,何其盛也!」(《漢書·張陳王周傳第十》)
而王觀此人,公正剛強,又與曹爽有嫌隙,《三國志·王觀傳》云:
王觀字偉臺,東郡廩丘人也。
少孤貧勵志,太祖召為丞相文學掾,出為高唐、陽泉、酇、任令,所在稱治。
文帝踐阼,入為尚書郎、廷尉監,出為南陽、涿郡太守。
涿北接鮮卑,數有寇盜,觀令邊民十家已上,屯居,築京候。
時或有不願者,觀乃假遣朝吏,使歸助子弟,不與期會,但敕事訖各還。
於是吏民相率不督自勸,旬日之中,一時俱成。
守禦有備,寇鈔以息。
明帝即位,下詔書使郡縣條為劇、中、平者。
主者欲言郡為中平,觀教曰:「此郡濱近外虜,數有寇害,云何不為劇邪?」主者曰:「若郡為外劇,恐於明府有任子。
」觀曰:「夫君者,所以為民也。
今郡在外劇,則於役條當有降差。
豈可為太守之私而負一郡之民乎?」遂言為外劇郡,後送任子詣鄴。
時觀但有一子而又幼弱。
其公心如此。
觀治身清素,帥下以儉,僚屬承風,莫不自勵。
明帝幸許昌,召觀為治書侍御史,典行臺獄。
時多有倉卒喜怒,而觀不阿意順指。
太尉司馬宣王請觀為從事中郎,遷為尚書,出為河南尹,徙少府。
大將軍曹爽使材官張達斫家屋材,及諸私用之物,觀聞知,皆錄奪以沒官。
少府統三尚方御府內藏玩弄之寶,爽等奢放,多有干求,憚觀守法,乃徙為太僕。
司馬宣王誅爽,使觀行中領軍,據爽弟羲營,賜爵關內侯,復為尚書,加駙馬都尉。
高貴鄉公即位,封中鄉亭侯。
頃之,加光祿大夫,轉為右僕射。
常道鄉公即位,進封陽鄉侯,增邑千戶,並前二千五百戶。
遷司空,固辭,不許,遣使即第拜授。
就官數日,上送印綬,輒自輿歸里舍。
薨於家,遺令藏足容棺,不設明器,不封不樹。
諡曰肅侯。
子悝嗣。
咸熙中,開建五等,以觀著勳前朝,改封悝膠東子。
(《三國志·王觀傳》)
其時司馬懿謀誅曹爽,特地啟用為中領軍,職掌內府禁衛
司馬宣王誅爽,使觀行中領軍,據爽弟羲營,賜爵關內侯,復為尚書,加駙馬都尉。
(《三國志·王觀傳》)
剩下那位蔣濟,則是司馬懿此謀之主心骨。
以此觀之,桓范此面對之人,實際上是,外軍內軍軍權均被把持,此時曹爽、曹羲等人實際上已失去反抗之資本,只有藉助「帝命」,尚有可能做一番延遲(勸爽兄弟以天子詣許昌,徵四方以自輔。
),然則桓范對爽、羲所言,應該沒辦法的辦法。
至於其勸曹羲起兵,則應該是臨時的應急之策(時王觀已統中領軍,曹羲統中領軍有名無實,《諸夏侯曹傳》也說:『宣王部勒兵馬,先據武庫,遂出屯洛水浮橋。
』可見高平陵之變,桓范等已經失卻先機),這種臨時之策,只能是困獸猶鬥。
範南見爽,勸爽兄弟以天子詣許昌,徵四方以自輔。
爽疑,羲又無言。
範自謂羲曰:「事昭然,卿用讀書何為邪!於今日卿等門戶倒矣!」俱不言。
範又謂羲曰:「卿別營近在闕南,洛陽典農治在城外,呼召如意。
今詣許昌,不過中宿,許昌別庫,足相被假;所憂當在穀食,而大司農印章在我身。
」羲兄弟默然不從,中夜至五鼓,爽乃投刀於地,謂諸從駕群臣曰:「我度太傅意,亦不過欲令我兄弟向己也。
我獨有以不合於遠近耳!」遂進謂帝曰:「陛下作詔免臣官,報皇太后令。
」範知爽首免而己必坐唱義也。
(《三國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但是,桓范此時萬萬沒想到的是,曹爽、曹羲居然束手就擒,反抗都不反抗一下,
十年正月,車駕朝高平陵,爽兄弟皆從。
宣王部勒兵馬,先據武庫,遂出屯洛水浮橋。
奏爽曰:「臣昔從遼東還,先帝詔陛下、秦王及臣升御床,把臣臂,深以後事為念。
臣言『二祖亦屬臣以後事,(為念)此自陛下所見,無所憂苦;萬一有不如意,臣當以死奉明詔』。
黃門令董箕等,才人侍疾者,皆所聞知。
今大將軍爽背棄顧命,敗亂國典,內則僭擬,外專威權;破壞諸營,盡據禁兵,群官要職,皆置所親;殿中宿衛,歷世舊人皆復斥出,欲置新人以樹私計;根據槃互,縱恣日甚。
外既如此,又以黃門張當為都監,專共交關,看察至尊,侯伺神器,離間二宮,傷害骨肉。
天下洶洶,人懷危懼,陛下但為寄坐,豈得久安!此非先帝詔陛下及臣升御床之本意也。
臣雖朽邁,敢忘枉言?昔趙高極意,秦氏以滅;呂、霍早斷,漢祚永世。
此乃陛下之大鑒,臣受命之時也。
太尉臣濟、尚書令臣孚等,皆以爽為有無君之心,兄弟不宜典兵宿衛,奏永寧宮。
皇太后令敕臣如奏施行。
臣輒敕主者及黃門令罷爽、羲、訓吏兵,以侯就第,不得逗留以稽車駕;敢有稽留,便以軍法從事。
臣輒力疾,將兵屯洛水浮橋,伺察非常。
」爽得宣王奏事,不通,迫窘不知所為。
司農沛國桓範聞兵起,不應太后召,矯詔開平昌門,拔取劍戟,略將門候,南奔爽。
宣王知,曰:「範畫策,爽必不能用範計。
」範說爽使車駕幸許昌,招外兵。
爽兄弟猶豫未決,範重謂羲曰:「當今日,卿門戶求貧賤復可得乎?且匹夫持質一人,尚慾望活,今卿與天子相隨,令於天下,誰敢不應者?」羲猶不能納。
侍中許允、尚書陳泰說爽,使早自歸罪。
爽於是遣允、泰詣宣王,歸罪請死,乃通宣王奏事。
遂免爽兄弟,以侯還第。
《三國志·諸夏侯曹傳》
還能夠說什麼呢?只能說桓范對於曹爽期望過高,押錯了寶。
第三,其人急介,而不能考槃。
桓范其出身為儒學世家,這點可以參考@黃粱的所引田餘慶先生的《東晉門閥政治》一書所聞。
因此桓范此人有儒者一些特有的「氣息」。
首先是特別看重面子。
兩件事可證。
其一是,桓范即將轉任冀州牧,結果以當時冀州長官呂昭年紀入仕皆在桓范之後,不願共事,搞的他夫人調笑他說「當年你都督青州、徐州軍事,結果因為不願意屈尊鄭岐之下而致使辭官,眾人都嘲笑你說你這個人難為下,現在你又因為呂昭不當冀州牧,你這是難為上啊」。
萬萬沒想到啊,桓范居然惱羞成怒,拿刀的刀柄上的刀環直接撞他夫人的肚子,結果搞的當時有孕的夫人因此流產,而夫人自己也因此而死(這是何等的尼瑪卧槽,居然對著孕期的老婆下手,搞出一屍兩命)。
然後桓范就不去上人冀州牧了,州牧了,牧了,了。
明帝時為中領軍尚書,遷征虜將軍、東中郎將,使持節都督青、徐諸軍事,治下邳。
與徐州刺史鄭岐爭屋,引節欲斬岐,為岐所奏,不直,坐免還。
復為兗州刺吏,怏怏不得意。
又聞當轉為冀州牧。
是時冀州統屬鎮北,而鎮北將軍呂昭才實仕進,本在範後。
範謂其妻仲長曰:「我寧作諸卿,向三公長跪耳,不能為呂子展屈也。
」其妻曰:「君前在東,坐欲擅斬徐州刺史,眾人謂君難為作下,今復羞為呂屈,是復難為作上也。
」範忿其言觸實,乃以刀環撞其腹。
妻時懷孕,遂墮胎死。
範亦竟稱疾,不赴冀州。
(《三國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其二是,桓范寫完《世要論》,給蔣濟看,蔣濟不看,桓范居然自黑罵蔣濟。
範嘗抄撮漢書中諸雜事,自以意斟酌之,名曰世要論。
蔣濟為太尉,嘗與範會社下,群卿列坐有數人,範懷其所撰,欲以示濟,謂濟當虛心觀之。
範出其書以示左右,左右傳之示濟,濟不肯視,範心恨之。
因論他事,乃發怒謂濟曰:「我祖薄德,公輩何似邪?」濟性雖彊毅,亦知範剛毅,睨而不應,各罷。
(《三國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其次是桓范這個人不果決,大主意上沒點見斷力。
當時司馬懿起兵的時候,召桓范當中領軍,桓范想去,他兒子跳出來說,爸,皇帝還在城外,你別去,你要去南邊,去祖國最需要你的地方。
桓范居然就猶豫了,猶豫了,豫了。
然後,經不起兒子勸,往南邊去了,去了,了。
(尼瑪當時老子坑兒子,現在兒子坑老子,一報還一報,蒼天饒過誰?)
及宣王起兵,閉城門,以範為曉事,乃指召之,欲使領中領軍。
範欲應召,而其子諫之,以車駕在外,不如南出。
範疑有頃,兒又促之。
範欲去而司農丞吏皆止範。
範不從,乃突出至平昌城門。
(《三國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所以綜上所述,桓范這個人,有政治能力,但是他缺乏一點政治遠見,為人上清正才能,但是也受這種狷介的毛病,好面子。
突然想起諸葛亮評價孟公威、石廣元他們的話「卿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
」桓范能做到大司農,這是他政治生涯的峰頂了。
其他的嘛他也是凡人。
參考資料:《三國志》《晉書》《玉函山房輯佚叢書》《三國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桓范人稱智囊,但因為豬隊友曹爽在249年的高平陵事變最後沒有聽桓范奮死一搏,喪失了最後的翻盤機會,從而導致司馬懿掌握曹魏大權。
桓范也因此在被司馬懿給滅了族。
然而陰差陽錯,桓范的後代卻存活了下來。
一百年後,公元348年,桓范的玄孫桓溫因平滅成漢升任征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臨賀郡公,數年後徹底掌握了東晉大權,之後三次北伐,兵臨長安,收復洛陽。
後廢黜皇帝司馬奕,以立威權。
而且數辭詔命,不肯入朝。
雖然最後求取九錫,卻因病死而未得。
桓溫有句名言:「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復遺臭萬載!「
桓溫的兒子桓玄後來叛亂廢安帝,自立天子,建國桓楚。
雖然桓楚政權維持不過七年,後為東晉大將劉裕所平,擁恭帝。
然而東晉大權依然旁落,十年後,劉裕篡奪帝位,東晉滅亡。
河內司馬家至此徹底完蛋!桓范告訴我們:君子報仇,百年不晚!
註:上圖為田餘慶所作龍亢桓氏世系表,不過桓范與桓楷的親屬關係尚未確證。
另,貼上田餘慶先生對桓溫先世考證的小結,具體文章可查閱《東晉門閥政治》中《桓溫的先世》相關章節。
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不信抬頭看!司馬懿誅殺曹爽黨羽,搞了桓氏一族,於是他的後人桓溫、桓玄就是要搞你司馬家,皇帝輪流坐,今天到我家。
反對第一個答案的暗示性,曹爽真的很愚蠢嗎?或者說曹爽聽了桓范的建議,司馬懿就一定會失敗嗎?桓范被稱為智囊,毫無疑問這人是聰明的。
但此人也很小心眼,不是個大度的人。
對於高平陵一事中的反應,很多人可能覺得他該聽兒子的建議別去投奔曹爽,但你們這些馬後炮們從來都是根據結果來斷定歷史人物當時改怎麼做!他又不蠢,個中利害肯定會斟酌,但再厲害的人物也不可能在每個緊急關頭都能做出百分百正確的事情啊!就是我們現在生活中很多小事都會糾結許久啊!我還蠻同情他的,至於後來蔣濟都因為曹爽等人被殺戮過分而抑鬱死掉,恰恰說明曹爽沒那麼不堪,當然桓范夏侯玄這些跟隨者也都是人傑,後人不要對他們太苛求了,真的穿越回去處在那個位置,你不會比他們更明智的。
忽然感覺,今天的我們,不過是普通小百姓,說起這些能在史冊上留名留故事的人物,搞得都跟一起生活過似的,哈哈!
邀請我來回答這個問題的啊,真是壞壞的。
先佔坑,容後更。
桓范應該和楊修等量,智商高,但是情商不夠,謀一事有餘,謀大局不足,不過他倒不是個背信棄義的主。
司馬懿召他,他本來可以有上中下三策,結果選了下策。
可見在關鍵時刻思路不清。
桓範本是譙國龍亢桓氏後人,世代儒業,家學已《歐陽尚書》見稱,可見其學術底子無疑是儒家色彩。
他所生存與活動的時代玄學方熾,儒業漸衰,所以他的仕途一直並不十分順利,故性格中狷介一面有所放大,也是人之常情。
至於他後來的失敗,並不能簡單地歸結為:愚忠與死節。
因為,「擇主而侍」並不是儒家提倡的入世法則,更不是今文經學所倡導的斡旋乾坤,經緯家國的進取精神,我個人覺得其死是偶然因素,但其死無意中卻銜接了古樸儒學的原始要素。
要之,擇主而侍,忽用忽廢,本就是小儒所為,難稱善策。
擇機而動,一心一事,才是大儒風範,方為正途。
原始儒家精神並不提倡限制皇權,而是主張建設體制,將一切納入規範的制度之中,這無疑是高明的,今天仍然有現實意義。
簡單舉個例子:如果所謂限制皇權,小儒常走的路子,就是通過教化皇嗣已達到仁治天下的目的,實際上遵循這條路子的實踐基本上失敗的,最慘烈的就是以方孝孺為首的儒士集團以儒術滲透儲君朱允炆,朱允炆也確實是難得的仁君,但其治理國家一塌糊塗,斷送了自己包括方孝孺在內的一大批儒士的性命與前程。
很簡單的現象,有明立國近三百年,除了前面幾個皇帝還有心治理國家,基本處於昏庸、腐敗、乃至外敵入侵的狀態,可就是這麼一個搖搖欲墜的江山,仍然支撐了這麼多年,而且沒有出現什麼南北分治之類的局面,這就是奇蹟,而且是真正國之大儒創造的奇蹟。
朱元璋有識人之才,用人之方,千古一帝,當無人能出其右。
需指出的是兩點:其一,擇機而動,並不是投機,所謂的待價而沽。
其二,今文經學,並不是迂腐,所謂的一字萬言。
歷史並不那麼簡單,我們要找的就是被遮蔽的一面,人言並不足信,特別要警惕眾口一詞。
當下,熟人社會早已瓦解,眾口一詞就更不可信啦,相親一途幾近失效即是明證。
成王敗寇
推薦閱讀:
※如何讀王陽明的著作?※為什麼諸葛亮要放出陸遜?※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被低估的皇帝?※為何戰國時孫臏對魏國的霸權影響巨大?※明朝西廠創始人汪直生平何如?如何看待他的歷史地位。
TAG:歷史人物|三國人物|歷史人物評價|曹魏|
一點新知
GetIt01
延伸文章資訊
- 1桓範_百度百科
桓範(?~249年),字元則,沛郡龍亢縣(今安徽省懷遠縣龍亢鎮)人。三國時期曹魏大臣、文學家、畫家。建安末年,擔任丞相府掾,聯合王象等共同撰寫《皇覽》。
- 2桓范- 求真百科
桓范(?-249年),字元則,沛國龍亢(今安徽省懷遠縣西龍亢鎮北)人。三國時期曹魏大臣、文學家,畫家。 ... 建安末年,入丞相府,與王象等共撰《皇覽》。延康元年(公元220 ...
- 3曹爽倒台!桓範本可活命卻因「一句話」遭司馬懿誅滅三族| 新奇
桓範見到曹爽之後,建議曹爽立即帶著皇帝曹芳移駕許昌,並以皇帝名義,號召天下兵馬勤王,一起討伐司馬懿。然而,曹爽沒有骨氣,捨不得京城裡的嬌妻美妾和 ...
- 4司马懿曾诛灭桓范三族,但桓范后人却夺了司马氏天下_曹爽
果然不出桓范所料,曹爽交出大权之后没多久,就被司马懿给弄死了,当时司马懿通过审问与曹爽交情甚密的黄门张当,并使用酷刑,严刑拷打,使其供出曹爽 ...
- 5桓範-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桓範(?-249年),字元則,沛國(治今安徽省濉溪縣張孤集)人。三國時曹魏官員,有「智囊」之稱,官至大司農。高平陵之變後,被司馬懿以謀反罪族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