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篇中英書評看書評寫作方法 - GetIt01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對於這篇書評文章來說,其最值得學習之處莫過於其寫作邏輯——讓我們來看看老外是怎麼 ... 圖書館東方寫本與圖書部》(海外書話2)中舉過一個例子,即《通報》(T』oung ...
標籤:書籍評價英文書評
從兩篇中英書評看書評寫作方法
04-22
今天靈感碎片湧現,我對GreaterGotham:AHistoryofNewYorkCityfrom1898to1919的書評文章「Biggerandbigger」又有了新的想法,這篇推文將結合之前自己寫過的《史記·貨值列傳》書評,談一談書評的寫作方法,以及中英書評寫作背後隱藏的思維差異。
英文書評「Biggerandbigger」結構分析:我們之前用了幾期推送文章細細講解了「Biggerandbigger」這篇外刊文章中的語言知識點,但是讀外刊的目的不僅限於被埋在數不勝數的語言點中,更重要的是學習寫文章的邏輯思維,汲取有價值的信息與觀點。
對於這篇書評文章來說,其最值得學習之處莫過於其寫作邏輯——讓我們來看看老外是怎麼寫書評的。
這是一篇僅有五個段落的短文,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文章整體的邏輯是:第一段引出並概述全書;第二段追溯本書及其姊妹篇的內容;第三四段描述本書內容,具體講經濟方面,列舉其它方面內容;第五段指出寫作特色、價值、高度總結。
下面我們結合原句逐個段落看一下:第一段:開頭由紐約擴張引入,一句話概述全書內容「GreaterGotham」traces,atbothepicandintimatescale,theramificationsofthatconsolidationuntiljustaftertheendofthefirstworldwar.
指出:《更偉大的哥譚市》這本書兼具宏微觀視角,記述了1897年紐約擴張以來直至一戰結束期間的歷史影響。
一句話概述全書,高度概括了全書內容,同時進行了一個簡單的評判:宏微觀視角兼具。
以此開頭,作為一篇書評再合適不過,他吊起了讀者的胃口——究竟是如何宏微觀視角兼具?有什麼歷史影響呢?第二段:追溯本書及姊妹篇的內容,相比較之下對本書有更高評價。
In1999「Gotham:AHistoryofNewYorkCity」wasawardedthePulitzerprize……NowMrWallacehasstruckoutonhisownforthislong-awaitedfollow-up,avolumewhichmorethandoesjusticetoitspredecessor.1999年,本書的姊妹篇《哥譚市:紐約城市歷史》這本書問世,贏得廣泛好評,並獲得了普利策獎,其內容是紐約市19世紀之前的歷史。
如今,姊妹篇的作者之一獨自續寫歷史篇章,形成本書,本書內容更加豐富、價值也更寶貴。
第二段寫的很巧妙,作者並沒有急於回答在第一段拋給讀者的問題,反而在第二段繼續吊起讀者的胃口,又提出一條新的信息——其十幾年前的姊妹篇獲得了廣泛讚譽,如今這本書比它還要有價值。
第三四段:描述本書內容,全面而且詳略得當,其中的技巧在於詳述經濟發展方面,列舉其餘方面。
第三段幾乎全是在寫本書利益集團致力於紐約擴張——一個長句概括,省略擴張過程,引用原文描述擴張結果——
「MrWallacedescribestheconsortiumofpoliticalandbusinessinterestswhoworkedforconsolidationinordertopropelaconcatenationofprosperouscommunitiesintoanunstoppableengineofcapitalism.」Spoileralert:theysucceeded.By1919「GreaterGotham」was「acolossalfact」,asMrWallacewrites,theitalicshisown.「Ithadtheplanet』stallestskyscraper,itsbiggestofficebuilding,anditslargestdepartmentstore,hotel,corporateemployer,bankersclub,steamshipfleet,electrical-generatingplant,bakery,ballroom…」Thelistgoesonandon.」翻譯一下:華萊士描寫了政商利益集團合力致力於紐約擴張,這為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引擎。
劇透警告:他們成功做到擴張紐約、推動經濟發展。
到1919年,「更偉大的哥譚市」成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正如華萊士自己用斜體所寫:「這時的紐約有全球最高的摩天大廈、最大的辦公樓、最豐富的商場、旅館、企業僱主、銀行俱樂部、輪船隊、發電廠、麵包店、宴會廳…….」這個列表還在一直持續下去。
讀到這裡,讀者眼前應該會有資本主義繁盛充裕、紐約城市發達繁榮的既視感。
第四段就是略寫,用一句話轉折,之後舉了除經濟之外的不同方面,並把寫人的部分單獨列出來,或許有對作者人文主義關懷放大之意。
「ButNewYork』seconomicgrowthisjustafractionofthecity』stale…….Individualchaptersaddresstransport,housing,culture,showbusinessandmore.…….Thebookthenturnstopeople…….」紐約城市發展過程中,伴隨著經濟增長,交通、住房、文化、展示等方面都有發展變化,此外,作者還寫了紐約不同階層的人們,有為底層人權呼籲的人們,還有資本家們。
成為經典有兩個途徑,一是在一條路上由黑暗走到光明、由無路走出大路;二是找到一個圓心,擴展其半徑,畫出無死角覆蓋的圓圈。
做到後者的作家,莫過於本書作者華萊士。
第五段:作為結尾,這一段內容很豐富。
分別用幾句話介紹本書寫作特色:livelystyle,swift,vivid,memorable.接著引申一本歷史書的意義:castlightonpresent.最後做一個高度凝練的總結:containmultitudes.這篇短文是一篇很好的書評,信息量很大,我做了一個思維導圖,能夠更形象直觀展示這篇文章的邏輯。
書評的寫作方法之前在《中國經濟思想史》課程上,主講教授推薦我們讀《史記·貨值列傳》並寫書評,當時自己按照書評的標準結構寫了一篇,文章字數很多,在此列出思維導圖如下。
這是一篇中規中矩的中文學術書評。
關於書評的寫作方法,我找到權威的介紹如下(出自知乎問答,用戶菤葹)北大歷史系暨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榮新江教授在其專著《學術訓練與學術規範》中,用一個章節的篇幅討論了如何寫作書評和札記。
在此摘錄寫書評的要點:書評種類:書評有不同的種類,有長有短,長的過萬字,短的只有幾百字而已。
一種書評是屬於介紹類的,往往只有500-1000字,把書的內容簡要地介紹一下,如果寫得凝練,也可以看出書評作者站在學術史的高度予以的點評。
像美國《亞洲學會會刊》(JournalofAsianStudies)、法國《漢學評論》(ReuveBibliographiquedeSinologie)等刊物上的書評,就是這種類型,主要目的是想多包含一些書的書評,使雜誌學術範圍的覆蓋面更加廣泛。
劉東主編的《中國學術》發表的書評,很像是往這個方面發展,而這本企圖含蓋中國學術許多方面的雜誌,也確實應當向這個方面發展,但目前來看,書評量太少。
一般的書評在3000-5000字左右,也就是既可以概述原書的內容,又可以加以評論。
這是書評的主要形式,大多數的雜誌採用這樣的書評,我所編的《唐研究》也是如此。
還有專門就一本書進行廣泛商榷的書評,稱作「書評論文」(ReviewArticle),字數較多,有的超過10000字。
書評論文對於所評之書來說,可謂重磅炸彈。
我曾經在《神聖的殿堂——萊頓大學圖書館東方寫本與圖書部》(海外書話2)中舉過一個例子,即《通報》(T』oungPao)所刊達菲那(PaoloDaffinà)的《評〈漢書·西域傳〉的新譯本》一文,這是對萊頓大學漢學院前院長何四維(AnthonyE.P.Hulsewé)教授《中國在中亞:早期(公元前125至公元23年)》一書的批評,發表在《通報》里。
原書作者何四維先生對我說:看我這本書,一定要看達菲那的書評。
可見書評論文的重要。
書評內容前面說到標題的寫法,即:「羅豐編著《固原南郊隋唐墓地》」,按照規範的書評做法,下面要括注原書的出版社、出版年代、頁碼、書號、價錢,如「(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8月,17+263頁+39黑白圖版+8彩色圖版,100元)」,為讀者提供全面的信息。
如果是給不採用像《唐研究》那樣的書評標題方式的雜誌,最好就用中性的語言,寫「某人著《某書》評介」,表明有評論,有介紹。
書評的內容應當包括下面幾個方面:第一是內容簡介,即讓沒有見到書的讀者可以通過你的介紹,大致了解這本書的內容。
在介紹一些方面較廣的論文集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有所選擇地重點介紹一些文章,而簡單介紹其他一些文章,或者只列其名或其類別。
第二是從學術史的角度來看本書選題和內容的價值、特點,如果是前人研究過的課題,那麼這本書有沒有新的角度,有沒有新的材料,有沒有新的筆法。
如果是前人沒有研究過的課題,或者說研究很薄弱的方面,則從研究的題目和範圍來說明作者的貢獻或尚不完善的地方。
第三是本書的不足,包括題目與內容是否對應,內容包含的範圍是否過窄,以及材料的缺陷和論證邏輯是否合理。
在指出別人不足時,要根據自己的研究在理論、材料、研究論著/參考文獻等方面舉出證據,加以論述,避免空論。
第四是根據自己的研究加以補正,包括訂正書中的錯誤,補充書中的不足,這些部分一定要在有十分把握的情況下才能寫出來。
如果只是根據可以有兩種解說的證據,就不能輕易否定作者的觀點。
最後,對於一些古籍整理、包含新史料的著作,要校勘錯字,以免貽誤後人。
這些只是主要的方面,書評的內容沒有特別的一定之規,是最容易表現個人學術思想的一種文體,所以你也可以利用書評來發揮自己的學術觀點,因為現在的年輕學者,不可能像陳寅恪那樣,很早就開始給別人寫序、寫審查報告,表述自己的學術思想,因此,你可以利用寫書評的機會,把寫刻板的專題論文時所不能表達的學術思想,通過書評表達出來。
書評的寫作也沒有一定之規,上面所列的幾點,不一定按照上面的次序來寫,比如在介紹內容的同時,就可以用夾敘夾議的寫法,提示優點,指摘缺陷,這樣有時顯得平和一些,但不減書評的分量,我常常採用這樣的寫法。
現在中國的一些刊物上的許多書評在寫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好話以後,最後來一句:「瑕不掩瑜」、「金無足赤」,「由於……原因,書中也有錯誤之處,相信再版時會修訂」之類的話,是很不好的八股文,說了等於沒說。
我在上面提到的《海外書話》中說:「我平日里最喜歡讀〔西文雜誌的〕書評,它不僅能讓你了解所評之書的大致內容及其學術貢獻,還可以從中了解到更多的信息,書評者往往還根據自己的知識來補充該書之不足,特別是從學術史的角度補充參考文獻和相關材料;而且大多數書評都會有批評在內,有時往往是按頁碼順序來一一挑錯。
這和我們在國內報端看到的書評迥然不同,因此讀起來就像喝咖啡一樣,精神不時為之一振。
」在我們所看到的書評的背後,還有書評制度,中西存在很大差異,還是引用榮新江教授的觀點:西方學術刊物的書評制度是這樣的:每個學術出版社出版一本學術專著後,都要寄給權威的學術期刊,由期刊主編挑選其中值得評的書,去約請與該專著研究領域相關的專家來撰寫書評,同時也就把這本書送給寫書評的人。
這種由雜誌自身來選擇權威專家的做法,很好地避免了由作者本人或出版社的責任編輯把自己寫的書或編的書送給書評作者,因為後者必然產生人情稿子。
所以,我們在西方經常遇到的事情是,一個學者出版了一本新書後,都在提心弔膽地等待書評的發表,而他/她並不知道書評都是誰在寫,更不能干預書評作者寫什麼。
我在耶魯大學時,某一天見到韓森(ValerieHansen),我說《守護神》(Numen)上有一篇你的NegotiatingDailyLifeinTraditionalChina:HowOrdinaryPeopleUsedContracts,600-1400(NewHaven:YaleUniversityPress,1995)的書評,她趕快跑去看。
足見書評在西方作者眼中有著與中國不同的學術意義。
因為書評是由雜誌約請的專家撰寫的,所以主動權牢牢掌握在雜誌自身手中,雜誌也把自己所發表的書評水準,看作是該雜誌的學術水準,這樣的一種學術認定的結果,是雜誌要約請權威來寫稿,而不接受書評投稿。
我們常常看到在一些刊物的約稿通知裡面說,書評不接受投稿,如果你特別希望評某本書的話,必須先和主編聯絡,在得到主編的同意後,才能撰寫。
同時,由於雜誌對自己發表的書評水準的認定,所以一般來講是不接受反批評的。
你可以在其他刊物上發表商榷文章,但在發表書評的刊物上是不行的,即使你的反批評是很有道理的,一般情況下也是不給刊登的。
這種做法有點霸道,但實際上是為了一個雜誌的正常運作,因為你一旦發表了反批評,則必然引起書評作者的再度反批評,這樣你來我往,批評文章越來越多,文字越來越長,那麼這個雜誌的篇幅就大量被佔掉,而批評雙方有時也從學術爭論發展到意氣之爭,降低了雜誌的學術水平,這樣下去雜誌是無法辦的了。
在中國,大多數刊物沒有這麼嚴格的書評制度。
比如幾年前《歷史研究》發表了葛劍雄、曹樹基先生評社科院人口史的一本書,很有分量,是中國學術界少有的書評,雖然有些話用詞過於激烈,但仍給中國學術界帶來一股新的氣息。
但是因為《歷史研究》沒有規範的書評體制,很快就發表了反批評文章,這其實是否定自己。
所以,發表書評的雜誌是不能夠發表反批評的,但並不反對書的作者在其他地方發表反批評的文章。
西方雜誌的主編,往往就是某些方面的權威學者,所以有些刊物的主編就把出版社寄來的書留下,自己寫書評。
最著名的就是《通報》(T』oungPao)的主編伯希和(PaulPelliot),他的學術領域十分寬廣,涉及中亞、中國的許多方面,自己的成就很高,所以他所寫的書評也因為具有很高的水準而不被認為是違反了書評約稿的原則。
伯希和一生撰寫了大量的書評,他的書評不僅發表在《通報》,也發表在法國《亞洲學刊》(JournalAsiatique)、《法國遠東學院院刊》(Bulletindel』EcoleFrancaised』Extrême-Oreint)等雜誌上,大概由於所寫書評太多的緣故,在伯希和去世以後,他的論著目錄一直沒有完整地編輯起來。
原本聽說京都大學的高田時雄先生準備一個全目,但沒有完成。
2001年出版了HartmutWalravens,PaulPelliot
(1878-1945).HisLifeandWorks----aBibliography,包括他的全部論著目錄,還有篇目、主題索引,以及後人有關伯希和的論著目錄。
伯希和大量的學術成就,其實有不少包含在他所寫的書評里。
良好的書評制度,可以使得一本雜誌的書評保持較高的信譽,擁有更多的讀者。
目前,在中國越來越多的雜誌已經意識到真正的學術書評的意義,但要真正建立起良好的書評制度,路還很漫長。
學習方法精鍊:我們讀到的這篇英文書評篇幅較短、屬於介紹性的書評,內容上涵蓋了內容簡介與價值特點等。
學術感不是很強,但是充滿了可讀性。
鄙人的中文書評,則是中規中矩的學術書評,之前發在了公眾號上,如果有興趣可以找來一讀。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一篇書評,內容出自於書,又高於本書,讀來擴展知識、開闊眼界,才算得上一篇好的書評。
無論是學術書評還是一般書評,都需要觀點、深度與廣度的支撐。
至於書評的語言風格,則是因作者文風、對象所需而變。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飛天狐狸,更多精彩文章~http://weixin.qq.com/r/eUjl-UrEiBf3rQ6e9x1r(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人類簡史》:換個角度思考世界※宋氏家族跌宕起伏的命運與歸宿※如何寫致用類書籍的書評?※《皮囊》:曠野中的燈籠※書評|圍城之外,風雨飄搖
TAG:英文書評|書籍評價|
一點新知
GetIt01
延伸文章資訊
- 1讀者書評 - 博客來
- 2如何快狠準寫書評還能賺錢?跟暢銷書《深度工作力》學霸作者 ...
如何快狠準寫書評還能賺錢?跟暢銷書《深度工作力》學霸作者紐波特教授偷學這4步驟. 2021-05-19 2021-05-30 / 寫作教學, 文案範例拆解. 寫書評對你的好處.
- 3讀後感作文「共50+篇」 - 白雲飄飄網
- 4《窮得有品味》書評範例(四觀三甲陳麗霞) @ 李力昌的教學部落格
這次期中讀書書評同學大多數普遍表現良好,90分以上就有27位。 ... 作者在書中所舉的例子都非常有趣,從擁有到失去,作者都處之泰然,實在值得參考。
- 5不會寫書評,再大的閱讀量都救不了你!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知道,書評開頭主要是交代書籍基本信息。包括作者,書名,出版社。。。用2-3句話就可以了,不需要太多。只是讓讀者有一個大致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