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通信】30 歲理財煩惱(下)工作幾年、存了些錢 - 換日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未來你的挑戰會是,當你手上有了總額不少的投資商品時,你是否還能客觀看待這些訊息背後所透露的危機?多數人手中有股票時,是聽不進去壞消息的,這個現象 ...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主打
編輯部原創
策展專區
CrossingCampus
Podcast
海外職場
專欄作者
訂閱季刊
頻道
人物故事
People
國際趨勢
Trends
文史藝術
Humanities
生活風格
Lifestyle
觀點評論
Perspectives
時事現場
News
編輯嚴選
Editors'Picks
換日線X施羅德
關於我們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搜尋
投書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註冊
登入
立即加入會員取得專屬服務
立即加入
首頁
國際趨勢
財經
【作者通信】30歲理財煩惱(下)工作幾年、存了些錢,到底該如何投資?
DoubleJ/DoubleJ漫談
2022/06/03
2044
圖為示意圖,非當事人。
PhotoCredit:Shutterstock
焦慮的30歲讀者好奇,是不是只要物慾「佛系」一點,就能不用理財過一輩子?該買外匯、基金、黃金、ETF,還是先儲蓄?可以跟著熟悉投資的前輩,複製他的投資模式就好嗎?延續前一篇「作者通信」提問,本篇回信將帶來更多實戰指南。
《換日線》成立以來,一直希望能提供一個各地作者、讀者互相交流討論的平台。
透過【作者通信】企劃,我們廣邀讀者針對各類議題提問,並代為邀請旅居世界各地的作者回覆。
本文由換日線作者,在香港金融業工作的DoubleJ撰寫,他以自身的經驗,回答讀者關於「30歲文組人的理財焦慮」之問題。
本篇是系列下篇,讀者完整來信與回信上篇請見:【作者通信】30歲理財煩惱(上)不婚不生不買房,只靠儲蓄勞保能善終嗎?
作者回信(接續前文)
1.是不是只要我進一步減少消費、降低慾望,甚至放棄娛樂和旅遊,就能靠工作、儲蓄、勞健保、退休金生活,不用理財也能過一輩子?這種想法會太樂觀嗎?
認識你自己。
減低物質欲望、減少不必要的浪費,絕對值得被鼓勵,但我們是生來享受人生的,除非你從今想入佛門、修道院(bytheway,我以前還在銀行的交易室時,就親眼見識到某大型宗教團體非常非常積極的做投資、交易……,人家看破紅塵的都需要理財了,你看破紅塵了嗎?)。
《換日線》有很多其他優秀作者的文章,他們的消費、生活觀念我覺得都是蠻健康、正面的,你可以多多參考。
「享受」和「縱慾」之間是一條無形的線,所以還是回到認識你自己吧。
有人疫情前每年必須飛日本,捉襟見軸搭商務艙在所不惜,為的就是在同儕間比較;也有人在自家附近的公園,就能享受陽光的美好,心遠地自偏阿~
如果放棄追求人生美好的一面,那麼工作、儲蓄的目的是什麼?如果生病受傷就輕生,那還須要存錢、須要買什麼勞健保、存退休金嗎?
所以,不享受是違背人性的,而在沒有追求美好事物的動機與期待之下去過著賺錢、存錢、存退休金、退休、死亡的過程……嗯,你可以再多思考一下啊~
2.請問我近期該嘗試去購買儲蓄險,或者外匯、基金、黃金、ETF等風險較低的金融商品當作投資入門嗎?還是繼續儲蓄,先達成存款目標再說?
上面建議過。
你似乎是個保守的人,所以我建議你先理解自己的保險規劃,無後顧之憂、心有餘力的時候,再來研究投資理財。
然後我不鼓勵儲蓄險,因為不便宜,而且達不到保險的目的。
當一個金融商品聽起來不合邏輯常理的時候,通常就代表你不知道它的風險。
而保障多、未來又能退回保費,聽起來就不合常理,更可能的情況就是你誤會了「保障多」到底有多少。
別忘了,保險公司養了一堆高薪的精算師、律師、投資團隊,不是來當散財童子的。
我鼓勵先儲蓄,而且如果你儲蓄目標明確,whynot?至於先儲蓄的好處,以及小額亂槍打鳥的壞處請參考上文。
圖/Shutterstock
3.這一年來身邊真的越來越多人在談投資,接到相關詐騙電話、簡訊的次數也變得很多,臉書上也充斥著這類廣告,請問這是不是「擦鞋童理論」的市場警訊?
非常好的判斷!我覺得你文科、社會學的底子一定很強,你已經從生活經驗判斷出所謂「市場過熱」的跡象,我甚至覺得你根本就是投資的料!今年過年前,我回台北在隔離旅館的期間,就跟友人提到台灣的網路詐騙廣告實在多到有點誇張,重點是詐騙的手法越來越低級(越來越好騙?!),滑幾下手機就能賺大錢、跟著什麼老師買什麼標的……。
我在第一篇債券的文章中,也提到了今年初債券、宏觀經濟市場,有明確的指標顯示了金融市場短期內動盪的可能性,果然今年第一季度後期到目前為止,出現了明顯的波動。
別看輕你自己能從生活環境找出市場氛圍的能力,這種能力以後一定會在你的投資理財成果上扮演著重要的腳色,甚至是決定你能否達到長期財務目標的關鍵點。
未來你的挑戰會是,當你手上有了總額不少的投資商品時,你是否還能客觀看待這些訊息背後所透露的危機?多數人手中有股票時,是聽不進去壞消息的,這個現象你也可以從朋友中多觀察,未來藉此警惕自己。
4.容易焦慮、生性懶惰的我,是不是就算有錢也完全不適合碰股市,以免釀成大錯?如何克服對投資理財的恐懼感?還是我這些恐懼其實都是有道理的?
焦慮完全正常,至於懶惰的話⋯⋯,懶惰首先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而非絕對值,你只要比昨天早10分鐘睡覺、多做一個伏地挺身,你就比昨天在健康上更勤勞了。
日漸累積的背後,效果驚人,投資也是如此。
只有累積,沒有奇蹟。
另外,或許用正面的一點的詞來形容,那就是「動力不足」,背後代表的是你對一件事情的渴望、需要程度有多強。
一個能從美食獲得快感的人,就不會在找美食的工作上懶惰,所以你對一個東西的渴望程度,就決定了你的行為。
換句話說,或許你對於金錢、財富的累積沒有那麼渴望,這可能來自於你相對安穩、健全的家庭環境(任何有這樣環境的人都應該感激父母)。
但這份安穩的持續性能保持多久呢?說實話除非是含著金湯匙出生,從小就注定到死都不愁吃穿,否則我們都不得不面對現實的生計問題,而且要先解決了這個短期的困擾後,才能有中長期的規劃、累積。
適不適合碰股市?股市是一個對散戶投資人相對公平的管道,但不是唯一個管道。
更上一層的問題,或許你是想問你到底該不該理財?前面我也對這個「靈魂拷問」回答過了:理財無非就是把金錢的出入算清楚,首先避免入不敷出,再講究收支平衡,後來才有開源節流,以及更長遠的積沙成塔。
圖/Shutterstock
你可以找時間算一下我在第一題提到的幾個大數字,也就是你如果都是自己一個人,你在醫療、住房、生活花費等支出部分,是不是真能從你的工作收入完全不靠投資就達到目標?記得工作收入這一塊有很多變數,請保守再保守地來估計。
不得不承認,我也見過不少富裕的人完全不投資理財的。
一個我聽過的中部工廠老闆,就是從他的中小企業本業中,積年累月的賺進了近十億台幣的身家。
他與銀行的往來,就只限於自己的活存、定存、員工薪資帳戶,至於其他企業貸款、貿易融資等,他說他完全不需要,連信用卡都不用!
但我們容易忽略,這老闆其實只是在「金融」中不投資,他必須大膽、進取、積極地投資自己的本業,把賺來的錢全部再投入研發、再投入建廠、再投入提升競爭力上,才可能有今天的成果。
否則不把規模做大,他不可能有今天的財富。
那麼回到你的問題上,他怕不怕釀成大錯?對再投資本業有沒有恐懼感?絕對有,而且從他的描述中,他對於這些問題的態度,其實跟良好的投資心態如出一轍。
他的心態就是:犯錯正常,一定要當成學習,當繳學費,但避免一直犯同樣的錯。
而且對於產品研發更有嚴格的停損,搞了兩年無法技術突破或無法量產、賣不出去,這個產品就叫停。
恐懼也是有的,但他說恐懼來自於未知,他只能盡人事減低各項變數,其他的聽天命。
而如果在本業上什麼都不做,那被淘汰幾乎是必然,對於這一塊他有更大的恐懼感。
所以你的恐懼是有道理的,恐懼也是人性的一環,你沒有必要完全克服恐懼,而應該讓恐懼與經驗告訴你那些地方可能有危險、要注意什麼。
但也別讓心裡只剩恐懼,而什麼都不做。
我們走在路上也對車禍抱有恐懼吧,但就是這份恐懼會提醒我們別低著頭滑手機過馬路(總是這樣做的人,被撞只是時間問題),而是要注意左右來車,你不會因為這份恐懼就足不出戶吧??
圖/Shutterstock
5.我能不能直接向我信任且熟悉投資的主管請教並要求複製跟單交易?要怎麼向主管提出複製跟單交易的請求才不會顯得冒昧呢?
如果你有「孰悉投資」的主管,那你真的很幸運,這種主管可遇不可求。
但你應該請教他的,是如何對待投資這件事情、怎麼決定要買哪檔股票,從那些分析下手、觀察什麼指標等等,進而學習他的財富觀、金錢觀,甚至學習他怎麼處理保險(我一直強調保險的重要性)。
我相信喜歡投資的人,多數人應該都是喜歡與別人交流、心態開放、願意接納不同想法、不同意見,樂見腦力激盪、思想衝撞的。
但是,你應該學習這位「熟悉投資」的主管的各個面向,除了複製跟單以外!
或許他不介意,但他也不會、更不該為了你的成果負責。
你複製他的交易,等於你假設了自己跟他的個性、做事方法、風險容忍完全一樣,你甚至是複製了他的財務生涯、他一部分的人生⋯⋯。
所以,我強烈建議你不該這麼做。
你才是應該對自己投資結果負責的人。
前面我提到了麻痺投資的概念,而複製交易、跟單某種程度上也是麻痺投資,是一種極為有害的行為,因為這隱含了背後不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或是「可以把負面結果歸咎於他人」的一種習慣。
我也見過不少跟單別人交易的朋友,但長期下來(只要5年就好,不用多長)沒有一個有好下場,容我再強調,不是少數沒好下場,而是沒有一個!
至於冒昧與否?我想若你是交流、請教、學習的立場,或許他也很樂意分享,但如果他知道你只想跟單的話……,嗯,我不知道他會怎麼想,但對我而言,我就想到了以前學校念書,做團體報告時的free-rider。
所以這一題恕我無法給你任何有用建議了。
結語
最後我的幾個建議:
不要被父母那一代的思想給束縛:體諒他們的處境、背景,與金錢觀,但不能因此被綁住。
你有你的人生啊!
「保守」與「什麼都不做」是兩回事:保守是以穩固、生存為根基。
什麼都不做不是保守,反而是負面的積極。
惡化可以瞬間發生:市場可以如此,就業環境、人生遭遇也可以如此。
所以應該做好準備,在量力而為的前提下,好的保險可以省去你很多麻煩。
崩落與崛起的速度加劇:我們所處的時代與以前不同,我認為所有週期都會加快,因為訊息流動都太快速了。
如同你說的FOMO現象,就是訊息流動快速的結果。
這也代表了你只要多觀察個幾年,就能知道所謂「對投資很熟悉的朋友們」,究竟是不是真的有辦法。
但也因為訊息流動速度快,獨立思考與判斷將會更重要,不人云亦云者將更有優勢能掌握先機。
如何理解自己:有一點錢的話,買張指數型ETF吧,台灣的話可以買0050,買了你就放個10年別動吧。
帳戶有了這個,你就不再能夠完全獨立客觀了。
因為你手中有了股票,很難不多留意相關訊息。
這時候你可以記錄自己心境的變化,對於賺錢賠錢時候的感受如何、對於市場的判斷如何,以及持有十年後的結果等等。
這個過程絕對可以幫助你了解自己。
這不僅是我給你的建議,我也打算以後這樣建議我的兩個女兒。
她們成年後,我想就送一張0050作為成她們的年禮,30歲之前不能賣出,並告訴她們這是認識自己很好的一個媒介。
祝福安好
DoubleJ
*如果你也有問題想請教《換日線》站上的作者們,歡迎填寫【作者通信】表單。
執行、核稿編輯:田孟心
理財
青年
投資
關聯閱讀
【作者通信】30歲理財煩惱(上)不婚不生不買房,只靠儲蓄勞保能善終嗎?
作品推薦
【財經科普】什麼是債券?從全世界第一檔公債說起
【財經科普】為什麼人們研究股票、保險、基金,卻對「債券」冷感?
參考資料
TOP
DoubleJ/DoubleJ漫談
愛讀詩卻也享受與數字為伍的CFA持狀人。
什麼都信的無神論者。
喜歡古典樂與重金屬。
愛吃薯片更愛生菜沙拉。
座標香港中環,卻常望著維多利亞港神遊,回到緯度差不多的鄉下老家。
看更多
上一篇
【作者通信】30歲理財煩惱(上)不婚不生不買房,只靠儲蓄勞保能善終嗎?
下一篇
【財經科普】財務自由後,我「即使明天就離世,也放心家人過得安穩」的理財守則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財經Finance
沒試過怎知道?「寶博士」追夢如此,投資亦然
財經Finance
疫後理財:聚焦環球股票,做好長線分散投資---30歲的你為何非懂不可?
財經Finance
2022疫後復甦的投資思維:多元配置、瞄準長期利基
財經Finance
中國信託X資誠合作發布2022臺灣高資產客群財富報告
【未來人才進行式】EP1小紅帽創辦人林薇Vivi
熱門文章
1
新鮮人勇闖矽谷!無工作經驗、非本科系畢業⋯⋯這是我收到500封拒絕信後的體悟
2
你能想像高二起「不再有數學課」嗎?法國就這麼做了──高中教改上路後,師生的真心話
3
英國學制大哉問(上)碩士只讀1年、博士只讀4年,學得到東西嗎?
4
40歲重返英國職場的「高年級實習生」:沒有亮眼職稱、優渥薪資,但卻開啟一個嶄新的起點
5
UWC一年回顧(上)在台灣,我從來沒有嚐過「已經這麼努力了,卻還是失敗」的滋味
6
廣納中文人才、低學費高獎學金、世界文化遺產最多──來義大利留學吧!
合作推薦
合作推薦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Copyright©2022天下雜誌.Allrightsreserved.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隱私權政策 著作權聲明
延伸文章資訊
- 125歲存到280萬!餐飲妹卻不投資「真實考量」獲網讚賞
如果你手中有百萬存款,會選擇投資還是乖乖儲蓄?就有一名女網友表示,自己戶頭內有280萬,但卻都只把錢放銀行,背後理由曝光後,卻讓不少網友贊同她 ...
- 2不投資是最糟糕的投資!他從貧窮移民到千億身價的投資法則
當然為了投資而待命的資本也算投資,但是沒有任何計畫或毫無欲望的資產會逐漸死亡。 意外的快錢,如同吸毒. 當比特幣不到100美元時,我聽到我大兒子因興趣 ...
- 3這輩子「只定存不投資」不行嗎? 網點關鍵:學會可以少很多 ...
近日,在網路論壇PTT WomenTalk板上一篇「如果『這輩子都不投資』會怎樣?」為題的文章引發熱議論。原Po表示,自己很好奇,如果「這輩子都不投資」會怎樣 ...
- 4一輩子不投資、財產放定存爽過退休生活?眾人示警:小心這點
不少人除了領薪水外,會藉由投資理財增加自己的額外收入,但有人突發奇想,納悶如果「不投資會怎樣嗎」?認為一輩子不買股票、基金,也不做儲蓄險、黃金和 ...
- 5不投資的人生真的很廢嗎? - 閒聊板 | Dcard
不投資的人生真的很廢嗎? 閒聊. 2021年8月13日18:54. 更//謝謝大家的建議,也上網爬文許多,這幾天也有跟家人討論了,對於我的工作跟存錢我回覆在B289及B273 存錢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