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張居正改革的背景以及改革內容是什麼 - 人人焦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張居正改革的背景. 明中期社會矛盾進一步發展,嘉靖中期以後政府財政長年虧空,變本加厲催征搜刮的結果,非但不能改變「匱乏之極」困境,反而愈發激化階級 ...
人人焦點
影視
健康
歷史
數碼
遊戲
美食
時尚
旅遊
運動
星座
情感
動漫
科學
寵物
家居
文化
教育
故事
明朝張居正改革的背景以及改革內容是什麼
2021-01-08騰訊網
張居正改革的背景明中期社會矛盾進一步發展,嘉靖中期以後政府財政長年虧空,變本加厲催征搜刮的結果,非但不能改變「匱乏之極」困境,反而愈發激化階級矛盾,陷入「神運鬼輸,亦難爲謀」,瀕於崩潰的深刻危機之中。
倘不採取有效措施補救,「元末之事可爲殷鑑」,除非「得磊落奇偉之士,大破常格,掃除廓清,不足以弭天下之患」。
張居正改革正是在這種形勢下,地主階級改革派力圖緩和矛盾變法自救的產物。
張居正(字叔大,號太岳),湖廣江陵縣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進士,穆宗隆慶元年(1567年)入閣,次年上《陳六事疏》,提出省議論、振紀綱、重詔令、核名實、固邦本、飭武備六條改革方案,未被採納。
隆慶六年,穆宗病故,繼位的神宗僅只10歲,內廷由慈聖皇太后主政,外廷由高拱爲首輔。
不久張居正結納宦官馮保,排斥高拱,當上了內閣首輔。
張居正遂以首輔的身份「任法獨斷,操持一切」,毅然在全國範圍發起一場力挽狂瀾的變法革新運動。
使明王朝的統治一度出現中興的景象。
張居正改革的內容:1、整頓吏治整頓吏治既是改革本身的一個重要內容,又是關係到整個變法革新能否啓動並取得成功的前提。
張居正認爲「致理之遣,莫急於安民生;安民之要,惟在核吏治」,明確把「核吏治」當作「安民」、「治理」的前提。
他一開始就圍繞「尊主權、課吏職、信賞罰、一號令」等方面,大刀闊斧進行整頓,以刷新振舉「紀綱不肅,法度不行,上下務爲姑息,百事悉從委徇,以模稜兩可謂之調停,以委曲遷就謂之善處」的頹風。
惟有加強集權,重詔令,振紀綱,方能「張法紀以肅羣工,攬權綱而貞百度」,革新法令才能暢行無阻。
張居正強調治理天下須「懸法於衆」,以法理政,堅持「刑賞予奪,秉持公道」,以振揚風紀,使天下信服。
厲行整頓「嚴其約束」的結果,使得「九圍之人,兢兢輯志;慢肆之吏,凜凜奉法」。
提高行政效率、朝令夕行,也是整頓吏治的重要內容。
爲了建立有效的考核考績制度。
張居正於萬曆元年(1573年)創設頒行考成法,考成法的精神是「立限考事」,「以事責人」。
即由各部衙制定一式三份收發文簿,分別留部作底本、送六科備註、交內閣查考。
據其道途遠近、事情緩急,「定程限,立文簿,月終註銷。
撫按稽遲者,部院舉之;部院容隱欺蔽者,六科舉之;六科不覺察,則閣臣舉之。
月有考,歲有稽」。
「誤者抵罪」使每件公事落到實處。
明初定製,六部和六科均繞過內閣直接向皇帝負責,張居正行考成法加強了內閣事權,由內閣通過六科、都察院控制六部,而各省撫按則聽命於六部。
最終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機構都由內閣控制,從而加強中央集權,使內閣成爲變法的中樞。
從內閣——六科——六部——察地方藩、臬等司及私按兩官;再以兩司察州、縣官。
層層督察,從而形成一個從內閣到地方官逐級督察的嚴密的考核考績制度。
爲排除宦官干政,他還專門告誡馮保「裁抑其黨,毋與六部事」,從組織機構上保證新法暢通。
這種由三個機構互相監督定期審核各級官僚政績施行賞罰的做法,有力地提高了辦事功效。
張居正整頓吏治,務求法之必行、言之必效,取得了明顯成效,如傅維麟《明書》所讚揚的,雖「萬里之外,朝下而夕奉行,如疾雷迅風,無所不披靡」。
所有官員,百事惟謹,使政風大變,由於行政效率提高,地方官皆按期定稅,緩解了最吃緊的財政困難。
張居正稱:「近年以來,正賦不虧,府庫充實,皆以考成法行,征解如期之故」。
2、(邊防新政)整飭邊疆「外示羈縻,內修守備」,是張居正推行邊防新政的指導方針。
「內修守備」的重點是,加強北邊防務,提高軍事抗衡能力。
爲此相繼起用在東南抗倭立大功的譚綸、戚繼光、王祟古、方逢時、李成梁等著名邊將,主持薊鎮、宣府、大同、山西和遼東邊務。
並在積極操練兵馬提高軍隊戰鬥力的同時,大力加固增設城防,修築明長城。
明長城不但在重點設防地段用磚石砌築,內填泥土石塊,十分堅固;而且形制結構也更趨完備合理。
戚繼光於薊鎮邊垣創建1300餘座空心敵台,「下發火炮,外擊敵賊,賊矢不能及,敵騎不敢近」。
爲提高長城防禦體系的整體實力,又於戰略要地加修雙城乃至多道城牆,增修遼東邊牆,加強對側翼、縱深和外圍間隙地帶的防禦。
相關焦點
明朝歷史:明中期——張居正改革的內容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明朝歷史:明中期——張居正改革的內容。
張居正(1525-1582),字叔大,號太岳,湖廣江陵人。
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中進士,1567年(隆慶元年),以吏部左侍郎入內閣,穆宗死時,與首輔高拱同受顧命。
明朝:張居正的政治改革,其改革方案是什麼,內容又是什麼?
張居正以天下爲己任,研究中國歷代典章制度,總結治亂興衰的歷史經驗。
早在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張居正向嘉靖皇帝呈遞過《論時政疏》,分析當時明王朝所面臨的政治危機與社會積弊:一是宗室藩王驕縱悠肆,目無王法;二是官吏荒廢本職工作,吏治因循腐敗;三是將領能力下降,武備廢弛;四是邊疆危機日益加劇,國家防備力度不夠;五是是財政狀況惡化,連年赤字虧空。
與這五大積弊相對應,張居正還提出了五大解決辦法,主要是:抑宗藩,整肅吏治,修邊備,整頓財政,上下溝通。
張居正改革失敗,與明朝的滅亡有必然關聯嗎?
張居正深知明朝有五大隱患,分別是宗室對國家的負擔過重、朝野上下可用之人太少、官員行政效率低、軍備渙散不堪以及朝廷財政入不敷出。
其中財政入不敷出則是各種國家矛盾的聚集點,明朝滅亡的原因之一也是國家沒錢,改革首先要解決的肯定是財政危機。
要解決問題首先就要找到問題出現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就是歷朝歷代都會出現的土地兼併情況。
從張居正改革的失敗,來看明朝滅亡的必然性
得到李太后和司禮監太監馮保全力支持的張居正,希望通過一次改革力挽狂瀾,力圖挽回明朝衰敗的態勢,張居正有著改革的決心與能力,但他卻忽略了既得利益集團的強大實力,爲他的改革最終失敗埋下了隱患。
,納稅田的數量減少,直接導致了財政收入日益縮減,但龐大的皇室及行政機構開支有增無減,以及官員的貪汙和浩大的軍費,都極大的加重了明朝財政入不敷出的程度。
結局迥異的兩大改革:張居正身死制改,宗教改革卻讓歐洲走向近代
然而這同一時期的兩大改革卻結局迥異,張居正的改革舉步維艱,他死後改革以失敗告終,明朝重新籠罩在封建制度的陰霾下,而西方卻在宗教改革的推動下走向工業革命,實現近代化。
如此截然不同的結局令人疑惑,到底是什麼原因造就出這種差異呢?改革領導者的個體差異是存在的,但它不是主要原因。
張居正改革
、經濟、軍事方面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政治上,張居正通過加強對官員的監督等辦法,整頓吏治;經濟上,下令重新丈量全國土地,然後實施「一條鞭法」的稅賦制度。
軍事上,張居正任用了戚繼光等一批卓越的將領,大大鞏固了明朝的國防。
在蒙古邊疆實施的開市通商政策,使得邊疆地區幾十年無戰事。
如何看待明朝大臣張居正的改革,爲什麼他一死萬曆中興就中斷?
可是有的朝代,她經過繁榮,衰落,之後又經歷改革,想突破現狀,實現中興。
而明朝就發生過這樣的一次改革,它就是張居正主導的。
如果它能向商鞅變法一樣,即使商鞅死了,可變法還是延續下去,那它的作用絕對不可估量,很可能爆發資本主義的道路,實現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
一代強臣扭轉乾坤——說說明朝的張居正改革
作者:詩書傳千古上一篇作業我寫了漢代強臣霍光,今天我給大家介紹的是明朝萬曆年間的強臣張居正扭轉明朝乾坤的事。
歷史上叫做張居正改革。
這次改革是指明朝萬曆年間,也就是公元1573年到1620年間的事情。
明朝財經據詰到如此地步,實在是夠了怕的了,可是還有外患:蒙古,女真等部族時常入冠邊塞地區,南方叛亂時作時休。
黃河屢次決口,動輒就是漂縣數十。
當時的明王朝心急火燎,難以處之。
張居正的改革持續下去能拯救明朝嗎?
張居正的改革,又稱萬曆中興,是在明神宗時期,內閣首輔張居正爲挽救明王朝、緩和社會矛盾,在政治、經濟、國防等各方面進行的一場變法革新運動。
改革自1573年開始,至1582年張居正去世結束。
張居正改革,從軍事、政治、經濟等方面進行整頓,尤重於經濟的改革,企圖扭轉嘉靖、隆慶以來政治腐敗、邊防鬆弛和民窮財竭的局面。
改革一定程度上強化了中央集權,充實了政府財政,提高了國防力量,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但是,改革觸動了大地主階級和豪門貴族的根本利益。
1582年,張居正病卒後,除一條鞭法外的措施都遭到廢除,改革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從張居正的功與過入手,淺析張居正改革的政策方針
張居正影視照危機四伏——張居正改革的背景這些宗室雖然並不能擁有什麼政治權力,但他們的經濟待遇很好、俸祿非常優厚,其目的就是爲了保障這些宗室的富貴生活。
而由於宗室規模龐大,因此中央財政需要撥出大量的錢款給予宗室,導致國家財政愈發困難。
除此之外,宗室以及各地的大地主憑藉自己的財力在全國各地大肆兼併土地,使得越來越多的普通農民喪失土地,無法保障其基本生活,導致全國各地民怨迭起。
一代強臣扭轉明朝乾坤——說說張居正改革之二
作者:詩書傳千古話說張居正指出五大積弊,即曰宗室驕恣,曰庶官瘰曠。
曰吏治因循,曰邊備束脩,曰財用大匱。
這五種積弊嚴重威脅著大明朝的根基穩定,就國基城邦而論,到了非改革不能使國家繼續前進的地步。
張居正改革的爲政方針是:「尊主權,課吏職,行賞罰。
一號令,強公室,杜私門。
」張居正提上奏疏,附識國情,都是對國家有利,對大明朝的統治者有利,於是就得到了批准並且實施。
雖然這樣的政治改革會涉及到某些人的利益,但是對當時的明朝政府確實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同時也體現了張居正改革的必要性,也是中國歷史上除了唐朝的改革後的又一次改革。
這是歷史的必然性。
張居正的改革都是爲了明朝,爲何萬曆皇帝還要嚴厲打擊他
張居正最大的功勞,就是通過自己有效的改革,緩和了明朝中晚期出現的尖銳的社會矛盾,極大地充盈了明王朝的國庫,讓明王朝得以繼續往前推進,而沒有出現崩盤的現象。
這個「考成法」的核心內容,就是「尊主權,課吏職,行賞罰,一號令」。
也就是要求明確責任,令行禁止,重視落實。
落實不了的,或者說任務完不成的,一律嚴肅處理。
同時,張居正裁剪冗官冗員,精簡政府機構,優化了政府部門的組合。
張居正之所以整頓吏治,主要還是爲了推行稅賦改革,增加明王朝的財稅收入,從而實現富國富民的目的。
從某種意義上說,張居正的吏治整頓,並沒有深化。
張居正改革,加強了明朝的中央統治,具體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歡迎大家來到初夏解讀歷史,今天小編來和大家聊聊張居正的事情。
明朝中後期的張居正改革,是在明王朝處於危機四伏的狀態下進行的。
此外,張居正於1574年,在文華殿樹立職官屏,在12扇大屏風上粘貼著在京及外地文武官員的姓名、籍貫等情況,如有變動,十天一調整,及時掌握了官吏的任用情況。
經過整頓吏治,衙門作風大有起色,官員腐敗無能、又爭權奪利的情況有所好轉,這對於加強明朝的中央統治、維護政局的穩定有其積極意義。
張居正還改革學政。
張居正具有政治天賦,致力於明朝改革,爲何落得人亡政息的下場
「以施政的成績而論,他不僅是明朝的唯一大政治家,也是漢朝以來所少有的」,這是現代講史第一人黎東方先生給張居正的評價。
作爲一位封建社會背景下偉大的改革家,張居正有著自己獨特的處事風格,對於官場的行爲作風之道,他秉持著「寧爲循吏,不做清流」的原則,憑著滿腔熱血和抱負去治國,可以說張居正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但他對於學生的教育卻是失敗的,接下來就走進張居正的一生,掀開神祕面紗,探索歷史真相,還原一段有血有肉的歷史場景,揭開關於張居正那些鮮爲人知的故事,以及他身上隱藏的種種歷史謎團。
明朝第一首輔張居正的改革,到底動了哪些人的奶酪
張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號太岳,幼名張白圭。
江陵人,時人又稱張江陵。
明朝中後期政治家、改革家,萬曆時期的內閣首輔,輔佐萬曆皇帝朱翊鈞開創了「萬曆新政」。
張居正推行改革與大太監馮保有什麼關係?
沒有馮保就沒有張居正的萬曆新政!明朝的太監確實牛,不過大多名聲不太好。
馮保雖然也留下了不少惡名,但總的來說,他是明朝難得的政治家,萬曆新政的推行,馮保是幕後功臣。
所以,馮保是張居正的政治盟友。
張居正改革失敗不僅因爲自身問題,更多的原因在改革本身的不成熟
回到張居正改革的正題上,我們以往討論張居正改革失敗的原因,一般是從張居正自身的個性問題、利益集團的反對、貪腐等方面著手,很少從改革的目的以及措施本身的利弊來梳理問題。
申時行等人的思路是對的,明朝自張居正死後被清算後,已經沒有像他這般的「循吏」了,首輔權勢滔天如張居正都不免於死後背負千古罵名,更何況張居正之後的內閣閣權大不如前的情況呢?縱使再有如張居正般的人才,也沒有了改革的環境。
張居正改革失敗不僅因爲自身問題,更多的原因在改革本身的不成熟
回到張居正改革的正題上,我們以往討論張居正改革失敗的原因,一般是從張居正自身的個性問題、利益集團的反對、貪腐等方面著手,很少從改革的目的以及措施本身的利弊來梳理問題。
從本質上來說,這種思考方式帶有現代經濟學先入爲主的特點,對封建王朝財政危機的改革,總是認爲增加財政收入才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減少財政開支則是固步自封的、陳舊的經濟思想。
但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一代強臣扭轉乾坤——明朝張居正改革之四
副題:淺說張居正改革後的結局作者:詩書傳千古張居正生於公元1525年5月24日,卒於公元1528年7月日。
字叔大,號太岳,幼名張白圭。
是歷史上明朝的政治家。
改革家。
內閣首輔大臣,輔佐萬曆皇帝朱翊鈞進行了「萬曆新政」,也就是歷史上稱作「張居正改革」。
改革是成功的。
但是張居正由於積勞成疾,累死在任上。
他這一生可謂是輝煌的一生,他的功績可以蔭極子孫了吧?
如果萬曆保持張居正的改革,明朝還會那麼快滅亡嗎?
張居正(1525年5月24日-1582年7月9日),字叔大,號太岳,幼名張白圭,湖廣荊州衛(湖北省荊州市)軍籍,明朝政治家、改革家、內閣首輔,輔佐萬曆皇帝朱翊鈞進行「萬曆新政」,史稱「張居正改革」。
延伸文章資訊
- 1張居正的改革有哪些利弊?對明朝產生了哪些影響?
張居正的改革有哪些利弊?對明朝產生了哪些影響?簡介:張居正改革,從軍事、政治、經濟等方面進行整頓,尤重於經濟的改革,企圖扭轉嘉靖、隆慶以來 ...
- 2明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12世、16位皇帝,國祚276年。初代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末代皇帝則是明思宗朱由检 ...
- 3張居正改革_百度百科
張居正改革(又稱萬曆中興),是在明神宗時期,內閣首輔張居正為挽救明王朝,緩和社會矛盾,在政治、經濟、國防等各方面進行的一場變法革新運動。改革自萬曆元年(1573 ...
- 4如何评价「张居正改革」? - 知乎
明朝在衰败中走向活泼开放,这一历史概括已经得到了相当多的同行们的认同。这句话的含意是,明朝政权包括强力控制和思想控制在解体,而明朝的社会包括经济和文化却在 ...
- 5張居正改革:萬曆年間 - 中文百科知識
張居正的全面改革,旨在解決明朝兩百餘年發展中所積留下來的各種問題,以鞏固明朝政權。 經過這次改革,強化了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機器,基本上實現了“法之必行”、“言之必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