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文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剛開始叫做「Sourceberg」,在2003年12月6日經過投票確定為現在的名稱。

維基文庫. Wikisource. The current Wikisource logo. Detail of the Wikisource multilingual ... 維基文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想了解如何在維基百科條目中連結或參照維基文庫,參見Wikipedia:維基文庫。

維基文庫Wikisource維基文庫首頁網站類型數字圖書館持有者維基媒體基金會創始人使用者建立網址wikisource.org商業性質否註冊可選推出時間2003年11月24日,​18年前​(2003-11-24)[1]現狀線上 早期的圖示 維基文庫(英語:Wikisource)是維基媒體基金會旗下維基百科的姊妹計劃,目的是建立一個自由的、基於Wiki的文獻倉庫,包括每一個語言版本的完整原始文獻,並且把這些文獻翻譯成多種語言。

剛開始叫做「Sourceberg」,在2003年12月6日經過投票確定為現在的名稱。

現在維基文庫上主要存放各種遵循GNU自由文件協定憑證的文件以及相容這個協定的原始文件,還有公有領域、無著作權或者著作權已經過期的原始文獻,例如古代的詩歌、文章、法律文字等等。

這個專案在2003年11月4日開始啟動。

它的圖示是一座寫實的冰山。

但由於圖像著作權問題,後又經投票,決定今日的圖像,一個更卡通的標誌。

由於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部分內容無法放入維基文庫。

目次 1發展歷史 1.1早期 1.2標識及口號 1.3內置工具 1.4里程碑 2收錄內容 3架構 3.1語言子域名 3.2wikisource.org 4回應 5參考資料 6外部連結 發展歷史[編輯] 早期[編輯] 維基文庫早期歷史(2003年-2005年)包括名稱和域名的變化,及在2005年不同語言分家到字域名。

專案的早期概念是為重要的歷史文獻提供儲存,這些文獻提供原始的證據和文獻,擴充維基百科條目,並以其自身的著作權存檔。

有別於如古騰堡計劃等其它類型的數字檔案館,文獻的收集最初集中在歷史文化的重要材料[1]。

該專案在規劃階段曾被命名為「Sourceberg」(取義古騰堡計劃)[1]。

2001年,維基百科就主要原始材料的加入發生爭議,導致編輯戰超越材料所提及和刪除的內容。

在解釋該專案時,使用者拖延者表示:「專案有別於古騰堡計劃,就像維基百科有別於Nupedia一樣」[3],但他很快就作出澄清:「我們並不想重複古騰堡所做的成果,相反我們要完善古騰堡。

」Sourceberg就是在提供維基百科對古騰堡計劃檔案的連結,讓上傳文件至古騰堡變得快捷[4]。

外界對專案的評價最初持懷疑態度。

拉里·桑格詢問專案的必要性,寫道:「難以回答的問題是,古騰堡專案已經存在,何必要重新發明輪子?我們想補充古騰堡,那該怎麼做?[5]」吉米·威爾士回答道:「和拉里一樣,我對完善古騰堡的工作很感興趣。

但專案似乎不太可能充當編輯時的主要來源——我的意思是,莎士比亞就是莎士比亞,不管我們如何評價他的作品。

[6]」 專案開始在ps.wikipedia.org上活躍,貢獻者將域名中的「PS」理解為「第一手資料」或「ProjectSourceberg」。

然而這導致專案與維基百科普什圖語子域http://ps.wikipedia.com發生衝突(普什圖語的ISO編碼為PS),改由2003年11月24日正式啟動的臨時URL:http://sources.wikipedia.org取而代之。

原有域名中的文獻和討論頁面也被轉移到臨時位址,網站名稱透过2003年12月6日投票決議,改為維基文庫。

直到2004年7月23日,專案移至永久連結:http://wikisource.org(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7]。

標識及口號[編輯] 中文維基文庫的圖示字型取自《四庫全書》原文掃描,具有歷史感、著作權自由、象徵著網站收錄原文的目標,同時字型本身典雅、端莊、大氣、易於辨認[8] 維基文庫前身「ProjectSourceberg」的第一個標識是冰山[1],沿用至2006年,期間進行過兩次沒有結果的關於修改圖示的投票。

最後,出於法律和技術上的原因,以原始的冰山圖示為靈感製作的向量冰山圖示被強制作為此專案的標識。

維基文庫第一個在多語種的門戶頁面上廣泛使用的口號是「自由的圖書館」(TheFreeLibrary),該頁面基於維基百科門戶在2005年8月27日被重新設計[9]。

和維基百科門戶一樣,口號伴隨著十大語言版本入口環繞著圖示。

點擊門戶中央的圖片(冰山標識及頂部「Wikisource」標題),將會出現Wikisource和「自由的圖書館」的60種語言翻譯列表。

內建工具[編輯] 在挪威語維基文庫上使用校對工具的截圖,畫面右側為掃描圖像,左側為文字 開發者ThomasV為維基文庫開發了專用MediaWiki擴充程式ProofreadPage(頁面校對),大大方便了書面內容的轉抄。

作品頁面的掃描圖片與有關頁面文字並列出現,文字校對得以實現,比其他任何的獨立驗證編輯方式的精度要高[10][11][12]。

一旦書籍或其他文字被掃描,原始圖像可以用圖像處理軟體修改,以修正頁面旋轉等問題。

修正過的圖像可轉換成PDF或DjVu檔案,上傳至維基文庫或維基共享資源[10]。

該系統能協助編者確保維基文庫文字的準確性。

作品完整的原始頁面掃描結果,向全部使用者開放,讓錯誤等以及時更正,讀者也可以核對文字的原件。

ProofreadPage還允許更大程度的參與,一旦圖像被上傳,瀏覽原始作品的印刷版本,不便於對專案作出貢獻。

故此,該工具增加了專案遵循維基媒體「人人可編輯」原則的信用度。

ThomasV還設計了其他工具,如是否發布注釋的問題一旦被商議,可以透过小工具選擇顯示注釋或僅顯示文字。

又如文字是否應數位化的問題被討論,可透过小工具顯示原件,以便確認文字的原始性。

▶如:法語維基文庫對舊版字母s「ſ」的轉換 原始文字 掃描頁面 里程碑[編輯] sources.wikipedia.org專案正式啟動僅兩周,已建立了超過1000個頁面,其中有200個為正式篇目。

2004年1月4日,維基文庫迎來第100位註冊使用者。

7月初,篇目數增至2400篇,註冊使用者超500位。

2005年4月30日,註冊使用者總數為2667位(含18位元管理員),篇目數接近19000,當天專案透过了第96000次編輯。

2005年11月27日,英語維基文庫上線第三個月,共收錄了20000篇作品,比該版本專案移動到語言子域名前的四月份篇目數要多。

2008年2月14日,英語維基文庫收錄了第10萬篇作品——畫家弗朗西斯·比科內爾·卡朋特回憶錄《在白宮的六個月》的第74章。

2006年5月10日,法語維基文庫首個維基文庫主題建立。

收錄內容[編輯] 維基文庫的准入制度「可靠、已出版、著作權許可」可用文氏圖表示,綠色為最佳情況,黃色為可以勉強接受的情況 維基文庫收集已出版作品的數字版本,涵蓋小說、書信、演講、歷史文獻、法律等作品和系列檔案。

所收錄的全部檔案有著作權自由,以創用CC/署名-相同方式共享協定發布[1]。

所有語言的文字和譯作皆可收錄。

除了文字,維基文庫的上還有漫畫、電影、錄音、筆錄等材料[1]。

維基文庫的所有文件須已被出版,不收錄貢獻者「自費出版」的書籍或文件[1][13][14][15][16]。

對於中文維基文庫而言,大部分的內容是來自其他數字圖書館。

其他語言的維基文庫的內容有的需要掃描源,也有些文件是從線下來源轉換而來或來自其他數字圖書館。

在少數情況,也接受未發表的作品,比如具備顯著的歷史重要性的原始文件,許可或著作權法律規定不變。

維基文庫唯一接受的原創作品是註解和譯作[17],姊妹專案維基教科書也允許編者為文件建立註解版本。

區別是,維基文庫以文字為主,維基教科書以注釋為主[16]。

註解版本在德文維基文庫更受歡迎[16]。

該專案也收錄使用者提供的譯作。

英語維基文庫最顯著的譯作是《聖經》,旨在建立新的、「自由翻譯」的《聖經》[18]。

架構[編輯] 語言子域名[編輯] 2004年8月,獨立的希伯來語維基文庫(he.wikisource.org)成立,以解決從右到左書寫的希伯來文排版困難。

隨後幾個月,包括德語在內的其他語言貢獻者要求分立子域名。

12月份的相關投票中,編者沒有達成共識。

在2005年5月12日的第二輪投票中,支援按語言分立域名的投票占了多數。

2005年8月23日,布利昂·韋伯建立了最初的14種語言版本[19]。

新的語言版本不包含英語,跨語言連結代碼「en:」被暫時重新導向到主站(wikisource.org)。

當時,維基文庫社群將成千上萬篇文字和分類按照語言分類,為第二波在地化做準備。

2005年9月11日,wikisource.org被重新組態,建立了英文和其他8個語言版本[20]。

2006年3月29日,又有三個語言版本建立[21],2006年6月2日的第三波在地化中,有14個語言域名被設立[22]。

目前,超過60種語言在維基文庫擁有子域名[23]。

有些語言版本還在孵化器網站,有的還在wikisource.org主站(主站目前代管31種語言版本)。

wikisource.org[編輯] 雖然不少語言已經遷移到子域名,主域名wikisource.org依然運作,有如下三個目的: 各語言版本的協調作用:分站後,主域名的協調作用並非很頻繁。

主要的活動包括,在寫字間的方針交流、子站更新的新聞、里程碑訊息,如Wikisource:2007。

作為語言版本孵化器:30多個語言版本還沒有自己的子域名,依然代管在wikisource.org[24]。

其中有些版本非常活躍,建成了擁有上千篇文件(如世界語和沃拉普克語),印地文條目則達到數千,已建立網站。

對存取wikisource.org的使用者進行導航:當前首頁門戶由ThomasV在2005年8月26日建立,仿照維基百科的首頁。

特定專案的協調wiki是首次在維基文庫出現,後來被維基學院測試版效仿。

但其首頁不是多語種的門戶(非wiki頁)[25]。

回應[編輯] 維基文庫專案參與者的個人見解 拉里·桑格批評維基文庫及其姊妹專案維基詞典的合作性質和採用的技術,意味著沒有監督的專家,因此提供內容不可靠[26]。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新約聖經學者兼宗教學教授巴特·葉爾曼,批評英語維基文庫計劃創設使用者生成的《聖經》譯本:「民主與學術不沾邊。

」[18]喬治亞大學舊約學者和猶太教教授理察·埃利奧特·弗里德曼,指出文庫的《創世紀》翻譯有誤[18]。

2010年,維基媒體基金會法國分會與法國國家圖書館達成協定,向法文維基文庫加入該圖書館1400項公有領域文字,並把掃描圖像並上傳到維基共享資源。

轉錄文字原先是光學字元辨識自動生成的,希望在維基文庫得到人工改善[27][28][29]。

但該協定存在爭議[30]。

2011年,英文維基文庫收到美國國家檔案和記錄管理局的大量高品質文件掃描,以致力於「增加文庫的可存取性和可見性」。

NARA的維基人多米尼克·麥克德維特-帕克斯,協助處理NARA收藏的眾多圖像,並將其上傳至共享資源。

許多文件已被轉錄,並以連結形式,出現在國家檔案館的線上目錄中[31]。

參考資料[編輯] ^1.01.11.21.31.41.51.6Ayers,Phoebe;Matthews,Charles;Yates,Ben.HowWikipediaWorks.NoStarchPress.2008:435–436.ISBN 978-1-59327-176-3.  ^wikisource.orgCompetitiveAnalysis,MarketingMixandTraffic-Alexa.www.alexa.com.[2020-01-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2).  ^TheCunctator.PrimarysourcesPedia,orProjectSourceberg.Wikipedia.2001-10-16[2011-07-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4).  ^TheCunctator.PrimarysourcesPedia,orProjectSourceberg.Wikipedia.2001-10-16[2012-03-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20).  ^Sanger,Larry.PrimarysourcesPedia,orProjectSourceberg.Wikipedia.2001-10-17[2012-03-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9).  ^Wales,Jimmy.PrimarysourcesPedia,orProjectSourceberg.Wikipedia.2001-10-17[2012-03-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9).  ^Starling,Tim.Scriptorium.Wikisource.2004-07-23[2011-07-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5).  ^投票·存档3:维基文库图标.中文維基文庫.[2020-08-25].(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6).  ^Wikisource.org门户页面历史版本.Wikisource.org.2005-08-27[2011-07-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10).  ^10.010.1Bernier,Alex;Burger,Dominique;Marmol,Bruno.Wiki,aNewWaytoProduceAccessibleDocuments.Miesenberger,Klaus;Klaus,Joachim;Zagler,Wolfgang;Karshmer,Arthur(編).ComputersHelpingPeoplewithSpecialNeeds.Springer.2010:22–24.ISBN 978-3-642-14096-9.  ^ProofreadPageextensionatMediaWiki.Retrieved2011-09-29. ^ProofreadPageatWikisource.org.Retrieved2011-09-29. ^Missionstatement.WikimediaFoundation.org.WikimediaFoundation.[2011-07-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04).  ^Wikisource.Wikimedia.org.WikimediaFoundation.[2011-07-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13).  ^WhatisWikisource?–Whatdoweexcluded.Wikisource.org.Wikisource.[2011-07-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09).  ^16.016.116.2Boot,Peter.Mesotext.AmsterdamUniversityPress.2009:34–35.ISBN 978-90-8555-052-5.  ^Broughton,John.WikipediaReader'sGuide:TheMissingManual.O'ReillyMedia,Inc.2008:23.ISBN 978-0-596-52174-5.  ^18.018.118.2Philips,Matthew.God’sWord,AccordingtoWikipedia.Newsweek.2008-06-14[2014-12-06].(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16).  ^ServeradminlogforAugust23,2005,第十五個語言版本於8月25日建立 ^詳見2005年9月11日01:20的伺服器管理紀錄檔和底部時間「9月10日22:49 ^ServeradminlogforMarch29.Wikitech.wikimedia.org.[2011-07-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ServeradminlogforJune2,2006.Wikitech.wikimedia.org.[2011-07-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詳見維基文庫首頁MultilingualPortal和元維基的維基文庫版本列表. ^所有語種首頁的自動列表,詳見Category:MainPages;而格式化的列表,請參閱維基文庫門戶. ^Wikiversity.org.Wikiversity.org.[2011-07-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8-12).  ^Anderson,JenniferJoline.Wikipedia:TheCompanyandItsFounders.ABDO.2011:92–93.ISBN 978-1-61714-812-5.  ^LaBNFprendunviragecollaboratifavecWikisource[BNFtakesacollaborativeturnwithWikisource].ITespresso.NetMediaEurope.2010-04-08[2011-09-2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08)(法語).  ^WikimédiaFrancesigneunpartenariataveclaBnF[WikimediaFrancesignapartnershipwiththeBnF].WikimédiaFrance.2010-04-07[2011-09-2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29)(法語).  ^"FrenchNationalLibrarytocooperatewithWikisource",Wikipedia:維基簡訊.2010-04-12. ^EricChaverou.BnFScanningcontroversy.franceculture.fr.RadioFrance.2013-05-02[2013-12-1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3)(法語).  ^McDevitt-Parks,Dominic;Waldman,Robin.Wikimediaandthenewcollaborativedigitalarchives.TheTextMessage.國家檔案和記錄管理局.2011-07-25[2011-09-2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13).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維基文庫 元維基上的相關訊息:wikisource 維基文庫多語言入口網站 中文維基文庫 關於該專案的討論 Wikilivres的中文首頁 維基文庫統計(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維基百科主題 閱論編維基媒體基金會計劃公眾計劃 維基百科 歷史 列表 維基詞典 列表(英語:ListofWiktionaries) 維基共享資源 維基數據 維基語錄 維基教科書 維基兒童教科書 維基文庫 維基物種 維基新聞 維基學院 維基導遊 內部計劃 MediaWiki 元維基 維基媒體國際會議 維基孵育場 維基教育基金會 運動 維基人 年度維基人 分會 德國 法國 義大利 波蘭 荷蘭 挪威(書面挪威語:WikimediaNorge) 以色列(希伯來語:ויקימדיהישראל) 台灣 香港(已解散) 澳門(已解散) 瑞典(書面挪威語:WikimediaSverige) 俄羅斯(俄語:ВикимедиаРУ) 英國 孟加拉 芬蘭(芬蘭語:WikimediaSuomi) 烏克蘭(烏克蘭語:ВікімедіаУкраїна) 維基愛古蹟 維基媒體中歐和東歐會議(英語:WikimediaCEEMeeting) 維基媒體部落會議(英語:WikiIndaba) 北美維基會議(英語:WikiConferenceNorthAmerica) 人物創辦人 吉米·威爾斯 提姆·謝爾 麥可·戴維斯(英語:ChicagoOptionsAssociates) 拉里·桑格 現職人員 瑪麗安娜·伊斯坎德爾 達留斯·耶米爾尼阿克 麥康瑞 拉胡·納里塞蒂(英語:RajuNarisetti) 艾斯拉·沙菲伊(英語:Esra'aAlShafei) 羅西·史蒂芬森-戈德奈特 吉米·威爾斯 其他成員 弗洛朗絲·德伍阿爾 麥可·斯諾 陳霆 加特·沃爾什 帕特裏西奧·洛倫特(英語:PatricioLorente) 蘇·加德納 莉拉·崔迪科夫 漢普頓·凱特林(英語:HamptonCatlin) 達斯·庫珀(英語:DaneseCooper) 比夏漢·達塔(英語:BishakhaDatta) 奧斯卡·范·迪倫(英語:OscarvanDillen) 亞倫·格斯里(英語:ArnnonGeshuri) 邁克·戈德溫(英語:MikeGodwin) 蓋伊·川崎 埃里克·默勒 路爾斯·比利亞(英語:LuisVilla) 安吉拉·貝絲蕾·斯塔林 凱薩琳·馬赫 詹姆斯·海爾曼 亞倫·哈爾費克(英語:AaronHalfaker) 其他類似計劃 Nupedia Wikia 大眾百科 Interpedia(英語:Interpedia) Everipedia 應用軟體 維基掃描器 Wiki-Watch(英語:Wiki-Watch) QRpedia Wapedia Deletionpedia Kiwix WikiReader DBpedia 相關條目 涉及訴訟 控告美國國家安全局案 維基百科知識引擎 維基百科零計劃 對維基百科的批評 TheSignpost 維基百科紀念雕像 列印維基百科 Rodovid(英語:Rodovid) LinguaLibre 條目分類 維基教科書 維基數據 維基共享資源 維基新聞 維基語錄 維基文庫 維基學院 維基導遊 維基辭典 閱論編電子書電子書檔案格式(維基數據所列:Q81986407)CBR/CBZ(英語:Comicbookarchive) ·EPUB ·FictionBook ·LIT(英語:MicrosoftReader) ·Mobipocket ·PDF ·純文字閱讀裝置Bambook ·Bookeen(英語:Bookeen) ·Elonexebook(英語:Elonexebook) ·enTourageeDGe(英語:enTourageeDGe) ·pocketeDGe(英語:pocketeDGe) ·翰林電子書 ·iRex(英語:iRex) ·Kindle系列 ·Kobo ·Nook系列 ·Oyo(英語:Oyo(e-reader)) ·PlasticLogicReader(英語:PlasticLogic) ·PocketBook ·mooink ·智慧型手機 ·平板手機 ·平板電腦 ·SoftBook(英語:SoftBook) ·SonyReader ·漢王電紙書軟體AdobeAcrobat ·AdobeDigitalEditions(英語:AdobeDigitalEditions) ·Aldiko(英語:Aldiko) ·AppleBooks(iBooks) ·Blio(英語:Blio) ·Bookglutton ·FBReader ·詩節 ·SonyReaderLibrary ·STDUViewer(英語:STDUViewer)編輯AdobeInDesign ·AtlantisWordProcessor(英語:AtlantisWordProcessor)Feedbooks(英語:Feedbooks) ·Sigil(英語:Sigil(application)) ·iBooksAuthor(英語:iBooksAuthor)來源免費Z-Library ·Bookglutton ·網際網路檔案館 ·Feedbooks(英語:Feedbooks) ·Google圖書 ·Manybooks.net ·古騰堡計劃 ·維基文庫 ·青空文庫 ·Hyread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付費亞馬遜KindleStore ·巴諾書店 ·Feedbooks(英語:Feedbooks) ·GooglePlay圖書 ·AppleBooks ·Kobo ·SonyReader ·Readmoo ·Medium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维基文库&oldid=74105003」 分類:​維基文庫多語言網站隱藏分類:​CS1法語來源(fr)包含自我提及的條目含有英語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元維基多語言維基文庫 其他語言 AfrikaansAlemannischAragonésالعربيةمصرىঅসমীয়াAsturianuАварAzərbaycancaБашҡортсаBasaBaliBoarisch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ပအိုဝ်ႏဘာႏသာႏবাংলাBrezhonegCatalàMìng-dĕ̤ng-ngṳ̄ČeštinaЧӑвашлаCymraeg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Gagauz贛語Galegoગુજરાતી客家語/Hak-kâ-ngî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MagyarՀայերենBahasaIndonesiaIgboIlokano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JawaქართულიҚазақшаಕನ್ನಡ한국어LatinaLadinoLimburgsLietuviųLatviešuBasaBanyumasanМокшеньОлыкмарий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मराठीBahasaMelayuMaltiမြန်မာဘာသာNapulitanoनेपाली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ଓଡ଼ିଆਪੰਜਾਬੀKapampanganPolski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संस्कृतम्Scotsسنڌي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සිංහල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ShqipСрпски/srpskiSundaSvenskaதமிழ்తెలుగుТоҷикӣไทยTagalogTürkçeТатарча/tatarçaУдмурт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Oʻzbekcha/ўзбекчаVènetoTiếngViệtWalonWinaray吴语მარგალურიייִדישYorùbáVahcuengh文言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