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的第一世界憂鬱| 黃哲斌/ 反作用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網紅阿滴、聶永真募資刊登台灣形象廣告,意外讓《紐約時報》成為爭議焦點 ... 或是《紐時》「逢川必反」、「立場親中」等政治指控,連同廣告見刊後的 ...
社會觀察
《紐約時報》的第一世界憂鬱
作者
黃哲斌
2020-05-08
《紐約時報》近年在數位領域獲得出色成績,背後卻也有其他隱憂。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已成功複製連結
網紅阿滴、聶永真募資刊登台灣形象廣告,意外讓《紐約時報》成為爭議焦點,除了廣告時機點及論述點的反覆商榷,無論是「報紙是否還有影響力」、「YouTuber為何選擇老派媒體」等效益懷疑,或是《紐時》「逢川必反」、「立場親中」等政治指控,連同廣告見刊後的社群漣漪,讓這家老牌報紙躍為熱門話題。
本文不擬分析「在外國媒體刊登廣告」的行銷效應,而是專注引介《紐約時報》近年的成就與挑戰;該報在170年的歷史裡不斷犯錯,遠非完美,此外,還背負自身的「第一世界煩惱」。
不過,無可諱言,《紐時》堪稱當前西方媒體的領頭羊,從商業模式到政治衝突,幾乎都跑在第一線。
在媒體衰微中逆勢成長
首先是Q&A,「還有多少人固定閱讀《紐約時報》?」答案有幾種版本,據該報今年初公布的資料,紙本加上數位訂戶已超過525萬,其中純數位付費訂戶約342萬,一年內增加26%,食譜與填字遊戲app訂戶近100萬。
至於週間紙本發行量,從2013年的192.6萬份,急遽掉到2018年的48.7萬份。
換言之,短短幾年間,《紐約時報》完成一次劇烈轉型,一方面,狹義的報紙讀者快速流失,紙本發行量僅剩不到《華爾街日報》一半;另方面,《紐時》善用數位優勢,創造史上最多付費訂戶的時代。
上述數字,尚未計入偶爾點閱的非訂戶,或《紐時中文網》的免費讀者。
此外,還有幾項關鍵指標:
1.原本,他們訂下「2020年底數位營收8億美元」的目標,結果超前一年達標,其中4.2億美元來自純新聞訂戶。
今年初,該報數位月費從15美元調整為17美元,漲幅超過一成。
2.該報早就強打行動閱讀策略,藉此吸引年輕讀者。
2017年,近4成流量來自18到34歲的千禧世代,行動載具流量幾達全站四分之三,成功扭轉「灰女士」的老舊形象,也打下未來用戶根基。
3.他們不斷開發多元營收,填字遊戲是獨門暗器、食譜App是新開發金礦,加上經營Podcast有成,不斷擴大頻道,準備力推付費收聽,宣稱將打造「Podcast界的HBO」。
上述種種作為,成為該報廣告不斷萎縮(去年減少一成)的降落傘。
然而,這遠非一個「從此過著幸福快樂日子」的完美童話,如前所述,《紐約時報》背負自己的「第一世界煩惱」,其中既有破壞媒體生態的疑慮,也有社會信任的挑戰。
紐時正在變成媒體界的壟斷巨獸?
首先,如果《紐約時報》的市場斬獲無法讓你印象深刻,試試這個:《紐時》一家報社的數位訂戶,已超越《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及擁有《今日美國》的甘尼特Gannett報業集團旗下250家報紙的「總和」。
還有一個數字:《紐時》逆反媒體蕭條趨勢,近年大舉擴張,目前聘雇約1,700名記者,在此同時,美國報業不斷裁員萎縮,全職記者大約只剩2、3萬人,換言之,《紐時》聘用了全美近十分之一的報社記者。
上述數據,來自《紐約時報》新任媒體專欄作家史密斯(BenSmith),他的第一篇文章,丟出一個震撼問句:「紐約時報商業上的成功,會不會是其他報紙的噩耗?」
他的論點是,《紐時》成功樹立數位收費模式,又大幅開拓海外讀者市場,然而,並非每家報社都擁有如此品牌競爭力,也無法投入海量資源,持續生產質量均優的內容,進而吸納跨地域讀者,創造足夠規模的數位營收。
多數新聞媒體只能望梅止渴,眼睜睜看著訂戶及廣告客戶流失,連帶優秀報導人才紛紛被挖角。
史密斯舉例,風光一時的原生新聞網站Gawker、Recode、Quartz總編輯,目前都跳槽到《紐約時報》,更不用提,他自己也是(前BuzzFeed總編輯);長此以往,《紐時》就像是《星際大戰》的死星,將吸光新聞界資源,形同壟斷美國報業。
史密斯的文章挑起熱烈討論,贊成者呼應,《紐時》的成功,讓許多地方報業讀者誤以為「媒體景氣谷底反彈、欣欣向榮,渾然不知社區報紙在垂死邊緣掙扎」;反對者認為,《紐時》的優勢地位並不構成壟斷,反而提供一條可行道路,讓其他媒體尾隨學習。
最嚴厲的批評,來自《洛杉磯時報》專欄作家麥娜瑪拉(MaryMcNamara),她指出,《紐約時報》對新聞業的最大傷害,不是來自市場優勢,而是創造一種「以紐約為宇宙中心」的東岸菁英觀點,對其他城市長期忽視或近視,甚至出現荒謬誤讀。
類似的尖銳論點並不陌生,例如川普當選後,美國新聞界曾集體告解,反省主流媒體畫地自限,嚴重誤判中西部民意,且未積極與在地媒體合作,深入挖掘社會不滿及經濟沉痾。
同樣危機,也出現在台灣,由於各家媒體總部集中台北,當地方報業蕭條、縣市駐點人力萎縮,造成傳播權力的天平傾斜,諸如高雄工業、台南農漁業、花東旅遊業的基層實況,平時少有系統性追蹤,各縣市府會也缺乏常態性監督,往往要到選前或危機來臨時,才會獲得足夠版面關注。
這是全球性的新聞資源失衡,《紐約時報》的獨大獨霸,加劇「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現象,也因如此,臉書與Google近年在歐美不斷投入資源,特意挹注地方媒體。
川普最討厭的媒體
除了加速媒體市場傾斜,《紐約時報》另一嚴峻挑戰是社會信任下滑。
歐巴馬時期,《紐時》等東岸媒體與白宮的關係就已失溫,等到川普上任,自由派媒體與白宮互動降至冰點,幾近「相互毀滅」。
《紐約時報》首當其衝,川普每次在推特提及該報,報銜前必定加上各種負面形容詞,前三名約莫是「假新聞的」或「衰亡中的」、「沒人看的」。
去年4月,一家行銷顧問公司統計,川普上任後,在個人推特帳號提及「假新聞」超過400次。
影響所及,2016年以來,傾向共和黨民眾的媒體信任度下滑12%,其中,《紐約時報》與CNN受衝擊最大,下滑約2成。
弔詭的是,《紐約時報》與川普互相傷害也互相拉抬,每當出現重大政治爭議,《紐時》的訂閱人數就飆高,美國新聞圈因而發明「川普撞擊」(Trumpbump)一詞,意即川普罵得越兇的媒體,收視率、訂戶數或流量就越高,堪稱當代政治與傳播的雙重異象。
這種新聞媒體與政治人物的零和狀態,對於《紐約時報》實屬短多長空,短期而言,它快速收獲不斷成長的群眾基礎;但長期下來,它失去美國輿論最大公約數的立足基盤,失去不同黨派對話平台的江湖地位。
「天下第一報」的時代挑戰
時至今日,台灣新聞學術界及實務工作者的書架上,經常擺放著1963年出版的《紐約時報一百年》,或2004年林添貴翻譯的《天下第一報:紐約時報》,它們不只代表一家報社的光榮歷史,代表現代美國的長河演進,也代表西方新聞自由的衝撞與探索。
《紐約時報》之所以廣受尊敬,有其脈絡累積,像是「五角大廈文件案」揭露甘迺迪、詹森兩位民主黨總統的戰爭謊言,撐開新聞媒體與政府官僚抗衡的序曲;像是歐巴馬時期,加入競爭對手《華盛頓郵報》行列,嚴厲批判政府非法監控的稜鏡計畫;或是希拉蕊與川普激烈廝殺之際,明知有利於川普選情,照樣刊登飽受爭議的希拉蕊電郵案。
這些年來,《紐時》雖然不乏爭議錯誤,像是布萊爾造假案、誤信小布希政府的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武器案,該報以自身長年積存的「陰德值」,挺過一次又一次風暴。
就像大多數媒體,《紐時》在複雜年代展現複雜性格,不時刊出囿於黨派立場或自由主義窠臼的偏頗報導,但有時仍能與時俱進,推動社會進步,例如以紮實調查掀起MeToo性平風潮。
至今,《紐約時報》仍是新聞寫作的高標門檻,也是人權自由的死忠擁護者,無論美軍關達那摩基地的刑求醜聞,或中國新疆的維吾爾集中營,他們深入挖掘不留情面。
為爭取不受干預的報導空間,該報寧可得罪中國政府,導致中文版網站被封鎖、記者遭驅逐,讓人不能不致敬。
然而,數位時代像個複雜惡作劇,既扶持《紐時》走出財務危機,甚至邁向「2025年千萬訂戶」的壯志雄圖;另一方面,整體新聞生態與政治衝突的銳利刀鋒,也在試煉這家巨型媒體企業的長遠突圍能力。
如果說,BBC像是大英帝國日不落的媒體船隊;《紐約時報》堪稱美式新聞專業主義的大航海巨艦,從活字印刷、高速輪轉的印刷紀元,一路歷經電波時代迎面對撞,如今在數位巨浪中顛簸存活,未來能否逃離政治詛咒、避免掉入民粹誘惑,在各方嚴厲檢視下,導航一條可通用操作、而非寡占性的嶄新水路,或許,將是《紐約時報》真正的時代挑戰。
【參考書單】
萬一,你對《紐約時報》產生濃厚興趣,這是一份參考書單,多數已不易購得,可至圖書館借閱:
《新聞,在轉捩點上:數位時代的新聞轉型與聚合》/林照真/聯經出版
《紐約時報一百年》/何毓衡譯/新聞天地
《天下第一報:紐約時報》/林添貴譯/智庫出版
《王國與權力:撼動世界的紐約時報》/GayTalese/上海人民出版社
《頭版紐約時報內部解密》/DavidFolkenflik
《走進美國大報》/辜曉進/左岸文化
瀏覽次數:5821
已成功複製連結
訂閱電子報
給您當週最熱議題,飽覽多元觀點!
立即訂閱
編輯推薦
媒體寒冬,是危機還是轉機?
傳奇媒體如何崩壞:《新聞週刊》的痛苦示範
新聞業的近未來:通往迷宮出口的5道路標
延伸閱讀
關鍵字:
紐約時報
媒體
新聞
黃哲斌
反作用力
曾是舞台劇演員;雜誌及報紙編輯、記者;新聞網站副總編輯;目前為兩個男孩的爹、天下雜誌特約作者。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
黃哲斌
反作用力
曾是舞台劇演員;雜誌及報紙編輯、記者;新聞網站副總編輯;目前為兩個男孩的爹、天下雜誌特約作者。
熱門文章
1
《我的出走日記》:時間能渡的,都是願意自渡的人
2
確診以後怎麼辦?保險理賠要準備什麼?完整走過10+7的確診心得
3
王心凌的長征:一曲〈愛你〉,橫跨漫漫18年
4
孤獨死現場:所有的鬼魂,在生前都是曾經被人所愛的人
5
生前告別式:直視最終的死亡,找回現在當下的自己
訂閱電子報
時事、國際、社會、教育、性別⋯⋯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飽覽當週最熱議題與多元觀點!
立即訂閱
支持獨立評論,成為天下雜誌全閱讀訂戶
延伸文章資訊
- 1紐約時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紐約時報》(英語:The New York Times,簡寫為NYT或NY Times),有時也被稱為《時報》(The Times, ... 《紐約時報》的社論則被認為常取較為偏向自由主義的立場。
- 2紐約時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Wikipedia
《紐約時報》(英語:The New York Times,簡寫為NYT或NY Times),有時也被稱為《時報》(The Times,注意和英國《泰晤士報》區分),是一份 ... 政治立場, 自...
- 3【專欄】《紐約時報》向左轉? | 民報Taiwan People News
《紐約時報》從1851年創報以來,就被視為美國自由主義的重鎮,因此在言論立場上,經常和保守的《華爾街日報》打對台,近幾年,中共紅色大外宣所及之 ...
- 4《紐約時報》是一份民主黨報紙嗎?
《紐約時報》努力想要做到誠實公正,而不是成為左派或中派的代言人。 ... 的一項調查發現,自由派湧向時報,時報65%的讀者持中間偏左的政治立場。
- 5紐約時報中文網
紐約時報中文網國際縱覽(cn.NYTimes.com)是紐約時報公司旗下的首個中文媒介產品,旨在向中國讀者提供有關全球時事、商業及文化的高水準報導。它將時報公司屢獲大獎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