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戶不想當韭菜投資個股的四個經驗法則| 個人理財 - 經濟日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與股市同好在閒聊投資經驗與想法時,發覺很多人也都有相同的經. ... 前兩年與幾位認識20 幾年的高中同學聚餐,席間大家聊到股票投資,有人分享在台股 ... 14:39童子賢的閱讀經營學:做大事業者必經人生三境界品味孤獨是第一境 14:19上交所科創板股票做市交易準備就緒14家取得資格 經濟日報 理財 個人理財 散戶不想當韭菜投資個股的四個經驗法則 提要 韭菜們看過來,個股投資的四個經驗法則 圖片來源:pixabay 本文共3860字 ', '', '', '', '', '', '', '', '', '', '', '', '', ' 00:00 2022/03/0600:51:26 幸福文化《聰明的ETF投資法》 從2007年到2017年的整整十年時間,我用了許多投資理財書中介紹的技術分析與基本面分析的投資方法,從不曾有過一年獲利超過20%的績效。

與股市同好在閒聊投資經驗與想法時,發覺很多人也都有相同的經驗,或許某幾年在股市大賺幾十萬元,但又會在某幾年全部賠光,在長達十幾年的投資生涯中根本沒有真正獲利,這還是相對較好的情況,有好幾個朋友是投資十幾年虧損了好幾百萬元,反倒是在房地產投資賺進好幾百萬元。

我們的投資方式都差不多,只是選股方式與投資標的不一樣,但結果似乎都一樣,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在股票市場做白工。

前兩年與幾位認識20幾年的高中同學聚餐,席間大家聊到股票投資,有人分享在台股投資20年的結果,把每年的獲利盈虧統計加總之後,發現這20年根本沒有賺到錢。

他報明牌給朋友的個股,別人常常賺錢,但自己操作時又克服不了貪心,總是賠錢收場,所以近期考慮購買公司債穩穩領利息。

另一位同學也是在台股虧損超過500萬元,但他早年在台北市買進的房產,與後來到中國大陸工作在當地購屋,幫他賺進上千萬元,真可說是「股場失意,房地產得意」。

推薦 有位朋友約在6年前開始投資美股,或許是適逢美股長期多頭,他投資好多檔股票,其中5、6檔股票都獲利翻倍,其他也都有獲利逾50%的成績,賺了好幾百萬元。

但他也明白這只是一時運氣好,不認為這種檔檔翻倍的情況可以一直持續,所以也開始採用ETF指數被動投資方式做資產配置,在個股投資與ETF之間調整資金比例。

一位曾任職營業員的好友,習慣做短線當沖的操作,還會利用軟體程式自動買賣,每天都需要戰戰競競的看盤操作,長年在股市當衝鋒隊,年獲利約15%~20%。

不過這兩年也同時改變了投資方法,將手中個股持有的時間拉長到幾週甚至幾個月,他認為年近退休之際,這樣操作比較輕鬆,同樣可以獲利20%以上,不想每天在市場衝衝衝做極短線操作。

散戶總有一天當韭菜 看到這裡你還是對投資個股信心滿滿,但如果這個方式真的這麼好,為什麼大家都要重新配置自己的資產分配呢?因為運氣不可能永遠站在你這邊。

除非你有相當好的手氣或是獨特眼光和方法,否則飆漲股總有人會接到最後一棒,大部分的散戶都有當韭菜被割的那一天。

經驗法則1過度頻繁交易無法持久 有個相當年輕的朋友算是一個經典案例,從學生時期開始接觸股市,先學會技術線型之後就開始買賣個股,越操作越有興趣,於是做起當日沖與融資,巔峰時期每個月的交易金額超過千萬元。

但兩年後,他改做價值投資,研究各家的現金股利,並在一次投資機會中把資產翻了一倍。

近幾年他也投資美國股市,但不是操作個股買賣,而是透過美股投資某幾個國家的指數股票型基金(ETF),並針對其配息殖利率做高低檔買賣的參考依據。

從一個極短線的投機交易者轉變為極保守的投資者,我問他為什麼有這麼大的轉變,他回答:「以前年輕覺得當沖很刺激,連學校火警警報響了都還不能跑,因為賣單還沒下完,但後來覺得這樣無時無刻繃緊神經的投資生活實在太累人,不如放著等股價漲一個波段的操作比較輕鬆。

」現在資金也大了許多,無法再像之前那樣短線操作,靠配息與偶爾做股價波段價差操作,也能帶來很好的收益,不需要這麼疲累,頻繁交易這件事情是無法長久的。

看出這些案例的共同點了嗎?大家的股市投資方式都是越來越保守,交易頻率也越來越少,因為從他們十多年的投資經歷來看,少量的投資頻率才是適合大部分投資人長期操作的方式。

經驗法則2技術分析無法預測未來走勢 過去所學的技術分析都有一個共通問題,就是同一套方法無法完全套用在每一檔個股與每一次的機會。

有時候K線型態突破前波高點確實帶來一波漲幅,但有時卻是假突破,在股價突破前波高點後就開始長期的下跌,困難的是根本無從得知哪一次是真突破、哪一次是假突破,專家最後的建議是,如果看錯就一定要停損出場。

難以克服「不想虧損」的心態 但問題在於,人難以克服人性的貪婪與懼怕實現虧損的心態。

譬如利用布林通道操作,在股價突破壓力線後買進,隔天就跌破壓力線,原本預設的賣出條件就是短線作,在跌破壓力線就賣出,可是才買進一天,帳戶都還沒有扣款就要實現虧損,實在難以接受,於是調整賣出條件,再多觀望一天看看。

無奈隔天股價又繼續下跌,於是又調整進出場標準,變成跌破平均線再賣出,結果就是越賠越多。

人性就是不喜歡認錯,並不斷給自己找理由,希望情況可以反轉,滿足預期的結果。

經驗法則3基本面好未必跟股價有關 我曾試著投資基本面好、公司每年獲利與配發股利穩定,而且財報面也很安全,不會是地雷股的小公司。

但碰到的情況是: 基本面好但交易量少的公司,股價可能好幾年都不動如山,必須要非常有耐心等待,不知道一般投資人可以等上幾年。

或許等了3年後股價終於開始上漲,但是只漲了30%就停止或是賣掉出場,那麼這3年的投資年化報酬率等於不到10%。

而且一直苦等下去也不保證股價就會漲,幾年後有可能公司營運碰到新的問題,反而導致股價下跌,這時損失的不只是本金,還有這幾年的等待時間,唯一比較有把握的獲利就只有每年配發的現金股利。

何謂「合理的股價」? 還有一個常見問題是,你等不到可以買進的時候。

使用基本面分析的投資方式,需要等到股價低於自己估算的合理價時才會買進,但每個人估算的合理價格都不一樣,有的人是用EPS與本益比推算,有的人是以過去幾年的平均現金股利均值,當作未來也會領到同樣的現金股利,然後再去推算現金股利折現後的價值來推估合理價,其實根本沒有一個穩賺的標準答案。

而且當股市處於多頭行情時,股價通常都會比推算的合理價高,只有等到突如其來的大崩盤,才有機會買到低於估算的合理價,而這個等待的時間可能長達5年以上,難道手中的資金在這段時間都不做其他投資嗎? 況且,基本面分析同樣是研究公司過去的經營績效與財報數字,這些資訊也無法代表公司未來的表現。

你只能證明這家公司的經營高層過去幾年把公司管理的很好,營運獲利穩定,未來有很高的機會也會維持獲利績效。

但只要發生產業面的變動,譬如新科技的出現、商業模式的轉變或是公司業外投資的失敗,就會影響公司營運績效。

我們很難用過去的財報推算未來公司的EPS、現金股利或新業務拓展可為公司帶來多少EPS貢獻,這些大部分都是依靠臆測與推估,而且連老闆都無法確定未來2∼3年公司的業績表現,外部投資人又怎麼可能會知道呢? 經驗法則4每檔股票投入資金比例不高 不管是運用技術分析或基本面分析,都會有成功與失敗的時候,累積一段時間的投資經驗,大多數人都會開始採取分散風險策略,因為擔心自己的判斷預估錯誤。

所以會訂下一檔股票不要超過多少比例的資金,而且要將標的分散到不同產業,並且買股時要將資金分批進場,以免判斷錯誤造成虧損擴大。

有趣的地方在於,每檔股票都被設定不能超過例如10%的資金,每一次還要將資金分成3筆投入,等於每一次投資決定只會占投資資產比例的3.3%。

如果不幸買到下跌的股票,虧損10%停損,你的該筆投資只損失總資產的0.33%。

同樣的,如果順利加碼投入3筆資金,並在最後獲得累計20%的報酬率,你的該筆投資只讓總資產增加了2%。

然後可能還要保留三成的現金預備在遇到大跌時的加碼。

所以用盡心思投資的7檔股票就算全部都獲利20%賣出,總資產也只有14%增幅。

想要一年超過20%的投資報酬率,你必須要在一年內買賣超過10檔股票,而且全部都要獲利20%出場。

相信有投資經驗的人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任務。

讓我們務實又帶點樂觀的考量,假設投資的勝率超過50%,比跟在賭場賭大小略高一點,每檔股票都能賺到總資產的2%就停利出場,然後,每檔股票控制在總資產的0.5%就停損,每次買進7檔股票會賺4檔、虧3檔。

因本金會因為獲利不斷放大,獲利與虧損都會等比例放大,如此推算一年需要買賣超過21檔股票才有機會整年獲利20%,你可以想像這要花費多少時間與精力才能達成嗎? 你花費的「時間成本」值得嗎? 聰明的你應該可以發現,我過去使用的投資方法問題有多大的盲點了,第一是需要花很多時間研究分析公司基本面,第二是需要每天看盤關注每日股價走勢,第三則是以上花這麼多時間還不保證能夠賺錢,最後就算該檔股票賺錢了,因為分散資金與風險的關係,每一次成功獲利出場都只幫自己的總資產增加一點點進帳而已。

這時應該要問問自己,這個方式真的可行嗎?我的勝率能維持都超過50%嗎?我要在未來的十幾年都過這樣的投資生活嗎?就算達到計畫的退休金金額了,之後還想要繼續以這個方式投資股市嗎?我的退休生活不該是整天關注股市走勢! 本文摘自幸福文化的《聰明的ETF投資法》 作者:雨果 「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粉絲團版主。

多年用心經營粉絲團,並提供讀者許多扎實的投資理財心法,以及對各種金融產品的分析等。

認為賺錢的目的不是為了賺更多錢,而是有足夠的錢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因為每天盯盤並不叫生活,那叫工作。

2007年自澳洲回台工作後就開始投資台灣股市,透過買賣個股與選擇權、利用技術線型與財報基本面分析等方式進行投資,但十年的投資經歷卻是賺賠各半,在資產累積上沒有明顯進展。

2017年開始接觸美股與指數化投資理念,領悟了金融投資的核心價值與觀念,於是重新調整投資方式,開始看到了調整後的成效。

2020年開始經營粉絲團分享領悟後的理財觀念,與過去多年的理財習慣與財務知識,希望協助還在股海載浮載沉的投資人一起建立可以長期執行的投資方式。

學經歷╱畢業於澳洲昆士蘭理工大學資訊科技學士與MBA碩士,曾任電腦補習班老師,現為外商公司總經理。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幸福文化 幸福文化 不要踮著腳尖把所有的愛都給別人,幸福,就是豐富自己變的更閃亮,要為下個日常儲備隨時再戰的正能量! 延伸閱讀 想存退休金先整理個人「資產負債表」 03/0601:05 不要只會買台股!外商老總談理財:投資強大的企業建議購買美股ETF 03/0600:59 投資人理想持股為10檔新手則要低於5檔 02/1200:15 單親媽媽靠美股逆襲5年賺買房頭期款每月加薪3萬元 02/1122:16 你在乎的是報酬還是報酬率? 02/0107:56 「一天之內,30萬就燒了」千萬身價ETF投資人:空方撤退速度比快定期定額心魔更難克服 01/2518:47 上一篇 北極星-KY投資啟示錄:現在怎麼賺、將來也會怎樣賠回來 下一篇 李長庚說災難投資法「閉著眼睛買」,谷月涵卻說「明年第1季再進場」,現在真的可以買股票嗎? 相關 績優股跌破10年線,長線布局好時機?老手不看台積電先看「它」 李長庚說災難投資法「閉著眼睛買」,谷月涵卻說「明年第1季再進場」,現在真的可以買股票嗎? 房市降溫營建股能買?5檔績優明星續旺擇機布局 前夫留下500萬債務,王瞳選擇「限定繼承」,還債範圍有限,卻有更大風險? 看懂K線訊號,漲跌都能賺,會賺的K線長怎樣? 每月要扣多少?設一個你不會想喊停的金額 下跌就多買,上漲就少買,漲跌都心安 不想套在高點?用平均成本法 股價還會跌?兩大訊號透端倪...空頭走勢下「這九檔」籌碼看大也要看小 巴菲特:未正確儲蓄,是一般人理財的最大錯誤!如何用收支管理降低通膨壓力? 通膨創高,準備五年後退休的我,該怎麼投資?還是先不投資? 他投資美股26年,年化報酬率25%,趁低檔五步驟找出「10倍股」 20年散戶空頭怎麼賺?用可轉債安度市場多空震盪,但要怎麼操作? 達成ESG投資績效須新增二考量要素 美元長期走強避開大型股轉往小型股 利空不斷歐股Q4跌幅恐比美股還大 美元資產布局現在風險已高「必須小心」 理財好望角/單身姑姑的逆襲,不僅讓三代保單破功,還引發一場家族災難 最高明的投資:一位30歲銀行職員向公司「借走」1億,13年之後全部奉還 林先生沒孩子,3,000萬財產想全部留給太太、不分給弟弟,可以怎麼安排? 一年出手4次,這樣滾出第一桶金 跌到懷疑人生?台股本益比近10倍,來到歷史低檔,熊市生存的三法則 買名車、豪宅、遊山玩水?退休後可能後悔的5種大筆支出 他賠光積蓄和爸爸退休金,轉學技術分析練就「股期格鬥技」,一個月獲利8萬元 底部沒經過雷曼時刻的考驗都不算數 76歲陳老闆忘東忘西,想委託銀行投資海外基金、股票,理專該婉拒嗎? 羅比尼警告「沃爾克時刻即將到來」!超鷹衝擊下的新投資指南 「我OK你先買」「更低再進場」現金拖累效應有多恐怖,會把你績效弄死 36歲英年早逝,小鬼沒留遺囑,雙親離婚他未婚,一張圖看遺產該怎麼分? 老太太的3,000萬房子要給哪個孩子,立了三份「公證遺囑」,究竟哪份才有效力? 穿越牛熊市鎖定6檔中長多趨勢股 經濟景氣衰退,只能坐以待斃?35、45、55歲力抗資產大縮水 只知道0050、0056?不要單戀大型股ETF 低估四個「晚年風險」退休金有2,000萬都不夠用 月薪4.7萬,短短四年存到240萬元,24歲超省錢小資女是如何辦到的? 美元強漲,專家憂「苦日子要來了」,現在是美元定存好時機? 台股遇急殺善用選擇權十倍獲利 新台幣貶近32大關還沒上車該怎麼辦?明年上看34? 小資族有50萬,都是4%報酬率,「大升息時代」要美元定存還是繼續存股? 北極星-KY投資啟示錄:現在怎麼賺、將來也會怎樣賠回來 熱門 科技股抄底專家喊分批投資 如何因應當前波動?凱基證券:保持投資彈性股債多元平衡配置 逢低進場可挑ETF商品 鋒裕匯理:樂活享富先進醫療科技龍頭好加債 基金特蒐/國泰數位支付ETF亮眼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61436101001 熱門排行 國際焦點 10/1420:11 拜登打貿易戰與川普何異?克魯曼:真強硬,非裝模作樣 市場焦點 10/1502:04 七外資砍台積目標價 產業熱點 10/1419:04 鴻海科技日大禮包搶先看內藏「鴻海乖乖」 產業熱點 10/1416:51 瘋狂三年恢復常態!長榮總座用這首詩形容海運市場 產業熱點 10/1415:25 長榮總座謝惠全:Q3旺季不旺明年展望保守不悲觀 編輯精選 EDN書房 2022/10/1518:19:22 童子賢的閱讀經營學:做大事業者必經人生三境界品味孤獨是第一境 產業 2022/10/15 15:25:03 物流中心多好賺?搶標搶破頭 要聞 2022/10/15 13:01:23 陸疫情穩了?二十大前官媒坐不住了 大陸政經 2022/10/15 13:18:40 食安還是調料業危機?大陸「醬油」大戰為何燒不完 大陸政經 2022/10/15 14:36:23 一個人的武林/習近平自創劇本演出第三任期,中國大陸未來五年的變與不變 網群與速覽 經濟VIP 經濟彭博 產業資料庫 台股擂台明星賽 稅稅唸學堂 精選專題   即時 即時新聞 熱門新聞 要聞 政經焦點 熱門話題 新冠肺炎防疫 總經趨勢 經濟周報 願景工程 產業 產業熱點 科技產業 綜合產業 焦點人物 產業達人 證券 市場焦點 集中市場 櫃買市場 權證特區 公司治理 指標焦點股 國際 國際焦點 美中貿易戰 英語大進化 一分鐘看世界 兩岸 大陸政經 港澳話題 陸股透視 投行看大陸 兩岸快遞 金融 金融脈動 外匯市場 銀行 保險 Fintech 稅務法規 期貨 期貨市場 國際期貨 期貨商論壇 理財 報稅停看聽 個人理財 退休金算盤 基金天地 房市 房市話題 不動產投資 房市點線面 專欄 社論 經營管理 理財部落客 品味 食尚饗宴 樂活旅遊 精品時尚 風格人物 品味生活 商情 熱門亮點 產學動態 財富管理 CSR ICT趨勢 科技新視野 自動化產業 能源環保 光電半導體 工具機 五金新訊 化工儀器 建材新訊 房市情報 健康生技 食品餐飲 運動休旅 時尚生活 國際現場 商情1O1 中經社 中經社 車輛零配件 機械工具機 五金手工具 家具零配件 燈飾LED 螺絲扣件 工業零組件 電子電腦   產業報導 線上展覽 期刊年鑑 電子型錄 廣告刊登 國際展覽報名 經濟日報財經媒體集團 簡介 數位訂閱 報紙訂閱 論壇活動總覽 近十年大事紀 經濟App 聯絡我們 原版報紙資料庫 電子報紙 訂閱優惠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