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能懂相對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果代入文章開頭的例子,你和光束互相衝向對方,就有 ... 廣義相對論所涉及的數學非常深奧,需要使用到十分抽象的黎曼幾何以及張量的概念,確實並非 ... Skiptocontent OpenMenu Search Searchfor: Close 如果我說,相對論與日常生用息息相關,你會信嗎?或許就算我是一位知名的物理學教授,說服力相信也不會大得多少。

以下我將要用比較淺白簡單的文字和少許初等代數,說明並說服大家,相對論並不難懂,而且它在日常經驗中是如此的明顯、如此的必要! 1905年被稱為愛因斯坦的「奇蹟年」,愛因斯坦向世界提出了一套非常明顯、非常合理,但卻一直不為人所理解的理論狹義相對論(specialrelativity)。

被稱為「狹義」是因為這個理論只在慣性座標系中適用;換句話說,即是在所有沒有加速度的系統中都適用。

狹義相對論建基於兩大假設: 在所有的慣性系統中,所有有物理定律保持不變。

對於所有系統中的所有觀測者,光速永遠不變,而且不是無限快的。

假設(一)「所有自然定律不變」一般被稱為相對性原理(principleofrelativity),明顯比較合理,也比較容易理解。

而乍看之下,光速相對於所有人都不變,而不論那人正在高速奔跑或者靜止不動都沒有關係,就顯得較為奇怪了。

要理解這一點,我們需要由速度的意義說起。

速度,就是在說「每單位時間內走了多遠」。

說得再淺白一點,可以想像為「每秒走了多少米(m/s)」。

但這只是慣用單位的問題,你當然可以想成「每小時走了多少公里(km/h)」,這正是司機們慣用的單位。

在科學中,單位是至關重要的,因為不同單位的東西就是不同性質的東西,不可以混為一談的比較,好像一個蘋果永遠不會等於一個橙。

假設(二)「光速相對所有人都不變」,就是說相對於所有人,光在每單位時間內走的距離都一樣。

就是說,當你向著一道光奔跑,「直覺上」你會認為你所看到的光速比起你在靜止不動時快,因為在你向光跑去的「同時」,光亦向著你衝去。

換成數學上的表達,就是說如果你用速度 v 向著光衝去,而我們用 c 代表你在靜止時看到的光速,那你看到的光速就會變成了c+v。

這就是所謂的伽俐略變換,亦被一般人叫做「常識」。

當然了啊,兩個物件互相衝去,當然會比其中一個不動、或兩者互相遠離快啊。

但是,愛因斯坦卻說不論你用甚麼速度,向著光或離開光移動,你到的光速都仍然為 c,不多也不少! 你會說:「這怎可能!這是違反常識的!」我的回答是,一般人的常識存在非常明顯的漏洞,可是在愛因斯坦之前卻一直沒有人留意到這個嚴重的錯誤!這個錯誤就是「同時」這一概念的演繹。

甚麼是「同時」?就是說大家的時鐘顯示的時間都一樣啊!對,這也是愛因斯坦對「同時」的理解。

但現在要再問一道問題,如何知道兩個時鐘的時間一樣? 問題到肉了,可是你會覺得很無聊:「說甚麼廢話!只要我看到兩個鐘的指針拍著的時間就是了!」好,停一停,想一想:我們能「看」到東西,是因為光進入到我們的眼球穿過水晶體折射後投影在視網膜上。

總言之,我們能看到東西,是因為有光。

光以一定的速度前進,而且因為光速有限,因此在不同距離發出的光相對於同一個觀測者而言,會在不同時間到達。

試想像,兩個人相距非常遠,而兩個人都帶著一個時鐘,那麼當然,任何一方都會覺得對方那個時鐘所發出的光,會比自己手上的時鐘所發出的光要用更多時間才能進入你的眼睛吧!好了,我希望大家想想,究竟事先要如何調整兩個時鐘,才能使你和對方都看到兩個時鐘是同步的呢?當然,這是辦不到的!因為兩個時鐘相距兩個人的距離都不同。

若然你看到它們是同步的,對方就會看到他手上的走得較快,反之亦然。

如果你不太理解的話,請從頭思考一次,先不要跳過讀下去,因為剛才所說的就是相對論的精髓所在。

重點是,要知道世界上並沒有「對所有人都同時」這個概念存在,因此也可以說,「同時」這個概念對每個人都不同;說「對大家來說都是同時」就是錯誤的,沒有可能發生。

這是非常明顯的,但卻一直被我們所忽略。

這完全是因為對於人類的感覺來說,光速(每秒三十萬公里,能夠環繞地球七個半圈)實在是太快、太快了。

好了,接下來我要介紹相對論導致的兩個非常重要的結果,這些結果令人類對時間及空間的概念有了根本上的改變:時間及空間其實是互相糾纏、難分難離的。

在這部分我會以數學論證,狹義相對論所涉及的數學都只是基本數學運算以及向量微積分,相信對有會考物理根基的朋友來說不會太難。

在我們生活的三維空間中,每一件事件都可以用座標系的四個變量決定,就是(長,闊,高,時間),數學表達為(x,y,z,t)。

假設在座標系 S 中有一原點 O,在 S 內觀測的人都會對每一件事件測得一組座標(x,y,z,t);而現在有另一座標系 S’正在相對 S以速度 v 向右移動,它的原點 O’ 在時間 t=0的時候剛好與 O 重疊,而在 S’ 內觀測的人都會對每一件事件測得一組座標(x’,y’,z’,t’)。

那麼,在我們的「常識」中,(x,y,z,t)與(x’,y’,z’,t’)的關係就是由伽俐略變換來決定: 這就是我們認為的「常識」的數學表達方法。

留意當中t’=t,因為在傳統的觀念裡,「同時」這概念仍然存在。

明顯地,在伽俐略變換當中,時間是獨立地流逝的,與空間(x,y,z)無關。

可是,在上文中我們知道「同時」是不存在的。

想像小明站在一節正在行進的列車車廂正中間,在車頭及車尾都擺放了感應器。

他向左右同時照射出兩道光束。

對小明來說,車廂並沒有移動,所以他會看到兩道光束同時到達感應器。

可是,對於一位站在月台上的人來說,因為列車正在向右移動,右邊的感應器不斷遠離光束,而左邊的就不斷靠邊光束。

所以他會看到左邊那道光束首先到達感應器。

因此,時間會因為觀測者的運動狀態不同而有所分別,而且這是非常明顯的!請注意,上述兩種情況都是正確的,沒有誰對誰錯,完全因為觀點與角度而已。

回到 S 和 S’ 座標系的討論,因為兩個座標系的運動狀態不同,所以伽俐略變換就不是正確的描述了,我們必須改用另外一種座標變換方法,名為洛倫茲變換(LorentzTransformation): 有關這組公式的推導過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任何相對論課本。

在這裡我們有興趣的是:如果時間及空間確實根據以上方程組變換的話,會有甚麼有趣的事情發生? 首先,考慮一個「光鐘」,這是一個純粹由兩塊互相平行的平面鏡組成的計時器,有一束光在兩塊鏡之間來回反彈。

然後我們定義這束光來回反彈一次的時間Δt=2h/c 為一個時間單位,故此我們就有了這樣一種有趣的計時器。

現在,我們讓這個光鐘在 S 座標系中以水平方向向右以均速 v 移動。

所以我們就知道,如果我們稱光鐘為 S’ 座標系,就有Δt’=2h/c。

在 S 座標系當中,光就是以斜線行進的,根據畢氐定理,我們得到  (1) 使用簡單代數運算求得Δt:  (2) 因為 v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