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 - 中文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取類引譬,指出對方論題的荒謬,此其三也。
針對楚王誣齊人“善盜”,晏子引用化橘為枳的故事,說明橘生淮南為橘,生於淮北 ...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是戰國末期佚名創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講述了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示楚國的威風,晏子巧妙回擊,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的故事。
故事讚揚了晏子愛國,機智勇敢,善於辭令,靈活善辯的外交才能與不懼大國、不畏強暴的鬥爭精神。
諷刺了狂妄自大,傲慢無理,自作聰明的人。
全文語言簡潔明了,層次分明,人物性格刻畫得入木三分。
且敘述客觀,情節一波三折節奏緊湊充實,作者將兩國交鋒時的緊張刺激娓娓敘來,並且通過語言描寫向讀者傳遞這種氣氛使讀者如有親身體驗之感,同時也能領略到晏子的風采。
基本介紹
作品名稱:晏子使楚創作年代:戰國末期作品體裁:散文作者:佚名作品出處:《晏子春秋》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
作品原文晏子使楚1(一)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為小門於大門之側而延晏子2。
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
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
”儐者更道3,從大門入。
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使子為使。
”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4,張袂成陰5,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6,何為無人7?”王曰:“然則何為使子?”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8。
其賢者使使賢主9,不肖者使使不肖主10。
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二)晏子將使楚。
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11。
今方來12,吾欲辱之,何以也13?”左右對曰:“為其來也14,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
’王曰:‘何坐15?’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16,吏二縛一人詣王17。
王曰:“縛者曷為者也18?”對曰:“齊人也,坐盜。
”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19?”晏子避席對曰20:“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21,葉徒相似22,其實味不同23。
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24?”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25,寡人反取病焉26。
”注釋譯文詞句注釋1.晏子:晏子(前578年—前500年),名嬰,字仲,諡號“平”,夷維(今山東省高密市)人,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2.延:引進,請人。
3.儐(bīn)者:主管接待客人的人。
更:改變。
4.臨淄:齊國首都在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
三百間:周制,二十五家為間,三百為七千五百戶。
這裡是虛指,極言人口眾多。
5.袂(mèi):袖子。
陰:同“蔭”。
6.比肩繼踵(zhǒng):肩靠肩,腳靠腳形容人多。
比:並列,靠著。
踵:腳後跟,這裡代指腳。
7.何為(wèi):怎么能說。
為:同“謂”。
8.主:專,守,擔負。
9.使使:派出使。
主:指國君。
10.不肖:不賢。
11.習辭:會說話,善於辭令。
12.方:將要。
13.何以:用什麼辦法。
14.為:於,當。
15.何坐:犯了什麼罪。
坐:犯罪。
16.酒酣:酒興正濃的意思。
17.詣(yì):到處去。
18.曷:何。
19.固:乃。
表意外的語氣。
20.避席:古人席地而坐,避席即站起,表示敬重。
21.枳(zhǐ):即枸橘,與橘樹不同種。
果狀似橘,但肉少而味酸。
橘化為枳的說法無科學根據。
22.徒:只,僅僅。
23.實:果實。
24.得無:莫不是,表委婉或推測的問話。
25.熙:同“嬉”,戲弄,開玩笑。
26.病:辱,沒趣。
白話譯文(一)晏子出使楚國。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門的旁邊開一個五尺高的小洞請晏子進去。
晏子不進去,說:"出使到狗國的人從狗洞進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國來,不應該從這個洞進去。
"迎接賓客的人帶晏子改從大門進去。
晏子拜見楚王。
楚王說:"齊國沒有人嗎?竟派您做使臣。
"晏子回答說:“齊國首都臨淄有七千多戶人家,展開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揮灑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樣,人挨著人,肩並著肩,腳尖碰著腳跟,怎么能說齊國沒有人呢?”楚王說:“既然這樣,為什麼派你這樣一個人來做使臣呢?”晏子回答說:“齊國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對象,賢明的使者被派遣出使賢明的君主那兒,不肖的使者被派遣出使不肖的君主那兒,我是最無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委屈下出使楚國了。
”(二)晏子將要出使楚國。
楚王聽到這個訊息,對手下的人說:“晏嬰是齊國的善於言辭的人,現在將要來了,我想羞辱他,用什麼辦法呢?左右的人回答說:“在他來的時候,請允許我們綁一個人從大王您面前走過。
大王問,‘這是什麼國家的人?’他回答說,‘是齊國人。
’大王說,‘他犯了什麼罪?’我們說,‘犯了偷竊罪。
’”晏子到了,楚王賞賜給晏子酒,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兩個官吏綁著一個人走到楚王面前。
楚王問:“綁著的人是什麼國家的人?”近侍回答說:“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
”楚王瞟著晏子說:“齊國人本來就善於偷竊嗎?”晏子離開座位回答說:“我聽說這樣的事:橘子生長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長在淮河以北就變成枳了,只是葉子的形狀相像,它們果實的味道不同。
這樣的原因是什麼呢?是水土不同。
現在老百姓生活在齊國不偷竊,到了楚國就偷竊,莫非楚國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於偷竊嗎?”楚王笑著說:“聖人不是能同他開玩笑的人,我反而自討沒趣了。
”
創作背景春秋時期,很多謀士能臣遊走於各國之間,憑藉自己的口才和智慧,各為其主,謀取霸業。
晏子即是其中的佼佼者。
公元前547年,齊景公即位。
前548年,由於齊景公在晉國訪問時的狂妄態度,引起了晉國高層的不滿,於是派出軍隊對齊實施震懾性攻擊,齊景公一開始並不在意,但後來晉國軍隊幾乎兵臨城下,使得他不得不服軟。
通過這次教訓,齊景公意識到單憑齊國的力量是無法與強晉抗衡的,於是他將目光放到了南方的楚國,決意與楚修好,共抗晉國。
在這種情況下,晏子作為使者訪問了楚國。
《晏子使楚》即是記錄晏子在這種情況下出使楚國的這一故事。
作品鑑賞文學賞析此文記敘春秋時期齊國晏子出使楚國,不辱使命的故事。
晏子何時使楚,史無記載。
他歷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三朝,其後為齊相,使楚當在早年。
此時,齊桓公去世已近百年,齊國稱霸的盛世已過,但作為大國,雄風猶存,在諸侯逐鹿中,仍處舉足輕重的地位。
楚自從莊王一鳴驚人以後,迅速躍居五霸之列,國力日強,驕橫日甚。
在楚強齊弱的態勢下,晏子代表齊國使楚,受到楚王的冷落、戲弄,是不足怪的。
楚王恃強凌弱,在晏子還未入城時,就蓄意侮辱;入城後,又全然不顧外交禮節,接二連三地對晏子予以捉弄和嘲笑。
此文用洗鍊的筆觸,生動傳神地描述了楚王對晏子的“辱”過程:一是戲弄他長得矮,不把他當人看,故意設狗洞讓他鑽;二是嘲笑晏子不配為使,譏笑齊國任人不當,顯得“無人”;三是誣衊齊人為盜,進而指責“齊人善盜”。
這些貶損與侮辱,當然不是衝著晏子個人而是矛頭指向他所代表的齊國,以圖在齊楚爭雄中,保持自己的威懾力量,穩操外交上的勝券。
倘若晏子僅從個人得失考慮,拒不入門,牙眼相對就是了。
這樣,個人和齊國的尊嚴是維護了,但出使的任務也化為泡影。
如何選擇一個兩全之策,既堅持原則,不受人侮,又策略靈活,實現兩國和好,不能不是堅持氣節與完成使命的雙重考驗。
面對楚王的挑釁,晏子臨陣不亂,談笑自若,巧施辯辭,應付裕如。
文章對晏子三駁楚王的刻畫相當精彩,從中不難領略晏子這位政治家、外交家的機智靈活及論辯、反擊技巧。
接過對方的邏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此其一也。
楚王讓其從小門入,意在給他一個下馬威。
晏子則毫不畏懼,據理反擊:“使狗國者,從狗門入”其暗含的一個邏輯三段論是:你讓我從狗門入,你就是狗國不費吹灰之力,即把擬狗之辱還給楚王。
楚王譏笑晏子不堪使命,晏子則回答:“賢者使使賢王,不肖者使使不肖王,嬰最不肖故直使楚矣。
”接過楚王話題,輕易地又將“不肖”之誣回敬給楚王。
若細加體味,前後兩駁,也有些許不同。
前者是義正詞嚴地指出對方邏輯之謬。
凡講究禮儀的君子之邦,是不會讓外國使臣從狗門而入的讓人從狗門入國者,必為狗國。
分明是罵了對方,又不讓對方難堪到無法容受的地步。
緊接著又補了一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
”我出使的不是狗國而是楚國,故不應當從狗門入。
一下子又巧妙地把楚國從“狗國”的尷尬地位上拉了回來,使對方既挨了罵,又無法還嘴,只落得個自知理虧、自討沒趣的下場。
後一駁則是以退為進,反將一軍。
你認為我“不肖”,我就自認“不肖”,正因為我“不肖”,才不得使賢主,只好派到你這“不肖”的楚國,見你這“不肖”之主來。
羅列事實,指出對方論據的虛妄,此其二也。
楚王譏刺齊人委派晏子,屬用人不當,顯得齊國“無人”。
晏子則將本意上的“有無人才”之辯,巧妙地轉換為齊國“有無人”之辯,對以齊國首都臨淄的人口眾多,“張袂”可以“成陰”,“揮汗”可以“成雨”,行人“比肩繼踵”,何謂“無人”?楚王關於齊國“無人”之誣,一攻即破。
取類引譬,指出對方論題的荒謬,此其三也。
針對楚王誣齊人“善盜”,晏子引用化橘為枳的故事,說明橘生淮南為橘,生於淮北為枳,葉徒相似,味實不同,原因在於水土、地氣不同然後採用類比推理,指出齊人在齊不盜,入楚則盜,正是楚之水土地氣,即社會環境使然。
全文語言精煉,卻寫得生動傳神,文中所塑造的晏子形象,遇事不亂,臨大節而不辱,嫻於辭令,出妙語而制勝。
其思維的敏捷,論辯的嚴密邏輯性以及作為政治家、外交家的氣量風度,均給讀者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晏子形象在中國古代傑出人物的藝術畫廊中,也是獨具特點,閃爍著耀眼光華的晏子的爐火純青的外交藝術和高超絕妙的講話藝術,豐富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寶庫,至今仍值得人們研究和借鑑。
名家點評復旦大學出版社顧問、原總編輯高若海:劉勰曾稱晏子一書“事核而言練”(《文心雕龍·諸子》),此則短文即鮮明體現了這一特點。
全文描寫楚王與晏子的問答,用墨不多,文字精練,論辯雙方的神態、辯詞的鋒芒,皆表現得準確而生動。
特別是人物語言的運用,頗符合人物的身分。
全文楚王的話並不多,且多為設問口氣:“齊無人耶?”“然子何為使乎?”“齊人固善盜乎?”短短几問,便把楚王目空一切,傲慢無禮的神情傳達得活靈活現。
“寡人反取病焉。
”又把他奚落人反被人奚落的尷尬面孔呈現於紙面。
而晏子的反詰,句句千金,充分表現出他以國家尊嚴為重的凜然氣節,以及善於與論敵周旋的外交才幹。
話不在多,傳神則靈。
此則短文再次說明了這一道理。
(《古文鑑賞辭典珍藏本·上》)南京大學教授柳士鎮:全文寫人敘事筒潔明確,展開矛盾鬥爭曲折深入而又合乎情理,尤其是入物的刻畫具有形象鮮明、個性突出的特點。
(《古文鑑賞辭典》)
相關詞條
晏子使楚《晏子使楚》是戰國末期佚名創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講述了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示楚國的威風,晏子巧妙回擊,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的...晏子春秋(晏子春秋)蘇教版語文課本初二上冊課文《晏子使楚》。
《晏子春秋》是記載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齊國政治家晏嬰言行的一種歷史典籍,用史料和民間傳說彙編而成,...楚靈王楚靈王(?―公元前529年),羋姓,熊氏,初名圍,是楚共王的次子,殺了侄兒楚...晏子來到了楚國,楚王賜給晏子酒喝正喝得正高興時,兩個士兵綁著一個人來見...晏子善辯選自是晏子春秋中典型的一段。
中文名晏子善辯外文名YanZiShandebate人物晏子楚王出自(晏子使楚中的一段)寓意人要有善...晏子辭謝更宅滬教版語文書六年級第下學期的課本中就有一篇文言文課文《橘逾淮為枳》(第二十九課)選自<>,人教版語文課本五年級下學期課文《晏子使楚...晏子諫齊景公書中寓言多以晏子為中心人物,情節完整,主題集中,諷喻性強,對後人做人處事及外交口才方面有較大的影響與啟迪。
其中,《晏子使楚》被改編為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的語文...晏嬰最著名晏子的外交案例就是晏子使楚,楚王想用狗洞侮辱晏子,晏子卻用造訪“狗國”還是“人國”來機智應對,楚王押上了一個齊國罪犯想要羞辱晏子,晏子卻用南橘北枳...酒酣酒酣,漢語辭彙。
拼音:jiǔhān出自《晏子春秋》之《晏子使楚》片段,大意為為喝酒喝的正香的時候。
...善於辭令善於辭令的意思是很會說話,形容一個人善於運用語言技巧。
舉例:《晏子使楚》。
......善於辭令的意思是很會說話,形容一個人善於運用語言技巧。
舉例:《晏子使楚》...國小語文名師課堂深度解析2.讓學生有思考的欲望和能力——竇桂梅老師教學《晏子使楚》引發的思考3.語文教學,是加法還是減法?4.語文課:減法、加法皆須做——聽竇桂梅老師《晏子使楚》一課...晏嬰故里晏嬰故里晏子使楚一次,晏子出使到楚國去,楚國國王知道晏子的個子很矮,就想捉弄他。
楚王命人在城牆的大門旁邊又開了個小門,請晏子從小門進去。
晏子知道楚王要...中國歷史小故事-中國孩子歷史大講堂-一《中國孩子歷史大講堂:中國歷史小故事1》由《女娟救父》、《晏子使楚》、《蒲元造刀》三部分組成,共82個故事。
其中《女娟救父》講述的是古人機智勇敢、臨危不...陳鳳桐(話劇表演藝術家)1993年湖南省話劇團《晏子使楚》強盜(在全國獲獎)1993年湖南省話劇團《獵人海力布》老爺爺1993年湖南省話劇團《皇帝的新裝》大公雞...
熱門詞條
Barbour
干貝醬
性感內衣
極限挑戰第四季
摩托羅拉MotoX
陳倩倩
廣東粥
Valentino
中國絲綢博物館
格子Q
聖女果
好朋友
髒辮
妮可拉·佩爾茨
off
寬庭
abroad
牛頓法
庇護工場
ASAP
高斯消元法
韓庚
福田瓦舍
六道輪迴
儀器
Lamigo桃猿
上海大學
酒酣耳熱
晏子使楚@中文百科全書
延伸文章資訊
- 1閱讀測驗--160406橘化為枳
這段故事出於晏子春秋內篇,後人們把這段故事引申為「橘化為枳」這句成語,比喻轉了環境(遷移地方),受到不良風氣的影響而變壞了。
- 2晏子使楚 - 中文百科全書
取類引譬,指出對方論題的荒謬,此其三也。針對楚王誣齊人“善盜”,晏子引用化橘為枳的故事,說明橘生淮南為橘,生於淮北 ...
- 3「橘化為枳」大意與心得--江羿賢@ 陳樵補習班作文 - 隨意窩
201704212307「橘化為枳」大意與心得--江羿賢 ... 一、大意:. 晏嬰的口才相當好,是齊國名臣,但是他身材矮小。有一天,他奉了齊景公的命公出使到楚國,楚王看不起他,就 ...
- 4「橘化為枳」大意與心得--蔡妍歆
一、大意: 晏嬰是春秋時代齊國名臣,他的身材非常矮小,但口才相當好,辯才無礙。有一次,他被派到楚國當外交官,但因為他的身材矮小而被楚王輕視, ...
- 5橘化為枳
他心想:「聖人是不能隨便和他開玩笑的。現在我反而自己弄得非常難堪。」 晏嬰對楚王所說的「橘化為枳」,後來變成了一句成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