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墓 - 中文百科知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曹丕墓位於河南省洛陽市首陽山。

曹丕是簡殯薄葬的倡導者、實行者。

他的父親曹操就倡導薄葬,死後葬禮就很簡單,墓內“無藏金玉珍寶”。

曹丕34歲當皇帝,36歲即在首陽山東 ... 曹丕墓 曹丕墓位於河南省洛陽市首陽山。

曹丕是簡殯薄葬的倡導者、實行者。

他的父親曹操就倡導薄葬,死後葬禮就很簡單,墓內“無藏金玉珍寶”。

曹丕34歲當皇帝,36歲即在首陽山東選壽陵。

墓地選在偃師首陽山東的一塊“丘墟不食之地”。

曹丕在這樣的地方建這樣的陵墓,目的是“欲使易代人之後”,人們“不知其出處”。

概述圖中石堆一帶據說是魏文帝曹丕陵墓遺址魏文帝曹丕葬首陽陵在今洛陽東偃師市首陽山。

首陽陵構造極為簡單,依山為體,不封不樹,也不建陵寢園地,神道等,地表沒有任何痕跡。

陵中建築豪不侈華,隨葬品以瓦為主,以防後人掘盜。

魏文帝曹丕時,開始在洛陽建陵。

曹丕的陵稱為首陽陵,位於首陽山的陽坡上,其陵也由此得名。

曹丕是三國時魏國的建立者。

226年,五月丙辰(十六日)曹丕病危,立平原王曹睿為太子,召曹真、曹休、陳群、司馬懿,並受遺詔輔佐嗣主。

丁巳(十七日)崩於洛陽嘉福殿,時年四十。

曹睿繼位。

六月戊寅(九日),葬首陽陵。

簡殯薄葬曹丕是簡殯薄葬的倡導者、實行者。

他的父親曹操就倡導薄葬,死後葬禮就很簡單,墓內“無藏金玉珍寶”。

曹丕34歲當皇帝,36歲即在首陽山東選壽陵。

經過東漢末年的戰亂,曹丕深知世事滄桑。

在喪葬方面,他認為盜墓的“禍由乎厚葬”厚葬封樹,把珠玉金銀珍寶等貴重物品都隨葬於墓,是引起後來被盜的主要原因。

厚葬並不是自古就有的,堯、舜就葬之于山林。

葬,就是藏,把屍體藏起來,不再讓人們看到。

所用棺木、衣服,不需很多、很大、很貴重,能遮蓋屍體就行了。

因此,他對於他死後的安排是:後宮淑媛、昭儀以下的妃嬪“悉遣還家”,與其骨肉團聚或嫁人;陵墓要“因山為體”,不封陵堆墓,不建寢殿,園邑、不修築神道;墓內不隨葬金、銀、玉、銅等貴重物件;墓地選在偃師首陽山東的一塊“丘墟不食之地”。

曹丕在這樣的地方建這樣的陵墓,目的是“欲使易代人之後”,人們“不知其出處”。

曹丕對他的後事的安排是明智的。

他怕後人違背他的意願,在他百年之後,以他是開國之君為由故行厚葬,特意作了《終制》(即遺詔)放在宗廟裡,還把副本各一份,分別存在尚書府、秘書府的檔案里。

他在《終制》里說:“安葬父母的遺體,使他們的魂靈永遠安而無危,這是最大的孝順。

自古及今,沒有不亡的朝代,沒有不被發掘的墓冢。

董卓亂國以來,東漢皇帝們的陵墓沒有不被盜掘的。

冢墓一經發開,撬碎棺木,掠走金玉珠寶,骸骨散亂狼藉,像受肢解的刑罰一樣,豈不心痛!《終制》警告他的子孫們說:如果你們違背了我的詔書,隨便改變我薄葬的意願,到後來我屍體就會碎了又碎,等於死了多次。

蔑視君父生前的遺訓,就是不忠不孝,若死者有知,在陰間也不會保佑你們的。

曹丕死後的葬事活動,完全是按照他在《終制》里的要求實行了。

黃初七年(226)五月他病死於洛陽嘉福殿,“六月戊寅葬首陽陵,自殯及葬,皆以《終制》行事”。

按照曹丕生前的意願,他死後實行了薄葬,墓冢沒有封樹,沒建寢殿,也沒搞神道等設施,致使後人無法知道他的墓的確切地點,成為歷史上的千載懸案。

近代,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從1918年出土的晉荀岳的墓誌和1930年出土的左棻墓誌中,斷定西晉皇陵應在首陽山鎮南蔡莊村北一帶。

由此推斷,魏文帝陵應在首陽山南麓、南蔡莊村以東的地區。

至於更準確的地點,截止目前還無人知道,要靠歷史和考古工作者今後進一步考定。

曹丕提倡薄葬,反對厚葬,是合乎社會發展要求的,因而深得後人稱道。

魏嘉平三年(251),曹魏名將司馬懿死於京師洛陽。

他生前就效法曹丕預作《終制》的辦法立下了遺囑,死後在首陽山土葬,不墳不樹,不設明器,妻妾後終者不得合葬。

唐朝初年太上皇李淵病死,太宗李世民打算厚葬,大臣虞世南上書勸阻,陳述薄葬的例子說:“魏文帝此制,可謂達於事矣!”“薄葬達德”,“厚葬致禍”。

1700多年的歷史證明,勿論貴賤,薄葬簡殯是最聰明的辦法。

曹丕實行簡殯薄葬的目的,在於防止後人盜他墳墓,不能等同於當今的喪葬改革。

但是,我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他的簡殯薄葬還是有借鑑意義的。

古代封建帝王尚能如此。

如果以權勢或錢勢不實行火葬,占用耕地封墓樹墳,爭占子孫們的良田沃土,或以貴重衣飾隨屍體一火燎之,豈不愚矣蠢哉!營壽陵詔編輯魏文帝《終制》《禮》:“國君即位為椑。

”存不忘亡也。

昔堯葬谷林,通樹之,禹葬會稽,農不易畝,故葬於山林,則合乎山林。

封樹之制,非上古也,吾無取焉。

壽陵因山為體,無為封樹,無立寢殿,造園邑,通神道。

夫葬也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見也。

骨無痛癢之知,冢非棲神之宅,禮不墓祭,欲存亡之不黷也,為棺槨足以朽骨,衣衾足以朽肉而已。

故吾營此丘墟不食之地,欲使易代之後不知其處。

無施葦炭,無藏金銀銅鐵,一以瓦器,合古塗車、芻靈之義。

棺但漆際會三過,飯含無以珠玉,無施珠襦玉匣,諸愚俗所為也。

季孫以璵璠斂,孔子歷級而救之,譬之暴骸中原。

宋公厚葬,君子謂華元、樂莒不臣,以為棄君於惡。

漢文帝之不發,霸陵無求也;光武之掘,原陵封樹也。

霸陵之完,功在釋之;原陵之掘,罪在明帝。

是釋之忠以利君,明帝愛以害親也。

忠臣孝子,宜思仲尼、丘明、釋之之言,鑒華元、樂莒、明帝之戒,存於所以安君定親,使魂靈萬載無危,斯則賢聖之忠孝矣!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也。

喪亂以來,漢氏諸陵無不發掘,至乃燒取玉匣金縷,骸骨並盡,是焚如之刑,豈不重痛哉!禍由乎厚葬封樹。

‘桑、霍為我戒’,不亦明乎?其皇后及貴人以下,不隨王之國者,有終沒皆葬澗西,前又以表其處矣。

蓋舜葬蒼梧,二妃不從,延陵葬子,遠在嬴、博,魂而有靈,無不之也,一澗之間,不足為遠。

若違今詔,妄有所變改造施,吾為戮屍地下,戮而重戮,死而重死。

臣子為蔑死君父,不忠不孝,使死者有知,將不福汝。

其以此詔藏之宗廟,副在尚書、秘書、三府。

曹丕曹丕曹丕(187~226)字子恆,東漢末年譙(今安徽省亳縣)人,是曹操的次子,曹操封魏王時被立為太子。

建安十六年(221)被漢獻帝土為中郞將、副丞相。

延康元年(220)正月,曹操病死洛陽,十月,曹丕在許昌逼迫漢獻帝禪讓帝位,改國號魏,史稱曹魏,曹丕自稱皇帝,即魏文帝。

年底,在今偃師首陽山鎮西部的漢魏洛陽故城建都。

相關搜尋香港中國c919大型客機希夏邦馬峰中國膠囊公寓北京熱門詞條tinydungeon乒乓球你不在全職獵人劇場版緋色的幻影全能星戰公視新聞咖啡拉花執行長宋教仁寶馬i3小池榮子建大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彭捷宙杜佳穎極速快車手此地無銀三百兩武德宮海鮮料理清蒸檸檬魚潮汕砂鍋粥重生之鐵血戰將阿普頓陰兒房3鼎王麻辣鍋GuitarPromonoskin79《幽魂娜娜》中國鐵路客戶服務中心交錯時空的愛戀吳卓林商標註冊巨騰帝國毀滅愛情保衛戰搬運車新唐林雨葶組合櫃這不是斯巴達鄧鼓青年旅遊卡香港美食黃柏文BMWi刮刮天外飛仙拱北殿栗子稻香色即是空3菇類曹丕墓@百科知識中文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