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介紹 - Cate樂食旅生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二十四節氣介紹 ... 二十四節氣是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是中國古代用來指導農業的補充曆法,形成於春秋戰國時期,到秦漢年間完全確立二十四節氣曆法。
不過 ...
Cate樂食旅生活
跳到主文
凱特的廚遊筆記。
愛下廚、愛出遊,更愛在廚房中遊樂~
部落格全站分類:休閒旅遊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Oct07Wed201515:52
二十四節氣介紹
二十四節氣是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是中國古代用來指導農業的補充曆法,形成於春秋戰國時期,到秦漢年間完全確立二十四節氣曆法。
不過由於二十四節氣的制定是以黃河流域、中原地區這一帶,所以在台灣地區出現的節氣情形會有些許誤差,但是大致不離二十四節氣的時序原則。
二十四節氣是依國曆(陽曆)為主,一個節氣約15~16天,以下依照春、夏、秋、冬四季分別說明各個節氣的特點。
春季
立春約國曆2月3-5日
萬物開始有生氣、象徵春天的開始。
自秦代以來,我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
還曾一度被認為是新的一年的開始。
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
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氣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時段。
時至立春,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晝長了,太陽暖了。
氣溫、日照、降雨,這時常處於一年中的轉捩點,趨於上升或增多。
小春作物長勢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麥拔節時耗水量增加,應該及時澆灌追肥,促進生長。
農諺提醒人們:“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大春備耕也開始了。
雖然立了“春”,但是盆地大部分地區仍會有霜凍出現,少數年份還會有“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的景象。
雨水約國曆2月18-20日
立春後春風遍吹,天氣漸暖,冰雪溶化,空氣濕潤,雨水增多。
雨水節氣的涵義是降雨開始,雨量漸增,在二十四節氣的起源地黃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氣寒冷,但見雪花紛飛,難聞雨聲淅瀝。
雨水之後氣溫一般可升至0℃以上,雪漸少而雨漸多。
可是在氣候溫暖的四川盆地,即使隆冬時節,降雨也不罕見。
四川盆地這段時間候平均氣溫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櫻桃花開,確以進入氣候上的春天。
除了個別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終止。
嫁接果木,植樹造林,正是時候。
盆地繼冬乾之後,常年多春旱,特別是盆地西部更是“春雨貴如油”。
農業上要注意保持濕潤、注意水分、及時澆灌,以滿足小麥拔節孕穗、油菜抽苔開花需水關鍵期的水分供應。
川西高原山地仍處於乾季,空氣溫度小,風速大,容易發生森林火災。
驚蟄約國曆3月5-7日
出現雷聲、萬物逐漸茂盛冬眠的昆蟲、被春雷震驚後紛紛爬出來,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
反映自然物候現象,含義是: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這時,氣溫回升較快,長江流域大部地區已漸有春雷。
四川盆地東部和涼山州南部,常年雨水、驚蟄亦可聞春雷初鳴;而盆地西北部除了個別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聲,為四川省雷暴開始最晚的地區。
到了驚蟄,我國大部地區進入春耕大忙季節。
四川省盆地驚蟄節氣平均氣溫一般為12℃至14℃,較雨水節氣升高3℃以上,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
日照時數也有比較明顯的增加。
但是因為冷暖空氣交替,天氣不穩定,氣溫波動甚大。
盆地東南部長江河谷地區,多數年份驚蟄期間氣溫穩定在12℃以上,有利於水稻和玉米播種,其餘地區則常有連續3天以上日平均氣溫在12℃以下的低溫天氣出現,不可盲目早播。
驚蟄雖然氣溫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卻有限。
盆地中部和西北部驚蟄期間降雨總量僅10毫米左右,繼常年冬乾之後,春旱常常開始露頭。
這時小麥孕穗、油菜開花都處於需水較多的時期,對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為影響小春產量的重要因素。
植樹造林也應該考慮這個氣候特點,栽後要勤於澆灌,努力提高樹苗成活率。
春分約國曆3月20-22日
陽光直射赤道上方、南北半球受光相等、因而畫夜平分,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春分是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之一。
中國古代習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開始。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則處於各季的中間。
春分這天,太陽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晝夜時間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稱為“日夜分”,民間有“春分秋分,晝夜平分”的諺語。
春分後,中國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華中有“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的農諺。
四川省各地氣溫則繼續回升,但一般不如雨水至春分這段時期上升得快。
3月下旬平均氣溫盆地北部多為13℃至15℃,盆地南部多為15℃至16℃。
高原大部分地區已經雪融冰消,旬平均氣溫約5℃至10℃。
四川省西南部金沙江、安寧河等河谷地區氣溫最高,平均已達18℃至20℃左右。
盆地除了邊緣山區以外,平均十有七、八年日平均氣溫穩定上升到12℃以上,有利於水稻、玉米等作物播種,植樹造林也非常適宜。
但是,春分前後盆地常常有一次較強的冷空氣入侵,氣溫顯著下降,最低氣溫可低至5℃以下。
有時還有小股冷空氣接踵而至,形成持續數天低溫陰雨,對農業生產不利。
根據這個特點,應充分利用天氣預報,抓住冷尾暖頭適時播種。
清明約國曆4月4-6日
天氣逐漸暖和,花草樹木開始萌芽,大地呈現氣清景明現象,人們在門口插上楊柳條,到郊外踏青、墳墓。
清明是表徵物候的節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
清明這天,民間有踏青、寒食、掃墓等習俗。
常言道:“清明斷雪,穀雨斷霜。
”時至清明,盆地氣候溫暖,春意正濃。
但在清明前後,仍然時有冷空氣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氣溫連續3天以上低於12℃,造成中稻爛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種、栽插要避開冷尾暖頭。
在川西高原,牲畜經嚴冬和草料不足的影響,抵抗力弱,需要嚴防開春後的強降溫天氣對老弱幼畜的危害。
“清明時節雨紛紛”,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對江南春雨的寫照。
穀雨約國曆4月19-21日
天氣較暖,雨量增加,是中國北方春耕作物播種的好季節,因為有雨水滋潤大地。
農民佈穀後望雨稱是為『穀雨』此時水稻幼穗期、需穀雨來滋潤。
俗話說:“雨生百穀”。
降雨及時而且雨量充足,穀類作物能夠茁壯生長。
穀雨節氣就有這樣的涵義。
穀雨時節的四川盆地,“楊花落盡子規啼”,柳絮飛落,杜鵑夜啼,牡丹吐蕊,櫻桃紅熟,自然景物告示人們:時至暮春了。
這時,盆地的氣溫升高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氣溫,除了盆地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區外,已達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
盆地東部常會有一、二天出現30以上的高溫,使人開始有炎熱之感。
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帶業以進入夏季。
盆地春季氣溫較高的氣候特點,有利於在大春作物栽培措施上抓早。
適宜番薯栽插的溫度為18℃至22℃,這時已能滿足。
盆地老旱區的經驗證明,番薯在穀雨後早栽,能夠在伏旱前使藤葉封廂,增強抗旱能力,獲得高產穩產。
夏季
立夏約國曆5月5-7日
開始進入夏季,雨水增多,農作物生長漸旺,田間工作開始繁忙。
顧名思義,立夏是指夏季開始。
但是,各地冷暖不同,入夏時間實際上並不一致。
按氣候學上以五天平均氣溫高於22℃為夏季的標準,立夏前後,四川盆地南部剛跨進夏季;盆地其餘的地區氣溫為20℃左右,還處於“門外無人問落花,綠陰冉冉遍天涯”的暮春時節;而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則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熱,立夏時氣溫已達24℃以上,可謂夏日炎炎了。
《易緯》有立夏“電見”之說。
但就四川而言,即使在初雷最晚的盆地西北部,常年雷暴也始於4月上、中旬,“電見”無須等到立夏。
立夏以後,正是盆地中稻大面積栽插的需水關鍵期,大雨來臨的早遲和雨量的多少,與農業生產關係密切。
此時如不下較大的雨,那些無水灌溉的農田就無法犁耙栽秧。
據氣候資料統計,多年平均大雨開始期,盆地東部在4月中、下旬,中部在5月中、下旬,西部在5月下旬。
5月雨量盆地東南部為100至200毫米,西北部為75至100毫米。
盆地西部、中部因大雨開始較晚,雨量偏少,往往有夏旱露頭。
這段時間,正當盆地收穫小春作物,播栽大春作物,特別要注意多變天氣的影響。
晴天要及時搶收,雨天應抓緊栽插,連陰雨天氣須提防小春收穫物生芽、黴爛,還要搞好抗旱保苗,警惕20℃以下的低溫對早稻的危害。
小滿約國曆5月20-22日
大麥、冬小麥等夏收作物漸漸結實,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滿。
小滿是指麥類等夏熟作物灌漿乳熟,籽粒開始飽滿。
四川盆地的農諺賦予小滿以新的寓意:“小滿不滿,乾斷思坎”;“小滿不滿,芒種不管”。
把“滿”用來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滿時田裡如果蓄不滿水,就可能造成田坎乾裂,甚至芒種時也無法栽插水稻。
因為“立夏小滿正栽秧”,“秧奔小滿穀奔秋”,小滿正是適宜水稻栽插的季節。
盆地的夏旱嚴重與否,和水稻栽插面積的多少,有直接的關係;而栽插的遲早,又與水稻單產的高低密切相關。
芒種約國曆6月5-7日
表示芒作物成熟,可以開始秋播,如晚穀、黍、稷等。
長江中下游地區將進入黃梅季節,連綿陰雨。
芒種是表徵麥類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個反映農業物候現象的節氣。
時至芒種,四川盆地麥收季節已經過去,中稻、番薯移栽接近尾聲。
大部地區中稻進入返青階段,秧苗嫩綠,一派生機。
“東風染盡三千頃,折鷺飛來無處停”的詩句,生動地描繪了這時田野的秀麗景色。
到了芒種時節,尚未移栽的中稻,應該抓緊栽插;如果再推遲,因氣溫提高,水稻營養生長期縮短,而且生長階段又容易遭受乾旱和病蟲害,產量必然不高。
番薯移栽至遲也要趕在夏至之前;如果栽番薯過遲,不但乾旱的影響會加重,而且待到秋來時溫度下降,不利於薯塊膨大,產量亦將明顯降低。
農諺“芒種忙忙栽”的道理就在這裡。
夏至約國曆6月20-22日
陽光直射北回歸線,畫長夜短,陽氣最盛,是一年中白天最長的一天,從這一天起進入炎熱季節,萬物生長最旺盛,雜草害蟲也迅速滋長。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四川各地從日出到日沒大多為十四小時左右。
夏至這雖然白晝最長,太陽高度角最高,但並不是一年中最熱的的時候。
因為,近地層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積蓄,並沒有達到最多之時。
夏至節氣是盆地東部全年雨量最多的節氣,往後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出現伏旱。
為了增強抗旱能力,奪取農業豐收,在這些地區,搶蓄伏前雨水是一項重要措施。
夏至以後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
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範圍小,人們稱為“夏雨隔田坎”。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四川,曾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
小暑約國曆7月6-8日
天氣開始逐漸炎熱,但尚未酷熱,忙於夏秋作物的工作。
綠樹濃蔭,時至小暑。
四川盆地小暑時平均氣溫為26℃左右,已是盛夏,頗感炎熱,但還未到最熱的時候。
常年7月中旬,盆地東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可開始出現日平均氣溫高於30℃、日最高氣溫高於35℃的集中時段,這對雜交水稻抽穗揚花不利。
除了事先在作佈局上應該充分考慮這個因素外,已經栽插的要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
在川西高原北部,此時仍可見霜雪,相當於盆地初春時節景象。
小暑前後,盆地西部進入暴雨最多季節,常年7、8兩月的暴雨日數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為3天左右。
在地勢起伏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發,甚至引起泥石流。
但在盆地東部,小暑以後因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多連晴高溫天氣,開始進入伏旱期。
四川省盆地這一東旱西澇的氣候特點,與農業豐收關係很大,必須及早分別採取抗旱、防洪措施,儘量減輕危害。
小暑前後,四川省各地進入雷暴最多的季節。
雷暴是一種劇烈的天氣現象,常與大風、暴雨相伴出現,有時還有冰雹,容易造成災害,亦須注意預防。
大暑約國曆7月22-24日
氣候酷熱達到最高峰,是一年最炎熱時期,故為大暑。
喜溫作物迅速生長;雨水甚多。
暑是炎熱的意思。
表明它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
一般說來,大暑節氣是盆地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熱的大暑是茉莉、荷花盛開的季節,馨香沁人的茉莉,天氣愈熱香愈濃郁,給人潔淨芬芳的享受。
高潔的荷花,不畏烈日驟雨,晨開暮斂,詩人讚美它“映日荷花別樣紅”,生機勃勃的盛夏,正孕育著豐收。
秋季
立秋約國曆8月7-9日
秋天開始,氣溫逐漸下降,開始涼爽舒適。
中國中部地區早稻收割,晚稻開始移栽。
“立秋之日涼風至”明確地把立秋與天涼聯繫起來。
可見,立秋就是涼爽的秋季開始了。
由於各地緯度、海拔高度等的不同,實際上是不可能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秋季的。
按照氣候學上以候(5天)平均氣溫在10℃至22℃之間為春、秋的標準,在我國除了那些緯度偏北和海拔較高的地方以外,立秋時多未入秋,仍然處於炎夏之中,即使在東北的大部分地區,這時也還看不到涼風陣陣、黃葉飄飄的秋天景色。
對於地處中亞熱帶的四川盆地來說,常年8月暑氣猶重。
氣候資料統計表明,盆地要到9月中、下旬方才先後進入秋季;在全年皆冬或者冬長無夏、春秋相連的高原和高山地區,說不上秋季什麼時間開始。
立秋以後,四川省盆地晚稻拔節孕穗,棉花裂鈴吐絮,絲毫不可放鬆田間管理;中稻、夏玉米進入灌漿成熟階段,要提防冰雹、大風、暴雨的危害。
盆地東部和西部,應該分別繼續做好抗旱、防洪工作。
立秋後的盆地,時令雖仍屬盛夏,但“立秋十天遍地黃”一個金色“秋天”就要到來了。
處暑約國曆8月22-24日
氣候變涼的象徵,表示暑天終止,正是颱風頻繁季節帶來豪雨時期。
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
“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
四川盆地處平均氣溫一般較立秋降低1.5℃左右,個別年份8月下旬盆地西部可能出現連續3天以上日平均氣溫在23℃以下的低溫,影響雜交水稻開花。
但是,由於盆地處暑時仍基本上受夏季風控制,所以還常有盆地西部最高氣溫高於30℃、盆地東部高於35℃的天氣出現。
特別是長江沿岸低海拔地區,在伏旱延續的年份裡,更感到“秋老虎”的餘威。
川西高原進入處暑秋意正濃,海拔3500米以上已呈初冬景象,牧草漸萎,霜雪日增。
處暑是四川盆地雨量分佈由西多東少向東多西少轉換的前期。
這時盆地中部的雨量常是一年裡的次高點,比大暑或白露時為多。
因此,為了保證冬春農田用水,必須認真抓好這段時間的蓄水工作。
高原地區處暑至秋分會出現連續陰雨水天氣,地農牧業生產不利。
四川省盆地這時也正是收穫中稻的大忙時節。
一般年辰處暑節氣內,盆地日照仍然比較充足,除了盆地西部以外,雨日不多,有利於中稻割曬和棉花吐絮。
可是少數年份也有如杜詩所說“三伏適已過,驕陽化為霖”的景況,秋綿雨會提前到來。
所以要特別注意天氣預報,做好充分準備,抓住每個晴好天氣,不失時機地搞好搶收搶曬。
白露約國曆9月7-9日
天氣轉涼,地面水氣凝結成一顆顆的水珠,所以稱作白露。
白露是由於溫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體上凝結而成的水珠。
所以,白露實際上是表徵天氣已經轉涼。
我省盆地二十四節氣的氣候中,白露有著氣溫迅速下降、綿雨開始、日照驟減的明顯特點,深刻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節轉換。
盆地常年白露期間的平均氣溫比處暑要低3℃左右,大部地區氣候(5天)平均氣溫先後降至22℃以下。
按氣候學劃分四季的標準,時序開始進入秋季。
盆地秋雨多出現于白露至霜降前,以岷江、青衣江中下游地區最多,盆地中部相對較少。
“濫了白露,天天走溜路”的農諺,雖然不能以白露這一天是否有雨水來作天氣預報,但是,一般白露節前後確實常有一段連陰雨天氣;而且,自此盆地降雨多具有強度小、雨日多、常連綿的特點了。
與此相應,盆地白露期間日照較處暑驟減一半左右,遞減趨勢一直持續到冬季。
白露時節的上述氣候特點,對晚稻抽穗揚花和棉桃爆桃是不利的,也影響中稻的收割和翻曬,所以農諺有“白露天氣晴,谷米白如銀”的說法。
充分認識白露氣候特點,並且採取相應的農技措施,才能減輕或避免秋雨危害。
另一方面,也要趁雨抓緊蓄水,特別是盆地東部的白露是繼小滿、夏至後又一個雨量較多的節氣,更不要錯過良好時機。
秋分約國曆9月22-24日
秋季過了一半,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故謂中秋。
秋分是表徵季節變化的節氣。
秋分這天,太陽位於黃經180度,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等長。
這時,四川盆地候溫普遍降至22℃以下,進入了涼爽的秋季。
“一場秋雨一場寒”。
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降雨,氣溫也一次次下降。
在川西高原北部,日最低氣溫降到0℃以下,已經可見到漫天絮飛舞、大地素裹銀裝的壯麗雪景。
秋分以後,四川省雨量明顯減少,暴雨、大雨一般很少出現;不過,降雨日數卻反而有所增加,常常陰雨連綿,夜雨率也較高。
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巴山夜雨漲秋池”的名句,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四川秋多夜雨的氣候特色。
四川省盆地和涼山州秋多綿雨,濕害嚴重,對秋收、秋耕和秋種影響頗大。
要搶晴收曬,理墒防漬,抓好“三秋”生產的品質和進度。
同時,還要充分利用秋季陰雨寡照、土壤墒情較好的氣象條件,不失時機地大搞植樹造林,努力提高樹苗成活率。
寒露約國曆10月7-9日
天氣轉涼,夜晚水氣漸凝結成露,接觸到露水感覺到寒冷是為寒露。
古代把露作為天氣轉涼變冷的表徵。
仲秋白露節氣“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時已是“露氣寒冷,將凝結”為霜了。
這時,四川省各地氣溫繼續下降。
盆地日平均氣溫多不到20℃,即使在長江沿岸地區,水銀柱也很難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氣溫卻可降至10℃以下。
川西高原除了少數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氣溫普遍低於10℃,用氣候學劃分四季的標準衡量,已是冬季了。
千里霜鋪,萬里雪飄,與盆地秋色迥然不同。
常年寒露期間,盆地雨量亦日趨減少。
盆地西部多在20毫米上下,東部一般為30至40毫米左右。
綿雨甚頻,朝朝暮暮,溟溟霏霏,影響“三秋”生產,成為我省盆地的一種災害性天氣。
伴隨著綿雨的氣候特徵是:濕度大,雲量多,日照少,陰天多,霧日亦自此顯著增加。
但是,秋綿雨嚴重與否,直接影響“三秋”的進度與品質。
為此,一方面,要利用天氣預報,搶晴天收穫和播種;另一方面,也要因地制宜,採取深溝高廂等各種有效的耕作措施,減輕濕害,提高播種品質。
在高原地區,寒露前後是雪害最嚴重的季節之一,積雪阻塞交通,危害畜牧業生產,應該注意預防。
霜降約國曆10月23-24日
天氣已冷,開始露結為霜稱霜降。
中國南方仍可秋收秋種,因此時太陽偏向南半球。
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開始降霜的意思。
緯度偏南的四川盆地,平均氣溫多在16℃左右,離初霜日期還有三個節氣。
在盆地南部河谷地帶,則要到隆冬時節,才能見霜。
當然,即使在緯度相同的地方,由於海拔高度和地形不同,貼地層空氣的溫度和濕度有差異,初霜期和霜日數也就不一樣了。
用科學的眼光來看,“露結為霜”的說法是不準確的。
露滴凍結而成的凍露,是堅硬的小冰珠。
而霜凍是指由於溫度劇降而引起的作物凍害現象,其致害溫度因作物、品種和生育期的不同而異;而形成霜,則必須地面或地物的溫度降到0℃以下,並且貼地層中空氣中的水氣含量要達到一定程度。
因此,發生霜凍時不一定出現霜,出現霜時也不一定就有霜凍發生。
但是,因為見霜時的溫度已經比較低,要是繼續冷卻,便很容易導致霜凍的發生。
霜降過後,我省盆地開始大量收挖番薯。
若收挖過早,番薯塊尚未充分膨大,就會影響產量;但收挖過遲,有可能遭受早霜凍危害,番薯塊受凍變質,不耐貯藏,故適時挖番薯很重要。
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有詩曰:“千樹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
”四川盆地氣候溫和,霜降期間,田疇青蔥,橙黃桔綠,秋菊競放,一樹樹芙蓉盛開,把富饒的“天府”打扮得更加豔麗。
冬季
立冬約國曆11月7-8日
冬季開始秋去冬來,一年的田間操作結束,作物收割之後要收藏起來。
習俗以此時進補來恢復元氣。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
“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凍”。
人們常以凜冽北風,寒冷的霜雪,作為冬天的象徵。
我省盆地亦霜雪稀少,所以,在氣候學上,不固定以“立冬”這天作為各地冬季的開始,而是以氣溫來劃分季節,即候(5天)平均氣溫低於10℃為冬季,這樣就比較節合當時的物候景觀。
立冬時節的四川省盆地,仍處於“三秋”繁忙時期,平均氣溫一般為12℃至15℃。
綿雨業已結束。
氣候條件適宜於油菜移栽。
生長期較短而春性較強的小麥也要抓播種,因為立冬後期多有強冷空氣侵襲,氣溫常有較大幅度下降,如果播後氣溫低,出苗緩慢,分孽不足,就會影響產量。
番薯在日平均氣溫低於15℃時,生長已漸趨停止,應該及時收穫。
盆地西北部個別年份立冬曾出現過早霜,更要早挖窖,免凍害。
高原地區這時已是乾季,濕度迅減,風速漸增,對森林火險必須高度警惕。
小雪約國曆11月21-23日
氣溫下降,黃河流域開始降,下雪量不大稱小雪。
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時間和程度。
雪是寒冷天氣的產物。
小雪節氣,四川盆地北部開始進入冬季。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已呈初冬景象。
因為北面有秦嶺、大巴山屏障,阻擋冷空氣入侵,刹減了寒潮的嚴威,致使盆地“冬暖”顯著。
全年降雪日數多在5天以下,比同緯度的長江中、下游地區少得多。
大雪以前降雪的機會極少,即使隆冬時節,也難得觀賞到“千樹萬樹梨花開”的迷人景色。
由於盆地冬季近地面層氣溫常保持在0℃以上,所以積雪比降雪更不容易。
偶爾雖見天空“紛紛揚揚”,卻不見地上“碎瓊亂玉”。
然而,在寒冷的川西高原,常年10月一般就開始降雪了。
高原西北部全年降雪日數可達60天以上,一些高寒地區全年都有降雪的可能。
小雪期間,盆地西北部一般可見初霜,要預防霜凍對農作物的危害。
甘、阿兩州北部,最低氣溫多在零下15℃左右,應該做好牲畜的防寒保暖工作。
大雪約國曆12月6-8日
小雪過後天氣變得更冷,大雪紛飛,雪到此時轉大故稱大雪。
黃河流域一帶開始有積雪,而中國北方已是萬里冰封。
“大雪”表明這時降雪開始大起來了。
四川盆地冬季氣候溫和而少雨雪,平均氣溫較長江中下游地區約高2℃至4℃,雨量僅占全年的5%左右。
偶有降雪,大多出現在1、2月份;地面積雪三、五年難見到一次。
如果能夠目睹大地白雪皚塏,綠樹披銀飾玉,常是終身難忘的趣事。
“瑞雪兆豐年”,是中國廣為流傳的農諺。
在北方,一層厚厚而疏鬆的積雪,象給小麥蓋禦寒的棉被。
雪中所含的氮化合物比雨水多4倍,積雪慢慢融化後滲入土中,能增加土壤中的氮素,易被農作物吸收利用。
雪水溫度低,能凍死地表層越冬的害蟲,也給農業生產帶來好處。
但是在南方,雪後如逢晴夜,地面熱量散失較多,則會出現凍害,使豌、胡豆等作物受到一定損失。
冬至約國曆12月21-23日
這一天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晝短夜最長,中午太陽位置最低。
傳統上在冬至吃湯圓象徵圓滿。
冬至是按天文劃分的節氣,古稱“日短”、“日短至”。
冬至這天,太陽位於黃經270度,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
四川省各地日出到日沒有10小時左右。
冬至以後,隨著地球在繞日軌道上運行,陽光直射地帶便逐漸北移,使北半球白天漸增長,夜晚逐漸縮短。
冬至日雖然太陽高度最低,日照時間最短,地面吸收的熱量比散失的熱量少,但是地面過去長期積累的熱量,還在繼續散失,近地層氣溫尚未降至最低,所以這時還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過了冬至,雖然晝漸長,夜漸短,但是在短期內仍然是晝短夜長,地面每天吸收的熱量,還是比散失的熱量少,所以氣溫並沒有立即回升之勢。
群眾中習慣自冬至起“數九”,每九天為一個“九”。
到“三九”前後,地面積蓄的熱量最少,天氣也最冷,所以說“冷在三九!民間俗曰:【一九二九怕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河邊開楊柳、七九河凍開、八九燕子來、九九加一九,遍地耕牛走】。
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的開始,這對於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
冬至期間,川西高原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四川盆地也只有6℃至8℃左右。
不過,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即使在當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氣溫仍然在10℃以上,真可謂秋去春平,全年無冬。
小寒約國曆1月5-7日
開始進入寒冷季節,在冬至過後所出現的節氣叫小寒。
大部分地區進入嚴寒時期。
寒即寒冷,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
俗話說,“冷在三九”。
“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節氣內。
但這只是一般規律,少數年份大寒也可能比小寒冷。
而人們記憶猶新的1975年冬,氣溫最低的節氣竟是大雪呢!四川盆地冬暖顯著,隆冬1月,三峽以東霜雪交侵,常有冰凍,最低氣溫在零下10℃左右。
而盆地北部最低氣溫卻很少低於零下5℃,盆地南部0℃以下的低溫更不多見。
四川省隆冬最冷的地區是川北高原北部,最低氣溫在可達零下30℃左右,天寒地凍,滴水成冰。
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帶,則是四川省隆冬最暖的地方,1月平均氣溫在12℃左右,只有很少年份可能出現0℃以下的低溫。
加之逆溫效應十分顯著,所以香蕉、芒果等熱帶水果能夠良好生長。
盆地冬季最低氣溫不低,有利於不春生產,也適宜發展多種經營。
“受命不遷,生南國兮”的柑桔,生長一般要求最低氣溫不低於零下5℃、年溫高於15℃,盆地內絕大多數地區都能滿足,副熱帶植物也幾乎應有盡有。
大寒約國曆1月19-21日
大寒前後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代表著一年即將要結束,就要過農曆新年。
小寒一樣,大寒也是表徵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
近代氣象觀測幾記錄雖然表明,在中國絕大部分地區,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數地方,全年最低氣溫仍然會出現在大寒節氣內。
大寒時節,在一定生育期內需要有適當的低溫。
冬性較強的小麥、油菜,通過春化階段就要求較低的溫度,否則不能正常生長發育。
四川盆地常年冬暖,過早播種的小麥、油菜,往往長勢太旺,提前拔節、抽苔,抗寒能力大大減弱,容易遭受低溫霜凍的危害。
可見,因地制宜選擇作物品種,適時播栽,並採取有效的促進和控制措施,乃是奪取高產的重要一環。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百度百科、TranslationStudio、地理入門)
文章標籤
二十四節氣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凱特愛德華
Cate樂食旅生活
凱特愛德華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
E-mail轉寄
全站分類:食譜分享個人分類:二十四節氣介紹上一篇:鮮筍肉片(分步圖解如下)
下一篇:寒露:川貝蟲草花雞湯
歷史上的今天
2016:【德奧自駕遊三湖】201609國王湖(Königssee)。
另提供柏特斯加登火車站(BerchtesgadenHbf)公車和計程車搭乘資訊及行李寄放
2015:寒露:川貝蟲草花雞湯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文章搜尋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文章分類
國外旅遊:歐美地區(16)
201712荷蘭阿姆斯特丹(10)201801荷蘭烏特勒支(3)201712荷蘭小孩堤防(1)201712荷蘭蒂爾堡(1)201712荷蘭海牙(1)201801荷蘭羊角村(1)201712荷蘭沃倫丹+贊丹(1)201712荷蘭鹿特丹(2)201801荷蘭行程攻略(2)201609奧地利行程攻略(3)201609奧地利薩爾斯堡(4)201609奧地利多瑙河(1)201609奧地利維也納(7)201609德奧三湖自駕遊(6)201609德國慕尼黑(1)201310美國舊金山(7)
國外旅遊:中國地區(2)
201506北京(17)201509廣西:桂林、陽朔、龍脊(17)
國外旅遊:東南亞(1)
201205菲律賓長灘島(4)
國外旅遊:東北亞(5)
201701韓國首爾(13)201711日本群馬(1)201711日本東京(4)201402日本東京(4)201405日本大阪(11)
料理:旅行的意外好味道(9)
黑松露桂竹筍(1)醃漬小番茄(1)Babaganoush(茄泥沾醬)(1)茄汁豬肉義大利麵(1)俺家冬瓜(1)脆藕粒粒香(1)鹹魚茄子(1)鮮筍肉片(1)干扁四季豆。
四川口味(1)
料理:年菜系列(5)
濃郁清湯佛跳牆(1)鱸魚干貝蘿蔔糕(1)帶子芋盒(1)金華火腿煲湯(1)私膳羊肉爐(1)
料理:二十四節氣食補(9)
國曆5月5-7日立夏:木瓜銀耳花生甜湯(1)國曆5月20-22日小滿:桂圓黨蔘豬心湯(1)國曆6月5-7日芒種:黑豆鯽魚湯(1)國曆2月3-5日立春:栗子蔘耆雞湯(1)二十四節氣介紹(1)國曆11月21-23日小雪:蓮藕鱸魚湯(1)國曆10月07-09日寒露:川貝蟲草花雞湯(1)國曆10月23-24日霜降:蘋果海帶豬肉湯(1)國曆11月07-08日立冬:栗子香菇雞湯(1)
料理:減肥美食(6)
黑木耳馬鈴薯湯(1)魚蝦冬瓜粥(1)南瓜水與烤南瓜子(1)南瓜鮪魚湯(1)杏鮑菇洋蔥蛤蜊湯(1)奇亞籽辣魚湯(1)
料理:不同口味的滷肉(4)
鮑魚燜豬肉(1)魚露豬肉(1)桂花魚燜豬肉(1)肉骨茶燜豬肉(1)
料理:牛、豬、羊肉類(7)
鱸魚羊肉煲湯(1)紅鳳菜豬肉捲佐腐乳芝麻醬(1)泰式鮮蝦粉絲&泰式豬排(1)番紅花雞油飯&咖哩優格牛肉丸(1)迷迭香蓮藕骰子牛(1)法式豬里肌(1)草莓肋排(1)
料理:雞、鴨肉類(2)
麻油燒酒雞實驗。
柚子麻油雞(1)煉乳辣椒雞(1)
料理:海鮮類(1)
鮭魚豆腐排&百菇拌飯(1)
料理:豆腐及蛋類(8)
家常荷包蛋(1)番紅花茶碗蒸(1)藥膳蛋(1)太史豆腐(1)毛豆煎蛋(1)白雪烘蛋(1)涼拌皮蛋捲(1)蟲草花煎蛋(1)
料理:醬汁類(2)
法式白醬(1)法式多蜜醬汁(1)
料理:湯、粥、麵類(4)
醬爆雞丁義大利麵(1)古早味乾麵。
林家乾麵(1)四神五穀粥(1)陳皮山楂魚丸湯(1)
料理:小菜類(3)
醃小黃瓜實驗(1)炒粒粒(1)麻醬蒜泥茄子(1)
料理:素菜類(3)
養生藥飯(1)佛法蒲團(1)什錦素麵腸(1)
料理:三明治、甜點冰品類(2)
SPFSandwich三明治捲(1)辣味紅石榴冰沙(1)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最新留言
誰來我家
QRCode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2PIXNET
關閉視窗
延伸文章資訊
- 1智慧四千年 非物質文化遺產24節氣|馬以工 - 崇友文教基金會
- 224節氣的由來及其意義 - 飛鳥FiFi的筆記本
用玄鳥、伯趙、青鳥、丹鳥,代表四季。《呂氏春秋》中有立春、日夜分(春分)、立夏、日長至(夏至)、立秋、日夜分(秋分)、立冬、日短至(冬至)、雨水、白露等10個節氣 ...
- 3節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用來指導農事之曆法曆注。 中國傳統夏曆(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曆」,同時根據日、月運行制定,「陰」是以朔望月為基準 ...
- 4二十四節氣介紹 - Cate樂食旅生活
二十四節氣介紹 ... 二十四節氣是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是中國古代用來指導農業的補充曆法,形成於春秋戰國時期,到秦漢年間完全確立二十四節氣曆法。不過 ...
- 5新年到!24節氣介紹:由來、日期、養生飲食、習俗注意事項
一年很快就過完了,緊接著就是迎接新年的日子,也就意味著所有時節都要重新過一次,究竟有什麼習俗和值得注意的地方,就讓我們來告訴你吧!ShopBack為你介紹傳統24節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