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衛戰的網上博物館| 歷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日軍隨時進襲的陰影中,大量防空洞和掩體已建好,華籍軍團亦正在組建中。

另一邊廂,對香港虎視眈眈的日軍38師團亦擬好計劃,正就進攻香港作最後的訓練。

政治社會法庭體育國際財經文化藝術生活哲學CosmosGreen直播影像專題博客搜尋首頁2021年11月22日文章分類熱門話題政治社會法庭體育國際財經文化藝術生活哲學CosmosGreen立場直播立場影像專題報道立場博客我要報料!我要報料!電郵[email protected]Signal94580060Telegram@standnewsreporting80年前的今日,香港風聲鶴唳。

在日軍隨時進襲的陰影中,大量防空洞和掩體已建好,華籍軍團亦正在組建中。

另一邊廂,對香港虎視眈眈的日軍38師團亦擬好計劃,正就進攻香港作最後的訓練。

1941年12月8日,香港保衛戰爆發,至該年聖誕港督楊慕琦投降而止。

這場歷時18日的戰爭,在香港的歷史教育中,所佔篇幅一直不多,除紀念活動偶然出現在新聞,大概已消失在公眾的視野中。

最近浸會大學推出的「1941年香港戰役空間史研究」網站,猶如網上博物館,以港人熟悉近似GoogleMap的界面,製作成互動地圖。

地圖中各部隊的標示,可隨時間線移動,地圖上亦同時標示各軍事建築的位置,以至不同經歷戰役者的故事,亦有附上不少珍貴的歷史照片,將這18日內的時間、空間、事件,以至個人的親身經歷通通串連起來,將戰爭的史實還原,呈現於「參觀者」眼前。

(圖一) 戰時有一批主要在灣仔一帶的性工作者,安慰照顧駐港士兵,為他們包紮傷口,甚至冒被日軍羞辱的險,將物資帶給被囚戰俘營的士兵,被稱為「灣仔天使」。

細看地圖便會明白,灣仔附近有域多利兵房(今香港公園及太古廣場一帶)與威靈頓兵房(今夏慤花園一帶)兩個大型軍營,駐港軍人自然常到灣仔紅燈區尋歡,甚至將性工作者視為「女朋友」。

當日軍登陸港島,近海的灣仔自然成為戰場,成為這些患難見真情故事的背景。

(圖二)   歷史其實近在咫尺,地圖收錄378個香港保衛戰相關軍事建築或其他地標的位置,並附有簡介以及相關資料,其中約三分之一至今仍然存在。

當中不少是研究團隊曾親身視察,並拍下照片以見今昔對比,例如入赤柱常經過的大潭坳迴旋處,山坡上便有一個機槍堡遺跡。

這些都可以在地圖中輕易找到,對歷史有興趣的行山友絕對不能錯過。

(圖三) (四) 過往對香港保衛戰的敘述,大多集中在戰爭過程,亦多聚焦於白人男性的事跡。

事實上,當時的香港守軍來自五湖四海,包括英國、加拿大、澳紐、印度等多國,亦有不同族裔的本地人。

地圖收錄不同背景人士的經歷,例如當時在駐港英軍總司令部擔任總地圖標示員的,便是出生於香港、家住西營盤、讀過英皇書院的梁宗義。

他雖未上過前線,卻獲上士軍銜。

香港淪陷後他在內地加入英軍服務團擔任地圖室主管,負責繪製地圖,成為華南各部隊一大助力。

香港保衛戰中,有人為我城浴血奮戰,有人在此地家破人亡,有人無奈苟且偷生,有人堅持擇善而行。

80年過去,這些人與事,大概已被多數人遺忘。

當我們打開網站回顧歷史,除了是對曾保衛香港先賢的致敬,或許也可以在此刻當下,為我們增添一點前行的勇氣和力量。

浸會大學1941年香港戰役空間史研究發表意見上一篇下一篇訂閱《立場新聞》會透過電郵向閣下提供精選內容,以及不時進行的意見調查、活動宣傳或客戶推廣,若同意請在以上的欄目輸入電郵地址並按下訂閱鍵。

閣下可隨時透過本網傳送的電郵取消訂閱。

詳情請參閱我們的私隱政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