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崛起講什麼? - 人人焦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第一集海洋時代葡萄牙西班牙15世紀,歐洲最早誕生的兩個民族國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國家力量支持下進行航海冒險: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揮下,葡萄牙一代代航海 ... 人人焦點 影視 健康 歷史 數碼 遊戲 美食 時尚 旅遊 運動 星座 情感 動漫 科學 寵物 家居 文化 教育 故事 大國崛起講什麼? 2020-12-12小派愛電影 答|百度派@周良芳第一集海洋時代葡萄牙西班牙15世紀,歐洲最早誕生的兩個民族國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國家力量支持下進行航海冒險: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揮下,葡萄牙一代代航海家們開闢了從大西洋往南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的航線;在伊莎貝爾女王的資助下,哥倫布代表西班牙抵達了美洲。

當麥哲倫完成人類第一次環球航行後,原先割裂的世界終於由地理大發現連接成一個完整的世界,世界性大國也就此誕生。

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相互競爭中瓜分世界,依靠新航線和殖民掠奪建立起勢力遍布全球的殖民帝國,並在16世紀上半葉達到鼎盛時期,成爲第一代世界大國。

但是,這兩個依靠掠奪迅速崛起、卻在戰爭中揮霍財富而沒有發展工商業的帝國很快盛極而衰,世界舞台上的第一場大戲悲劇性落幕。

第二集小國大業內容:荷蘭地處西北歐、面積只相當於兩個半北京的小國荷蘭,在海潮出沒的溼地和湖泊上,以捕撈鯡魚起家從事轉口貿易,他們設計了造價更爲低廉的船隻,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業信譽,逐漸從中間商變成遠洋航行的鬥士。

日漸富有的荷蘭市民從貴族手裡買下了城市的自治權,並建立起一個充分保障商人權利的聯省共和國。

他們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聯合股份公司--東印度公司,壟斷了當時全球貿易的一半;他們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資本市場就此誕生;他們率先創辦現代銀行,發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體系。

憑藉一系列現代金融和商業制度的創立,17世紀成爲荷蘭的世紀。

由於國土面積、人口等天然不足,17世紀末,荷蘭逐漸失去左右世界的霸權。

但直到今天,荷蘭人的生活依然富足,荷蘭人開創的商業規則依然在影響世界。

第三集:走向現代內容:英國(16-17世紀)與歐洲大陸隔海相望的英國,在1588年與西班牙無敵艦隊的海戰中大獲全勝,就此逐步登上世界舞台。

從中世紀走向現代社會的過程中,強有力的君主製成爲關鍵的一環。

女王伊莉莎白一世對海洋探險和貿易的鼓勵、開明的治國態度和處理社會矛盾的妥協手段,使這個地處邊緣的島國,迎來了早期的輝煌。

但是,接下來的國王查理一世卻因爲堅信君權神授,違背了英國早在13世紀時由《大憲章》所確定的國王必須遵守法律的原則,和議會之間進行了一場爲時四年的內戰,戰敗後的查理一世被宣判死刑。

最終,英國通過光榮革命,逐步建立起君主立憲制,完成了向現代社會的轉型。

相對寬容的社會環境,爲英國的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爲工業革命的到來做好了準備;同時,也讓這個島國一步步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

第四集:工業先聲內容:英國(18-19世紀)隨著英國殖民擴張和海外市場的成熟,商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手工工場的生產已經不能滿足需要。

爲了鼓勵發明創造,英國頒布了世界上最早的《專利法》。

這一切,使得英國出現了全民熱衷於發明、生產和貿易的景象。

當牛頓發現了宇宙運行的規律後,科學的精神滲透到英國社會中;當瓦特最終以萬能蒸汽機解決了最核心的動力問題後,英國工業化開始以驚人的速度全面展開;當亞當·斯密以《國富論》指出了自由競爭的市場規律後,英國人開始在本國強大工業能力的支持下,推行自由貿易,拓展全球市場。

在各種合力下,英國成爲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

在此期間,英國打敗了強鄰法國,成爲全球第一大殖民帝國。

19世紀中後期開始,殖民地日益成爲英帝國的負擔,而自由市場經濟的弊端也逐漸顯現,英國的發展開始減慢,最終喪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第五集:激情歲月內容:法國17世紀時,國王路易十四在法國建立起歐洲大陸最強大的絕對王權,並籍此將法國的經濟、文化、軍事力量都帶到了歷史上的第一個高峯,巴黎城就在那一時期誕生。

路易十四對文化藝術的喜好培育了國民對思想文化的推崇,席捲了整個歐洲的啓蒙思想在法國得到了普遍傳播。

啓蒙思想打破了歐洲中世紀的神學枷鎖,開啓了理性的大門,而法國社會一直無法解決的三個等級之間的矛盾卻愈演愈烈。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人權與公民權宣言》頒布。

但是,歐洲各君主國的絞殺使法國出現了極端事件和長期動盪。

這時,拿破崙以大革命之子的形象出現,用征服歐洲的方式再次將法國帶向顛峯。

然而,武力擴張並不能維持大國地位。

直到二戰之後,法國才在戴高樂獨立自主發展道路的帶領下,恢復了往日的光榮。

第六集:帝國春秋內容:德國當歐洲各國紛紛建立民族國家之際,歐洲大陸中部的一片國土始終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

對分裂有著痛苦記憶的德意志人在思索中呼喚著一個統一的國家。

通過不懈努力,經濟學家李斯特提出的通過經濟統一實現政治統一的方式得以實施,關稅同盟的建立使貿易壁壘被打破,德意志經濟快速發展。

鐵血宰相俾斯麥則在歐洲列強環飼的夾縫中求生存,在外交上作足準備後,最終以三場對外的戰爭在1871年完成了德國統一。

他遵循歐洲大國的均衡原則,爲德國帶了寶貴的和平發展空間。

一直以來高度重視教育、科技的德意志,迅速站在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前沿,用30多年的時間超過英國,成爲歐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

但是,隨後德國卻很快成爲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

二戰後,德國再次分裂。

通過對戰爭的深刻反省,德國最終以和平的方式完成了國家的再次統一。

第七集:百年維新內容:日本150年多前,在四艘美國黑船的脅迫下,長期閉關鎖國的島國日本選擇了不戰而開國。

外部壓力成爲國家內部變革的動力,黑船來航15年後的1868年,明治維新正式開始。

在"求知識於世界"的維新綱領指導下,日本派出由政府高官組成的岩倉使節團到歐美各國考察。

此後,日本開始了國家工業化:大久保利通以拿來主義的方式推進殖產興業、文明開化,開辦大量官營工廠,並大力扶持民營企業。

日本現代企業之父澀澤榮一棄官經商的傳奇經歷成爲那個時代的註腳。

大久保的繼任者伊藤博文則順應國內自由民權運動的呼聲,制定了鞏固維新成果的日本第一部憲法。

但是,同時寫進《大日本帝國憲法》的天皇制埋下了日本軍國主義擡頭的隱患。

和所有迷信武力爭霸的國家一樣,原子彈爆炸的蘑菇雲結束了日本軍國主義的迷夢。

二戰後的日本,以《和平憲法》爲基礎,在美國扶持下,經濟迅速發展。

在1968年,即明治維新百年之際,成爲當時僅次於美國和蘇聯的世界經濟強國。

第八集:尋道圖強內容:俄國1697年,俄國沙皇彼得一世前往歐洲各國遊歷和學習。

歸來後,他用強硬手段推行了一場社會變革。

從穿衣、吃飯,到科學教育、商業活動、軍隊建設,彼得用野蠻的方式推進了俄羅斯的文明進程,他甚至親自審訊反對改革的太子。

在打敗了強敵瑞典之後,彼得下令建造起一個面向歐洲的新首都聖彼得堡。

繼承彼得改革的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引進歐洲的啓蒙思想,重視教育,並試圖起草法律,但改革無法觸動農奴制。

女皇的業績最終只能表現在領土擴張上,在18世紀後期,俄羅斯成爲地跨歐亞美的大國,並成爲歐洲事務中的重要角色。

但是,農奴制使俄羅斯很快在經濟、技術領域落後於完成了工業化的英法等國。

在戰爭-革命-改革的多次反覆中,這個在傳統和現代之間徘徊的民族,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思考能力。

列夫·托爾斯泰等一批俄羅斯知識分子希望能夠找到一條自己的道路。

正是在這樣的思考中,俄羅斯逐漸創造了屬於自己的獨特文明。

第九集:風雲新途內容:蘇聯1917年,蘇維埃政權在十月革命後誕生。

在探索從未有人實踐過的社會主義道路時,列寧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及時將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調整爲新經濟政策,保護了農民,也吸引了哈默、福特等外國投資者。

蘇聯經濟逐漸復甦。

列寧去世後,在面臨封鎖和戰爭威脅的國際環境下,史達林決定加快工業化進程,開始實施計劃經濟,優先發展重工業。

隨著兩個五年計劃的完成,蘇聯一躍成爲工業強國,令當時正處於經濟危機中的歐美各國驚嘆不已。

工業化成就的光芒掩蓋了蘇聯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計劃經濟模式的弊端。

而很快到來的二戰檢驗了這一工業化成果。

蘇聯新工業區的威力和蘇聯人民的巨大犧牲,使它贏得了戰爭的勝利,也贏得了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應有的地位。

作爲一次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蘇聯爲全人類提供了前無古人的經驗和思考。

今天,俄羅斯人正在爲民族復興而努力,這個民族的未來值得期待。

第十集:新國新夢內容:美國(17世紀-19世紀)1620年,五月花號載著一百多名英國清教徒來到北美大陸。

遵照登陸前簽訂的《五月花號公約》,清教徒開始了在新大陸上自治管理的生活。

100多年後,由於英帝國強行增收印花稅,殖民地獨立戰爭爆發,1776年,北美13個殖民地宣布成立美利堅合衆國,並在1787年制定了對美國發展影響深遠的成文憲法,建立起中央政府。

此時,大量移民帶來了歐洲最先進的技術成果,拿過歐洲接力棒的美國,迅速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美國快速發展,但制憲會議上懸而未決的奴隸制問題,最終在1860年導致了一場內戰。

林肯總統帶領北方打贏了這場維護國家統一的戰爭,中央政府也由此逐漸壯大。

在政府推動下,歷時一個多世紀的西進運動成果斐然。

此後,愛迪生將美國率先帶入電氣時代,對發明和創新的制度性保障成爲這個國家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1894年,美國成爲世界第一大經濟強國。

這個年輕的國度已站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潮頭。

第十一集危局新政內容:美國(20世紀初-二戰結束)自由競爭,使得美國迎來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黃金年代。

一大批壟斷性的大公司、大財團相繼出現,第一家托拉斯集團-洛克菲勒的標準石油公司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但問題很快顯露:壟斷導致中小企業倒閉,機會平等喪失;社會嚴重兩極分化,勞資矛盾激化。

美國人開始反思這種經濟社會發展的模式。

1901年上任的西奧多·羅斯福總統順應進步主義的思想和社會的要求,通過反壟斷和立法保障工人權益等方式,開始了美國歷史上第一次政府干預經濟的行動。

隨後,福特生產線的誕生、電氣時代一批新技術和發明的出現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帶來的訂單,進一步壯大了美國經濟。

1929年,波及全球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危機來臨,美國損失慘重。

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加大了政府管理經濟的力度,通過一系列新政措施,使美國逐步走出困境,也由此開創了看得見的手(政府)和看不見的手(市場)共同作用於經濟的混合經濟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戰成爲美國歷史新的轉折點,美國在政治、經濟、科技、軍事等方面都成爲世界第一強國,並由此開始主導世界。

第十二集:大道行思一、大國之謎回顧500年來各個世界大國發展的歷程,討論大國崛起的關鍵性因素。

單一的因素一定是錯誤的,但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卻值得關注:重視科學和教育、建立起適合本國國情的政治經濟制度、善於學習但絕不簡單模仿別國的道路、後發國家在國家力量主導下加快現代化步伐等。

二、大國之惑歷史上的大國依靠掠奪殖民地和武力爭霸崛起,已被證明結局並不美好;妄圖依靠戰爭打破和重建世界格局,已被證明結果事與願違。

德國的興衰是最好的例證。

同樣,歷史一再證明:沒有永遠的霸權國家,大國的興衰交替,是不可避免的歷史法則,英國在主導世界兩個世紀後也開始重新認識自己的位置。

三、大國之路二戰後,各國逐漸開始理智地尋找大國之路。

日本通過跨國公司戰略實現了經濟崛起;美國在信息革命和高科技領域的領先使得國家持續發展。

當全球市場把世界緊緊連結在一起,大國之間的互動、合作和依存關係開始增強,具有歷史眼光和戰略智慧的國家開始作出理性的判斷。

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的時代潮流中,法國和德國攜手開啓的歐洲新秩序引人關注,歐盟爲和平與合作的國家發展模式提供了時代的註腳。

四、大國之思對於理想的大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關於大國的話題,也許是一個永遠無法窮盡的討論。

我們不知道21世紀的變化將把大國帶向何方,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將是人類共同努力的方向。

以上內容由百度派作者提供 相關焦點 看央視紀錄片「大國崛起」有感:歷史上「大國崛起」的條件 歷史上,哪些國家真正的實現過大國崛起?在什麼條件之下才能真正的實現大國崛起?這篇文章可以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真正的大國崛起,從而帶領我們對世界走向做出判斷。

大航海時代的來臨改變了既往的規則。

真正的大國崛起是什麼?大家都知道,古往今來有很多的大國,自古以來就有很多帝國,動不動就是橫跨歐亞非的,金戈鐵馬,歷史上很多這樣的故事。

但是電視劇《大國崛起》並沒有選擇這些歷史上的大國。

大國崛起於精神 正是這一開創性闡發明確了一個需要國人深入認識和思考、甚至帶有啓蒙性質的重大命題——大國崛起於精神。

  大國興衰的根本動因  大國崛起於哪裡是個看似簡單、實際艱難的命題。

講簡單,是因爲哪怕找個路人,也能數出當今世界的幾個主要大國,並且知道誰是「領頭羊」。

既然很容易弄清誰是大國,在此基礎上談大國生成的原因,自然不會有多大的困難。

鄭永年:什麼才是大國崛起真正的內憂 原標題:什麼才是大國崛起真正的內憂  美國耶魯大學歷史學教授保羅·甘迺迪在《大國的興衰》一書中談到,大國一般是從人口規模、土地面積、經濟總量、技術水平等方面去衡量。

大國崛起的思想家 (原標題:大國崛起的思想家)桃芒 關於《大國崛起》的思考 關於《大國崛起》的思考  ■若水山人  中央電視台的大型記錄片《大國崛起》播完了,關於「大國崛起」的討論還在繼續。

  《大國崛起》雖然講述的是世界歷史上九個大國的興衰,實則是爲中國未來的發展提供歷史的經驗和借鑑。

朱成虎:格局——大國崛起之思 這個題目實際上包含兩個內容,一個是格局,另一個是大國崛起。

1今天的世界戰略格局是一超主導、多強制衡首先我想談什麼是世界戰略格局。

我們通常講的格局多極化之類的就是指世界戰略格局。

我們的媒體、職能部門,甚至包括職能部門給領導人寫的稿子,喜歡講國際戰略格局。

實際上國際戰略格局是一個包羅萬象的概念,它包括世界戰略格局、地區戰略格局、多邊戰略格局、三角格局、雙邊格局。

按內容,國際戰略格局可以包括經濟格局、政治格局、安全格局、軍事格局,甚至貿易格局等等。

我們今天講的是世界戰略格局,今天的世界戰略格局到底是什麼格局? 《北京摺疊》作者:大國崛起爲何失敗 ◎作者|郝景芳◎來源|TEDxBohaiBay(ID:tedxbohaibay)已獲授權今天我想講一講歷史上大國崛起的故事,尤其是大國崛起失敗的故事。

結合今天「邊界」的主題,我想探討的問題就是:國力的邊界何在。

那什麼是崛起失敗呢? 大國崛起的啓示 俞大銓  今年3月,由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大國崛起》一書,以歷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視野,分析、解讀了幾個世界性大國崛起的過程。

作者由此提出了:爲什麼在這個世界上不斷有一個又一個國家驟然興盛,成爲所向無敵的霸主?爲什麼歷史上的強國都只能維持一個世紀左右的霸權?這其中有著怎樣的規律和共性?中國應從中領悟到什麼經驗和教訓? 重溫《大國崛起》 同樣對於任何一個大國的歷史貢獻更沒有像崇拜偶像那樣進行狂熱的讚揚,一切的語言,一切的畫面資料都沒有刻意突出什麼,也沒有故意的隱去什麼。

我看到的是一條條河流,有清,有濁,有激流,有靜波。

歷史的真實包括歷史的客觀與全面,如果歷史題材的作品堅持了歷史的真實,說明作者有一顆歷史的良心。

憑良心的作品方能打動別的良心。

真正的歷史在教科書中是學不到,她深藏在圖書館布滿塵埃的角落裡,她凝聚在具體的時空中。

大國崛起之路從來都是充滿血雨腥風,大國崛起有4條歷史規律 從世界強國的發跡史來看,有什麼共同的規律?那就是——通過戰爭進行對外侵略擴張、瘋狂掠奪,五百年來無一例外。

自19世紀初到20世紀末,在世界體系中長期居於霸權地位的大國只有英國和美國。

真正後來居上並取代老霸權國家、形成並保持新的世界體系的只有美國。

先後崛起並挑戰現存霸權國家和世界體系的國家主要有德國、日本和前蘇聯;它們的崛起分別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冷戰,並且都在崛起過程中失敗。

大國崛起的「成長祕密」(組圖) 當全球市場把世界緊緊聯結在一起,大國之間的互動、合作和依存關係開始增強,具有歷史眼光和戰略智慧的國家開始做出理性的判斷:無論是崛起爲大國還是維持大國地位,已不可能再走那種依靠戰爭打破原有國際體系,依靠集團對抗來爭奪霸權的老路。

如果沿用傳統大國的思維方式來構造今天的世界,如果以不切實際的征服幻想來魯莽從事,都將是一種時代的錯位。

  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爲當今世界的基本主題。

明治日本大國崛起的另類觀察 該書最大的價值就是對明治日本大國崛起進程的生動描述與冷靜評價,「日本是當前遠東問題中最強勢的不安定因素,這使得日本當下的舉動和局勢都變得引人注目、影響深遠,我們全面考察遠東事務時,必須對日本加以重點關注。

」作爲一位美國人,他觀察20世紀初期日本的發展模式有何獨到之處?對明治日本的大國崛起現象評價又是什麼?對20世紀上半葉的遠東國際關係有沒有什麼驚人的預見? 於軍:軟實力與大國崛起 中央電視台2003年推出了一個大型的電視紀錄片,也是以這9個國家發展歷史線索爲主要內容,而名字就叫做《大國崛起》。

大國崛起,實際上在我們理解,它背後的理解,就是實力的支撐。

今天自國際體系形成以來,人類一直在努力,但是有一件事情一直沒有完成,就是沒有世界政府。

對於國際事務、國際關係的管理與治理靠什麼?就是靠實力,這是我們目前的現實。

我們從考察大國興衰有一個限制,就是實力的見證。

龍應台暢談中國夢:大國崛起根源於文明的崛起 龍應台8月1日在北京大學百年紀念講堂發表演講說,她擁有一個中國夢,希望中國大陸的大國崛起根源於文明的崛起。

龍應台是在《南方周末》舉辦的「中國夢踐行者」致敬活動演講中作出上述表示的。

以下內容摘自2010年8月2日鳳凰衛視《總編輯時間》,「微言大義中國夢:希望大國崛起根源於文明崛起」演講一開場,龍應台以1949年後台灣的音樂演變,來解說台灣歷史與民情的轉變。

她說,她小時候都是聽著《反攻大陸》長大,在國民黨教育下讀著國民黨的「教材」;到了1978年台灣人的夢開始破碎了,1979年台美斷交,台灣被孤立成爲國際孤兒。

印度的民族英雄—尼赫魯,印度大國崛起的掘墓者 其實,在印度的歷史中,也出現過這樣一位民族英雄,可以講他既是印度大國崛起的奠基者,同時也是印度大國崛起的掘墓者,是他一手斷送了印度大國崛起的夢想,這個人便是印度的首任總理——尼赫魯。

印度大國崛起的掘墓者19477年印度脫離英國獨立後,尼赫魯當選印度的第一任總理,尼赫魯上台後敏銳的看到印度國內存在的各種長期矛盾,立刻進行了改革。

看完大國崛起有什麼感想? 《大國崛起》是一部非常精彩的歷史紀錄片,該片一共有12集,分別講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這九個國家不同的崛起之路,雖然把不同的國家分成不同的集來講,但各個國家的順序又緊緊貫穿近代以來的時間線,且一國的發展並不是關起門的發展,一國的崛起都受其他國家影響並發過來影響其他國家的發展 德意志第二帝國崛起的得與失,對中國破解大國崛起的困境有何啓示 從現象角度講,「威廉困境」描述的是作爲海陸複合型地緣政治大國的德意志第二帝國在崛起進程中,德皇威廉二世(WilliamII)既支持海軍元帥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AlfredvonTirpitz)要求擴張海軍的「龐大海軍計劃」,同時也支持陸軍元帥阿爾弗雷德馮施里芬(AlfredvonSchlieffen)擴充陸軍的「兩線作戰計劃」。

「閱讀隨筆」觀歷史風雲,看大國變化(《大國崛起》) 《大國崛起》這本書引起我的注意,是因爲之前看過央視出品的一部紀錄片《大國崛起》,看的是熱血澎湃。

不過今天看到的《大國崛起》主編是朱東來,和當年的紀錄片沒有直接的關聯,也有其他主編的同名書籍。

雖然主編不同,形式不同,講述的國家以及順序基本是一致的。

《大國崛起》弱化了中國問題意識 他們過分地關注「大國崛起」,以至於自覺或不自覺地將成爲「大國」當成了一個國家發展中可以壓倒一切的目標,其間透顯出的民族主義情緒,妨礙了他們對不同性質大國作出必要的分類。

  編導們的民族主義情緒  作爲20年前歷史系的畢業生,編導對九個大國崛起故事的敘述,難免會讓我產生些許倦意,之所以能堅持下來,是對最後一集的朦朧期待。

崛起大國與守成大國如何共處 人們常說美國是一個守成大國,而中國是一個崛起的大國,這兩者之間肯定會發生衝突,那麼如何處理衝突就成了一個巨大的挑戰。

對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了新型大國關係的概念,意在與潛在競爭對手之間建立這種關係,歐巴馬總統也對此表示歡迎。

我們現在面臨的挑戰就是如何賦予這個概念更多的內涵。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