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好多了,可以不吃抗憂鬱藥嗎? - 天下雜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劉嘉逸想起這位女士是重度憂鬱症個案,她覺得病情好轉就自行停藥,好幾次治療到一半,就不再來看診,結果沒多久就惡化了。

回首頁 English 免費訂閱電子報 天下APP免費下載 搜尋 頻道分類 財經 理財五角課 貿易戰 財經焦點 財經週報 投資理財 產業 製造 服務 金融 科技 國際 國際週報 兩岸四地 東南亞 亞洲 歐洲 美洲 非洲 紐澳 管理 管理 行銷 創新創業 人才 職場競爭力 環境 永續發展 氣候變遷 環境 能源 教育 教育趨勢 創新教育 親子教養 人物 大師觀點 CEO觀點 人物特寫 政治社會 政治 政策 社會現場 調查排行 2000大調查 兩岸三地1000大 快速成長企業100強 天下永續公民獎 標竿企業 金牌服務業調查 縣市調查 2000大調查資料庫 健康關係 健康醫療 兩性關係 心靈成長 時尚品味 時尚精品 旅行 設計 藝文 影視 運動生活 運動 生活 重磅外媒 經濟學人 BBCNews中文 日經中文 德國之聲 路透社 專欄作者 多媒體 數位專輯 互動專題 深度專題 品牌專區 數據圖表 資料新聞 數字說話 圖表動畫 調查報導 聽天下 重磅封面 財經週報 國際聚焦 天下好讀 記者開講 好主管的12樣禮物 創新突圍軍師 四端看天下 大數據,熱品牌 天下書房 天下影音 雜誌 策展 Fast100 傳承接班 創新突圍 數位轉型 經營管理 永續責任 Fast100 Off學 風格 文化 旅行 美食 特色頻道 未來城市@天下 [email protected]天下 獨立評論@天下 創新學院 天下學習 我讀網 換日線 天下影音 微笑台灣 粉絲專頁 官方instagram 官方Line 今日必看 一張台積官網照片露餡 龍潭小廠如何站崗站進台積供應商? 健康關係 健康醫療 心情好多了,可以不吃抗憂鬱藥嗎? 最新研究發現,抗憂鬱藥需要服用的時間,比患者預期的長。

把病控制好,不讓它影響生活,才是最佳策略。

4407瀏覽數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分享 其他 文 張靜慧 天下Webonly 發布時間:2022-02-07 4407瀏覽數 她一進診間就愁容滿面地說,「唉,劉醫師,我又發病了。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劉嘉逸想起這位女士是重度憂鬱症個案,她覺得病情好轉就自行停藥,好幾次治療到一半,就不再來看診,結果沒多久就惡化了。

「不是又發病,是本來就沒好,」劉嘉逸告訴她。

「醫生,我覺得好多了,什麼時候可以不吃藥?」憂鬱症患者常這樣問醫師,然而答案可能讓人失望。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2021年9月刊登一篇臨床試驗的研究結果,以英國150家基層診所的478名憂鬱症患者為研究對象,他們曾經有兩次憂鬱症發作,且穩定服藥9個月以上,自覺恢復得不錯、想要停藥,研究人員將他們隨機分配為持續治療與停藥兩組,追蹤一年,結果停藥組在一年內有超過一半的人復發(復發率56%),明顯比持續治療組的復發率39%高。

症狀減輕就停藥,復發風險高 劉嘉逸說,國人的習慣是「自己覺得病好了就停藥」,不過這個研究提醒,即使患者自認好轉,可是一旦停藥,復發的風險就增加。

「憂鬱症患者需要服藥的時間,比他們預期的長。

如果想減藥或停藥,建議先跟醫師及專業人員討論,評估復發的風險,最好不要任意停藥。

」 亞東紀念醫院精神科主任潘怡如提醒,當服藥一陣子,症狀好轉,建議患者同時開始嘗試改變生活,比如遇到重大壓力,就看看能不能減輕壓力或調整看待它的方式。

此外,作息規律、運動、接受心理諮商或心理治療,也都有助穩定自己的狀態,「然後才考慮減藥或停藥。

」 廣告 劉嘉逸指出,如果醫師評估可以減藥或停藥,通常會慢慢減、拉長減藥的時間,比如從一天一顆減為半顆,而不會直接停藥,否則容易產生停藥症候群,症狀包括:焦慮、疲乏、寒顫、流鼻水、頭痛、肌肉痛、噁心、嘔吐、腸胃不適等。

如果減藥後,憂鬱症狀又出現,藥物可以再調整回來。

  「憂鬱症是高度容易復發的疾病,」潘怡如說,如果曾經符合憂鬱症的診斷,此生復發的機率就有50%;如果發作過兩次憂鬱症,此生復發的機率更高達至少80%。

劉嘉逸指出,根據各國(包括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與國家衛生研究院)的憂鬱症治療準則,第一次發病的重度憂鬱症患者最好在病情緩解(症狀完全改善)後,需再治療6個月;發作兩次以上,或第一次發病但病情較嚴重者,甚至建議至少維持治療兩年,以避免復發,「我常跟個案說『不吃藥不等於沒生病』。

把病控制好,不再復發,才是最佳治療策略。

」 廣告 抗憂鬱藥不會馬上有效 吃降血壓、降血糖藥很快就見效,為什麼抗憂鬱藥需要服用那麼久才能改善症狀? 劉嘉逸解釋,憂鬱症與腦部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經傳導物質有關,抗憂鬱藥便是作用在這些神經傳導物質。

以作用在血清素的藥物為例,它不只是增加神經突觸血清素的濃度,而且會調節神經細胞上的受體功能;而藥物對受體發生作用,需要1~2星期,因此需服藥一段時間才會開始產生效果。

相較之下,抗憂鬱藥的副作用往往比藥效先發生。

「藥物一定都有副作用,」他說,抗憂鬱藥種類很多,副作用也不同,常見的副作用包括口乾、噁心、腸胃不適、便祕、食慾改變、性功能障礙、睡眠障礙等。

「副作用通常症狀輕微,如果真的因副作用而覺得不適、無法忍受,可以跟醫師討論減藥或換藥,副作用就會消失,沒有後遺症。

」 廣告 善用藥物副作用,抵消症狀 「醫師其實會盡量利用這些副作用來幫忙病人,」劉嘉逸解釋,比如選擇會造成嗜睡的藥來幫失眠的患者;選擇可提升清醒度的藥來幫助疲累的患者;選擇增進胃口的藥來幫助食慾不好的病人;選擇降低食慾的藥來幫暴食的患者少吃一點。

除了擔心副作用,患者也怕抗憂鬱藥會愈吃愈多、上癮。

「如果抗憂鬱藥讓人上癮,就不會有那麼多人自行停藥了,」潘怡如澄清,有時藥物的劑量增加,是因為原來的劑量效果不理想。

醫師會視病情、藥效調整劑量,當然會在合理的範圍內。

一名重鬱症個案因病情復發而住院,劉嘉逸問診後才發現他已兩個月未服用抗憂鬱藥,因為他聽說精神科的藥吃久了會失智、癡呆。

「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腦部有類澱粉蛋白沉積、形成斑塊,造成認知功能衰退,而抗憂鬱藥是作用在血清素、正腎上腺素等神經傳導物質,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抗憂鬱藥跟失智症有關,」劉嘉逸強調。

廣告 不復發,才是挑戰 「我的病會不會好?」這是患者最關心的事。

劉嘉逸指出,輕度憂鬱症以社會心理處遇優先,比如改變環境、減少壓力、增加心理支持、規律運動、接受心理諮商或心理治療等;中度及重度憂鬱症則以藥物治療為主。

「輕度、中度憂鬱症患者如果接受完整治療,通常可以控制或緩解;重度患者如果持續接受完整治療,大部份可以緩解。

」 「讓憂鬱症不復發,才是挑戰,」潘怡如說,對嚴重憂鬱、反覆發作的患者來說,長期服藥利大於弊,「生活順利些,不至於因為憂鬱症發作而失去朋友、工作,甚至失去生命。

」  她認為,不妨把憂鬱症視為現代文明病裡的一種慢性病,用平常心看待它,「就像高血壓、糖尿病,有藥物可以治療,再配合調整生活,它是可以控制的。

」 廣告 (責任編輯:曹凱婷) 相關熱門主題 延伸閱讀 你也陷入中年憂鬱?50歲後,這件事最重要 【憂鬱症陪伴指南】他說想死,我該怎麼辦? 訂閱天下每日報(每週一至週五發送) 天下編輯精選國內外新聞,每天早晨發送,也可以聆聽語音朗讀 訂閱天下每日報 編輯精選新聞,早晨寄送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請查看您的信箱,我們將寄送驗證信給您,確保未來信件會送到您的信箱 #憂鬱症 #斷藥 你可能有興趣 廣編企劃|台新三十永續淨零高峰會論壇:以綠色金融力量,驅動產業永續淨零! 最新訊息 領取首訂優惠3個月$399(原價$699) 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 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 立即訂閱 您已成功收藏此文章 您已成功取消收藏此文章 請先登入或註冊登入會員後,即可收藏文章 註冊 登入 請先登入天下雜誌會員 文章PDF檔案下載為全閱讀專屬功能,若您還不是天下全閱讀訂戶,請先訂閱。

您還不是天下全閱讀訂戶 文章PDF檔案下載為全閱讀專屬功能,若您還不是天下全閱讀訂戶,請先訂閱。

電子報訂閱服務 電子報為會員獨享服務,您將在登入註冊後完成訂閱 這篇文章在出現在 心情好多了,可以不吃抗憂鬱藥嗎? 分享到臉書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X鈕繼續閱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