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統治政策的演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後藤的「無方針」及「漸進」主義政策,成了日治初期統治的基調,到1910年代中期,台灣不但完成了近代化的基本工事,並且武裝抗日運動也徹底被鎮壓,穩定了日本在台的 ...
│上一節│下一節│
●彈出的圖片在您切換視窗後會自動關閉●
日本是殖民統治的生手,在統治台灣初期,到1898年3月為止的將近3年之中,從樺山資紀、桂太郎到乃木希典,總共換了3任總督,他們的施政措施以軍事行動鎮壓抗日運動為主,此外便是做一些安撫民心的工作,而少有建設績效,同時統治台灣所需的經費,年年須由日本本國補貼大筆預算。
為此,日本政府曾經萌生退出台灣之意,國會中有人提出「賣卻論」,主張以一億日幣將台灣賣給法國。
【第一任總督樺山資紀】
【第二任總督桂太郎】
【第三任總督乃木希典】
除台灣賣卻論外,對於台灣還有放逐主義、同化主義、放任主義等三種主張,放逐主義指的是將台灣人盡數逐出島外,這樣的作法太過極端,而不被認同;同化主義則是指將憲法及日本法律完全施行於台灣,但因台灣風俗習慣的不同,以及武裝抗日的方興未艾,也未予採用。
最後只好暫時採用放任的政策。
1898年(明治31年)3月底第4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上任後,起用後藤新平擔任民政長官(任期從1898年3月到1906年11月),台灣的統治政策也有了改變。
習醫出身的後藤新平,強調殖民統治必須建立在「生物學」的原理上,亦即需針對台灣進行各項科學調查,再依據調查制定適當的政策,從而發展出因應現實需要而隨機應變的「無方針主義」政策。
【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
【後藤新平】
【兒玉與後藤】
確立治台政策之後,後藤首先全面進行台灣土地、林野、戶政、舊慣等調查,奠定了日後台灣近代化發展的基礎。
並本著漸進主義的原則,一面尊重台人的風俗習慣和社會組織,一面適度改造台灣社會(以上的部分將在第19章詳述)。
對於台灣人,後藤則實行所謂「糖與鞭子」的政策,一面實行紳章制度,給予台灣士紳及配合日本統治者紳章以示表揚,並延攬有聲望的台灣人,出任基層行政機關的街庄長、參事、保正、甲長等職;一面則制定「匪徒刑罰令」、「保甲條例」,並組織壯丁團,嚴厲鎮壓抗日運動。
後藤的「無方針」及「漸進」主義政策,成了日治初期統治的基調,到1910年代中期,台灣不但完成了近代化的基本工事,並且武裝抗日運動也徹底被鎮壓,穩定了日本在台的統治。
【紳章】
【紳章頒授儀式】
【日軍搜捕抗日者】
一次大戰後,民族自決的思潮瀰漫全球,日本國內的社會運動也蓬勃發展,影響到台灣政治社會運動的產生。
有鑒於此,日本為避免台灣的政治社會運動影響到日本的統治,因而改變統治方針。
1918年3月,第7任總督明石元二郎上任,立即揭示同化主義的施政方針,標榜施政目標為融合台人成為日本國民,明石於1919年10月在總督任內過世,依其遺言,家屬將其遺體葬於台北(今林森北路公園),真正身體力行同化主義,也是唯一葬於台灣的日本總督。
【第五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
【第六任總督安東貞美】
【第七任總督明石元二郎】
【明石總督之墓】
1919年3月,韓國爆發三一運動,在此刺激下,原敬內閣隨即進行殖民地官制改革,取消總督必須由軍人專任的規定,並解除總督的軍事權,提出「內地延長主義」作為殖民地統治的方針。
10月明石總督過世後,原敬順勢任命田健治郎為首任文官總督,田總督向來以「內地延長主義」的執行者自居,在其上任時的記者招待會上,他曾向台灣人說:「我姓「田」,百家姓裡面也有,所以我和台灣人都是一家人,對於台灣人的處境我非常了解、非常同情。
」許多耳根輕的台灣人,聽了被他的一席話,感動不已。
這位號稱同情台灣人處境的田健治郎在其任內,主要實施了地方制度改革以及教育制度改革,強調消除日、台差別待遇,以符合其所強調的同化及內地延長主義,但事實上種族歧視和差別待遇的情形仍在,這一部分我們將在下一節和下一章說明。
不過無論如何,自田總督以降的八任文官總督,皆強調實行日、台融合的內地延長主義、同化主義為其統治方針,這也是1920年代至1930年代中期日本統治台灣的基本政策。
【第八任總督田健治郎】
【第九任總督內田嘉吉】
【第十任總督伊澤多喜男】
【第十一任總督上山滿之進】
【第十二任總督川村竹治】
【第十三任總督石塚英藏】
【第十四任總督太田政弘】
【第十五任總督南弘】
【第十六任總督中川健藏】
1930年代開始,隨著日本軍國主義的擴張,侵略亞洲的野心也日益高漲,而台灣則成為日本南進政策的基地。
在日本侵略中國之餘,由於台灣與中國「同文同種」的顧慮,因而更希望能加速台灣人的同化,成為與日本利害與共的天皇子民,進而為日本效力,於是產生了皇民化的政策。
1936年9月,具有武官身分的小林躋造出任總督,使台灣由文官總督再度轉變為武官總督統治。
小林總督上任後,提出「皇民化」、「工業化」、「南進化」三大治台方針,其中皇民化的政策包括了國(日)語運動、改日本姓名、志願兵制度、宗教及風俗改革,這一部分將在第23章論及,皇民化目的在於要徹底鍛鍊台灣人成為對日本及天皇不容置疑的日本皇民,從而動員台灣人民及資源全面投入對中國及亞洲的侵略戰爭,因此皇民化就成了日本統治後期的基本政策。
【第十七任總督小林躋造】
【第十八任總督長谷川清】
【第十九任總督安藤利吉】
●彈出的圖片在您切換視窗後會自動關閉●
│上一節│下一節│
延伸文章資訊
- 1無方針主義- 翰林雲端學院
兒玉源太郎延聘習醫出身的後藤新平出任民政長官,後藤提出統治基礎必須建立在「生物學原理」上,採取順應環境並隨機應變的「無方針主義」或「舊慣溫存」政策。
- 2第二節統治政策的演變
後藤的「無方針」及「漸進」主義政策,成了日治初期統治的基調,到1910年代中期,台灣不但完成了近代化的基本工事,並且武裝抗日運動也徹底被鎮壓,穩定了日本在台的 ...
- 3內地延長主義
內地延長主義. 日治中期的殖民統治政策。與前期強調差異的特殊統治主義不同,乃指在殖民地採行同化政策、實施與內地相同的制度,從而促成帝國的統合。
- 4日治第一時期始政(無方針主義)(1895年5月10日
相對於特別統治主義的殖民地路線,則是由原敬所代表的內地延長主義。受到法國殖民思想影響的原敬,相信人種文化與地域相近的台灣和朝鮮是有可能同化於日本 ...
- 5無方針主義- 日治時期 - Google Sites
... 再制定適當的政策:從而標榜統治方針係採順應現實需要而隨機應變的「無方針主義」政策。直言之,乃是本乎漸進主義原則,對台人不施以極端的同化主義或破壞主義,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