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鍵重置人生 安樂死膠囊艙「Sarco」市場競爭力何在?瑞士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瑞士是全球第一個合法實施「被動安樂死」的國家,在1941 年便將輔助自殺合法化,於不牽涉利益的前提下,提供藥物或器具協助他人終結生命,在這個國家並不 ...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主打 編輯部原創 策展專區 CrossingCampus 時事現場 海外職場 專欄作者 訂閱季刊 頻道 人物故事 People 國際趨勢 Trends 文史藝術 Humanities 生活風格 Lifestyle 觀點評論 Perspectives 編輯嚴選 Editors'Picks 換日線X施羅德 上架,夢想人生 關於我們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搜尋 投書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註冊 登入 首頁 時事現場 時事 一鍵重置人生──安樂死膠囊艙「Sarco」市場競爭力何在?瑞士人民又是如何看待? 瑰娜/瑞士不是只有起司鍋 2021/12/27 15991 安樂死膠囊艙Sarco。

PhotoCredit:[email protected] 安樂死在瑞士社會普遍被接受,反映出當地人根深蒂固的觀念──凡事自己做決定、對自己的決定負責。

2021年底,一台名為「Sarco」的特殊機器曝光,引發全球熱議。

此項裝置是一座傾斜大約30度的塑膠膠囊艙,由3D列印而成,外觀簡單俐落,帶有「未來感」──然而,「Sarco」並不會帶領人類至外太空旅行,而是引領乘坐者邁向死亡之旅。

澳洲安樂死支持者菲利浦.尼特什克(PhilipNitschke)早在2007年便發明這個裝置,它是一種輔助自殺的工具,操作方法是讓接受安樂死的人士啟動內部開關,使氮氣注入密閉空間,接著因為缺氧陷入昏迷,最後終結生命。

不過,膠囊內部也設有一個緊急按鈕,如果接受者在陷入昏迷前反悔,可以隨時退出。

在接受《瑞士資訊》訪問時,尼特什克表達了將「Sarco」引進瑞士的高度期望。

雖然根據目前消息,瑞士主要的安樂死組織尚未考量這項新技術,政府單位也未曾批准,但是屏除複雜的法規問題,「自殺膠囊艙」在瑞士似乎有發展的可能性。

安樂死支持者菲利浦.尼特什克(PhilipNitschke)。

圖/Philip[email protected] 瑞士人習慣「凡事自己做決定」 瑞士是全球第一個合法實施「被動安樂死」的國家,在1941年便將輔助自殺合法化,於不牽涉利益的前提下,提供藥物或器具協助他人終結生命,在這個國家並不違法。

現今最著名的安樂死機構是只接受瑞士國民的「解脫」(Exit)與向外國人開放的「尊嚴」(Dignitas)組織。

兩者都協助會員無痛、快速地離世。

安樂死在瑞士社會普遍被接受,反映出當地人根深蒂固的觀念──凡事自己做決定、對自己的決定負責。

除了家庭和學校教育灌注這樣的思想,社會教育也是如此,例如:瑞士年年舉辦公投投票,當地人習慣思考每個議案,並做出自己的決定。

瑞士人視自己是國家的主人,可以決定國家的未來,更何況人生是自己的,每個人應都有權利決定生命的終點。

「自殺膠囊艙」的潛力與優勢:讓使用者擁有更多自主權 個人認為,「自殺膠囊艙」在瑞士深具發展的可能性,因為這個裝置讓企圖安樂死者擁有更多的自主權。

瑞士是一個注重獨立自主的社會,當地人從小就學習自理生活的能力,凡事習慣自己安排、自己動手,在這裡甚至可以看見3歲小孩在廚房拿刀幫忙父母切菜,也並不奇怪。

正由於瑞士人是如此地講求獨立自主,所以他們通常只有在自己嘗試過或通徹思考後仍無法解決問題時,才會尋求他人的幫助。

目前在瑞士執行安樂死的方式是,企圖安樂死者必須在相關組織註冊會員,再由醫生審核資料確認資格,最後在事先安排的時間與地點接受醫師開立的藥物,自行口服或注射毒物終結生命。

相對地,企圖安樂死者能在像「Sarco」這樣的自殺膠囊艙操作中,獲取更多的自主權。

縱使我們可以預見申請自殺膠囊的審查將會非常嚴格,但是打算安樂死的人士一旦取得這個裝置,便不需要安樂死組織的「幫忙」,更不必從他人手中被動獲取藥物,而是以自由意志選擇終結生命的時間與地點,簡單地按下啟動按鈕無痛離世。

圖/PhilipNitschkeFacebookFanpage 瑞士網友的正面回應 許多瑞士媒體皆針對「自殺膠囊艙」做出相關報導,雖然這個裝置遭致部分輿論的批評,但有不少網友仍給予正面評價。

有人表示:「最重要的原則是自己決定,只要每個人能自己做決定,這種異於傳統的安樂死方式有何不可?」 有部分網友更表明自己是安樂死組織的會員,或分享自身親人接受輔助自殺的故事。

一位化名Jopito的網友便寫道:「我的父親是透過解脫組織離世的,而且一切安排得很好,他安詳地睡去。

衷心感謝這個組織的善心人士,幫助我的父親譜寫人生最後的篇章。

」亦可見多數人並不排斥安樂死。

「自殺膠囊艙」將帶來競爭效應? 自殺膠囊艙展場側拍。

圖/Philip[email protected] 個人認為最有意思的是,德法語區的網友不約而同點出──「自殺膠囊」的引進,將可能對安樂死組織帶來競爭效應。

如我在前文提及的,瑞士人凡事偏好自己來,只有在確定自己做不到的情況下才會尋求協助,但是目前企圖安樂死的人士必須透過安樂死組織執行輔助自殺,無法彈性選擇終結生命的時間與地點(兩者皆得事先安排),更得透過醫師獲取藥物,等於仍必須仰賴他人的幫助與協調。

我想,如果不需要透過安樂死組織便能申請取得自殺膠囊艙,許多企圖安樂死的人士應該會選擇這項新技術,以更有自主權的方式結束生命。

匿名Olten62的網友便寫道:「我是解脫組織的會員,但是我經常說我想在合適的時候離開,不需要有人遞給我杯子。

」(註:接受安樂死者通常會以飲用的方式輸入毒物。

) 不過,也有人指出「自殺膠囊艙」的缺點──獨自待在膠囊裡,而不是在親友圍繞、清楚看見他們面孔的場景中死去,這實在太讓人難過了。

當然,面對各種立場和聲音,每一位讀者都會有自己的看法,而你,是怎麼看待這項議題的呢? 執行編輯:林翊婷 核稿編輯:孫雅為 安樂死 Sarco 瑞士 自殺膠囊艙 死亡 善終 關聯閱讀 人有「生」的權利,那有「死」的權利嗎?──印度「被動安樂死」合法化,法官:活得有尊嚴是基本人權 台灣「安樂死立法」的漫漫長路,從「王曉民的悲劇」說起 作品推薦 「新冠鴻溝」:一個國家兩種態度,從防疫看見瑞士內部的文化藩籬 為雨林發聲的環保鬥士:他放棄瑞士現代文明,和原始部落生活6年! 參考資料 瑞士安樂死議題 Suizidkapselausdem3D-DruckerfälltbeiSterbehilfe-Organisationendurch Descapsulesoùlepatient«nepaniquepasetneressentpasl’étouffement» TOP 瑰娜/瑞士不是只有起司鍋 彰化人,定居蘇黎世,筆名「瑰娜」來自法文名Gwenaëlle的縮寫。

在輔大主修法文、輔系義大利文,又在蘇黎世修習德文。

淡江歐洲研究所時代,寫過很正經的政經論文,現在則把「瑞士」當作研究的對象。

旅遊世界三十餘國,跑遍瑞士二十六邦。

目前人生中最不可思議的事是和雙胞胎妹妹(緹琪)一起變成瑞士人妻。

因為身兼蘇黎世州居民和弗里堡州媳婦,所以遊走於瑞士德法語區之間。

思考模式就像家中的電視頻道,德語和法語台之間切來切去,但最溜的還是國台語。

著有《瑞士不簡單:從社會、文化、教育面向,走進瑞士緩慢的生活哲學》、《瑞士不一樣:顛覆你對最強小國的想像》和《社畜,也可以很優雅:瑞士地方太太臥底全球最高薪國家的職場必勝心法》等書。

臉書專頁:瑞士。

瑰娜AllAboutSwitzerland(www.facebook.com/gwenasuisse) Instagram:瑰娜Gwena(www.instagram.com/gwenasuisse)    看更多 上一篇 以前年終獎金破紀錄、今年裁員創新高──中國互聯網神話的「夢醒時分」 下一篇 以前年終獎金破紀錄、今年裁員創新高──中國互聯網神話的「夢醒時分」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評論Opinion 新加坡如何殺死男同志? 評論Opinion 要你死又不能讓你痛?從美國巴克萊夫案件,談「無痛死刑」的法律問題 評論Opinion 防疫模範生的自信與委屈,如何對外「有感宣傳」:《紐約時報》眾籌廣告,外國行銷專業人士怎麼看? 時事CurrentAffairs 直擊台中青年力,翻轉未來新時代 廣編企劃|【U20論壇演講精華|#逆轉氣候變遷:2030氣候願景,新北淨零碳城市】 熱門文章 1 走遍聯合國193個會員國、環遊世界7次──西班牙旅行達人:想了解世界就得旅行(BBCNews中文) 2 南韓前10頂大已呈「一國九私」局面?──從「國私立大學之爭」社群戰火,看臺韓環境大不同 3 以前年終獎金破紀錄、今年裁員創新高──中國互聯網神話的「夢醒時分」 4 告別用不到的奢侈品──日本中古市場盛行,如今「二手風」也吹到台灣 5 在倫敦被裁員,到遇見夢想成真的工作:商業分析師 6 會講日語的台灣人,不會變成日本人──企業出海必須學習的「國際觀」 合作推薦 合作推薦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Copyright©2022天下雜誌.Allrightsreserved.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隱私權政策 著作權聲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