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幅-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英文中「Chit」一詞來自於18世紀的英式英語,起源自印地語「Citthi」。

向美國志願航空隊(飛虎隊)頒發的血幅,上書「來華助戰洋人,軍民一體救護」。

血幅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向美國志願航空隊(飛虎隊)頒發的血幅,上書「來華助戰洋人,軍民一體救護」。

韓戰中聯合國軍飛行員攜帶的血幅。

血幅(英語:Bloodchit)是飛行員所使用的身份證明,以在被擊落的情況下向外國平民傳達信息並請求他們的協助,有時也被稱作「人物證明書」。

英文中「Chit」一詞來自於18世紀的英式英語,起源自印地語「Citthi」。

[1] 血幅最初在1793年法國熱氣球飛行員讓·皮埃爾·布朗夏爾在美國演示熱氣球時使用,由於他不會說英語,且他無法控制熱氣球的著陸地點,因此美國總統喬治·華盛頓寫了一封信給他,內容為請求所有遇到他的美國公民協助他返回費城。

在中國抗日戰爭中,美國志願航空隊(飛虎隊)的成員隨身攜帶著帶有中文的血幅,以告知中國民眾該外國飛行員是在中國一方作戰,並請他們協助他。

[2]以下是一個例子: 「我是一個美國飛行員,我的飛機被摧毀了。

我不會說你們的語言,我是日本人的敵人。

請給我食物,並將我帶到最近的盟軍軍營,你會得到獎賞。

」 在1941年美國正式對日宣戰後,美軍機組成員的救生包中帶有50種不同語言的血幅,承諾協助者將會得到獎賞,並繪有美國國旗以供識別。

在亞洲作戰的美軍飛行員通常將血幅縫在他們的飛行員夾克上。

有些特定的部隊的飛行服上亦帶有血幅。

相冊[編輯] 帶有中緬印戰區標誌的血幅 6種語言的血幅 皮革制血幅 加注美國名稱的血幅 血幅 介紹血幅的中文海報:「美國人永不會忘記幫助他們的人」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參考資料[編輯] ^Chitsource.[22February201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Rossi,Dick.AFlyingTigersStory.TheFlyingTigers-AmericanVolunteerGroup-ChineseAirForce.1980s[2013-04-3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5).  Rossi,J.R.AVGAmericanVolunteerGroup-FlyingTigers.[2013-04-30].(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8).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血幅 TheFlyingTigersbloodchi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loodChitsoftheCBITheater USDODPolicyonBloodChits-2006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血幅&oldid=65629571」 分類:​單兵裝備第二次世界大戰抗日戰爭志願援外軍隊隱藏分類:​含有英語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DeutschEnglishFrançaisItaliano日本語Русский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