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Q&A:修學佛法有哪些法門? -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同時,佛教所謂的解脫,是重於心—精神的自在,不受五欲(粗)的煩惱的束縛,這便是心解脫,便可離欲界而生色、無色界,乃至出離生死;若能不受無明(細)的習 ...
學佛Q&A
首頁
精選推薦熱門推薦學佛Q&A學佛Q&A:修學佛法有哪些法門?
回上一頁
友善列印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分享:
分享到我的Facebook
分享到我的Twitter
分享到Line
分享到我的Plurk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Telegram
複製
學佛Q&A:修學佛法有哪些法門?
2020-09-14
學佛
修學佛法的法門雖多,若從大體上說,可分為三大類:
第一是人天道。
第二是解脫道。
第三是菩薩道。
學佛的宗旨,是在求取解脫道;學佛的著力點,卻在於人天道。
尤其是人道,乃是生死與解脫的最大關鍵。
所以,學佛的人,不能離開了人天道而另求解脫道。
解脫道的求取,也不等於佛果的圓成,解脫生死的人,並不就是成了佛的人,要想成佛,必須將人天道與解脫道兼顧並重,這便稱為菩薩道。
從性質上說,人天道是偏重福業的經營,比如布施、救濟、放生、戒殺、社會公益等事;解脫道是偏重慧業的修持,比如持戒、修禪、拜佛、念佛、聽經、看經等等。
最要緊的,還是在於戀世與出世的區別:如有戀世的心,雖修慧業,仍是人天福報:如有出世的心,雖營福業,也歸解脫之道。
毫無疑問地,學佛的目的,不人天道:佛教的態度,也不僅在解脫道。
自求解脫,也要使得一切眾生求得解脫,自求解脫是慧業,助他解脫是福業,福慧雙修的,便是菩薩道。
可見,佛教的宗旨雖是出世的,佛教的方法卻是入世的。
因為自求解脫,是解脫世間的種種苦惱,所謂出世,也是為了出離世間的苦惱。
救濟眾生,是為了幫助眾生解脫世間的種種苦惱,雖然出世,卻不逃世。
同時,佛教所謂的解脫,是重於心—精神的自在,不受五欲(粗)的煩惱的束縛,這便是心解脫,便可離欲界而生色、無色界,乃至出離生死;若能不受無明(細)的習業及無知的束縛,便是慧解脫,便可超脫生死,乃至成佛。
因此,解脫了的人,固然不受生死的束縛,但也並不就是不受生死,因為為了度眾生,他們仍需須生死。
不過,他們的生死,是出於自由意志氣(願力)的自主,不同於一般凡夫的生死,是由於煩惱造成(業力)的牽引。
正像一個去監獄為犯人演講的自由人,雖也進入監獄,接觸了犯人,但他的心裡感受,與被法律制裁而監禁在獄中的犯人,是不同的。
所以,雖在生死,卻不受生死的束縛。
---本文摘自《學佛知津》
更新日期:2020-10-31
瀏覽人次:1070
TOP
關鍵字
首頁
關於法鼓山法鼓山的共識
創辦人聖嚴法師
方丈和尚方丈和尚清涼語
與方丈和尚有約
方丈和尚關懷
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園區簡介
預約參訪
法鼓新聞最新消息
弘化動態
大學院教育法鼓山僧伽大學
中華佛學研究所
法鼓文理學院
大普化教育禪修課程
佛法及課程
青年園地
文化出版
法鼓山社會大學
大關懷教育慈善救助
助念關懷
活動查詢
精選推薦近期活動
熱門推薦安心專區
心靈環保學習網
法鼓山網路電視台
法鼓雜誌
法鼓全集
網路電子經書
法鼓山年度主題
心靈小品
學佛Q&A
自我提昇日課表
活動回顧
數位互動數位影音
桌布下載
電子賀卡
訂閱電子報
法鼓山APP
法鼓山播客聖嚴法師答客問
聖嚴法師的有聲書
聖嚴法師經典學院
心裡有軌
線上持誦
線上鈔經
祈福撞鐘
心靈處方籤
心靈環保地圖
護持捐款護持捐款
如何捐款
雲端祈福
大願牆
全球事業體
關於我們人才招募
義工招募
常見問題
聯絡我們
隱私權政策
版權宣告
網站導覽
Language简体中文
English
Spanish
社群Facebook
Instagram
Line
Twitter
Plurk
Weibo
延伸文章資訊
- 1佛教:学佛有八万四千法门,看看你适合哪个?别盲修了 - 网易
佛法广大无边,在佛教的修行中,我们常常提到八万四千法门,这代表虚数,其实法门无量无边,每个法门都有不同的善巧方便。选择适合自己的修学法门,皆 ...
- 2現代人修行法門
的行,或是依佛教信受行持,或是將佛法運用於人生,都是指修行。更. 廣義來看,行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起心動念、聽聞解思、行住坐臥、內外. 隨緣,無一 ...
- 3【中台世界】 感應法門、方便法門與究竟法門 - 中台禪寺
就是剛開始修行學佛,希望佛菩薩保佑、加持、希望在佛法中獲得一些靈感,乃至於得神通,這些就屬於感應法門。人有誠心,佛有感應,信了佛教以後,家庭很平安,事業也很順利 ...
- 4法門- 優惠推薦- 2022年8月| 蝦皮購物台灣
買法門立即上蝦皮台灣商品專區享超低折扣優惠與運費補助,搭配賣家評價安心網購超簡單! ... 佛經結緣-佛教-維摩詰所說經-其主要思想以「不二法門」 為中心。
- 5八萬四千法門是什麼? - 勤學佛堂
佛教的數字不但蘊涵特殊意義,尤其學佛者若能藉著法數名相深入佛教義理,不失為一大方便法門。 茲以一到十的數字,舉例說明: 一、一心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