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 是一種資產: 七件事練習法, 打造富足的精神資本| 誠品線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專注, 是一種資產: 七件事練習法, 打造富足的精神資本:你的「多工」是真的有效率,還是在原地空轉?無痛的改變!只要專心投入日常7件小事,就足以重寫人生軌跡。
誠品線上
中文出版
心理勵志
大眾心理學
專注,是一種資產:七件事練習法,打造富足的精神資本
專注,是一種資產:七件事練習法,打造富足的精神資本
作者
柚子甜
出版社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專注,是一種資產:七件事練習法,打造富足的精神資本:你的「多工」是真的有效率,還是在原地空轉?無痛的改變!只要專心投入日常7件小事,就足以重寫人生軌跡。
工作效率
相關類別
手機多工
正向人生
親情友情
手機實驗
人生實驗
多工實驗
人生早餐
人生多工
手機親情
多工正向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你的「多工」是真的有效率,還是在原地空轉?無痛的改變!只要專心投入日常7件小事,就足以重寫人生軌跡。
工作效率提升、接案更得心應手,身材變苗條、氣場穩定、精神飽滿,連愛情、親情、友情也紛紛產生正向變化,這一切,都從為期一年的「專注」實驗開始!你的一天是否從邊滑手機,邊洗臉刷牙、吃早餐開始?工作時,則開了一堆視窗同步處理報告、回覆email、用數種通訊軟體聯絡廠商,打電話問公事的空檔,還不忘抽空偷回私人訊息。
這樣一心多用的「多工模式」也曾是柚子甜的生活寫照,甚至引以為傲。
直到她發現精神品質開始每況愈下,工作需要花更多時間才能維持水準,連休息都無法好好充電,才認真檢視多工造成的損害。
「拿回專注力」成了當務之急,於是她自創「七件事練習法」,從吃飯、通勤、運動、與人交談、使用3C產品等七件日常小事中,積少成多,在四十九天的練習周期內,重新累積被透支的專注力。
透過為期一年的親身實驗,她不僅成功改善工作效率、人際關係、健康,甚至還修補了長期緊繃的母女關係。
專注也帶來額外的禮物──覺察力,幫助看見自己行為的盲點,並在面對亟欲改善的困境時,有能力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你也想走上專注力旅程,看看人生會有什麼不一樣嗎?一起加入練習,打破停滯的現狀,為生活吹進新契機吧!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AKASH阿喀許(心靈導師‧靈氣師父‧《阿喀許靜心100》作者)GiGiHuang(BiGSiSTERS創辦人)林靜如(律師娘)柯采岑(吾思傳媒女人迷主編)胡展誥(諮商心理師‧作家)張瀞仁(美國非營利組織Give2Asia亞太經理)──共感推薦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PART1從小事開始累積專注力為什麼我就是無法專注?多工強迫症,隱藏著我的「心靈脆弱點」多工其實很慢:三種被忽略的「隱形耗損」七件事練習法:專注從「日常小事」起,改變要「少量多餐」專注力調養處方箋1:吃飯、閱讀、運動專注力調養處方箋2:走路、通勤專注力調養處方箋3:與人交談專注力調養處方箋4:用手機/電腦「7X7天」調養周期:藉滲透的力量,養成「專注體質」專注力日常保養:主程式/背景程式法PART2練習途中的自我覺察起床一小時不要滑手機「看到什麼做什麼」強迫症新型「挑食」法:無痛瘦身的簡單祕方是「體貼」,還是「自以為是」?閱讀速度,潛藏你的「知識焦慮」你不是吃飯快,而是對「滿足」飢渴戒手機:取回大腦的使用權你在交朋友,還是在「拚輸贏」?他不「無聊」,是你「無法跟他聊」學會說「等一下」的勇氣為什麼,我們這麼想被「按讚」?PART3這一年的意外收穫有一種錢包破洞,叫做「難得嘛!」「焦慮型依戀」特效藥「不再碎念」的力量拖延症,是在對自己生氣軟化「生存恐懼」:我只是想和別人不一樣整理強迫症:看見生活的無力感精神性偏食:剪破「同溫層」的厚繭「覺察系」購物:每個失心瘋背後,都藏有脆弱的陰影高敏感族再進化:擁有一顆「強化」玻璃心自律力:自由工作者的成功心法後記:專注力,是本精神存款簿
商品規格
書名/
專注,是一種資產:七件事練習法,打造富足的精神資本
作者/
柚子甜
簡介/
專注,是一種資產:七件事練習法,打造富足的精神資本:你的「多工」是真的有效率,還是在原地空轉?無痛的改變!只要專心投入日常7件小事,就足以重寫人生軌跡。
工作效率
出版社/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9789573286943
ISBN10/
9573286947
EAN/
9789573286943
誠品26碼/
2681840172003
裝訂/
平裝
頁數/
224
語言/
中文繁體
級別/
無
開數/
25K
尺寸/
21X14.8X1.5CM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無痛的改變!只要專心投入日常7件小事,就足以重寫人生軌跡★工作效率提升、接案更得心應手,身材變苗條、氣場穩定、精神飽滿,連愛情、親情、友情也紛紛產生正向變化,這一切,都從為期一年的「專注」實驗開始!
試閱文字
內文:學會說「等一下」的勇氣 你知道人為什麼會手忙腳亂嗎?一個關鍵原因是,我們不敢說「等一下」。
這個「等一下」跟賴在床上滑手機,媽媽叫我們去洗澡時,我們大喊的「等一下啦!」不一樣,這種等一下,是內心缺乏意願,但又不得不做的時候,所喊的一種拖延;然而真正困難的「等一下」,是我想做、也該做、但是不適合現在做,我卻無法抗拒那股衝動時,所該喊的那聲「等一下」。
很抽象嗎?舉個例子來說好了,這是發生在我練習「專注通勤」時的事。
我平常通勤的時候,不是看書就是滑手機,而且滑手機的次數高得驚人,每每屁股剛找到位子坐,手馬上就反射性地伸進包包,嘴巴說「怕有人找我啊」,但心知肚明根本沒什麼急事,而且滑了一輪確定沒人找我之後,我也沒有自制力把手機放下來,而是開始滑塗鴉牆、滑新聞、百無聊賴地在不重要的臉書貼文上點讚。
但是在四十九天的練習周期內,只要當天是「專注通勤」日,我就會乖乖把手機收到包包深處,在座位上閉目養神。
如果開始有戒斷症狀出現,例如下意識地又想拿手機,或是身旁的環境吵雜,想靠滑手機逃離現實的時候,我就開始用「空瓶法」──精神高度集中,讓環境聲音流進來,但不對它起反應,專心當個清澈透明的瓶子,心很快就沉靜下來。
我對這項練習上手得很快,因為本來就覺得手機負面能量很強,以前每次靜坐或閉關結束,都會很抗拒觸碰手機,當身心平靜的時候,很明顯就能感受到它的刺激性。
而根據我的觀察,只要那陣子我身心狀態良好,拿手機的次數就會巨幅下滑;但如果這段時間我心情很焦慮,馬上就會反應在滑手機的頻率上。
因此當實行「七件事練習法」之後,心一日一日地穩定下來,想拿手機的慾望也直線下降。
但卻有一個例外,就是刺激到「課題」的時候。
有一次,我出門搭車前才寄出一封回信。
坦白說,剛收到那封信時我有點不太愉快,因為對方信裡寫的東西,跟我們之前談的不一樣,不曉得是記錯了,還是溝通有誤會。
我在回信裡把「我認知的」版本重寫一遍,還盡量修飾措辭,檢查兩遍以後,自認沒問題才寄出,接著匆匆收拾出門了。
然而,當我在捷運上坐定,開始練習「專注通勤」的時候,思緒又不小心飄到剛剛那封信上。
我不斷忖度,對方收到信了嗎?他看了會生氣嗎?會堅持他自己的立場嗎?可是這樣要怎麼辦,我不想接受他的版本,難不成要反悔嗎?這樣之後見面會不會很尷尬?他會不會覺得是我搞不清楚狀況?我還是先看看他回信了沒好了…… 就在手又要無意識地伸到包包時,我猛然警覺:「等一下,我不是在練習專注嗎?不能看手機吧!」我把手機放回去,努力深吸一口氣,但內心隨即又焦慮了起來:「剛剛那封信我寫什麼?應該有完整表達我的意思吧?會不會口氣太衝,我剛剛是用『您』還是『你』啊──不管了啦!我還是看一下好了──」「不行啦!現在是練習時間,而且你們根本連合作時程都還沒敲定,現在看跟晚上看,有什麼不一樣啊!」 我就這樣不斷地想拿手機、又不斷勸自己放下,折騰了半小時後,自制力的額度終於用罄,當我受不了拿起手機滑開,焦慮地點進信箱後,發現裡面躺著一封簡潔有力的回信:「噢!好哦!抱歉是我記錯了,那就照你說的沒問題!」句子後面還附一個笑臉,瞬間粉碎我腦中劍拔弩張的小劇場。
我長長地吁了一口氣,這時才冷靜下來,看著玻璃窗上的倒影,覺得狼狽不堪,可也在那一刻我意識到──要發掘一個人的課題,看他失去「定力」的時候最準。
我反覆思索:為什麼平常想分心時都撐得過去,偏偏這件事會讓我「破功」?後來才發覺到,原來這件事戳到了我的「權威恐懼」。
我一直以來就是一個很懼怕「權威」的人,成長環境相當嚴厲高壓,即使現在長大了,可以自己作主、可以據理力爭,但心裡隱隱約約還是有「大人說了算」的陰影,覺得只要「權威者」翻臉不認,我就得被迫就範,根本沒有反抗的話語權。
而這次發信的對象,背後代表整個公司,年紀又比我大,所以我無意間已經投射對方為「權威者」,雖然客觀來說我們是合作關係,地位是平起平坐的,而且目前還在討論期,並沒有任何約束力,我卻焦慮到害怕得罪對方、用字遣詞句句斟酌,而且明明可以「等一下」再回,我卻恐懼到馬上就破功,非得在通勤路上就開信箱不可。
如果不是專注力練習,我壓根兒不會注意到,自己對權威的恐懼如此根深蒂固──反正一路上都在滑手機,時不時去看一下信箱也是理所當然,根本不會意識到自己對「權威」這麼害怕,害怕到不敢說「等一下」,哪怕只是在心底對自己說。
說「等一下」是需要勇氣的,尤其是刺激到我們「課題」的時候。
有些人的課題不是「權威」,但可能是「不敢拒絕別人」。
工作上一通電話來、主管交代一句話,就馬上放下手邊的工作,焦頭爛額地忙起來,一邊抱怨「已經夠累了還來找麻煩」。
其實他要練習的,是好好跟對方說「等一下」的勇氣。
有些人可能是「看到什麼做什麼」強迫症,手頭上一堆雜事,明明可以一件一件好好做,卻偏偏要一次處理八件。
去影印的路上想順便送公文,公文整理到一半又跑去請示主管案子,回到座位看到桌上有網購包裹,忍不住又手癢想拆。
這種「貪多嚼不爛」的症頭,也是需要練習說「等一下」,只不過是對自己說:事情一件一件來,別把所有的事攪在一塊兒,最後一件都沒做好。
覺察自己被什麼事情分心,找出自己對什麼事情最無法說「等一下」,最後拿回的不只是專注力,還有對人生的掌控權。
「焦慮型依戀」特效藥 隨著心理學的普及,越來越多人知道「焦慮型依戀」這個詞。
而所謂的焦慮型依戀,指的是在感情中,因為害怕失去、覺得自己不夠好,導致心理強烈依附對方,甚至會出現控制、疑神疑鬼、情緒勒索等行為。
而相對於焦慮型依戀的,是「逃避型依戀」。
逃避型依戀者的內心深處,其實也是害怕失去、害怕不被愛,但他們反其道而行,「沒有期待沒有傷害」,會刻意從關係中抽離,覺得這樣就能夠保護自己,不會在感情中受傷。
我從第一段感情開始,就是很明顯的「焦慮型依戀者」。
因為很自卑,覺得伴侶一定會喜歡上比我好的人,或是念念不忘舊愛,所以控制慾非常強,恨不得拿鍊子把對方拴在身邊,或是在腦袋裡裝監視器,追蹤他心裡有沒有閃過別人的身影。
當然這種談戀愛的方法,常常把關係搞得一團糟,加上我又特別喜歡亮眼優秀的人,偏偏這些人最不缺的,就是曖昧不明的異性朋友。
因此每一段感情到最後,都是在嫉妒、爭吵、指責、恐懼之中權力爭奪,把彼此炸得傷痕累累,甚至決裂到老死不相往來。
這種互相折磨的戀愛模式,終於在修復自卑的傷口後得到了終止。
而這樣的頻率,也讓我吸引到一位非常有安全感的伴侶,得以邁向一段穩定成熟的關係。
不過即使是跟這樣的對象在一起,焦慮型依戀的舊傷,偶爾還是會冒出來咬齧著傷口,傷口一痛,又會想要確定自己被關注,就像小嬰兒希望自己嚎啕大哭,爸媽就會馬上出現一樣。
有陣子我心裡只要空空的,就會拿起手機傳訊息給對方,也沒有要幹嘛,就只希望伴侶能馬上回我,讓我覺得自己有被在乎。
不知道該說是幸還是不幸,伴侶恰好是個非常有耐性的人,加上工作時間彈性,總是能在最快的時間回我,又可以聊到我滿意為止。
因此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其實是焦慮型依戀發作,才會這樣麻木而頻繁地傳訊息,耗掉一兩個小時在沒意義的閒話上,還以為自己很幸福,伴侶願意為我花這麼多時間。
奇妙的是「七件事練習法」中,沒有一樣是對治焦慮型依戀的,但是進入專注力練習期,焦慮型依戀卻會逐漸被療癒。
在練習專注力的期間,我發現即使閒下來,自己也不太會去敲伴侶,而是很自然地專注手上的事。
該看書就有滋有味地看書,該做菜就好好料理手上的食物,真的沒事幹,也會去運動,去挑部影片好好欣賞。
等心中真的有什麼想法,再敲對方好好分享,而不是虛耗自己和對方的時間,漫無目的地東拉西扯。
這樣過了一段時間,感情中的「幸福值」竟然不知不覺提高了──不是他變了,而是我變了。
減少敲他的次數,專注在眼前的生活,反而讓真正相處的時間更甜蜜,交談更有品質。
該看書的時候好好看書,聊天的時候專注聊天,兩件事都能讓精神獲得最大的修復;但如果一味期待對方安撫自己,內心的空洞不會因此而變小,反而助長焦慮型依戀。
「專注力」之所以有療癒的能力,在於它給了「焦慮型依戀者」最需要的東西──「在乎」與「關注」。
而且來源不是別人,正是我們自己。
有人會問,這種方法是不是要我們「自己找事做」,就不會一直纏著伴侶陪?其實表面上很像,但動機完全不一樣。
因為伴侶不理自己,只好被迫找事情做的人,就算再怎麼裝忙裝獨立,心思卻還是牢牢地拴在對方身上,委屈久了,終究還是會心生怨氣的。
但是被「專注力」療癒的焦慮型依戀不一樣,我們的焦慮,已經被當下自己給自己的陪伴所滿足,這種「獨立」是自願的,不會有一丁點委屈的感覺,甚至不會想跟伴侶索討,以證明自己被愛。
能夠用這樣的品質戀愛,能夠用這樣的品質愛著別人,雙方都是極幸福的。
焦慮型依戀的特效藥,從來都不在別人身上,而是在自己身上。
「專注力」是一條捷徑,讓這帖特效藥療癒自己,也治癒傷痕累累的戀情。
「覺察系」購物:每個失心瘋背後,都藏有脆弱的陰影滑手機時保持覺知是很有幫助的,尤其當你追蹤了很多網路賣家的時候。
為了減少消費欲的刺激,近年來我已經退出很多網拍社團,避免一不小心看到什麼漂亮的衣服啊、首飾啊就手滑,只留下幾個品味很合的。
平常也極力克制,沒有很喜歡就不買,就算喜歡,也會讓它在清單內待幾天,真的還是很心動才會下手。
照理來說,如果過了好幾天還這麼喜歡,應該符合「可以下手」的原則吧?許多教人克制購物的守則都這麼說的。
不過如果用覺察力仔細挖掘,這種「過了幾天卻依舊怦然心動」的時刻,還是隱藏著一個盲點,至於我怎麼察覺這一切,要回頭從一副耳環開始說起。
我從小就非常喜歡耳環,連校規森嚴不准戴的時候,我還會偷偷摸摸地夾上一小顆,再用厚厚的頭髮蓋住,享受權威體制下的一絲叛逆感;長大後獨鍾大而招搖的款式,逛街也都會在首飾攤停下來,每個耳環都比過摸過一遍,三副五副地買。
幾年前第一次大整理,算一算抽屜裡竟然有上百副,其中卻有超過一半以上,我根本忘記自己曾經買過。
成了少物生活主義者後,我的耳環只剩以前的十分之一,想買新的也會再三思考:這副我真的喜歡嗎?氣質真的適合嗎?有衣服可以搭嗎?有沒有相同的款式是我已經有的?通常被這樣過濾再三之後,火早已滅了大半,而真正留下來、擱了兩三天還是讓我心癢癢的,就是那些我會下單的──這流程看起來沒問題,但,這就是真正問題的所在。
如果仔細看我的收藏,會發現那些被我看上的耳環,都有一種共同的特色:招搖、大膽、氣場強烈,像是無懼眾人的眼光,扠著腰驕傲地宣告「怎麼樣,這就是我!」的氣勢。
我對於這種招搖的商品,不管是衣服、飾品還是包包,一直都非常沒有抵抗力,而且真要說起來,上升獅子的我還算滿能駕馭這樣的氣場,平常時不時又有演講、簽書會、公開活動,非常適合穿搭這些配件,也因此看到這類商品,我絲毫沒在客氣,平常克勤克儉,但對它們花錢從來沒手軟過。
直到某一天,我看到自己心儀的商家,剛上架一副完全是我天菜的耳環──設計大膽、氣場霸道,存在感穿透螢幕,直逼我的腦神經中樞。
就在我差點要留言喊「加一」的那一刻,覺察力嗅出這股情緒的不對勁,警覺地把我攔下來:「你現在是怎麼了?」 「嗯?有什麼問題嗎?這副耳環我真的超級超級喜歡啊!我戴起來一定很適合,平常穿素色也很搭,而且我也沒有類似的款式,價位也負擔得起,怎麼不能買?」我滿腦子充血,只想用最快的速度把它掃進購物車。
「不是,是你這股異常激動的情緒,怎麼回事?」反覆訓練的覺察力沒有被動搖,像一個清醒的旁觀者,指出了我視而不見的問題。
我唰地一下子冷靜了下來,看著螢幕開始發呆。
對耶,我剛剛那股猴急的反應是怎麼回事?而且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以前只要看到類似的商品,馬上就會理智崩裂,就算努力冷靜個兩三天,心裡還是非常想買,就覺得自己一定不是衝動,而是真心喜歡──可是仔細一想,這股異常綿延的激烈波動,確實有說不出的怪異。
我仔細地反芻那個情緒,忽然明白了:我極度無法抗拒的東西,代表我渴望成為的人。
我一直以來都很怕自己沒有存在感、擔心自己不被看見,所以特別喜歡「跟別人不一樣」的東西──誇張的耳環越沒人戴,我越情有獨鍾,因為它讓我感覺自己跟別人不一樣。
我內心有自卑的陰影,也很在意別人的眼光,雖然表面上看不出來,但實際上非常嚮往那種「誰在乎」的霸氣,因此任何招搖調性的商品,都被我視為一片燦爛的金箔,拚命地想摘入手裡,為黯淡無光的自己一片片敷上。
看到耳環時,那股從心底湧出的失控,與其說是真心喜歡,倒不如說是「渴望成為特別的人」在狠狠撞擊我的痛處──對啊,我就是覺得自己這麼卑微、脆弱、平凡,可是我好討厭這樣的自己,我想要變成一個霸氣、自信、無所畏懼的人,我真的好想成為那樣的人。
於是那副耳環,以及所有帶著這種氣場的商品,在內心的渲染下,就成了理所當然的投射標的。
而我不但沒有自覺,還付了一筆又一筆的錢在為投射買單,甚至沾沾自喜地認為,自己買到了所謂的「真愛」。
我重新看著那副耳環,它依舊像陽光下的金葉子一樣閃耀。
它真的很美、很獨特,但是當覺察力把情緒「還原」之後,我發現自己的渴望下滑到可買、可不買之間──我最後選擇不買,因為我知道買了以後,自己會下意識地依賴它,粉飾自己的自卑,但我不願意這樣做。
我美麗的耳環已經夠多了,我可以運用它們好好地打扮,而不是掏錢購買更多的「假氣場」。
說到最後,「覺察系」購物的「買」與「不買」,其實沒有一定的準則。
只是我們必須覺察到:「投射會放大的情緒,而情緒背後藏著脆弱。
」 學著把情緒還原,才能做真正清醒的決定──拿來買需要的東西、精力用來療癒內心的陰影。
而不是在瘋狂購物中吸乾了錢、燒乾了精力,卻讓心裡真正該被照料的那一面,藏在情緒背後哭泣。
試閱文字
推薦序:如果嫌那些「偉大」的理論書籍不好消化,但又怕「虛無飄渺」的正能量搔不到癢處,我相信這就是你一直要尋找的,溫柔而有說服力的工具書了。
──AKASH阿喀許/心靈導師‧靈氣師父‧《阿喀許靜心100》作者 在實際執行柚子甜的「七件事練習法」後,我才明白「慢慢來比較快」的真諦,有機會重新感受到「活著」的美好,完整體會每件事情發生的當下,以及自己跟這個世界的連結。
──GiGiHuang/BiGSiSTERS創辦人 其實,要專心不難,從大家都會的事情:吃飯,開始就對了。
作者教你從吃飯、聊天中學會專注,原來,只要克服你的心靈脆弱點,你就有可能一次專注一整年喔!──林靜如/律師娘 這是一個必須習慣並且大量分心的年代,本書是給當代人的練習帖,透過尋求心靈的平靜與安定,好好吃一頓飯、好好進行一次深度的思考、好好與人交談,這樣的專注,可以帶我們去比想像中更遠的地方。
──柯采岑/吾思傳媒女人迷主編 本書精準點出「為何人們總是分心」?你將會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更認識自己、學會許多具體的策略,重新打造專注的能力!──胡展誥/諮商心理師‧作家 雜事做了很多,正事完成的很少,重要的事更常被擺到後面。
讀這本書時,周圍時間好像慢了下來,我只想好好呼吸、好好走路、好好活著。
這才是生活應該有的樣子。
──張瀞仁Jill/美國非營利組織Give2Asia亞太經理
活動
【買書送米】圖書滿千贈米一包(海外訂單恕不參加)
遠流全書系,雙書75折(買兩本再95折)
延伸文章資訊
- 1七件事練習法, 打造富足的精神資本/柚子甜誠品eslite | 蝦皮購物
... 擁有一顆「強化」玻璃心自律力:自由工作者的成功心法後記:專注力,是本精神存款簿購買專注, 是一種資產: 七件事練習法, 打造富足的精神資本/柚子甜誠品eslite.
- 2專注,是一種資產:七件事練習法,打造富足的精神資本- 飛比價格 ...
專注,是一種資產:七件事練習法,打造富足的精神資本是你要找的商品嗎? ... 專注, 是一種資產: 七件事練習法, 打造富足的精神資本/柚子甜誠品eslite.
- 3More content - Facebook
專注是一種資產: 七件事練習法, 打造富足的精神資本誠品http://bit.ly/35XorFf 博客來http://bit.ly/2s1P4tR 金石堂http://bit.ly/39hfh...
- 4專注是一種資產的價格推薦- 2021年12月| 比價比個夠BigGo
快搜尋「專注是一種資產」找出哪裡買、現貨推薦與歷史價格一站比價,最低價格都在BigGo! ... 專注, 是一種資產: 七件事練習法, 打造富足的精神資本/柚子甜誠品eslite.
- 5專注, 是一種資產: 七件事練習法, 打造富足的精神資本| 誠品線上
專注, 是一種資產: 七件事練習法, 打造富足的精神資本:你的「多工」是真的有效率,還是在原地空轉?無痛的改變!只要專心投入日常7件小事,就足以重寫人生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