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學步– 成語造句、故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成長和學習的過程中,對別人的東西,我們應該取長補短,不要一味地盲從,否則會落得個「邯鄲學步」,一事無成。

他刻意模仿那位歌星的動作,其實只是 ... 跳至主要內容 近義成語 鸚鵡學舌、東施效顰、數典忘祖 反義成語 標新立異、獨闢蹊徑、擇善而長 成語故事 傳說戰國時代,住在趙國邯(音寒)鄲(音單)的人走路的姿勢非常好看。

有一個燕國少年,他很想向邯鄲的人學走路的姿勢。

於是就不顧路途遙遠,來到邯鄲。

他天天到街上看人家走路,一時學這樣,一時又學那樣,最後不但甚麼也學不會,反而連自己原來的走路方法都忘記了,只能爬回燕國去。

這就是成語邯鄲學步的來由。

邯鄲學步 成語解釋 邯鄲;地名,趙都。

邯鄲:地名,在河北省;步:步伐。

比喻模仿不成,反把自己原有的長處失去了。

比喻效人行事而喪失本能的。

人固然有缺點,但也必有本能的優點,取長補短,才是道理;如一味效人行事,而將自己原有的本能優點置之不用,必將一事無成。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01回:「盛希瑗道:『是邯鄲學步,失其故步麼?』」 比喻生硬模仿別人,不但沒有學到別人的本領,還連自己的長處也丟失了。

引用文獻 《莊子》秋水篇:「且子獨不聞夫壽陵牄子之學行于邯鄲歟?」 莊周《莊子‧秋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余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 成語造句 在成長和學習的過程中,對別人的東西,我們應該取長補短,不要一味地盲從,否則會落得個「邯鄲學步」,一事無成。

他刻意模仿那位歌星的動作,其實只是邯鄲學步,現在連最基本的動作也做不好。

分享此文:按一下以分享至Facebook(在新視窗中開啟)分享到Twitter(在新視窗中開啟)點這裡列印(在新視窗中開啟) 發表迴響 取消回覆 文章導覽 上一篇文章青雲直上下一篇文章信口雌黃 教育部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國語小字典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教育部成語典 教科書版本 各校教科書版本查詢 康軒文教集團 南一書局 翰林出版 友站連結 造句救星 博客來網路書店 彙整 2013年3月 2013年2月 搜尋成語 搜尋... 蟑螂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