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脫舒適圈、放棄海外穩定的工作,給自己一次重來的機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當確定要轉職後,可能迎來的第一個失敗,就是AppWorks School 沒有錄取我,不過,既然我已經決定要為自己的人生再拼一次,我告訴自己:. Developer碼農工程師舒適圈Codingcodingcamp轉職AppWorksSchoolAppWorks跳脫舒適圈、放棄海外穩定的工作,給自己一次重來的機會2021年4月7日翻譯分佈式入口這週因應AppWorksSchool校長的邀請,寫了一篇參加AppWorksSchool的心得文,原文Po在Medium,但取得學校同意後,也轉Po至Matters:)大家好,我是AppWorksSchoolBack-EndClass第12屆的Shelly,本身學士跟碩士都是念商學院。

在德國唸書、工作總共五年後,我在拿到公司終生合約、被升遷、且拿到永居後,毅然決然地向公司辭職,回到台灣轉職成為軟體工程師,為什麼呢?以下說說我的故事,希望能給也在考慮轉職的人,多一個參考的經驗。

以下文章以這些順序呈現:-感性的轉職初衷與結束心得-AppWorksSchool每階段的任務大綱⭐ 感性的轉職初衷與結束心得為什麼要放棄德國原本的工作呢?其實在台灣,有很多人期待到海外發展。

五年前的我也跟大家一樣,「出國工作」就是我人生的終極目標,只要能出國,好像就變成「人生勝利組」的一員。

於是,我到德國念了商學院、畢業後,也順利在柏林的電商當dataanalyst、在工作一年後轉終生合約、再半年後被升遷,人生似乎一帆風順。

但是,在這些光鮮亮麗的外表下,只有我知道我工作時的每分每秒,過得開不開心。

沒有人能代替我,去感受那些當下的心情。

在兩年半的工作中,我從一個純商科畢業、只會用PPT跟Excel的人,邊做邊學習、也上網上了很多課,變成一個可以用Python跟SQL去自動化我自己的很多工作的資料分析師。

並且,我發現我最開心的時候就是寫Python跟SQL程式的時候、最不開心的時候則是做簡報還有手動調整facebookcampaign設定的時候。

於是,我一直想往更技術面的方向發展,而藉由觀察我部門同事的職涯走向,我知道我現有的工作無法提供這樣的未來藍圖給我。

原本以為我會因為穩定的工作、熟了的同事、賞識我的老闆、不錯的薪水、在台灣時夢想的實現化(海外工作),而接受這樣不快樂的自己,但後來發現,我終究是無法將就。

在公司的每一天都在想,「如果…」、「如果我轉職…」、「如果我當年選理科而沒有選商科…」,我的人生會不會不一樣?我才發現,原來,人的夢想是會隨著人生經驗不同,而改變的。

而擁有新夢想的我,在夜深人靜時,無法再去忽視那想追夢的、微小、但堅定的聲音。

某一天,我跟一個由我發起的歐洲台灣人好厝邊活動而結識的台灣工程師 ChloeHsu,在河邊漫步,我跟她說,我想往更技術面的方向發展,但不知道從何開始,覺得自己年紀也不小了,不想再念一個學位。

剛好是AppWorksSchoolAndroid班第一屆校友的她,在聽完我的憂慮後,便跟我分享她當時是如何從一個英語系的學生變成App工程師的經驗,並大力推薦AppWorksSchool。

我第一次聽的時候並沒有想太多,畢竟要辭職,有諸多事情要考慮,於是也沒認真想。

但是,自從知道「可以透過CodingCamp轉職」、「我的人生還有可能改變」這件事後,我就無法再用「阿你不是資工系,不可能變工程師啦」這個理由欺騙自己,什麼都不做。

難道我的一輩子就這樣了嗎?這個聲音在我腦中越來越大聲,直到有一天晚上,我實在是無法再忽略它,於是毅然決然的辭職,上網申請了AppWorksSchoolBatch12。

你說我不害怕嗎?離開舒適圈,當然是害怕的,但是勇敢,不是什麼都不怕,而是克服自己的恐懼,然後在每次的跌倒中,找到下一次站起來的機會。

當確定要轉職後,可能迎來的第一個失敗,就是AppWorksSchool沒有錄取我,不過,既然我已經決定要為自己的人生再拼一次,我告訴自己:就算AppWorksSchool沒有接受我,我也要參加柏林這裡的CodingCamp,成為一個工程師。

轉職後需要克服的心魔們很多人因為想逃避現實的生活而轉職,但如果是因為逃避、而不是真的試過寫程式、知道自己對寫程式有熱情的話,請千萬不要貿然轉職。

因為沒有一個難民逃命,會想逃到一級戰區。

轉職軟體工程師一點都不輕鬆,簡直像是每天都在打仗。

而且,網路上轉職的文章,可能都是倖存者偏差,其實這條路上,戰死的人也很多。

轉職是個很辛苦的過程,需要克服許多心魔:譬如寫不出程式的焦慮、自我懷疑、與強者同學們的比較、還有放棄自己原本職涯的沈沒成本。

雖然有一種說法,是“Youdon’tfindyourpassion,youearnit.”,但這也得你真的有試過寫程式、發現自己對寫出會跑的東西有熱情再說(有onceearnedit)。

因為有些人,真的從寫程式裡得不到熱情,那硬要因為這個行業比較夯就轉職,只是徒增痛苦而已。

不過,如果你已經試過寫程式、確定自己喜歡寫程式、確定自己願意為了轉職燃燒自己的生命,那來AppWorksSchool將會是個很好的選擇。

為什麼我這麼說呢?在 快思慢想 那本書中,有提到,人們容易因為常常遇到某件事,而感覺不再怕它。

人們也會因為少數親眼見過的樣本,而相信某件事。

在AppWorksSchool,正是提供了我們完美的環境(最近剛剛讀完的 異數 那本書,也有提到,不要小看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讓我們可以藉由以上兩個心智tricks,繼續相信我們可以、進而繼續奮鬥、然後我們就真的fakeituntilwemakeit。

人們容易因為常常遇到某件事,而感覺不再怕它。

在AppWorksSchool的期間,每天都有看似無法達成的挑戰、但是每天我們都在練習克服它。

習慣了常常有新的挑戰、又習慣了自己面對挑戰、克服它的這個過程,就會漸漸的不害怕新的挑戰、漸漸的不害怕去做出一個,自己連聽都沒聽過的feature、或是使用自己連聽都沒聽過的語言、framework、或package。

於是,在AppWorksSchool出來的每個人,都可以有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勇氣,就是這樣被培養出來的。

人們會因為少數親眼見過的樣本,而相信某件事正在想要轉職的每個人,應該都聽過這種話:「怎麼可能幾個月就可以成為工程師?那資工系是念假的嗎?」在AppWorksSchool,進來的第一天,校長就在PPT上秀出畢業後的成功轉成工程師的比例,我記得高於90%。

在學校的期間,我們也被不斷灌輸,我們並沒有比學長姐差,「他們可以、我們也一定可以」,更甚者,有時候寫扣寫不出來的時候,也會因為看到同學寫出來了,而跟自己說「他可以、我一定可以」。

這種不斷的灌輸信心、且一群人彼此鼓勵的環境,是一個人孤軍奮戰轉職所不可能擁有的。

原子習慣 那本書也有說到,一個習慣的養成,首先必須得改變自己的身份。

首先你必須要連你的潛意識也相信你自己可以,你才能夠改變某個習慣。

而AppWorksSchool,除了導師提供實體的寫程式諮詢以外,最厲害的地方就是它從根本上改變了你對自己的看法,會在每個你懷疑自己的時刻,提醒你:「你一定可以」。

所以,雖然剛剛畢業的我們,確實還有很多要學、確實還有很多「不會的東西」在我們眼前,但因為AppWorksSchool賦予我們的這股「相信的力量」,將是我們學習的當下與畢業後,可以持續成長的動力(有點像是 這麼老了轉行還來得及嘛?一歲女兒顛覆我對「時間」的理解 的作者,從小孩子身上學到相信的力量,而我們,則是學校的環境賦予我們相信的力量)。

不過,就像我前面說的,因為轉職是一段非常辛苦的過程。

又,轉職工程師,其實不只是五個月、而是一個終身的旅程,因為軟體業的變化非常快速,沒有學習新事物的熱情,真的會走不遠。

於是,我並不推薦每個想轉職的人,真的轉職。

而是,你必須要聆聽你內心的聲音,問自己:「我是真的想成為工程師,還是只是想逃避現在的工作?」問完自己後,如果答案是YES,那我真的非常推薦AppWorksSchool!在我們這一屆,有人從原本完全不碰電腦的鈑金技師成功轉職、也有40歲成功轉職的同學、更有從音樂老師轉職成功的人。

所以,如果真的很想做,那歡迎申請AppWorksSchool吧!話說,對於真心想轉職的同學,我也想提供給大家一點雞湯:雖然說轉職文很多是倖存者偏差,但是Stackoverflow上有做過統計,75%的工程師是本科系出身。

換句話說,有1/4的工程師是轉職的!他們可以,我們也可以! Source:https://insights.stackoverflow.com/survey/2020#developer-profile-educational-attainment-professional-developers⭐ AppWorksSchool每階段的任務大綱密集的遠端課程幸運地上了AppWorksSchool後,並沒有開心多久,一個月的遠端課程馬上就展開了,並且搭配繁重的作業,全部都要在四週內完成。

遠距課程開始的第一週,我當時還在為前公司工作、且還需要搬家、飛回台灣,於是我第一週過得非常痛苦,差點就要放棄,但是已經辭職、機票也買了,只好每天熬夜做完AppWorksSchool的功課。

後來進了學校後,才發現遠端課程其實是apieceofcake,更難得還在後頭。

三週就要做出一個電商網站開學後第一天,導師就跟我們說,「三週後你們做出來的電商網站會長這樣、而今天你們要架一台AWS雲端伺服器」,然後就放我們自生自滅了。

聽到這個需求後,大家一片哀鴻遍野,但也只好硬著頭皮開始Google。

當時是一天一個需求,如果沒有做完,就累積到明天。

有一次,大家幾乎都穩定落後三、四天的進度,然後我們問導師,是不是進度太趕了?希望老師可以寬容一天,老師說:「你們的學長姐也是進度在這三週會有快有慢,但是,你們知道三週後最終成果有多少人遲交嗎?零個。

」在這樣的「戰鬥式」訓練下,我們連週末都是早上9點到晚上9點(甚至有時候到11、12點)在學校寫扣,然後不會的就瘋狂Google、跟同學討論,也衍伸出了一堆共筆,同學們手牽手,一起度過了那瘋狂的三週,最終,真的也沒有一個人遲交。

一週做跨平台合作在瘋狂的三週結束後,會有一個短暫的讀書會,讓大家可以不用寫扣,喘口氣,然後就是一週的跨平台合作,在這一週中,每組會有一個Back-End、一個Front-End、一個iOS、一個Android的同學,一起合作寫出幾個跨平台的新functions,在這樣的合作中,讓我們更理解了如何使用各種協作工具(github、notion、slack)合作,也讓我們模擬了以後進公司的真實上班場景,其中的壓力並不比前三週還低,主要的壓力來源是,如果一個人沒做好,就會影響到整個team,於是大家也都是週末繼續趕工。

五週生出一個獨立網站在經過三週的魔鬼訓練進度與一週的協作後,下一個登場的大魔王就是個人專案。

在做個人專案的時候,從發想需求、設計介面、實作,全都要在五週內完成,等於是一人兼任了business端(提需求)、PM(排需求進度跟prioritize)、UI/UXdesigner(介面設計)、Front-End(前端頁面)、Back-End(後端API/server/database)的身份。

在其中,雖然進度是由自己規劃,原本會以為不像前三週那麼魔鬼,但由於是自己的寶寶、且是未來求職要拿出去展現給別人看的作品,於是自己給自己的壓力,其實也不小於前面兩個時期。

模擬面試與求職AppWorksSchool帶來的資源,除了導師、讓我們能高速成長的環境、與一起學習的同學以外,就是改履歷、模擬面試,與最終的合作企業徵才了。

根據往年的統計,大概有1/3的人會成功在hiringpartner關(畢業前的工作媒合面試)就找到工作,等於是給了我們一張成為軟體工程師的正式入門票。

其他2/3的同學,也幾乎都在畢業後一個月內就找到了工作,我這一屆的Back-End班,沒有一個人還沒找到工程師的工作。

於是,不同於其他轉職營,動輒要花上好幾個月才能在畢業後轉職成功,在AppWorksSchool,大家找到工作的速度非常的快、成功轉職的比例也非常的高。

於是,經過了這幾個月的洗禮,我成功地成為了一名菜鳥軟體工程師,但成為工程師的路,其實還有很長,需要透過不斷的學習與努力才能達成。

期許各位,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該改變就改變、不該改變也不用勉強自己。

讓自己的一生無悔吧!看完文章的你,與我有共鳴嗎?有的話,請花三秒的時間,幫我大力地拍手拍下去!(多按幾下更好喔!)你的支持,是我繼續寫文章的動力,感謝大家:) 支持作者喜歡我的文章嗎?別忘了給點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CCBY-NC-ND2.0版權聲明11018看不過癮?一鍵登入,即可加入全球最優質中文創作社區登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