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列宁发动十月革命退出一战,只因为他是德国间谍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列宁是“德国间谍”的说法,最早是由临时政府总理克伦斯基提出来的。

站在克伦斯基的立场上,老子原本领导俄国正在打德国,你列宁在德国人支持下到俄国来 ... 辟谣:列宁发动十月革命退出一战,只因为他是德国间谍吗? 本文辟谣一个比较犀利的说法:列宁是德国间谍。

本文转发微信群被屏蔽,可转朋友圈和个人 这个说法,伴随互联网兴起,尤其在一些公知和专家口中,喧嚣一时。

毕竟,列宁既是俄又是共,偏偏又是苏联领导中黑点比较少的,连世界人民的财富《苏联政治笑话》里面,列宁都是正面形象为主。

逮住一个德国间谍的黑点,确实是令人兴奋的。

说列宁是俄国间谍的证据,除掉一些无中生有的玩意外,主要的事实有两点: 第一,列宁发动十月革命,使得俄国退出战争,让德国获得(暂时的)巨大利益。

第二,列宁回国发动十月革命时,得到德皇的允许过境。

列宁让德国获利在后,德国给列宁方便在前,怎么看这个间谍的嫌疑都洗不掉了。

然而,这依然是谣言。

如果列宁不是德国间谍,那他为何要让俄国退出对德战争?为何德国政府又允许列宁过境? 要解释这个问题,需要了解一个基本事实:一战的时候,列宁和他的同志们到底在干什么? 话说从19世纪中叶开始,伴随着全面工业化,欧洲乃至全世界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一方面,各大强国借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实力增强,对外扩张。

另一方面,工人阶级的力量,也在反抗资本家的斗争中逐渐强大起来,形成了自己的组织——“国际”。

这个“国际”组织最大的特点,就是跨越国家,实现工人阶级在世界范围的联合。

换句话说,资本家以国家为单位合纵连横,而工人争取的则是全世界整个工人阶级的解放。

这是两者最大的不同。

1864-1876年的第一国际,主要由马克思领导,他们提出了八小时工作制,解放妇女,保护儿童,支持了巴黎公社起义,当时被称为“欧洲第七大强国”。

1889年成立的第二国际,早期主要领导人是恩格斯。

第二国际也干了不少实事,比如通过了劳动法案,确定了五一劳动节和三八妇女节等。

但第二国际的组织是比较涣散的,在1895年恩格斯死后,更是没有一个核心的领导。

到了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所谓“帝国主义阶段”,各国为了争夺市场、殖民地和霸权,磨刀霍霍,虎视眈眈,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这时候,工人阶级的态度是怎样的呢?他们也发生了分裂。

相当一部分工人领袖,认为各国工人应该“保卫祖国”。

换句话说,如果爆发大战,工人应该为本国的战争出力,上前线当兵。

另一部分领袖认为,世界大战,本质上是各国的资本家为了自己权益发动的战争,但却要工人阶级去当兵流血,杀戮自己的兄弟。

所以,各国工人应该联合起来,反对战争,拒绝当兵。

即使被强迫当兵,也应该在战场放下枪口,在战壕里联欢。

以德国为例。

当时德国工人领袖中,左派的李卜克内西等人是反对参战,而右派的艾伯特等人是支持参战。

这种分歧姑且不论对错,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一个“囚徒困境”:如果各国所有的工人都能联合起来反战,那战争是打不起来的,最终大家受益。

但是,如果A国家的工人坚持反战或者消极参战,而敌对B国的工人积极参加战争,那么吃亏的是反战的A国工人。

因为B国军队打过来时,还是A国工人最倒霉。

这种囚徒困境,实际上使得各国工人很难完全团结起来反战。

加上各国政府的软硬兼施,最终反战的努力是失败了。

1914年,德国工人政党社民党投票,通过了支持德国政府参战的财务预算。

随即,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各国工人被逼着上战场,几百万人死去,几千万人受尽伤痛和折磨。

这个过程中,左派工人领袖一直在努力争取停战或停火,但只取得了一些小范围的成功。

而列宁呢,他一直是坚定的左派,不希望各国工人相互残杀。

1914年德国社民党支持战争时,列宁就宣布“第二国际已死”。

因为世界工人的团结,注定要被世界大战给撕裂了。

列宁自己的主张,是要“化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

也就是说,各国的工人不要去跟自己的阶级兄弟自相残杀,而要拿起武器,分别在国内发动起义,推翻骑在头上的资本家。

请注意重点,列宁和他同志们的立场。

列宁并不是要单纯推翻沙皇俄国,让德国皇帝获胜,而是希望俄国工人推翻沙皇,德国工人推翻德皇,分别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这和“德国间谍”显然是完全扯不上关系的。

只不过,随着战争的不断进行,原本就落后的沙皇俄国,战场上损兵折将,后方赤地千里,老百姓惨绝人寰,在列强中最先坚持不下去了。

1917年初,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退位。

新上台的临时政府,打算效忠协约国,继续参战。

显然,这是不符合列宁“停止世界大战”主张的。

这时候列宁正在瑞士,准备返回俄国,领导二次革命,推翻临时政府。

这就又牵涉到我们前面说的博弈困境了。

列宁的主张,是俄国工人推翻打仗的沙皇(及临时政府),德国工人推翻打仗的德皇,停止工人之间的自相残杀。

这个整体目标,对于沙皇、临时政府和德皇当然都是不利的。

但眼下,列宁是打算去俄国推翻临时政府,让俄国退出战争。

列宁并没有直接参与推翻德皇、阻碍德国战争的行动。

对德皇而言,支持列宁这个行为,让俄国退出战争,显然有利于德皇自己继续战争打英法。

所以德国方面大力配合,让列宁乘坐密封火车穿越德国,坐船进入瑞典,再从瑞典进入俄国,最终领导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

列宁是“德国间谍”的说法,最早是由临时政府总理克伦斯基提出来的。

站在克伦斯基的立场上,老子原本领导俄国正在打德国,你列宁在德国人支持下到俄国来造反,让俄国退出对德战争,这不是德国间谍是什么?似乎也言之成理。

然而,列宁要的并不是德国胜利,俄国失败。

列宁要的是在世界范围停止帝国主义战争,停止工人阶级的流血。

只不过,这个停止的行动,列宁让它从俄国(最落后,人民最苦难,战争损失最大的国家)开始而已。

德皇,尽管在十月革命这件事情上给了列宁支持,但列宁最终同样不会放过他。

(德皇威廉二世) 列宁最早提出的停战,是各国之间不割地,不赔款,不分胜败,立刻停火。

但是,这个方案遭到协约国的拒绝。

列宁只好与德国单独和谈。

而德国在东线原本占上风,现在看到俄国革命后元气大伤,又被协约国抛弃,自然是狮子大张口。

苏俄不同意,德军就大举进攻,俄军局势岌岌可危。

这也再次印证了咱们前面提到的囚徒困境:先动手停战的一方是要吃大亏的。

由于当时俄国陷入革命后的内乱,无力抵挡德军,列宁力排众议,说服同志们通过了丧权辱国的《布列斯特条约》,苏俄为此丧失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近五千万人口,煤矿、铁矿、工业和铁路也都损失惨重。

(托洛茨基对德签约) 这一刻确实是列宁的低光时刻,似乎也成了“德国间谍”的罪证。

只不过,列宁这样忍辱负重,是有他自己想法的。

一方面,当时俄国革命后确实无力抵抗德军。

另一方面,美国已经在半年前向德国宣战,这时候正在动员。

列宁已经判断,德国要不了多久就会败北,所以,现在签署布列斯特条约,只是个权宜之计,避免被回光返照的德国一波带走。

果然,又过了半年,随着美军大举登陆,德军节节败退。

1918年11月,列宁的德国同志李卜克内西等人发动了德国军民的大起义,推翻了德皇的统治,德国投降。

苏俄也趁势废黜了签署仅仅一年的布列斯特条约,夺回了失去的大部分权益。

(2018年11月,德国基尔港水兵起义) 由上我们可以知道: 第一,列宁和他的同志,目的是推翻各国的帝国主义政府统治,停止工人阶级之间的残杀。

列宁发动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并不是为了祸害俄国,帮助德国取胜;李卜克内西发动十一月革命推翻德皇,也不是为了祸害德国,帮助英法取胜。

克伦斯基把列宁称为德国间谍,后来兴登堡和希特勒把李卜克内西称为“叛徒”,然而对列宁和李卜克内西而言,他们知道他们想要的是什么,他们遗憾的只是英法的同志比较弱。

第二,一战时德国政府对列宁的支持,算是一种相互利用。

只不过,德皇追求的是让俄国退出战争,让德国胜利,而列宁他们追求的是全面停止战争。

德皇送列宁去推翻临时政府时,浑然不知李卜克内西也在国内磨刀霍霍了。

第三,从长期影响来说,列宁建立的苏俄,以及之后演化的苏联,取得了极大发展,其在欧洲的影响力和威慑力超越了之前沙俄的巅峰。

直到今日,从军事上,英法德意绑一块也不是俄罗斯的对手。

就冲这一点,说列宁是德国间谍也太没逻辑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