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島弧-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東亞島弧(英語:East Asia island arcs),為西太平洋一系列島嶼的統稱。

東亞島弧及附近區域的 ... 阿留申群島 · 千島群島 · 日本列島 · 琉球群島 · 台灣島 · 菲律賓群島 ... 東亞島弧 語言 監視 編輯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創研究或未查證內容。

(2015年9月20日)請協助補充參考資料以改善這篇條目。

詳細情況請參見討論頁。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5年9月20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請搜尋一下條目的標題(來源搜尋:"東亞島弧"—網頁、新聞、書籍、學術、圖像),以檢查網路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判定指引)。

東亞島弧(英語:EastAsiaislandarcs),為西太平洋一系列島嶼的統稱。

東亞島弧及附近區域的海底深度 第一島鏈(東亞島弧)與第二島鏈 目次 1地理位置 2戰略意義 320世紀的島弧 4參看 5參考文獻 地理位置編輯 東亞島弧在地理上是地球上綿延最長的一串火山島嶼,自北而南包括下列島嶼:[1] 阿留申群島 千島群島 日本列島 琉球群島 台灣島 菲律賓群島 東印度群島(印度尼西亞)形成原因是因為歐亞板塊及太平洋板塊的碰撞所致。

[1]由於位處兩塊板塊之間,因此東亞島弧也是全球主要的地震帶之一,分佈了許多火山與火山群。

[2] 戰略意義編輯 二戰結束以後,冷戰初期東、西對抗形成,美國為在西太平洋圍堵共產主義擴張,以大量的軍援、美援建立起強大的反共主義連防,而其中又以台灣島戰略地位最為重要。

台灣位於東亞島弧與第一島鏈中樞,且正處於長江口、珠江口的「中央位置」,距福建最近僅130公里,中間穿隔戰略地位同樣重要的台灣海峽,雙方武力對峙數十年,被稱為西太平洋上「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反共最前哨」、「亞洲與世界的民主燈塔」。

另外,位於東海東側進入太平洋中心位置的琉球群島也有著相當重要的地理及戰略位置。

此地曾為琉球國,其在15、16世紀進入國力的鼎盛期,以東北亞和東南亞貿易的中轉站著稱,號稱「萬國津梁」。

冷戰結束後至今,美軍在琉球群島的沖繩本島仍擁有普天間飛行場及嘉手納空軍基地等數個航空基地。

20世紀的島弧編輯 參見:自由與繁榮之弧 1960年代爆發越戰,美軍在越南戰場上傷亡嚴重,蘇聯的威脅與日俱增。

為擺脫曠日費時的越戰泥淖,美國開始改善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提出「權力平衡」理論,聯中以制蘇。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展開破冰之旅,目的在於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協助,迅速結束戰爭,並全力防堵蘇聯的勢力,這時美國的思維是打破過去東亞島弧的牽制,將共產主義的防堵線移至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聯之間綿長的領土交界線。

中美建交後,「圍堵」政策遂告一段落,而台灣的戰略地位隨之式微,國際地位亦一落千丈。

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與之相比其地位大不如前,象徵冷戰的正式結束。

美國贏得了冷戰,又在波斯灣戰爭得到了空前的勝利,美國成為冷戰後世界唯一的霸權。

但198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改革開放,1990年代壯大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由大陸逐步走向海洋,中國的海岸線綿長,共12300英里,擁有約7100多個島嶼,潛藏著豐富的海洋資源,海洋戰略亦極為重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權論急於邁向太平洋,勢必與美、日兩國發生嚴重衝突,而台灣的地理位置又被賦予新的戰略價值,美國官員又開始倡導新世紀的「圍堵中國政策(英語:Chinacontainmentpolicy)」。

參看編輯 島弧 島鏈 中國威脅論 中國和平崛起參考文獻編輯 ^1.01.1陳曉丹.中国地理博览4.青蘋果數據中心.26November2013:449.GGKEY:GKCA9XDTD85.  ^島弧.中華百科全書.[2015-05-27].(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9).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東亞島弧&oldid=70514999」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