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剪斷了孩子的翅膀,卻抱怨他不會飛翔 - 天下雜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黃啟團. 寶瓶文化. 發布時間:2020-05-01 更新時間:2020-10-30. 161718瀏覽數. 循規蹈矩不犯錯,就是最好的人生? 「我兒子大學畢業好幾年了,下班後總是窩在家裡, ... 回首頁 English 免費訂閱電子報 天下APP免費下載 搜尋 頻道分類 財經 理財五角課 貿易戰 財經焦點 財經週報 投資理財 產業 製造 服務 金融 科技 國際 國際週報 兩岸四地 東南亞 亞洲 歐洲 美洲 非洲 紐澳 管理 管理 行銷 創新創業 人才 職場競爭力 環境 永續發展 氣候變遷 環境 能源 教育 教育趨勢 創新教育 親子教養 人物 大師觀點 CEO觀點 人物特寫 政治社會 政治 政策 社會現場 調查排行 2000大調查 兩岸三地1000大 快速成長企業100強 CSR天下企業公民 標竿企業 金牌服務業調查 縣市調查 2000大調查資料庫 健康關係 健康醫療 兩性關係 心靈成長 時尚品味 時尚精品 旅行 設計 藝文 影視 運動生活 運動 生活 重磅外媒 經濟學人 BBCNews中文 日經中文 德國之聲 路透社 專欄作者 多媒體 數位專輯 互動專題 深度專題 品牌專區 數據圖表 資料新聞 數字說話 圖表動畫 調查報導 聽天下 重磅封面 財經週報 國際聚焦 天下好讀 記者開講 好主管的12樣禮物 創新突圍軍師 四端看天下 大數據,熱品牌 天下書房 天下影音 雜誌 策展 企業突圍 傳承接班 數位轉型 創新突圍 經營管理 Off學 風格 文化 旅行 美食 特色頻道 未來城市@天下 [email protected]天下 獨立評論@天下 創新學院 天下學習 我讀網 換日線 天下影音 微笑台灣 粉絲專頁 官方instagram 官方Line 台積電法說講得有多好? ADR大漲5%,台積電最好的時刻還在後頭 教育 親子教養 你剪斷了孩子的翅膀,卻抱怨他不會飛翔 一個十分聽話的孩子,其實就是一個被剝奪了絕大多數可能性的孩子,因為他只會按照父母的意願去做事,那些父母所不允許的,或者那些由於父母認知局限所限制的領域,於他而言無形中就被關閉了。

161732瀏覽數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分享 其他 文 書摘精選 黃啟團 寶瓶文化 發布時間:2020-05-01 更新時間:2020-10-30 161732瀏覽數 循規蹈矩不犯錯,就是最好的人生? 「我兒子大學畢業好幾年了,下班後總是窩在家裡,哪兒也不去,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興趣,連女朋友也不交一個,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啊?」在一次課堂上,有位家長問我。

「你兒子小時候是不是一直都是你的驕傲?你對他管教很嚴,他從小就很聽話、很守規則,對嗎?」我反問他。

「是啊,你怎麼知道的?」她很驚訝地問我,好像我會算命似的。

我當然不會算命,我之所以能猜得到,是因為這樣的案例我見的實在太多了,就像網路上有張漫畫描繪的一樣:「你剪了我的翅膀,卻抱怨我不會飛。

」 做父母的,總希望自己的孩子聽話。

只是他們忽略了一點:孩子在聽話的時候,某些珍貴的東西也許就被無形扼殺了。

這種現象在家庭教育裡實在是令人心痛。

試想:如果每個孩子都循規蹈矩、乖巧聽話,按照既有的傳統和理念與這個世界相處,那這個世界談何改變,又談何發展、進步? 愛因斯坦也曾說過:「沒有個人獨創性的社會,將是一個沒有發展的社會。

」 可見,一個人是否具備獨創性,關係到一個社會的未來與發展。

我們人類社會就是一部創新的歷史,一部創造性思維實踐、創造力發揮的歷史。

沒有創新,社會將停滯不前,歷史也不會向前推進。

廣告 而對個人來說,沒有獨創性和個人獨立的思考,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就等於自取滅亡。

因為走別人走的路、說別人說的話、思考別人思考的問題,作為獨立個體的你存在的價值又在哪裡?沒有自己的思想、點子、路子,你最終只能被淹沒在人海中。

在以升學考試為主導的今天,大多數家長及教育工作者都把焦點放在知識的灌輸上。

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他們無所不用其極,設定各種規則,從小把孩子定格在一個窄小的領域裡,催迫其拚命生長。

就像菜農種韭黃那樣,為了獲得更多的韭黃,他們讓韭菜在隔絕光線、完全黑暗的地方生長,因無陽光供給,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合成葉綠素,那些原本青綠的韭菜,就變成了嫩黃的韭黃。

當然,作為一種菜肴,韭黃是美味可口的,但是作為植物,它無疑是病態的。

我想,身為父母,沒有人願意培養一個病態的孩子。

廣告 父母要敢於培養「不聽話」的孩子 一個健康的孩子是有活力的,活力的重要元素就是敢於不斷嘗試,敢於不斷創新。

所謂創新,是「不受現成的常規思路約束,尋求對問題的全新、獨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的思維過程。

通俗一點說,就是說別人沒說過的話,做別人沒做過的事,想別人沒想過的東西。

每個人都有創新思維,只是由於被開發和培養的程度不同,一些人鮮活的思維被泯滅了,而一些人則被很好地開發了出來。

「小米」的創始人雷軍在採訪中講道:「小時候,我特別喜歡玩拆裝收音機、電視機,父親很鼓勵我。

這種愛好,沒有家長的支持你是做不到的,因為買那些東西都很貴,特別是在那個年代。

但父親當時花了錢給我買那些東西。

小時候培養的對無線電的興趣,使我在四十歲再創業的時候,選擇了智慧型手機這一領域。

我在小時候萌發的興趣,到了中年才有機會實踐,我想這也是人生的一件樂事。

」 廣告 雷軍的創新思維得到了父母的鼓勵與呵護,其他人也許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雖然我是一個農村出來的孩子,但從小也有不少異想天開的想法,遺憾的是,我母親是一個非常嚴謹的人,她總是告訴我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

在她的世界裡,循規蹈矩、不犯錯誤,就是最好的人生。

因為家教很嚴,我從小就非常聽話,所以,長大後的我什麼事都按規矩做,不敢越雷池半步,什麼錯也不敢犯,更不敢說創新了,活生生像一個年輕的「老人」。

許多認識我很久的朋友都跟我說過,如今的我彷彿越活越年輕了。

並不是我的身體真的變年輕了,而是我給他們的感覺越來越年輕。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有幸選擇了心理學,在過去這二十多年心理學的從業生涯中,我得到了很好的療癒,讓我有機會從母親當年為我設置的安全保護罩中一步步走出來,重獲陽光,當然就會讓人感覺越來越有活力了。

其實我的活力一直都在,只是被某些無形的東西給束縛、壓制住了。

廣告 就像那個耳熟能詳的故事那樣:馬戲團裡有一頭小象,牠的一隻腳被鐵鍊鎖在一根木樁上,小象想要掙脫,但是以牠現有的力氣根本無能為力。

每次掙扎,鐵鍊就會磨牠的腿,越掙扎,磨痕就越重,甚至皮開肉綻。

小象漸漸長大,牠其實已經有足夠的力氣去掙脫固定鐵鍊的木樁了,但牠不會再去嘗試,因為牠腦海裡已經形成了一種觀念:「無論我再怎麼努力,也是無法掙脫的。

」人類和大象一樣,其實有足夠的能力去做很多事情,只是被某種想法給局限了,這種想法在心理學領域叫作「限制性信念」。

這些限制性的想法通常都是當年家庭教育或學校教育強加給我們的。

基於某種原因,或者是為了保護孩子的安全,或者是父母、教育工作者自身認知的局限,又或者是父母希望孩子聚焦在某個領域,對於孩子表現出探索未知的好奇,父母總會用「不可以」、「不可能」、「不行」去加以限制。

廣告 因為孩子對父母天生的愛與忠誠,這些限制無形中就會在孩子的大腦裡形成一種束縛,這種束縛由一種病毒性的信念所導致,而這種信念在心理學領域叫作「無望」。

「無望」的最終結果就是絕望,是對我們最有殺傷力的一種信念,即:不對任何可能性抱有希望。

懷有這種信念的孩子,無論遇到何種事情,他的腦子裡只有一個判斷:我做不到,別人也做不到,任何嘗試都是沒用的。

於是面對任何事情,他們都不想做出努力,哪怕是極其簡單的事情。

他們也不會去尋求幫助──既然沒人能做到,為什麼還要去尋求幫助呢?一旦形成這樣的信念,他人生的某個領域就停止了,如果這樣的信念越積越深,會導致一個人陷入絕望的境地,最終甚至放棄生命。

暫時做不到的事情,不代表以後也不可能。

科技每天都在發展,以前做不到的事情,現在不是在逐一做到嗎?人類沒有翅膀,不可能飛,但是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人類不可能克服地心引力跳上月球,可是人類發明了太空船;人類沒有順風耳,如今卻發明了電話,可以和萬里之外的人聊天;沒有千里眼,人類發明了視訊,對方的一舉一動盡在眼前。

也許今天人類還有很多無能為力的不可能,但誰知道明天會不會就變得可能呢? 因此,一個十分聽話的孩子,其實就是一個被剝奪了絕大多數可能性的孩子,因為他只會按照父母的意願去做事,那些父母所不允許的,或者那些由於父母認知局限所限制的領域,於他而言無形中就被關閉了,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就會像富蘭克林說的那樣,有些人二十五歲那年已經死了,直到七十五歲那年才埋葬。

他們死的並不是肉體,而是心中的希望,以及對人生無限可能性的堅信。

沒了靈魂翅膀的孩子,要如何展翅翱翔? 一直引領科技創新潮流的蘋果創始人賈伯斯曾強調過「初學者的心態」。

初學者的心態是行動派的禪宗,指不要迷惑於表象,而要洞察事物的本質,不要無端猜測、不要期望、不要武斷也不要偏見。

初學者的心態正如一個新生兒面對這個世界一樣,永遠充滿好奇、求知欲、讚嘆。

而孩子的翅膀,就是他對世界的好奇與求知欲。

身為家長,如果我們處處對孩子設限,事事要求孩子聽話,這無疑從小剪斷了孩子的翅膀,扼殺了他的這種天性。

一個沒了靈魂翅膀的孩子,你又怎能指望他長大之後展翅翱翔呢? 那怎樣才能呵護好孩子靈魂的翅膀呢?允許孩子在安全的範疇大膽嘗試,同時喚醒孩子內心對萬事萬物的好奇。

教練技術(CoachingTechnology)中有一套問話模式非常好,在這裡與各位讀者分享。

當孩子問你問題時,千萬不要急於給答案,因為,就算你的答案是對的,如果你回答了他,他也只得到一個答案。

何況,每個人懂得的知識十分有限,你又怎麼能確定自己的答案就是對的呢?所以,最好的方法是讓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

當孩子問你問題時,他一定自己事先思考過,只是對自己的答案不是很確定。

這個時候,你可以反問他:「你說呢?」 當他有了一個答案之後,你再問他:「還有呢?」 當他有了兩個答案之後,你再問他:「除了你剛才所說的,還有呢?」 直到他說「沒有了」,你還可以問他:「假如有的話,是什麼呢?」 當你能夠與孩子這樣對話,孩子就會潛移默化地養成一種開放式思維習慣,他的內在會形成這樣一種信念:「凡事都有三個以上的解決方案。

」「一切皆有可能。

」「方法總是有的,只是我暫時還沒有想到罷了。

」…… 這個方法不光對孩子有效,對成人一樣有效。

公司的主管如果能用這樣的方式管理員工,無形中就能激發員工的創新能力,而且,在這種氛圍下工作的員工,會有滿滿的成就感,因為他的價值得到了有效的發揮。

我們往往會用有限的認知去解讀無限的世界,將自己的一生局限在一個無形的囚籠中而全然不知。

只是,自己限制自己也就罷了,何苦再去傷害孩子?身為父母,有時候連自己怎麼抵達彼岸都不自知,又怎麼能去操控、安排孩子的人生呢? 本文摘自寶瓶文化《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 相關熱門主題 訂閱天下每日報(每週一至週五發送) 天下編輯精選國內外新聞,每天早晨發送,也可以聆聽語音朗讀 訂閱天下每日報 編輯精選新聞,早晨寄送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請查看您的信箱,我們將寄送驗證信給您,確保未來信件會送到您的信箱 #父母 #孩子 #聽話 #創造力 你可能有興趣 【環遊新北走近29種生活】山海美城看見新三芝|廣編企劃 最新訊息 領取首訂優惠3個月$399(原價$699) 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 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 立即訂閱 您已成功收藏此文章 您已成功取消收藏此文章 請先登入或註冊登入會員後,即可收藏文章 註冊 登入 請先登入天下雜誌會員 文章PDF檔案下載為全閱讀專屬功能,若您還不是天下全閱讀訂戶,請先訂閱。

您還不是天下全閱讀訂戶 文章PDF檔案下載為全閱讀專屬功能,若您還不是天下全閱讀訂戶,請先訂閱。

電子報訂閱服務 電子報為會員獨享服務,您將在登入註冊後完成訂閱 這篇文章在出現在 你剪斷了孩子的翅膀,卻抱怨他不會飛翔 分享到臉書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X鈕繼續閱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