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唾液(亦稱口涎、口水)是動物口腔內唾液腺分泌的無色且稀薄的液體,其在食物的消化過程中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
唾液主要由腮腺( ... 「頜」,拼音:gé,注音:ㄍㄜˊ ...
唾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唾液(亦稱口涎、口水)是動物口腔內唾液腺分泌的無色且稀薄的液體,其在食物的消化過程中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
唾液主要由腮腺(英語:parotidgland)、頜下腺(英語:submandibulargland)[註1](submandibulargland)和舌下腺(英語:sublingualgland)(sublingualgland)這三對唾液腺共同分泌出來;唾液的分泌受到大腦皮層的控制,也會受到飲食、環境、年齡以及情緒或唾液腺病變等影響。
人每日分泌1,000—1,500毫升的唾液為正常現象,而嬰兒分泌的唾液比成人多。
另外,唾液中會帶有少量卡路里。
一些動物的唾液除了參與消化之外還有其他的作用。
例如燕科鳥類會使用唾液來幫助築巢;雨燕科的雨燕和金絲燕的巢即俗稱的燕窩[1]。
目次
1功用
1.1消化
1.2消毒
1.3激素作用
1.4非生理學作用
2成分
3分泌
3.1每日分泌量
4文化
5引用文獻
6注釋
7參考資料
功用[編輯]
消化[編輯]
唾液可以潤濕食物並幫助形成食團,使得食物更容易吞咽。
此外,唾液中含有的澱粉酶可以將澱粉分解為糖。
因此對食物的消化是從口腔開始的。
唾液還能起到保護性的作用,可以防止細菌殘留在牙上,亦可沖走附著在牙上的食物殘渣。
消毒[編輯]
一種常見的說法認為唾液裡含有天然的消毒成分,因此人們相信在受傷後舔舐傷口對復原有幫助。
佛羅里達大學的研究者發現老鼠的唾液中含有一種名為神經生長因子(NGF)的蛋白質。
塗上NGF的傷口要比不做處理的傷口恢復快兩倍;因此某些物種的唾液確實有幫助傷口恢復的功效。
人類的唾液中目前仍未發現有NGF存在;不過研究者在人類唾液中發現了一些抗菌劑,如IgA、乳鐵蛋白、溶菌酶以及過氧化物酶[2]。
雖然至今仍未有證據顯示舔舐傷口可以消毒,不過在舔舐的過程中一些較大的污染物如灰塵以及病原體可被唾液直接沖走。
因此在沒有水或其他消毒劑的情況下舔舐仍不失為清潔傷口的好方法。
動物的口腔中有大量的細菌,其中一些是致病菌。
一些疾病如皰疹能夠通過口腔傳播。
被動物(包括人類)咬傷一般要用抗生素處理,否則可能會發生敗血症。
一些近期的研究顯示使用鳥類的唾液來檢測禽流感要比糞便樣本更多[3]。
激素作用[編輯]
唾液中含的味多肽據認為與味蕾的生長有關。
由於女性在排卵期雌性激素分泌會增多,雌激素在唾液中又會與某些鹽結合產生鹽的結晶,在顯微鏡下觀察唾液會顯示羊齒狀結晶,從而可以準確檢測排卵期,非排卵期只有泡狀點點。
非生理學作用[編輯]
唾液有防霧的功能。
潛水員通常會在潛水鏡上抹一層薄薄的唾液以防止起霧[4]。
唾液也是藝術品修復中常用的一種清洗劑,沾上唾液的棉籤可用於去除藝術品表面的塵土[5]。
成分[編輯]
唾液產生於唾液腺。
唾液的98%都是水,不過其中還含有許多重要物質,包括電解質、黏液、抗菌物質以及多種酶。
[6]
唾液中一般含有:
水;
電解質:
2-21 mmol/L鈉離子(低於血漿濃度);
10-36 mmol/L鉀離子(高於血漿濃度);
1.2-2.8 mmol/L鈣離子(與血漿濃度相同);
0.08-0.5 mmol/L鎂離子;
5-40 mmol/L氯離子(低於血漿濃度);
25 mmol/L碳酸氫根離子(高於血漿濃度);
1.4-39 mmol/L磷酸根離子;
碘(一般高於血漿濃度,但會隨著人體碘攝入量變化)。
黏液。
黏液中主要含黏多糖與糖蛋白;
殺菌物質(硫氰酸鹽,過氧化氫,分泌型IgA);
表皮生長因子,即EGF;
多種酶,主要為以下3種:
α-澱粉酶(EC3.2.1.1);澱粉酶讓人在吞咽食物前即可開始消化澱粉。
該酶的最適pH值為7.4。
舌脂酶;舌脂酶的最適pH值為4.0左右,因此它要等進入靠近胃的酸性環境後才會開始發揮作用。
抗菌酶;
溶菌酶;
唾液乳過氧化物酶;
乳鐵蛋白[7];
免疫球蛋白A[7];
富脯氨酸蛋白(輔助牙釉質形成,結合鈣離子,殺滅微生物,以及起潤滑作用)[7]。
其他含量較少的酶還包括:
唾液酸性磷酸酶A+B;
N-乙醯-L-丙氨酸醯胺酶;
NAD(P)H脫氫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穀胱甘肽轉移酶;
乙醛脫氫酶3;
葡萄糖-6-磷酸異構酶;
以及組織激肽釋放酶(具體作用未知)[7]。
細胞:每毫升唾液中大約含有8百萬細胞和5億細菌。
其中細菌的產物(有機酸,胺類化合物,硫醇化合物)有時會使唾液產生臭味。
Opiorphin,一種新發現的止痛物質。
分泌[編輯]
唾液的分泌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共同控制[8]。
每日分泌量[編輯]
學界對健康人每日的唾液分泌量仍存爭議;每日分泌量的估計值從0.75升到1.5升有多種説法,不過學界一致認爲睡眠時唾液分泌量會降到極低的水平。
對於人類來説,顎下腺分泌的唾液最多,約佔總量的70-75%;其次則是腮腺,分泌量約佔唾液總量的20-25%,其他唾液腺的分泌量較少。
文化[編輯]
唾液雖然在古代雅稱為「金津玉液」,在近代卻向來給人有不潔不雅之感,因而出現「唾罵」一詞,表示對人的羞辱。
引用文獻[編輯]
^Marcone,M.F.(2005)."Characterizationoftheediblebird'snesttheCaviaroftheEast."FoodResearchInternational38:1125–1134.doi:10.1016/j.foodres.2005.02.008Abstractretrieved12Nov2007(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JormaTenovuo:AntimicrobialAgentsinSaliva—ProtectionfortheWholeBod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JournalofDentalResearch2002,81(12):807-809
^"Salivaswabsforbirdfluvirusmoreeffectivethanfaecalsamples"GermanPressAgencyDecember11,2006Retrieved13November2007(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MaskCare-Haveaclearvieweverydive.TheScubaDoctor.TheScubaDoctor.[February15,201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19).
^TechniquesforCleaningAcrylic.GoldenArtistColors.[2008-09-1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06).
^MCG生理學6/6ch4/s6ch4_6
^7.07.17.27.3Page928in:WalterF.,PhD.Boron.MedicalPhysiology:ACellularAndMolecularApproaoch.Elsevier/Saunders.2003:1300.ISBN 1-4160-2328-3.
^MCG生理學6/6ch4/s6ch4_7
注釋[編輯]
^「頜」,拼音:gé,注音:ㄍㄜˊ
參考資料[編輯]
查詢維基詞典中的唾液。
Venturi,S.;Venturi,M.Iodineinevolutionofsalivaryglandsandinoralhealth.NutritionandHealth20.2009:119–134.PMID 19835108. 引文使用過時參數coauthors(幫助)
Bahar,G.,Feinmesser,R.,Shpitzer,T.,Popovtzer,A.andNagler,R.M.Salivaryanalysisinoralcancerpatients:DNAandproteinoxidation,reactivenitrogenspecies,andantioxidantprofile.Cancer109.2007:54–59.
Banerjee,R.K.,Bose,A.K.,Chakraborty,T.K.,de,S.K.andDatta,A.G.Peroxidase-catalysediodotyrosineformationindispersedcellsofmouseextrathyroidaltissues.JEndocrinol.2.1985:159–165.
Banerjee,R.K.andDatta,A.G.Salivaryperoxidases.MolCellBiochem70.1986:21–29.
Bartelstone,H.J.Radioiodinepenetrationthroughintactenamelwithuptakebybloodstreamandthyroidgland.JDentRes5.1951:728–733.
Bartelstone,H.J.,Mandel,I.D.,Oshry,E.andSeidlin,S.M.UseofradioactiveiodineasatracerintheStudyofthePhysiologyofteeth.Science106.1947:132.
規範控制
AAT:300191696
BNF:cb11964981c(data)
GND:4056095-8
LCCN:sh85116804
NDL:00561184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唾液&oldid=70134882」
分類:體液隱藏分類:含有中文的條目含有非中文內容的條目含有英語的條目含有過時參數的引用的頁面包含AAT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АварAzərbaycancaBasaBaliBikolCentral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বাংলাBosanskiCatalàMìng-dĕ̤ng-ngṳ̄ČeštinaЧӑвашлаDanskDeutschދިވެހިބަސް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VõroFrançaisFryskGaeilgeGalegoHausa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MagyarՀայերենԱրեւմտահայերէնInterlinguaBahasaIndonesiaIñupiakIdo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TaqbaylitKabɩyɛҚазақшаಕನ್ನಡ한국어RipoarischLatinaЛаккуLimburgsLietuviųLatviešu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BahasaMelayuNederlandsNorskbokmålPolskiPortuguêsRunaSimiRomânăРусскийSicilianu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සිංහල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Српски/srpskiSundaSvenskaKiswahiliSakizayaதமிழ்తెలుగుไทย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TiếngViệt吴语IsiXhosaייִדיש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延伸文章資訊
- 1唾液 - 萌典
- 2辭典檢視[唾液: ㄊㄨㄛˋ ㄧㄝˋ]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 3詞:唾液(注音:ㄊㄨㄛˋ ㄧㄝˋ) | 《國語辭典》
《國語辭典》中詞語“唾液”注音為ㄊㄨㄛˋ ㄧㄝˋ,拼音為tuò yè,意思是由口腔黏膜與唾腺分泌液混合而成的黏液。可滋潤口腔、浸漬食物、分解澱粉,具有部分的消化作用。
- 4詞:唾液(注音 | 健康跟著走
【词语】: 唾液唾的词语【拼音】: tuòyè 【解释】: 口腔中分泌的液体,作用是使口腔湿润,使食物变软容易咽下,还能分解淀粉,有部分消化作用。通称唾沫或口水。
- 5唾液- 教育百科| 教育雲線上字典
注音:. ㄊㄨㄛ. ㄧㄝ ; 漢語拼音:. tuò yè ;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唾液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