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在后文通过“上中下三士”对此的理解,开展进一步论述。

因此,反动在中国先秦文化是进步主义的概念,其内涵与英文reaction接近,可参考《反动的修辞》。

反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4年11月25日)请協助改善这篇條目,更進一步的信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或扩充请求中找到。

请在擴充條目後將此模板移除。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4年11月25日)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反动"—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系列条目保守主义 分支 激情保守主义(英语:Compassionateconservatism) 保守统合主义(英语:Conservativecorporatism) 文化保守主義 保守女权主义(英语:Listofconservativefeminists) 財政保守主義 綠色保守主義 自由保守主義 保守自由主義 自由意志保守主義 民族保守主義 新保守主義 新右派 旧保守主义 家长保守主义(英语:Paternalisticconservatism) 实用保守主义(英语:Pragmaticconservatism) 进步保守主义 右翼民粹主義 反动主义 小保守主义(英语:Small-cconservative) 社会保守主义 古典保守主义 概念 公民社会 社群主義 互补主义(英语:Complementarianism) 文化遗产 家庭主义(英语:Familism) 家庭价值观(英语:Familyvalues) 自然法 自然规律(英语:Naturalorder(philosophy)) 私有制 法治 团结 传统 人物 约翰逊 休谟 伯克 亚当斯 莫尔 德·迈斯特 波納德 卡拉姆津 德·夏多布里昂 坎寧 柯勒律治 梅特涅 米勒 卡莱尔 紐曼 迪斯雷利 托克維爾 陀思妥耶夫斯基 丹纳 科尼奇尼(英语:FeliksKoneczny) 诺克 施特劳斯 奥克肖特 冯·屈内尔特-勒丁(英语:ErikvonKuehnelt-Leddihn) 里根 柯克 撒切尔 巴克利 沃(英语:AuberonWaugh) 威尔(英语:GeorgeWill) 斯克鲁顿 希钦斯(英语:PeterHitchens) 彼得森 组织 欧洲保守派和改革主义者党 歐洲人民黨 国际民主联盟 宗教 基督教民主主義 基督教右派 基督教基要主义 印度教保守主义(英语:Hinduconservatism) 犹太教保守主义(英语:Jewishconservatism)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传统主义天主教(英语:TraditionalistCatholicism) 各地区 澳大利亚(英语:ConservatisminAustralia) 比利时 伯利兹(英语:ConservatisminNorthAmerica) 巴西 加拿大(英语:ConservatisminCanada) 蓝托利(英语:Bluetory) 红托利(英语:Redtory) 社交保守主义(英语:SocialconservatisminCanada) 中国(英语:Neoauthoritarianism(China)) 哥伦比亚(英语:ConservatisminColombia) 古巴(英语:ConservatisminNorthAmerica#Cuba) 丹麦 芬兰 法国 德国(英语:ConservatisminGermany) 保守革命 邦国社会主义(英语:StateSocialism(Germany)) 希腊 危地马拉(英语:ConservatisminNorthAmerica#Guatemala) 香港 印度(英语:ConservatisminIndia) 印度教特性(英语:Hindutva) 墨西哥(英语:ConservatisminNorthAmerica#Mexico) 新西兰(英语:HistoricconservatisminNewZealand) 巴基斯坦(英语:ConservatisminPakistan) 巴拿马(英语:ConservatisminNorthAmerica#Panama) 俄罗斯(英语:ConservatisminRussia) 歐亞主義 普京主義 塞尔维亚(英语:ConservatisminSerbia) 西班牙(英语:Traditionalism(Spain)) 卡洛斯主义 瑞士 韩国(英语:ConservatisminSouthKorea) 台湾 土耳其(英语:ConservatisminTurkey) 保守民主 英国 “和”主义(英语:"And"theoryofconservatism) 一国保守主义 撒切尔主义 托利主义(英语:Toryism) 美国 融合主义(英语:Fusionism) 运动(英语:Movementconservatism) 里根主义 洛克菲勒共和党 特朗普主义 相关议题 反共主義 农业主义 贵族政治 资本主义 中間偏右 社團主義 反革命 法西斯主义 自由主义 母系主义(英语:Maternalism) 君主主義 排外主義 新自由主義 老右派(英语:OldRight(UnitedStates)) 父權 激进中间主义(英语:Radicalcentrism) 激进右派 欧洲(英语:Radicalright(Europe)) 美国(英语:Radicalright(UnitedStates)) 反动 右派 政治主题查论编 反动原指物理学上的反向运动。

用于历史学上意指与历史发展方向相悖的行为与言论,也称反动主义。

目录 1语源 2用法 2.1社会主义国家 2.2國民政府 3另見 4参照 语源[编辑] 「反动」一詞源自老子道德經「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这句话可直译为:回顾是道的动力,简化是道的应用。

作者在后文通过“上中下三士”对此的理解,开展进一步论述。

因此,反动在中国先秦文化是进步主义的概念,其内涵与英文reaction接近,可参考《反动的修辞》。

文化学术界普遍认为汉字「反动」一词类似于「干部」、「革命」、「政治」、「科学」、「经济」等词汇同来源于日本[來源請求],原因是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方思想并在進行明治维新期间创造了大量汉字双字和多字词汇来翻译来自西方的新概念。

后来这些词汇被20世纪早期留学日本的中国知识分子们引进中国,变成为汉语白话文运动的文学实践中一种特别有效的力量。

用法[编辑] 社会主义国家[编辑] 越南胡志明市一家网吧的电脑上贴着字条,提示禁止浏览“反动”(Phảnđộng)和“堕落”内容。

在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如北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学中,反动一词则被普遍用于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各种反革命运动[1]。

其中在中国大陆「反动」一词的内容在1949年之后的中国大陆很长一段时间是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等词汇列在一起,被认定为必须取缔和惩罚的,[2][3]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使用針對反文革分子。

[4]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無「反动罪」的罪名,但以前的刑法中存在過反革命的定义,以及因其所产生的反革命罪。

[5] 國民政府[编辑] 「反動」一詞曾被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廣泛使用,指一切反對三民主義,并試圖顛覆中華民國政體的組織,通常特指中國共產黨,或與「中國共產黨」等字連用。

[6] 另見[编辑] 反革命 复古主义 参照[编辑] ^《唯物辩证法大纲》。

^中共中央關于處理反動的、淫穢的、荒誕的書刊圖畫問題和關于加強對私營文化事業和企業的管理和改造的指示.中共中央.1955[2017-11-20].(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厕所内写反动词句的行为属何种性质问题的批复-法律教育网.www.chinalawedu.com.[2020-02-12].(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0).  ^曾邦元反革命案南京市鼓樓區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zh.m.wikisource.org.[2020-02-12].(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0).  ^这部法里还有“镇压反革命”,代表建议删除.news.ifeng.com.[2020-02-12].(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30).  ^中正文教基金會.[2019-05-31].(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9).  规范控制 GND:4048653-9 LCCN:sh85111630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反动&oldid=69367859” 分类:保守主义政治理論右派政治隐藏分类:自2014年11月扩充中的条目自2014年11月需补充来源的条目拒绝当选首页新条目推荐栏目的条目自2016年9月有未列明来源语句的条目含有越南語的條目包含GN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LC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不转换 已展开 已折叠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已展开 已折叠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打印页面 其他语言 AlemannischالعربيةمصرىAzərbaycancaБеларускаяБългарскиБуряадCatalàČeštinaDanskDeutschZazaki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עבריתHrvatski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ქართულიҚазақша한국어КыргызчаLatviešuBahasaMelayuNederlandsNorskbokmålPolski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impleEnglishSvenska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TiếngViệt 编辑链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