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試常見問題QA-TKB甄戰學習顧問中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什麼是特殊選才?什麼是申請入學?什麼是繁星推薦? 目前大學升學管道中,分為「甄選入學」與「指定考試分發」 ... 課程諮詢 關閉 高中職升大學 最新考情 特殊選才 繁星推薦 個人申請 分科測驗 統一入學測驗 108新課綱 科系介紹 大學18學群 科大21類群 書審面試準備 書審製作 面試考古題 課程介紹 學科準備 甄試準備 成功範例 贏家經驗談 考取金榜 學習歷程 學習歷程情報 主題課程 108新課綱 APCS檢測 課程介紹 數位教材 國中數位教材 會考總複習 高中數位教材 學測細說 分科測驗細說 學測總複習 分科測驗總複習 最新考情 會考歷屆考題 素養考題 學測歷屆試題 分科測驗歷屆試題 精選題庫 知識點題庫 素養題庫 教材介紹 師資陣容 預約試聽 醫學專班 醫學甄試情報 醫學書審口試技巧 課程介紹 暑期先修 學士後醫 贏家經驗談 熱門講座 國中升高中 高中升大學 大學升研究所 國營事業複試 主題課程 大學轉學考 寒假轉學考 暑假轉學考 學士後醫 課程介紹 常見Q&A 研究所甄試 研究所推甄 研究所複試 課程介紹 研究所推甄 研究所複試 常見Q&A 書審面試準備 贏家經驗談 在職專班 入學管道介紹 最新考情 課程介紹 常見Q&A 國營/銀行複試 最新招考消息 國營聯招 公股銀行 中華電信 課程介紹 贏家經驗談 關於甄戰 系統公告 服務據點 近期活動 落點網站 主題課程 免費講座 預約諮詢 服務據點 高中職升大學 學習歷程 數位教材 醫學專班 熱門講座 大學轉學考 研究所甄試 在職專班 國營/銀行複試 關於甄戰 常見問題 大學甄選入學 科大甄選入學 研究所甄試 研究所在職專班 全部展開︱全部隱藏 什麼是特殊選才?什麼是申請入學?什麼是繁星推薦? 目前大學升學管道中,分為「甄選入學」與「指定考試分發」,「甄選入學」就包括了「繁星推薦」與「個人申請」,這兩種管道就是以學測成績為基礎,讓學生選擇自己想要讀的學校。

「繁星推薦」是以學測成績加上學生平時成績作為競爭依據,讓偏鄉學校的學生也有機會進入頂尖大學就讀。

「個人申請」則是以學測成績加上學生的備審資料作為競爭依據,讓學生依據自己想要就讀的領域,去準備個人資料並遞交申請。

「特殊選才」是從104學年度開始試辦的入學管道,以各校系獨立招生的方式,招收各類有特殊專才或弱勢的學生,其辦理時間約是從11月開始至1月結束,在考學測之前就會放榜。

關閉 特殊選才、繁星推薦以及個人申請的資格是什麼? 項目 特殊選才 繁星推薦 個人申請 承辦單位 各大學校系 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 報考資格 具特殊才能或具不同教育資歷學生(如境外臺生、新住民及其子女、實驗教育學生、持有ACT或SAT等國外具公信力之入學用大型測驗成績者) 高中推薦 1.高中全程就讀同一學校,修滿高一、高二個學期學分之應屆畢業生。

2.高一、高二「各學期平均成績」之平均成績全校百分比符合大學規定。

3.當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術科考試成績通過大學校系檢定標準。

學生自主 當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術科考試成績通過大學校系檢定標準。

報名方式 學生自主報名 推薦之高中報名 1.網路報名 2.「考生個別報名」、「學校集體報名」 不限 報名校系 1.一個學校一個學群 2.選填志願數依學校規定 六校系為限 考試方式 1.備審資料 2.口面試 3.術科測驗(部分採計) 1.學科能力測驗 2.術科考試(部分採計) 1.學科能力測驗 2.術科考試(部分採計) 篩選方式 依各校系判別 1.通過校系自訂之學科能力測驗、術科測驗檢定標準。

2.依高中推薦優先順序與分發比序分發。

3.第一輪分發各大學錄取同高中學生以一名為限 4.第一輪有缺額,再進行第二輪分發。

通過校系自訂之學科能力測驗、術科測驗檢定標準。

關閉 我可以先參加特殊選才、之後參加繁星推薦跟個人申請嗎? 可以,但是若已經有上榜特殊選才的同學,必須要放棄該入學名額,才能夠參加後續的繁星推薦與個人申請。

由於特殊選才的放榜時間是在學測前,而且規定的特殊選才放棄入學申請截止時間是在學測成績公布後,所以同學可以在特殊選才上榜後、等待學測成績公布再去選擇放棄與否。

關閉 我該選擇特殊選才、繁星推薦還是個人申請? 1.特殊選才: 特殊選才適合在學習過程中有特殊表現、或有不同教育資歷的同學,以及清寒學生但卻有不斷挑戰逆境、向上努力。

2.繁星計畫: 適合在該學校平時成績優異,讓學生儘管在偏鄉、資源少,也可以透過平時的優異成績進入超過自己學測成績表現的學校。

3.個人申請: 適合擁有多元學習經歷的學生,透過多方面的學習表現來展現對於該專業領域的興趣與認知,以此做為備審資料說服大學考官。

關閉 我該何時開始準備特殊選才? 特殊選才的大致時程為11月簡章發布、12月考試、1月放榜,甄戰建議同學最好在高二升高三的暑假就按部就班的將需要的文件準備好,因為若是太晚準備就會容易與學測的準備卡在一起,到時候就是蠟燭兩頭燒。

關閉 特殊選才是每個大學校系都有嗎?會開放多少名額呢? 由於特殊選才是獨立招生,所以大學校系參與與否取決於各個校系,需要向教育部提出申請與招生條件,審核通過後即可自行招生。

自104學年度是特殊選才第一次試辦招生,核定12所大學共53個名額,105年即增加到21所大學共151個名額,106年則是30所大學共292個名額,預計未來將有可能增加到總共600個名額提供來自不同地方、擁有各項不同特殊才能的學生入學。

關閉 特殊選才的備審資料可以在個人申請時使用嗎? 絕對可以,只要同學確實了解自己,在特殊選才與個人申請都選擇同樣領域的校系為目標,那麼備審資料就可以沿用,而且由於提前準備的關係,你比起其他的競爭對手將會有更多完善的空間與時間,這也將會是準備特殊選才的學生一大優勢。

關閉 特殊選才的口面試型態跟個人申請有何不同? 不論是特殊選才或者是個人申請的口面試,重點都是要將自己最亮眼的一面表現出來,唯一不同的是各個學校會有屬於自己的口面試風格,這就需要大量的蒐集資料了。

關閉 特殊選才會看在校成績嗎? 會,有許多校系會將在校成績作為申請的門檻之一,所以若你的在校成績相當優異,那你就會佔據一定的優勢,但是在校成績並不亮眼的同學不必氣餒,因為也有許多校系的申請條件會放在實際的競賽、經歷等,一樣有許多的機會。

關閉 參加特殊選才可以同時報考多個校系嗎? 可以,特殊選才自104學年度起至106學年度,均為獨立招生,學生與家長只要對該校系有興趣就可以投考,並不衝突,只是需要注意不同校系之間的口面試時間也許會重疊,要謹慎小心。

關閉 什麼是術科考試?(參加術科考試也要參加學測嗎?有哪些科系需要參加術科考試?) 術科考試包含美術、音樂與體育三組,每組又分為數個考科,考生可以自由選考並依選考之項目應考。

各組考試科目如下:表7-1術科考試個組考科 組別 考科 美術 素描、彩繪技法、創意表現、水墨書畫、美術鑑賞 音樂 主修、副修(註)、樂理、聽寫、視唱 體育 60公尺立姿快跑、20秒反覆側步、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立定連續三次跳、1600公尺跑走 註:音樂組主修、副修由以下項目中選擇:鋼琴、聲樂、弦樂、管樂、擊樂、理論與作曲與傳統樂器,不可重複。

資料來源:102年大學術科考試簡章,參考日期:2013/05/01 術科考試與學科考試是有志於美術、音樂、體育相關學系考生都必須準備的考試。

以師大音樂系為例,其即同時採計學科能力測驗與術科考試成績,並設定各主修招生人數。

因此,若同學想要報考相關學系,除了準備學測以外,也應先閱讀簡章看志願校系是否有將術科考試列入考試科目之中。

關閉 普通班的學生可以參加音樂系、美術系、舞蹈系、體育系的甄選嗎? 無論繁星或個人申請,在簡章中除了學歷以外都未限制各學系的應考資格,因此不是只有高中音樂、美術、舞導與體育等精英班學生才能報考相關學系。

準備繁星的考生,只要能滿足在校學業成績全校排名百分比、學科能力測驗檢定標準、術科考試檢定標準,即可申請;而在個人申請的部分,雖然沒有在校學業成績全校排名百分比的要求但還是必須滿足學科能力測驗檢定標準與術科考試檢定標準,並且視各校系準備第二階段指定項目考試,一般來說包含書面資料審查與面試,甚至是額外的術科測驗,通過後即可錄取。

不過在實務上,報考音樂系、美術系、舞蹈系、體育系的學生多半還是以全國各高中相關資優班或菁英班學生為主,這主要是因為術科考試的門檻相當高,非經長期、專業訓練,一般學生很難達到標準的緣故。

以音樂系為例,一般音樂系皆會要求同學至少俱備兩種以上的樂器專長,還必須對樂理、視唱、聽寫具有相當程度的能力;而在美術相關學系,同學也必須在素描、彩繪技法、創意表現、水墨書畫、美術鑑賞等各方面具有相當的水準,而在體育部分也必須具備相當的運動能力。

而這些能力的養成儲天份以外還都有賴長期的訓練,依照一般高中課程的安排,較難使同學有足夠的準備以應付這些挑戰,因此一般學生在挑戰這些校系時會處於比較不利的態勢。

關閉 什麼是落點分析? 落點分析,是一個輔助填選志願的工具。

畢竟要從1762個校系中,找出自己喜歡、而且上榜機會大的六個校系,不是件容易的事。

簡單地說,選填志願就是學生在選學校,而學校也在選學生。

因此,如何選擇出適合自己性向與興趣的科系,是一個抉擇性的困難問題。

考生在選填志願時,應該也可以發現必須面對很多的不確定性的影響因素,例如今年65級分等於去年的多少級分?家權比重改變對錄取結果會有甚麼影響?因此,考生與家長需要一個以統計方法為基礎的分析工具,來協助判定自己分數的落點在哪些學系,並考量各年度各科成績分配及加計權重等因素,提供考生選填志願時一個合理的參考,這就是「落點分析」。

當考生與家長面臨選擇與缺少可信賴的建議時,便可憑藉「落點分析」的客觀數字來做為選校或選系的參考。

基本上,落點分析是建立在一個大前提下,就是「前後兩年學生對於各校系基礎評價不變」,也就是學生偏好不變。

在此前提下,系統才能藉由過去的資料加上今年數據的修正得到一個接近實際狀況的模擬結果。

在大前提成立下,再考量不同校系、不同考科加權方法,以及學生與家長本身所設定的條件(區域、學校、學群等),甚至某些軟體還會額外蒐集未公開的資料,例如超額錄取分數,最後才產生一份推薦名單作為選擇時的參考。

關閉 我一定要做落點分析嗎?怎麼做? 落點分析基本上還是一種預測,沒有所謂「百分之百」的準確度。

落點分析的主要功用是協主考生與家長從1762個校系中,挑選出最適合的六校系。

在這中間的過程中,需要考量的因素很多,包含冷熱門校系、檢定與篩選倍率、單科難易度變化、系所出路等。

因此,考生與家長是會有需求在拿到成績至繳交志願的短短數天內,作出決定,這種壓力對尚未經歷過個人申請的學生與家長們實屬煎熬!因此,落點分析是一種協助的工具,可以使學生與家長共容易聚焦,藉由系統先找出最可能的學系,在來討論要不要放到自己的志願當中,加速決策的過程。

要提醒考生的是千萬不要盲目的相信『太肯定或過於強調分數』的落點分析。

很多人一拿到成績就開始緊張,而在慌亂時總想有個什麼可以依靠好讓自己比較心安,所以很多家長、學生就會有需求及渴望有所謂的落點分析來幫助他們做選填的工作。

一般來說,落點分析要能發揮最大的效用,需要精準的設定條件,而落點分析的結果解釋,若有專門的專家協助,也更容易了解數據背後的意義,甚至可藉由人力修正系統的偏誤。

因此,建議學生與家長應尋找可信賴的學習顧問協助進行落點分析與選填志願,才能幫助同學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志願。

關閉 為什麼各家的落點分析會出現差異?我該怎麼判讀? 考生接獲成績單後,往往由於緊張自己的成績,而尋求各式各樣的落點分析服務,往常提供落點分析服務的單位,不外乎坊間補習班或私立大學。

而會出現各版本差異原因如下:1.內部參數的設定。

因為每年報考人數不同、級分分佈人數也不同,各級距級分也不同,再加上各校系採計及加重的考科不同,因此缺乏完全相同的基準點可比較。

為了進行比較,各落點分析系統團隊必須設定參數,將過往的結果藉由參數來模擬今年的落點。

而參數設定的詳細、正確度就會牽涉到系統的可信度。

最早開放使用的落點分析系統一般來說都是簡單修正一些基礎數據,但即使公佈各種累積人數,考生也很難掌握真正跟自己比較、競爭的是哪一群人,因此參考價值有限。

2.變數影響。

因為考生的分數結構、興趣、價值觀、校系採計考科組合不同、學科能力測驗及個人志願序、校系錄取名額、文理組考生的多重選擇…這些變化都會影響到每個學生的選擇,落點分析只是盡可能的參照過往分佈去模擬,與實際情況還是會有差異。

3.條件設定。

若學生與家長能給與系統更多的條件,自然系統分析就能更精準的提供參考校系,但若只是籠統的給出一兩個條件,例如北區、國立大學,那系統跑出來的結果自然會區向分散。

基於以上種種原因,做出來的落點可能相差甚遠,而這麼多份資料迥異的分析,恐怕是徒增考生的選填困擾,建議考生及考生家長應審慎了解後,選擇要使用何處提供的落點分析資料,,將入份落點分析進行交叉比對,方可真正幫助選填志願。

關閉 什麼是前標、頂標、均標、後標、底標? 學科能力測驗各學科及總級分各訂有五項標準(計算均不含缺考生,總級分不含五科都缺考的考生),以作為各大學校系制定檢定標準的基準。

根據簡章規定,學測篩選程序是「先檢定,後篩選倍率」。

檢定篩選有「頂標」、「前標」、「均標」、「後標」、「底標」五種標準,如未達校系所定篩選標準,不得參加指定項目甄試。

計算方式如下: 頂標 該科成績位於第88百分位數之考生級分 前標 該科成績位於第75百分位數之考生級分 均標 該科成績位於第50百分位數之考生級分 後標 該科成績位於第25百分位數之考生級分 底標 該科成績位於第12百分位數之考生級分 關閉 什麼是倍率篩選? 倍率篩選係指校系以某一學科或某幾學科之測驗級分數(含總級分)或分數,由倍率高者篩選至倍率低者,以篩選出某倍於預定招生名額之學生人數(即招生名額×最低倍率)參加指定項目甄試;倍率相同之學科(術科),以其級分(分數)之和進行篩選。

關閉 什麼是同級分超額篩選? 同級分超額篩選是指在依校系所訂之最低倍率做倍率篩選時,若這個學系非常熱門,導致因考生某級分(分數)相同,致篩選出的人數大於校系原訂參加指定項目甄試的人數時,該級分(分數)之同級分(分數)考生以學科能力測驗總級分在篩選一次。

同級分超額篩選是影響落點分析準確性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因為甄選委員會只會公佈有無超額篩選,而不會對一般大眾公佈超額篩選最後入選學生的級分數,只有在被刷掉的考生在成績單上才會顯現超篩及分數為何,因此超篩資訊多半有賴有心人士的蒐集與提供。

很多家長有疑問明明曉孩子的成績符合檢定標準,但為何落點分析建議不要選,主因常常就是因為「超篩」的緣故。

關閉 只有繁星考生才會需要考慮在校排名嗎?個人申請考生的在校排名對第一階段的申請會有影響嗎? 依據大學「繁星推薦入學」招生簡章規定各大學校系第一分發比序項目統一訂定為「在校學業成績」全校排名百分比,其餘分發比序項目得為學科能力測驗各單科級分或總級分或術科考試各項目分數或「各單科學業總平均成績」全校排名百分比。

而在個人申請的部分,個人申請在第一階段時是不考慮「在校排名的」,只看學測成績。

但在通過第一階段後,全國各校系多半會在校系分則簡章中明列書審資料應包含高中(職)在校成績證明(包含高一至高三上學期計5個學期各學科成績、各學期學業總平均成績、班級排名、班級排名百分比、年級排名及年級排名百分比)這顯示出各大學仍會把在校成績納入考量的因素,因此同學不可輕忽在學成績的重要。

只有考試入學分發毋須在意成績。

關閉 我可以跨類組報名嗎? 在申請入學的機制中,學生在學期間選讀的類組並非關注的焦點。

在申請機制中,只限制參加個人申請之考生,申請校系數以六校系(含)為限,而未針對校系的性質作出限制或規定,而大學方面也只能限制考生可申請該校之學系(組)數,違者取消考生報名該大學所有校系(組)之申請,也未就學生的背景作出限制。

在第一階段的篩選程序中,無論「檢定篩選」、「倍率篩選」與「同級分超額篩選」,皆是針對「成績」而非「背景」進行篩選,因此只要成績符合要求,跨類組報名並不影響篩選結果。

而在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中,跨類組的考生由於特殊性,在面試時往往會被聚焦於為何要跨類組選系的問題?因此,無論書審或面試,跨類組的考生若能針對「就讀動機」與「個人興趣」的部分多加著墨,解釋自己為何要選擇跨類組的科系,使評審委員相信這是一個深思熟慮的決定,就可以把自己的劣勢(對這個學系所需的專業知識理解較少)轉化為優勢(更具學習熱情、目標明確)總結來說,跨類組報名在機制上是可行的,但在準備時,更需針對動機加以進一步的論述,使評審委員能相信你的專業能力與特質、過往經驗是他們所要的學生,更勝過那些報考同一類組的考生。

關閉 我有資格參加第一階段甄選嗎?第一階段的準備工作有哪些? 第一階段甄選是以學科能力測驗與術科考試篩選。

第一階段的篩選又可分為檢定與篩選兩關,檢定是依據校系分則簡章所公佈之採計之科目(或總級分)標準(頂標、前標、均標、後標、底標)判定是否合格,達到標準者方能進入倍率篩選。

以國立中興大學電機學系為例,102年該系檢定標準是國文均標、英文均標、數學前標、自然前標。

因此只要考生國文11級分以上,英文10級分以上,數學10級分以上,自然11級分以上,就符合簡定的條件。

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下列任一情形者,不得參加篩選:(1)學科能力測驗有任一考科為零級分(缺考成績以零級分計)。

(2)校系要求(檢定、倍率篩選或採計)之術科項目為零分(缺考、未報考成績以零分計)。

(3)大學甄選入學「繁星推薦」錄取生,一律不得參加個人申請報名。

第一階段甄選的篩選則是依照各系規定之學測成績採計方式(採計倍率)與篩選倍率,從符合學系申請資格的申請人中,挑選出成績最優異的學生進入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

學測成績採計方式是規定採計成績的倍率,某些校系可能特別重視某一科的成績,將這一科的比重加以放大,以東吳大學英文學系為例,本學系的第一階段申請條件是英文前標、國文均標,且英文成績採2倍計算。

因此,若同學英文成績越高,甚至滿級分,申請該系通過機率將大為增加。

而在篩選倍率的部分,系統會先由所有申請者中,以某一學科(術科)或某幾學科(術科)之測驗級分數(含總級分)或分數,由倍率高者篩選至倍率低者,以篩選出某倍於預定招生名額之學生人數(即招生名額×最低倍率)參加指定項目甄試;倍率相同之學科(術科),則以其級分(分數)之和進行篩選。

在篩選過程中(最低倍率除外),如因考生某級分(分數)相同,致某倍率之實際篩選人數超出預計篩選人數時,則該級分(分數)之同級分(分數)考生一律參加次一倍率之篩選。

以國立成功大學經濟學系為例,其預計甄試人數為49人,篩選倍率為數學6倍、英文5倍、國文3.5倍,因此會由所有符合檢定資格的申請者中,挑選數學級分數最高的294人,再從中挑選英文成績最佳的245人,在從中挑選國文成績最佳的172人進入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

當然,有些熱門學系會有很多符合資格的考生進行篩選,若太多人在倍率篩選時,因考生某級分(分數)相同,致篩選出的人數大於校系原訂參加指定項目甄試的人數時,該級分(分數)之同級分(分數)考生以學科能力測驗總級分再篩選一次,此即為超額篩選。

如總級分仍相同致超額時,則其同級分(分數)超額之考生一律取得參加指定項目甄試之資格。

超額篩選是第一階段甄選最難預測的部分,因為大考中心並未正式對外統一彙整公佈全國各校系超額篩選之最低錄取成績,只有在申請該系考生之成績單上註明超額篩選錄取最低級分為何,因此很多考生往往低估超篩分數,導致在第一階段甄選時被超額篩選篩除。

除了一般篩選以外,部分校系還會特別針對離島以及原住民考生,設立外加名額。

外加名額是針對未通過一般篩選的離島以及原住民考生的特殊優待,以彌補他們得學習劣勢。

在離島生的部分,未通過第一階段篩選之離島考生,其報名校系訂有離島外加名額且符合報名校系要求之離島縣市者,一律取得參加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之資格;在原住民生的部分,未通過第一階段篩選之原住民考生,其報名校系訂有原住民外加名額者,甄選委員會得依其學科能力測驗總級分,以外加名額五倍之人數進行外加名額之篩選,通過者取得參加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之資格。

因此,在準備第一階段篩選時,參考分則簡章以及往年的資料,審慎決定申請之校系是最為重要的工作。

同學可參考各校系在簡章中所設定的條件,依照自身成績的特點,結合自身的志趣,並善用坊間的落點分析系統與學習顧問的建議進行交叉比對,選擇最有利的申請校系,善用六個校系志願,設定出高度風險、中度風險、低度風險目標校系,降低6各校系都被篩除的風險。

同時應注意簡章報名時間與規定,避免錯過報名。

另外,再考慮報考校系時,也應審慎考量所申請之校系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日期重疊情形,避免雖然通過第一階段篩選,卻因撞期導至分身乏術的狀況,錯過面試。

關閉 我該在什麼時候繳交書面審查資料?如何繳交? 書面資料繳交期限的規定登載於校系分則之中,同學在準備書審資料時即應特別注意截止日期,在之前做好一切準備。

特別要注意的是,同學不應把書審資料最後完成日期壓在最後一天,而應設定在截止日的2~3天,主要是為了能有更充裕的時間進行檢查,消除錯字或語句不順之處,這些對於細節的重視程度也是許多學校審查的重點,並能有充裕時間進行電子上傳。

電子書審上傳除了截止日期以外,還應注意開放時間(08:00~22:00),避免在截止前的尖峰時段上傳,避免網路擁塞,導至上傳失敗。

電子書審的一大特色是審查資料上傳須依各校系要求項目,分項製作成PDF格式檔案並逐一上傳,系統會自行製作完整的書審檔案,而不是像書審資料須學生自行制作成完整的一份送印,因此目錄、頁碼等都無須制作。

另外,審查項目一律須以PDF格式之檔案上傳,每一個校系的單一審查項目大小以5MB為限,另每一個校系所有審查項目之檔案總容量以10MB為限,雖然容量應足夠,但也不建議同學放過多的圖檔。

關閉 什麼是小論文?哪些學校需要繳交小論文? 小論文簡單的來說即是一種「報告」,但不是一般的報告,而具有較嚴格的「格式」限制。

小論文的寫作,可讓學生表現其分析能力或學習結果,使評審委員得以考察其他學科測驗比較難以評量的個人特質以及潛能,看出學生是否符合該科系的需求。

除了「小論文」以外,許多學校也會用「學習心得」、「成果作品」等名義要求同學繳交個人寫作成果,這些也可以算是一種小論文,只是在格式上給予學生更大的發揮空間。

小論文的形式是用問答題的方式,讓學生用短篇文字(500~1500字)自由發揮,以表現過去的綜合學習成果。

在撰寫小論文時,學生除了必須運用專業的標準學術格式以外,還必須能掌握收集資料、分析資料以及編寫能力,才能完成一篇好的成果。

小論文同時也是面試的重要參考資料,基本上一般是以開放式的問答題出題,沒有標準答案,考生可自由表達自己的意見。

在評分時,評審委員則可以由學生回答中了解學生的專業力、創造力、資訊的判斷及運用力、表達力、組織力、邏輯力等能力以及就讀意願、價值觀與生活態度(視題目而定),也可以了解學生未來的發展潛力。

一般來說,會要求繳交小論文的學系,都是比較重視寫作能力或文字運用表達能力的學群學系,例如文史哲學群、外語學群、大眾傳播學群、法政學群、財經學群與管理學群相關學系等較有可能要求準備,同學可參考目標校系分則簡章確認是否有要求繳交。

而繳交小論文的模式又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書審資料的一部分,此種模式對於同學較為輕鬆,有較多時間可以運用圖書館或網路搜集資料,撰寫、修改內容。

以政大為例,政大政治系要求同學繳交足以證明對政治學有興趣之資料(包括課堂報告、專題演講、刊物文章、學術課程等),政大會計系則要求500字我選讀會計系的動機與期望,政大阿拉伯語文學系則要求1500字中東世界;另一種模式是在第二階段指定項目中進行,在面試當天才給題目限時作答,這種方式學生就必須做好充足的準備,臨場發揮,比起前種模式更為困難。

政大哲學系與政大民族系即是採取這種方式。

關閉 我可以用學測成績申請國外學校嗎? 至國外就讀大學是這幾年來的新興選擇,但若想以「學測成績」來申請國外大學,目前還是以臨近的香港與大陸為主。

以中國大陸來說,為方便台灣高中畢業生來大陸接受高等教育,自2010年起大陸高等學校可依據學測成績招收台灣高中畢業生,凡成績達頂(前)標級的台灣高中畢業生可直接向大陸高校申請就讀,經大陸高校面試合格後即可錄取,若是在大陸地區就讀高中的台商子女返台學測成績達前標,也可直接向大陸高校申請就讀,經大陸大學面試合格後即可錄取。

申請大陸地區學校應注意兩件事情:第一,申請學校必須各校分別申請,且申請時間也不一樣。

以北京大學為例,申請時間為三月下旬,四月上旬隨即面試;廈門大學2012學年度則是4月開始申請至5月底,六月中旬面試,因此學生與家長應確認有興趣報考的學校之報名與面試時間,特別是名校面試日期多集中在四、五月,常遇到衝突問題,而且大陸不似台灣交通便捷,因此須及早做好規劃。

第二,學歷承認的問題。

目前我國並未完全承認大陸學歷,目前臺灣針對大陸高校學歷,也僅採認大陸「985」工程(從1998年5月起的高教建設工程)的與「211」工程(21世紀的1百多所重點大學)總計113所大專院校學歷,其他大專院校、大學下設獨立學院、非正規學制之高等學校授予之學歷皆不予承認。

再者,即使在這111所大學中,也不是每一個學系的學歷都可以獲得承認,例如醫療法所稱醫事人員(含醫師、藥師、護理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醫事檢驗師、醫事放射師、營養師、藥劑生、護士、助產士、物理治療生、職能治療生、醫事檢驗生、醫事放射士及其他醫事專門職業證書之人員)相關之學歷我國即不予承認2,而經採認之大陸地區學歷,也不得以該學歷取得教師資格3。

2大陸地區學歷採認辦法第8條 3大陸地區學歷採認辦法第9條 而在申請香港地區大學的部分,香港大學雖然數量較少,但由於英語教學優勢,因此在學術排名上頂尖學校比起台灣與大陸毫不遜色,且在香港就讀大學最大的優勢是企業實習的機會遠比台灣好,因為許多國際企業的亞洲總部在香港。

台灣學生申請香港地區大學目前主要集中在前三大名校: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

這三校以國際學術聲望而言,與台灣前幾志願名校(台大、清大、交大、政大、成大)不相上下,且成績特別優異的同學,還有機會獲得全額獎學金,一年約60萬台幣。

申請香港前三名大學,除了學測成績要求65級分以上,或全體考生的前15%,視各校規定以外,還必須有TOEFLiBT80分以上,或IELTS6以上(香港大學要求6.5)。

由於香港學制屬英美制,因此與台灣的申請入學類似,一樣必須準備備審資料與面試。

在備審資料的部分,通常包含一份制式表格(簡歷)、自傳、讀書計畫與推薦信;面試的部分則是全英文面試,需要特別準備。

因此,有志於去香港念大學的同學,除了顧好課業以外,還必須準備TOEFL或IELTS考試,取得足夠的成績,並加強應與口說訓練,才能達成目標。

補充:其他國家大學申請方式介紹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除了兩岸三地以外,或許有同學想赴其他國家就讀大學,以下補充介紹美國、英國、日本的入學制度。

美國 美國大學招生基本上是採申請制,方法類似我國目前的申請入學,同樣須經過學術能力測驗(SAT)或美國大學入學測驗(ACT)的洗禮,SAT與ACT的差異在於SAT考的是推理和語言能力,包含包含語言、數學與寫作三部分,而ACT則是考一個學生在學校裏學習的成果,包含英語、數學、閱讀、科學、和寫作(選擇),而國外學生想申請美國大學,還必須加考托福(TOFEL),再經過書面審查,審查個人資料、高中表現與成績、推薦信與其他特殊的經歷等來選出篩選出最適合的學生。

但與台灣較大的差異則是美國因為幅員廣大,所以不是每一間學校入學申請都會舉辦面試,或是以遠距的方式進行;除此之外,各大學的甄選也是各大學各自運作,依據其創校宗旨、價值觀、發展特色與辦學精神自行決定錄取的標準,例如某些學校會更傾向錄取校友的子女,也有些學校重視校內族群的多元化發展與平衡,未有一定的標準。

英國 英國的模式類似於美國,同樣須經過全國性的考試,一般要看GCSE成績和A-level會考成績,再視學校規定是否須經過額外的考試與面談決定錄取與否。

對於境外生而言,亞思(IELTS)語言能力測驗也是必要的,與美國相同,同樣會參考同學在高中時期的表現,包括個人資料、高中表現與成績、推薦信與其他特殊的經歷來決定錄取對象。

日本 日本與英美兩國入學方式有較大的差異,還是以考試的方式為主。

日本大學入學考試分兩次。

第一次考試由國立大學聯合舉行,屬於全國統一選拔,考科包括國語(日語)、數學、外語、社會和理科共五科,第二次考試由各大學單獨舉行。

除了考試成績,大學各系還可以自行決定額外的筆試、面試、實驗與小論文等作為評判依據。

除此之外,日本的大學也有類似台灣的推薦入學與甄選方式錄取學生。

表 美國 英國 日本 招生方式 各大學自行決定錄取標準 各大學自行決定錄取標準 共通測驗後各大學自行決定錄取標準 全國性考試 SAT ACT TOFEL GCSE GCE IELTS 高中共通測驗 其他資料準備 個人書審資料 面試 額外考試 面試 額外考試 實驗 小論文 高中成績 列入評比 列入評比 不列入評比 入學制度 申請入學 申請入學 考試入學 申請入學 推薦甄試 資料來源:筆者自行整理 關閉 第二階段的準備工作有哪些? 一旦確認了通過第一階段篩選,接下來就是按照學校的規定日期,送出書審資料以及參與第二階段的審查。

一般來說,筆者會建議書審資料的準備應該在確定志願以後即應展開,而不應該等到第一階段放榜後才開始。

在書審資料的準備上,第一步是仔細檢查校系分則簡章,確認要繳交的資料項目有哪些?學校有沒有提供制式表格?在哪與何時開放下載?字數、頁數有無限制?藉由了解這些規定,確認一份書審資料的大架構大致為何,以及我們必須蒐集的資料有哪些。

以國立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為例,簡章中規定,審查資料包含:高中(職)在校成績證明,自傳(學生自述),讀書計畫(含申請動機),個人資料表,其他(有利於審查資料)等項目。

其中,高中(職)在校成績證明應含名次(資優班加註),在個人資料表的部分,又特別說明請先至學系網站填寫,列印乙份並簽名,一併上傳;有利於審查資料則是指特殊成績表現、優良事蹟或競賽成果等(請擇優五項並附證明影本,大考中心英語聽力測驗成績等可供審查之參考)。

除了以上大多數學系通用的內容以外,藝術以及建築與設計學群相關學系還必須準備「作品集」。

所謂的「作品集」就是將過往的創作加以整理,並針對創作的概念做簡單的陳述,以使閱讀者明白創作的概念與過程,是藝術與建築設計學群書審與面試的重點資料。

作品集是一種以實體或虛擬方式呈現作品的展示,作為創意能力的佐證。

在書審時,作品集具有類似說明書的方式,讓書審委員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個人的能力,在面試的時候,面試委員通常也會根據作品集的內容提問。

準備書審時,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所有在書審中展現的個人事蹟(班級幹部、社團活動、志工服務、得獎紀錄、英文成績等)都應該要有佐證資料(獎狀、證書或照片)。

準備書審第一階段的工作即是蒐集高中甚至過往更早之前的各種證明文件,如果文件遺失了,若無法補發則不應放在書審資料中,避免整份書兂料可信度被懷疑。

而在書審的制作部分,同學若有需求,可參考甄戰大學系列書籍,期中有針對各學群更詳細的解說。

除了書審資料的準備,許多學系第二階段還有面試與額外的測驗。

以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為例,政大外交系第二階段除審查資料外還包含了國際現勢測驗與中英文面試。

在準備上,同學可藉由同學可藉由目標校系的網站、高中職輔導室以及專業學習顧問的協助,針對面試的形式(一對一、多對一、多對多)、常問問題與測驗蒐集考古題進行模擬。

在面試中,除了自我介紹、報考動機與未來規劃是最常見的基本題以外,其他常問的題目還有個學系的基礎專業題、應用題與反應題,並常結合時事。

關閉 第二階段一定會面臨面試的關卡嗎? 目前來說,許多學系已改採無面試或較輕鬆的團體面談的方式來甄選學生。

以國立清華大學為例,中國文學系、外國語文學系、計量財務金融學系、數學系、物理系、理學院學士班、生醫工程與環境科學系、工程與系統科學系、原子科學院學士班、化學工程學系、動力機械工程學系、材料科學工程學系、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工學院學士班、電機工程學系、資訊工程學系、電機資訊學院學士班、生命科學系、醫學科學系、生命科學院學士班、不分系招生甲組(音樂)、不分系招生丁組(基礎科學組)等學系都採無面試或以團體面談的方式進行。

許多學系雖然無面試,但會安排額外的筆試測驗來考察同學的能力。

以國立中興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為例,不但無面試,甚至也不必繳交書審資料,但在指定項目中卻設定了英文讀寫能力與英文聽說能力兩項測驗。

對於這些學系來說,他們更重視學生的實際能力,因此會省略面試甚至書審,直接以測驗的形式來考察同學的能力。

當然,由學系主辦的測驗會更強調該學系的本身專業,因此若不是真正對學系專業有興趣,平時即有接觸的同學,在面對這些測驗時會相對更為吃力,在準備上也可能必須先行閱讀該系大一必修課程課本,或該專業的知名基礎讀物,才能有能力面對測驗。

團體面談的要求是準時到達,全程參與。

形式是由系主任或老師介紹學系,包含學系的特色、與其他學校的比較,甚至會帶領同學參觀校園與實驗室,最後會給同學與家長保留相當時間發問(一般來說家長發問比較踴躍),是一種比較輕鬆的形式。

但相對來說,這類型學系會更注重學測成績與書面審查,在準備上就必須更用心。

關閉 第一階段已經繳過報名費了,第二階段還需要再繳交費用嗎? 同學在第一階段繳交的報名費,是交與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進行篩選所需的費用,而第二階段是由各大學自行辦理,因此各大學還會針對第二階段審查額外收費,以支應書審、面試與額外測驗審查產生的審查費、場地費以及閱卷費等費用支出。

因此,在公佈第一階段結果後,各大學多會在第一時間寄出第二階段審查須知,要求學生至學校自己的報名網站報名、繳費或直接附上繳費單,報名繳費完成才能參與第二階段審查,未繳費者視同放棄資格。

各校第二階段審查報名費是由各校自訂,因此有些學校將費用訂的很高,甚至引發抗議,認為學校藉機斂財,因此大學多元入學也常被批評為「多錢入學」,大學甄選入學每名考生最多可填六個志願,每系報名費約五百元到一千五百元不等。

考生若填滿六個志願,報考外縣市校系,報名費加上交通、住宿費,就可能必須為甄選花費數千到上萬元不等的支出,因此常被指不利弱勢考生。

在教育部的關注之下,102學年度大學個人申請入學有39校,220學系調降報名費,調降幅度由50元至600元不等,許多學校並補助低收入戶學生報名費全免,中低收入戶減免也由各校自訂減免標準,部分學校還提供弱勢學生參加甄試之補助措施,如提供低收入戶及弱勢家庭考生交通及住宿費補助,提供轉運站及火車站至面試試場之免費接駁專車或補助遠距低收入戶考生面試往返該校之大眾交通工具費用等方式,尋求降低考生負擔4。

4102學年度大學個人申請220系組調降第2階段報名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網站,參考日期:2012/05/01 關閉 怎麼準備面試? 在通過第一階段篩選後,同學應認知到面試這部份就變成同學與其他競爭對手最後決勝負的關鍵點,對於面試的準備不可以輕忽懈怠,覺得反正前面的書審或筆試都通過了,面試不要太差就好。

根據採訪以及過去參與甄試相關審查工作者的經驗,書審資料只是面試的基礎,其實大部分同學的書審分數其實高低相差不會太多,因此面試其實才是真正決勝負的戰場。

在面試這部分,同學在事前準備上應該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觀念,同時可以去了解目標學系的面試的型態為何?當清楚前兩者之後,同學接著就是要訓練自己在面對面試時的口語表達能力,訓練自己在面對面試時,可以不疾不徐、有條理的將自己想陳述的東西清楚表達出來。

要具備這種能力,除了少數天生的演說家,多數人都必須透過事前的模擬,因此,不斷的反覆練習才能在真正面對面試時得到不錯的結果,因此事前再三演練絕對是必須的。

面試模擬試題的題型,大致可分成基本題、專業題、應用題以及創意題等四大類,針對學系常問的題目先行進行練習,訓練自己的口條與答題邏輯,使自己即使被問到不擅長或不完全了解的題目,也能表現出自己最好的成果是面試訓練的目標。

同學在練習時,首先應將自我介紹練熟。

自我介紹是面試時最常見的題目,也是評審想要了解同學最快的方法。

自我介紹的準備應以書審資料為本去設計內容,將自傳與動機的精華凝結為1~3分鐘的內容(可視情況準備幾個不同長短的版本)。

除了自我介紹以外,動機與未來規劃也是常被問到的問題。

第二,先為自己的弱項想好說明。

對於大多數的同學來說,高中生涯都是或多或少有缺陷的,例如課業成績不好、沒擔任過幹部、沒有志工經驗等。

如何將這些弱勢近可能的彌補起來,或是未來期望能藉由甚麼作為將自己的弱項與以補強,是同學在準備書審與面試時可以事先思考的問題,設法將不利的影響盡量降低。

如果同學還需要相關參考資料,除了藉由網路以及高中輔導室以外,「甄戰大學」系列各學群書籍作中也詳細介紹了面試的準備方法與各學群各校系面試相關的模擬試題供同學參考並練習。

同學在準備面試時可以透過本系列書籍所提供的內容了解各學群準備面試的重點所在,並可藉由書中提供的面試題庫好好的反覆練習。

關閉 為什麼會有不同校系口試時間衝突的狀況?該怎麼辦? 校系口試時間衝突主要是因為能用來作為面試的時間點其實不多,面試的黃金時段大約是由三月的最後一週到四月中的3~4個週末日,而絕大多數學校都將第二階段時間訂在這幾天,以方便學生與家長參與。

因此,各學系口試時間衝突難以避免。

以102年申請入學為例,許多家長與學生都對國立政治大學與國立台北大學面試時間在4月13日重疊感到可惜,因為這兩個學校許多校系是重疊的,而且學術聲望良好,擔心被迫只能擇其一申請。

其實這個問題雖然存在,但不如大家想的嚴重。

一般來說,目前面試長則半天,短則10分鐘即告結束,只要能上下午時段錯開,在高鐵通車後,臺灣大部分的區域都已經成為一日生活圈的狀態下,一日參加兩到三場面試並非不可能的任務,但還是不宜將太多學系放在同一天面試,因為同學的表現很難一直維持在高檔,一日還是以2間以下為宜。

由於各個學校也知道面試衝突的問題,因此大多數的學系是可以針對面試時間進行調整的,只需學生或家長在學系規定的時間內打電話或以E-mail方式登記,就可調整時段,方便學生家長趕場,爭取最大的機會。

面試衝突狀況比較難解決的是某些學系採上午測驗、下午面試的方式,需時大半天的時間或是報考學校距離遙遠,一在東部一在西部甚至外島難以趕到,唯有此種狀況下才需要考慮是否要擇一報名。

因此,在選填志願時,首先應注意避免志願學校面試日期都擠在同一日,其次,注意各校系第二階段甄選方式,若目標學系採筆試加面試的模式,則應將該日盡可能的空出來;最後,在第一階段篩選結果公布後,若有需要應盡快連絡目標校系,將面試時間調整至適合時段,不用擔心會留下不好的印象,因為這是學生的權利。

關閉 怎麼登記志願? 在第二階段放榜後,同學並非就此高枕無憂,還必須在特定時間內上網登記志願序,並藉由電腦系統進行全國考生的志願序比對,確認正式錄取名單,才是真正的塵埃落定。

由於選填志願時每人最多有六個志願,因此錄取生(含正、備取生)必須依其錄取校系及就讀意願辦理網路登記,由甄選委員會進行統一分發,每一錄取生至多以分發一校系為限。

錄取生登記就讀志願序時,須憑甄選委員會寄發之網路登記就讀志願序通行碼在規定時間登入系統,進行登錄。

以102年度為例,登記時間為102年5月2日至3日每日上午8時起至下午10時止,未於登記期間內完成網路就讀志願序登記一律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補救措施,且錄取生無論錄取單一校系或多個校系,均須於登記期間內完成網路就讀志願序登記,否則視同放棄錄取資格,不予分發,且網路就讀志願序登記系統僅允許上網登記一次,一經確認送出後,一律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修改,因此考生與家長請務必審慎考量後再行送出資料。

關閉 如何放棄入學資格? 當然,有些學生與家長或許會不滿意考取的學校,若獲分發至之錄取生,如欲放棄入學資格者,應填妥「放棄入學資格聲明書」(請見102大學個人申請入學招生簡章附錄十二)聲明放棄入學資格,經父母(或監護人)簽名或蓋章後,於規定時間(102學年度為年5月13日)前,以國內郵戳為憑,逾期不予受理,以限時掛號郵寄至各校招生組。

否則申請入學之錄取生不得參加大學考試入學分發招生及四技二專各聯合登記分發入學招生。

放棄入學資格手續完成後,不得以任何理由撤回,因此必須請考生及家長務必慎重考量。

關閉 全部展開︱全部隱藏 高職升學路徑 高職生升學有以下不同路徑:(1)個人學科能力測驗:個人申請一般大學(不可申請科大)。

(2)在校成績:高職繁星計畫聯合推薦甄選。

(3)專業能力:四技二專技優保送、四技二專技優甄選。

(4)統一入學測驗:甄選入學、聯合登記分發、進修部聯合登記分發(5)指定科目考試:聯合登記分發(6)各校單獨招生 關閉 何謂高職繁星計畫聯合推薦甄選? 高職繁星計畫聯合推薦甄選,是為縮減城鄉差距、落實高職社區化,並引導高職教學正常化,自96學年度起教育部主導推動辦理,期使每一高職具有潛力之學業優秀學生,皆有機會透過本招生管道就讀優質科技校院。

104學年度科技校院繁星計畫聯合推薦甄選入學招生,計有33校,533系(組)、學程參與招生,招生名額共計2,154名。

依照在校成績凡符合下列各款資格者,得向就讀學校申請推薦:1.各高職學校應屆畢業生。

2.在校學業成績(至畢業前一學期之各學期學業成績平均)排名在各科(組)或各學程前20%以內。

3.全程均須就讀同一學校。

各高職學校至多可推薦10名考生,並須提供各考生之不同推薦順序,作為同一高職學校考生之比序排名名次(含同名次參酌)相同,於分發錄取同一科技校院之優先順序。

考生須依其就讀科(組)、學程歸屬之高職15群科之一群,選填登記各科技校院於該招生群別及不分群之系(組)、學程至多20個志願。

關閉 何謂四技二專技優保送? 為兼顧學生適性發展及科技校院四年制與專科學校二年制(以下簡稱四技二專)學校自主選才,各高職之畢業生、普通高中畢業一年以上之畢業生或經教育部認定具有同等學力之學生,並符合簡章訂定之「適合保送之技藝技能競賽優勝職種(類)」,且合於下列情形之一者,得參加本招生:(1)參加國際技能競賽(含國際展能節職業技能競賽)獲各職類優勝或參加國際科技展覽成績優異,獲推薦並持有證明。

(2)獲選為國際技能競賽(含國際展能節職業技能競賽)正(備)取國手,並持有證明。

(3)參加全國技能競賽(含全國身心障礙者技能競賽),獲各職類前3名名次。

(4)參加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技藝競賽獲各職種個人競賽前3名名次。

若曾參加本學年度前之各學年度四技二專技優入學(保送及甄審)並經錄取者,無論是否註冊入學,均不得再以同一證件或競賽、展覽獎項參加本學年度的技優入學(保送及甄審)。

四技二專技優保送入學招生不採計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在學學業成績不及格或已畢業學生仍可報名。

關閉 何謂四技二專技優甄選? 為兼顧學生適性發展及科技校院四年制與專科學校二年制(以下簡稱四技二專)學校自主選才,各高職之畢業生、普通高中畢業一年以上之畢業生或經教育部認定具有同等學力之學生,符合招生簡章所訂之「適合甄審之技藝技能競賽優勝及技術士職種(類)」,且合於下列情形之一者,得參加技優甄審入學。

(1)參加國際技能競賽(含國際展能節職業技能競賽)獲各職類優勝名次或參加國際科技展覽成績優異,獲推薦並持有證明。

(2)獲選為國際技能競賽(含國際展能節職業技能競賽)正(備)取國手,並持有證明。

(3)參加全國技能競賽(含全國身心障礙者技能競賽)獲各職類優勝名次。

(4)參加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技藝競賽獲各職種個人競賽優勝名次,且在分配參加甄審名額以內名次。

(5)參加全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會、臺灣國際科學展覽會成績優異,且獲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推薦。

(6)參加其他由中央各級機關或直轄市政府主辦之全國性各項技藝技能競賽,獲各職種(類)優勝名次。

(7)領有政府機關頒發之「乙級」以上技術士證。

(8)其他參加國際性特殊技藝技能競賽獲相關競賽優勝名次。

第(6)及(8)款之競賽必須為聯合甄選委員會認可之競賽才符合報名資格 四技二專技優保送入學招生不採計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在學學業成績不及格或已畢業學生仍可報名。

關閉 何謂四技二專甄選入學? 四技二專甄選入學招生之所有招生校系皆為日間部校系科(組)、學程。

凡公私立高職學校之畢業生、高級中學畢業一年以上之畢業生(當年度普通高中普通科之考生不可)或符合教育部認定具有同等學力之考生,並已報名參加技專校院入學測驗中心舉辦之當年度「科技校院四年制與專科學校二年制統一入學測驗」且取得成績者均可報名。

無統一入學測驗成績之考生,無法參加四技二專甄選入學招生。

高職學校應屆畢業生一律由就讀學校集體報名,非應屆畢業生一律向本委員會個別報名。

符合報名資格考生,其甄選群(類)別須符合104學年度四技二專甄選入學招生甄選群(類)別,且於其可報名之甄選群(類)別,至多可申請3個校系科(組)、學程報名參加甄選,但各校得限制考生僅能報名該校1個系科(組)、學程。

四技二專甄選入學招生正取生、備取生皆須於規定時間內(104年為7月2日10:00至104年7月6日17:00止)上網登記就讀志願序,接受統一分發,始可取得入學資格。

未於規定時間內上網登記就讀志願或雖有上網登記志願但未「確定送出」者,以未登記論,即喪失登記資格與分發機會。

關閉 何謂四技二專聯合登記分發? 四技二專聯合登記分發所有招生校系皆為日間部校系科(組)、學程。

凡公私立高職學校之畢業生、高級中學畢業一年以上之畢業生(當年度普通高中普通科之考生不可)或符合教育部認定具有同等學力之考生,並已報名參加技專校院入學測驗中心舉辦之當年度「科技校院四年制與專科學校二年制統一入學測驗」且取得成績者均可報名。

報考該測驗之考試群(類)別應與其參加本招生之群(類)別相同。

群(類)別不同者,其各科目原始分數不予採計。

考生經由其他招生管道已錄取並報到者,不得再參加本招生。

分發分數計算係以考生參加「104學年度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之各考試科目原始分數(因違反統一入學測驗試場規則而扣分者,其原始分數為已扣減應扣分數後之得分),依其共同科目(國文、英文、數學)之原始分數各加權1倍,專業科目(一)、專業科目(二)之原始分數各加權2倍之方式,核計為各該科目實得分數。

凡符合本招生登記資格且繳費成功之考生(含免繳費考生),其未在其他招生管道錄取報到,且其總分數非0分者,皆具備參加本招生網路選填登記志願之資格。

)一般生限選填登記其參加本招生群(類)別內之各校系科(組)、學程志願;特種生除可選填登記其參加本招生群(類)別內,有提供該特種生名額之校系科(組)、學程外,亦可選填其參加本招生群(類)別內,僅有一般生招生名額之校系科(組)、學程。

)各群(類)【含單群(類)及跨群(類)】登記志願總數,最多以199個為限。

分發時先依照考生總分數之高低順序,再按考生選填登記之志願序統一分發,總分數相同時,則以專業科目(一)及專業科目(二)之實得分數合計較高者優先錄取。

若專業科目(一)及專業科目(二)之實得分數合計又相同,則依序以英文、國文、數學之實得分數高低作比較,較高者優先錄取。

特種生就所登記的校系科(組)、學程之志願順序,先以一般生身分與其他一般生依總分數高低順序,分發於該校系科(組)、學程之一般生名額,至額滿為止;未以一般生身分獲分發錄取者,但若該校系科(組)、學程有該類特種生外加名額,且考生之該類特種生優待加分後之總成績達一般生最低錄取標準(含同分參酌標準)時,再以特種生身分及依總成績高低順序,分發於該類特種生之外加名額,至額滿為止。

關閉 何謂六類十五群科,我可以選不同類或不同群科的科系嗎? 高職之課程著重培養學生基礎專業知能及繼續學習的志趣與能力,自99學年度起規劃為以「群」為發展單位,共可分為15群,各群有其「群共同核心科目」為專業課程架構,培養學生具備該群之共同核心能力,訓練各群相關產業之初級人才,並奠定繼續進修專業知能之基礎,藉此向上銜接四技二專課程。

此十五群又可分為六大類別,整理如下: 類別 群別 科別 工業類 機械群 機械科、鑄造科、板金科、機械木模科、配管科、模具科、機電科、製圖科、生物產業機電科、電腦機械製圖科 動力機械群 汽車科、重機科、飛機修護科、動力機械科、農業機械科 電機電子群 電機類:電機科、控制科、冷凍空調科 資電類:電子科、資訊科、航空電子科、電子通信科 化工群 化工科、紡織科、染整科、環境實驗科 土木建築群 土木科、建築科、消防工程科、空間測繪科 商業類 商業管理群 商業經營科、國際貿易科、會計事務科、資料處理科、電子商務科、流通管理科、農產行銷科、航運管理科 外語群 英語類:應用外語科英文組 日語類:應用外語科日文組 設計群 美工科、家具木工科、陶瓷工程科、室內空間設計科、圖文傳播科、金屬工藝科、家具設計科、廣告設計科、多媒體設計科、室內設計科 農業類 農業群 農場經營科、園藝科、森林科、野生動物保育科、造園科、畜產保健科 食品群 食品加工科、食品科、水產食品科、烘焙科 家事類 家政群 家政科、服裝科、幼兒保育科、美容科、時尚模特兒科、流行服飾科、時尚造型科、照顧服務科 餐旅群 餐飲管理科、觀光事業科 海事水產類 海事類 輪機科、航海科 水產類 水產養殖科、漁業科 藝術類 藝術群 電影電視科、多媒體動畫科、影劇科、表演藝術科、戲劇科、美術科、時尚工藝科、音樂科、國樂科、西樂科、舞蹈科 高職升學基本上是以其參加本招生群(類)別內之各校系科(組)、學程志願作為選擇對象,與一般高中生能從18學群之系所中任意選擇大不相同。

關閉 我該選擇哪種申請方式? 要選擇哪種方式作為主要升學管道是許多家長與學生的疑惑。

如果我們比較繁星、技優保送、甄選與指定科目考試甄選、分發,我們可以發現繁星計劃入學管道比較適合以下的同學:1.高一高二成績優異、校排滿足目標校系要求繁星申請主要看在學成績,因此若在學成績在全校前列的同學自然可將繁星視為主要選擇。

同學成績在校內排名前列、學測級分又能滿足目標校系要求,即使是不知名高中的學生也可以挑戰名校,這也是繁星計劃的本意。

2.缺少特殊表現與申請入學相比,繁星推薦不看個人表現,因此對於高中時代缺少活動、比賽參與經驗的同學來說,繁星將更為有利。

以台大為例,許多申請台大的同學多半具備豐富的社團、比賽、活動、證照、課程等相關經驗,若同學過往較缺乏這些活動參與或成果,自然在申請入學上會處於較不利的位置。

只要成績符合標準,同學應考慮藉由繁星只比較成績特色,挑戰申請入學較不易的目標。

至於技優保送、甄選與指定科目考試甄選,則適合以下的同學: 1.有優秀的特殊表現技優保送要求門檻甚高,多數同學以技優甄選與指考甄選作為主要升學路徑,甄選基本上除了專業技能證照、比賽經驗以外,學科成績、活動經驗也都是審查委員參考的標準,因此有越豐富的各種經驗自然較有利。

2.成績維持一定水準技優甄選與指考甄選成績仍是參考的指標,因此成績仍需維持在某種程度,不可輕忽。

基本上,若成績能維持在班級或校排中上以上,或是在高職三年雖名次不佳但能持續保持進步,會是比較好的趨勢。

考試分發則純粹依靠考試分數,自然最適合缺少證照、課業成績不佳的同學,只要考前能專心準備衝刺,仍有機會進入不錯的科技大學。

總結來說,每個學生都能找到有最適合的入學管道,但除了選擇最佳管道之外,其餘管道仍應列入考慮。

在考慮時,主要應注意錄取後的限制,例如技職繁星規定錄取學生若未辦理聲明放棄錄取資格者,不得再報名參加當學年度四技二專甄選入學、技優甄審入學、聯合登記分發入學招生(含進修推廣部、夜間部)、各校單獨招生及大學各招生管道之招生,違者取消本招生錄取資格;或如技優管道規定高級中等學校與專科學校學生,得同時報名參加甄審及保送入學,獲錄取時,僅得擇一校系報到,並不得再參加其後當學年度各校之招生;經發現重複報到或報到後再參加各校之招生者,取消其甄審及保送入學之錄取資格;統一入學測驗甄選入學經分發錄取之學生,除非以書面向錄取之四技二專學校聲明放棄錄取資格,否則一律不得再參加當年度之各四技二專(含進修推廣部、夜間部)入學招生,違者取消其聯合甄選、各四技二專新生入學招生錄取資格。

因此,若選擇技職繁星管道或技優保送、技優甄選,應注意「學校」之選擇應等於或高於其他入學管道,若是只能選擇較差的學校,則建議放棄此一入學管道,以其他方式爭取更優秀的學校與學系。

關閉 什麼是落點分析? 落點分析,是一個輔助填選志願的工具。

畢竟要從數以千計的校系中,找出自己喜歡、而且上榜機會大的校系,不是件容易的事。

簡單地說,選填志願就是學生在選學校,而學校也在選學生。

因此,如何選擇出適合自己性向與興趣的科系,是一個抉擇性的困難問題。

考生在選填志願時,應該也可以發現必須面對很多的不確定性的影響因素,例如今年數學80分等於去年的多少分?加權比重改變對錄取結果會有甚麼影響?因此,考生與家長需要一個以統計方法為基礎的分析工具,來協助判定自己分數的落點在哪些學系,並考量各年度各科成績分配及加計權重等因素,提供考生選填志願時一個合理的參考,這就是「落點分析」。

當考生與家長面臨選擇與缺少可信賴的建議時,便可憑藉「落點分析」的客觀數字來做為選校或選系的參考。

基本上,落點分析是建立在一個大前提下,就是「前後兩年學生對於各校系基礎評價不變」,也就是學生偏好不變。

在此前提下,系統才能藉由過去的資料加上今年數據的修正得到一個接近實際狀況的模擬結果。

在大前提成立下,再考量不同校系、不同考科加權方法,以及學生與家長本身所設定的條件(區域、學校、學群等),甚至某些軟體還會額外蒐集未公開的資料,例如超額錄取分數,最後才產生一份推薦名單作為選擇時的參考。

要提醒考生的是千萬不要盲目的相信『太肯定或過於強調分數』的落點分析。

很多人一拿到成績就開始緊張,而在慌亂時總想有個什麼可以依靠好讓自己比較心安,所以很多家長、學生就會有需求及渴望有所謂的落點分析來幫助他們做選填的工作。

一般來說,落點分析要能發揮最大的效用,需要精準的設定條件,而落點分析的結果解釋,若有專門的專家協助,也更容易了解數據背後的意義,甚至可藉由人力修正系統的偏誤。

因此,建議學生與家長應尋找可信賴的學習顧問協助進行落點分析與選填志願,才能幫助同學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志願。

關閉 為什麼各家的落點分析會出現差異?我該怎麼判讀? 考生接獲成績單後,往往由於緊張自己的成績,而尋求各式各樣的落點分析服務,往常提供落點分析服務的單位,不外乎坊間補習班或私立大學。

而會出現各版本差異原因如下:1.內部參數的設定。

因為每年報考人數不同、級分分佈人數也不同,各級距級分也不同,再加上各校系採計及加重的考科不同,因此缺乏完全相同的基準點可比較。

為了進行比較,各落點分析系統團隊必須設定參數,將過往的結果藉由參數來模擬今年的落點。

而參數設定的詳細、正確度就會牽涉到系統的可信度。

最早開放使用的落點分析系統一般來說都是簡單修正一些基礎數據,但即使公佈各種累積人數,考生也很難掌握真正跟自己比較、競爭的是哪一群人,因此參考價值有限。

2.變數影響。

因為考生的分數結構、興趣、價值觀、校系採計考科組合不同、學科能力測驗及個人志願序、校系錄取名額、文理組考生的多重選擇…這些變化都會影響到每個學生的選擇,落點分析只是盡可能的參照過往分佈去模擬,與實際情況還是會有差異。

3.條件設定。

若學生與家長能給與系統更多的條件,自然系統分析就能更精準的提供參考校系,但若只是籠統的給出一兩個條件,例如北區、國立大學,那系統跑出來的結果自然會區向分散。

基於以上種種原因,做出來的落點可能相差甚遠,而這麼多份資料迥異的分析,恐怕是徒增考生的選填困擾,建議考生及考生家長應審慎了解後,選擇要使用何處提供的落點分析資料,,將入份落點分析進行交叉比對,方可真正幫助選填志願。

關閉 除落點分析外,我該怎麼選擇要甄選的學校與學系? 要從一千多個校系中,判斷篩選倍率符合資格標準,並從其中挑選出適合志願實非容易之事,除落點分析外,如何準確的選擇理想中的大學,原則如下:(1)各科難易度每年不盡相同,譬如今年數學較難(2)部分校系採計科目和篩選倍率方式改變之影響(3)校系招生名額增減(4)大環境造成產業和職場的變化,連帶影響校系的冷熱變化(5)大學聲望或校系評價的升降,譬如大學評鑑結果的影響(6)大學或校系提供驚人的誘因,例如提供獎學金(7)校園位置與環境,例如台北學校分數較高(8)各校簡章規定限填學系數目,許多學校對學系選填數有限制因此,如何把時間花在刀口上,好好發掘符合自己的興趣、意願及未來出路的科系就顯的相當重要,祝福考生都能申請上屬於自己的理想校系,提早當大一新鮮人。

關閉 甄試、申請準備工作有哪些? 一旦確認了通過第一階段篩選,接下來就是按照學校的規定日期,送出書審資料以及參與第二階段的審查。

一般來說,建議書審資料的準備應該在確定志願以後即應展開,而不應該等到第一階段放榜後才開始。

在書審資料的準備上,有以下的重點:第一步是仔細檢查校系分則簡章,確認要繳交的資料項目有哪些?學校有沒有提供制式表格?在哪與何時開放下載?字數、頁數有無限制?藉由了解這些規定,確認一份書審資料的大架構大致為何,以及我們必須蒐集的資料有哪些。

以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材料工程學系為例,簡章中規定,應繳交資料分為郵寄資格審查資料與網路上傳書面審查資料兩大類。

郵寄資格審查資料包括:1.學歷證件影本2.歷年成績單正本﹝排名/班級人數/成績百分比﹞因為近年來頻傳不肖學生篡改成績單,因此在未來有可能轉由申請科大直接對高中職索取。

網路上傳書面審查資料則包括:1.自傳及讀書計畫(A4格式,請註明申請姓名,申請系別,並陳述申請入學動機,一千字以內)2.其他有利審查資料(社團參與、學生幹部、證照、競賽成果、語文能力、成果作品、特殊才能及體適能檢測成績證明書等)書審資料的準備即是按照學校的要求,並依照自身的優勢條件,在學校規定之格式下盡可能呈現自己的優點,並以具體的證明加以佐證,證明自己就是最適合就讀目標學系的學生。

除了以上大多數學系通用的內容以外,藝術、設計相關學系還必須準備「作品集」。

所謂的「作品集」就是將過往的創作加以整理,並針對創作的概念做簡單的陳述,以使閱讀者明白創作的概念與過程,是藝術與建築設計學群書審與面試的重點資料。

作品集是一種以實體或虛擬方式呈現作品的展示,作為創意能力的佐證。

在書審時,作品集具有類似說明書的方式,讓書審委員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個人的能力。

準備書審時,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所有在書審中展現的個人事蹟(班級幹部、社團活動、志工服務、得獎紀錄、英文成績等)都應該要有佐證資料(獎狀、證書或照片)。

準備書審第一階段的工作即是蒐集高中甚至過往更早之前的各種證明文件,如果文件遺失了,若無法補發則不應放在書審資料中,避免整份書資料可信度被懷疑。

而在書審的制作部分,同學若有需求,可參考甄戰大學系列書籍,期中有針對各學群更詳細的解說。

關閉 自傳如何撰寫? 自傳將自己從小到大的經驗或回憶透過文字的方式作有系統性的回顧,無論是在學校科系的推甄或是到職場上找工作,都少不了要附上自傳,其功能是讓一個不認識你的人,可以在短時間內了解你過去的生活與優點。

換句話說,透過自傳也可讓書審委員了解你的人格特質與生活經歷。

以下列舉出幾項簡歷撰寫的要領:1.自傳的字數與格式若要推甄的科系其有制定字數,就應按照其規定撰寫,盡量符合在規定字數之內而不要超過太多。

針對內容格式的部份,建議字體大小以12為主,間距以單行間距為輔,切忌字體勿用太大,還有行距不要太寬,以免造成讓人覺得有濫竽充數的意味。

2.根據時間遠近分配著墨比重在撰寫自傳時,避免頭重腳輕,建議將著墨的主力點集中放在距離現在最近的高中職生涯上,在其敘述上多加描述。

3.建立個人優良品牌形象自傳撰寫上很重要的一點是要突顯出自己的特色,讓書審委員對於自己產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可將自己最具競爭力的能力與參與之活動特別在自傳中凸顯出來,例如課業成績優良級應在自傳中強調學習表現與良好的學習習慣,證照豐富則應主攻專業能力的養成,將自己的優勢放大呈現。

另外,針對自己不擅長之處,不用編寫進去。

4.利用實例照片增加說服力在自傳中不僅僅是只能有單純文字方面的敘述,照片更是強而有力的證據,若是在自傳的內容當中插入一些與內容敘述相關的照片,可讓書審委員從文字搭配照片的述敘中有親身體驗的感受,但須注意請不要放置任何與內容或是個人經歷無關緊要的照片,有時反而會呈現反效果。

關閉 讀書計畫如何撰寫? 所謂的讀書計畫,就是將自己未來在大學四年的學習發展的作事前的規劃,以便及早確立自己的目標以及方向。

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書審委員了解你是否適合唸此科系與你是否已經準備好迎接大學生活。

當然,讀書計畫主要包含兩個層面,一是在系上專業科目的修習,例如,系上的必修科目、選修科目或是外系所開設科目;二是在課外方面的加強,例如,參與社團活動、語言學習、證照考試、企業實習與志工服務等。

以下介紹在撰寫讀書計畫時,所應要具備的項目:1.未來想修習的專業相關科目建議同學可以到目標系所網頁上去看看在大學四年有開設哪些相關的課程和瀏覽相關的課程說明簡介,讓自己有個方向。

如此一來,書審委員會覺得同學針對其未來大學四年的規劃是有想法的。

在撰寫時,可期許自己在未來大學四年內在專業科目學到什麼?或是有興趣的議題為何?如果要達成此目標,在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等四年各要修習哪些相關專業科目?外系的話,有可能會修習哪些課程來輔助自己。

2.系上有哪些相關資源或是產學合作當然,同學在選擇此科系作為目標,是因為此科系有什麼師資以及其相關研究領域、亦或是系上所提供的實驗室設備等可以吸引你想去就讀。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有些科系會有提供相關企業實習或是產學合作的寶貴經驗,以便增加畢業後的就業機會。

3.課外方面的活動學習經驗除了在專業科目的修習之外,同學也要在大學四年規劃自己所想參與的社團,從加入社團中想學得哪些相關經驗,例如,加入話劇社,可以訓練自己勇於表達說話的能力、上台演出不會面對大眾的膽量、與培養自己在團體生活中的互動,甚至是自己動手構想出一部完整的劇本等。

另外,也有同學希望自己可以利用平時課餘去圖書館借取一些英文雜誌,或是藉由觀看英語新聞或英文報紙來加強自己在語言上的能力,並給定一個時間去考取語言證照,例如,同學可利用大一、大二寒暑假的時候去考托福、多益、或是全民英檢等語文證照。

除了語言證照外,同學也可以列舉出與自己想就讀科系的相關證照,並期許自己在大學四年中,分別在大一、大二、大三、大四中各要考取哪些相關證照,其內容如果又能與欲要推甄的科系之發展目標息息相關,便能夠讓書審委員了解到此位同學對於其未來大學四年的規劃是有遠見的。

4.讀書計畫架構可用階段性來分段一般而言,在撰寫讀書計畫時,建議用計畫階段來分段落,例如,以近程目標、中程目標以及長程目標等不同階段來作說明,其中所謂的近程目標就是以入學前的準備為說明對象,而中程目標也就是未來大學四年的求學過程,最後長程目標,就是以大學畢業後,對於自己將來可能就業或升學規劃,由這三個不同時期的目標來架構出一篇完整的讀書計畫。

關閉 我有資格參加第一階段甄選嗎?第一階段的準備工作有哪些? 第一階段甄選是以學科能力測驗與術科考試篩選。

第一階段的篩選又可分為檢定與篩選兩關,檢定是依據校系分則簡章所公佈之採計之科目(或總級分)標準(頂標、前標、均標、後標、底標)判定是否合格,達到標準者方能進入倍率篩選。

以國立中興大學電機學系為例,102年該系檢定標準是國文均標、英文均標、數學前標、自然前標。

因此只要考生國文11級分以上,英文10級分以上,數學10級分以上,自然11級分以上,就符合簡定的條件。

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下列任一情形者,不得參加篩選:(1)學科能力測驗有任一考科為零級分(缺考成績以零級分計)。

(2)校系要求(檢定、倍率篩選或採計)之術科項目為零分(缺考、未報考成績以零分計)。

(3)大學甄選入學「繁星推薦」錄取生,一律不得參加個人申請報名。

第一階段甄選的篩選則是依照各系規定之學測成績採計方式(採計倍率)與篩選倍率,從符合學系申請資格的申請人中,挑選出成績最優異的學生進入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

學測成績採計方式是規定採計成績的倍率,某些校系可能特別重視某一科的成績,將這一科的比重加以放大,以東吳大學英文學系為例,本學系的第一階段申請條件是英文前標、國文均標,且英文成績採2倍計算。

因此,若同學英文成績越高,甚至滿級分,申請該系通過機率將大為增加。

而在篩選倍率的部分,系統會先由所有申請者中,以某一學科(術科)或某幾學科(術科)之測驗級分數(含總級分)或分數,由倍率高者篩選至倍率低者,以篩選出某倍於預定招生名額之學生人數(即招生名額×最低倍率)參加指定項目甄試;倍率相同之學科(術科),則以其級分(分數)之和進行篩選。

在篩選過程中(最低倍率除外),如因考生某級分(分數)相同,致某倍率之實際篩選人數超出預計篩選人數時,則該級分(分數)之同級分(分數)考生一律參加次一倍率之篩選。

以國立成功大學經濟學系為例,其預計甄試人數為49人,篩選倍率為數學6倍、英文5倍、國文3.5倍,因此會由所有符合檢定資格的申請者中,挑選數學級分數最高的294人,再從中挑選英文成績最佳的245人,在從中挑選國文成績最佳的172人進入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

當然,有些熱門學系會有很多符合資格的考生進行篩選,若太多人在倍率篩選時,因考生某級分(分數)相同,致篩選出的人數大於校系原訂參加指定項目甄試的人數時,該級分(分數)之同級分(分數)考生以學科能力測驗總級分再篩選一次,此即為超額篩選。

如總級分仍相同致超額時,則其同級分(分數)超額之考生一律取得參加指定項目甄試之資格。

超額篩選是第一階段甄選最難預測的部分,因為大考中心並未正式對外統一彙整公佈全國各校系超額篩選之最低錄取成績,只有在申請該系考生之成績單上註明超額篩選錄取最低級分為何,因此很多考生往往低估超篩分數,導致在第一階段甄選時被超額篩選篩除。

除了一般篩選以外,部分校系還會特別針對離島以及原住民考生,設立外加名額。

外加名額是針對未通過一般篩選的離島以及原住民考生的特殊優待,以彌補他們得學習劣勢。

在離島生的部分,未通過第一階段篩選之離島考生,其報名校系訂有離島外加名額且符合報名校系要求之離島縣市者,一律取得參加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之資格;在原住民生的部分,未通過第一階段篩選之原住民考生,其報名校系訂有原住民外加名額者,甄選委員會得依其學科能力測驗總級分,以外加名額五倍之人數進行外加名額之篩選,通過者取得參加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之資格。

因此,在準備第一階段篩選時,參考分則簡章以及往年的資料,審慎決定申請之校系是最為重要的工作。

同學可參考各校系在簡章中所設定的條件,依照自身成績的特點,結合自身的志趣,並善用坊間的落點分析系統與學習顧問的建議進行交叉比對,選擇最有利的申請校系,善用六個校系志願,設定出高度風險、中度風險、低度風險目標校系,降低6各校系都被篩除的風險。

同時應注意簡章報名時間與規定,避免錯過報名。

另外,再考慮報考校系時,也應審慎考量所申請之校系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日期重疊情形,避免雖然通過第一階段篩選,卻因撞期導至分身乏術的狀況,錯過面試。

關閉 什麼是電子上傳/線上書審? 線上書審是因為過往書面審查方式被批評勞民傷財,學生與家長為求能給與評審老師好的印象,在書審印刷上力求盡善盡美,不惜砸重金製作,有違申請入學之初衷,並造成有錢人與弱勢族群之間的不平等。

因此,大考中心自民國102年起,試用電子線上書審制度,讓報考學生不必寄送實體備審資料,改上傳電子檔即可,讓考生只須準備書審資料電子檔,可大幅節省考生印製書審資料及郵寄費用,而且更環保。

目前,個人申請已全部改為電子書審,但在技優甄選、甄選入學部分則由各校自行決定,因此仍應注意簡章確認書審資料繳交方法。

關閉 技優甄選與甄選入學書審資料準備有差異嗎? 一般來說,若同學在技優甄選與甄選入學均選擇同一校系,在繳交資料的規定上絕大多數學校都是大同小異的,包括學例證明文件、例年成績單與其他有例審查資料等。

然而,若學校規定要繳交自傳與讀書計畫,同學仍應注意兩種入學管道之根本差異,可稍作更動以發揮揚長避短的功效。

在技優甄選中,參與學生皆有良好的專業能力,因此在這邊強調專業能力可能無法充分顯現同學的優勢所在,因此可多強調課業成績獲語文能力,使自己較容易在眾多專業能力皆十分優秀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相對的,在申請入學時,競爭者優勢則較多元化,此時主打專業證照,則較能凸顯同學的優勢所在。

因此,還是建議在不同制度下準備書面資料同學應考慮本身與競爭者的優劣式,找出最佳的準備方向。

關閉 第二階段一定會面臨面試的關卡嗎? 目前來說,目前科技大學申請多半無需面試,僅採書面資料審查,申請學生不必到校,僅有部分旅遊、餐飲相關學系有要求學生需至校面試,同學仍應參考簡章中的第二階段複試日期確認是否需面試。

在準備上,同學可藉由同學可藉由目標校系的網站、高中職輔導室以及專業學習顧問的協助,針對面試的形式(一對一、多對一、多對多)、常問問題與測驗蒐集考古題進行模擬。

在面試中,除了自我介紹、報考動機與未來規劃是最常見的基本題以外,其他常問的題目還有個學系的基礎專業題、應用題與反應題,並常結合時事。

關閉 參加面試時,我需要再重複準備書面審查文件提供給口試委員嗎? 過往因為各校系推甄人數少,而且多是各校精英,因此常常會在面試時再帶一份甚至多份書審資料給現場面試委員參考。

不過以目前各種制度的狀況來說,各系面試人數動輒百人以上,且因現在個人資料保護法之規範嚴格,若每個人都帶個幾分書審資料,那麼在面試結束後,學校將要處理數以千計充滿著個人資料,不能隨意處理、丟棄的東西。

因此,越來越多學校在簡章中強調毋須帶任何東西進入面試會場。

因此,除非學校在簡章中特別要求攜帶無外的書審資料,否則在參加面試時是可以不用准備任何東西的,即使要準備書審資料,也是用來在面試前強化自己的記憶。

一般來說,面試當天只需攜帶身分證明文件(身分證、健保卡)、面試通知單或准考證即可,若有額外的筆試,文具用品自然也必須隨身攜帶。

而藝術與建築設計學群的相關學系,視規定與情況可能當天還必須攜帶「作品集」正本參與面試,讓老師能實際看到作品而不是照片。

如果真的不放心,想要在面試時代一些東西給評審委員參考,且學校並未規定不能攜帶資料進入面試會場,建議同學可將自傳中的簡歷另外複印攜入。

簡歷具有類似索引的方式,讓評審委員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抓住同學的個人特色,能很快的找到同學個人可以詢問的焦點,而無須將整份書審資料帶入。

關閉 甄選第一階段已經繳過報名費了,第二階段還需要再繳交費用嗎? 同學在第一階段繳交的報名費,是交與聯合甄選入學委員會進行篩選所需的費用,而第二階段是由各大學自行辦理,因此各大學還會針對第二階段審查額外收費,以支應書審、面試產生的審查費、場地費以及閱卷費等費用支出。

因此,在公佈第一階段結果後,各大學多會在第一時間寄出第二階段審查須知,要求學生至學校自己的報名網站報名、繳費或直接附上繳費單,報名繳費完成才能參與第二階段審查,未繳費者視同放棄資格。

各校第二階段審查報名費是由各校自訂,有些學校將費用訂的很高,甚至引發抗議,認為學校藉機斂財,因此也常被批評為「多錢入學」,常被指不利弱勢考生。

在教育部的關注與少子化學生人數減少的誘因下,近年來許多學校開始補助中低收入戶以下學生報名費減免,尋求降低考生負擔。

關閉 只有選擇高職繁星計畫聯合推薦甄選的學生需要考慮在校排名嗎?申請入學、技優甄選、甄選入學考生的在校排名對第一階段的申請會有影響嗎? 依據高職繁星計畫聯合推薦甄選招生簡章規定各大學校系第一分發比序項目統一訂定為5學期學業平均成績之群名次百分比,第2比序為5學期專業及實習科目平均成績之群名次百分比,其餘3、4、5分發比序項目分別為5學期英文、國文、數學平均成績之群名次百分比,第6比序為競賽、證照及語文能力檢定之總合成績,第7比序為學校幹部、志工、社會服務及社團參與」之總合成績,顯示高職繁星計畫聯合推薦甄選招生成績確實是主要考慮項目。

然而,在申請入學、技優甄選、甄選入學的部分,固然在第一階段時是不考慮「在校排名的」,只看專業能力或指定科目考試成績。

但在通過第一階段後,全國各校系多半會在校系分則簡章中明列書審資料應包含高中(職)在校成績證明(包含高一至高三上學期計5個學期各學科成績、各學期學業總平均成績、班級排名、班級排名百分比、年級排名及年級排名百分比)這顯示出各大學仍會把在校成績納入考量的因素,因此同學不可輕忽在學成績的重要。

只有選擇依考試成績聯合登記分發的學生毋須在意成績,只需分數達到門檻即可入學。

關閉 各校公布錄取名單後我就是大學生? 在個人申請一般大學、四技二專技優甄選與甄選入學此三種制度中,由於存在複數以上的學校同時錄取的可能性與正備取機制的存在,因此在各校放榜後還會有「登記就讀志願序」此一流程。

也就是在各校放榜後,針對第二階段放榜錄取之學校讓學生作出先後選擇次序的排序決定最後的真正就讀學校。

在登記就讀志願序時,若將正取學校填為第一志願則確定就讀,若將備取學校填為第一志願,則需經系統確認是否獲得錄取,若無錄取則降至第二志願再作判斷。

登記就讀志願序凡於規定時間內未上網登記志願或雖有上網登記志願但僅暫存未確定送出者,以未登記論,喪失網路登記資格與分發機會。

,因此同學應牢記登記時間上網登記,不可因學校放榜就輕忽,使自己功虧一簣。

關閉 全部展開︱全部隱藏 推甄我需要準備的資料有哪些? 報名表、學歷證明、依各系所規定繳交之成績或名次證明書正本、(如在職)服務年資證明書正本,這些是一定要有的,另外備審資料則包含了:履歷、自傳、研究計畫、讀書計畫、推薦函、其他有利推甄證明,詳細內容還需參閱系所簡章。

繳交時,建議依照各校系簡章排序裝訂。

關閉 請問書審資料裡的推薦函該怎麼準備? 推薦函依照每位考生的情況與資歷的不同,通常建議準備份數約在2~5份,推薦信函建議是請與你熟悉度高、認識你的人格特質的人較好。

有些同學以為請聲名顯赫的大人物來加以背書,就能增加自己錄取的機會,其實不然。

還是建議找熟悉的人較好,比如:系上老師、任課老師等等。

關閉 報名甄試了,還能同時報考一般生嗎? 因應不同報考的學校有不同的規定。

以104年度台大甄試招生簡章而言,甄試錄取生不必填寫放棄聲明也可參加同年度一般生筆試考試。

台科大則為完成報到後擬放棄資格者,需填寫放棄錄取資格聲明書。

所以,建議在報考前,事先研讀欲報考系簡章,以免造成憾事。

關閉 我能一個學校報名一個系所以上嗎? 現在多數學校均開放考生可報考一個以上系所,但是如果同時錄取兩個以上系所,最後只能擇一就讀。

關閉 甄試錄取報到後,隔年我還能報考一般生考試嗎? 基本上參加研究所推甄上榜的同學可以參加隔年2月起至4月的一般生考試。

若是已經報到後,則不能再報考下一年度的研究所考試了。

若報到後還有意願參加筆試考試則會要求學生填寫「放棄錄取資格聲明書」或者切結書。

部分學校在簡章表示若逾期報名日期,視為自動棄權,但是基本上還是以該年度簡章為主。

關閉 請問我能跨考與大學不同科系的所別嗎? 可以的,但這也會因應不同校系而設下不同的要求或門檻。

對於那些接受非本科系跨考的校系,學校往往會要求下修幾科大學的主要課程,以便銜接研究所課程內容。

關閉 請問如果我沒有要參加甄試,還需要準備書審資料與口試嗎? 以目前的情況來說,大多數學校規定即使是參加一般生筆試的同學們,在筆試過後約莫1~2周,學校會要求學生提交書審資料以及參加口試。

所以,沒有參加甄試的學生還是會需要書審資料與口試。

有很多同學都曾經面臨過筆試通過,但是因為書審資料與口試草率了事,因此與研究所擦肩而過。

現在也有部分研究所的一般生考試只採用書審、口試的方法招生,只是時間是在2~3月份。

既然不論是考一般生或者甄試都需要書審與口試,而甄試生準備的與筆試生針對口試要準備的資料內容並無差異,建議同學不如及早從甄試準備起,參加甄試的資料還能在筆試後的第二關派上用場呢! 關閉 口試很重要嗎? 看完書審資料後,您獲得評審老師在一開始的青睞,接下來就是面對面的時刻了!所以面試當然很重要!面試是教授們選取學生的主要依據,透過學生回答問題的方式以及肢體、神情,可以窺視同學的人格特質與該科系的適合度。

題目從個人提、專業題、時事題、變化題等等,變化多端、應有盡有。

尤其在於研究計畫的追問,更是讓許多同學無所適從的關卡。

只要研究計畫的回答夠周詳;且能夠針對該校系教授的研究專長著手,相信妳能夠成功取得教授青睞! 關閉 請問非應屆畢業/在職生是否可以參加甄試呢? (1)想報名一般生的你:除了少數校系有規定須「應屆畢業生」外,絕大多數的校系並沒有特別限制必須是應屆畢業生才可報考。

提醒同學翻閱簡章時多加注意「報考身分」訊息。

(2)想報名在職組的你:在翻閱簡章時,應注意該校系是否有開出給在職生的缺額,並且留意自己的工作年限、畢業年限及其他相關條件符合該系所。

關閉 請問當甄試錄取後,可以提早入學就讀嗎? 許多學校根據不同科系,只要學生符合申請標準則接受提早申請入學的請求。

比如台大、政大、中山、中央等學校均標註於簡章中。

但,普遍來說,甄試放榜時正處於大四上的期末考,還沒有畢業理應不會有這個問題。

但若是已經畢業的同學,必須要參照各系所簡章的規定。

一般而言,商學院都是到九月時(上學期)入學;而工科同學因為實驗室制度原因,所以有可能於三月(下學期)開學後提早入學。

關閉 研究計畫和讀書計畫是什麼? 研究計畫的撰寫要「因校制宜」,是一份告訴教授未來入學後所要研究的主題與方法的報告書。

每個學生應該根據自己的就學動機以及研究興趣去撰寫一份獨特的研究計畫,而非僅抄襲、參考學長的範本。

一份研究計畫是一份具有全盤性架構規劃,內容涵蓋有研究主題、研究背景、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方法、預期貢獻等項目。

由於每個教授都有自己的學術研究專長;而每所校所也有不同的研究方向,所以研究計畫撰寫如果同出一轍,在口試時便會因為無法達到該校系、面試教授的學術訴求與而失去一次機會。

讀書計畫是提供教授未來的修課與自修方向的參考依據。

簡單來說,就是為了完成「研究計畫」中間所需要修習的課程、需要補足加強的能力等,因此研究計畫與讀書計畫息息相關,在書寫時,需要計畫周詳,避免出現邏輯不通,前後不符的情況喔! 關閉 書審資料架構所涵蓋的內容有哪些? (1)大學四年在校成績在校成績提供佐證,證明學生在大學四年是為自己課業負責的人,並且穩定性也高。

當然,成績必須維持一定的水準。

這標準會依據報考的學校以及系所(2)研究專題/小論文的撰寫經驗既然要考研究所,如果在大學時期能夠執行過與報考研究所科系相關的研究專題報告或小論文的撰寫,將是一塊很有利的敲門磚。

因為研究所的本質就是要「做研究」,如果大學曾有這些經驗,就是告訴教授你已經具備做研究的能力了!(3)班級幹部/社團經驗廣博多元,是甄試的主要概念之一。

學校不僅僅需要會讀書的考生,更要生活豐富多元的人。

經由幹部經歷以及社團經歷中,能夠初步培養出一位具有領導、團隊合作、群眾溝通、時間控管、統籌規劃能力的人。

(4)交換學生交換學生通常有限定名額,需要通過重重關卡來取得資格,在此,教授可合理推測,此位學生必定是位品、學兼優的考生,額外能加分的是,這位考生的視野與思維模式相較其他學生是更開闊並富有國際觀。

(5)各項比賽這概念與剛才談的班級幹部及社團經驗類似。

如果類型與欲甄試系所無直接相關,則可作為你興趣多元的依據,並且願意額外分配出時間來投入感興趣的領域。

若參賽項目與甄試系所有直接相關,那更向教授透露出你志向已定的想法!(6)企業實習企業實習一來可釐清自己是否真的對於此產業有熱情;二來在實習中能夠親身了解產業的運作模式。

對教授而言,有企業實習經驗的甄試生是對於未來有明確規劃的人,更能使用批判性的思考來面對將來的研究論題。

(7)證照考取從較為普遍的電腦證照、語言證照到較具專業性的金融證照等,也是提供教授作為錄取人選的評估項目之一,尤其以商管相關系所的同學,對於某些學校的教授而言,算是篩選門檻喔!(8)推薦信函推薦信函其實就是一個背書、掛保證的概念。

為你寫推薦函的人是一位對你的學習態度、為人處世有高度認可以及認識的人。

因此,寫推薦信的人選,一定要是一位與你熟悉度很高的人。

關閉 研究計畫、學習計畫、讀書計畫的差異? 基本上,這三者的內容彼此相輔相成。

「研究計畫」為著手寫「論文」前提出之說明文件,在研究所甄試時各校系多數列為必繳項目,主要期望藉由研究計畫書了解學生未來主修方向與研究潛力。

「讀書計畫」是在此研究主題下規畫未來的選課路徑,「學習計畫」則是整個研究所期間包含課內與課外之整體規劃。

而研究計畫書為整體學習規劃的基礎。

研究計劃長度依程度或領域而不同,但一般來說教授看完研究計畫書期望應有以下收獲:1.展現研究生對於從事該研究題目的決心2.提供研究背景與動機3.增加對於題目的認識4.建立基礎研究理論框架5.確立研究方法 關閉 要如何訂定研究計畫適合的主題? 選定研究主題的2個條件」:首先,他必須是一個你有興趣且最好有相關研究、學習經驗的題目,對這題目有基本的認識與研究能力。

再者,研究題目的擬訂也必須考慮目標校系各位老師的專長。

研究計畫是否能吸引老師的注意當然與個老師的專長領域有密切關係,如果一個研究計畫題目相當偏門,目標系所老師缺乏此類專長,當然老師會認為無法滿足學習需求,因而較不傾向錄取。

「選定研究主題的2個原則」:因此,在研擬研究主題時,應先選定適中的題目範圍,符合專業方向。

再者,可從實務面尋找新問題,使題目具現實意義。

除了參考個人過往經驗,還必須參考目標校系教授研究領域與專業期刊發表,近年目標系所畢業生論文主題,找出有興趣的方向,一步步的找出最好的研究主題。

關閉 研究計畫的關鍵文獻要如何挑選? 對於研究計畫的準備,應掌握該領域的專業知識,用關鍵文獻敲對研究領域的重點,至少需要閱讀三份以上的參考文獻/原文文獻,而沒有經驗的同學可能讀了十多篇文獻還沒有辦法找到重點。

所以用對方法很重要,應有計畫地蒐集目標校系教授研究領域與專業期刊發表等相關資訊,減少蒐集範圍,針對你的研究主題,明確並有效率地挑選文獻。

關閉 跨考研究所要注意的事項? 1.報考系所規定:請先翻閱簡章確認預計報考的系所是否有提供名額給不是本科系的你,如簡章提供的資料不明確,務必打電話至系辦詢問清楚,以免未符合報考資格被退件。

2.對跨考系所抱持著濃厚的興趣並進行瞭解:系網上提供的資訊,如教育目標、特色、師資、設備、研究領域、學生活動、畢業生出路、傑出校友等,或者透過專業的甄戰協助你釐清校系特色,藉由訊息的蒐集確立自己真的非念不可。

3.建立相關專業知識:可透過修習相關課程及活動去體驗這些內容是否與自己當初所想像的一樣,如果你的答案是Yes,請放手一搏,努力地朝自己的目標邁進。

總之,跨考前一定要經過深思熟慮再做決定。

關閉 全部展開︱全部隱藏 在職進修的選擇 在職進修的選擇可以區別成三種類型。

第一種為研究所的在職組,需與一般生一同修業,不可同時工作,在工作年資上的要求大約是兩到三年以上;第二種則是針對中階管理人員所開設的在職專班,在招生上會以GMBA或AMBA的型態招生;第三種為針對高階經理人所開設的高階在職專班,在工作年資上的要求大約是5-10年以上(在招生上會以EMBA的型態招生)。

附註:每間學校所招生的班別不同,須以該校簡章為主要依據 種類 一般生/甄試生在職組 在職專班/MBA EMBA 說明 -報名門檻最低 -與一般生一起修業 -不可同時工作、修業 -為在職人士開設 -工作之外時間上課 -培養並精進中階主管 -為在職人士開設 -工作之外時間上課 -培養並精進高階主管 適用對象 -具工作經驗之在職生 -企業全方位中階主管 -具2年以上工作經驗 -企業全方位高階經理人 -具5-10年以上工作經驗 報考資格 -大學畢業(或同等學力) -具備在職證明 -具2年以上工作經驗 -具2年以上工作經驗 -管理類注重外語能力 -具5-10年以上工作經驗 上課時間 -週一至週五白天 -週一至週五晚上;週六及週日全天 每學分費 -1,000~8,000元不等 -3,500~15,000元不等 考科 -書面審查資料 -面試準備 準備 困難處 -過去經歷的整合 -研究計畫的準備 -讀書計畫的撰寫 -面試臨場的應答 關閉 何謂一般生招考中的在職生組招考? 在一般生考試當中會有一組的招生對象是在職人士,也就是有工作經驗的人士來報考。

在這類在職生的招生上與一般考生考試的科目相同,其上課的時間也與一般生相同。

所以選擇此類在職專班的考生,應該考慮其上課時間是星期一到星期五的日間,會與在職上班時間衝突。

學校招收此類學生的目的是希望透過一般學生以及在職學生的交互交流下,標竿交流學習。

關閉 EMBA與GMBA有何差異? MBA:MasterofBusinessAdministration,相較於一般研究所其他專業科目的進修,MBA特指與管理相關的碩士學程。

EMBA的「E」代表著Executive高階主管,是提供給具有五到十年以上工作經歷的在職者,而IMBA和AMBA是提供給具兩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中階主管,目標願景皆是培養具國際視野的菁英人才,其中IMBA跟GMBA的概念是一樣的,強調全英語的授課方式。

關閉 何謂產學合作的在職專班? 所謂產學合作的在職專班是學校與民間企業一同簽約合作,由學校單位提供課程以及學位的頒授;由民間企業提供實習的場合以及畢業後工作的地方。

通常報考此類在職專班的學生,必須特別注意他是與企業的合作,所以畢業後需要到該合作公司來工作,不可違約。

關閉 如何收集相關報名資訊? 各校招收在職專班的時間點大約有兩個時間點:每年10月(秋季班)以及每年2月(冬季班),所以同學要牢記這兩個時間點,並到該校的網站上去搜尋相關簡章。

每一間學校的招考日期不相同,請有意願報考在職進修的同學可以先去瀏覽上一個年度的簡章出現日期,這樣也可以預測出今年度簡章出現的時間點。

筆試、口面試時間軸 一般生/甄試生在職組 在職專班 EMBA 筆試 2~3月 2~3月 N/A 口面試 3~4月 2~3月 12~3月 國內五大院校時間參考: 台灣大學 政治大學 清華大學 交通大學 成功大學 簡章公告 9月 11月 10月 11月 9月 報名時間 10月 12月 11月 12月 10月 放榜時間 12月 4月 2月 3月 11月 【詳細時間請以學校網頁公布為主】 關閉 適合唸在職專班的特質 在職專班的訓練主要是針對在職人士需要回到學校充電的人士,或是在職場上遇到有升遷條件需求的人。

所以,唸在職專班需要有很清楚的「動機與目的」。

這樣才能夠在兩年的研究所學習下,得到自己所想要學習到的知識。

關閉 如何判斷自己適合唸在職專班? 在職專班的訓練上主要跟一般生相同,所以在職專班的同學必須去平衡工作與課業,如果您常要加班或是工作時數太長的話,很容易影響在校學習的狀態。

我們也常會看到很多在職專班的學生在半路退出,所以一定要堅持下去。

關閉 就讀在職專班前的學習心態 就讀在職專班後,同學們的時間將被切割成三大部分,生活、課業、工作等,所以在報考在職專班前應該要仔細去評估自己在這三大部分的平衡性。

所以,建議在職的考生應該要事先評估自己的時間分配。

關閉 讀在職專班可以產生哪些效益? 在職專班的訓練主要是針對在職人士需要回到學校充電的人士,或是在職場上遇到有升遷條件需求的人。

另外,由於每位學生來自不同產業,所以透過課程的安排上去認識不同產業的經理人,進而拓展出不同的人脈關係。

關閉 在職專班的上課時間 在上課時間上也配合在職人士的需求,提供星期一到星期五晚上的課程,或是星期六與星期日的假日班別選擇。

關閉 在職專班的上課方式 除了課堂上老師會針對該科目的專業知識進行交授外,在職專班強調的是把理論與實務結合起來,所以老師們會詢問在職專班的學生在實務工作上所欲到的難題用來課堂上討論。

關閉 如何準備在職專班的書面審查資料? 欲報考在職專班的同學在報名在職專班的時候需要準備「書面審查資料」,其內容包括「簡歷表」、「自傳」、「研究計劃」、「讀書計劃」等項目。

另外,學校會要求出示在職證明書,用以確認是否符合報考資格。

當第一階段書面審查資料通過後,會取錄取人數的二到三倍來進行「面試」。

面試通常會佔總成績的50%,書審資料則是另外的50%。

「書面審查資料」,其內容包括「簡歷表」、「自傳」、「研究計劃」、「讀書計劃」等項目,在準備上有其主要的特點。

「簡歷表」強調的是簡單扼要地呈現自己的所有資歷;「自傳」則是強調有主題性且有特色,去呈現出自己的求學以及工作經歷;「研究計劃」則是強調嚴謹性,需要包含研究題目、研究動機與目的、文獻回顧、研究設計、預期效益等項目;「讀書計劃」則是強調可行性,考生必須針對兩年研究所的學習進行規劃。

簡歷 自傳 讀書計畫 研究計畫 頁數建議 2頁 6-8頁 2-3頁 4-8頁 方向建議 陳列相關經歷 求學經歷、工作經驗薈萃 研究所兩年的學習安排與修課計畫 針對系所教授專長與個人欲研究主題 撰寫建議 簡明扼要 主題性、具特色 可行性 嚴謹性 關閉 如何準備在職專班的口面試? 在面試的過程中,主要的評分依據有四項:表達能力、專業能力、應變能力、創新能力等四項。

所以在面試的準備上應該著重於各校考古題的模擬演練,這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面試時,口試委員會拿著考生所繳交的書面審查資料,所以口面試跟書審製作的品質,是相等重要的。

中英自我介紹 在職生進修重視英文能力,除了中文自我介紹外,英文的準備也是重點項目。

架構需與書審內容相結合,才容易獲得高分。

個人基本題 透過申請動機、未來展望、平日生活與工作觀點,藉此顯示出您與應業畢業生的不同,首重工作態度。

專業進階題 熱門企管理論、經營管理知識、名詞解釋等是常考項目。

年度時事題 考前半年起,須密切注意年度重要大事及產業趨勢,答題才能游刃有餘。

關閉 錄取國立大學在職專班的關鍵成功因素 在國立大學的在職專班上面,非常看中兩項重點:一為工作年資、一為工作實際產出。

所以,國立大學的在職專班非常喜歡有實戰經驗的考生,並且帶著專業的問題來學校學習以及尋求解答。

關閉 國立大學與私立大學的錄取率有何差別? 私立大學為了增加學校的學收,所以在錄取率上普遍高於國立大學。

所以,如果希望自己可以透過這張學歷文憑讓自己有加分效果,建議還是以國立大學為主要的考試戰場。

關閉 如何善用在職專班的資源? 在職專班其實有很多種資源,有人脈的拓展、專業的交流、跨業合作的可能、專業知識的學習等資源。

所以,報考在職專班的同學必須好好耕耘。

這樣才能發揮善用在職專班的資源。

關閉 在職專班畢業需不需要寫論文 目前的在職專班還是需要撰寫畢業論文,所以並非只是把學分修完,而是必須要真正做研究,完成一份論文。

關閉 考EMBA沒時間準備,找代辦的效果好嗎? 基本上,代辦為了便於操作,通常是以結構性訪談的方式將你表述的內容潤筆成書審資料,這會產生三個問題:首先,訪談問題被標準化後,個人特質就被犧牲,書審資料看起來什麼都有,但其實什麼特色也看不到。

再者,研究計畫的部分通常非常薄弱,展現不出考生的工作經驗與實務觀察的研究潛質。

最後,訪談由代辦業者主導,對於考生的描述流於表面、呆板、缺乏靈魂,這也是我們一眼就能辨識代辦的原因。

若以代辦的操作方式,其實半個小時訓練後,每個人都能自己操作,也就是說,代辦業者若能像你自己一樣的完整表達自己,那麼你真的有省到時間,但若是以犧牲個人特質、套用模組架構來快速完成一份書審資料,那麼這種替換可就不划算了! 關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