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思考 - 简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记录及感悟:在本书中,作者邱博士提出了系统思考的两个工具:“思考魔方”和“思考罗盘”。
并从三个维度上重塑我们的思维模式:全面思考、动态思考和深入 ...
动态思考6月3日,晴。
阅读书目:《如何系统思考》。
作者:邱昭良,管理学博士,资深咨询专家,中国学习型组织网创始人,北京学而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中国学习型组织促进联盟主席、首席专家。
作者也是国内学习型组织领头人。
图片发自简书App
金句:系统思考的一项基本定理:结构影响行为,你想要让人们产生你所期望的行为,最根本的办法是设计相应的结构。
系统思考不只是一种思维技能,也是一种智慧。
真正睿智的领导必须具备系统思考的能力,才能洞悉复杂系统的运作,做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英明决策。
系统思考作为经营企业之“道”,是推动企业敏捷成长和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法,也是企业家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
每个系统都存在于更大的系统之中,没有任何一个系统可以独立于其他事物而存在。
记录及感悟:在本书中,作者邱博士提出了系统思考的两个工具:“思考魔方”和“思考罗盘”。
并从三个维度上重塑我们的思维模式:全面思考、动态思考和深入思考,这便是系统思考的精髓。
只有掌握系统的精髓,才能循序渐进地去了解问题发生的始末,才能历练我们的思维,直至逐渐掌握系统思考的技能。
此外,书中提到了一些逻辑思考方式和“新语言”,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让读者了解系统思考的基本原理、原则和精髓,结合一些具体的实例分析和一般论述,使读者了解如何将系统思考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注重引导读者举一反三,以便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应用系统思考。
一、什么是系统思考,系统思考的工具和方法是什么?系统思考就是:从整体上对影响系统行为的各种力量以及相互关系进行思考,以培养人们对动态变化复杂的系统性问题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系统思考有两大核心要素“整体”和“系统”。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先生早年讲到一个,给汽车上轮胎的故事,一般来讲一个轮胎有五颗螺丝,但要拧紧这五颗螺丝是有方法的,如果你先把一颗螺丝完全拧紧了,然后再去拧其他螺丝,就很容易导致其他螺丝拧不上。
正确的方法是先把一颗螺丝作为固定,不要拧太多,然后安装好其他四颗螺丝后,再依次拧这五颗螺丝,而且每次都不要拧太紧,循序渐进,最终将五颗螺丝完美拧紧。
这就是一个系统思维的过程,就像安装轮胎一样,你的目标是将轮胎安装好,并不是单独拧紧某一颗螺丝,其次要注重系统性,如果一个螺丝完全拧死,很容易导致其他螺丝拧不上,所以依次拧紧螺丝才是一个“系统”的方法。
思考魔方。
系统思考有两个重要工具:思考魔方和思考罗盘。
思考魔方包括三个维度:角度、广度和深度。
解决一件复杂的问题,我们首先要站在不同的角度,找到最合适最正确的那个角度,这是问题解决的源头,只有角度找对了,才有可能把问题的后续工作完成。
角度是源头,广度就是脉络,通常情况下,一个问题的出现,往往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而思考的广度就是让企业管理者站到更高的角度审视问题,看到导致问题的全部原因。
思考的深度就是拨开问题的表象,发现问题背后所隐藏的本质,那些才是真正要解决的根源,直击问题要害,永久的解决问题。
思考罗盘。
简单来说,它有五个步骤:第一:找问题。
问题需要的是清晰、明确和具体,然后写到罗盘的中央。
第二:找实体。
列出这个问题的利益相关者,将它们列到罗盘的外圈。
第三:找原因。
分别站到每个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思考,列出导致问题的原因,将原因列在罗盘的内圈,并用箭头将因果关系连接起来。
第四:找结果。
分别站到每个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会给他带来什么影响,将影响的结果列出来,并用箭头把它们连接起来。
第五:找回路。
分别从上面的结果出发,找出它们与其他原因有没有关联,如果有的话,也将它们用箭头连接起来,然后看看其中这些原因和结果中,是否有回路。
我们找出这些因果回路后,就找到了问题的关键节点,就可以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二、为什么要学习系统思考,系统思考到底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类似盲人摸象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而遇到这种问题时总是会想到各种显而易见的解决办法,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们不能用问题产生时候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而是需要用通观全局的系统化的方法去思考解决问题。
系统思考的三个要求。
系统思考是我们树立全局意识的有力武器,使我们可以“见树又见林”,邱博士在这本书中重点讲述了系统思考过程中的三个要求,一是确定整体目标,摆好自己的位置;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有些问题需要我们全面地分析表像背后的秘密;三是学会动态思考,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一件事情必然会因为某些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发生轨迹,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动态地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
而这三个要求恰恰是系统思考能发挥出最大价值的主要决定环节,认识理解并把握好这三个要求,就一定能系统地解决问题,让系统思考发挥最大的价值。
如何应用系统思考?福特汽车公司的技术研发师曾经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他们需要增加一个加强件去解决汽车前端的振动问题,可是当加上加强件的时候又增加了轮胎的压力,这又导致了汽车的振动问题。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在于组织系统的动态复杂性,另一方面,也与技术研发师缺乏系统思考的技能不无关系。
一般来说,想透过趋势看清潜在的结构,从而实现系统思考并不容易。
这既需要你对问题有着全面的分析,又需要你能够深入问题内部思考,研究各种相关因素的间接和直接的联系。
各种事物的发生,一定有它的原因。
因此,系统思考让我们不只看到静止的片段,而是看到系统的动态及其来龙去脉,认识到因果关系之间的微妙互动。
三、如何在实践中应用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是一种生活智慧系统思考不只是一种思维技能,也是一种智慧。
只有通过长期练习,领悟应用的“诀窍”,并内化于心、形成习惯和下意识,才能发挥系统思考的更大威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运用系统思考的工具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比如肥胖的问题越来越受到我们的重视,但导致肥胖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过度饮食、缺乏运动、生活不规律、甚至基因的问题等等。
我们可以用思维罗盘的工具来列出肥胖的原因,以及导致的结果,然后制定全面的减肥计划。
系统思考推动企业成长。
一个企业就像是一个系统,既然是系统,就势必会有很多小的零件,而把这些细小又重要的零件管理的妥帖才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这就需要用到我们所说的还原论,简单来说,就是要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一个集中化的企业零散化,这种分散式的思维才是系统思考的最大应用。
作者提出了,找到企业成长引擎,需要经过五个步骤:列出关键利益相关者。
比如一个招聘平台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求职者;招聘企业;猎头公司和广告主等。
定义企业对于利益相关者的价值。
招聘平台对求职者的价值就是提供大量匹配的岗位;对于招聘企业的价值就是大量匹配的人才。
发现价值之间的连接。
找出那些能促进核心利益相关者价值得到满足的路径。
提炼简化价值传递回路。
最好能让价值之间相互促进,完成闭环的反馈。
优化成长引擎,调整公司战略和商业模式。
对于一个招聘平台,匹配求职者和招聘企业之间的需求是平台的核心能力;拉钩网让求职者和招聘企业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互动,增进了解,提升了平台的粘性,也提升了求职者和招聘企业的满意度,形成了有效的闭环,打造了一个全新模式的求职招聘平台。
昨天的阅读让我明白了系统性思维,今天的阅读更强化了动态系统的重要性,世界的奇妙之处在于系统的变化,从环境、组织到家庭、个人,每一个影响要素有其独特的变化,对系统产生作用又承受着系统的反作用,如果只单纯研究一种要素,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动态视角如此重要且复杂,需要开放的心态,精细的思考,严谨的作风等等,甚至没有模型可以套用,只有工具可以辅助。
思维锻炼之路是漫长而坎坷的,加油!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简书是个什么妖怪软件!第一次上这个软件,就被一堆拒绝包围!菊篱夫人阅读462评论1赞0看了又看看了又看今天翻电视时无意看了一会《失恋33天》还有一个周星驰的一部无厘头电影,其实这两部电影我都是看过的,但不知...Naleon阅读188评论0赞0亲子日记2017年12月6号,星期三,天气晴(第8篇不知不觉写了一个星期了,觉得仿佛就在昨天,时间过得挺快。
吃过晚饭,...咖啡LL阅读35评论0赞0陌上|故人陌上佳人似彩虹,若遇方知有。
后来佳人似彩虹,若见在回首。
无胆直语情话,亦不知佳人心中所谓青睐。
往后余生,仰慕...陌上故人新阅读154评论0赞5那场恋,明明灭灭其实,那年那时在抬眼的那一瞬间,我就看见了对面的你。
那时的你眼里又是谁?又是什么呢?眼里纯净得不着边际,彼此...千秋雪阅读231评论0赞4抽奖2赞3赞赞赏更多好文
延伸文章資訊
- 1动态思考 - 简书
记录及感悟:在本书中,作者邱博士提出了系统思考的两个工具:“思考魔方”和“思考罗盘”。并从三个维度上重塑我们的思维模式:全面思考、动态思考和深入 ...
- 2系統思考打造動態問題解決即戰力
課程目標. 你曾發生「採用的策略無法產生預期效果,甚至出現原問題火上加油的情況」能夠「迅速看透問題全貌的人,注定能展現迥然不同的人生」。系統思考交付給您:動態 ...
- 3我的性格类型:动态思考者 - iPersonic
动态思考者是自信并独立的人士。他们会焕发热情和精力。动态思考者积极并精力充沛地追求自己的目标。他们最喜欢新的挑战。这种类型是天生的领导者,有能力、有活力并负 ...
- 4動態思維法 - MBA智库百科
動態思維法(Dynamic Thinking Method)動態思維法是指一種運動的、調整性的、不斷擇優化的思維活動。具體地講,它是根據不斷變化的環境、條件來改變自己的思維程式、 ...
- 5動態思考 - 博客來
書名:動態思考,語言:簡體中文,ISBN:750444510X,頁數:264,出版社:中國商業出版社,作者:葉舟,出版日期:2002/03/01.